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毛主席在花山》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58
标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毛主席在花山》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毛主席在花山》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碾、簸、箕”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知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二、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词:
   ⑴ 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自己挑出一些生字或词语,考查同桌同学是否能够读准或理解。
  2、感知课文内容:
   ⑴ 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⑵ 过渡:
     毛泽东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新中国的建立转战南北,夜以继日,指挥了许多叱诧风云的战役,做出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今天,我们又看到了他在人民群众之间的音容笑貌,听到了他为群众着想的肺腑之言,读起来既让我们觉得那么亲切近人,又在心中涌起一份感动。

三、细读感受
  1、默读思考:
    让我们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把你有体会的地方画出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在旁边简略地写一写。
  2、小组交流:
    把你批注的感受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找找还有什么你们都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明确讲了三件事: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⑴ 请群众回来碾米:
     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谈感受。
     语言描写:(略)
     神态描写:严肃。
     动作:“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了头,”“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的香烟又放下了。”、“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
     (说明毛主席在操劳国家大事的同时,也把老百姓做饭、吃饭的事情挂在心头,并且很重视这件事。从中体现了他不搞特殊化,和人民大众处于平等位置的思想和礼貌诚恳地对待普通老百姓的态度。)
   ⑵ 给群众沏茶喝:
     学法:先让学生自由谈。如果学生谈得不到位,老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明确: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⑶ 帮母女俩推碾子:
     学法: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引导学生质疑。
     可能的质疑:一位老人为什么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明确: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4、总结全文:
   ⑴ 毛主席是一个领导大事的领袖,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明确:毛主席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可以看出他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些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
   ⑵ 带着感受朗读全文。

四、体会写法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样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这件事。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了本组课文后,谈谈你对毛主席的认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58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2、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三、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四、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五、课外延伸

  1、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写一篇读后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59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2、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

  ⑴ 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⑵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⑶ 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⑷ 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三、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四、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五、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六、课外延伸

  1、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写一篇读后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59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教学中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的同时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培养,要在榜样的熏陶下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之健康成长。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既要教学又要做人”所以本课的教学就紧紧围绕学习人物品质、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开始,在学习的同时教师及时指导学习方法,达到双重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图片1(太阳)和图片2(毛主席头像):

    利用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幅插图有什么联系?这样很容易把伟人的特质表现出来.这样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主动、直观、而有新颖,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大家一定见过这两张图片。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呢?  

    激发想象,发展为本。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的。

  3、板书课题,释题:

    课题告诉了你些什么?你猜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释题是学习课文的首要步骤,通过解析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互动学习

  1、初步了解课文,快速读文,自学生字,了解概况。

  2、制定学习目标。

    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的目标自己。

   ⑴ 提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准备解决哪些问题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⑵ 指名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⑶ 公布学习小结,目标:

    ① 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②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重点来进行,有的放矢。)

    ③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④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让学生自主研讨,共同制定目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

  3、学习方法指导:

    步骤: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方式: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

  4、学习成果交流:

   ⑴ 指名说,小结并板书:

   
请群众来碾米 给群众泡茶水 帮群众推碾子

 



     (在学生自学时应指明要高度概括,语言要精练,简明。)

   ⑵ 按顺序说说主要内容(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⑶ 重点:11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含义,重点朗读。

   ⑷ 概括一下毛主席的品质(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


三、延伸拓展

  1、出示要求:

    朗读:课文主要用通过对话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一部分分角色朗读体会。

    (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情感体验。)

    想象:课文中老人说完那句话后,人们就开始议论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的观点。)

    动手:一位主席和一群群众在一起快乐地劳动和谈天,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就请你用笔在书中的插图上写写你的感想吧。

    (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手脑结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思考:

   ⑴ 课文中的三件事,不管哪一件先写都行。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

   ⑵ “他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如果课文要围绕这句话来写,还能写这三件事吗,为什么?

     (有机延伸,提高能力。)

   ⑶ 毛主席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可他还要花时间来管这些小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能力拓展,强化挖掘文章内涵的作用。)

  2、自主选择,合作完成。

  3、交流:

    以讨论为主要形式,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激情升华

  是啊,毛主席夜以继日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的同时,也时时不忘 关心人民群众。他就像金色的太阳给人民光明和温暖。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听听这首动人的赞歌吧,如果你会唱,你就跟着一起唱吧!(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59
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资料链接】

  1、《毛主席在花山》相关知识:

    花山──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为了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胜利召开,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党在胜利后的总任务。文章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村关心群众碾米、给碾米的群众送茶水和帮助群众推碾子三件事,表现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崇高思想品质。

  2、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4、毛主席曾经说过:“部队是舟,百姓是水,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表现出了毛主席对百姓的爱戴之情和浓厚情谊。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59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开辟、收获、榨油、体面、可惜、居然、爱慕、茅亭。
 
  2、板书:

   
毛主席在花山

 



  3、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59
第二课时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预习“读写例话”。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3:00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写了毛主席的哪几件事。

  2、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毛主席在花山

 



  2、提问: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想象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谁?

    (写毛主席在花山的事,主人翁是毛主席。)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大意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思考: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三件事:一、请乡亲到他住房附近碾米;二、将同志们经过几道手送来的珍贵茶叶泡给碾米的群众喝;三、毛主席和群众一起碾米。)

  2、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读通课文。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学要求: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间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3:0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毛主席爱护、关心群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感情和工作作风。

  2、明确本文中的描写顺序,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为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读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还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们听到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解疑

  1、提出还不理解的问题。

  2、解答。


四、理清文章的顺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五、总结

  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毛主席的其他感人事迹。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让群众碾米 不影响群众 爱护关心群众

       让群众喝茶 胜利保证  一切为了老百姓

       亲自推磨  咱俩试试  和群众打成一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3:00
【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里出现的二会字。

  2、从叙述毛主席的三件事中,体会到毛主席关心、爱护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思想品质。

  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对表达思想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领导人?知道他们的哪些事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也是关于国家领导人的事。读题目,根据题目提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认读课文出现的二会字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2、学生发言汇报后,到黑板上板书。

  3、老师有意识地把顺序打乱,提醒学生观察和思考:

    这样的排列顺序是否和课文一样?这样排列可以吗?为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这是一篇通过写事表达人物品质的文章,它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写作顺序对表达毛主席的思想品质有一个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明白:写作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四、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你从课文记叙的三件事中体会到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2、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关心、爱护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

 




五、课外拓展

  体会用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1、提供《彭老总拒游北海》、《周总理雨夜借书》给学生阅读。

  2、让学生分析这三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现人物的品质有什么异同?


六、作业

  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3:0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28、毛主席在花山

 



  2、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四人小组讨论: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3:00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主席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同时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与设想】

  这本文的叙述通俗易懂,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按课文前面“导读”要求,安排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抓住细节描写,扣住具体的词,句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他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领袖,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它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这篇课文,讲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

  边说边板书:

   
毛主席在花山

 




二、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用本单元学过的学习方法独立阅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三、指导学习步骤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3、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归纳段落大意。

  4、带着课后问题,精读课文,思考答案。
 

四、学生按学习步骤自学

  前20分钟独立学习,然后用10分钟时间安排两人一组讨论。这3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要巡视教室,发现个别问题,予以解决。
 

五、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你解决了哪些生字,新词:

    理解春夏之交,夜以继日,操劳,干扰,诚恳,簸箕,为难,拘束等词语。

  2、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中心思想?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3件事。)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画了哪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⑴ 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⑵ 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⑶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

   ⑷ 一位老人细细地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4、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六、总结自学情况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表扬知识掌握较全面,准确的同学,给没掌握详略得当这一写法的同学归纳分析原因,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的办法和措施,帮助这些学生固强补弱,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学习步骤:

       1、初读课文 学字词 三件事

       2、再读课文 理脉络 让碾台(详)

       3、细读课文 分详略 请喝茶(详)

       4、精读课文 解答题 帮碾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3:00
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一天早晨,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niǎn)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有动静了呢?”
       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了,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警卫员解释道:“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说:“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警卫员回头一笑:“知道了,请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bò)箕(jī)的大娘说话。警卫员迎上去,问:“村长,这位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大娘用手拢了拢搭在耳下的头发:“不,俺(ǎn)去西头。”说着转身就要走。警卫员忙对村长说:“村长,是首长让我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村长沉思了一下,说:“这碾子一响,就得转到天黑,怕误首长的事呢。”警卫员再三解释,村长才答应了,对那位大娘说:“那你就去花椒树下碾吧。”
       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满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树下的碾台。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台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就叫他。他走进去,毛主席把笔放下,说:“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说着,毛主席从桌上拿起一筒(tǒng)茶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chuī)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qī)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他一直没舍得喝。他站在那里,表示为难。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笑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用粗瓷碗一一晾在石板上,跟碾米的人说:“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也就不拘束了,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了起来。茶水对这山旮(gā)旯(lá)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水,凑到警卫员跟前,说:“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给乡亲们说起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
       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tiáo)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3:00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可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空洞说教或作鉴定式的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3:01
欢迎丁玲:
 
  1936年11月,女作家丁玲逃脱了国民党的囚禁,辗转到陕北,毛泽东十分欢迎她的到来,关切地问他:“现在打算做什么?”丁玲答:“想当红军。”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啊!还赶得上,最近可能还有一仗,跟着杨尚昆他们的前方总政治部上前方吧。”丁玲到前方不久,就收到了毛泽东为欢迎她而写的词:《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全词写道:“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收到这首词,兴奋不己,决心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礼待知识分子:
  
  毛泽东对知识分于十分器重,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就说:“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蠢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单求老粗是不行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的知识分子。”1955年1月14日,毛泽东请李四光、钱三强给中央领导同志讲课,他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又请李四光、竺可恢、钱学森到他的住所谈科学。几位科学家坐在他的床边,和他共谈天文、地质、尖端科学,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如同坐在自己的家里。
  
  半字之师:

  1959年,毛泽东回故乡韶山,此时已是他离别家多的三十二年了。三十二年,岁月峥嵘,天翻地覆慨而慷。他深有所感地写了《七律·到韶山》。完稿后,他虚心地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请教。梅白看到诗的首句为“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使建议将其中的“哭”改为“咒”。这一改,诗意较前更为深刻,气势也更宏大。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哭”改为“咒”,就宇而言,只改了“哭”的一半,故毛泽东风趣地称梅白为“半字之师”。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故乡。六月的韶山,己是一片夏日风光。他特意邀请他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先生一起用餐。当年师生,今非昔比。毛禹珠自感不胜荣幸。席间,毛泽东亲自为毛禹珠敬酒,毛禹珠十分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盈盈地回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3:0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从具体事件的记叙中,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