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问题及对策探讨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5 13:24
标题: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问题及对策探讨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问题及对策探讨
教研活动是“教学研究活动”的简称,它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所谓有效,就是通过教学研究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办学水平质量的整体提升。然而,当前小学教研活动仍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教研活动虽然人人参与、校校严抓、层层强调,但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本人作为一名担任了多年教研组长的一线教师和学校教科室主任,同时身为省青研中心成员,有责任也有义务认真反思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积极对策,为教学研究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问题写真:
1、内容陈旧,含金量低。
现行教研活动沿袭这样一套基本模式:开学初布置任务与要求──中间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中考试工作──考后情况分析──中间再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末考试工作──总结与表彰会。显而易见,“管”的成分大大高于“研”,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由于因循守旧、不求进取,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趋于熟练。现有的学校教研组未能形成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离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校本教研还有相当的距离。
2、应付上级,疲于奔命。
一些教研组虽然也制定了符合本校和组员情况的计划,但落实过程中经常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活动任务一下达,自己组的活动就得顺延甚至取消,继而相当一部分骨干教师不得不腾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优质课选拔参赛、论文案例评优等一系列个体性、临时性而非长效性的工作。许多教师一学期下来对自己参加的竞赛如数家珍,但问及印象深刻的教研活动却记不清了。久而久之,有价值的项目研究断断续续、不够系统,或者干脆被搁置了。
3、互相推诿,羞于担当。
有的教师存在对教研活动的认识误区,如“教科研神秘论”,认为搞科研只是理论工作者和专家的事,高深莫测;“教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教科研简单论”、“唯文论”,认为写论文、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平时也较少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因此,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难免互相推诿,不愿承担相应的实验和研究任务。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当前教研活动存在以上困难和问题,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正不断增强,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工作也迫在眉睫。
二、寻求对策:
1、突破传统,创新活动模式
教研活动年年搞、月月搞、周周搞,如何才能做到常见常新呢?我认为,除了抓好常规教研活动(如观课评课、理论学习、专家培训、讨论交流等)之外,要在创新活动模式上下功夫,以突破传统教研活动留给人们的根深蒂固的刻板和肤浅印象,吸引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夯实教学研究的群众基础,赋予教研活动新鲜的生命力和活力。
很多地区和学校已在这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如有些地区组织的“连片教研”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任何一种组织内部都存在着差异,学校之间、教研组之间在硬件设施、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上也当然存在相对的差异。差异就是学习的资源。开展连片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整个地区各学校、各教研组之间良性竞争、优势互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创造一种积极协作性的组织文化,以自愿与协调相结合的形式成立研究共同体,有利于汇聚集体智慧攻克某一难题。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