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成长的脚印教案及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10-14 23:52
标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成长的脚印教案及教学反思
成长的脚印(小学数学五年级)

我所在的班处在农村地区,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优生的比例约占40%,合格的约占20%,极差的学生有5%。班级总体感觉良好,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有自主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成绩稳定。但是家长的辅导不令人满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使学生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题,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从我们牙牙学语到认识数字,从我们拿起笔到记录生活中的开心快乐,同学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我想: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功的道路上必将留下你们一串串成长的脚印。(揭示课题:成长的脚印)

2、情境入题,学习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华出生时的脚印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1)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生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满格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生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 cm2。

  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生1:可以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2厘米,所以面积是2×8=16 cm2。(课件演示此方法)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约2厘米,下底约2.5厘米,高约8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算出(2+2.5)×8÷2=18cm2。

(3)课件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面积:

3、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师板书: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2)请同学们算一算自己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先独立取脚印,然后借助附页3的方格图估算脚印面积。

二、新知实践,解决问题:

1、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学生独立进行估计: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2、估算手掌的面积:

(1)师: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

(2)学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纸上验证:(学生在此环节开展好帮差活动)

三、课后实践,体会环保:

1、估算一片树叶的面积:

2、体会绿树对环保的重要性:

(1)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算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2)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 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说来听听。

板书设计:

成 长 的 脚 印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一直觉得这节课很难教,学生应该很难理解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图。但是,结果出乎意料,学生理解掌握得不错,能够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确定成基本图形,然后再计算。

     首先,在课题引入时,先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通过“分割”或“添补”的方法,转化为已学过图形的面积,再计算。强化学生“分割”和“添补”图形的能力,为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做铺垫。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不规则的图形(如:树叶、鱼、布娃娃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他们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相比较,让学生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都是不规则图形。最后,谈话引入新课: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不规则图形,如何估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呢?这一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目的的学习,并知道学习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学得更投入、更有热情!

     在探索新知时,先出示“成长的脚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出“脚印”的面积,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过程和思路。这时,很多学生还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但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估算过程时,就有疑问,不满一格而且又不规则的,如何更好的估算面积呢?先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让学生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最后还是没得到满意的方法。这时,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非常想要知道如何估算面积。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分割”“添补”的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的看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再计算。最后再通过课件演示这个过程,并在方格纸的“脚印”中画出近似基本图,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估算的过程,学会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的看成基本图再计算的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估算小华2岁时的脚印面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他们是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图,最后也用课件演示整个估算过程,画出近似基本图。巩固学生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看成基本图再估算的能力。

     通过练一练的两道习题,再加强巩固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再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估算思路,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判断是否估算正确,最后再用课件演示画出近似图。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估算思路,其他同学一起观察判断,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锻炼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判断同学的估算是否正确,还能检查学生是否已掌握此种估算的方法,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之呢?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10-14 23:52
成长的脚印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大小,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这两个知识对学生来说都不难,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尝试自学,教师再作引导,如果,学生能掌握,还可以补充一些生活中实际的图形面积让学生练习。

教学目标:

1、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成长的脚印的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索

1、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的脚印与现在的脚印有什么变化?

2、出示挂图

(1)板书: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小格是1cm2)

让学生数格子,先估计,再数格子,说一说怎样数格子。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约是46 cm2

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脚印,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印越来越大,学生仔细观察图想,怎样才能得到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1、数格子,估计面积的大小。

通过情境,联系自己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

2、估计小华11岁的脚印面积的大小,并能用自己的脚印进行验证。

3、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

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布置练习

1、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脚印验证一下这节课的结论。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格子算出小华脚印面积的大小。

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自己脚印图拿出来数一数格子,约是多少面积。

2、学生想办法寻找验证的方法:还可以是把脚印看作长方形来计算,(近似的基本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和测量,说说脚印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

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大小的估计,使学生明确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借助方格子这一载体来进行估计与计算。

随着年龄的增长脚的生长速度回放慢。

四、板书设计: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1)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方格是1cm2)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3)现在11岁,用自己的脚印估计约是多少?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一直觉得这节课很难教,学生应该很难理解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图。但是,结果出乎意料,学生理解掌握得不错,能够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确定成基本图形,然后再计算。

我觉得这节课,学生能非常集中精神听讲,所以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基本上都能掌握此种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因为在引入新课时,学生就一直很想知道如何很好的估算现实生活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所以他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参与度也很高。另外,我觉得通过课件演示整个估算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能直接通过课件,直观的观察整个估算过程,加深印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10-14 23:53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成长的脚印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现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因为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尤其是渗透了转化思想,学生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应该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到方法的多样性。但对于方法的交流、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学中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3.教学内容分析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再此基础上学习了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过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中重点探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由于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平面几何直线型内容的最后章节,因此教材安排的内容除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外,更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教材编排上的特点在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往小学数学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仅局限于计算规则图形,但《标准》中增加了估计与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对学生来说会计算图形的面积固然重要,但形成较强的空间观念就显得更重要了。(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
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 使学生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
4.教学目标
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6.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题,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从我们牙牙学语到认识数字,从我们拿起笔到记录生活中的开心快乐,同学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我想: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功的道路上必将留下你们一串串成长的脚印。(揭示课题:成长的脚印)

2、情境入题,学习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华出生时的脚印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1)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生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满格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 这样大约是17cm2。

  生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 cm2。

  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生1:可以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2厘米,所以面积是2×8=16 cm2。(课件演示此方法)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约2厘米,下底约2.5厘米,高约8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 算出(2+2.5)×8÷2=18cm2。

(3)课件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面积:

3、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师板书: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2)请同学们算一算自己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先独立取脚印,然后借助附页3的方格图估算脚印面积。 二、新知实践,解决问题:

1、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学生独立进行估计: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2、估算手掌的面积:

(1)师: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

(2)学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纸上验证:(学生在此环节开展好帮差活动)

三、课后实践,体会环保:

1、估算一片树叶的面积:

2、体会绿树对环保的重要性:

(1)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算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2)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 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棵树在有阳光时, 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说来听听。

8.课堂练习:   怎样估计出这些图案的面积?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在讲这节课之前, 我一直觉得这节课很难教,学生应该很难理解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图。但是,结果出乎意料,学生理解掌握得不错, 能够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确定成基本图形,然后再计算。  首先,在课题引入时,先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可通过“分割”或“添补”的方法,转化为已学过图形的面积,再计算。强化学生“分割”和“添补” 图形的能力,为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做铺垫。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不规则的图形(如:树叶、鱼、布娃娃等等),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他们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相比较,让学生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说出, 这些图形都是不规则图形。最后,谈话引入新课: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不规则图形,如何估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呢? 这一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目的的学习,并知道学习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重要性, 这样他们学得更投入、更有热情!   9.作业安排 完成课本87页第2题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两张、 课本   课件 11. 自我问答 针对本节课学生难理解的问题,我抓住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策略这条主线进行了课堂实施。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只要得到一个近似值即可,因此教师注意适时提出估算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地估算,同时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数方格的方法去估计,看成规则的图形去估计等有效的方法,估算的策略得到了发展。而且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后,尽可能组织全班性的交流,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认识不规则图形的视野,另一方面则能从各组不同的估计中,从多个角度理解不同的估计方法。 总之,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是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和发展智力的需要。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