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音乐公开课教案《幸福拍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0:1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2、学习歌曲《幸福拍手歌》;
3、音乐活动:化妆舞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幸福拍手歌》;
2)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并能够清晰的吐字。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完成歌曲的创编,并能随音乐的节拍自如地表演动作;2)通过续编第2、3、4……段歌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进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并养成创造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带,复习学习过的歌曲《小毛驴爬山坡》,请同学们跟随音乐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小毛驴爬山坡》。
师:对了,通过学习这首歌,我们知道了小主
人要和他的小毛驴去参加节日庆祝会。那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跟随他们一起去庆祝节日,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那里的小同学们在干什么?
三、学习歌曲《幸福拍手歌》
1、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引导同学们跟随音乐拍手。
师:参加庆祝会的小同学说了,到那里的同学必须都得会唱这首歌,那为了早一点儿到那里,
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啊?
生:有。(信心十足的)
(打开课本P34)
2、教师范唱一遍歌曲,请同学们配合老师在相应节奏处拍手。
3、跟教师朗读歌曲歌词。(教师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学生记忆)
4、教师大声、同学们小声地唱一遍,给学生
个完整印象。
5、加上附点节奏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严格纠正学生不对的节奏,及时给予表扬。(利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附点节奏的兴趣)
6、教师分句教唱歌曲,重点学习“如果幸福就用行动把它表现出来吧”(七次附点节奏)这一句。
7、齐唱歌曲,教师点评。
8、纠正个别学生只拍手、不唱歌的毛病,告诉他们要将歌唱好,再加上拍手,就更好听了。
9、全班同学再次演唱歌曲,请同学们自己加动作。
四、歌曲扩展
1、自由结组,引导同学们发现还可以用哪种行动表现幸福的心情。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同学相互配合,表演或回答:跺脚、跳舞、拍腿、拍肩、揪耳朵……)
2、分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3、教师举例如何创编歌词,带领同学们试唱一遍。
4、请个别同学到前边来表演。(让学生偷偷地告诉老师用什么动作表现幸福,然后大声唱出来,带领大家一起唱)
5、学生互评,共同进步。
6、全体同学共同创作一首四段歌曲《幸福拍手歌》,一起唱一唱,并表演。
五、活动:化妆舞会
师:同学们可真棒,《幸福拍手歌》这么快就学会了,看(拿出各种头饰),那里的同学们邀请我们跳“化妆舞”呢。
(分发头饰,全班同学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一起舞蹈)
六、教师总结
师:今天,我们和好多同学参加了节日庆祝会,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幸福拍手歌》,大家高兴吗?(高兴)没有戴上头饰的同学也不要着急,下一堂课我们再继续,好吗?(好)
(师生再见,下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0:17:3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本课我能够很好地利用学生们喜欢的歌曲、头饰、和蔼的语句,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2)用动听的故事情节贯穿课堂的始末,及鼓励式教学的恰当应用,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较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3)“悄悄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是课堂中给学生留下悬念的一种方法,这样可以吸引孩子认真欣赏别人的表演,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4)创编歌曲歌词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体现了集体合作精神。
失败之处:1)虽然学生对这首歌曲非常感兴趣,但仍有同学只顾拍手不唱歌,说明教授歌词还不是很到位;2)歌曲的第三句话“如果幸福就用行动把它表现出来吧”有少部分同学没有记清,老是唱错,应当用巧妙的方法帮助他们记忆;3)在德育渗透方面表现得不明显,应强调学生在互动合作时的团结合作意识。4)在创编动作时,学生还不够大胆(只局限于书上那六种动作),应鼓励他们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案,在同学面前大胆表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6: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