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教育优秀教育叙事:爱的倾注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12-4 14:35
标题:
小学语文教育优秀教育叙事:爱的倾注
爱的倾注
山西省长治市高新区化家庄学校 陈丽珍
贾祥是我班有名的调皮大王,平时我对其施尽了招数,但成效不大。一天我经过操场,看见他又在欺负那个叫靳朋园的智障女孩儿。我连忙予以制止,并让他先到办公室等我处理。在去办公室路上,我就琢磨着该如何处理这件事。突然想起手提包里有买给女儿的巧克力。我灵机一动:何不学一学陶行知先生,看看这“四块糖”的成效如何。到了办公室,简单地向贾祥了解情况后,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巧克力给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能按时到我的办公室来,说明你很听老师的话。”贾祥将信将疑地接过巧克力。接着我又拿出—块巧克力对他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老师。”接着我又说:“如果你能当面向靳朋园认错、道歉,我就再奖励你两块儿巧克力。贾祥果然这样做了。我很高兴。于是,两块儿巧克力成了表扬他及时认错的奖品。这件事到此为止,我让他回到教室。
想到屡教不改的调皮大王很快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错误,我心里不禁十分佩服陶行知先生这个案例的经典与巧妙,不愧为教育家,过了这么长时间,他的案例还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也为自己能活学活用而高兴。然而在教室的后门口,我没有看到贾祥同学拿出我想要的表现来,而是听到他将刚才的一幕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未了,还加上一句:“哼,不就是几块儿巧克力嘛,谁稀罕?”我不禁愣住了,垂头丧气地回到办公室。
为什么同样的做法在我这里行不通呢?是我做的不好,还是说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已经过时了呢?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不禁陷入深思。
忽然想起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决心学医,看了很多医书以后,就给人治病。结果,看了一个没治好,又看了第二个,还是没治好。有人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怎么总治不好?”他非常气愤地说:“我明明是按照医书上开的药方,可恨那些人却不按照医书上得病!”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读过之后,细细反思,我就在想,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主观想象去做,就像医生不能要求病人只得标准病一样。
孩子之间存在差异性,也许这四块巧克力并不是对每个孩子都适用,尤其在如今这个时代,糖或者巧克力对孩子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没什么吸引力了,但该肯定的是,陶行知先生的这种循循善诱的做法是绝对不会过时的。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朝夕相处的个体是——人,每一个人都是完整的、独特的。有的孩子情商比较高,透过这四块糖,他看到的是老师的一片爱心,所以陶校长“四块糖”中的王友哭了;而有的孩子情商比较低,他眼里只是这四块糖,所以“四块巧克力”中贾祥觉得不值一提。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要从自身找问题,对孩子重新检查,重新诊断,最后再对症下药。今天的学生已经远远不同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及七、八十年代的孩子,他们观念新、信息灵、个性飞扬,都给今天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说实话,孩子的智慧是不可能瞬间获取的,我们的孩子不是按我的意志或要求而成长的孩子,他们是自由的、发展的、差异的个体。我们的教育方式要更多的、更大限度的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方式,尊重他们不同的生命姿态,依靠我们平时对他们了解、认识的积累,秉着一份真诚的宽容,以不同的方式来操作,一定会有不同的效果。
也许我的行为是一时兴起,想试试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招灵不灵。这四块巧克力缺少了爱的倾注就真的只是不起眼的四块巧克力了。我想起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对待我们的孩子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要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用心灵去感化心灵,要让学生从心底感到甜蜜,把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延伸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成为有根的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有花的教育,那样我们就会和我们的孩子一起享受教育的全过程。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