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教学设计优秀课例、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6 12:04
标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教学设计优秀课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教学设计优秀课例、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思路】
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 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⑴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⑵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
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⑴ 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⑴ 感情朗读: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⑵ 创境引读:
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⑶ 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课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⑷ 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6 12:04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二、深入阅读文本
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自己感受,老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
(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
──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
5、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
课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6、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更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7、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
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课件出示:
它还是一座( )桥,因为( )。
学生根据提示,用此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情感得到升华。
3、老师小结。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台湾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6 12:0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课件(李政道博士的图片、课文片断)。
生:搜集资料(白血病、骨髓移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
相机板书并介绍李政道博士: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
2、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1999年9月22日,这天,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小钱──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他的生命还会有救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指名说,相机指导学生交流有关白血病的资料。)
三、再读课文,感悟危情
治疗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板书:骨髓移植)(交流“骨髓移植”的资料)但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并不容易,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告诉我们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并不容易,用 “──”划出来。
学生汇报。
出示灯片: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为了找到适合的骨髓,医务工作者有可能去过哪些城市?去找过哪些人?(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工人、农民、教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找遍了,真不容易呀!这就叫“谈何容易”,这就叫“几经辗转”!
齐读,把“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四、读懂捐献,感悟爱心
1、是的,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他的生命有救了!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些拯救小钱生命的好心人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2、把划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感悟:
⑴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师:“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时候?“步履匆匆”又是什么意思?
⑵ 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此时此刻,这位青年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
(指名说。)
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素不相识,但是,这位台湾青年知道,此刻,病魔正在侵袭着小钱的身体,癌细胞正在他身体中不断的扩散。对小钱来说,每过一分钟,他离死亡就又接近了一步。这位台湾青年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激一齐来读这段话。
⑶ 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
师:那么“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
(来得很急,很快,很突然,让人没有任何防备。)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地震过后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此时此刻,唯有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难道他们不知道会有危险吗?他们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跑出去保全生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交流。)
师:是呀,他们知道,就在这海峡的对岸,同胞小钱正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去挽救他的生命,此时此刻,在李博士和这位青年的心中,救助大陆同胞生命的力量已经使他们顾不得考虑自己的安危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需要多大的决心!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敬佩之情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
过渡: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⑷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所以只能到香港进行中转。为了防止骨髓的凝结,影响细胞的活性。在飞机上,医护人员们小心地呵护着骨髓箱,每隔一小时要上下左右晃动,他们知道,这里面装着的可是小钱的生命啊!
五、深化感悟,升华感情
1、同学们,小钱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如果你是小钱,你会第一个感谢谁?为什么?(指名说)
2、师:小钱应该台湾青年,因为他为自己捐献了骨髓,小钱也应该感谢李博士,没有他,就没有小钱的第二次生命,小钱还应该感谢其他所有为他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们,一句话,是这些人的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
3、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互说,指名说。)
4、引读第7自然段:
(课件出示。)
师:也许,
生: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师:这并不重要,
生: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师:那血脉亲情,
生:如同生命的火种,
师生共读: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过渡:现在你知道“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
(血脉亲情。)
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板书】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血脉亲情
小钱 李博士 台湾青年
骨髓移植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6 12:0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神清气定”、“知道”、“静静地”等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1999年9月20日,早晨的阳光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图:病床)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险。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体会──(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
三、感悟危情,触动心弦
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
2、生交流资料。
3、师: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
4、引读:
钱畅,这个才刚满18岁的年轻人,他就患了……,他的生命就像……。在这如花的年龄,他却患了……,只能静静地……,但他心中却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
5、师: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引读:目前有效的办法惟有……,才能使……。
6、师:但要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请读读这两句话,找找有关词语说一说。
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钱畅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台湾青年的身上。
补充阅读资料。
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他们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
朗读句子。
四、深入品读,感悟真情
1、师:1999年9月21日,对钱畅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对海峡彼岸的花莲慈济医院的人们来说,同样刻骨铭心。同一时刻,那里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好好读读3~6自然段,很多地方会让你感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都会震撼你的心,请你圈圈点点,好好体会。
2、学生自主研读。
3、交流感动:
⑴ 预设一:
从地危感悟真情。
余震不断,这个青年依然神清气定。他在这场灾难中没有受伤。然而他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事,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名叫钱畅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点拨:
① 这个青年刚刚经历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② 7.3级大地震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播放地震录象。
③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台湾青年想象:此时,他不知道……,但他依然神清气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
④ 引读句子。
⑵ 预设二:
从情形之别感悟真情。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但是,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人静静地躺着。
师点拨:
① 指导读。
② “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可能会发生什么?
③ 看录象(此时慈济医院的情况),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话要说!
④ 有层次地引读。
⑶ 预设三:
从抽髓之痛感悟真情。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点拨:
① 出示抽取骨髓的针筒,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② 指导读。
③ 此时,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④ 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啊!齐读第5自然段。
⑷ 预设四:
从护髓之劳感悟真情。
经过十几个小时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连夜为钱畅做了移植手术。
师点拨:
① 出示李政道博士十几个小时奔波的路线图。
② 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及他的话语,师简介。
③ 齐读第6自然段。
五、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师:几经展转,几经波折,从台湾青年身躯涓涓流出的骨髓终于涓涓流入钱畅的体内,钱畅得救了,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让我们贴近钱畅,让这些想法也涓涓流入你的笔尖吧!
2、交流。
3、师: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节。
4、师生总结:
这是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座生命之桥是有形的,因为在这座桥上写了一个“爱”,写了钱畅对(生的希望),点燃了钱畅(生命的火种),写出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这座生命之桥又是无形的,因为它就在我们两岸同胞的心中。
【教学说明】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
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因此在深入品读,感悟真情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脑能思,口能说,笔能写。因此,语言实践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如:钱畅得了严重的白血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心中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余震不断,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不知道什么?他当钱畅得救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这些说话、写话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的过程。在说写中学生的体验融进了精神和灵魂,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真正由“文”走向“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6 12:0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课
教师讲述身边白血病患者的故事。
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一位杭州青年小钱他也患了同样的病,可他是幸运的,那是什么给他带来了幸运呢?
二、初读感受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分节读课文。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
李博士
杭州小钱 台湾青年
捐献骨髓
余震
二、细读课文,深谈感受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当中你感动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真是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也就是课文的3至5自然段。对于这样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让我们心中为之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感动你的究竟是什么,你会透过一些做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课文,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打动你的心,请你把这些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一会儿我们交流。
1、研读描写李博士的句子: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也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李博士的什么行为让你感动?是的,他是利用大地震的间隔在为台湾青年做手术的。同学们情况如此危险,但是李博士仍然坚持手术台。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危险呢?请你读读这段话,找一找。
(理解突如其来、体会李博士的沉着。)
⑴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⑵ 是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多么另人感动!李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学生进行想象。
师小结: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骨髓,多么另人感动呀!
⑶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画线句子: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
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
他们的家人是否平安还不知道……
小结: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是呀,是李博士崇高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驱使着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坚守在手术台。多么另人感动的李博士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2、研读描写台湾青年的句子: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⑴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他还这么有爱心?
⑵ 他心里想着的是素不相识的台湾青年,自己的家人的安全却不太清楚,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边想着自己的家人,想到更多的是在海峡另一边的小钱。但台湾青年会带给小钱带来怎样的希望和期待呢?
⑶ 师神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面临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 凋零是什么意思?
② 这句话里有个词的意思正好和它相反。还有一个词也是形容花的,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还是形容花吗?再读一读。
⑷ 听老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⑸ 小钱找到的这位台湾青年是个怎样的人?是不是也想着他呢?再读这句话。
⑹ 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怎样的奇迹呢?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心读出来。
3、联系博士的爱心,看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
师深情朗诵:“骨髓保质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屏幕出示:
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⑴ 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只差5分钟,就是整整十二小时啊!
⑵ 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来形容?
(紧张、漫长、心弦扣人……)
⑶ 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个词?(奔波)读这个词,读出紧张、漫长艰辛的感觉。
⑷ 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22时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2时整,手术才顺完成。多么让人感动啊!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到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⑸ 师引读:
骨髓的保质期……
这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隔不断血脉亲情,让我们面对祖国的版图,深情地读读这一段。
四、写心语
1、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2、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他从中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提笔写下了感谢信他会感激谁?感激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试着写下来吗?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特别的时间,特别的环境,特别的人物,你能结合自己的感悟就此写一段感言吗?
五、师总结
同学们,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可见,爱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神圣呀!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反思】
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引课,唤起学生的真实情感。通过反复研读描写台湾青年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句子,使学生体会到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抓住描写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的词句,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引导学生写心语,大胆想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真正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6 12:04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同时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目标】
1、教学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轻缓而哀伤的音乐声中出示面色苍白的小钱无奈地躺在病床上的挂图。
2、教师描述:
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真实故事。刚满18岁的年轻人──小钱,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夺走他的生命。(停顿)
3、教师继续描述:
所幸的是小钱得救了,是谁在这紧要关头挽救了小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学生字词
1、各自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拼读一下,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
读准生字词:
移植 涓涓流出 余震 血脉 彼岸
突如其来 袭击 空旷 暂停 间隔 凋零
读准其他词语:
患病 骨髓 甜丝丝 红润 几经辗转 步履匆匆 绽放
3、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分组讨论: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汇报。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了病床上,最先让你感受到他内心不平静的是哪一句话?
板书:
小钱
1、他才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⑵ 含苞的花朵指什么?文中指什么?原本就像含苞的花朵,可如今花朵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要凋谢了。能告诉我,现在你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个小钱?
(痛苦,绝望,悲痛。)
⑶ 说话:
此时,小钱会想些什么呢?你呢?
板书:
骨髓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⑴ 辗转是什么意思?
⑵ 如果是你,你会到什么地方找?
⑶ 通过这个“辗转”你可以想象什么?
师:是呀,多么累啊!谁能带着这种累的感觉把这句话读一读?
⑷ “这样的人”指的是怎样的人?(板书:台湾青年)找到这样的容易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同学们,在同一时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样来挽救小钱的生命呢?当我读到这一节时,格外感动。相信你们也一样,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么感动了我们。
⑴ 学生自由朗读。
⑵分组交流。
⑶ 小组代表汇报,声情并茂地朗读:
①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骨髓。
此时的台湾怎样呢?是啊,面对余震,本来大家应该想到什么,可这位青年呢?李博士呢?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过渡:当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时,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又怎样做呢?
②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镇静地面对这一切?结果呢?
③ 骨髓抽取后,李博士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慈济医院──花莲机场──台北机场──香港机场──上海机场──杭州机场──杭州医院(提示: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当时大陆和台湾没有直接通航)
作为当时已是60多岁的李博士来说,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已是 非常疲劳,可他顾不上休息,又连夜做手术,他为了素不相识的人奔波劳累,是多么无私呀!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这位老人说些什么呢?
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④ 出示第7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台湾与大陆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拓展思维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小钱得救了。小钱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
1、他会感激谁呢?
2、除了台湾青年,小钱还会感谢谁?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板书:
生命桥
音乐播放《爱的奉献》。
四、作业
展开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骨髓
小钱 台湾青年
生命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6 12:04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凋零、谈何容易、余震、骨髓、奔波”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用“也许……但是……”的句式来练习说话,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以及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以及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骨肉亲情。
【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第一节,师范读后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⑴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⑵ 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3、指导朗读。
4、揭题:
⑴ 过渡:
然而,钱畅又是幸运的,后来在台湾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于是,在杭州和台湾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⑵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抓住 “凋零”、“惟有”、“十万个”、“一个”、“谈何容易”等词来体会钱畅的不幸、可怜,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从而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过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来事情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呢?
2、请大家自由读3~6节,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又怎样呢?
3、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台湾、青年、李博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简要地概括课文3~6节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威力,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质埋下伏笔。)
三、重点研读
1、过渡:
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我们一般该怎么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
3、师: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么做的呢?
⑴ 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静静地躺着。
⑵ 齐读“也许……但是……”这两句话。
4、师:一个是庄严地站着,一个是静静地躺着,然而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可以选其中一个来说说,用上“也许……但是……”这个句式来说。
出示练习:
李博士庄严地站着,他想:也许( )但是( )。
青年人静静地躺着,他想:也许( )但是( )。
5、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杭州、钱畅
6、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用“也许……但是……”句式来进行想象,使学生体会到李博士和青年人为拯救他人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第四节,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青年顾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爱心、奉献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生接读。
这句该怎么读呢?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8、师:骨髓终于抽到了,李博士带着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赶到了杭州。这十几个小时,他做了什么呢?
⑴ (播放补充资料)结合箭头、画外音来了解整个运送的过程。
⑵ 看来刚才的媒体介绍,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媒体的创设,让学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难,飞跃了千山万水,终于把骨髓及时送到了杭州。)
⑶ 师小结。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李博士千辛万苦为钱畅送去的仅仅是骨髓吗?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2、师总结:
是啊,李博士千心万苦为钱畅送去的不仅仅是骨髓,还送去了爱心……
3、师:出示练习:
也许,钱畅是不幸的,因为( )。但是,他又是( ),( )。
同学们,请大家完成这个练习。
4、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继续用“也许……但是……”句式来练习说话,一方面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再次来体会钱畅的幸与不幸的原因所在。)
5、点题,再齐读题目。
6、让我们满含激情地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结束全文,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再次齐读课题,更是对海峡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体会。
【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爱心 台湾
钱畅 血肉亲情 青年 李博士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6 12:0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由题开门见山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看老师写题目。
2、板书:
跨越海峡的桥
注意峡的山字旁要瘦些。
3、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醒地很好,老师漏了一个词。重新板书“生命桥”。
4、师: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生命桥?让人好奇,感觉与众不同,来,再读题。
5、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刚才所提的问题都具有很强的探讨性,看来同学们不仅读书能力强,思考能力更是不一般。那就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吧。
二、初读感知,字词理解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碰到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课文中有许多生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跨越、白血病、骨髓、移植、辗转、余震、袭击、期待、空旷、暂停、血脉亲情。
3、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谁能概括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完整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重要标准,但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简洁,刚才他的概括简洁吗?怎样说才能做到既完整又简洁呢?”
三、再读理解,交流感受
1、体会第二段:
⑴ 咱们先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绽放)读到这里你了解到什么?
板书:
骨髓
⑵ 骨髓对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生命延续的希望。
⑶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看来这希望也很渺茫,从哪些句子你体会到了?
⑷ “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概率小。
⑸ 还从哪些词体会到。“辗转”。
⑹ 同学们,一起来读这个词“辗转”。读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大家想想看,要找到适合的骨髓,首先会找谁?
(亲人)没有,又会去找谁?(朋友)还是没有,怎么办?整个杭州都找不到,怎么办?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他们绝不放弃一丝希望。
⑺ 试想,18岁,该是一个怎样的生命?而他却因身患严重的白血病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用朗读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再读第二段。
2、过渡:小钱是幸运的,有适合骨髓的人终于找到了,是谁捐献了这骨髓,又是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移植了骨髓,这里又有许多感人的情景,请同学们自由读3~5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动了,找一找,划一划。
体会: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⑴ 此时此刻,是怎样的情况?是他们的什么令你感动?
⑵ 让我们想一想:手术室里有什么陈设?余震来了,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⑶ 把你心中的那份感动用朗读表达出来:
以生命挽救生命。
体会: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周围随时发生余震,李博士为什么还能沉着地工作,台湾青年为什么还能静静地躺着?他们在想些什么?
体会李博士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在灾难面前,病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精神。体会青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一心想着他人。
师:正是这位一心想着他人的青年,正是这位在灾难面前尽心尽责的医生,他们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体会: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⑴ 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⑵ 在不知道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的情况下,青年首先想到的是谁?此刻,病床上的他仿佛看见了什么?
⑶ 你们有没有同样的感动,能帮他把那份感动读出来吗?
3、因为骨髓的保质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
读奔波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
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以时间换取生命。
四、拓展资料
骨髓移植手术成功了,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及时提供的骨髓使小钱重新获得生命。其实,到目前为止,慈济医院已向大陆提供骨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他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于是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架起这座生命桥梁的仅仅是骨髓吗?你认为还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1、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交流吗?
2、“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小结: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这是这种亲情使台湾青年在生命攸关的时刻首先想到了大陆青年,尽管小钱不是他的家人,但胜似家人。我相信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五、拓展交流
小钱得救了,也许他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都不会见面,可是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他有千言万语想对那些帮助他、关心他的人说,现在请你帮小钱写一封感谢信,把他内心的感激用文字表达出来。
【板书】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18岁青年 爱心 台湾同胞
白血病 血脉亲情 以生命挽救生命
以时间换取生命
【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读”而展开的。先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正确;接着指导、帮助学生把课文读连贯,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
这种以读为本的设计,首先要注意读的层次性:从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循序渐进,层层拔高。其次要注意读的目的性:每一层次的读都不是走过场,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落实不同的目标。这种读的训练还要注意它的指导性:一是指导学生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如,“间隔”的“间”读 jiàn ,“骨髓”的“髓”读 suǐ 等。二是指导学生读好难读的句子。如,“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一句,在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和断开。三是注意对读得差的学生的指导。要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读好的信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四是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达到入情入境地朗读。比如,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当读到“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时,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并能通过朗读的语气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再比如,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这位台湾青年和李教授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想着他人的高尚品德,从而体会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真正含义。这样,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悟中又有所表达。学生能不能入情入境地朗读,答案是肯定的,就看教师放不放手。
在课堂教学中,我虽然抓住读来感悟,但形式比较单一,读的过程中悟得不够,还需要在引导上多下功夫。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6 12:0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彼岸、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总体设计】
教学分成四个实践板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初读感受;
2、细读重点语句,提升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表达感受;
3、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
4、书面表达、交流,运用语言,升华情感。第一课时基本完成前两个板块,初步完成教学目标1、2;(注:生字词语只认不写,第二课时写字。)第二课时完成第三、四个实践板块,完成全部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导入: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屏幕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
⑴ 提示凋零、含苞、绽放,读通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理解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⑵ 提示辗转,都是翘舌音。训练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从而读通难读的句子。
⑶ 提示暂停,训练学生读准生词,把句子读通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过渡:
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2、引导默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画出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令人感动的做法,读给同桌听,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感动。
3、默读画语句,同桌间交流。
4、引导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机引导交流以下重点语句:
⑴ 交流第四自然段表现台湾青年博大爱心的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他的亲人……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 指名先朗读画出来的语句,再谈感受。
② 看录像,体会当时的台湾是一种什么情形,练读“就在昨天,一场历史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联系自己谈感受。
③ 结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想象,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台湾青年博大的爱心。策略: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到小钱的不幸,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然后情感迁移,让学生运用文中词语练习说话“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从而感受到台湾青年那善良的、博大的爱心。
④ 带着敬佩之情朗读第4自然段的语句。
⑵ 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① 朗读描写李博士的语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② 抓住“沉着”“突如其来”“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③ 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引读第六自然段。
5、体会生命桥的含义,版画爱心,回扣课题。
四、朗读结束,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后两句话,师生配乐朗读“也许,小钱和台湾青年……传下去。”
2、结束语: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你们可以在班级里交流交流。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