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五份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8-8 09:50
标题: 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五份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五

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胡丽霏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或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由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这两句话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就让我们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读本课生字。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1.自读,思考: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3.班级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示“我”。).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二)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1.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2.质疑、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

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延伸,学习写法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①谈感受。

②体会表达方法。

2.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四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  艾启双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 一 课 时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4)课文主要讲什么?

↘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 二 课 时

↘ 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 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 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8-8 09:5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三

安徽芜湖市育红小学  艾启双

第 一 课 时

↘ 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 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1)课文主要讲什么?(2)读后有什么感受?(3)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 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1)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2)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3)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4)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 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 二 课 时

↘ 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 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2)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 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1)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2)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 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感悟别样真爱,加深人物赏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二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刘飞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设疑导入

我们习惯说“严父慈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用了一位父亲和母亲对儿子作品的评价语做题目的文章,你能猜得出哪句话是母亲的评价,哪句话是父亲的评价吗?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一下。我们看一下你猜得是不是正确呢?

快速读文、读通读懂

1.通过查字典读通课文,充分读书。

2.想一想为什么对于同一诗,作者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3.在语境中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评价的语气,试着同位之间读一读。

4.用铅笔在课文空白处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以及不懂的问题。

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1.指名读文,检查是否真的读通,把重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注意语气和语速。

2.小声读文,思考自己提出的不懂的问题,看是否能够解决,整理自己的感想。

3.小组内交流,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和自己对文章的看法,看能否提出新的问题。老师巡视参与讨论。

4.在班级上提出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一块儿商讨解决。

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1.抄写字词

2.整理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参与探讨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和留在下节课讨论的问题以及其它收获。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上节课,认识了一位慈母和一位严父以及他们的儿子,这节课我们就上节课未曾解决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检查生字、复述故事

1.抽两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生字。

2.指一名学生复述故事梗概。

深入字句、体会真情

1.简单说一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出自什么样的目的呢?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为什么说两个截然相反的评价会是出于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呢?重点体会作者成年后的思考。“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因为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3.画出表现表现父母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慈母和严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样子。

4.模仿父母的语气,同位之间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做出假设、加深理解

1.假设仅仅有母亲慈爱的鼓励,作者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说说你的理由。

2.假设仅仅又父亲严厉的批评,作者又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说说你的理由。

联系自身、理解父母

说说自己是否曾经得到过父母和老师眼里的批评或过分的鼓励?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学过此文之后,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通读全文、品味深情

通过对字词的品析和自身的联系,学生应该对文中父母不同的评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带着对这对父母的崇敬齐读全文。

布置作业

课后写一篇读后感,可引用文中对父母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语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一


石桥铺小学 赵晶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 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 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小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