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的实验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越来越感兴趣,在英语课堂中积极、大胆地尝试这种新的教学途径。但是,不少教师由于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本身的内涵及其特点的认识不足,在实施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从而影响了他们对这种途径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David Nunan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如下一些特点:它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进学习的环境;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的过程;把学习者的个人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试图将语言学习和社会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需要利用已知信息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特定语言信息来开展活动,并完成任务。有效信息的输入是确保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教师所输入的语言材料,无论是语言信息(如dialogue,reading passage)还是非语言信息(如pictures),都要确保其有效。首先,要有适当的输入量。信息量不足,不能给学生提供所必需的任务资源;信息量太大,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和认知的负担。其二,确保信息的质。信息的质比信息的量更为重要,所输入的信息必须同所要完成的任务和社会活动均有相关性。真实的语言材料是任务型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不少语言专家阐述了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对于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文化,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把课堂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无论是阅读材料还是听力材料),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初学者)来说,在对信息的有效吸收上,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难度(无论是其语言的速度、语音语调还是词汇量,无论是语篇的布局谋篇、行文习惯,还是语言文化意识等),从而使学生不能将注意力放在对于所输入的语言信息对完成任务的意义的理解上,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对于材料本身意义的理解上。因此,Brosnan et al(1984:2-3)在就如何利用authentic materials(真实的语言材料)时建议道: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很多活动需要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努力才能完成,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必定会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全体成员要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对于团体和团体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及价值,(All for one,one for all,each of us can do something,but none of us can do everything.)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同伴并信任同伴,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体会团体努力的成果所带来的快乐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