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7 11:42
标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说明文字以及学习建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题
同学们,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在他逝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相机板书:
我的伯父
学生读课题。
二、紧扣课题,质疑问难
出示以下问题:
⑴ 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
⑵ 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⑶ 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
三、梳理问题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们再次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自己解决?
(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学生自己能解决;第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这与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有关系,有一定难度,需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四、小组合作,读书释疑
默读课文,在小组里谈谈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件,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课件出示学习建议:
1、画出重点的词和印象最深的句子,在组内交流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出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品质。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
五、集体交流,突破难点
1、交流“谈《水浒传》”:
引导学生抓住“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重点句,联系上下文“我”的表现及伯父送书,再结合伯父的身份,体会到这是伯父对“我”读书时不认真的委婉的批评。从中看出伯父教育“我”讲求方式,避免直接批评让“我”难堪。从“我”当时的以后的表现看,伯父委婉的批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
此处引用“阅读链接”中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曾得到过鲁迅先生的教诲和关怀。
2、交流“碰壁”:
引导学生抓住“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重点句。这个句子比较难懂,先让学生知道鼻子扁是天生的,不可能被墙壁碰扁;然后,教师讲解社会背景,启发学生自己理解:“四周黑洞洞的”指旧社会的黑暗;“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查抄他的信件,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鲁迅先生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要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幽默的语言风格,体会鲁迅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3、交流“救助车夫”:
引导学生抓住“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把伤口洗干净,“敷上药”,“扎好绷带”,“掏出一些钱”等重点词,从“救护”时的动作和“资助”两个方面体会伯父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可结合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体会。
当谈到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时,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当时伯父在想些什么?从中体会他的爱憎分明。指导朗读时,教师要渲染当时的氛围,帮助体会感情:北风怒号,天色阴暗,车夫在痛苦地呻吟,为生计而苦苦挣扎;伯父救助车夫,态度是那么亲切。救助后,伯父态度严肃,内心激愤。让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4、交流“关心女佣阿三”:
引导学生抓住“一点儿也不在乎”“常常劝我多休息”,鲁迅“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六、总结全文,探究写法
通过大家的学习、交流,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师相机板书: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鲁迅先生的这一特点的?学生划出有关句子,自读感悟。
教师小结: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言行、举止写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7 11:42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他的这种高尚品质赢得了许多人的爱戴。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同桌互读赏析。)
二、弄清段落之间的联系,学会加小标题
为体现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课文安排了哪些材料?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件出示各部分内容;指名读。)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全班交流,理解问题。
(理清课文安排的五个材料及其关系,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为总分的关系。)
2、学习加小标题的方法:
师:根据每部分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就是小标题,有时也可以从每段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中的几个材料,能不能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试试看。
3、学生练习写小标题。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
投影出示优秀小标题:
谈《水浒传》;说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师生评价。
三、积累运用
1、抄写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语句。
2、从自己抄写的语句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仿写几句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7 11:4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
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
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
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
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
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 参加追悼念的人多;
⑵ 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⑶ 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
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
(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7 11:42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小结:
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其人
他的事迹
他的品格
【作业设计】
一、抄词
追悼、正月、爱抚、逝世、搞不清楚、张冠李戴
愉快、碰壁、微弱、咳嗽、饱经风霜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 )李( ) 囫囵( )( ) ( )然大( ) 三( )半( )
( )经风( ) ( )声( )哭 难以( )受 接连不( )
三、阅读句子并作答
1、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 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
⑵ 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
⑶ 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
⑷ 从此以后,我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
⑸ “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 “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 “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
⑶ 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⑷ 这句是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
⑸ 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来……扎好绷带。
⑴ 这片段写__________________。
⑵ 本段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这七个动作词。
⑶ 这段话说明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___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_____
_________,说明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的人,表现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7 11:42
【知识】
1、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格;
2、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
3、练习为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的几部分的联系。
4、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技能】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
【教学用具】
图片、多媒体等。
【教学课时】
2学时。
【教学课时】
第一学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介绍鲁迅及作者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忘我地工作,写了近640万字的作品。
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作者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1945年时写的回忆文章。
记述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情。
二、自己学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查字典自学生字词语
三、结合课文后面的问题,思考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哪几个故事
1、自己归纳。
2、小组交流。
3、汇报,小结,理好线索:
读《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女佣的回忆。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1段:
⑴ 指名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们非常爱戴鲁迅先生?
⑵ 作者惊异于眼前的情景,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抓住课文的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⑶ 小结。
2、学习第2段:
⑴ 自己读“谈《水浒传》”的故事,勾画自己不懂的地方。
⑵ 小组里共同学习,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学习。
⑶ 小组之间交流、合作学习:
重点理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句话的意思。
表面上是夸自己,实际上是幽默而有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怀。
⑷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拓展练习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7 11:42
第二学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本文写了鲁迅的那几件事情用小标题列出。
二、理解“爱戴”,探究
精读导学、探究“爱戴”──学习救助车夫的故事:
1、教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质疑。
2、梳理问题,小组一起学习:
⑴ 这么冷的天,车夫为什么还光着脚拉车?
⑵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救助车夫?
⑶ 鲁迅先生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深深地叹气?
3、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4、适时小结:
指导学生认识旧社会黑暗的现实。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描写车夫的部分,对车夫的同情。鲁迅先生对国家的忧虑。
6、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对认为的动作的具体描写来表现认为品质的方法。
三、自己学习“谈碰壁”的故事
1、各个小组按“读书质疑──合作解疑”的步骤学习。
2、老师参与小组学习,适时点拨。
3、小组交流。
4、小结:
感受鲁迅先生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和对敌人的无比憎恨。
理解其中的重要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悟“爱戴”,领会真谛,拓展思维
1、收束全文,回归整体。
2、升华情感,领悟中心:
激发学生的感情,怀着悲痛的心情再读课文的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明“爱戴”,学会做人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做人。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
──谈《水浒》 ──关心青少年读书
──笑说“碰壁” ──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 ──关心劳动人民分
──劝助阿三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7 11:43
【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的读书习惯。
2、学会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会造句运用。
3、理解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逐段细读课文时,读懂文意,抓住重点,领会中心句概括全文思想内容的表达方法,并掌握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与录音带、幻灯片,搜集鲁迅先生的生平及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外引入,诱疑导读,感知“爱戴”
1、出示“宋庆龄”与“朱自清”的话,谈话引入:
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家中病逝。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领袖夫人与同是知名作家在他去世后所写的文章中的句段:“鲁迅先生的死,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损失”。“‘救救孩子’这句话在鲁迅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终生实行的一句实话。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帮助着青年人,所以在他死后青年们也特别地哀悼他。”
指名读,谈感受。
齐读。
2、仅止是他们觉得悲痛不已吗?不,远远不是。让我们进入今天所学的课文中去吧,你就会知道来哀悼鲁迅先生的人有多少,感情有多深哪!
3、快速默读全文,找出直接能反映人们的悲痛的段落读:
读第一自然段,反复读,说说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人们的感情吗?
理解“爱戴”,并说说从哪些句段中感受到了人们对先生的爱戴。
引读:
参加吊唁的人真多啊……
他们都很悲痛……
4、此时此刻,你心情如何?最想问的是什么?
质疑:
鲁迅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如此深受爱戴?
过渡:
是啊,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深受不同阶层的人的相同爱戴呢?让我们进入文中去可能便略知一二了。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伊始,教师便充分利用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作为领袖夫人宋庆龄女士与知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鲁迅先生逝去的惋惜之情,再进入文中描述吊唁先生的场面中去感受人民群众对先生的爱戴之情,从而激起迫切想了解鲁迅先生的事迹的强烈欲望,自然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了学生的阅读动机。)
二、理清脉络,提炼中心,浅悟“爱戴”
1、默读全文,划下不能理解的字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个故事的大意,并用“”划下能直接回答上述问题的一句话。
2、谁能将自己划下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出示: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自由练读,并联系各个故事内容初步理解。
指名读,并边概括故事内容边说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提炼小标题板书。
齐读小结: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3、文章如何紧扣这一中心向我们具体展现先生的高尚品质的呢?
(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生活经验是“感悟”的基础,在本文中,“我”此时的年龄与孩子们相仿,因此学生对这一文本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对中心句的提炼使他们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再以中心句为对话连接点,联系各个故事进行概括,将“理清脉络”这一环节化于无形之中,不断照应同一句话,强化了对中心句的作用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未被打断,精神受到熏陶的同时与语文工具的掌握得到有机的统一。)
三、紧扣中心,反复朗读,深悟“爱戴”
让我们进入文中深刻感受伯父那种深受人爱戴的“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吧!
1、谈《水浒》:
自由读内容:
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句段是什么?为什么?
指名读,出示:
“伯父摸了摸胡子,笑着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⑴ 伯父笑什么?为什么这样笑?
⑵ 读关于“我”读书马虎的句段,理解重点词“囫囵吞枣”与“张冠李戴”,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说两者的关系,可加入对自己读书的实际情况谈。
⑶ 若换成你是伯父,你会作如何批评?伯父呢?你能根据伯父的神态语言来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再次读伯父的话,你会怎么读呢?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师生对读。
⑷ 过渡: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批评教育孩子也考虑到孩子的自尊,与传统的压制孩子那种粗暴简单的手段完全两样,真是细微之处总关情啊!难怪在侄女心中伯父的形象便是(学生读中心句) 。
2、谈“碰壁”:
⑴ 师生互换角色,结合提示语中的神态表情读两遍对话,边读边深入想象伯父与“我”在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⑵ 小组再分角色读,结合神态动作读,无提示语处合理添加,其心理活动作为旁白加入读。
⑶ 指名分角色读后,学生评价;师请生与其配合读,穿插伯父、“我”及旁观者的心理活动读,充分感受伯父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的不满与愤慨之情。
(适当加入当时时代背景的介绍。)
⑷ 齐读小结过渡:鲁迅先生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他用手中的笔作一杆犀利的枪不断讨伐着这个令他痛恨的黑暗的社会,也许不断碰壁,倍受迫害,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个人的安危,更让人感受到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3、救护车夫:
⑴ 默读,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段反复读,说说自己受感动的原因。
⑵ 指名读“救护车夫”的动作的句子,出示句子,说明原因,其他学生不断补充。再读。
⑶ 若只爱这劳苦大众中的一员,就不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了。先生始终怀着一种深切的同情,因此在救护车夫后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这种“严肃”中包含有多少复杂情感的变化啊!你能说说这些复杂的情感是哪些吗?又是怎么样产生的呢?
指名读句子,说情感。
评价补充,再读。
齐读小结过渡:
恨得深,也爱得切啊!而先生那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对劳苦大众的爱如一个辐射源,不断地向四周辐射着,其光辉照耀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4、阿三的怀念:
⑴ 有感情地读文,用一句话概括。
⑵ 读最让你感动的句段:
自由练读
指名读说理由
齐读。
⑶ 阿三的话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齐读最后一句话)。
(在初步感悟先生的品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联系上下文读懂先生的“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受人爱戴的原因,并寓朗读训练于每个环节中,有默读、有精读、有略读、有跳读,更有想象读,使孩子们在反复朗读与品味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深入到作者的心中,深入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中,使先生的形象不再单薄,而是在朗读与合理的想象中逐渐变得丰满高大起来,直到成为一座丰碑矗立在孩子们的心中。)
四、总结中心,拓展阅读,升华“爱戴”
1、学到这儿,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概括对先生的了解吗?
(逐一指名说。)
2、你们还想了解鲁迅先生如何关爱别人的吗?
(教师发放课外资料,要求大家速读资料,从中找出能充分反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句段,然后以“先生,我想对您说……”的形式交流读后感 。)
3、若被救护的车夫和阿三也来到灵堂,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4、让我们全体起立,共同在诵读中铭记这句话,以作自己人生的标尺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7 11:4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各段间的联系;
3、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4、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四字词语;
5、有感情地读出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自定目标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
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对鲁迅了解多少?
3、小结有关人物资料的搜集方法及作用。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预习,初步感知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2、再读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鲁迅生前的几件事?尝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
三、交流汇报,整体感知
1、交流易读、易写错的字,不理解的词。
2、分段指读课文,说每段的段意,引导学生根据段意加小标题或摘出主要的句子和词语作小标题。
四、初读课文,初步质疑
1、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质疑:
可对文题进行质疑;对文中重点词句质疑;对文中不合情理、矛盾处质疑;对文中特殊标点质疑;对文章表达方法质疑等。
2、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7 11:4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二、学习二、三、四、五段
1、提出自学要求:
⑴ 自由读,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 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自学讨论结果:
要求:
每小组汇报一件事,其他小组可作补充。
⑴ 从第一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子女
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带着感情读,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这句话,“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体会到伯父这句话里含义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懂了伯父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觉得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
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为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⑵ 从第二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敢于斗争
指名读有关语句。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抓住“黑洞洞”“碰壁”深入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黑洞洞”,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挫折与迫害。)
再指名分角色朗读,体会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⑶ 第三件事讲了什么?
(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救助车夫,关心车夫,更关心穷苦人民。)
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伯父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
(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⑷ 从第4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穷苦人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和前文的几件事中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
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爱憎分明
⑸ 小结:
体会这四件事说明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但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去世,去世时有许多人来哀悼他。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思考: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学生边听边勾出。
(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2、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当时“我”理解吗?
板书:
爱戴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板书:
因果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板书设计】
在殡仪馆深切怀念
谈《水浒传》 关心后代 深受爱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笑谈“碰璧” 抨击黑暗
救助车夫 热爱人民 忧国忧民
女佣回忆 关心他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7 11:4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段。
【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
试加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你能根据课题提出自学要求吗?
⑴ 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⑵ 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
二、初读感知
1、自学全文,思考:
⑴ 本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试加小标题。
⑵ 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划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思考;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反馈。
3、根据五件事来分段。
4、你觉得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句来写。)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师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自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了解部分词义。
4、再读。
四、学习第一段
1、师简单介绍单元提示。
2、根据单元提示要求,学生读第一段。
3、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4、你理解“爱戴”吗?从哪些地方看出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划出句子,读。
5、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这段中解决了吗?
(没有。)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在课文的哪部分中?
(二至五段。)
在二至五段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6、理清第一段与二至五段之间的“果因”关系。
7、在这一段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学生谈谈。
8、朗读本段。注意最后一句话的递进关系。
9、小结本段。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追悼鲁迅讲“碰壁”为自己想得少,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救助车夫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果 因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7 11:44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你对鲁迅先生了解多少?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或者如果你读过他的作品也可以读读你的感受?
2、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大致理解了文章讲了几件事情?谁能说说文章讲了哪几件事情?
(悼念伯父谈《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
二、学文
1、学第一个故事:悼念伯父:
谁愿意给大家读第一个故事?读到“许多人都来追悼他”时,停下。
⑴ 上节课我们还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没有解决?“追悼”就是一个,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请你继续读,大家仔细听?(读到“整间屋子”。)谁听明白了“追悼”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
致敬,痛哭,送挽联,送花圈,这些都是追悼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对死者的怀念。
⑵ 接着读:
(把这段读完。)
这里又出现一个词“吊唁”它和“追悼”有相同的意思,都是对死者表示纪念和怀念,你知道“吊唁”还有一层什么意思吗?
(对死者的亲属进行安慰。)
师过渡:所有的人都是怀着沉痛的心情来悼念鲁迅先生的,作为鲁迅先生的侄女,想到再也看不到伯父了心里也很悲痛,你能体会到这种情感吗?
谁来体会读读这句话?
(投影出示句子。)
(点评:体会得不错,鲁迅先生的去世也引发了你的悲痛。)
2、学习第二个故事:
⑴ 鲁迅先生是怎样“爱抚”周晔的?相信同学们读了第二个故事以后一定会明白的。
⑵ 谁来读?
⑶ 这一段出现几个四字词语,你能把它挑出来,推荐给我们大家积累吗?
(贴词卡。)
⑷ 你能根据上一段的读书方法,在这一段中找出解释这两个词语的句子。
(点评: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不理解的词,我们多读几遍就会弄明白其中意思。 )
⑸ 面对“我”的这种读书态度,伯父没有批评“我”,只是夸他自己记忆好,为什么我却“又羞愧,又悔恨”呢?
(表面夸自己记忆好,实际上是批评周晔读书不认真。)
⑹ 这种委婉的批评正体现了伯父对我的──爱抚。可是伯父去逝了,周晔也得不到这种爱抚了,让我们再来体会读这句话?
(点评:同学们比刚才体会得更深刻了。)
3、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故事:
同学们,还有三个感人的故事,老师教给你们自己去学习好吗?我们共同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学习方法?
汇报:
⑴ “谈碰壁”:
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 小组同学谈体会。
② 全班同学互相补充。
③ 资料补充。
④ 师总结:
鲁迅先生经常受到敌人的迫害,为了登一些革命文章,鲁迅先生曾用一百多个假名字,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用笔杆子当武器,同敌人作斗争。可是,伯父去逝了,周晔再也听不到他那风趣,幽默的声音了。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周晔的情感。
⑵ “救护车夫”:
① 最后两段含义深刻,我想邀请你们组的一位成员和我一起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谈谈体会。
② 自由读这两段话,你们想说什么?
师小结:
鲁迅先生表情上严肃,沉默,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恨。如今,这样一位对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的伯父去逝了,周晔再也见不到他慈祥的面容了,让我们和周晔一起体验这悲痛。
⑶ “关心女佣”:
①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里的别人单单指的是“阿三”吗?
② 你有资料补充说明鲁迅对别人的关心吗?
③ 老师也从网上或得一个信息。课文前面提到鲁迅送给周晔的两本书:一本是《表》,它是苏联作家写的小说;另一本《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了这两本书,从这件事,你们想想他关心的只是周晔吗?──是全国的青少年。
三、总结
1、同学们,鲁迅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著名作家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专门写了一首诗《有的人》同学们可以课后阅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7 11:44
父母、老师常常教育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通过读中国作家周铧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才更彻底懂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把作者对旧社会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是我深受感动,从中受益匪浅──
文中有一句话,使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那就是:“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含义,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水,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哪个拉车的怎么能光这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比如,有一次,我拿着那晶莹的钱去买东西吃,路过的时候,看见了两个可怜的乞丐,我很同情他们,就把我唯一的钱给了他们!
让我们微笑中迎来新的一年,铲除旧社会的罪恶,翻开崭新的一页……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