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12-6 15:30
标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 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母亲的恩情》(齐读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名叫孟郊,他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一下?
1、 指名读。
2、 齐读。
3、 读了小诗,你想知道些什么?(a这首诗是什么意思?b怎么会写这首诗?)
我们认真学习课文,就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二)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后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 交流:
a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体会“母亲的恩情”,从“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特别能感受到。哪个小朋友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呢?(这里隐藏着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缝衣的认真仔细。(指名读,齐读)
b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母亲边缝衣边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是啊!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深情。让我们用担心的语气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出示图片:仔细看图,想象一下母亲的表情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她会说些什么呢?
2、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请同桌先读读这一自然段,然后分角色演一演。
3、指名演一演,评价好不好。
4、 既然你体会到了这种感情,那么请你带着感情来读一读母亲的话。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体会母亲的担心,盼望儿子早日归来。(指名读,齐读)
5、听着母亲的“唠叨”,每一个人都会感到母爱的细腻、深情,感到母爱的温暖幸福,你们为孟郊有这样一位好母亲而骄傲高兴吗?
6、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不住地点头”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来做一做,说明了什么?他看到了什么?(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为什么孟郊看到母亲的白发,眼睛湿润了?他会对母亲说些什么?
7母子两个依依惜别,让我们一起把这第二自然段读一下,读出母亲对孟郊的爱,体会母亲的恩情。
8、 读到这里,谁会用诗句来概括一下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齐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出示图3)你看到了什么?
1、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交流:a看到: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什么叫“生机勃勃”?路边的小草怎么会这样生机勃勃呢?b孟郊看到此情此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交流)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3. 反问句:你会不会换一种说法,使它意思不变。
4. 把太阳比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 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 学习第五自然段引读,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从“永远”“铭记”“50岁”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六)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齐诵古诗。
2、 快速浏览,诗文对照,小组讨论,画出能解释诗句的句子。
3、 再读,读出感情。6、 指导背诵。
(七) 说话训练:学习了课文你想对你爸爸妈妈说什么呢?好朋友之间说说父母关心自己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