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点滴积累的美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点滴积累的美丽

——走近大修订版教材

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第二小学  赵红英

大修订版教材把原教材中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这不仅是教学内容的一种改变,而是体现了整个教学观念的转变,即淡化知识点,简化题型,以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为学习的重点,加强综合,使得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

一、在“读读背背”中积累  

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新教材在每个“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 中安排了一些诗词、名言警句、词句等,旨在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人教版六年制第十册教材中安排了2次名言警句、2首古诗词、2次成语和1次对联、1次《三字经》节选,这些内容的安排有我国古代学习的格言,志向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受到爱国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如:《三字经》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启蒙教材有一点粗浅的了解;背古代4副对联,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对联巧妙对偶的形式特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对有些句子,学生可能朦胧有所悟,却难以言表,不必强求学生解释,只要他们在读中形成感性认识,丰富文化底蕴。这样既可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陶冶,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又可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在与阅读文本的对话中积累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不仅着眼于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注重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新教材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思想,它所入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着语言美、风景美、人性美的光辉,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徜徉其中,放飞心灵与文本对话,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用“心”读文,读中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传达的是作者炽热的情与爱,只有读才能把作者深刻的情感挖掘出来。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让读者与作者笔下人物进行角色换位,使读者的情与作者的情和谐统一,使文本中那些准确传神的、充满灵性的语言能唤起学生心中某种情愫。

如:指导朗读《理想的风筝》一文中最后一段时,要在理解了主体部分所写刘老师课堂上的情景及课下放风筝的描写的基础上读,当学生读到“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时,他们感悟到的是一个残疾老师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来品味语言、感悟语言,使文字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画面,为之动情;通过读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释放;又通过读出自己的感受赋予作品以生命,沉淀下来,变成他们自己的语言,积累下来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

2、读后仿写,学会运用

“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它形象地描述了语言由“积累”到“运用”这样一种最高的境界。事实上,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是一个从到积累到运用的过程,语言的学习,人文素养的培养无疑是在量的储备中逐渐形成。

纵观每个“积累·运用”中除了安排了读读背背,还安排了阅读训练,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它与本组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如第四组的课文《理想的风筝》与阅读训练中的《风筝》不但题材相似,而且在表达方法上也有相似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其异同,借鉴其用词造句的方法,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风筝》在主体部分(3-5自然段)一共通过描写七种不同的风筝来表达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理想,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想: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你想通过做什么样的风筝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怎么写?说一说,用它来代替文章的主体部分。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模仿本文的写法,从文中想开去,想到自己的理想,然后表达出来,使《风筝》的容量大为扩充,体现了从学语言到用语言的过程。

3、课外阅读,走向生活大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语文的学习当成一种生活的探讨,把生活的经验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沟通课内外,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这种思想就体现在新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中。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读一读,引导学生多读书,扩充了课堂的容量,不仅体现了课文只是个例子的精神,还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

如:①在学《忆江南》《渔歌子》后,找一两首描写春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②学了《跳水》后,要求找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读一读。③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动脑筋的故事读一读。④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不来。⑤在阅读训练中要求搜集有关龙的词语、故事、诗歌,与同学交流。

三、在自由选择中积累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也应该如此。新修订的课后“思考·练习” 重视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优美的句段,重视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注重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对朗读、背诵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学生可选择背诵喜欢的部分。如:1、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摘抄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4、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摘抄下来。

无论哪种积累语言的方式,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即学生喜欢的也就是课堂生命所在。也正是这样,语文课堂上才有了这点点积累而成的美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6: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