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打印本页]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6 07:04
标题:
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读要有层次——《柳树醒了》赏析
片段一:
师: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放入文中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正确?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生:我觉得他“澡”字读的很正确,是平舌音的。
生:“枝”是翘舌音,他读准了。
师:听的真仔细,这两个字在这段中,你们要特别注意。还有谁愿意读一读这段?
生:老师,他“软”字读错了,读成“暖”了。
师:对呀,你这个字读的很好,你来带领大家读读这句。
。。。。。。。。
(评析:初读课文时,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要作好这一点,只有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辨别,才能更好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为了避免枯燥机械的读,教师应该在学生读、听、说的过程中,加以组织,点拨,和鼓励,激励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读文。特别是教师的评价语言,更能树立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片段二:
师:同学们,我们怎么才能读好课文?
生:要读得流利些,还要读懂课文。
生:要读得有感情。
师:要读好课文,我们先要读懂课文。现在,小朋友们,边读课文边想,拿出笔,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老师,什么叫柳梢?
师:版画:柳树,柳梢,柳枝。
生:什么就柳絮?
生:我见过柳絮。河宾公园的柳树上,有一条条白白的,你一摇树,它就飞了。
师:对呀,柳絮就是柳树果实上的细毛。还有不懂的吗?现在,请小朋友门,先自己练读,再选择一段自己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
生:我读“春雷”这段。
师:你认为自己哪里读得好?
生:我都读得好。(学生很自信的坐下)
生:他读得太大声了。
生:我觉得要大声点,雷公公说话本来就很大声的。
生:小声了,小柳树就听不见了。
生:老师,我能加上动作,比他读得更好。
师:好你来,读。
(生边表演边读课文)
师:读得真棒。我们也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小朋友,你们读得时候,我仿佛听见了春雷跟小柳树在说话。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
生:春雷会说:“春天到了,小柳树,快醒醒吧。
生:春天到了,花儿开了,你也该睡醒了。
师:对呀,春天到了,外面可热闹了。花儿开,鸟儿叫,小朋友们放风筝,小柳树醒来后,一定会很高兴的。那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再读读这节。
。。。。。。。。。
(评析:读懂课文是读好课文的基础。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缺乏,阅读时会存在很多的疑难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定会成为读好课文的障碍。因此,做为教师,只有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读者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好!)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6 07:05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柳树醒了》教学片断
师:读了这首诗歌,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它写出的春天真美。
生:读起来,感觉特别亲(切)
……
师:把你喜欢的部分读读,争取读出美的感情来。
(学生自由读文后指名读)
师:春天在你们的朗读声中更美了!春天这么美,我们也来仿照课文作诗,好吗?
生:好!
(老师出示句式:春天跟____说话了,说着说着,______
___。)
生1:春天跟桃树说话了,说着说着,桃花哟,开了。
生2:春风跟桃花说话了,说着说着,桃花哟,红了
师:这首诗更美!不仅说出桃花开了,而且说出了桃花颜色娇艳美丽。
生3:春雨跟小草说话了,说着说着,小草哟,绿了。
生4:春天跟风儿说话了,说着说着,风儿哟,暖了。
生5:春风跟小燕子说话了,说着说着,小燕子哟,从南方飞回来了。
生6:春雷 跟小青蛙说话了,说着说着,小青蛙哟,醒了。
生7:春风跟小河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河里的冰哟,化了。
生:老师,我能不能说秋天?
师:(满含鼓励地)当然可以呀!
生:秋风跟苹果说话了,说着说着,苹果哟,红了。
生:冬天跟北风说话了。说着说着,雪花哟,飘了。
生:秋天跟玉米说话了,说着说着,玉米哟,熟了。
生:夏天跟荷花说话了,说着说着,荷花哟,开了。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啊!你们的诗和课文做得一样好。将来你们一定能写出比课文更美的诗歌来,让小朋友们欣赏。现在,老师已经把你们的诗歌记录下来了,我让其他老师们也欣赏欣赏。
(此刻,学生显得很兴奋)
评析:这一课,学生们真的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让我惊讶于他们语言的美丽,心灵的美好,思维的活跃,想象的广阔。
(1) 善于模仿令人喜悦。
在设计这次语言实践活动时,还在担心学生是否有困难。可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真的令人吃惊,从他们的口中,美好的春天以诗的语言源源流淌。不仅语句优美,而且与课文格调一致,这真是难得。
(2)意境可深入令人惊喜
真没想到,孩子们不仅诗模仿的好,而且,思维能更深一层次,让人惊讶不已,当一个学生说出“桃花开了”这一直白的句式时,马上就有学生把思维引向更有深度的方向,“桃花红了”,“桃花笑了”,仅一字之差就可体会其中的意境不同。不仅如此,学生还能从花草树木想到动物,自然现象,一句“青蛙哟,醒了”就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春天已经在我们身边了。“……小河里的冰哟,化了”,“……风儿哟,暖了”……真不敢相信,这一句句富有诗意的话,竟出自一年级小学生的口中。着实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3)思维的飞扬实在可喜
你瞧,“……苹果红了”,“……玉米熟了”,“……雪花飘了”……多么有想象力的语言!此刻,学生的思维就好象插上了翅膀,飞得更高更远,虽稚嫩,但美好。
学生带给我的一次次惊喜,让我感到,孩子的世界是广大的,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把善于开启学生心智的心钥。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6 07:06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春雨的色彩》 教学案例
安城中心小学 潘 玲 芳
一、 教学设想:【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www.ywkt.com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
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念,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本设计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探究点,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多向对话,使课堂形成动态生成的融言语训练、情感熏陶于一体的集合。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
等6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春天里草、树、花的颜色的变化,了解小燕子、麻雀和小黄莺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体会春天是五彩缤纷的,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分角色表演中感受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在春雨中的喜悦心情,向往春天,向往春雨,向往在春雨中尽情地玩耍,并有一种探究春雨颜色的愿望。
三、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
一、体验生活,激趣揭题
1、说一说,春天里有什么?板书:“春”字,请小朋友说和春有关的事物,如春风、春草、春雷、春雨、春花等。
2、看一看春天里草芽尖尖,百花盛开的美丽景色,电闪雷鸣下春雨的情景。
3、顺势激疑,你们知道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板书课题。
二、自提要求,整体感知。
1、说一说,读课文要注意什么?
2、读一读。按照刚才大家的建议,自由读课文。
三、
三、启发想像,引导探究。
1、 1、从情境图入手,学习第一、二段。
(1)再次看看春雨图(课件出示动画)。
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你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感觉用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第一段,谁能读得更好?
(2)这时飞来了一群小鸟(课件出示),他们在争论什么?问话的语气该怎么读?谁能超过他?
2、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习第三、四、五段。
教 师 活 动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至五段,还可以戴上小鸟的头饰演一演。
3、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同学一起演唱歌曲《小雨沙沙》配乐。
四、活泼多样,自主识字。
1、课件出示一棵长满了生字的桃花树。你认识每一朵粉红的桃花吗?
2、自主识记,鼓励个
性化的识记方法。你记住了哪几个字?怎么记住的?(奖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一朵带生字的小桃花。)
教 师 活 动
3、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抽读生字。
五、扎扎实实,写字指导。
1、看。在田字格中看一看,结构相同的有哪些?间架分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看清左右结构的寂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扁下宽。
2、范。教师范写“你”和“花”两个字。
3、写。先描后写。描一个,写两个。
4、评。展示典型作品,或优或劣,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学会取人之长。
六、积累作业,拓展廷伸。
1、从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读读记记。
2、课件出示:春雨中,在一片绿色的草地上,一群小鸟在争论,学生自由确定角色,以小鸟的身份加入争论,说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也可要求学生按课文中的句式说:春雨是
,你们瞧,春雨
,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www.ywkt.com
】
指名说,评议。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春天里的事物,看一看春天的景色。
学生自提学习要求,并按要求朗读课文。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6 07:07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自由的心灵 多彩的世界——《春雨的色彩》教学案例
仙桃市实验小学 罗仁涛【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www.ywkt.com
】
[背景与导读]
《春雨的色彩》是新课标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很美的童话,讲的是一群小鸟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故事。本课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课文插图描绘了小鸟们唧唧喳喳讨论的样子和被春雨滋润后草地、桃树、油菜地的景色,对应了课文内容,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会想像,学会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片断一]
师: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天向我们走来了,春雨沙沙沙地下着,草绿起来了,树枝发芽了,鲜花也绽放了,春天美不美?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春天,所以今天特地为你们带来了一幅春天的图画,想看看吗?
出示课件:春雨图。
师:老师想给春雨涂上颜色,但是拿不定主意,你们能帮帮老师吗?谁来说一说。
生1:给春雨涂上绿色
生2:涂上黄色
生3:涂上红色
生4:不要涂颜色
师:同学们的办法不仅多而且好,到底给春雨涂什么颜色,待我们学完课文《春雨的色彩》(板书课题)后再来找到答案。
[片断二]
师:春雨有颜色吗?为什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接力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来读课文3-5自然段,读后分小组对照课文插图讨论。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师:找到答案了吗?自由说一说。
生1:小燕子看到了春雨下到绿色的草地上,就说春雨是绿色的。
生2:麻雀看到春雨洒在桃树上,因为桃花红了,所以说春雨是红色的。
生3:小黄莺看到了春雨落在油菜地里,菜花黄了就说春雨是黄色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都知道春雨的颜色了吧?
生4:我觉得他们说的都不对,因为春雨本身是没有颜色的,要说春雨有颜色指的是春雨洒到植物上,各种植物所起的变化,它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世界。
[反思]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根据学生对动画片感兴趣的特点,我利用一幅春雨图质疑(老师想给春雨涂上颜色,请学生帮忙)让学生展开想像,畅所欲言,将学生引入情境,课题顺理成章地被揭示出来。
二、朗读感悟 体会情趣
有感情地朗读是小学生理解课文的途径之一。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接力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春雨的颜色、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春雨的形象,体会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合作学习 启迪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如小组讨论春雨的颜色。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有了心理自由,心灵得以放飞,他们才敢想,敢说、敢做。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才会发挥创造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多彩的语文世界。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6 07:07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本次课的主旨就是:随文识字,降低识字难度,并且字与意结合紧密。在学文中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调动生活已知来学文。同时充分重视学生的读,比如:分角色读和美读。
师:今天你们看起来可真漂亮,穿着既干净又美丽的衣服,他穿了….颜色的衣服,她穿了….颜色的衣服,衣服有不同的色彩,你们还知道其他什么东西,是什么颜色的吗?
生:月亮是黄色的。 生:国旗是红色的。 生:天空是蓝色的。 生:向日葵是黄色的。
生:蔬菜是绿色的。 生:大海是蓝色的。 生:香蕉是黄色的。
生:太阳是金黄的。 生:不对,太阳是红色的,因为今天早上上学来时,我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 生:我看见现在的太阳是金灿灿的。
师:看他们“争论”起来了,(借机出示争论认读)太阳早上和晚上时是红色的,中午的时候就是金黄色的了!
师:你们真会观察,老师知道了你们是生活中的细心人,知道这么多颜色。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瞧,它是谁?(贴“春雨”)
生读“春雨”。
师:那么“春雨”又是什么颜色的呢(板“的色彩”),一群小鸟正在争论这个问题,让我们悄悄地走到他们中间去听一听(放课件)。
师:故事听完了,你们谁能说说故事里都有谁?
(贴:(1)小燕子;(2)麻雀;(3)小黄莺单个叫名字,谁能叫出它们3个的名字。(借喊名字之机认识生字)
师:刚才同学们听地很认真,相信通过自己读课文,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在读时要求,把生字勾出来,仔细认一认,把课文读流利,读完后还要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生读文。
师:谁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出示屋檐词及屋檐的图片。
师指名让学生指出屋檐在哪儿。(借机认识屋檐)
生:我知道了一群小鸟在争论问题(贴)(认读争论问题)
师:你在平时有没有遇到争论的事情?
生:有一天,XX在地上捡了一块橡皮,我说是我的,他说是他的,我们就争论了起来。
生:有一天,我和弟弟看电视,弟弟要看《小哪吒》,他说小哪吒好看,我说要看《西游记》我说西游记好看,我们就争论了起来。
师:说出各自的认为对的说法,就是“争论”。
(在这里让学生说自己遇到的争论的事情,既理解了争论,学生又锻炼了语言能力,用争论造了句子。)
生:我知道了,小鸟们在争论的问题是“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贴“颜色”认读),生:我知道了,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
师:为什么是绿的?
生:因为春雨落到了草地上,草地绿了!
生:我知道了,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春雨落在桃树上,桃花红了。
生:我知道了,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让油菜花变黄了!
师:小鸟们都认为自己说的对,所以他们在大声的争论着,自己大声的读一读,注意要读出争论的语气。
师:现在你觉得你喜欢哪只小鸟?你就帮它说说心里话。(分角色,带头饰读)
师:你们从课文中,能找出春雨是什么样子的,落下来是什么声音吗?
生: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落下来是沙沙沙的。并读第一自然段。
师: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线是什么样的?
生:细、长、密(学生说出不同特点)。
师:那么春雨就是又细,又密的。
师:这线是谁纺的?
生:春姑娘
师:给大地带来美丽春色的春姑娘长的会是什么样?
生:一定特别美丽、漂亮,像仙女一样。(学生们津津有味的描述自己认为的春姑年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在这里起到了学生说话能力的锻炼,为写作打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描述的春姑年都是很美丽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春雨的美,春天的美,创造了美读情景。)
师:这么美的春姑娘纺出的线一定是特别美的,所以我要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生进入情境美读)。
师:春雨洒落下来是沙沙沙的,你们还听到过别的雨声吗?
生:哗啦啦的雨声,轰隆隆的雨声,淅沥沥的雨声,噼里啪啦的雨声。(回忆生活中的其他雨声来和春雨的沙沙声作比较)。
师:那么春雨声为什么是“沙沙沙”的呢?
生:因为它很细,很小,又很轻。
生:春雨是轻轻地洒落在地上。
师:所以我们在读“沙沙沙”时要读出春雨的细、密、轻。(试读)
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夸奖,心里会想什么?
生:心里会很高兴。它会想让更多的花开,让更多的草绿。心里会美滋滋的。(让学生体会春雨的心情。)
师:那么最后一自然段的“沙沙沙”要比第一自然段的“沙沙沙”读得更欢快些,带着春雨欢快的心情,我们把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自由读、指明读)
师:文章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春雨还可能有什么色彩?
生:春雨是透明的,我看到过的春雨是透明的。
生:春雨是五颜六色的,因为它落在哪里,哪里就变出了颜色。
师:其实春雨本身是透明的,但它滋润着万物,让花变红,让草变绿,他给大地披上了五彩的衣裳。所以小鸟们想想出春雨有不同的颜色。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雨沙沙》,让我们一起唱唱美丽的春雨。(放音乐师生同唱)
以欢快的,美妙的音乐结尾,给学生美的熏陶。
本次课的主旨就是:随文识字,降低识字难度,并且字与意结合紧密。在学文中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调动生活已知来学文。同时充分重视学生的读,比如:分角色读和美读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6 07:08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一、声声入耳,营造美境。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手势)——[课件出示春景图及课题]
生:(齐读)春雨的色彩
师:再来美美地读读。(生再次读题)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春天的礼物,你们听![课件播放春雨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沙沙沙……”的声音。[课件出示:“沙沙沙,沙沙沙…”]
师:谁想学学?
生:沙沙沙,沙沙沙……(读得很大声)
师:这可成了暴雨哦,能轻点儿吗?【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www.ywkt.com
】
生:再次读(有明显进步)
师:哪列火车来学学?
生:开火车读(师随机点评,如:再轻点儿!再柔点儿!)
师:一起来学学!(生齐读)
师:真美!瞧这儿——[课件出示春雨] 春雨又像什么呢?
生:春雨像一根根油条。
师:春雨有那么粗吗?再瞧瞧。
生:春雨像一根根头发。
生:春雨像一根根针。
生:春雨像我们身上的毛,细细的。
生:春雨像线。
师:是呀,春雨像针、像丝、还像春姑娘纺出的线,多美呀!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段。
生:齐读(读不太好)
师:(范读)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生再次齐读)
[雨声、鸟叫声,声声入耳,春景图、春雨图,直观入目,营造了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模拟声响和想像说话,读好第一段,初步感受春雨的美,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衔接。]
二、品读词句,感悟春雨的美。
师:真动听!瞧,连小鸟们也赶来了。[课件出示]它们在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拿好课文纸,认真地听老师读第三到第五段。(师范读第三至第五段)
师:刚才你听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式:“()说:‘春雨是()’。”]
生: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
生: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
生:小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
师:咦!小鸟们怎么会这么说呢?再去读读课文第3到第5段。(生自由读课文3—5段)
师:我们先来听听小燕子是怎么说的?[板贴小燕子](指名读第三段)
师:哦!你们看,小燕子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生:小燕子看到小草绿了。
生:小燕子看到小草在春雨的帮助下绿了。
生:小燕子看到柳树也绿了。
生:小燕子看到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
师:你能用上“落”字、“淋”字,真能干。
生:……
师:是呀!春雨沙沙,给大地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到处是绿草如茵,难怪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课件出示这段文字](生齐接读这一段)
师:小朋友们自己把小燕子的话再好好读读。(生自由练读小燕子的话)
师:这么美的句子,谁愿意来读读。
生:读第三段。(声音过大)
师:你的雨点儿可真大,小草都被打疼了,想再来读读吗?
生:想。再读第三段。(进步明显)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师:真棒!还有谁想读读。
生:读第三段。(声音比较大声)
师:绿色是多么柔和的颜色,谁再来读读。
生:读第三段。(读得较好,注意到了“落”、“淋”等字)
师:“春雨落到草地上,淋在柳树上”读得真好,谁有信心超过他?
生:读第三段。(读得很出色,还加上了表情和动作)
师:真棒,还能加上表情和动作呢!咱们也像他这样,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师:(师加词引读)小燕子自信地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生接着再次齐读)
师:真美!春雨听了小燕子的话,下得——
生:(接读)“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板贴)
[此环节从看图说图意、感受美到通过美读来抒发情感,使学生融入其中,对自然美的感受、赞扬都包含在一次又一次的美读中。]
师:可麻雀却认为春雨是红色的,你们能从这图上帮麻雀找找理由吗?[出示课件]
生:因为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比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
生:因为春雨落下来,桃花和杜鹃花都红了。
生:因为春天到了,很多花都红了。
师:满山遍野,一片火红,怪不得麻雀不服气地说:“不对,——”。(生齐接读第四段)
师:谁来当小麻雀读读?师引:“麻雀说:——”。(指名读小麻雀说的话)
师:谁能像他这样就读麻雀说得话。
生:读小麻雀的话。
师:“不对”读得多自信!多着急!有人敢向他挑战吗?
生:读小麻雀的话。(还加上了表情和动作)
师:瞧,多了不起,还加上表情和动作呢!小麻雀们,快起来!师引:麻雀不服气地说:——
生:齐读麻雀的话。
师:麻雀着急地说:——
生:再次齐读麻雀的话。
师:麻雀肯定地说:——
生:第三次齐读麻雀的话。
师:说得多有道理,春雨听了麻雀的话,下得——
生: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学生在老师的引读下,用着不同的情感体验一次又一次的读着麻雀的话,在读中体会春雨是红色的,感受到春雨的美。此处也体现了老师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方面是颇有方法的。]
师:听到这儿小黄莺的意见可大啦!它又是怎么说的呢?小朋友先好好练练,呆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生自由练读第5段)
师:练到这儿,谁觉得自己是读得最好的!(指名读第5段)
师:谁来和他比一比?(指名读第5段)
师:了不起!我为你翘起两只大拇指。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想读,那咱们男生和女生就来比一比吧!(男、女生赛读)
师:[课件出示]你们瞧,田野里到处是金黄色的,难怪小黄莺会有意见,连声说:——
生:齐读第5段。
师:春雨听了小黄莺的话,下得——
生:(接读)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品词析句、分角色朗读,辅以多媒体的配合,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形象,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动情。]
师: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咱们来轻松一下,跟着音乐唱唱歌吧!可以加上动作,动一动哦!
生:跟随音乐唱《小雨沙沙》,并加上律动。
[让学生在精神有点疲累的时候,随着《小雨沙沙》的音乐边唱边动,及时的调整了学习状态;同时在音乐的带动下,学生的脑海中也展现出了在阵阵春雨滋润下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进一步感受到了春雨的美。]
师:你们唱得真动听,动作真优美!刚才你们把课文读得那么好,想不想来演演。
生:(齐)想。
师:那你最喜欢谁,自己加上表情和动作去读读它说的话。(生自由练读、演)
师:谁敢上来演演,自己上台把喜欢的小动物戴到头上。(三人上台演)
师:我也想来表演一下,能给我一次机会吗?(生齐说可以)
师:那我现在是麻雀,谁是小燕子和小黄莺?(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师生合作读、演。演好后,生齐鼓掌。)
师:谁也想向我们三人这样来读读、演演吗?(生举手很多)请小组长分配好任务,大家先在四人小组里演演。(小组合作演)
师:咱们一起来演演,每位小朋友选好自己的角色。(全班分角色读、演第三到第五段)
师: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
生:(生接)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促进学生对读物进行全身心地感受的有效手段,体现了人文性。]
三、拓展“争论”,习得语言表达的经验。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但把课文读好,还能把课文演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现在就带大家到春天的花园里诳诳。[播放课件]
师讲述:春天,百花盛开。你们瞧,春雨还落在了紫藤花、紫竹梅、白玉兰、白茶花、白牡丹、蝴蝶兰、六倍利、红玫瑰、郁金香、迎春花上。春雨真美,为大地披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把春天各种颜色的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表象。学生有了丰富的表象,那么下面的“猜猜心里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说话练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师:我们就在这美丽的花园里玩一个游戏,题目叫“我猜我猜我猜猜”。老师先来做个示范,小朋友们可要认真瞧了。请你们来猜猜,我心里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生:是红色的。
师:不对!机会难得,只给两次,还有谁来猜?
生:是黄色的。
师:不对,不对!春雨是紫色的。想知道为什么吗?你们看,春雨落在紫竹梅上,紫竹梅变紫了;春雨落在紫藤花上,紫藤花也变紫了。发现我刚才是怎么让大家猜的吗?(生说游戏规则)
师:是呀,我先请两位同学来猜,如果猜不着我再告诉大家为什么。明白了吗?
师:想不想让大家猜猜你心里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那就闭上眼睛,像老师刚才那样好好准备一下。(生各自准备)
师:谁先来?(指名生)你怎么问呢?
生:请你们猜猜,我心里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你来——
生:你心里的春雨是黄色的。
生:不对。你来——
生:是紫色的。
生:不对,不对。我心里的春雨是白色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春雨落在白玉兰上,玉兰花就变白了。
师:真了不起,不但说出了心里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还讲清了理由。能连起来再说一次吗?
生:我心里的春雨是白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白玉兰上,玉兰花就变白了。
师:还有谁能学着他这样,让大家猜猜你心里的春雨呢?
生:请你们猜猜,我心里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你来——
生:是白色的。
生:不对。
生:是蓝色的。
生:不对,不对。我心里的春雨是五颜六色的。你们看,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就红了。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淋在蝴蝶蓝上,蝴蝶蓝就蓝了。
师:你真会想像,而且说得也很出色。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生:(突然响起一个声音)老师我心里的春雨和他们的都不一样。
师:(略感诧异,但脸带笑容)哦,那你说说你心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生:我心里的春雨是黑色的。(全班的目光齐唰唰地看向他,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开口反对了)
师:(还是脸带笑容)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有一次下雨的时候,我用脸盆接水,接来的水很脏,这样春雨不就是黑色的吗。
师:真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孩子。你们知道为什么雨水会这么脏吗?(借机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师:还想猜吗?(学生举手很多)那就请同桌小朋友互相猜猜。(同桌互猜)
[这里通过有趣的游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群七八岁的孩子是那样自然、那样从容、那样随意地在心中画出了五颜六色的春雨,并通过猜一猜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童心无邪,童言无忌,新课程改革正在呼唤我们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心理自由,尊重他们的观察,尊重他们的审美差异,鼓励他们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师:春雨真了不起,大家需要它变成什么颜色,它就变成什么颜色,难怪小朋友说春雨是五颜六色的,说也说不完。[课件]
师:春雨听了小朋友的话,下得——
生:(接读)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转载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6 07:08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春晓》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作者:李红艳 陈树军
课堂实录及评析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动画片,想看吗?老师现在就给你们播放!
(放课件,描述:一个春天的早晨,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被风雨打落的花瓣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纷纷飘落下来。在一个绿色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熊,瞧,他睡得多香啊。他一定是在做一个甜美的梦吧,要不然怎么连天亮了都不知道呢?)
师:看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了一首特别好听的诗,猜猜什么诗?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网址是
www.ywkt.com
】
生:《春晓》。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老师想到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呢,老师还知道咱们班好多聪明的小朋友早已经会背这首诗了。让我们看着动画一块儿背背吧!
(生背诗,师板书春晓)
评:画面精美,富有童话意境的电脑动画课件,把学生带入细雨纷飞,落花飘飘的江南之春,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很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况,在绝大多数学生一对这首诗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背诵古诗,引入对新课的学习,并没有机械地执行教案,做到以学定教。
师:你们背得真流利。瞧,这两个字(春、晓)以前我们没学过,谁能给我们介绍介绍这两位新朋友?
生1:我给大家介绍“春”,(齐读)它的上面我认识,但不知道叫什么头,下面是日字底。
生2:我知道上面是春字头。
生1:你们认识他了吗?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晓”(齐读)它的左边是“日”,右边和“烧火”的“烧”一样。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加了一个日字旁吗?
生:因为“晓”就是天亮了,太阳要升起来了,所以加了一个日字旁。
师:噢,原来“晓”就是早上的意思,那“春晓”呢?
生:春天的早上呗!
评:通过对“晓”字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渗透形生字的概念,同时对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有重要作用。
二、初读课文
师:对,《春晓》这首诗写的就是春天的早上。同学们,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啊!你看看我们这儿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春天来了,天暖和了。但早上出来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很冷。小草还有点黄,刚要发芽。早上我看见一只小鸟在飞。(师:小鸟多吗?生:不多)
师:我们住在北方,虽然春天来了,气温还很低。前两天我们这儿还下了一场大雪呢。所以,花草树木、小鸟、小动物们都冷,还不敢出来呢!那《春晓》这首诗孟浩然写的是他的家乡湖北的春天。湖北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城市,老师特别想知道,那里的春天是不是也和我们这儿一样,你们想知道吗?怎么才能知道呢?
评:古诗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距离太遥远,如何弥补这段距离?李老师在这首诗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把自己身边的春天与古诗所描写的春天进行对比,从而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方法非常巧妙。
生想:读诗
师:那还等什么,让我们快点打开书17页,自己认真地拼一拼,读一读这首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动脑筋解决,好吗?
(生自己读,合作读)
师:刚才老师看大家合作得特别好,谁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读一下书上这首诗?
指名读。
生评:××,你读得真流利,我要向你学习;
××,你真像个小诗人;
××,你声音有点小了,下次大点儿声。
………
评:互动式的评价,是课堂交际的重要方式。
三、自主识字
师:同学们,老师可真佩服你们,这么快就把诗读熟了,可是有几个生字宝宝不服气,他们说:瞧,我穿上了白色的魔术衣,这下,你们还认识我吗?
生:能。
(学生独立识字,并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识字情况)
教师:大家互教互学,生字学得真快,生字宝宝邀请两位小老师检查检查你们呢,谁愿意当小老师?
(学生当小老师到前面检查大家认字情况)
师:你们真聪明,有三个生字宝宝吵着要和你们交朋友,他们是“啼、眠、觉”,你和他们谁最要好,快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啼”(齐读)左边一个口字旁,右边是皇帝的“帝”,你们知道“啼”为什么加一个口字旁吗?
生:“啼”就是叫,叫就得用嘴嘛!
生:你真聪明。
师:那你们看看是什么在叫呢?
生:鸟在叫,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觉(jue)大家跟我读。我知道他还读jiao
师:原来他有两个名字,那谁能用jiao组个词?
生:睡觉。
师:jue呢?
生:觉(绝)对。
师:绝对的绝是这个(板书绝)
生:感觉的觉,发觉的觉。
师:觉是发觉、知道的意思,那“不觉”就是——不知道。春眠不觉晓,春天睡觉睡得很香,天亮了都不知道。
师:那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说?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眠”(齐读),左边目字旁,右边是农民的民。
师:那你们知道“眠”为什么加了一个目字旁吗?
生:因为冬眠,睡觉就得闭上眼睛,所以加了一个目字旁。
师:春眠是什么意思?
生:春眠就是春天睡觉。
师:你们真聪明,又交了这么多新朋友,老师祝贺你们,下面让我们听大诗人为我们读这首诗,大家边听边想,《春晓》所写的孟浩然家乡的春天和我们这儿的春天是不是一样?
(放录音)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呢?有的同学难住了,别急,有困难——
生:找“三帮”
师:你不是有三个小伙伴吗!再读读诗和他们研究研究好吗?
生:他们那里有好多花,花特别多,我们这儿现在还看不到那么多的花。
师:你们怎么知道孟浩然的家有好多花的?
生:诗中说了“花落知多少”嘛。
师:那你们想象一下那么多的花都是什么样的花呢?
生:(凭空想象)菊花、红花
师:还有什么颜色的花?
生:红、黄、蓝、紫、粉、桔红的
生:五颜六色的花。
师:哟,五颜六色的花都包括在内了,这个词用得真好。老师奖你一颗小红星!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些花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
(课件示图,学生入境)
师:当你站在这样一个百花盛开的地方,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我的心情特别美,我好像站在一幅美丽的画中,我很高兴,我感觉很舒服。
师:老师的心情和你们一样美丽、舒畅,可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么漂亮的花却被春雨打落了,看着这些落花,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我的心了很难受。
我很难过。
我觉得我比落花还痛苦。
师:是啊,这么漂亮的花都落在地上,多可惜呀!就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试着读一读这句诗吧。
师:你们读的真投入,谁愿意读给我们大家听?
(指名读)
师:你读的真好,老师都被感染了。
师:那么孟浩然的家除了有落花,还有哪儿和我们这儿不一样?你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找一找。
生:他们那儿鸟也特别多!
师:谁同意他的观点,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处处闻啼鸟”嘛,到处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说明小鸟特别多。
师:你们猜猜会有那些鸟呢?
生:喜鹊、黄鹂、杜鹃、小麻雀……
师:你喜欢那种小鸟就学学他的叫声。
(此时班内沸腾了,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
师:同学们,你们听“布谷—布谷—”这是什么鸟在叫?
生:布谷鸟。
师:你们知道她在说些什么吗?
生:春天来了,春天好美呀!
生:老师,他在唱歌,唱一支春天的歌。
师:那请你为我们起个头,我们一块儿唱一下这首歌。
(生唱得很投入,也很动听)
师:你们和小鸟唱的一样动听,那早晨起来,瞧,小鸟们有的在交谈,有的正在歌唱,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特别高兴,我很快乐。
师:那你能不能把你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第二行,一会读给大家听!
师: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他们那儿下春雨了!
师:我们这儿也会下春雨的!
师:说到这儿,老师想起了一件事儿,总想和大家说说,就是每当春天来临,老师的觉就不够睡了,早晨总也睡不醒,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
生:有……老师,我每天早上也是睡不醒,爸爸、妈妈都叫我好几次了,我还是不想起来。
师:呦,原来你也是只小懒虫!那老师很想知道大诗人孟浩然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呢?
生:是一样的。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小熊很勤劳,春天的早晨他都睡不醒,我想孟大诗人更睡不醒了!
生:小熊本来就爱睡觉嘛!
师:咱门别争了,看来光看图还不行,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
生:(读诗后)老师,我知道了,诗中说“春眠不觉晓”了嘛!就是说春天睡觉香。
师:对,大诗人睡得和我们一样香,香到什么程度呢?连天亮了都不知道!
我们并不懒,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如果赶上星期天就好了,美美的睡上一觉,早晨起来再伸个懒腰(边说边做动作)打开窗子,听听百鸟的歌声,感觉棒极了!再看看地上洒满了落花,真漂亮,不过很可惜。就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吧,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了。注意:老师要看看谁背得最投入,表情最好。你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带上表情!
(学生动情朗读)
指名读背
师:同学们,你们读的都很认真,个个都象小诗人,老师奖励你们,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春(师出示春和甲骨文的春,生读春)
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四个兄弟姐妹当中,春排行老大,你们知道吗?春过去可不是现在的样子,瞧!他多胖呀,两侧这些是花草树木,春天都发芽了,中间最显眼的是这一棵幼苗,正弯曲着努力向外钻呢!多有趣呀!现在的春,减肥了,更漂亮了,上面一个春字头,(书写)下面一个日子底,小朋友们,你们记住春了吗?
师:除了“春”,还有三个字我们要掌握,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处、多、少)
(生讲,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部首”折文儿、夕字头、小字头,并注意小字头不带钩)
师:这些字我们不光记住,还应把他们些漂亮,你们帮老师出个主意,怎样才能把他们写好看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讨论。
生:“少”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点儿左低右高,
“春”的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多”老师你千万别上下写一样大,上小下大的
师:谢谢大家的帮助,老师现在非常有信心,将他们写好看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将他们写好?
师:我们下节课一块儿来写这些字,折节课我们先上到这儿,请同学们下课再去找一找写美丽春天的诗歌文章,我们准备开一个春天朗诵会,好吗?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6 07:08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审时度势 化不利为有利——《春晓》教学片断
[教例]一年级《春晓》
师:假如你们是诗人,你们会怎么想呢?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网址是
www.ywkt.com
】
生(李扬自言自语):我才不当诗人,当诗人太苦、太累了!
(开始老师的脸色有点不好看,但不一会儿又面带微笑。)
师:同学们,当诗人真的就那么不好吗?(这时,教室里议论纷纷)
师:同学们,这个问题我们暂时不议它,我相信等学完这首古诗,大家一定会得出一个较满意的答案。(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又继续认真地学习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一段录像,想想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春天景色?
(录像刚放完,全班同学顿时赞叹起来:“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师:这么美的诗,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网址是
www.ywkt.com
】
生:想!(李扬和其他同学都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
师:是啊,短短的几行诗,就写出了这么美的春天景色,你们说,诗人棒吗?
生(异口同声):真是太棒了!
师:李扬同学你刚才读得这么好,现在还觉得当诗人累吗?
(李扬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师:同学们,你们说呢?
生:我长大后要写很多很多的诗,把我所看到的美丽景色都写下来。
生:我太想当诗人了!
【评析】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多种动态因素的组合,是多方位的信息交流过程,无论教师备课多么认真,课堂上总免不了会出现些预料不到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处理得怎样,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甚至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课堂上,当李扬同学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我才不当诗人,当诗人太苦、太累了!”刘老师迅速作出反应,他没有当面批评这位同学,也没有把这个问题无止境地展开讨论,而是巧妙地抓住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继续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待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陶醉于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时,再回到原来的问题上来,此时,已是水到渠成,问题也迎刃而解。
(执教:南安市国专中心小学 刘秀萍)(评析:南安市国专中心小学 黄超鹏)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6 07:09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春晓》教学实录
教育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网址是
www.ywkt.com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睁开你那明亮的眼睛,瞧一瞧,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生: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了出来,鸭妈妈带着可爱的鸭宝宝出来春游了。
生: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他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了祖国的山河美。青蛙醒了,看见周围的小朋友正忙着种葵花,它赶忙跳出洞口捉虫子去了。
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二、理解诗意
师:我们先学习第一行诗句,谁来读一读?
生:(读)春眠不觉晓。
师:学习古诗要从字词入手,你觉得第一行中哪几个字不理解,需要大家帮助?
生:“觉”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
师:“觉”是多音字,“不觉”在这里可以解释为“不知不觉”。
生:还有“眠”,是睡觉的意思吗?
师:说得真好,古诗中的一个字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词。现在你能把这行诗句的意思告诉大家吗?
生: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师;学懂诗句要从字词入手,在说整句诗意思时,你还得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地加上一些字词,有时还要调整一下顺序。
师;试着学一学下面三行。要是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
生;可以看词语手册,查字典。
师:利用工具书是好的学习方法。
生;可以找老师帮忙。
师:是的,“学问学问,边学边问”,正好今天有那么多老师在场,小朋友可以大胆地去请教。
生:也可以和同学讨论。
师:对,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可以产生智慧的火花。
学生讨论、自学略。
三、想象唤醒思维
师:春天的早晨,鸟语花香,风雨过后,落花满地。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那是怎样一幅景象?
师:(旁白)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你躺在暖暖的被窝里,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只听到窗外到处是鸟儿的叫声,鸟儿多么快乐。可是昨天夜里……
(生做陶醉状)
师:闭上眼睛的这会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听到小鸟们停在树枝上互相打招呼:“你早!你早!”
生:我仿佛看到春风把花瓣儿撒在小河上。
生:我真想变成一片花瓣儿,向小船儿一样漂向远方。
生:我仿佛听到春雨沙沙的下着,看到柳树的枝条上又抽出了一片新绿,桃花的花苞一下子胀大了。
师;是阿,这就是春的气息,这就是春的脚步。《春晓》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面上花红柳绿、流水潺潺,活泼可爱的小鸟停在枝头。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读
四、拓宽知识面
师;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春风真是一位魔术师。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多么美妙的意境啊!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好一个和和美美的春季。
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师;春色真是无处不在啊!
五、读写结合
师:春天的美景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春晓》为题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
(生有的写话,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师: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在小朋友的笔下诞生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生:(读自己写的内容)春天到了,春风妈妈出差回来了,小草乐得钻出了土,桃花乐得笑红了脸,柳树乐得跳起了舞。小青蛙闻到春风妈妈温暖的气息,伸了一下懒腰,活动了一下身子,呱呱叫着:“妈妈,我整整睡了一个冬天,已经饿坏了,我要吃虫子了。”
生;(不甘落后地站起来朗读)春风吹呀吹,小草偷偷地从地底下钻出来了,柳树的枝条绿了,桃花的花瓣红了。小朋友在阳光下奔跑着放风筝。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生机勃勃。春天就这样悄悄地走来了。我喜欢春天。
生:(举者手中的画来到多媒体投影仪前)你们看,这就是我画的春天,图中的小诗人像不像我啊?
学生展示作品略
www.cn910.net
【点评】解放区王褚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张梅:
王艳屏老师的《春晓》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程之中。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打破了古诗的教学方式。
从课堂教学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看画想诗,边看边读;配乐品读,先想后读;吟诵自悟,写话作画。这些,无不体现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彻底改变了古诗教学中逐字4逐词讲析的呆板做法,使学生学习古诗变得有情有趣。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展现动态的画面。营造春意盎然的场景,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情感,开启其心智。随着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学生也渐渐进入“欣赏春天,感受春天,赞美春天,留住春天”的实践和体验活动中。
www.cn910.net
教学反思
一、教学语言富有诗意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炼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被引发。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音乐、画面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交响乐曲”,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三、读写结合,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是否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安排学生由说到编到创,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在这样的学习场中,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有内在的成功体验。本资源来自中华教育资源网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6 07:09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
上课了,老师微笑的站在前面,把手背过去。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学生说:“听到了电视娃娃的声音。”老师把电视娃娃拿出来,说:“你们猜对了,那么你们是从那里认识电视娃娃的?”学生回答:“看电视知道的。”老师再问:“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什么节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老师又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喜爱看什么电视节目呀?”学生回答后,老师拿出一个大挂图,是书中的插图,可能是老师自己画的。老师指着图问:“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学生一下就能看出来,是“我”、爸爸、奶奶在看电视。老师问:“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呀?你们猜一猜?”学生各自猜说。“你们可真能猜,看你们猜的对吗?”老师说完,把课题——《看电视》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上面的教学环节,教师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导入课题。“电视娃娃”孩子非常熟悉和喜欢,由此引出看电视的话题,学生很感兴趣,发言很积极。老师自制的挂图也很精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图中内容的描述,学生说的比较简单,我觉得老师还应引导下去,应让学生具体说说人物的表情及动作,猜测心理活动,这样便于理解课文内容了,因为插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来的。
接下来,老师给学生范读课文。我认为这样的安排过早,应在学生自读尝试的基础上,需要老师读的时候再读。这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和自我语言的尝试能力,因为学生借助拼音完全有能力自读下来了。
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认一认,记一记,然后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学生自学8—10分钟的时间。这样的安排较好。低年级识字是阅读教学重点之一,识字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首先应让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自能识字,但不是按生字表来对应识字的,这样学生以前没有掌握好的字,通过本课学习,也可能被解决了。强调了相互的交流,把学习看成了是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发挥了合作的优势。
学生自学生字后,教师检测。出示小黑板(翻板),小黑板上写出本课要求会认的所有生字。老师指名学生认读,同时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记住的。从课堂的效果看,很精彩。学生认读生字是有选择性的,想读哪个读哪个,识记方法很灵活。例如“全”,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人”字,下面是“王”字。合起来就念“全”。“脚”字去掉左边“月”字旁就念“却”。我认识“掉”字,我还能用“掉”组词“掉下来”。等等,学生能联系生活、联想、分析字形等诸多方法识字。识字方法不是教师强加的。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说得好的同学,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孩子感到很美。
读生字。让一名学生到前面认读,其他同学跟读。在这环节老师没有对易混的方音,或平翘舌音进行强化,显得有些不足。
教师语言描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伯伯也欢笑起来了,你们原意给柳树伯伯献上鲜花吗?”教师出示一幅大挂图(柳树),再拿出花状的识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读出来的把花贴在树上。这种游戏识字的形式学生积极性很高。
老师:“树伯伯多漂亮啊,我们一起唱支歌吧!”教师与学生律动。
朗读比赛。教师提议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指名学生朗读。评比朗读冠军。
结束语: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到底奇妙在哪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注意了面向全体的训练。但朗读的指导不到位,由于孩子小,让每个学生把全文都读下来,从课堂上看,有点吃力。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莫不如就让学生读一段,同时增加了其他同学参与的机会。教师的的激励、调控、评价没有跟上,这是教学没有朗读气氛的直接原因。教师不仅要评价,也要让学生参与评价。一是训练了学生注意倾听;二是从评价中知道了怎么读。
另外本课的收尾不太好,没有什么启发性。课后应对本课出现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强调语文的积累。
转载自乐外网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09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案例
作者:丹江口市实验小学 程 红
让孩子走进生活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案例
一 情景说明
1教学内容:《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了兰兰胖乎乎的小手帮家人拿过拖鞋,洗过手绢,挠过痒痒,而使全家人都喜欢这双胖乎乎的小手,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质。
2 教学目标:(1)认识“胖” “喜”等13 个生字。会写“看”
“着”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孩子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二 教学过程
(一) 活动激励,揭题引文。
1 看手: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小手,看看谁的手是胖乎乎的。
2 画手:请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手的轮廓。
3 夸手: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
过度:小朋友都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有个叫兰兰的小朋友也有一双能干的胖乎乎的小手(板书课题)谁能把课题读读?
生:(指名学生读)
师:我们一起把课题读读吧!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我想知道这双小手是做了什么事?
生2:我想知道这双小手还有谁喜欢?
………………………………………………
(二)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师:课文里生字词你们都会读吗?(投影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请小朋友先练习一下,待会儿请小老师来教大家读难读的生字词。
生:练习读生字词
师:谁能当小老师来提醒大家,把那些难读的生字词读准?
生:(指名生带读)
师:大家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能读准字音了,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能把这些字记住,而且方法简便,有趣,就给这个小组插一面红旗。(小组讨论记忆生字词)
(我们在这以前教过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猜字谜,编故事等方法记忆生字,鼓励学生用我们曾学过的方法记忆)
师:谁先来汇报自己的记字方法?
生1:半个月亮--------胖。
生2:十口里面一颗豆-------喜
生3:弓长-----张,我们班的张悦,张猛豪, 张亚楠的“张”就是这个。
生4: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的,“贴”可以换成“站”,“情”可以换成“请”,“清”(学生说的时候,师板书)
………………………………………………………………………………………………
师:这样你还认识吗?(投影出示擦掉音节的生字词)谁来试读?
生:(指名几学生读生字词)
师: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生:(绝大多数学生都站起来读了)
师:让我们开火车读生字词吧。
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现在来写一写好吗?(投影出示带“看” “着”田字格)谁来读读这两个字?
生:(指名生读字)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都是半包围结构。
生2:“着”多了个倒八字
生3:“着”的第三笔是横,“看”的第一笔是撇。
师:请小朋友举起右手跟着我写这两个字(师在黑板上范写)
生:书空。
师:请小朋友在书上描一个字,写一个字,(播放音乐,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写的字。
以此方法学写另外四个字
(三) 完成作业:在书上书写我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词
师:生字宝宝刚才休息了一会儿,现在又来到小朋友身边,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生:(指名人读生字)
(二) 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师:生字会读会写了,咱们把它们请回到课文里,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边读边想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兰兰的那张画?,把他们说的话画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并把爸爸,妈妈,姥姥说的话画下来)
师:兰兰帮全家人做了哪些事?
生:帮爸爸拿拖鞋,帮妈妈洗手绢,帮姥姥挠痒痒。
师: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喜欢哪一自然段?
生:(轮读课文)
师:你喜欢哪一自然段?就把那一自然段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喜欢哪一自然段?(学生说到哪一自然段,就指导哪一自然段)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我喜欢读第二自然段,你能读个大家听吗?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流利,有感情。
生:我好象看到兰兰在昂着头有礼貌地和爸爸说话。
师:体会得真好。谁能扮演一下兰兰来读一读?
生:(指名读兰兰说的话)
师:我好象也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兰兰,还有谁想读兰兰的话,想读的站起来一起读。
生:(齐读兰兰的话)
2、 学习4、5、6自然段
师:还有谁喜欢读第三自然段?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指名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爸爸喜欢兰兰胖乎乎的小手,是因为小手帮爸爸拿过拖鞋。
师:想想爸爸说这话时,表情怎样?谁来模仿爸爸的口吻读一读?
生:(指名读)
师:读的怎么样?
生:声音不够粗。
生:没有夸兰兰的意思
师:谁能把爸爸亲切的语气和夸的意思读出来?
生:(再指名读)
师:我们都把自己当成爸爸来夸夸兰兰。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以下4、5自然的学习方法同第三自然段。
3 学习第一和第六自然段
师:谁能把第六(第一)自然段读得最好?
生:(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师:如果你是兰兰,听了全家人对自己的夸奖,心里怎样想?
生:高兴,兴奋
生:以后还要为全家人做更多的事
师:谁来把兰兰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生(指名读)
师:读了全家人对兰兰的夸奖,你们替兰兰高兴吗?把自己当着兰兰来感受一下 。
生:(齐读这段)
(三)欣赏朗读,进入角色(分角色朗读)
(先分四人一小组,分角色,一人一个角色;老师叙述,请学生表演读;)
(四) 发散思维,扩展想象
师:兰兰长大后,会帮全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生:帮姥姥、妈妈梳头。
生:帮爸爸整理书房。
………………………………………………………
师:看看你们自己的小手,想一想,你们的小手长大了帮家长做哪些事?
生:替妈妈做饭,让妈妈好好歇歇。
生:好好工作,为爸妈争光,让他们过幸福的生活。
………………………………………………………………………………..
。
(五) 课外活动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的小手很能干,今天老师要你们每双小手布置一项任务,回家后,用你的小手帮家人做一件事,做的时候观察家里人的表情,事后把当时的情景画下来,我们来一个“比小手”画展。
(六) 下课
三 教学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讲述了兰兰胖乎乎的小手帮家人拿过拖鞋,洗过手绢,挠过痒痒,而使全家人都喜欢这双胖乎乎的小手,从课文中我们也感受到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质。文章开始兰兰的疑问:“我画了那么多画,你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也是同学们心中的疑问,学生看到这里会产生强烈地读下去的愿望,会主动地去文中寻找答案,而且小学生又善于表现自己。老师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并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相互合作,情绪饱满的共同发展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起共鸣。
这篇课文的内容很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而且在兰兰身上也有同学们的影子,在上课的开始我组织学生看手,画手,夸手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双小手到底做了什么事?这双小手还有谁喜欢?由此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产生了参与学习的愿望。
在结束课文时,再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夸夸自己的小手帮家长做了什么,同学们的抢答很热烈,我差点都招架不住他们的热情了。我儿子也刚学了这一课,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买菜,他主动帮我提着(以前从来没有过这举动),并且是两手已提好几样菜也不让我帮忙,我趁机夸他的小手能干,他脸上笑开了花。回到家里,小手勒红了也不叫一声疼。我由衷地赞叹这教材和生活贴近了真好。
(二) 欣赏朗读,共同参与。
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也是一教学重点,而人物角色的不同,说话语气不同,内容不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自读,同学互评,老师点评,使学生进入了人物角色,又通过分角色朗读,同学门边读自编动作,加上表情,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深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三) 发散思维,扩展想象
课文中兰兰可爱、善良,爱劳动,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榜样,同时兰兰的身上也有他们自己的影子,教学的最后再让学生想一想兰兰长大了会帮家人干什么,实际上是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来替兰兰回答。以学生爱模仿,爱参与的特点,又让他们回家帮家长做一件事,并当时的情景画下来。从后来同学们交上来的画可以看出简直是一个“小手比武大赛”有画捶背的,有画倒水的,有画洗脚的…….尽管画的画技幼稚,但内容已充满了想象。
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气愤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课后又愿意去实践,对这种亲近孩子生活的教材,并让孩子走进生活的教学活动真好。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0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润物细无声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案例
课堂实录:
师:爸爸、妈妈、姥姥、都喜欢兰兰的小手,为什么呢?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教师出示填空)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因为————————————————。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因为————————————————。
姥姥喜欢—————,因为————————————————。
生:
师:你喜欢兰兰的小手吗?为什么?(补充填空)
我喜———————,以为——————————。
师:其实每个人的手都是不一样的,除了“胖乎乎”的小手,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手呢?
生:我见过“脏兮兮”的小手!
师:呵呵,你喜欢这样的小手吗?
生:大家都不喜欢!
生2:我妈妈的手是温暖的手。
生3:我见过爷爷的手都是皱纹和老皮!茧子好厚啊!
师:是啊,那双手做过多少辛苦的事情啊。老师送你一个词语:“苍老的手”好吗?
生4:我姐姐的手白白嫩嫩的!
生5:灵巧的手,纤细的手,
师:我妈妈的手是粗糙的手。我喜欢妈妈的手,因为妈妈的那双手替我梳过头,给我送过干粮,还帮我带了我的孩子……正是这双粗糙的手拉扯我长大成人!孩子们,你们还喜欢生活中谁的手呢,为什么呢?
生1:我喜欢妈妈的手,以为妈妈用他的手给我作饭,还帮我洗衣服。
生2:我喜欢爸爸的手,因为爸爸的用他的手给我修好了小火车。
师:那你爸爸的手是———灵巧的手
生:我喜欢爷爷的手,因为爷爷每天都用苍老的手去搬货物,挣钱帮助我家买房子。(孩子的眼睛似乎湿润了)
师:你们不仅了解了多种多样的手,而且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爱,老师相信从今天开始你们想把自己的小手变成什么样呢?---------(灵巧的手,勤劳的手,干净的手……)千万别变成“脏兮兮的手”哦!(哈哈……孩子们开怀的笑了)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三个维度的要求,第一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第一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第二个维度是过程与方法 第三个维度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一个简短的教学片段就是三个维度训练的缩略图。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技能,借助对手的认识,深化了孩子对爱的深刻感悟!润物细无声,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均衡发展,可谓是“一箭多雕”。
语文教学当然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这是天经地义的。知识和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这是反映我们学科特点的,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但是我们对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择其要而学习 第三个维度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的问题,实际上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如果孩子对我们的语文没有兴趣,那么必然是事倍而功半;对我们的语言文字,不热爱的话,母语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柳斌同志说过,“语文最最重要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非常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重要。如果老师和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不是满腔热情,那怎么可能为之倾注心血,倾注智慧? 他用观察力,用生活的经验,就可以写出这样带着生活露水的非常精彩的语言。学生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接受人文教育。80年代我就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我是从语文教学大纲中领悟到的,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以语文智育为核心,融合了德育、美育乃至体育。三尺讲台是塑造学生心灵的,是会影响人的一辈子的。课如果教在课堂上,会随着教师声波的消逝而销声匿迹;要教在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素质的一个部分。为此,我们必须把握语文教学的个性特点,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求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为思维不一样。开始认识事物是比较笼统,比较表面,逐步逐步思维深沉起来,有广度,有深度,不仅单向思维,还可以多向思维,可以正面的、反面的,可以纵向的、横向的,所以学语言本身就在发展学生思维。我们在教学生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精彩段落时,你就在发展他的思维,发展他的想像力。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0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上课前,很想看看孩子们的小手。
生都纷纷举起手摇晃
师:谁觉得自己的手胖乎乎的站起来向老师同学说说:我胖乎乎的小手
部分学生兴奋地站起来说。
师:谁能记住第一个字 胖
生:胖有月和半组成的。
师:(笑)月亮长到一半就胖起来了。
师:课文读过吗,读过两遍以上举手。
师:三分钟,自己练习,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师:大家读的非常正确,有几个小地方跟老师读。
师领读几个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
师:能把第一段读的正确流利的站起来读
学生都站起来大声读
师:第2段能读的站起来
学生站起来齐读
3、4、5、段合起来读,觉得不行的赶快坐下
部分学生坐下又连忙站起来
师:最后一段请一个同学起来读。
师:下一个节目擂台大比武,全班同学和赵老师打擂台
老师做一个动作,你们在课文中找一句话,找到赶快站起来
师表演第2段第一句(爸爸刚下班回来,拿起画,看了又看,把画贴在了墙上。)生站起来,拿起书,读这一句。
师:你们胜利了。我甘拜下风
师:这张画谁画的,这红润润、胖乎乎的手是谁的?
生:兰兰
师:把兰兰从书上请到黑板上。(师贴兰兰图)看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笑
师:这个字学过,谁说一说怎么记。
师:想不想认识“夭”这个字?老师只说一遍,回家查字典。
看老师写这个字。
学生打开作业描两遍。
师:下面评选最佳兰兰。谁能把兰兰两次说的话笑着读出来就奖励。请大家看书,笑着读,谁笑了,就让谁来当擂主。
学生练读
指名读(站着,看谁能把你读坐下)
学生兴高采烈地争着读书
师:把爸爸也请到黑板上,评选最佳爸爸
师:听我读爸爸说的话。
你们服不服?
生:不服
请学生起来读,评出最佳爸爸
师:把最佳妈妈请到黑板上,挑选一个平时朗读最好的来读。
男生读,女生读
女生稍逊一筹
师:最佳姥姥请到黑板上,赶快练
练读
师:快下课了,你们累吗?
生大声:不累
师:赵老师累了,站累了,想请你们帮我做一件事
一个聪明的学生连忙拿个凳子给赵老师坐
师:谁能说一说她帮老师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她帮老师搬板凳
师:老师口渴了,
生:我给老师倒杯水。
师:谁回家帮爸爸妈妈做点事,咱们心中不光有爸爸妈妈老师,还有同学、大家……你考虑帮大家做什么事?
生:略
第二课时
师:练习读生字和词语。集中在一起会不会读?
出示生字
胖乎乎 喜欢
刚下班 墙上
一张 拖鞋
变成 事情
替 帮 等 贴
学生自己读,不会的同位问一问
师指生字,学生读
师又出示生字
胖 喜 贴 刚 墙
张 拖 鞋 变
情 替 帮 等
读给同位听
师:字卡拿出来,拿一张读一张摆成三行
我说字,你找到举起来,听清楚,我不是直接说这个字
师:这个字有两个口
生:喜
生:墙
生:我都找到了
师:射箭的弓拉长了。
生:张
师:有两个小小的男子汉大丈夫偷偷跑到太阳上去了。
生:替
师:做一个拼图游戏,按照上面的顺序,用13张字卡摆成一个小耳朵,等 就变成一点,顺序不能变。
生摆图,收卡。
师放古筝音乐
师:听,什么声音传来了,闭上眼睛休息一下。
师:拿出描字的纸,动作要轻要快拿出铅笔,作好正确的握笔姿势,把剩下的5个字每个描一遍。
生描写
师范写画字。看老师每一笔在田字格什么位置,看老师写字的速度。
生在田字格中每个字写一遍
评一个学生的字
师:把短文《乌鸦爱妈妈》拿出来,老师说一个最难的要求
读这篇短文,不用手指,嘴不许动,更不能出声,只用眼睛读,在心里读。
学生默读
师:第2遍读,可以出声,可以自由读,动手把又大又黑的字找出来。(今天学的生字)]
师巡视:有一个同学最聪明,他把旁边能和这个字连成的词也画下来了。
师:以最快的速度轻松读一遍作业:
1、今天晚上把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2、画自己的小手
3、写一句话:我有一双( )的小手,我帮(替、给、为)( )干( )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0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实录
师:刚才,小朋友们预习了课文,又认识了13个生字新朋友,还把他们送回到课文中去再读再认。下面请小朋友们再听朗读录音。(放录音)
生:(急切地)错了,错了!题目是《棉鞋里的阳光》,不是《棉被里的阳光》。
师:(惊讶地)错了?糟了!录音后忘了核对课文,出错的地方肯定还不少。那就请大家合上课本,从头听起,找找老师的错,谁找出最多,谁帮助老师也就最大。
(学生听完录音,互相交流核对纠错情况,纷纷发言指出错处)
师:瞧我,太马虎了,一篇文章读错12处,大家帮我指出来了,谢谢大家。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文,边听录音边找错,将录音与原文对照分析,举出实例,说明原文为啥更好。发言时先读原文,再指出录音错误,最后说清原文为啥好。(再放录音)
生:“妈妈在给奶奶晒棉被”,录音少了“给奶奶”,不清楚晒谁的棉被。
师:是呀,丢了“奶奶”,(生笑,指出:“是‘给奶奶”’)对,丢了“给奶奶”,晒的棉被可指妈妈的,也可指小峰的,看来说话写话还得交待清楚对象才行。
生:“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录音少了“一点儿”,没原句好。
师:怎么没原句好?这不是更简洁吗?(生窘迫,师轻拍其头)老师打你疼吗?(生:不疼)“不疼”与“一点儿也不疼”有区别吗?
生:老师没有真打我,一点也不疼;棉被没沾水,还有妈妈晒,一点儿也没湿,所以——
生:(接话)所以小峰才更加好奇:“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师:很好!
生:“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录音成了“他把奶奶的棉鞋放在阳光晒不到的地方”,少了“轻轻地”,多了“不”,“摆”改成了“放”。
师:听得真仔细,可录音怎么没原文好呢?
生:多加一个“不”字,棉鞋就晒不成,因为没阳光。
师:对了,多加一个“不”字,把句意都搞反了,看来说话写话,这个“不”字不能乱用。
生:少了“轻轻地”,奶奶会被声音吵醒。
师:吵醒?
生:小峰晒鞋“轻轻地”,就没声音,奶奶就睡得很香甜。
师:谁能用“轻轻地”说句话吗?
生:我睡着了,妈妈轻轻地给我盖好被子。
生:我闹脾气了,爸爸轻轻地打我屁股。
生:爸爸写东西时,我轻轻地端杯水放在他面前。
师:说得真好!那“放”改成“摆”怎就不好呢?(生沉思,师顺手从粉笔盒中捏了两支粉笔轻置于桌上)这是“放”,(又拿出两支粉笔,先轻放一支,又并排放一支),这是“摆”,整齐地放。下面就请一位小朋友表演一下小峰晒鞋的经过,谁愿表演?
(一生表演,余生评议表演效果,再次体会“轻轻地”、“摆”的含义)
师:请想象一下,奶奶知道小峰替她晒棉鞋会怎样说?小峰会怎样回答?同桌的小朋友分角色练习说一说。(指名两位到讲台前说)
生(扮奶奶):乖孙子,这么小就懂得关心老人,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生(扮小峰):奶奶,老师说,好孩子应该“尊长辈、懂礼貌”,我不光要为您晒鞋,还要帮您做好多事呢!
师:如果你就是小峰,你还会帮奶奶做哪些事呢’!
生:我还会帮奶奶晒枕头、晒棉袄、捶背、盛饭……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评析:上述教学片段中,文老师特意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情境——故意用增、删、改等方法“篡改”课文12处,再制成朗读录音,让学生挑刺,“帮助”老师找出错误所在,利用商讨策略,先合上课本倾听,再翻开课本边听边看,边思边辩边演,为服务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提供了放矢之“的”。六七岁的孩子上课易于疲劳,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给“权威”挑毛病,在“助人为乐”中成了真正的“发现者”,通过近似竞赛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兴趣,创造了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自由轻松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提高了注意力。教学中,师生之间、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感消除了,具有争强好胜特点的学生们的探索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形成了“紧张而活跃”的高潮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两只鸟蛋》
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个小节呢?请听录音。(生听录音,体会)
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伙伴听,好吗?
(学生找自己的伙伴自由练习朗读,有的读一节,有的读全诗)
生:我最喜欢第一节。(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流利。
生:他应该把“凉凉的”读得轻点儿。
生:不,我觉得要读重点儿。
师: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再读一读。
(两人分别读这句)
师:你们还想评一评吗?
生:他没有把“真好玩”感觉读出来。
师:你们听得很仔细。谁能再有感情地读第一节2
(一生有感情地读,得到好评)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喜欢第一节?我们站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好吗?
(学生有感情地读)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想不想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鸟蛋小小的,拿在手里很好玩,我也想玩。
生:鸟蛋拿在手里凉凉的,很有趣。
师:读一读这两个短语(出示卡片:鸟蛋凉凉的鸟蛋小小的)(生读)
生:看看鸟蛋,你能不能照卡片上的形式再说一说鸟蛋呢?(课件显示各种鸟蛋)
生:鸟蛋圆圆的。
生:鸟蛋滑滑的。
师:说得好。你能调换顺序说一说吗?
(课件演示交换的短语:小小的鸟蛋)
生:凉凉的鸟蛋。
生:滑滑的鸟蛋。
生:圆圆的鸟蛋。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看,老师这儿有什么?
(拿出一个苹果)你们想说点什么吗?
生:红红的苹果。
生:苹果圆圆的。
生:大大的苹果。
生:苹果甜甜的。
师:说得真好。看看教室里,想想家里,你能不能照样子说一说周围的事物呢?
生:方方的桌子。
生:铅笔细细的。
生:红红的国旗。
生:我家里有大大的电视机。
生:我有圆圆的皮球。生:学校里有高高的旗杆。
师:你们的积极性真高,真会观察事物。现在开展四人学习小组比赛,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行吗?(学生分组练习)
师:下面请小组说得最好的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学校门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
生:花坛里的花红红的,美丽极了。
生:我们学校有高高的楼房,可气派了。
生:我妈妈的头发卷卷的,真漂亮!……
[评析]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录音整体感知到这首儿童叙事诗的韵律美,激发出阅读兴趣。教者大胆放手,把阅读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其自由选择喜爱的部分反复阅读,使学生不受束缚,主动地去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悟出诗歌意境美。朗读指导应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老师不经意的提问,引发了学生想说、愿说、想读的愿望。在学生的感悟过程中,教者抓住机会进行词语积累的训练,通过观察图画仿说、变换顺序说来了解这类词的特点,引导联系周围事物进行说词扩展练习。又通过比赛形式引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由练习说词到练习说句,从而达到开发语文课堂资源,积累词语的目的。
《美丽的小路》
出示多媒体课件1: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一栋小鸭住的房子。)
师:同学们,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你想说什么?
生:小鸭家门前的小路真漂亮呀!
生:这条小路真美呀!
生:这条小路多干净、整洁!
(出示多媒体课件2: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走来了一只小兔和小鹿。)
师: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走来了兔姑娘、鹿先生,它们会说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生:啊,多美的小路啊!
(学生回答完毕,出示多媒体课件3:啊,多美的小路啊!)
师:当时的兔姑娘、鹿先生会怎么说呢?大家练一练,喜欢哪个角色就读哪个角色。
(学生练读)
一生:读兔姑娘的话。
一生:读鹿先生的话。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觉得小路美吗?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挺好的,他们把多美读得较重,我觉得小路很美。
师:范读,谁再来赞美这条小路。
(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这条小路真是太美了,朋友们都喜欢在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过不了多久,小路怎样了?
(出示多媒体课件4: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飞舞。)
假如同学们走在这条小路上,最想说什么?
生:这条小路太脏了。
生:这条小路怎么有这么多垃圾?
生:这条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师:是呀,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出示多媒体课件5-1: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生:读句子。
(出示多媒体课件6:在这条肮脏的小路上,走来了小兔、小鹿、小鸭。)
师:在这条脏兮兮的小路上,走来了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他们会怎么说?大家自由读五至八自然段,可以边读边演。读完后,分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我们要评选最佳演员。
(学生合作练习表演)
生:四人小组戴头饰表演。
师:大家觉得谁演得好。
生:我觉得鹿先生演得好,他捂上了鼻子。
生:我觉得兔姑娘演得好,兔姑娘的问话读得好。
(出示多媒体课件5-2: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师:他的问话确实读得好,小兔觉得奇怪,大家觉得怎么样?谁再来问。
生:读。
师:大家问得好,你们还觉得谁演得好?
生:我觉得鸭先生演得好,他叫了,还拍了脑袋。
师:出示“脑袋”。
生:读词。
师:他们都演得不错,哪个小组敢向他们挑战?
(生表演,评选最佳演员。)
师:看了他们的表演,小鸭为什么会说“这都怪我!”请大家不要忙着回答,先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我们校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现在明白了小鸭为什么说“这都怪我!”
生:因为鸭先生把垃圾乱扔。
生:小动物随手扔果皮纸屑。
师:小鸭感到后悔了,他决心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出示多媒体课件5-3: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生:齐读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评析: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三、开放实践,合作交流。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当学生充分朗读、尽情表演之后,产生了疑问: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小鸭忽然一拍脑袋,“这都怪我”。小鸭为什么说“这都怪我”,教师不是忙着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合作交流课前调查的“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的”。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课堂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同时,也突破了本课阅读教学的难点,又体现了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整合。这种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片段及其评析
刘国兴
文戈老师在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鞋里的阳光》的一个教学片段为:
师:刚才,小朋友们预习了课文,又认识了13个生字新朋友,还把他们送回到课文中去再读再认。下面请小朋友们再听朗读录音。(放录音)
生:(急切地)错了,错了!题目是《棉鞋里的阳光》,不是《棉被里的阳光》。
师:(惊讶地)错了?糟了!录音后忘了核对课文,出错的地方肯定还不少。那就请大家合上课本,从头听起,找找老师的错,谁找出最多,谁帮助老师也就最大。
(学生听完录音,互相交流核对纠错情况,纷纷发言指出错处)
师:瞧我,太马虎了,一篇文章读错12处,大家帮我指出来了,谢谢大家。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文,边听录音边找错,将录音与原文对照分析,举出实例,说明原文为啥更好。发言时先读原文,再指出录音错误,最后说清原文为啥好。(再放录音)
生:“妈妈在给奶奶晒棉被”,录音少了“给奶奶”,不清楚晒谁的棉被。
师:是呀,丢了“奶奶”,(生笑,指出:“是‘给奶奶”’)对,丢了“给奶奶”,晒的棉被可指妈妈的,也可指小峰的,看来说话写话还得交待清楚对象才行。
生:“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录音少了“一点儿”,没原句好。
师:怎么没原句好?这不是更简洁吗?(生窘迫,师轻拍其头)老师打你疼吗?(生:不疼)“不疼”与“一点儿也不疼”有区别吗?
生:老师没有真打我,一点也不疼;棉被没沾水,还有妈妈晒,一点儿也没湿,所以——
生:(接话)所以小峰才更加好奇:“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师:很好!
生:“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录音成了“他把奶奶的棉鞋放在阳光晒不到的地方”,少了“轻轻地”,多了“不”,“摆”改成了“放”。
师:听得真仔细,可录音怎么没原文好呢?
生:多加一个“不”字,棉鞋就晒不成,因为没阳光。
师:对了,多加一个“不”字,把句意都搞反了,看来说话写话,这个“不”字不能乱用。
生:少了“轻轻地”,奶奶会被声音吵醒。
师:吵醒?
生:小峰晒鞋“轻轻地”,就没声音,奶奶就睡得很香甜。
师:谁能用“轻轻地”说句话吗?
生:我睡着了,妈妈轻轻地给我盖好被子。
生:我闹脾气了,爸爸轻轻地打我屁股。
生:爸爸写东西时,我轻轻地端杯水放在他面前。
师:说得真好!那“放”改成“摆”怎就不好呢?(生沉思,师顺手从粉笔盒中捏了两支粉笔轻置于桌上)这是“放”,(又拿出两支粉笔,先轻放一支,又并排放一支),这是“摆”,整齐地放。下面就请一位小朋友表演一下小峰晒鞋的经过,谁愿表演?
(一生表演,余生评议表演效果,再次体会“轻轻地”、“摆”的含义)
师:请想象一下,奶奶知道小峰替她晒棉鞋会怎样说?小峰会怎样回答?同桌的小朋友分角色练习说一说。(指名两位到讲台前说)
生(扮奶奶):乖孙子,这么小就懂得关心老人,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生(扮小峰):奶奶,老师说,好孩子应该“尊长辈、懂礼貌”,我不光要为您晒鞋,还要帮您做好多事呢!
师:如果你就是小峰,你还会帮奶奶做哪些事呢’!
生:我还会帮奶奶晒枕头、晒棉袄、捶背、盛饭……
【评析】
上述教学片段中,文老师特意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情境——故意用增、删、改等方法“篡改”课文12处,再制成朗读录音,让学生挑刺,“帮助”老师找出错误所在,利用商讨策略,先合上课本倾听,再翻开课本边听边看,边思边辩边演,为服务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提供了放矢之“的”。六七岁的孩子上课易于疲劳,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给“权威”挑毛病,在“助人为乐”中成了真正的“发现者”,通过近似竞赛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兴趣,创造了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自由轻松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提高了注意力。教学中,师生之间、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感消除了,具有争强好胜特点的学生们的探索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形成了“紧张而活跃”的高潮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摘自《江西教育》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月亮的心愿》教学实录
深圳市南油小学 刘庆元
一、进入课题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起立):老师好!
师(板书“心愿”):谁认识?
生:心愿。
师:你的声音真响亮,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愿?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我的心愿是长大以后挣很多钱,给爸爸妈妈买一套很大很漂亮的房子。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生:我的心愿是每次考试都能考一百分。
师:你的心愿也很美好。
生:我的心愿是每次竞赛都能得奖。
师:老师祝你的心愿也能够实现。好了,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看老师写课题。(师用田字格板书“月亮的”)
师(指板书):谁想读课题?
生(读课题):月亮的心愿。
师:下面,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位调皮的新朋友,他就是“亮”(师用手指“亮”,生齐读“亮”)。这个汉字可调皮了,平常的时候他读第四声“liànɡ”(生齐读“亮”),在这里他读、、、、、、(师于田字格上的拼音线上写上“liɑnɡ”
)有什么变化吗?
生:“ɑ”头上的帽子摘掉了,变成了轻声。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跟老师读“月亮”,“月亮”。下面请小朋友再响亮的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月亮的心愿”)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月亮又不是人为什么会有心愿呢?
生:我想知道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生:我想知道月亮的心愿实现了没有?
二、进入故事情境,熟读课文
师:看来小朋友的问题还真不少,咱们一起去读读课文,问问课文里的月亮姐姐好吗?请把书翻到第30面。下面,请小朋友在你的好朋友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完一遍之后,站起来接着读。(师拿出月亮胸贴)你读着读着呀,美丽的月亮姐姐就会悄悄地爬到你的胸前,这是刘老师和月亮姐姐在表扬你:你读得真棒!
(学生开始自由地读课文,老师巡视并适情指导。)
师:小朋友刚才读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送字宝宝回家”的游戏,请你拿出本课的生字卡片,叫着字宝宝的名字,把它们送回家,名字可一定要叫准哦。
(学生兴致勃勃地“送字宝宝回家”,师巡视)
师:字宝宝都送回家了,刘老师把它们搬上大屏幕,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生(齐声):认识。
(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较难生字)
师:下面我点哪个字宝宝,你们就把这个字宝宝的名字叫三遍)
(师用电脑点击生字,学生齐读三遍,师适情指导读音)
师:你们把字宝宝的名字叫得真准,我们带着这些字宝宝去开火车好不好呀!
生:好!
(随着火车的汽笛声,屏幕上开出了一列带有七节车厢的下火车,老师点出每节车厢里藏着生字,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读出生字,学生们都想乘上小火车,眼睛瞪得一个比一个大)
三、进入图画情境,强化读书
师:火车开累了,咱们一起去欣赏课文中一幅优美的图画吧!(多媒体出示“小女孩熟睡”图)你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有一个小女孩抱着小熊睡得很香,旁边还有个背包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能找到课文中哪些话是写这幅图的吗?
(生回答并朗读第一段。)
师(指导朗读):夜深了,小女孩睡得多香呀!这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呢?谁有好的建议?
生:应轻轻地读。
师:为什么呀?
生:别吵醒小女孩呀!
师:这个建议不错,你能试着读读吗?
(生有感情地小声朗读第一段,惟恐吵醒了小女孩。)
师:读得真不错,我们也象他这样读好吗?
(全班齐声有感情地小声朗读第一段,师生都沉浸在课文的情境中)
师:月亮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书上用了一个词。
生:自言自语
(师模仿月亮自言自语的语气范读)
师:你们同桌也商量商量相互读一读,读出月亮自言自语的语气。
(学生兴趣盎然,同桌商量着相互练读)
师:谁想读一读?
(生举手踊跃,师示意齐读)
师:月亮离开了小女孩的窗户,在路上走呀走,咦,她怎么了?(师边说边利用多媒体出示:夜空中一轮本是笑脸的月亮突然变得愁眉苦脸了)
生:月亮姐姐不高兴了?
师:她看到什么了呢?(屏幕上出现“珍珍照顾妈妈”图)
生:她看到有个小女孩在照顾生病的妈妈?
师:他还听到小女孩和妈妈的悄悄话呢,想听吗?
(生集中精神,睁大眼睛,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珍珍和妈妈”的对话)
师:想读“珍珍和妈妈”的对话吗?
生:想。
师:那么请你自由地找到自己的读书伙伴,分角色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选择读书伙伴朗读对话,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哪对读书伙伴想试试?
(一对读书伙伴朗读对话,但是没有读出感情)
师(走到这对读书伙伴面前):你好,请问你是——?
生:你好,我是珍珍。
师:明天要去郊游了,妈妈又生病了,你怎么办呢?
生:我不想去了,想留下来照顾妈妈。
师:真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你能不能把对妈妈的关心在朗读中表达出来呢?(生点头)试试好吗?(二生再读,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其余的同学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还有想读的吗?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想读的人还真不少,那么就请想读“珍珍”的起立,坐着的读“妈妈”的话吧。
(全班分角色朗读)
师:听了珍珍和妈妈的对话,月亮的心里想(师出示“泡泡”文字)。
(男女赛读“心里想”的文字)
课间活动:师生共同玩拍手游戏(云对雾,雪对霜、、、、、、)
四、进入问题情境,朗读感悟
师(指着板书):月亮看到了小女孩睡得那么香,她自言自语地说(生齐读月亮自言自语的话),月亮看到珍珍要照顾生病的妈妈时,她又心里想(生齐读月亮想的话)。
(师引导生仔细看板书思考)
师:聪明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月亮姐姐一会儿要去找太阳公公,一会儿要去找雷公公。
生:我发现了月亮姐姐很爱动脑筋,想出太阳就找太阳公公,想下雨就找雷公公。
师:月亮姐姐到底是怎样做的呢?(屏幕出示最后一段的文字,生齐读)
师:你从这一段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月亮姐姐先去找雷公公,下了两天雨,让珍珍照顾生病的妈妈,后来又去找了太阳公公,让珍珍和小女孩都能去郊游。
生:我知道了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就是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去郊游,帮助别人。
五、进入音乐情境,升华认识
师:是啊,月亮姐姐的心愿真美好,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她,下面我们就在一段美妙的音乐中把全文美美地读一遍吧。
(多媒体音乐起,师生先共同欣赏一会儿音乐,酝酿情绪,然后集体配乐朗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在你的心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月亮呢?(师贴板书)
生:这是一个善良的月亮。
生: 这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月亮。
生: 这是一个漂亮的月亮。
生: 这是一个我们大家都喜欢的月亮。
(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师:小朋友都这么喜欢月亮姐姐,想和她交朋友吗?你有什么美好的心愿想送给月亮姐姐呢?
生:我想在中秋节的时候,星星来接我和月亮姐姐一块儿吃月饼。
生:我想月亮姐姐白天好好休息,晚上带给我们更多的光明。
生:我想登上月球,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想和月亮姐姐一起来美化环境。
生:我想和月亮姐姐一快儿看电视。
师:看什么电视呢?
生:看足球比赛。
师:你想和月亮姐姐一起为中国足球加油,对不对?
(生高兴地点点头)
师:你们送给月亮姐姐的美好心愿,她收到了吗?我们听听月亮姐姐是怎么说的。
(师此时播放课件,多媒体出示月亮姐姐的一段话: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心愿我已经听到了,谢谢你们,再见!月亮姐姐好象在和学生们对话,随着她的话,月亮在屏幕上越变越小,越变越远。学生们情不自禁,依依不舍地说:“月亮姐姐再见——”,学生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整堂课也随之达到了高潮。)
点评:本设计围绕“心愿”分层次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扩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现,读中体验,一句话,在读书活动中自己建构。首先,读了课题,请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心愿,运用中就掌握了这个重点词义,再在读书感悟过程中,了解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前后有什么变化,感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月亮,从而对“月亮”的认识得到升华。最后与文本互动,你对月亮有什么美好的心愿?告诉她。这种以乐学为基础的主体参与的学习过程较好的实现了文本材料的全部意义。
(点评:深圳市南油小学 童玲)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月亮的心愿》教学片段与评析
师:当月亮姐姐来到了另一扇窗户前,她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的是一位小女孩。
生2:月亮姐姐看到的是女孩在照顾妈妈。
生3:月亮姐姐看到的是珍珍在照顾生病的妈妈。
[一年级的孩子我一直要求说完整话,这样对孩子的思考问题,以及写作都有好处。]
师:你听到了珍珍和妈妈在说什么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读读,并说说应该怎么样来读珍珍和妈妈的话。
师:说说你是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珍珍的话?
生:应该很难过的语气。
师:为什么呢?
生1:珍珍的妈妈生病了,觉得很难过。所以读的时候是带难过的语气。
生2:该轻的要轻,该重的要重。
生3:还要读出很关心妈妈的语气。
生4:要读出感情来。
师:什么感情?
生:妈妈和珍珍很好的感情。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那就请你来读一读。(指名读)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孩子们在合作组里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指名让学生读,让学生感受个体的朗读体验。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师:刚刚小朋友读得都很认真,那谁再来说一说,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
生1:也很关心珍珍的语气。
生2:对珍珍很亲切的。
生3:读的时候速度慢一点。
师:说得都不错,那我们同桌之间来读一读。互相交换着读。
[给予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领悟珍珍对妈妈的照顾与体贴。课文的内容很简单,蕴涵的却是最真挚的人间亲情。让学生的心灵要受到真正的洗礼,只有给予学生时间充分地去读,去领悟。]
师:当月亮姐姐看见这一幕的时候,她怎么样了?
生1:她心里很难过的。
生2:她就去和雷公公商量,明天还是下雨吧。
师:为什么月亮姐姐又反悔了呢?
生:她想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要去郊游。
师:那就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想想应该怎么读?(
师:过了两天孩子们都去郊游了吗?哪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在先前感情基础下朗读的真不错。学生一起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有了铺垫,不用指导学生都读得不错。]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1:孩子们都去参加郊游了。
生2:他们的心情都非常的好。
生3:妈妈的病好,珍珍也去郊游了。
生4:那天的天气非常好。
生5:月亮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师:小朋友都很能干,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一起去和他们郊游吧。
[读,对孩子们来说真的是很重要。从读中孩子们领悟了很多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东西。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寻找,文章的重点与难点不攻自破。回答问题的最后一个小朋友特别聪明,说到了月亮的姐姐的心愿终于实现了,说明这孩子已经能领会作者的用意了。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会发现更多的不曾发现的东西。]
反思:
《月亮的心愿》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引出了要关心体贴父母的情感,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情的课文。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个教学片段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设计特别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最大的优点是给予了孩子们充分读的时间,充分去感受读的快乐。然后从同学的评价中去感悟课文蕴含的情感。新课程下小组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了合作的精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如分角色朗读,一个学习小组内肯定有朗读比较优秀的学生,这就可以互相影响。还有让学生自读自悟这一环节,我觉得也很好。使学生养成了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完课后,我将近用了20分钟的之间来讲讲班级中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举例说了爸爸妈妈是如何的关心我们的成长的,我们要体贴关心父母长辈。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半的小朋友感动得哭了。下课后我又找了几位小朋友谈心。孩子们都认识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表明自己要好好孝敬父母。我觉得效果来了,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的教育效果真的很起作用。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2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青岛版下册《月亮的心愿》教学案例
背景:众所周知,传统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一般遵循这样一个流程:教师先来阅读课文——即钻研教材,然后将自己的阅读所得写成教案,上课时再将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教师津津乐道于句子分析,串讲课文,完整的一篇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失去了应有的完整性和美感。学生接受的是老师对课文的解读,而不是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在此情况下,学生哪里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换句话说,就是要还学生以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地位。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这一转变,尤其是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呢?在教学青岛版下册《月亮的心愿》时,除了扫除生字障碍、指导写字外,我把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自主探究、感悟内化。
案例描述及分析: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读书。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心愿”一词,问学生:你有哪些心愿?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
“老师,我希望我能快快长大。”
“老师,我希望爸爸妈妈身体健康。”
“我希望小妹妹长得越来越漂亮。”……
“知道吗?月亮也有个小小的心愿,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就藏在课文中,等待爱读书的孩子去思考、去发现。”我说。
这么一来,就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悬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把学生阅读的胃口吊起来了。孩子们马上打开书,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
我觉得初读课文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此拿出了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也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多次渗透读书的方法:读书要仔仔细细,用心思考,一次不明白的句子还可以想一想再读。在学生差不多读了两三遍之后,我又请了几位同学分段读,学生读错的地方,我再相机予以点拨。
二、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读中感悟。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尽管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孩子,其实他们的小脑袋里藏着千奇百怪的问题,一旦有了宽松的氛围、适合的土壤,就会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力而生根发芽。怎样激励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呢?我这样对孩子们说:“学习最可贵的是要能发现问题,发现小问题就会有小进步,发现大问题就会有大进步,比一比谁能发现问题,在你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时也教给了他们发现问题的方法。
有个孩子问:“月亮刚开始说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可是后来月亮为什么想让明天下雨?”孩子们太了不起了!可千万不能小看了这群“小不点”!我不得不惊叹于他们活跃的思维!这个问题是全文的重点,理解了它,就会顺理成章而理解全文。于是我对这个孩子大加赞赏。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又提出了好多问题:
同学们要去哪儿郊游?
妈妈生了什么病?
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月亮有这么大的本领,可以让太阳公公和雷公公听她的话呢?……
尽管有的问题与理解课文联系不大,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和盘托出、径直解答,而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己去寻求答案。在解决“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我想让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以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希望他们在彼此观点的碰撞中迸发出精彩的思维火花。
有的说:“月亮希望同学们郊游时有个好天气。”
有的说:“月亮希望下雨,因为这样珍珍就可以在家里照顾妈妈了。”
马上有个孩子反驳道:“可是这样同学们就都不能去郊游了。珍珍一个人影响了大家多不好呀!”好家伙!不能因为一个人影响了大家是我平时教育他们遵守纪律时常说的话,这倒派上用场了!他的话似乎也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共鸣,教室里一阵沉默。
“要是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那就好了。”受他的启发,另一个孩子补充道。
“我知道了,月亮是希望妈妈的病快好,这样珍珍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去了。”
于是,我组织孩子分组讨论,达成共识,大家都点头同意前面孩子的看法。这时,出乎意料,仍有一只小手高举不放,“老师,我知道妈妈的病为什么会好得这么快,说不定月亮去和病魔王商量了一下,让讨厌的病魔王快点走了,妈妈就好了。”教室里一阵哄笑。我带头为这个孩子鼓起了掌,为他丰富的想象,为他大胆的表达,更为他可贵的爱心。
三、引导学生以生活体验来朗读课文
怎样才能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表达出来呢?在指导朗读对话一段,我是这样进行的:(投影)
妈妈说:“珍珍,早点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你还要去郊游呢。”“妈妈,我不想去了。”
“明天还是和大家一起去玩玩吧!”
“可是,医生说您的病还没好呢!”
同时出示图片:妈妈正躺在床上,珍珍正为妈妈端来洗脸水和毛巾,让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妈妈说话时的语气。
孩子们读得很投入,很认真,尽管他们说不出虚弱、心疼这样的词,但从他们的语气中,我听得出来,他们已经充分融入了课文的角色中;也能感受到他们也被珍珍感动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朗读教学不应是纯技巧性的指导,更应注重的是以生活体验来解读文本,朗读课文。我通过让学生看图片,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心理感应,物化全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悟”。这样以体验带动朗读,孩子就能很自然地、有声有色地读出语气,朗读教学也就水到渠成。这时学生所学的技巧,实际上就是一种无形的语感。
四、鼓励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尽管这是一组以亲情为主题的单元,本文也是借珍珍为照顾生病的妈妈而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她关心妈妈、体贴长辈的好品质。但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于是在课即将结束,我问学生: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我喜欢珍珍,因为她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这也是大多数孩子的意见。
“我更喜欢月亮,因为我觉得她很善良,可以让珍珍和大家一起去郊游。”
“我喜欢雷公公,我觉得他也很善良,也很讲信用,答应月亮的事就一定做到。”
“我喜欢妈妈,因为她生病了,还劝珍珍和大家一起去郊游。”
句句在理,也闪烁着孩子的真知灼见。但细观课改下的课堂,我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课改的新理念不仅已深入每位教师之心,同时也确实改变了我们的孩子。有的孩子在课堂上的回答总想标新立异,甚至挖空心思地与众不同,以展示自己的独特。崔峦先生曾说过:“既要尊重学生,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要订正甚至做必要的讲解,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因此我认为如果学生在把握了课文主旨的前提下,再有些求新求异的想法也未尝不可,但不可走入极端,因此教师不能盲目鼓励。必要时,也要发挥老师的“特权”。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后面的几种想法,然后再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课文,使他们明白:我们应该象珍珍一样孝敬妈妈。
反思:
怎样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阅读的主体,因而也是创造的主体。要实现真正的自主阅读,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从文中感悟,从文中入情。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凭着自己的阅读敏感去认知,自主地带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教学本课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同时我也注意尽量减少齐读的次数,因为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唱读的毛病,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进行自我体验与感悟。
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教者在教学中应处在一个什么地位呢?教者不应该是将他对文本的理解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而是承担着阅读指导的责任。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阅读活动的伙伴和指导者。简单地说,是“以读为主,以将助读”。教师的职责是“助读”,而不是“代读”。因此,我创造一切条件,让形式直接面对文本,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我则相机予以指导、点拨,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感悟、领会、品味、感悟留给学生。
三、宽容多元的阅读理解。
过去奉行的是文本第一,教师的职责就是“教文本”,而不是“用文本来教”。一切以文本为最高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同样的理解和体会,语文教学走入了“标准化”的误区。事实上,阅读不是学生机械接受的过程,我们应帮助学生使阅读过程充满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2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教学目标
1、认识“杈、蛋”等11个生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字卡片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想不想听?请你轻轻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然后说说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播放《百鸟朝凤》片段)
评:通过欣赏音乐,进行想象,感受百鸟朝凤的景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情绪,使孩子们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呀!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可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那么你们知道鸟妈妈是怎样把他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两只鸟蛋》。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的感情,微笑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课前有没有读过课文呀。你读了几遍?你呢?咱班同学真了不起,能在老师讲课前自己阅读课文,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如果在每学一篇课文之前我们都能自己读课文3至5遍,那么同学的读书水平一定会很棒的。
师:那么,你们还想不想再读课文。好孩子,请你们快快打开书翻到39页,这次老师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尽量读准每个字音。
评: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站起来读第一小节。好,举手的同学请起立。咱们一起来读。(生读,注意读书的姿势)读的正确且流利。谁愿意接着第二小节,想读的都站起来读。这样吧,你想读哪一小节到时就站起来读。
师:读得真好,读书姿势也很好。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我们要保护小鸟,保护鸟蛋。
生:我知道鸟蛋凉凉的。
……
师:咱班同学真会读书,老师还没讲,你们就读懂了这么多,我相信,这节课同学如果能睁大自己亮亮的眼睛,认真学习,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评:鼓励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充分肯定学生的自学成果,让孩子体验自学的快乐与自豪。
三、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师:不信你们瞧大屏幕,这是课文中藏着的11个调皮的生字娃娃,请大家拿出笔,对照大屏幕,在课文中圈出他们,然后再多读几遍。看谁圈得快,记得多。(生圈字读字)
师:我们玩个小游戏吧。同桌两人,“我指你读”,如果他读得好,你就送他一个大拇指;如果他读得不好,你就热心地帮他记牢,让他也能得个大拇指。(师巡视)
师:谁得到了同桌的大拇指了。生字娃娃说了,如果咱班每个同学能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他就从大屏幕上跑下来。我们一起叫叫他们吧。
(生齐读生字两遍)
评:在游戏中认识,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同桌之间互相聆听读字情况,培养学生的听的习惯和真实评价的习惯。
师:呀,生字娃娃全下来了。他们哪去了?他们真淘气,藏到了红苹果后面了,他们又说了要是你能大声正确叫出他的名字,再帮他找个朋友,组成词语或说句话,他就属于你了。谁愿意来摘苹果?
生: “蛋,鸡蛋”。
师:课文中说是两只鸟蛋,谁能说说你还见过哪种蛋?是什么样的?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谁还愿意接着来。
生:这个字“取”,组的词是“取走”、“取下”。
师:你有没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生:左边一个“耳”,右边一个“又”。
师:谁再来摘苹果,你来。
生:这个字读“定”,是“一定”的定。
师:谁能用“一定‘这个词说个句子?
生:我一定要帮助他。
生:我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师:你是一个有决心的孩子。我们继续摘苹果。
生:这个字读“凉”,组词是“凉水”。
师:鸟蛋是凉凉的,那么平时你都感觉什么是凉凉的?
生:冰水、冰棍等冷饮是凉凉的。
生:秋天的风是凉凉的。
师:你们的感觉很对,大家看大屏幕我们来读读这两组词语: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再玩个游戏吧。我说“鸟蛋凉凉的”你们说“凉凉的鸟蛋”。听好了“秋风凉凉的”(生答“凉凉的秋风”)“冰棍凉凉的”(生答“凉凉的冰棍”)反应真快,我们继续摘苹果。
生:这个字读“连”我组词“连忙”。
师:出示“连忙走到树边”怎样表示“连忙”?谁愿意下来表演一下?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读,齐读。
师:我们继续摘苹果。你来
生:杈,树杈。
师:你有没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我记住木字旁就可以了。
师:谢谢你。谁记得还有哪些木字旁的字?
生:松树的松
生:森林的林
……
师:同学们识的字可真多。我们再来摘苹果。
生:这是仿,仿佛的仿。
师:请看大屏幕,这句话谁能读下来。
指名读,齐读。
师:句中的仿佛可以换成哪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生:访问
生:想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词不太熟悉。不过刚才杨荟平同学说的“想的”意思有些接近。这样吧?我来说一句话,你听听意思是不是没变。“我好像看见鸟儿长大,唱着歌儿,飞向远远的蓝天。”刚才老师说了个什么词?
生:好像。
师:对,仿佛在这里就是好像的意思。
师:还剩最后一个大苹果了。你来摘吧?
生:佛,仿佛的佛。我还知道他有另外一种读音是fó,大佛的佛。
师:你真棒。还教给我们一个多音字呢。
师:有2个生字娃娃最调皮,他说要让我做个动作让你们来猜猜。(师做手捧的动作)
生:齐声说“捧”
师:你来给他找个朋友行吗?
生:“捧起”
师:请看这个句子“我小心地捧起鸟蛋”,请同学们带着动作自己来读读。指名读。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小心呢?
生:因为鸟蛋很容易破碎,如果不小心把它弄破了,一只小鸟就没有了。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我把这个大苹果送给你吧。
师:谁愿意来为这个字娃娃做动作?
生:做轻轻的动作
生:齐说“轻”
师:请看这句话“轻轻地把鸟蛋送还”。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什么时候的动作也是轻轻的?
生:奶奶睡觉的时候我轻轻地开门、关门。
生:下课了,我像小猫一样轻轻走出教室。
生:拿着我心爱的东西是轻轻的。
师:看来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
师:请看大屏幕,谁能把这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加上动作表演下来就更棒了。
指名读
齐读。
师:同学们真棒,11个生字娃娃都跑到你们手中去了。下面我们有请这11位小勇士和他们的生字娃娃。你们愿意大声地为同学们领读2遍吗?你们还想怎样读?
生:开火车读
师:火车就从这排开。
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火车到站了,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吧。
评:在识字时,通过“摘果子”、“开火车”等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记忆生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四、指导读课文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热情地学习生字娃娃,字娃娃想送给你们一件礼物,睁大你亮亮的眼睛,仔细看大屏幕。(播放《两只鸟蛋》课件)
师:好听吗?只可惜字娃娃太马虎没录完,你们愿不愿意模仿播音员叔叔的朗读把课文完整朗读出来。好,自己用喜欢的方式练习练习,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去读。
指名朗读
齐读
看大屏幕填词读
师:我们一起站起来朗读,能背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一次。
五、总结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是不是又有了许多收获了。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我们要爱护鸟蛋,因为一个鸟蛋就是一只小鸟。
生:文中的小朋友就是爱鸟的好孩子,我要向他学习。
小结:我们要想文中的小朋友一样充满爱心,关心小鸟,热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两只鸟蛋》一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首先通过欣赏音乐,进行想象,感受百鸟朝凤的景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情绪,使孩子们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在识字时,通过“摘果子”、“开火车”等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记忆生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二、注重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了演示法、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发展性创造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是重新确定了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要求语文识字课要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我在这节课中采取了“识字与读文整合的方法”,坚持了“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的识字顺序。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3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课前】:介绍动物园里的动物,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师:老师要送你们一份礼物(给学生听鸟叫声)。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鸟叫
师:想不想看到这些美丽的鸟儿啊?
生:想
师:播放鸟的图片,并介绍鸟的名字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啊?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出示课题《两只鸟蛋》
生:个别读题目,齐读题目
师:想知道两只鸟蛋的故事吗?
生:想
师:下面听老师来讲这个故事。(教师范读课文)
师:想自己读读吗?打开课文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师:(巡视学生的朗读)这个同学读完已经看着老师了,真棒!
师:(看到学生已经读完)同桌相互检查一下生子。
生:相互检查读
师:课文中的词语宝宝早早跑出来和我们见面了!自己先读一读吧(出示带拼音词语)
生:自己读
师:能读了吗?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生字宝宝也跑出来了,读一读。
生:读
师:开火车读
师:下面谁来领读?他读对了大家跟读,读错了马上指正。
生1:领读生字
师:生字宝宝到文章里去了,看看这首儿歌有几节?
生:4节
师:下面请4人来读。(指名)你们有什么要求要提吗?
生1:字音要读准
生2:句子要读得通顺
师:读的小朋友给自己也提一个要求吧
生:提一些意见,然后分节读文章。
师:读得怎么样?
生:真不错。
师:出示两只鸟蛋,你想摸一摸,看一看吗?
生:看,摸。
师:从你们的表情中看到大家都很喜欢鸟蛋,诗歌中的小男孩喜欢鸟蛋吗?
生:喜欢
师:读一读1~3节,到文中找答案。
生:拿在手上,凉凉的真好玩
生: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师:(出示句子)这两句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生:读句子
师:谁再来读?一起读
师:难怪小男孩要把鸟蛋从树杈上把他拿下来,读一读第一句。
生:练读(齐读1、2、3句)
师:刚才学了第一节,写我很喜欢这两只鸟蛋,下面读1~3节,还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欢这两只鸟蛋。
师:自己读一读第3节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练习朗读
师: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他轻轻地送还鸟蛋!
师:哦,他轻轻地送还,这个动词“送还”是轻轻的,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2:我小心地捧着鸟蛋
师:是呀,小心的,说明他喜欢,来,把小心的感觉读出来。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3:我急忙地把。。。。
师:你为什么这么急啊?
生3:他想早点送还鸟蛋。
师:来,一起读一读第3节(学生读)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很喜欢鸟蛋,是“我”把它取下来,也是“我”把它送上树的,是谁让我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
生:妈妈
师:读一读***话
生:读文中***话
师:出示鸟蛋变成小鸟的动画
小鸟离开了妈妈会怎么样?
生:会被动物吃掉
生:会死掉的
生:会很伤心
师:所以妈妈看到活会怎么样的说?
生:着急地说
师:你着急地说一说
师:四人小组互说
师:妈妈还会怎么说?
生:伤心地说
师:带着伤心的语气来读一读
师:小朋友们都有不同的感受,就带着不同的感受一起读一读这一节吧。
师:小男孩送还鸟蛋后,鸟妈妈会怎么说?
生1:小朋友你真乖
生2:谢谢你小朋友
师:再把第3节来读一读,可以加上动作
【课间操《我是一只小鸟》】
师:读了儿歌,我们知道了两只鸟蛋就是两条小生命,让我们动情地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齐读)
【生字宝宝游戏:出示生字,让学生大声读出来,生字掉到水里】
【要写的字:唱、听。让学生发现特点,并出示古代的“听”字,板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板书:
两只鸟蛋
好玩 爱
取下――――?――――送还
两只小鸟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3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昨天上了《两只鸟蛋》。在朗读的指导上,我第一次在我这个班上尝到了甜头。教学中有这么几个片段都是我挺喜欢的。
片段一:(教学内容:第一小节)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鸟蛋吗?鸟蛋怎样的?
生1:鸟蛋圆圆的。生2:鸟蛋很可爱。
师:现在,想像一下凉凉的、圆圆的、可爱的鸟蛋就拿在我们的手上了,你会有什么想法?
生1:我想吃了它。
生2:我想把它带回家让它变成小鸟。……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两只鸟蛋。谁带着这种心情读第一小节?(课件显示第一小节)
评析: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课文朗读中,有了真实的感受,朗读自然就能发自内心。
片段二:(第二小节)
师:妈妈是怎么说的?(生读第二小节)
师: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了。余老师每次看到咱班上有小朋友病了也会焦急不安。你有过焦急不安的时候吗?
生:星期五下午五点,妈妈还没来接我,我焦急不安。
生:快要测验了,我焦急不安。
……
师:是啊,鸟妈妈现在也焦急不安了。谁来再读读第二小节?
(评析:通过拓展说话,既积累了词语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能提升学生朗读感悟)
片段三:(第三小节)
师指一生读第三小节。读得很一般。师用两种方法读第一句,第一种重重地读,第二种轻轻地读,让学生判断怎么读才正确,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小心地”就该轻轻地读。
理解“连忙走到树边”,我用了动作演示法。用快步走跟慢慢走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读。学生很快理解了“连忙”。我顺势引导学生说话:
师:上课铃响了,同学们……
生接:走进教室。
师:上体育课了……
生:我连忙走到走廊上排队。……
(评析:让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句话该怎么读”并不容易,这堂课中,我通过朗读的对比、老师动作的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再进行朗读训练,效果明显)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4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松鼠和松果》教学实录
杨丽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意”“总”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借助多读,感情性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3、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二.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
2、学生课前搜集小松鼠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来让大家猜一个迷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生:这是松鼠。
师板书:松鼠。
师:你对它了解吗?
生甲:松鼠生活在树林里。
生乙:松鼠喜欢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帮助它跳跃,它的尾巴又能当被子。
师:小朋友知道的真多。刚才有小朋友说松鼠喜欢吃松果(板书:和松果)那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听清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铅笔圈出生字,多读几遍,再读给同桌听。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请小朋友把小黑板上的生字自由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在读这些字时,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生甲:“主”和“眨”的声母一样。
” 生甲领读。
顺势给其他生字找规律归类。
师: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
师:这些生字以前你在哪见过吗?
生甲:我的玩具金箍棒上有“如意”两个字。
师:你真是个既会玩又会学的孩子。
生乙:我们教室的墙上贴了校训,有“活泼”这两个字。
……
师:这些生字都有好朋友和它们组成词语,请大家到课文中划下这些词语,读给你的同桌听。
……
课件出示词语
生甲领读,男女赛读。
师:这些词语还有一个更大的家,那就是句子,让我们来读一读藏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课件依次出示四句话:
(1)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
(2)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3)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
(4)对,松鼠有了好主意。
《松鼠和松果》教学实录
生甲乙丙丁分别带读四个句子。
出现课件:一只小松鼠在吃松果。
生甲: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在吃松果。
生乙:一只聪明的小松鼠在吃松果。
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请一个小朋友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小松鼠的心情怎样?
生甲:这只小松鼠特别高兴。
师:它怎么这么高兴呀?
生丙:它学会摘果子啦。
生丁:它可以吃到许许多多的果子了啦。
板书:高高兴兴
师: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生甲:快快乐乐
生乙:喜喜欢欢
生丙:不对,是欢欢喜喜
……
师: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松鼠吃着吃着,忽然到了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第2、3自然段。(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的文字。)
师:“摘”和“栽”,你能读准音吗
生甲领读
师:大家做做这两个动作。
……
师:齐读这句话,想想小松鼠心情如何。
生甲:小松鼠很担心。
生乙:小松鼠害怕了
师:把你当成这只小松鼠,读一读它想的这句话。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
师:小松鼠还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的文字。)
师:什么都没有了,就叫“光秃秃”。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生甲:光溜溜
生乙:红彤彤
生丙:绿油油
……
师:小松鼠想到了自己的子子孙孙,心情怎们样?
生甲:它更担心了。
生乙:它更害怕了。
师;你们把它的担心害怕试着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指名赛读。
师:聪明的小松鼠想出了好主意,快看,它们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小松鼠栽松果的画面。
生甲:它们在栽松果。
生乙:它们想了一个好主意。
师:给“主意”换个说法。
生丙:办法
师:这是个好主意,可它好在哪呢?
生甲:小松鼠不仅自己吃饱啦,还可以栽许多松树,一举两得。
师:小松鼠的办法成功了!快看,几场蒙蒙细雨过后,在松鼠埋松果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课件动画演示松树在雨后纷纷长出来的情景。)
(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文字)
师:“一棵棵”是指很多很多棵,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吗?
生甲:一排排
生乙:一个个
生丙:一束束
……
师:我想看看挺拔的小松树是什么样的,谁能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
生一个个站起来,站得笔直,师示意全班同学都站起来。
师引说:你们这些小松树已棵挨着一棵,等你们长大了,将来,这里会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
(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的文字)生齐读。
师引说: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你们的脚下会开满各种美丽的鲜花,将来,这里会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
师引说;森林里有吃的、有住的,动物门都跑来这里安家,它们和睦相处,将来,这里会是一个动物的(天堂)。
师:如果到了那一天,我们该感谢谁呀!是呀,让我们一齐来对小松鼠说:“谢谢你,小松鼠!”
www.cn910.net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保护森林的小松鼠,回去以后,大家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南昌市松柏小学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4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失物招领》朗读感悟教学方案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小学 张守侠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3遍。
2、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废品。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读顺
采取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扣题设疑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
三、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按照“问题”线索朗读感悟
1、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到底丢失东西了没有?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从哪儿看出来的?
⑴ 指名朗读第六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⑵ 全班自由朗读第六段,一边读一边想: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丢”了什么东西?
⑶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丢失”的东西。
⑷ 启发情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的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② 如果你是这些乱丢垃圾的同学当众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2、那几位“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⑴ 指读第七段,随时纠正朗读中的问题,适当领读。
⑵ 全班自由朗读第七段,一边读一边想: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
⑶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⑷ 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他们“领”回自己的东西了吗?后来他们是怎么做的?
⑸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⑹ 引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东西的同学中的样子,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② 如果你看到了这几位乱丢垃圾的同学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那就怀着喜欢的心情朗读课文。
四、演读课文
1、出示“道具”──一袋垃圾。
2、演出准备──朗读课文第4、5段。
重点知道朗读第四段中唐老师的话:
⑴ 自由读,争取读得正确流利,一字不差。
⑵ 哪位同学能做个严肃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⑶ 请大家面带严肃的表情朗读唐老师的话。
3、师生共同演读课文。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7 07:14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角——《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及评析
黄石市府路小学 王琴
片断一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自由地读了课文,谁想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生:(纷纷举手)
师:那我们请这四位同学起来合作着读这篇课文,好吗?其它同学认真地听,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同学们评价的。
生:(合作着读课文)
师:他们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A同学读得好,读得很流利。
生:我觉得B同学读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C同学读得好,特别是第一自然段读得让我觉得这条小路真美。
生:我觉得D同学读得好,特别是兔姑娘和鹿先生的话读得很有趣儿。
师:同学们读得精彩,评得也了不起。那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心中有什么小问号吗?
生:美丽的小路是怎么不见的?
生:鸭先生为什么说“这都怪我”?
生:怎样做才能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呢?
师:同学们真会提问,真会学习!那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吧!
评析:教师让学生合作着读完课文后,又让其它学生评价这些同学读得怎样,既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从小善于发现他人之长,乐于表扬他人,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伙伴的良好品德。
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询问学生心中有什么小问号,让学生学会提问,成为自主探究的切入点。同学们纷纷举手提出心中的问题,大胆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就真正成为一个探究者,学习也会变得其乐无穷。
片断二
师:同学们想不想表演五至八自然段的内容呢?
生:(热情高涨地说)想!
师:怎样才能表演得好呢?
生: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
生:还要记住课文中的话。
生:还要注意表情、动作、声音。
师:真了不起,老师还没你们想得全面。那各个小组拿出头饰,开始合作练习表演吧,看谁表演得好。我们还要评选出最佳演员。
生:(合作练习表演)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给大家表演表演?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请这一小组上台吧!
生:(上台表演)
师:小小评论家们,你们有什么意见发表呢?
生:我觉得鹿先生表演得不错,还捂上了鼻子。
生:老师,我有个建议,兔姑娘没皱眉头。
师:你观察真仔细。
生:老师,我还有个建议:鸭先生的声音应大一点。因为书上说鸭先生叫起来。
师:那你上来表演一下鸭先生,好吗?
生:(上台表演)
师:你叫得好!
生:他叫得很好,但没拍脑袋。
师:那请你上来演一演,好吗?
生:(上台表演)
师:真是棒极了!哪个小组敢上来和这个小组挑战。
生:(上台表演)
(全班一片掌声)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活跃学的形式,改变学的方法,调整学的结构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意义之一,教师采用了表演,评价等形式,将每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学生大面积,全方位地动起来。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他们“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是对课文内容最好的诠释。在评论中,教师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展开互评,学生能够准确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根据演员的表演开展评说,运用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受到熏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和创新意识。
片断三
师:同学们,你们提问过“鸭先生为什么怪自己呢?”,请大家不要忙着回答,各小组先交流昨天老师布置的环保小调查的情况: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
生: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家里的垃圾,有纸屑、妈妈择菜留下的菜叶、水果皮、废方便袋等。
生:我们小组调查的是校园的垃圾,有笔屑、纸屑、食品袋、饮料盒。
生:我们小组调查的是餐馆的垃圾,有一次性碗筷、剩菜剩饭、烟头、瓜子壳、水果皮。
师:同学们现在明白了鸭先生为什么说“这都怪我”了吗?此时 此刻,如果你是鸭先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真后悔,小动物们乱扔垃圾时,我没制止。
师:你真聪明!
生:如果一天一打扫,小路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生:我应召集小动物们开个会,轮流清扫小路。
师:你真会想!
生:我应该在小路上竖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路是大家的,我们要爱护它。”
师:你真了不起,老师奖你一颗创意星。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当学生提出了“为什么鸭先生怪自己”的问题时,教师不是忙着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合作交流课前调查的“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来的”。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课堂成为社会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同时也突破了阅读教学的难点,还体现了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还有意识地进行留白,启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有了留白,就有了多向思维,如“鸭先生为什么会怪自己,假如你是鸭先生,此时此刻,你是怎样想的?”,这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空间,又给学生创造了展示的平台,学生的每一个想法都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体验,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赏,他们会感到“我能行”、“我聪明”。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3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古诗也可以这样读——小学古诗《所见》教学案例及反思高中语文
据新课程的理念,我改变以往诗歌教学的方法,尝试着这样上古诗《所见》: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放风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请自由读读古诗最后一句话,想一想,你要用一种怎样的语气读呢?
(学生自由练读)
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放风筝时,风筝飞得很高,心里很高兴,好像自己的心也跟风筝飞上天了,所以要有高兴的语气来读。(该生朗读)
生2:我不完全同意用高兴的语气来读,我觉得还要读出担心、害怕的语气。因为风筝飞得那么高,我担心那细细的线会断了,所以心里有点害怕。(该生朗读)
生3:我觉得该用急切的心情来读,想让自己的风筝快点飞上天,飞得比别人的高。
师: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各抒己见)
师: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
师:你们觉得她读出了什么语气?
生4:我觉得她在读“忙趁东风”时,读得比较快,可以看出这时她真得很想放风筝。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师:谁还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呢?
(教师请了三个学生朗读)
师:评一评,谁读得好?
生5:我觉得吕佳雯读得好,她在读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生6:我也觉得吴志强读得好,他在读“放纸鸢”三个字时,语速较慢,声音听去有点发抖,比较轻,读出了那种担心、害怕的感觉。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语文课堂网
www.ywkt.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所见)
此文转载
【反思】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事实上,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读,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我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3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前段时间,我在上古诗小学语文《所见》一课时,教学过程中设计到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牧童能捕到那只鸣蝉吗?其中一生出人意料的回答,引发了我的深思,于是我把它记录下来,与同仁共议。
师:的最后一句看出,牧童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儿,就马上停住歌声,屏住呼吸,一动不动。那么,你认为牧童能捕到那只鸣蝉吗?
生1:我觉得能捕到,从诗中可以看出牧童是捕捉鸣蝉的行家。
生2:我认为捕捉不到,因为蝉很灵敏,牧童只要发出轻微的响动,就会把蝉吓跑。
师:同学们推理的都很合理,教师很欣赏你们的想象力。
忽有一生高高举手示意有重要发现。我叫起他问:你还有什么不同看法吗?
生3:我也认为牧童捕捉不到蝉,因为就算牧童很聪明,动作轻巧,那如果牛叫了呢?那不就把蝉吓跑了。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很有价值,他观察细致,想象大胆、合理,大家为他鼓掌。
当时,我听到这样的回答感到意外。说实话,我在备这一课时,也未想到“牛叫”的问题。课后我感觉,尽管在这个问题上我对同学的引导很到位,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进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求异思维。那么牛叫会不会惊动鸣蝉呢?这个问题我没有预料到,课后经过反思,才觉得对提出该问题学生的评价不够慎重。为培养创新思维面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地肯定、赞赏,会把学生引入误区,把毫无根据的想象当作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慎重,在鼓励和肯定,新发现,奇思妙想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已求真知。经认真考虑,我觉得当时我应该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鼓励学生:“那么,牛叫会不会惊动鸣蝉呢?在自然界中动物同时鸣叫会不会想互影响?请同学们回去后查找有关资料。”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同时也弥补了备课中的缺漏。通过课堂中的这个小环节,我认识到:备课要全面、多思,课堂评价要要科学、慎重。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4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情景说明]
古诗小学语文《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情趣:
野外的林阴小道上,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是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而那不知祸的小东西仍在自鸣得意地“知了……”个不停!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师: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教师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古诗古诗小学语文《所见》。
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采莲蓬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学语文《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师: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生: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
生:他还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
生:他看见了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
师: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了解字词的认读情况,采用的方法是“苹果”字卡认读,读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贴大黑板上的大树上。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三言两语的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
所:(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闭:(引导:闭上我们的小眼睛。)
立:(引导:立正的立就是这个立。)
蝉:(引导: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小结: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人们也就叫他“知了”。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将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大树上。))
牧童:(引导: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导:小动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们的。)
师: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齐读古诗。
第二版块: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他是这样骑黄牛的。(边说边做动作)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
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住蝉。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很大声地读)
师:哎呀,蝉儿飞跑了,你太大声了。你再读一读。
生:(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读)
师: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捉到了,有的认为没捉到。)
师:你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指大树上的“蝉”)
生1:(上台后没有捉到蝉,太高了。)
师:哎呀,树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办那?快帮小牧童想想办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头来,踩在石头上爬。
师:(向四周看)小树林里没有找着大石头块呀,再说,石头块也太矮了!怎么办呀?
生3:骑到黄牛身上去,踩在黄牛的背上,就可以够得着蝉了。
师:好办法呀!那你来试一试!
生:(把小凳子当黄牛,踩在黄牛上捉住了“蝉”。)
(鼓励孩子有独特的意见,引导孩子帮小牧童想办法,克服困难,把蝉捉住。让孩子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模拟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蝉。)
师:小牧童终于捉住了这只蝉,你高兴吗?
生3:高兴。
师:这只“蝉”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对待它哟!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喜欢就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呀?
生:喜欢。
师: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练习背诵)
第三版块:指导书写。
一、示范指导: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粉笔演示,重点指导“林”,木字作为偏旁,一捺改为一点,注意点的位置。)
二、自由练习书写。(播放音乐:《快乐的小牧童》。)
三、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观看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
学生齐背古诗后教师讲述:不止这一首,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农村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评析]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古诗小学语文《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这堂课做到了: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原创作品)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4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小池》教学实录之一
一、揭题,了解学生已有基础。
1.出示诗歌于黑板。学生自由读背。
2.师:这首古诗哪些小朋友会背了?谁来背背?(指名三人背诵。)
3.师:有些同学已经会背了,那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把它读好,读出诗的味道,还要把里面的字认一认。
【现在的小学生阅读面是比较广的,许多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很好,特别是一些古诗之类的,很多学生都会背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要从零开始。按照学生的的已有基础进行教学,也是我们新课程倡导的。既然学生会背了,那就先让他们背一背,然后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要把它读好,读出味道。这样的设计是比较实在的。】
二、初读,大致了解诗的大意。
1.指名朗读
师:那么现在谁愿意将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泉眼无/声/惜(细音)细(惜音)流------(读音和停顿都有问题。)
师:你能把第一句再读一读吗?看清楚拼音。(该学生还是没有读准确。)
师:你先坐下,我们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朗读,等一下再请你读一次,相信能读正确了。(指名另两位学生读后,再请他来读,果然读正确了。师生共同祝贺他。)
2.揭示作者
师:刚才的同学在朗读时,都将诗的作者告诉了我们,他是谁呀?
生(齐):杨万里!板书:宋杨万里
师:是的,《小池》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在诗中写了一个怎样的小池呢?
学生自由读后发言。
生1:一个静静的小池。
生2:美丽的小池。
生3:这是一个长着荷叶的小池。
师: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是春天。
生2:不对,应该是夏天。因为夏天才有荷花的。
生1:可是这儿没有荷花。
生3:这里有荷叶,荷叶刚刚长出来,所以这是早夏。(前面学过《早春》。)
师:有道理,只是我们不说早夏,是初夏。板书:初夏
【虽然有些学生已经会背诵了,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的,有些学生连正确朗读还是有困难。我们的教学在关注学生已有的基础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通过耐心地引导,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是也有很大的提高。这是很重要的。实施新课程之后,老师普遍反映,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大了。所以我们要给学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机会。】
三、再读,读通读顺诗句。
1.听课文录音。
这首描写初夏小池的诗写得很美,我们怎样来读好它呢?先来听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
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3.指名叫一些学生来读或者背
师:她哪些地方已经读得好了,不足的地方又在哪儿?谁愿意将它指出来?
4.小组互相朗读.
还没有读的在小组里读,读给同学听听,互相纠正共同进步。同桌两人互相读。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同桌把每句诗读通顺。
5.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古诗的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本课的教学,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朗读的质量。】
四、交流,简单了解诗意。
师: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句读懂的?
生1:我读懂了泉水是没有声音的,泉眼“无声”惜细流。
生2:我读懂了泉水是轻轻地流过的,是从“泉眼无声惜细流”知道的。
生3:我知道了荷叶刚刚长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在上面了,是从后面两句读懂的。
师:你能在插图中指一指那刚露出尖尖角的荷叶吗?
指名该学生上来在图中指出,其余学生一起朗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生4:老师,那我有问题了,为什么蜻蜓是“立”在荷叶上,而不是“停”?
生5:“立”在荷叶上就是“停”在荷叶上。像杂技表演那样倒过来了。
师:哪里还读不懂?
生:“泉眼”是什么意思?
大家似乎一下子解释不出。
师:那我们来看看插图,你认为泉水是从哪边流出来的?
生:是从右上方流过来的(指图)。
师:泉眼也就是泉水流出的地方就在这边。
生:“惜细流”的“惜”我又不懂了。
师:你们谁能用“惜”组词吗?
生:珍惜,爱惜。
生2:哦,就是泉水爱惜流水。
师:是啊,泉眼珍惜地让泉水轻轻流出。
……
【古诗教学中,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是我们老师最难把握的,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逐个讲解词句的意思,不但学生不能理解,而且他们也没有兴趣。本课的教学,老师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学生从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入手,说得明白,也听得懂。从教学的效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是一年级的学生,可是他们对诗句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比如“立”,比如“惜”,这些词语,如果我们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五、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1、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师:这么美的诗,让老师也来读一读好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 学生练读,激发想象。
师:我们男生读一读,(问女生)你们看到了什么?
女生1:我看见荷叶长出了尖尖角,有一只蜻蜓在上面休息呢!
女生2:我看见大树的影子映在水中,很美。
……
接着反过来,女生读,问男生。
男生1:我看见泉水轻轻地流着,蜻蜓飞过来,立在荷叶上,荷叶刚刚露出尖尖角。
男生2:我看见诗人杨万里了,他站在一个凉亭里,把这首诗写了下来。
男生3:还有很多的小朋友,要来这边玩耍呢!
……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六、画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师:你能把这样的情景画一画吗?
师:你觉得在你的画中应该画些什么呢?
生1:荷叶,泉水,大树,蜻蜓。
生2:还有太阳!
师:为什么要画太阳?
生2:因为这是个晴天。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好!谁愿意来黑板前跟老师一起画一画?
最后大家一起画一画,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和老师一起画,师生一起画,其余画在纸上。将诗与画,情与景融为一体。
【语文课的学科融合,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让学生画画的目的不是画,而是通过画,更好地理解古诗所描绘的意境。现在很多语文课,设计了很多的花样,如果目的不明确,就容易本末倒置了。学生说要画上太阳,教师的追问很重要,通过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总评】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和巨大潜能。”因此,古诗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
本课教学,教师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背诵、画画,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注重个体差异,注重情感体验,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古诗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对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提问】
1、低年级的教学往往比较侧重生字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的教学没有以此为重点,而是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为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确非常重要。但是我一直反对脱离语言环境的字词教学,即使一年级也一样。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有6个。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会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了,所以并不存在认的问题。至于这些字词的意思,学生是不是能够理解呢?显然,有些是有困难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意思告诉学生,那样学生还是不理解的。比如“惜”,学生自己提出来了,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组词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它的意思。我认为,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不管的高段还是低段,都要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学习课文写法为主。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2、古诗教学好像都比较重视对诗句意思的解释,为什么这堂课没有让学生翻译诗句的意思呢?
是有这样的现象。可是我不赞成这样的教法。古诗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意境和情感语言美。如果把那么美的意境和情感,用我们现在白话翻译出来了,我觉得是对古诗的亵渎。就像把古诗翻译成英文一样,外国人如果不懂汉语,是很体会我们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如果简单地把古诗的意思翻译给他们听,他们是不会懂的。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不要教学字词的意思了,有些重点的字词还是应该让他们明白的。有时候,我们承认学生也很难体验到古诗里所蕴涵的那种美,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我有一个观点,学生现在不能体会的,我们老师讲了他们也还是不能体会。
3、本课的教学,教师充分利用了插图,画画等手段,引导学生去理解,去体会,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
我们都知道,很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通过插图、画画让学生理解,体会比我们老师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我很赞赏老师和学生一起作画。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的兴趣很浓,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本课有个很生动的例子。学生说要画上太阳。老师就追问为什么呢?那个学生就从诗句中找到了理由。这说明虽然我们没有翻译诗句的意思,但是学生对诗句还是有自己的理解的。我认为,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古诗所带给我们的美感,我们不但可以利用插图,画画,还可以根据诗句的特点,利用音乐、多媒体等许多手段。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4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荷叶圆圆》教学实录
大家交朋友,希望咱们成为学习上的好伙伴。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就叫大家小朋友,大家喊我大朋友或者老朋友,好吗?
生:(非常兴奋地)好——!
师:那咱们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老)朋友您好!
师:真聪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叶圆圆》。请小朋友们伸出手指,和大朋友一起写课题,好吗?
生:好!
师:(准备板书)哎,“荷叶”的“荷”字怎么写的,大朋友忘了。谁能告诉我?
生:(没举手)哎呀,大朋友,这很简单,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我的姓。
师:请问你贵姓呀?
生:(站起来)我姓何呀!
师:(模仿该生的腔调)“我姓何呀”的“何”字怎么写的呀?(笑声)
生:左边是个单人旁,右边加上“可以”的“可”呀!(笑声、掌声)
师:谢谢你!我知道了。请坐!(板书课题:14 荷叶圆圆。写到“叶”字时强调竖为“悬针”,要写直。学生跟着书空)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吗?
生:喜欢!
师:大朋友也喜欢玩。今天大朋友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看谁玩得最开心。大家说好吗?
生:好!
师: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做的大荷叶拿出来,戴在头上。(学生纷纷拿出荷叶,戴在头上。)
师:哇,小朋友们都像小鱼儿一样,把荷叶当成自己的凉伞了!大朋友也有凉伞呢,你们看!(展示大荷叶,先戴头上,然后铺在地上。)
生:哇——!
师:(在学生惊叹的时候,老师走上荷叶,联系课文内容边演边讲)“我是一颗小水珠,荷叶是我的大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
师:大家说,好玩吗?
生:好玩!
师:谁想和大朋友一样到大荷叶上来表演呀?
生:(纷纷举手)我!我!我!……
师: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最好能够记住课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吗?
生:能——!
师:嗯,真是好孩子!大朋友要仔细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哪些小朋友表情好、读得又好,大朋友就请他到台上来表演。好了,开始练习朗读吧。(学生反复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几个小伙伴,你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待会儿你就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不过,别管读哪一段,都要先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开始吧。(朗读课文)
师:谁来介绍小水珠?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正确、流利,不错!可是大家注意没有,刚才大朋友表演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什么呀?
生:表情。
师:对。我们读课文时不光要正确、流利,还要有表情。下面谁能加上表情读一读?请你!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正确、流利,表情更好。真棒!大家想不想像她这样读读?
生:想。
师:下面请你们自己读一读。(全体学生绘声绘色地读课文)
师:谁喜欢小蜻蜓呀?
生:我喜欢。
师:请你来介绍小蜻蜓。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柔嫩的翅膀。”
师:不错。注意一个字,“翅膀”的“翅”字要翘舌。请跟我读一遍:“翅膀”。
生:翅膀。
师:全班一起来:翅膀。
生:翅膀。
师:谁能读得更好?
生:我能!(朗读课文非常生动)
师:(高兴地)她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是啊,她读得真好,不光正确、流利、有感情,还有表情呢!大家都像他他这样来读读
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再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小伙伴?
生(何):我来介绍小青蛙。
师:好啊!大家注意听这位何姓朋友读,注意看他的表情。
生(何):“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呱!(笑声、掌声)
---------------------------
师:哇,创造性地朗读!他读得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他这里读得好:“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呱!’”(笑声)他把小青蛙的声音说出来了。
生:他的声音很粗,“呱,呱,呱!”真像一只大青蛙。(笑声)
生:他的表情好,显得很神气,呱呱呱,就像一个大歌星!(笑声)
师:那大家都来像他这样当一次大歌星吧!(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课文,不时发出笑声)
师:最后一个小伙伴——小鱼儿,谁来介绍?
生:(纷纷举手,多数学生站起来)我来!
师:(抚摸着一个比较调皮、好动的学生头)就请你吧!
生:(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
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
哗——哗——(笑声)
师:嗬——主动上台,好潇洒呀!(笑声)不过,你这“哗——哗——”的两朵水花太大,可不像小鱼儿,倒像一条大鲨鱼!(笑声)你能把大鲨鱼变成小鱼儿吗?
生:(手掌轻柔地翻动)哗,哗,哗。(笑声、掌声)
师:哎——!这就是小鱼儿了!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得还不错。
师:不错在哪里?
生:他有表情,都笑了。他还加上了动作,也很不错。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他读得好,你说的也好。谁还记得,大朋友刚才表演的时候,除了有表情,还有什么呢?
生:动作。
师:对,大朋友还有动作呢。大家想不想加上动作读一读呢?
生:想!
师:好,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玻璃球放在荷叶上,边做动作边读。(学生很有兴趣地练习)
师: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大朋友看看你们能不能记住这些内容。我说课文每句话的前面,你们往下接,不准看书。行吗?
生:行!
师:不要忘了加上表情和动作哦!“小水珠说……”
生:“荷叶是我的摇篮。”
师:“小水珠躺在荷叶上……”
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拿一颗小水珠知道水珠的“珠”字怎么写?
生:左边王字旁,右边是个“朱重八”的“朱”。
师:“朱重八”是谁?
生:电视《乞丐皇帝》里边的武林高手。(笑声)
师:呵呵,好啊!看电视都能学习认字,了不起!谁知道“摇篮”的“篮”字为什么要用竹字头?
生:摇篮里边有竹子。(笑声)
生:不对,我见过摇篮,全是不锈钢的,没有竹子。
生:我知道。因为古代没有不锈钢,只能用竹子造摇篮。
师:说得好。你的知识真丰富。古代钢铁很少,人们大多用竹子编篮子用。想想看,现在很多同学的家里还有竹篮呢。
生:(纷纷)我家有。
师:真好!我们继续。“小蜻蜓说……”
生:“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师:“小蜻蜓立在荷叶上……”
生:“展开透明的翅膀。”(边读边用双手做展翅动作)
师:(拿出一个未展开的“荷叶”,将一只“小蜻蜓”放在荷叶角上)看到大朋友这里的荷
叶和蜻蜓,大家想到了什么?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背一遍,好吗?
生:好!(学生背诵《小池》)
(以下时间引读课文中描写小青蛙、小鱼儿的两部分。略)
师:看来小朋友们把课文读得很好了,动作、表情也不错了。是不是该上台表演了啊?
生:是——!
师:下面请大家拿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戴在头上。准备表演。不过,大朋友有个要求,愿意听吗?
生:愿意。
师:表演时除了要有动作和表演,还要有台词,但是不准看书。你们可以用书上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你认为怎么好就怎么说。这个要求难吗?
生:不——难!
师:好吧!下面我们分组准备。请想表演小水珠的都坐到这里。啊,没有。好吧,那请想表演小蜻蜓的坐到这儿。请想表演小青蛙的坐到这儿。想表演小鱼儿的看看自己该坐到哪儿,就主动过去吧!(学生很快地换好位,坐好)
---------------------------
师:请注意,下面各组小朋友要合作干好两件事:一、小组内表演比赛,选出一个表演最棒的上台表演;选好后大家都要帮助他出点子,让他表演的更好,特别是要帮他记住生字。二、从课文中找到一些问题,准备向别的小组表演的小朋友提问,看谁问的最有水平,当一位善于提问的记者。可以开始了吗?
生:可以了!
师:那各小组就开始活动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师:好了,我们的表演就要开始了。请表演的的同学注意,要把你的生字卡带上,你表演后,“记者”们要考考你认识生字了没有。谁来代表“小蜻蜓”们表演啊?
生:我!
师:请上台表演。
生:(从座位上“起飞”,“飞”到“大荷叶”上)我是一只小蜻蜓,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飞呀
飞。(掌声)
师:“碧绿”这个词用得好!不过,你已经立在停机坪上了,还能再“飞呀飞”吗?
生:不能了。
师:那应该怎么说?
生:嗯……
师:谁来帮她?
生:我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大家看我多美丽呀!(笑声)
师:好!把“小蜻蜓”三个字改成“我”就更好了!下面请“小青蛙”、“小鱼儿”们开始提问。
生1:小蜻蜓,你的停机坪是什么做的?
生:大荷叶。
生1:你知道你像什么吗?
生:知道呀!我像一个小飞机。大家赶快登机,飞往北京的……嗯……
师:(对着该生的耳朵,悄悄的)G-350航班。
生:对对对!飞往北京的“G-350”次航班就要起飞了。(笑声)
生2:“停机坪”的“坪”字是怎么写的?
生:左边一个提土旁,右边是个张一平的平(张一平为本班学生)。
生3:你的“翅膀”在哪里呀?
生:(指自己的胳膊)在这里呀。
生3:我是说“翅膀”这两个字。(笑声)
生:谁让你不说清楚的。(从字卡里找到生字“翅膀” )看,在这里。
师:表演得好,回答问题也好,小脑袋反应也很快。你已经获得“最佳表演奖”,这个“小蜻蜓”就是你的奖品!大家向她祝贺!(掌声)
师:谁代表“小青蛙”们表演?
生(何):我——
生:大朋友,不是他!
师:是谁呀?
生:是李云龙。
师:(上前握住何同学的手)何小朋友,(笑声)我对你的积极态度表示赞赏!但是,我更希望你尊重你们“青蛙”小组的?
师:是的,当他还是小蝌蚪的时候,有一条长长的尾巴,长大了,变成青蛙了,尾巴就没有
了。(给“小青蛙”发奖)
师:下面我们欢迎最后一个表演者上台!
生:(走上台后用铅笔插住大荷叶举过头顶,用另一只手当尾巴表演。笑声不断)我是一条
小金鱼,荷叶是我的凉伞。我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啊游,我捧起美丽的水花给大家看。
师:太好了!看来大家都可以当小小表演家了。下面请“记者”们提问。
生1:你怎样记住“笑嘻嘻”的“嘻”?
生:左边一个小口,右边一个“喜欢”的“喜”。
师:对,一喜欢了就开口笑!
生2:你把大朋友的大荷叶给插烂了,你打算怎么赔呢?(笑声)
生:我……
师:(对生2)记者小姐,作为大荷叶的主人,我能说句话吗?
生2:可以。(笑声)
师:我认为他用铅笔插在大荷叶上,正好把我这个荷叶没有茎的缺点给改掉了,这是一种创造。创造的这样好,就别让他赔了。您觉得可以吗?
生2:好吧。哼,便宜他了!(笑声)
生3:“一朵朵”的“朵”字上边是个“几”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
生:不是。没有钩。
生3:你能写好看这个字吗?
生:当然能啦!(上黑板写字,写得很漂亮,掌声)
师:你写得字真漂亮啊!和老师写的一样好!
生:他是我班的书法家。
师:呃,难怪!厉害!(给表演者发奖)我想看看咱们班有几个小书法家。请大家打开写字
本,都写写这个字。(学生认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随时纠正坐姿)
师:嗬,我们班书法家不少啊!看,这些小朋友的字写得多好啊!请小朋友们再接着写一个飞机的“机”字吧。注意,这个字的右边可是个“几”呀,有钩的!
师:嗬,小朋友们的“横折弯钩”写得多有力啊!看来大家写钩的水平很高。能把斜钩写好吗?
生:能!
师:好啊!请大家再写一个“我”字。这个字很难写,我建议大家先在书上描一遍,记住斜
钩是怎么写的,然后再写。(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师:请大家停一停。我看了几个小朋友写的斜钩,不如弯钩写得好。请看看大朋友怎么写。(示范书写,写完后学生热烈鼓掌)谢谢朋友们给我的鼓励!注意,写好斜钩的关键是:这个“斜笔”要有弯度,不能写直了,要写得像一把弯弓。再看一遍。(再次示范“弯钩”的写法)请小朋友们再写一遍“我”字。
(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好,表演得好,提的问题好,字也写得很好!“四好”,了不起!我告诉大家一个你们都没注意的更“好”的消息:绝大多数小朋友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课文背下来了。
生:啊?
师:不信现在就试试。这样吧,我们先试着背一遍,大家把书翻开放在桌子上,会背的就
背,不会背的时候就看看书。好吗?
生:好!
师:“荷叶圆圆的……”开始!
生:(齐背课文。)
师:背的时候没看书的同学举手。(小手如林)怎么样,相信了吧?
生:相信了!
师:你们不但能正确、流利背诵课文,还能很有感情地把课文背下来呢!
生:(面露惊喜状)
师:要不要试一试?
生:要——!
师:好!“荷叶圆圆的……”预备——开始!
生:(很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师:啊,小鱼儿能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我的小朋友们能背诵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
我为你们骄傲,因为你们是我的“五好”小朋友!
生:耶——!
师:“五好”朋友们,今天就玩到这里吧。该下课了。
生:(纷纷地)大朋友,再玩一会儿吧!
师:你们不累吗?
生:不累!
师:呵呵,真是一群好孩子!可是,大朋友累了,朋友们愿意让我休息吗?
生:愿意!
师:那好,现在就下课吧。
生:那你什么时候再来和我们玩呢?
师:等我们班有20个“书法家”的时候。你们能出现20个“书法家”吗?
生:能!
师:好,大朋友期待着那一天!
生:大朋友,您还没布置作业呢。
师:对,看大朋友,怎么给忘了。大家真想做作业吗? 生:真想。
师:那好。这一课的作业还是玩。
生:嗯——?
师:是画画玩。画什么呢?就画一个大荷叶。怎么玩呢?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你想把荷叶当作自己的什么呢?把你想的写到
你画的大荷叶上,然后再像水珠、蜻蜓等小伙伴一样表演表演,好吗?
生:好——!
师:小朋友们再见!
生:大朋友再见!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5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及反思
作者:翔安区嶝崎小学 张美婷
师:我很想和大家交朋友,希望咱们成为学习上的好伙伴。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就叫大家小朋友,大家喊我大朋友,好吗?
生:(非常兴奋地)好--!
师:那咱们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老)朋友您好!
师:真聪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叶圆圆》。请小朋友们伸出手指,和大朋友一起写课题,好吗?
生: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吗?
生:喜欢!
师:大朋友也喜欢玩。今天大朋友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看谁玩得最开心。大家说好吗?
生:好!
师: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做的大荷叶拿出来,戴在头上。(学生纷纷拿出荷叶,戴在头上。)
师:哇,小朋友们都像小鱼儿一样,把荷叶当成自己的凉伞了!大朋友也有凉伞呢,你们看!(展示大荷叶,先戴头上,然后铺在地上。)
生:哇--!
师:(在学生惊叹的时候,老师走上荷叶,联系课文内容边演边讲)我是一颗小水珠,荷叶是我的大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
师:大家说,好玩吗?
生:好玩!
师:谁想和大朋友一样到大荷叶上来表演呀?
师: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最好能够记住课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吗?
生:能--!
师:嗯,真是好孩子!大朋友要仔细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哪些小朋友表情好、读得又好,大朋友就请他到台上来表演。好了,开始练习朗读吧。(学生反复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几个小伙伴,你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待会儿你就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
师:谁来介绍小水珠?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正确、流利,不错!可是大家注意没有,刚才大朋友表演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什么呀?
生:表情。
师:对。我们读课文时不光要正确、流利,还要有表情动作。下面谁能加上表情动作读一读?请你!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呱!(笑声、掌声)
师:哇,创造性地朗读!他读得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他这里读得好: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呱!'(笑声)他把小青蛙的声音说出来了。
生:他的声音很粗,呱,呱,呱!真像一只大青蛙。(笑声)
生:他的表情好,显得很神气,呱呱呱,就像一个大歌星!(笑声)
师:那大家都来像他这样当一次大歌星吧!(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课文,不时发出笑声)
师:小鱼儿,谁来介绍?
生:(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
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
哗--哗--(笑声)
师:嗬--主动上台,好潇洒呀!(笑声)不过,你这哗--哗--的两朵水花太大,可不像小鱼儿,倒像一条大鲨鱼!(笑声)你能把大鲨鱼变成小鱼儿吗?
生:(手掌轻柔地翻动)哗,哗,哗。(笑声、掌声)
师:哎--!这就是小鱼儿了!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得还不错。
师:不错在哪里?
生:他有表情,都笑了。他还加上了动作,也很不错。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他读得好,你说的也好。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
看着《荷叶圆圆》课堂中师生快乐的面容,感受着他们心灵的愉悦,在为如此自然又创造之光熠熠生辉的阅读教学课堂赞叹时,我不禁问自己:课堂,究竟是什么?我想到了熟悉的几句话: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有的学者就提出,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在《荷叶圆圆》这几课中,我找到了那理念,看到了想象化为真实的课堂教学,课堂中,你看到的是原生状态的生命,看到的是学生知识的丰实,看到的是个性的张扬。而这一切,缘于一个词:尊重!
一、尊重学生的言语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像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学生呢未老心先衰,不敢说不敢问,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怎么想的怎么说,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这就要求课堂除了起码的纪律性(这个限度我认为有待界定)充满暖色调。教师本人就像一个调色师,用一言一行,用真挚的心灵,用宽广的胸怀,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幽默的话语营造一种安全、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顾虑,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看,《荷叶圆圆》,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大朋友上,学生和大朋友说话活动还有什么拘谨的?那个姓宋的小朋友之所以那么可爱,在幼稚的语言中充满想象的智慧,可以说,是老师的点石成金的棒子的左右,事实上,这样聪明的孩子充斥我们的课堂,能否让他们的智慧火花闪烁,关键还是老师。不要让课堂成为老师霸占的言语空间,单向输出,不管孩子的感受。而应该把足够的时间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畅所欲言,把内心最深处的敢于、乐于用言语表达。
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阅读感悟。
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语文教材中,特别是现在的人教版有许多课文都采用并列式段式,这些课文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时间充裕,挖掘也就比较深入,再通过大组交流,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了。而对一些涉及个人喜好的童话类型的文章,就更应该尊重学生的喜好了。《荷叶圆圆》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们,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几个小伙伴,你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待会儿你就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
可以想象,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时,会投入多大的热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学生后来活灵活现的表演,创造性的想象都是在喜欢的基石上的。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感悟。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达成同一个目标,往往会选择迥然不同的方式。学习也是一样,在阅读感悟时,有人喜欢朗读欣赏;有人喜欢编成另外文本的内容作探究;有人喜欢根据文本查阅资料,作更大空间的探求……《荷叶圆圆》课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当然,由于年龄特点,大多人选择表演的形式,但是表演绝不雷同,小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表演,从表情动作到语言都有鲜明的个性。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柔嫩的翅膀。
生:(从座位上起飞,飞到大荷叶上)我是一只小蜻蜓,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生:(一蹦一蹦的表演)我叫小青蛙,呱呱呱。荷叶是我的大舞台,呱呱呱。
生:(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
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
我想,习惯于自己懂得选择的孩子,他们更会对自己的思想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选择的同时,需要的不仅仅是思维的灵动,更是权利带来的责任和义务,这才是课堂应该真正赋予孩子的!当然课堂中还存在不足,比如因为主要以表演的方式学习感悟,可能对有些不喜欢表演的而喜欢其他方式学习的同学来说,没发挥他们个人学习上的优势,而且难免会有单薄之感。还有,到台上表演的同学不够多,参与面上还有待加强。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5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教学内容:
《夏夜多美》13——16自然段朗读感悟教学。
片段一
(播放课件二:小蜻蜓飞过假山,飞过草坪,飞到花台前。)
师:哪只“小蜻蜓”愿意带我们去看看小蚂蚁的家?(生读第14自然段)
师:同学们边听边想,小蜻蜓飞过哪些地方?你觉得这些地方怎么样?
生:小蜻蜓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我觉得这些地方很美。
师:你说得真好。有位热心的阿姨,想带你们去欣赏这美丽的夜景,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什么?
(生听录音配乐朗读第14自然段后交流感想。)
生:我好象变成一只小蜻蜓,看到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花台上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生:我看到假山是黑的。山上有树、有花、山下有水。
生:我看到像咱们学校足球场那样绿绿的草坪。
生:我看到美丽的花坛,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花儿还笑咪咪地迎接小蚂蚁回家呢!
师: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再一次领略这美丽的夜景吧!
(生齐读第1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愤,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宽松自由、平等合作的读书环境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边读边想象边质疑,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夏夜不仅景美,小动物们乐于助人的情更美,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和熏陶。学生自然而然学会入情入境地赏读课文。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5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夏夜多美》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夏夜多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他、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4、保护环境、爱护昆虫。
教学重点: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他、她”等个字。初步训练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课文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板书:夏夜)谁愿意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色?(板书:多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读出美感,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中,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2、用“━━━”画出你觉得最动人的句子。
3、师:下面,我们来听课文录音,看谁最先听懂课文中的故事。简单扼要地讲给大家听好吗?
(三)转换角色,细读课文
1、师:课文哪些地方你觉得最动人,读给同学们听。(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2、想像读:老师范读,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夜的景美、情美。
3、评价读:请小朋友读倒数三个段。师:你们读老师来想像,好吗?老师要根据你们是否读出夏夜的美来评价。
(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去,先齐读,再请有信心读好的学生读,教师指导)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夏夜美
出示字幕动画课件,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旁白。
(五)歌谣识字,好记好认
1、师:我们分角色朗读得真不错,有几个生字朋友不知你们刚才认识了没有?
2、老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学生根据字意做动作,闭上眼睛做睁开的动作。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蚂蚁掉进池塘的样子。
3、老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学生根据字意加动作,学生找到腰的位置和老师一起前后左右动一动。伸出手做爬的动作。区分“趴、爬”。
4、老师根据字意讲解。
出示“时”字。师:大家认识吗?时间的“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天。(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详细说明)
5、老师出示带拼音“我会认”的字:“莲”、“哭”、“根”。认字组词,请学生根据课文说一句话。
6、老师加动作描述:“睡莲姑姑弯弯腰,让小蚂蚁爬了上来。小蚂蚁如何做的?”
出示第9个段落: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师生达成共识。
7、歌谣:感激,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六)师生共同表演,走进童话故事
师:说一说当你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表扬。下面我们再合作一次,我要看你们的表现如何。
出示头饰:老师来扮演睡莲姑姑好吗?谁愿意扮演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几名学生分别担任角色)其他同学你喜欢哪个角色就分别为“他们”鼓劲。
(七)小结
师:今天,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从中我们知道,得到他人的帮助的时候,你如何表现?对,要伸出友爱之手。大家相互帮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丽,你们说是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一个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大家想一想是谁救了他?
(二)出示头饰,板书
出示睡莲姑姑。师:她怎么救小蚂蚁的?(学生表演睡莲姑姑说的话)
出示小蜻蜓。师:他如何帮助小蚂蚁的?(学生表演小蜻蜓送小蚂蚁回家)
出示萤火虫。师:他做了什么呢?(学生表演萤火虫飞来“点起小灯笼”)
(三)出示字幕,质疑解疑
教师表演引读:小蚂蚁爬上“飞机”……
学生表演补充: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师:“飞机”是真的吗?在课文当中指的是谁?把小蜻蜓比喻成真的飞机,所以加上“”号。
教师表演引读:蜻蜓飞呀飞,飞过……
学生表演补充: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师:小蚂蚁高兴吗?为什么?到家了,大家都帮助他,睡莲姑姑、小蜻蜓,还有萤火虫。帮助小蚂蚁回家,他们也很高兴。看到他们互相帮助,你高兴吗?
再读:读出夏夜的美,读出小蚂蚁到家的喜悦心情。
教师表演引读:星星看见了……
学生表演补充:(高兴地)眨着眼睛。
师:星星看见了为何高兴地眨着眼睛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生共同表演:啊(多美的)夏夜呀!
师:夏夜哪儿美,课文中怎么说的?只是讲了夏夜景色美吗?在夏夜景色美的烘托下,体现了哪儿美?体现了小动物们相互帮助的品质美,这深深打动了星星,他高兴地眨着眼睛。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多美的( ) 高兴地( )
绿绿的( ) 青青的( )
亮晶晶的( ) 弯弯的( )
静悄悄的( ) 呜呜的( )
师: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2、出示习题,你会连线吗?
3、指导“我会写”的字。
教师板书讲解:她,女字旁,女同学用“她”来代替最合适,还有谁适合?妈妈、阿姨、姥姥、女老师等。为了区分男、女,男同学用哪个“她、他”?都有谁合适用“他”呢?爸爸、叔叔、爷爷等。
师:请用“送”、“过”组一个你最想组的词语,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师:请你说一句话,要求句子中带有“时”、“让”这两个字,看谁说得通顺、流利。最后学生在书上书写生字。
(五)运用新词语,我说夏夜美
师:刚才同学们词语搭配得很恰当,句子说得很、流利。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我们身边 的夏夜美景吗?看谁描述得最美。
教师出示图片:星空、花园、池塘、街道。学生也可以不受约束,自由表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示、补充,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让语言更加完善)
(六)总结
师:大家描述的夏夜真美呀!让我们期待夏夜的到来吧!让我们身边经常有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让月亮笑起来,让星星高兴地眨着眼睛,这样夜色会更美。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6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要下雨了》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片,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课件(内容:小白兔挎着篮子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师:你看到了谁?它在干什么?
师:(半信半疑)真的要下雨了吗?请接着看。
2.出示课件(内容:在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后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师:小白兔说对了吗?
师:(惊奇)咦!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找答案吧!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6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明确
要下雨之前的各种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
2、①课前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听准要求,先读准字音。(指读生字) ②师:它们都是轻声,齐读“呀”、“吧”、“吗”。一会儿,会在朗读中体会这几个词的用法。
二、学习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知道文中小白兔遇到了几个好朋友?都是谁?是在哪几段写的?端好书。眼离书本一尺远。
师:拿好书,听录音。谁愿意回答老师刚才提过的问题?
生:遇到三个好朋友。分别是:小燕子、小鱼和蚂蚁。遇见小燕子在二、三自然段,遇见小鱼在五、六自然段,遇到蚂蚁在第七自然段。
师:小白兔看到哪些现象?听到它们说了什么,它都干了什么?按照顺序,我们先学第一段,第一段有两句话,自由读这两句话,看都说了些什么?同桌在下面说一说(画兔)。
师: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第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小白兔在山上弯腰割草时,天气很闷热。
师:你讲的“闷”不准,听老师讲,“闷”是空气不流动,使人感到心烦。
师:直起身子的动作,大家做一做。正在这时,小白兔看见了谁?齐读。
师:小白兔怎么对小燕子说的?举手的同学齐读。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都是小白兔,小燕子从你们头上飞过,快喊!(生喊)
师:声音太小,高一点儿就更好了,再来。看这句话后面是个问号,怎么读?(小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师:老师把这个词去掉,读这两个句子,看一样吗?(第二句,小燕子你飞得这么低)
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为什么”、“呀”、“?”一句是疑问句,说明它不知道燕子为什么低飞。第二句小白兔早就知道小燕子为什么飞得很低。
师:老师为你补充一下,第一句话是个疑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再齐读。
师:不光要读出大声喊的语气,还要读出奇怪的语气,比比看谁读得好,齐读。
师:小白兔是这样问小燕子的,小燕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老师找同学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拿笔画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是什么意思?
师:有几句话?
生:3句。
师:下面找同学读一句讲一句,要求讲的时候说出句中的重点词。
生:小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
师:注意:这句话后面是“。”齐读,接着说。
生:空气很潮湿,所以燕子飞不高,“小水珠”是用眼睛看不见的。
师:讲得好!潮湿的空气中有小水珠,虫子的翅膀上沾上小水珠,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是说明空气潮湿。小燕子说了什么?
生:正忙着呢。
师:这是小燕子在捉虫子时跟小白兔说的。老师把小燕子说的三句话都写在了黑板上。(出示三句话)带“!”的句子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师:谁来读一下?
师:刚才读的这三句话非常有顺序,第一句话先说要下雨了;第二句话说空气潮湿,小水珠沾在了虫子的翅膀上;第三句话说小燕子低飞捉虫子。下面,谁能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段内容? 生:因为要下雨了,所以天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上了小水珠,小燕子为了捉虫子飞得很低。
师:你说对了。下面读小燕子的话,回答别人的话时语气要轻,按要求找一名同学读小白兔的话,其他同学读小燕子的话。
师:听到燕子的话,小白兔是怎么想的?第四段有一句话读一下。
师:小白兔是怎么想的?齐读。注意,这句话后用了“?”,怎样读?齐读。
师:再仔细观察一下,老师把“吗”去掉,“?”改为“。”读一读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谁来讲一讲?
生:第一句用“?”是问要下雨了吗?第二句用“。”是说要下雨了。第一句,小白兔不知道下不下雨;第二句小白兔知道要下雨了。
师:也就是说,第二句话是肯定的。第一句话,小白兔相信不相信小燕子的话?(不)齐读。
师:正在小白兔疑惑的时候,它来到小池遇见了谁?
生:小鱼。
师:看图上,小鱼确确实实都游到了水面上来。下面,请左边的同学当小鱼,右边的同学当小白兔,练习一问一答。(学生朗读略)
师:练习得很认真!这回,右边的同学当小鱼,左边的同学当小白兔,看谁练得认真。
师: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谁来读小白兔的话?大家听他读的怎么样?
师:不错。老师把这句话打在了灯片上。同学们,看这句话后面有“呀”和“?”,注意怎样读,大家齐读。
师:下面老师再找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师:她读得好一些,她特别注意了“小白兔你快回家吧!”的“吧”,读出了小鱼对小白兔的关心。还有一个词,“闷得很”和前面的“天气很闷”意思一样吗?
生:“天气很闷”是说天气非常闷,“闷得很”是比刚才还闷,而且严重得多。
师:下面我们都来当小鱼,现在,比刚才还闷,不但空气闷,而且水里也闷,我们都到水面上透透气。(集体表演)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不闷了。
师:小鱼为什么游上水面?
生:水里闷。
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话。
师:学得好。读得也不错。我们再来读一读。男生读小白兔的话,女生读小鱼的话,找一名同学读叙述的话。
师:读得不错,课间操
师:想一想,刚才小白兔听到小鱼的话它相信没相信?从哪看出来的?请同学们读第七自然段。
师:哪句话告诉我们小白兔真的相信了?齐读。
师:“小白兔连忙挎起蓝子往家跑。”“连忙”是什么意思?
生:很快。
生:立刻。
生:马上。
师:能不能换个词说一说?
生:小白兔急忙挎起篮子往家跑。
生:……立刻……
师:注意,还有一个词,说小白兔挎起篮子,怎么做?一起做挎篮子的动作。
师:正当小白兔挎着篮子往家跑时,它看见了谁?
生:蚂蚁。
师:看老师画了几只蚂蚁?跟书上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谁来说一说。
生:书上是一大群蚂蚁,教师只画了两只,所以不对。
师:一大群有很多很多,所以,老师用“……”表示,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现在,你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吧!
生:“蚂蚁,蚂蚁,要下雨了,你快往高处搬吧。”
师:你说得多好啊,就把小白兔看到的和听到的都讲给了蚂蚁。那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这番话转诉给别人的过程,就叫做“消息”。齐读(消息)
师:听到小白兔的话,蚂蚁是怎么说的呢?齐读。
师:老师也把这句话写在了灯片上,这句话后面也是有“呢”和“!”怎样读?从哪看出来的?
生:如果蚂蚁不正在搬家,它会说谢谢你,小白兔,我马上回去拿东西往高处搬。
生:这个词非常肯定,说明蚂蚁早知道要下雨了。
师:读“是”的时候语气要重些,齐读。小白兔听到蚂蚁的话怎么做的?读一读。
师:对了!你们来读小白兔的话,老师读妈妈的话,看到了妈妈,快喊啊!……正在小白兔喊的时候,怎么了?
生:大雨点打了下来。
师:看黑板,刚才你们读小白兔的话时,遇到这两句话,开始读:要下雨了!要下雨了!
师:看来,大雨真的来了,看黑板,说一说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
生:(略)
师:不光是其它动物的话,小白兔自己也仔细观察,得出了这个结论。你们学了这篇课文,说说哪些现象告诉我们要下雨了?
生:蚂蚁搬家,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
师:除了课文讲的,还有哪些动物下雨前和平时有不同的现象?
生:蛇过马路,晴蜓低飞……
师:之所以看到这些现象就知道要下雨了,是因为这些现象与下雨有关,在平时生活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不光是动物的,在大自然中、生活中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师:下面先做一个练习,读下面句子的不同语气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我正忙着捉虫子呢!我正忙着搬家呢!
燕子说:“要下雨了。”
蚂蚁说:“是要下雨了。”
小白兔说:“要下雨了!”
生:“读略”
师:假如小白兔第一个遇见的是晴蜓,正好也从小白兔的头上飞过,想想小白兔会怎么问晴蜓呢?晴蜓又会怎么说呢?回去演一演,看谁会得到妈妈的夸奖!下课!
生:老师再见!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7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要下雨了》的课后反思
教育理念:
营造开放、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孩子学会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一、 导入新课,反馈信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十六《要下雨了》。
师: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发生,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下雨前燕子飞得很低。
生:小猫洗脸说明要下雨。
生:蚯蚓从洞里钻出来也说明要下雨了。
生:下雨前可以看到蚂蚁搬东西。
生:蚊子一大群一大群的说明要下雨了。
.....
师:同学们调查得很好,看来从课外书上能学到很多知识。
二、 多种活动,识记生字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位朋友,瞧,它是谁?
(出示图片“小白兔”)
生:小白兔。
师:有一天,小白兔去山坡上割草,就要下雨了,它还没有割完,我们来帮帮它,好吗?
生:好。
(出示“小草”图片,每棵小草上有一个生字)
生上台认读生字
师:刚才这几个同学预习得很好,为他们这种好的学习习惯鼓掌。
生:棒,棒,棒,你真棒!
师:谁能当小老师领读一下。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师:今天,我们班的“出色小老师”是谢丹同学。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这些生字拼一拼,读一读。
生拼读生字。
师:我们来开一列单轨小火车,看哪一列小火车是“快易通列车”。
分别找二列小火车认读生字
师:我们和这些生字娃娃初次见面,就交上了好朋友,再让我们熟悉熟悉吧!来,“识字方法交流会”开始。
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坡”的,土+皮就是坡。
生:我是用猜一猜的方法记住“闷”的,把心关进门里面是什么字?
生:我是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消”的,“悄”的竖心旁换成三点水就是“消”。
生:我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潮”的,“朝霞”的“朝”加上三点水就是“潮”。
生:我是用联想的方法记住“割”的,割草、割麦子都要用到刀,所以这个字是立刀旁。
.....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不少,你们不光是发现家,还是交流家,说得很清楚,那你们能不能给这些生字娃娃找一个好朋友呢?同桌探讨一下,一会儿,我们要启动“双轨小火车”。
同桌探讨生字组词
师:“双轨小火车”开动了,一列读字音,一列组词,准备开始。
分别找两列“双轨小火车”活动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在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下,小白兔安全地回到了家,它没有被雨淋湿,可是它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生:有。
师:小白兔问:我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在读课文之前,我们来看个动画片。
生观看动画片
师:小白兔在路上遇到了谁?
生:小燕子、小鱼、大蚂蚁。
师:它们分别告诉小白兔什么?请三人合作读课文。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我们来展示一下。
生展示读
师:初读有三点要求:一要读得正确、流利;二要读得有感情;三要读懂、读明白。今天这节课我们达到了第一个要求,老师真替你们高兴,来,拍拍小胸脯,说一句——
生:我真棒!
四、 你说我猜,巩固生字
师:大家想不想考考老师?
生:想。
师:来,“你说我猜”游戏开始。
指名读生字(不发音),师根据嘴形来猜
师:这节课在我们的合作下,在同学们互相帮助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来让我们互相握握手,说一句“合作愉快”!
生互相握手
师:下课。
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有许多困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就是:识字量太大。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我常常在想: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住课堂,切实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率,学生才能够认识教材中的认读字,才能较好地完成新课程在识字教学方面所设定的战略性目标——大量识字。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尝试与总结,初步设计了一个“五步识字教学法”。但这种教学方法与课文的融合程度还不够紧密,包含的内容不够全面,我会继续实验与探讨下去。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7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精彩片段——《小壁虎借尾巴》片段
师:请听老师朗读下列句子,看哪一个句子让你觉得小壁虎有礼貌。
(出示:1.小壁虎说:“鲤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2.小壁虎说:“鲤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生:第一个句子让我觉得小壁虎有礼貌。因为小壁虎把鲤鱼叫作鲤鱼姐姐,还用“您”。
生:小壁虎还说“行吗”。
师:我们向别人借东西时,一定要尊敬地称呼别人,还要用商量的口气。下面,我们进行现场借物,看哪位同学最有礼貌。
师:老师这里有一支铅笔,谁来跟我借铅笔
生:凌老师,您把铅笔借给我行吗
师:说得好,真有礼貌!老师这支铅笔奖给你。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互相借物,用上礼貌语 “您”“行吗”,比比谁最有礼貌。
[评析]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中是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凌老师利用“现场借物”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一箭双雕,很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7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小壁虎借尾巴》(课堂实录)
人教实验版第二册
执教:梅园小学 黎文妮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贴壁虎图),认识它吗?
生:(齐)壁虎。
师:了解它吗?说一说。
生:壁虎的舌头能伸出来卷住蚊子。
生: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又会长一条新的出来。
(下面有生补充):新长出来的会比原来的小一些。
师:对,这叫做再生。
生:壁虎的爪子,能爬墙和一些光滑的地方。
师:爪子上有吸盘,能在光滑的墙面甚至玻璃上垂直爬行,很厉害。
师:大家都挺了解小壁虎的,能在这么多生字中找出它的名字吗?
(屏幕出现本课生字)
生: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
师:对,这两个字怎么记呢?
生:吕加一撇再加个辛,下面一个土,就是“壁”。
生:上面一个好像户字一样的头,下面一个几字,就是“虎”。
师:这个像“户”字的头就是虎字头,认一认。
生:(齐)虎字头。
师:小壁虎很高兴,愿意跟一3班的孩子交朋友,它想为大家讲个故事。
板书:借尾巴
师:谁会读?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本来有尾巴啊。
生:我想知道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生:我想知道小壁虎怎么借的。
生:我想知道小壁虎借到尾巴没有。
师:小朋友提的问题老师也想知道答案,我们快去看看吧。
(翻书)
师:发现课文有什么不同了吗?
生:啊,没有拼音啦。
师:没有拼音朋友的帮忙,小朋友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生:请会认的同学教一下。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刚刚学过《夏夜多美》,要像小蚂蚁一样,遇到困难勇敢地向别人求助。还可以怎么办?
生:可以根据前面后面的字组词,比如尾字后面应该就是巴字。
师:这是根据前后的字来猜测,也是个好办法。还有,老师也愿意帮助你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到你的座位旁边,你可以问我。如果担心记不住,别人告诉你之后,可以把拼音写在这个字上。
生:好!
师:开始读书吧。
(生自由读书,讨论,教师巡视并回答孩子们的问题。)
师: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生:我还读了好几遍呢。
师:那好,就请这个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些生字。
(小老师带读)
师:我来检查一下学得怎么样,如果你还不会,别人读的时候要认真听记。
(分男女生读,分组读,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
师:读得很好,同学们介绍的学习方法很管用。
那么,小壁虎向谁借了尾巴呢?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生: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教室根据学生回答贴图)
师:你喜欢谁,就读小壁虎向它借尾巴的那一段。
(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读看。
生:我喜欢读小壁虎向小鱼姐姐借尾巴的这一段。(读书)
生:我喜欢读小壁虎向燕子阿姨借尾巴的这一段。(读书)
生:我喜欢读小壁虎向黄牛伯伯借尾巴的这一段。(读书)
生:我三段都想读。
师:(犹豫了一下)那好吧。
(生读书)
师:一口气读了三段,而且很流利,真不简单,大家要向他学习。
师:小壁虎想邀请小朋友跟它一起表演这个故事,你们愿意吗?
生:(大声)愿意!
师:要表演好,首先要记好人物的——
生:(齐)台词。
(屏幕出现人物对话。)
师: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生自由练读)
师:读得不错,我们就先在学习小组里分工表演一下吧。
(小组表演,教师巡视,表扬合作好的小组)
师:请个小组来表演一下。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来!
(师挑选演员,学生表演,教室一片笑声。)
师:小观众们评论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演得很好。
生:小壁虎演得很好,声音很大。
生:我觉得老黄牛的声音学得很像。
师:是演得不错,特别是肖银龙,把老牛的声音都模仿出来了。不过,老师更希望看到有创造性的表演。不局限于老师提供的台词,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那样一定更好看,对不对?
生:对!
师:再合作试试。
(小组再次表演)
师:请一组小演员来演给大家看。
(师挑选另一组演员。)
小壁虎:(上台,瞅后面)唉,尾巴没了,真难看!对了,我去借一条尾巴吧。
小壁虎:(爬到小鱼面前)小鱼姐姐,我的尾巴断了,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摆手)不行!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借给了你,我就没法游泳了。
小壁虎:(叹气)那怎么办呢?
小鱼:你去找找别人吧。
小壁虎:(爬到黄牛旁边)黄牛伯伯,你把尾巴借给我好吗?
黄牛:(扭着屁股做甩尾巴状)不行,我的尾巴要赶蝇子啊。
小壁虎:那我只好再找别人了。
小壁虎:(爬到燕子前面)燕子阿姨,请你把尾巴借给我吧。
燕子:(做飞翔动作)我的尾巴要掌握方向呢,没有了尾巴,我怎么飞呀?
小壁虎:你们都不借给我,我怎么办啊?
燕子:那——你回家去问问你妈妈吧。
小壁虎:(爬到妈妈身边大哭)呜呜呜呜——妈妈妈妈,我的尾巴断了,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他们都不肯借给我,我怎么办呀,呜呜呜——
壁虎妈妈:傻孩子,你转过身看看。
小壁虎:(回头)(跳起来)耶——我长出新尾巴了!
(满屋欢笑,掌声)
师:表演得太精彩了,你们看,连听课的老师都激动得站起来了。(孩子们再次鼓掌)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生: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
生:牛的尾巴可以赶蝇子。
生: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还能让我们明白很多动物尾巴的知识。你们刚才当了小演员,想不想当小作家?
生:想!
师:我们再编一个《小壁虎借尾巴》吧。
(屏幕出现壁虎和松鼠图,出示填空:
小壁虎——爬到——它看见——小壁虎说——松鼠说——)
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松树下。它看见松鼠在松树上吃松果。小壁虎说:“松鼠哥哥,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松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当降落伞和被子呢。”
师:说得真好,是个小作家,说得这么流利。
生:因为课文都是先写壁虎爬,再写爬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就说话了。
师:我们按照这个顺序,也能编出一样有趣的故事。
(板书:爬——看——说——)
师:这就是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
(屏幕出示小壁虎向鳄鱼、猴子借尾巴的画面)
师:想当小作家的孩子可以继续编故事,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汇报。你也可以通
过其他方法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功能,编出更多的故事,下课!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8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斯霞教学实录——《小壁虎借尾巴》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十五课《小壁虎借尾巴》。(揭示课题,介绍壁虎。)
你们看见过壁虎吗?
(拿壁虎的标本给学生看,在课桌的行间来回巡视,让学生看清壁虎的外形。玻璃瓶里的壁虎标本不易看清。放映出壁虎的幻灯。)
壁虎是什么样子的?
生:壁虎是灰色的,有四条短短的腿,它的脚爪像梅花,还有一条尾巴。
生:壁虎能在墙上爬。
生:壁虎还能在玻璃上爬,不会滑下来。
师:对!因为壁虎的脚上有一轮一轮粗糙的东西,叫脚下趾,所以能在墙上、玻璃上爬。现在把课题上的拼音读一遍。(指“壁虎”上的拼音。)
生:bì hǔ。(直呼音节。)
师:注意看“壁虎”这两个字的写法。“壁”字左上角不是两个口(用红粉笔标明)。这是“”字头,不要把“”上的一钩漏写了。(用红粉笔写“”。)看清楚“壁虎”这两个字,再读一遍。
生:壁虎、壁虎。
师:再把“借”字的拼音读一读。
生:(直呼音节)jiè、jiè。
师:谁能说说,怎么记住“借”字,借的意思懂吗?
〔在本册“比一比,认一认”里学过“错”字,在第一册里学过“昔”字,故学生分析字形不难。〕
生:单人旁一个“昔”字,就是借东西的“借”。
师:小壁虎不是自己有尾巴吗?为什么要借尾巴呢?因为这课的生字多,现在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范读课文。)
(读后提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
生:因为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所以要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去借尾巴。
师:这课的生字多,我们先来把生字新词学会,再学课文。(第一课时主要是教学下面的生字新词,课堂纪实从略。)(事先在大黑板上写好带有拼音的生字新词,“壁虎”和“借”三个生字已结合课题进行教学了。下面是生字新词的解释。)蛇shé——原是二类字,但考虑到“蛇”的意义学生懂得,“虫”和“它”学生都已学过,字形掌握不难,且下一课《农夫和蛇》又可得到巩固,故这里作为一类字教。尾wěi巴——认识“尸”字头,重点正音,因为南京口音“尾巴”念成“yi巴”。爬pá——形声字。认识“爪”字旁,“爪”的一捺要写好,“巴”字要写在一捺的上面。鱼yú——在第一册《小猫钓鱼》里已掌握了。摇yáo——重点分析右边一部分的字形。用红粉笔标明,并指名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摇”字,以便指导字的笔顺。游yóu——在第一册《小公鸡和小鸭子》里已作二类字学过。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注意右面上边的一撇一横不能丢。这个字让学生书空。拨bō水——已在本册里学过发芽的“发”,“发”字加“扌”旁就是拨水的“拨”。用动作演示。当一类字教。姐jiě姐——第一册“姐”字作二类字,学生已掌握。以上是一类字。蝇yīnɡ子——重点在正音,注意后鼻音。课文中的蝇子是指专门叮牛的牛蝇。屋wū檐yán——房屋顶向外伸出的边沿。指实物。掌zhǎnɡ握wò——把握。傻shǎ孩子——注意“傻”是翘舌音。“傻”就是呆或蠢的意思。转zhuǎn——多音字,区别“飞转”与“转身”的读音。用动作演示什么叫转身。啦lɑ——轻声,以前出现过几次,学生已掌握。要学生用“啦”说话。巩固生字新词:读生字新词;去拼音读;读单字;读重点字(即学生不易掌握的字词);课堂书写练习。
师:(指要求掌握的字)每个字写两遍,要求写得正确、端正。(学生写字时,教师在课桌行间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下课铃响。)
没有写完的字,回家继续写;回家读两遍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新词(略)。
师:壁虎的标本、幻灯我们都已看过了,它是有尾巴的。课文里的小壁虎,它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去借?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指名读第一、二小节。)
生:(读第一、二小节。)(读后提意见,略。)
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生:小壁虎是动物,不是人,为什么用单人旁的“他”,不用宝盖头的“它”?
师:问得很好,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写书的叔叔把小壁虎当人来写,所以用单人旁的“他”。
师:对!这是一篇什么故事?
生:童话故事。
师:童话故事中,常常把小动物当作人来写,所以用单人旁的“他”。还有什么问题?
生: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会断?
生:给一条蛇咬住了。
师:小壁虎不让蛇咬,用力一挣,尾巴就挣断了(用动作演示)。小壁虎为了保护自己,挣断尾巴逃走了。这是壁虎尾巴的功用。壁虎的尾巴长得不很结实,节与节相连处骨头很脆,一用力就会挣断,这是壁虎尾巴的特点。
生:“墙角”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生词我们已经学过了,因为你昨天生病没有来,所以不知道。谁来告诉他?
生:墙的角落。
师:对!就是这个地方(用手指墙角)。
现在请大家一起读第一、二小节。
生:(齐读一、二小节。)
师:小壁虎断了尾巴又为什么要去借呢?
生:他说,没有尾巴多难看啊!
师:这两小节主要讲小壁虎认为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要借尾巴。(放出小壁虎断尾巴的幻灯。)那么它到哪儿去借?向谁借?读下面一小节。
生:(读第三小节,读完提意见。)
师:这一节有什么问题?
生:“告别”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再见的意思。
师:我提个问题,请你们想想,为什么写“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连用几个“爬”字,而不是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
生:小壁虎爬啊爬,说明爬的路很远。
生:小壁虎爬的时间很长。
师:对,过去学过哪些类似的句子?
生:《燕子飞回来了》一课,燕子飞呀,飞呀。
生:雪花飘呀飘。
师:不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到了什么?
生:小壁虎看到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
师:(放出小鱼在河里游和小壁虎对话的幻灯片。)
小鱼为什么要摇着尾巴?
生:小鱼摇着尾巴拨水。
师:(板书:鱼摇着尾巴拨水)
小壁虎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它说话的口气怎么样?把小壁虎的话说一说。
生: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师:为什么要称“您”?
生:表示对小鱼的尊敬。
生:表示对小鱼尊重、客气。
师:它向小鱼借尾巴,应该用怎样的口气说?
生:不是不客气的,应该用很和气,很尊敬的口气。
师:那么,你们能读出这样的口气吗?
生:(齐读)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师:读得很好,现在把小鱼回答的话读一下。可以看幻灯片上的句子读。
生:(齐读)“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师:“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这里的“行吗”可不可以换别的词而意思不变呢?
生:您的尾巴借给我好吗?
生:您的尾巴借给我可以吗?
生:您的尾巴借给我好不好?
生:您的尾巴借给我行不行?
生:您的尾巴能不能借给我?
师:对!这句话的意思你们都懂了。这一节主要讲什么?
生:讲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
师:小壁虎在小鱼那里没有借到尾巴,又到哪里去借呢?小声读下面一节。
生:(小声读第四节。)
师:小壁虎又爬到哪里?向谁借尾巴?它怎么说的?谁能把这些意思连起来说。
〔这节的写法与上一节写法相同,所以让学生自己理解。〕
生:小壁虎爬到大树上,看见老黄牛在吃草,小壁虎说:“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师:(放出老黄牛和小壁虎对话的幻灯。)
老黄牛怎样用尾巴赶蝇子?
生:老黄牛甩着尾巴赶蝇子。
(教师反复纠正“甩”字的读音。)
师:蝇子是什么?
生:就是苍蝇。
师:是一般的苍蝇吗?
生:专门叮牛的蝇。
师:专门叮牛的蝇叫蝇子。牛被蝇子叮得很痛,就甩着尾巴赶它。
(板书:牛甩着尾巴赶蝇子)
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小壁虎和老黄牛的对话。可以看着幻灯片读。
生:(读对话。)
师:老黄牛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生:用老人说话的语气,因为是老黄牛,声调慢一些,声音粗一些。
师:对。大家再读一遍。
生:(齐读小壁虎和老黄牛的对话。)
师:读得很好。这段主要讲什么?
生:讲小壁虎向老黄牛借尾巴。
师:默读下面一节。
生:(学生默读。)
师:(放出小壁虎向燕子借尾巴的幻灯)你们看着幻灯,把他们的对话读一读。
生:“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不行啊,我飞的时候,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师:什么叫掌握方向?
生:掌握方向就是把住方向。
师:对!(用手势演示燕子如何用尾巴掌握方向)船上的舵、飞机的尾巴也是掌握方向的。
(板书:燕子摆着尾巴掌握方向)
这一小节讲的是……
生:小壁虎向燕子借尾巴。
师:(按板书提问)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
生:拨水。
师:怎样拨水?
生:摇着尾巴拨水。
师:黄牛的尾巴有什么用?
生:赶蝇子。
师:怎么赶?
生:甩着尾巴。
师:燕子的尾巴呢?
生:飞的时候掌握方向。
师:这三种动物尾巴的用处都知道了。课文里用“摇”、“甩”、“摆”三个字来表示动作,这三个词用得都很恰当。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怎么办呢?
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有什么问题?
生: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怎么又长出来了?
生:因为小壁虎吃了些营养,尾巴就长出来了。
(大家笑了。)
师:这个问题大家再思考一下。
生:小壁虎要是不长出尾巴来,下次碰到敌人,就逃不掉了。
师:这是壁虎尾巴的用处,也是它的特点,断了又会长出来。
(板书:壁虎挣断尾巴又长出来)
但是新长出来的尾巴,同原来的尾巴不一样,要比原来的短而粗些。现在你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大树上……这几句话说明什么?
生:说明小壁虎爬了较长的时间,尾巴不是断了立即就长出来的。
师:对了,所以课文上写了“爬啊爬”,而不是写“爬到……”你们可去调查调查,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腿、脚,弄断了又会慢慢地长出来的。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书上,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妈妈,为什么只用一句话带过去了?妈妈不是不知道它去借尾巴的经过吗?
生:(纷纷举手)要是写书的叔叔、阿姨再把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事写一遍,就太噜苏了。
生:这篇课文是写给我们看的,我们已经知道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所以不再写了。
师:对,你们都讲得对。不写我们也知道。小壁虎告诉妈妈的时候当然是很详细的,但是文章就不需要噜苏了。前面已经详细写过的内容,后面不必再写,这就是有详有略的写法。
生:妈妈为什么说他“傻孩子”?
师:你们想想看。
生:因为他已经长出一条尾巴了,心里还难过,还要去借,所以妈妈说他“傻”。
师:小壁虎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高兴地叫起来”,这里为什么用“土”字旁的“地”?
生:因为“地”后面的“叫”字是表示动作的。
师:你们用高兴的口气,把最后一句话读一读。
生:(高兴地读了两遍。)
师:对,现在我们来听录音,你们小声地跟着读。(听完录音,学生评论。)
生:她读得有感情。
生:她读得声音响亮。
生:她没有漏一个字,也没有加一个字。
生:她不拉腔,也不是结结巴巴的。
生:她不是两个字一顿一顿地读。
师:你们都听得很仔细。我们也要像她这样读得好。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
生:(按指定的角色读一遍。)
师:读得很好。现在大家把全文读一遍。
生:(齐读全文一遍。下课。)
师:布置作业:
1?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两遍。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3?回去了解了解哪些动物和壁虎差不多,断了尾巴、腿或脚能再长出来。
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摇着尾巴 拨水
黄牛甩着尾巴 赶蝇子
燕子摆着尾巴 掌握方向
壁虎挣断尾巴 又长出来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8 06:18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创设情境 指导朗读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课件展示:小壁虎在墙上爬来爬去)
师:它叫小壁虎,大家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征?
生:它有四条腿。
生:它还有一条小尾巴。
生: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叫它小壁虎吗?
生:因为它能在墙壁上爬。
师:真聪明,它脚趾有吸盘,可以附在天花和墙壁上爬行,经常在夜间出来吃蚊子、苍蝇、蛾子等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它的尾巴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
师;(板书课题)
(课件提问:小壁虎怎么了?说说它先后都向谁借尾巴了?后来怎么有尾巴了?)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思考以上几个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生:小壁虎的尾巴被一条蛇咬住了,它一挣,尾巴断了,它逃走了。
生:它很难过,向小鱼、老牛、小燕子去借尾巴。
师;(板书:小鱼 老牛 小燕子)
生: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它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小鱼的尾巴借给它了吗?为什么?
(课件展示: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图片)
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它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边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师: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它的心情怎么样?
生:它很难过。
生:它很害怕。
师:谁会读小壁虎说的话呢?
生:(读课文,停顿稍差,重音稍差)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出了小壁虎难过,害怕的样子了,但他读得重音不够。
师;什么地方应该读重音呢?
生:“借给我”要读重一些。
师:说得好!还有吗?
生:这句话要有停顿,从“借给我”后停顿一下就更好了。
师:你愿意读一下吗?
生:你的尾巴借给我 / 行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出了小壁虎难过的语气。
生:他读得很好听。
生:他读得很生动。
生:我也能读。(生读)
师 :读得真好,自己练一练好吗?
生:(同桌同学互相读、互相评)
师: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如果你是小壁虎,你会怎样想?怎么做?大家练一练,表演一下好吗?
生:哎呀!我的尾巴断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咦,那是小鱼姐姐吗?“小鱼姐姐,我的尾巴断了,把你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我得借一条尾巴,哎,那不是小鱼姐姐吗?“小鱼姐姐,你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我想起来了,小鱼姐姐有尾巴呀!我去找小鱼姐姐借尾巴,太好了,小鱼姐姐在哪?“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小鱼姐姐的尾巴也许有用吧,我去找他借吧,小鱼姐姐在那游泳呢。“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好吗?”
生:谁有尾巴呢?那不是小鱼姐姐吗?对了,她有尾巴呀!我找她商量商量,把她的尾巴借来好了。“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师:同学们们想象里很丰富,表演得真好。小鱼的尾巴能借给小壁虎吗?为什么?在书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生:咳!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生:小鱼的尾巴不能借给小壁虎,因为小鱼姐姐要用尾巴拨水呢。
生:“对不起,小壁虎,我的尾巴用来拨水呢,不能借给你“
生:小壁虎,我的尾巴也有用呀,我要用它拨水呢。
生:没有尾巴,我就不能游泳了。
生:小鱼姐姐的尾巴不能借给小壁湖虎,因为小鱼姐姐要用尾巴拨水,这样她才能在水里游来游去呀。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同学们互相练习,将小壁虎和小鱼姐姐的对话读一读,好不好?
评析:低年级阅读课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渲染,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阅读,通过大量的朗读指导,使学生感受朗读的乐趣,进而达到乐读、会读、读好的目的。并通过有趣的人物对话及情节的表演,体会、理解文中的意思,使学生在有趣的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含义。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练习说话,同时培养学生自信、自主等个性品质,以及培养学生形成个人的语言风格和语言品味。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9 06:57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四个太阳》协同教学课例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语文课文《四个太阳》是一篇文质兼美,想象力丰富,具有独特创造力的课文。课文作者通过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在一年级下的美术课中,也有关于绘画太阳的名为《我心中的太阳》的教学内容。因此,经过考虑,我们决定将语文和美术两门学科整合:把语文的拓展训练与美术的绘画要求融合在一起,由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在同一时间教同一班级的学生,进行协同教学。协同课《四个太阳》在语文教学上安排为第三课时。在第一第二课时教学中已经完成了字词认读,背诵课文,理解内容的教学。在安排分工时,考虑采用两位老师轮流呈现的形式安排,以语文老师主讲,美术老师配合主讲教师,在学生需要用绘画表现心愿时,与学生进行个体互动。
二、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通过画太阳所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 能够自由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愿
3. 运用线条形状和颜色的变化熟练掌握画太阳的技巧。
三、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画面、心愿卡、多媒体课件、油画棒、水彩笔、记号笔
四、教学过程:
(一)语文老师抛砖引文,美术老师铺画情境
师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四个不同的太阳,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上课,大家想不想把课文中的太阳告诉给在座的老师啊?
师1:今天,余老师特地为我们准备了四个太阳,就让我们把课文美美地背上一背,一边背一边请余老师为我们展开四个太阳。咱们背得越好,余老师送给我们的太阳会越漂亮。
(此时,学生背诵课文,美术老师将课前准备好的课文情境图以及四个太阳缓缓展开悬挂在黑板上)
(二)语文老师启发学生想象,美术老师示范绘画太阳
1.以颜色为视角描述心中的太阳
师1:瞧:余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四个太阳多漂亮啊!说一说这四个太阳最大的不一样在哪里?
学生回答:颜色。
师1:是啊!不同颜色的太阳代表不同的心愿!假如,你就是一个小画家,你有许许多多的颜色可以选择,你会选择什么颜色来画心中的太阳呢?
(课件出示带有各种颜色的调色盘)
学生回答有红色的,金黄色的,绿色的,蓝色的,紫色的等等,原因除了和课文内容雷同之外,还包括觉得哪种色彩漂亮就选取哪种色彩的选择原因。
师1:小朋友们找了那么多颜色来表达自己各种各样的心愿。
2.以愿望为主旨描述心中的太阳
师1:我们再来瞧一瞧这个小女孩。在冰天雪地中,北风呼呼地吹,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街上蜷缩着一位可怜的小女孩,她的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冷得直发抖。她就是——
学生齐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1:可怜的小女孩在寒风中就快冻死了!小朋友们,如果你是一个神奇的小画家,你能不能画一个太阳帮助她?怎样的太阳最能帮助可怜的小女孩?
学生回答:想要画一个红通通的太阳,温暖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要画一个火辣辣的太阳,让冰雪融化。
师1出示句示:我要画一个 的太阳,送给 ,让 。
3.以绘画为途径描述心中的太阳
师1:像这样,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就是你最奇妙最有意义的心愿。
师1转向师2对话:余老师,你知道吗?我也有一个心愿。
师2:赵老师有什么心愿呢?
师1转向学生,(出示课件:沙漠图片)这是哪里?
学生回答:沙漠
师1:沙漠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都是沙子,很热,没有水
师1:这是一片黄沙漫漫的沙漠,到处都是一望无垠的沙子,没有水,更没有绿色的植物,有的只是火辣辣的太阳和数也数不清的沙子。赵老师的愿望是(配合课件出示句式):我要画一个蓝色的太阳,送给沙漠,让沙漠变成绿洲。(配合课件出示绿洲的图片)。
师1:多神奇的太阳呀,余老师,你能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吗?
师2:好啊!我来试试看!(美术老师在投影仪上用记号笔在设计好的心愿卡上勾勒太阳的线条)我先画一个圆圆的太阳,我把它的光芒画成水滴形状的,所有的兰色都是可爱的小水滴,这样太阳的光芒就能使沙漠得到清水的灌溉,我把颜色画成蓝色的,这样,沙漠充满了水,就会变成鸟语花香的绿洲。
师2取出示例:各种各样的太阳。从形状,颜色和线条各个角度略加解释。
(三)学生自由想象,填写心愿卡绘制太阳
师1:每个小朋友的心中都有一个太阳,你心中的太阳又是送给谁送给哪里的呢?就让我们把自己心中的太阳大胆地说出来吧。小组合作,互相诉说心中的太阳,并将自己心中的太阳写在心愿卡上。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
师2协助分发心愿卡。
学生讨论完之后填写心愿卡(此时有些学生已经考虑成熟,开始着手画太阳。)
语文老师在旁指导填写,美术老师在旁指导绘画。
(四)学生交流制作完的心愿卡
师1: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自己心中的太阳。
学生1:我画了一个火辣辣的太阳送给冬天,让冬天变得温暖
学生2:我画了一个闪电的太阳送给夏天,让世界有电。
学生3:我画了一个彩色的太阳送给小朋友,让小朋友生活更快乐。
……
(五)学生将制作的心愿卡展示在黑板上,并赠送给在座的老师。
五、反思:
1. 新课程的主旨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非模式化发展。在新课程方案目标的指引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历,是将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的出发点。语文为主,美术为辅的协同模式,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单一的以语文和美术的学科目标融合成大目标:使学生在审美品位,情感体验和口语交际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 具体操作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四个太阳》协同课中,问题暴露得最多的便是课堂上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积极探索。老师通过一步步地引导,把学生从太阳颜色的选择到通过太阳表达心愿的过程中,过多的把价值观拔高到创造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这一思想境界中,因此把学生思维局限在课文内容上对于自然界的改造层面上,学生对自己的心愿视而不见,囿于课文内容的局限,学生的理解和叙说自然就无法海阔天空,充满童趣。另外,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老师让学生对心愿的叙述和交流不够充分,如果在学生叙述心愿时,加以启发,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3. 小组合作形式在小班模式中体现得不够明显。小班体现人文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让学生找回自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展个性,在课堂中学会合作学会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因此,大多数小班教学中都有意识地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尤其是在小班协同教学中,老师的合作可以带动学生的合作,并且在指导管理方面,协同课上,两位老师配合管理,在理论上应该能够使小组合作更加有序有效。但是在《四个太阳》这堂课中,对于小组合作的要求并不明显。学生基本上处于一种完全个别化的学习。
4. 协同教学是团队合作,团队成员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全过程中进行协调,在协同教学实施过程中,成员之间需要不断地借助各种手段进行沟通交流,尤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偶发事件时,这种沟通尤为重要。《四个太阳》协同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老师在平常缺少类似的协同配合,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合作时显得生硬,语言协调过渡不自然,配合尚不够默契。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与预先设想不合拍时,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拨乱反正。因此为协同教学的成功实施,必须形成一种合作的文化,打破不同学科老师之间常见的相互隔绝,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专业关系。只有这样,协同教学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学生和教师才可能从中获益。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9 06:58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四个太阳》教学实录一
教学内容: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从课文里我们能体会到小主人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准备:
CIA课件、四个太阳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课件出示太阳公公):我是太阳公公,春、夏、秋、冬我都高高地挂在天上,给大家带来光明和温暖。
师:看来你们很喜欢太阳,有个小朋友也很喜欢太阳,他还喜欢画太阳,他呀,一口气画了(板书课题:四个太阳)谁能把课题读读?
生:(指名学生读)
师:我们一起把课题读读吧!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天上明明只有一个太阳,为什么要画四个太阳?
生2:我想知道这个小朋友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师: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请你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帮忙。
生:(自由读文)
师:课文里的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请小朋友们先练习一下,待会儿,请小老师来教大家难读的字词。
生:(练习读生字词)
师:谁能当小老师来提醒大家,把难读的字词读准?
生:(指名学生带读)
师: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生词)
师:这样你还认识吗?(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词)谁想来试试?
生:(指名几个学生读词)
师:想读的都站起来读吧!
生:(绝大多数学生都站起来读)
师:让我们来开火车吧!
生:(开火车读词)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词,现在来写几个好吗?(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园、因)谁来读读这两个字?
生:(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都是全包围结构的字。
生2:他们的部首相同都是“大口框”。
生3:“园”里面是个“元”字,“因”里面是个“大”字。
师:请小朋友们举起小手跟着我书空这两个字。(师在黑板上范写)
生:(书空)
师: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描一个字,写一个字。(播放音乐,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评学生写的字
三、读中感悟,放飞心灵
师:生字会读会写了,咱们把他们送回课文里,相信你们能读的更好。边读边想,课文里的小朋友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用笔把它们划出来。
生:(划出文中的四个太阳)
师:谁能说说文中的小朋友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分别贴出四个太阳)
生:课文里的小朋友画了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和彩色的太阳。
师: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你喜欢哪个太阳?
生:(轮读课文)
师:你喜欢哪个太阳,就把哪个太阳的那段读一读。
生:(自由读文)
师:你喜欢哪个太阳?(学生说到哪个太阳,就指导哪一段)
1、学习绿绿的太阳一段
生:我喜欢绿绿的太阳。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绿太阳一段)
师:读得真好!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喜欢绿太阳吗?
生1:因为我喜欢绿色
生2:因为绿色的太阳能给我们带来一片清凉
……
师:谁能读读这两句话?(课件出示句子:1、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2、高山、田野、街道、校园一片清凉。)
生:(指名学生读)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话比第二句话少了“到处”两个字。
师:请把这两句话自由的读一读,想想你觉得哪句话更好?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句话,因为第一句话告诉我们绿太阳给每一个地方都带来。
师:你能不能读读第一句话,“到处”怎么读?“清凉”怎么读?
生:(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真清凉!让我们一起把清凉送给大家吧!
生:(齐读第一段)
2、学习金黄的太阳一段
师:还有那些同学喜欢金黄的太阳?你们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想读的站起来读)
师:(课见出示句字:“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师范读)谁想试试?
生:(指名学生读)
师:快邀请你同桌的小伙伴把这句话读一读吧!
生:(同桌互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课件出示果子成熟的图片)你看见了什么?
生1:我看见果园里果子都成熟了。
生2:我看见了苹果、香蕉、橘子和梨。
……
师: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香甜的果子,我们一起来感谢她!
生:(齐读第二段)
3、学习红红的太阳一段
师:我也喜欢这一段,我想读这段,谁想教我读?先请你们把这段读一读,这样你能教得更好!
生:(自由读第三段)
师:谁来教我读?
生:(学生抢着说)老师我来!
一女生富有表情地为示范读第三段。
师:(伸出大母指)你读得真棒!我向你学习!(范读第三段)听了我的朗读你感觉怎么样?
生自由评价老师的朗读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想,在寒冷的冬天,你站在操场上,一阵寒风吹来,你会觉得怎样?
生1:我觉得很冷。
生2:我的手和脸都冻僵了。
生3:我冷的全身发抖。
……
师:谁能做做冻僵的样子?
生:一男生非常形象的做了冷得全身不能动的样子。(笑声一片)
师:同学们看,一轮红红的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大地上,照在我们的身上,啊我们感觉怎么样?
生1:我觉得很温暖。
生2:我的手脚都能动了。
……
师:(课件出示: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谁来试试读出温暖的感觉?(指名学生读、齐读)
生:(指名学生读)
师:我感到温暖了,你们感觉到了吗?
生(有几个学生):我没有感觉到温暖。
师:你们几个没感觉到温暖,没关系,我们一起读读让他们再感觉一下。
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师:这下你们感觉到了吧?
生:恩!我这回感觉到了
师:真好,那就让我们把温暖送给大家吧!
生:(齐读第三段)
4、学习多彩的太阳一段
师:请喜欢彩色太阳的同学站起来,请你们给其他同学做个示范,把这段读读。
生:(绝大多数学生站起来读)
师:老师想带大家去找春天(课件播放春天的画面)你看见了什么?
生1:我看见小燕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生2:我看见地上的小草发芽了。
生3:我看见草地上长出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花。
……
师:春天真是个多彩的季节!我们来举行一个朗读比赛吧!你想用什么方法比?
生:我想男生和女生比。
师:好!快练习一下吧,你会有更好的表现。
生:(自由练习)
进行朗读比赛。
师:夏天绿绿的太阳使我们我们感到到处一片清凉,秋天金黄的太阳让我们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冬天红红的太阳温暖着人间,多美好的愿望啊!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美美的读一读吧!
生:(齐读课文)
四、延伸教材,拓展思维
师:课文里的小朋友在每个太阳里都装了一个美好的心愿,你们想不想画自己心中的太阳?
生:想!
师: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指名多个学生说)
生1:我想画一个和平鸽太阳,让世界再也没有战争。
生2:我想画个可以吸尘太阳,再也不怕沙尘暴了。
生3:我想画个花太阳挂在南极,让那里的人们也感觉到春天的美丽。
……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美好的心灵!老师希望你们的美好心愿都能实现!快把你们的画笔拿出来,画出你们心中最美的太阳!
生:(生自由画太阳,播放《种太阳》)
展示学生的画。
【教学反思】:
《四个太阳》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做,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好奇。
在课的开始,我出示太阳,让学生说说太阳,认识它的作用。告诉学生书上的小主人画了四个太阳,让孩子们说说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这样,在课的开始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有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问了:“怎么会有四个太阳呢?”紧接着又有同学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由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产生了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欣赏朗读,介绍太阳。
因为文中有四个太阳,而且每一个太阳都自成一段。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太阳,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学生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个太阳、说哪个太阳。通过学生尝试,同学互评,教师点拨,尽量做到有表情、有动作,对文内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学习的喜悦。
三、启发想像,开发潜能。
课文中孩子的童心能让同龄的孩子们惊叹不已,他们也会产生我也来画画的想法。这时我就顺势引导学生自己来画画,画出心中最想拥有的一个太阳,把自己美好的心愿画进自己的画里。
整个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四十分钟悄悄地溜走了。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9 06:58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乌鸦喝水》教学案例与反思
梨林镇永太学校 徐红梅(市级语文骨干教师)
从教以来的课,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在一番总结之后悄悄地锁进记忆,只留下淡淡的痕迹。然而,最近的《乌鸦喝水》一课让我心灵起了震荡,不是因为设计的巧妙,学生配合听默契,而是,这堂课的一惊一喜,感触深切。
一惊
在完成了“乌鸦口()了,想()水。”这个填空之后。我引入到课文的第2自然段:乌鸦到处找水喝。后来,他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他会说什么?
生:呀,瓶子里的水太少了。(跳跃式的思维引出的回答出乎意料,其实他没有真正体会到乌鸦急于想喝到水的焦急的心情,而让思维一下子跑到了后文。)
师:不语。示意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生:瓶子里的水那么少,叫我怎么喝呀?……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结果呢,没有一个学生买我的账,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我的心已经到了冰冷的程度,强扭着他们进入了下一步的学习。
课文第4段: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我请同学们自学讨论“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之后,请一生上台根据课文意思做一做,其余学生观察后评价。
生:他做得很对,书上写的是“一颗一颗地放”,他都做出来了。
师:(频频点头)评价抓住重点,非常好。
生:他把书上的意思做出来是对的,不过,要是我是乌鸦好几颗石子一起放。因为,“一颗一颗”地放太慢了。(对课文提出质疑,好家伙,出乎意料。不过此时我心里有底,我让孩子尽情讨论。)
师:(笑)谁还想说?
生:我同意他的意见,乌鸦很渴了,非常想喝到水,他应该快一点放石子才对呀!(非常赞同,还补充理由,说得头头是道。)
师:其他的小朋友同意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生:不对,书上说瓶口很小,怎么能一下子放那么多的石子呢?
师:你读课文很仔细,把每个词的意思都读懂了,又能联系上文理解课文,很有水平。(心里一阵喜悦。)
生:是呀,况且乌鸦是用嘴巴衔的,怎么衔得住那么多石子呢?
师:说得真好!(心里暗暗叫绝!他们的善问善辩令我折服,这个教学片段太精彩了!)
课堂教学中的一惊一喜,让我的心灵犹如大船经历了海浪的一波一折。
感悟一:研透教材,教学才能游刃有余。
“一喜”中的精彩教学片段,完全取决于充分的准备。学生质疑所涉及到的问题,在课前已反复研究过,因此,胸有成竹。“一惊”的失败教学过程,都缘于胸中无竹。(两次顺利的试教,以为这个环节不会出问题,没有从反面思考,钻研教材不深,对学情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于是,碰到险情,手足无措。试想,如果课前对这个环节作正反两面的考虑,那么,当出现问题时,就会坦然自若地引导他们再读第1自然段,体会乌四处找不到水,那种着急的心情。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当乌鸦看见瓶子里有水,它是那样惊喜。”
感悟二:个性学生,催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艺术。
“平等+个性”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追求。(北师大教育系康健教授语)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极富个性的发现。他们虽然只是一年级,却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敢作敢为。然而,正是这样的学生,常会让我在课堂上措手不及,你本以为无懈可击的公开课教案,会在他们那里不断地帮你修改,促使自己不断深入地钻研教材,设计相得益彰的教案。个性学生正用他们的与众不同催促着我们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艺术。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9 06:59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关注学生 促进发展——《乌鸦喝水》教学片断及评析
[教例]一年级《乌鸦喝水》
师:许多同学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我们来研究一下。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网址是
www.ywkt.com
】
(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师:同学们读一读句子,想想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
(生读句子)
生:乌鸦是一个一个地把石子放进瓶子里的。
师:“一个一个地放”是怎样放?
生:一个一个地放就是放完一个再放一个。
生:一个一个地放就是放完一个再放一个,放了许多个。
师:(示意第二位发言的同学)请你来放给大家看一看。
(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生上台,拿起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放三个后,师示意生暂停)
师(问同学):这样是一个一个地放吗?
生(齐):是。
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
(师示意学生继续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
师:瓶子里的水怎么样?
生:升高了。
师:很快升高吗?
生:是慢慢升高。
生:是一点一点地升高。
生:放进一个石子,水就升高一点点,再放进一个石子,水又升高一点点。
师: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
生(齐):渐渐。
师:为什么放进石子,水就会升高?
生:石子放进水里,沉到水里去了。
生:石子沉下去,水就升上来了。
生:石子沉下水,占了水的位置,水没地方住,就跑上来,升高了。
师:想得好,也说得好。那乌鸦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生: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生:乌鸦看到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就想,把石子放进瓶子里,水就会渐渐升高,我就可以喝到水了。
师: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执教者阐述】这个教学片断。我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1.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多方交流,解决了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2.开发语文教学的多种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教例抓“一个一个”“渐渐” 的理解,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观察瓶中水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最后的小结,又自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多种功能的开发,满足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多方面需求。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9 06:59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乌鸦喝水》实录
(教师展开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第三幅插图)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网址是
www.ywkt.com
】
师:请小朋友看这一幅图画着什么?它在做什么?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
生:图上画着一只乌鸦。乌鸦在喝瓶子里的水。
师:谁能用一句最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画的意思。
生:这幅图画着一只乌鸦,它口渴了,把嘴伸进瓶子里喝水。
师:再简短一点。
生:画着一只乌鸦在喝水。
师:再简短。
生:乌鸦喝水。
〔看图说见解,训练概括能力,发展语言〕
师:对!乌鸦喝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
生:(集体)想!
〔让学生看图归纳图意,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
师:说说“喝”的字形。
生:喝字是左右结构,左边“口”字,右边上面是“日”,下面是撇,横折钩,小“人”在里边,竖折来关门。(曷)
师:为什么“喝”字是口字旁?
生:因为喝水用口喝,所以喝字是口字旁。
〔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把话讲完整〕
生:“渴”字和“喝”字,字形相近。
师:口字与渴字都读第三声,连在一起怎么读?
生:前边的口字读得像第二声,口渴。
师:请这一行小朋友朗读第一段。
(学生按顺序朗读)
师:乌鸦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
生:“到处”就是每个地方。
生:“到处”的意思就是处处。
生:“到处”就是四面八方。
师:几个小朋友回答得不仅对而且好!乌鸦找到水了吗?我们学习第二段课文。
kě hěn zháo bàn
(教师在田字格中写可 很 着 办指导学生学习“很”字,注意书写笔顺。“着”字与“看”字比较字形。“可”字和“办”字要求学生自己想法记住。要求每个学生在生字本上写这四个字)
师:请小朋友用“很”字“开火车”组词。要求后一个同学组的词和前一个同学组的词的意思要相反。
生:很大。
生:很小。
生:很高。
生:很低。
生:很香。
生:很臭。
……
〔让学生边朗读边说话,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字的音形义教学和词句训练,为学生的说留有充分的余地。〕
师:请小朋友顺序朗读第二段课文。(学生按要求一个个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乌鸦的表情。想一想它喝不着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看书中插图)
生:天气很热……
师:你怎么知道天气很热呢?
生:从图上看出来的。天上只有一朵白云,太阳红红的,说明天晴、很热。
师:好!往下说。
生:乌鸦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两只翅膀紧紧地抱住瓶子,两条腿伸得直直的,乌鸦喝不着水时心里是很着急的。
(教师范读第二段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乌鸦找到水了,又没喝着,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这个意思?
生:课文里用了一个“可是”。
师:为什么要用“可是”呢?
生:乌鸦找到了水,又没喝着,就用“可是”。
师:好!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páng biān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旁 边 后指名朗读第三段课文,这时有学生举手发言〕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
〔听课教师议论:问得好!〕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回答?
生: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就像老师给我们讲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一样,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听课教师啧啧称赞〕
〔教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思维动向,因势利导,精心设问。教师“引”,学生“发”,广开学生言路。〕
师:乌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喝着水的?请小朋友们看第二幅插图。
〔学生看第二幅插图〕
师:大家读第四段的第一句。
(学生读)
师:再看第三幅插图。
(学生看图)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为什么就喝着水了?
(学生各抒己见。有一学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
〔只“引”不“逼”,让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棗盛有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
师:××小朋友爱动脑筋,问题提得好!老师要给你们做个小小的实验。好,就请××来
做。
(老师当众滴了几滴红墨水在瓶子里,让大家看清水位的高度。学生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到瓶子里,水慢慢地升起来了。)
师:谁知道水为什么会升起来呢?
生:因为石子比水重,石子放到瓶子里就把水的地方占了,水就被挤得升起来了。
师:××回答得很好!请大家读一遍课文,要用心记住今天学习的生字和新词,要读出乌鸦先“焦急”后“高兴”的心情来。
(学生齐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们喜欢《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
生:(集体):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
生:乌鸦会动脑筋,想办法喝着了水,我喜欢这个故事。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开动感觉器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和思维器官(心到),亲自实践,提高认识,理解了课文的中心。〕
生:《狐狸和乌鸦》里的那只乌鸦只会听好听话,不动脑筋,上了狐狸的当,我不喜欢它。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论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宗旨,就是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挣脱“先识字,后读书”的束缚,重视发展儿童语言,充分调动儿童阅读的积极性,满足他们对阅读、写作的渴求。这一变革,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的。那么,作为实验教师,怎样改革阅读教学,顺应这一变革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有益的尝试。
一 课堂“留有余地”,加强说的训练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写轻说”的倾向。有人认为“口说为虚,动笔是实”,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的“练”,总是要落在动笔写上。这一认识,随着近年阅读教学改革的进展,正逐步转变。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传声技术的迅速发展,口头语言运用越来越广泛。过去许多靠文字传递的信息现在都用声音代替了。一个人说话的技能技巧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基于这种认识,许多先进国家的语文教学都把说的训练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一位教育学家曾指出:“说话训练旨在培养青少年用母语说话的能力和熟练技巧。并使其有助于青少年个人的发展,大大促进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能力。”还说“(青少年)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方面的交往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外,不仅以语言知识而且特别是以说话能力和本领为前提的。”因此,“说”是小学生语文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说与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我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就把正确处理“说”与“写”,作为改革的重点。六七岁的儿童正处于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受外界影响快,记忆力强,语言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把加强说的训练,作为上好阅读课的重要内容。在讲读课、说话课的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创设儿童口头语言训练的情境,最大限度地给儿童提供说话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扎扎实实地把说话基础打好。
(一)课堂上学生说话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注意让他们把话说清楚,讲完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说的话,我尽量耐心地让他们说,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一句一句地教他们把话讲完整。
(二)充分发挥课文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材中有大量可供多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间的对话丰富多彩。抓住这一特点,我除了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外,更着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练习。例如教学《狼和小羊》、《小马过河》、《小公鸡和小鸭子》等课文时,我概括了以提示语位置划分的对话四种基本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时不强求一字不漏,鼓励用自己的话说,克服背诵课文语句,从小训练学生边想边说的习惯。
教材中有相当篇幅的看图学文和加插图的课文。这是课文的另一特点。看图说话是一种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说话训练。我十分珍惜这类课文为学生提供的说话机会。教学过程中,我总要让学生先观看图画,有时让学生照图讲述,有时我提出具体说话要求,或请一个学生讲全过程,或按故事时间、空间和发展顺序让每个学生讲述一部分,然后再串连起来。学生按图画内容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三)充分运用课文提供的条件,进行必要的讲述训练。教材中绝大部份都是记叙人和事的课文,语言凝炼、生动形象,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重复课文中的原句,用自己的语言,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来讲述。这样的训练,可以用课文中的书面语言促进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说好一段话,清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
二 师生“穿针引线”,广开学生言路
阅读教学,教什么、学生学会什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课文。而每一篇课文,尽管表达形式各异,但总有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课文的纲。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这条线索上去,紧紧把住它,把课文学活。备每一课时,我都认真钻研教材,抓住课文的线索,把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引到点子上,然后再发散开来。努力做到“捕捉中心,把握整体,沟通思路,明了部分”。立足于教师“引线”,让学生自己“穿针”,即教“引”,而学“发”。要达到上述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言路的“广”与“窄”影响很大。于是我就注意在“广”字上下功夫,就是必须照顾到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真正做到各抒已见。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使之有利于对儿童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儿童初步的学习能力。
我组织学生应用汉语拼音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般经过三个环节。
1.应用汉语拼音疏通文字,扫清障碍。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音节和汉字对照,发现错的声、韵、调立即订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又能正音学好普通话。
2.读文解题。教学《找骆驼》一课时,我问学生:“从课题上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最后一致同意这篇课文是讲怎样才能找到骆驼。因此课题中的关键词是“找”。接着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找”学懂课文。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中心。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老师不要定“框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老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并及时加以指导,仍以《找骆驼》为例,我问学生《找骆驼》这课书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甲回答说:
“这课书是讲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去找骆驼的事。”我接着又问:“老人没有见过商人的骆驼,为什么能指点商人呢?请同学们说得完整些。”这时同学乙抢着回答说:“通过记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去找骆驼这件事,说明了老人随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动脑思考问题,所以能指点商人去找骆驼。”同学丙补充说:“老人就像《密蜂引路》里的列宁,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阅读中经常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只“引”不“逼”,让儿童质疑问难
儿童在阅读课文时,在教师引导下,如果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难,说明他思维活跃起来了,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懂。教师不要一味的“逼”学生答问。如:教学《被饿死的猫》一课时,我首先“引”了一下:“从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什么?罗雷小朋友经过思考提出:“这篇课文不好,猫的本性就是捉老鼠,不会被饿死的。”我没有马上表态,只“引”大家对罗雷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经过讨论,弄清楚了课文是一篇童话,用“假设”的方式说道理。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对童话的表现手法也领悟了。
(三)精心设问,引起争论,发展求异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注意启发性,善于调动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牧羊人和狼》一课时,我只向学生发了一问:“如果你是牧羊人会怎么办?”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争先恐后,讨论得十分热烈。绝大多数小朋友说如果自己是牧羊人,一定不轻信狼的话,要仔细,调查弄清羊死的原因。有的小朋友甚至说要像电影上的大侦探波洛一样,把狼的诡计戳穿。儿童思维各异,而殊途同归,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状况,抓住学生思路能否畅通的关键,即主要矛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各抒己见,解决矛盾,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比如教学《飞行员的背心》一课时,学生对“橙黄色的背心”疑意重重。提出在海水中“白色”、“鲜红”等也很显眼,为什么专用“橙黄”?我是可以立即解释的,白色易和海鸟,如海鸥混淆;鲜红易和水上浮标混淆等等。我没有轻易回答,我认为学生不甚理解的主要矛盾在于“保护色”。
保护色有两个作用,其一是显,其二是隐;有自然状态和人为规定两类。对六七岁的儿童不能光用讲道理来解决。我就提出“保护色”来让学生发表见闻,他们争先恐后发言:交通警蓝上衣上的袖套,红白相间的标杆、各色指示灯、草绿色军装,鸟的羽毛颜色等等。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样既让儿童进行了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的思维训练,又使道理化难为易,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广开言路,让思维之路畅通,课堂里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在书声琅琅,各抒已见,议论纷纷的环境中养成多语善言,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点评
识字、听说、阅读……头绪纷繁的低段语文教学,如何有机结合进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王汝珉老师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让儿童主动学习,勤思、多想、乐说,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王老师抓住儿童思维直观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及胆大爱说的特点,利用色彩和形象十分鲜明的自制挂图,开篇就引导儿童看图观察、训练用最简炼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点出课题“乌鸦喝水”。接着用“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问题,激发儿童,让其在好奇和欲说的心态中学习课文。王老师抓住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通过表情范读代替乏味的讲解,以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乌鸦喝不到水时焦急不安和喝到水时轻松愉快的不同心情,读出感情色彩。同时不断变换朗读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棗识字、看图、说话、学文,教得轻松,学得主动,智力发展,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二、激励儿童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占有更重要。”一个人智力的后天发展,体现在能否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王老师抓住低年级儿童爱提问题这个思维发展的特点,重视儿童的质疑问难,广开言路,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由于老师的激励,儿童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其中“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这两个问题很关键。王老师抓住不放,引导儿童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讨论解决这一个问题。后一问质疑的儿童自己动手,为大家作水位升高的实验,来巧妙地解答。这时,儿童的求知欲似乎得到了满足,其实不然。王老师为进一步激励儿童质疑问难作示范,又主动提出了“石子放到瓶里,瓶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呢?你遇到这种现象吗”的问题,孩子们讨论开了,很快得出了结论。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在质疑问难与运用知识、动手实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三、综合训练培养能力。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重“文”轻“语”,重“写”轻“说”的弊端。王老师克服了这种倾向,重视对儿童说话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把说话训练与语文的各项基本功训练综合起来进行。既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想;又训练学生大胆地说,说的内容来自观察,观察了要思考。观察生活说话,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综合训练。说的训练又和读写训练紧密结合。为通过语言环境对形近字“渴”和“喝”进行辨析,用字义作为分化音、形相混的手段。学生在说话训练中运用了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词汇。王老师在教学中及早地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以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互相促进,统一发展。
阅读教学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王老师既重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教学,又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把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紧密地综合起来,在培养认识事物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丰富的经验。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9 07:00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支玉恒教学实录——《乌鸦喝水》
(教师展开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第三幅插图)
师:请小朋友看这一幅图画着什么?它在做什么?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
生:图上画着一只乌鸦。乌鸦在喝瓶子里的水。
师:谁能用一句最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画的意思。
生:这幅图画着一只乌鸦,它口渴了,把嘴伸进瓶子里喝水。
师:再简短一点。
生:画着一只乌鸦在喝水。
师:再简短。
生:乌鸦喝水。
〔看图说见解,训练概括能力,发展语言〕
师:对!乌鸦喝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
生:(集体)想!
〔让学生看图归纳图意,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
师:说说“喝”的字形。
生:喝字是左右结构,左边“口”字,右边上面是“日”,下面是撇,横折钩,小“人”在里边,竖折来关门。(曷)
师:为什么“喝”字是口字旁?
生:因为喝水用口喝,所以喝字是口字旁。
〔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把话讲完整〕
生:“渴”字和“喝”字,字形相近。
师:口字与渴字都读第三声,连在一起怎么读?
生:前边的口字读得像第二声,口渴。
师:请这一行小朋友朗读第一段。
(学生按顺序朗读)
师:乌鸦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
生:“到处”就是每个地方。
生:“到处”的意思就是处处。
生:“到处”就是四面八方。
师:几个小朋友回答得不仅对而且好!乌鸦找到水了吗?我们学习第二段课文。
kě hěn zháo bàn
(教师在田字格中写“可很着办”指导学生学习“很”字,注意书写笔顺。“着”字与“看”字比较字形。“可”字和“办”字要求学生自己想法记住。要求每个学生在生字本上写这四个字)
师:请小朋友用“很”字“开火车”组词。要求后一个同学组的词和前一个同学组的词的意思要相反。
生:很大。
生:很小。
生:很高。
生:很低。
生:很香。
生:很臭。
……
〔让学生边朗读边说话,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字的音形义教学和词句训练,为学生的说留有充分的余地。〕
师:请小朋友顺序朗读第二段课文。(学生按要求一个个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乌鸦的表情。想一想它喝不着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看书中插图)
生:天气很热……
师:你怎么知道天气很热呢?
生:从图上看出来的。天上只有一朵白云,太阳红红的,说明天晴、很热。
师:好!往下说。
生:乌鸦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两只翅膀紧紧地抱住瓶子,两条腿伸得直直的,乌鸦喝不着水时心里是很着急的。
(教师范读第二段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乌鸦找到水了,又没喝着,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这个意思?
生:课文里用了一个“可是”。
师:为什么要用“可是”呢?
生:乌鸦找到了水,又没喝着,就用“可是”。
师:好!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páng biān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旁边”后指名朗读第三段课文,这时有学生举手发言〕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
〔听课教师议论:问得好!〕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回答?
生: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就像老师给我们讲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一样,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听课教师啧啧称赞〕
〔教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思维动向,因势利导,精心设问。教师“引”,学生“发”,广开学生言路。〕
师:乌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喝着水的?请小朋友们看第二幅插图。
〔学生看第二幅插图〕
师:大家读第四段的第一句。
(学生读)
师:再看第三幅插图。
(学生看图)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为什么就喝着水了?
(学生各抒己见。有一学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
〔只“引”不“逼”,让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棗盛有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
师:××小朋友爱动脑筋,问题提得好!老师要给你们做个小小的实验。好,就请××来
做。
(老师当众滴了几滴红墨水在瓶子里,让大家看清水位的高度。学生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到瓶子里,水慢慢地升起来了。)
师:谁知道水为什么会升起来呢?
生:因为石子比水重,石子放到瓶子里就把水的地方占了,水就被挤得升起来了。
师:××回答得很好!请大家读一遍课文,要用心记住今天学习的生字和新词,要读出乌鸦先“焦急”后“高兴”的心情来。
(学生齐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们喜欢《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
生:(集体):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
生:乌鸦会动脑筋,想办法喝着了水,我喜欢这个故事。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开动感觉器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和思维器官(心到),亲自实践,提高认识,理解了课文的中心。〕
生:《狐狸和乌鸦》里的那只乌鸦只会听好听话,不动脑筋,上了狐狸的当,我不喜欢它。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9 07:00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让课堂充满和谐之美——《司马光》阅读教学片断及评析
◇执教/佐晓梅 评析/由国宏
片断一:
课外与课内互相照应 方法与实践相得益彰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向老师们简单介绍自己?
生:我叫王峥,今年7岁了。
师:他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不错,谁可以说得更详细一些呢?
生:我叫李馨,我最喜欢画画,昨天还画了一张画,叫《我的手》。
师:谁还能够介绍得更具体些呢?比如你的爱好、朋友、学习、老师、家庭。
生:我叫王可心,我的好朋友是伊丽娜,家长和老师们都很喜欢我,因为我特别讲卫生。
生:我叫刘宇馨,老师也很喜欢我,他们都夸奖我爱动脑筋,我是班级里数学最好的同学。
生:我叫孙天浩,我是班长。
……
师:同学们的介绍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个比一个更精彩。希望你们在课堂上表现得也越来越进步,越来越精彩!
导入新课:
师:通过刚才的谈话,老师们都认识咱们班的小朋友了。今天的这节语文课,佐老师要和大家共同去认识一个我国古时候的小朋友,他活泼机灵,聪敏好学,他就是——司马光。哪位小朋友把你知道的司马光给大家说一说?
生:他写了一本书,名字我忘记了。
师:这本书是《资治通鉴》。
生:我知道他姓司马,名字是光。
师:是的,司马是复姓。
生:他的枕头是木头的,叫警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看书知道的。
师:看来你和司马光一样,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谁接着说?
生:我爸爸给我讲过,司马光小时候做事特别专心。
生:我奶奶也给我讲过,司马光学习特别好,在朝廷里做了大官。
生:我知道他砸缸救人的故事。
师:对,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了解了司马光这么多的情况,谁能够想出办法来记住司马光的“司”字呢?
生:这个字比“同”字少了一竖。
生:这个字是司机的司。
生:我看过的电视剧中,有个人叫司徒青云,这两个司是一样的。
生:我小姨结婚的时候,主持婚礼的人叫司仪,就是这个司。
评析:看似简单的课前谈话照应了并不复杂的新课导入,“司”字的识记交流渗透了众多识字方法的总结运用。流畅、和谐,是佐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
片断二:
识字学词潜移默化 培养语感润物无声
师:看来,我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还装满了水。
师:你能够用这个“假”字组个词语吗?
生:真假。
生:假装。
师:会组词语,还要记住这个字。那谁能够想出办法来…………
片断三:
看图、学文相辅相成 拓展、说话有机结合
师:读了1~3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师:这是你的收获。我们来读一读。
(指导学生读出紧张与担心)
师:就在这个小朋友掉到水缸里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文的插图,来说一说吧!
生:有的小朋友吓哭了。
生:有的小朋友吓跑了,可能去找大人了。
生:有的在那里大喊大叫。
评析:利用图画阅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之一。图与文的关系是表与里、外与内的关系。把看图作为学文的铺垫,把学文作为看图的深化,图文的有机结合使得……
片断四:
人文、工具和谐统一 识字、阅读融为一体
师:掉到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这个孩子的家长赶来了,跑去找人的小朋友也回来了,还有好多大人也来了,看到眼前的这一切,你知道这些小朋友、这些大人会说什么吗?
生:那个家长可能会说:你们慌什么,看人家司马光,你们得多向人家学习。
生:你们看人家司马光想出的办法多好!
生:家长会训他们家的孩子:“你看你,就知道哭,哭能救人吗?”
生:司马光真是咱们的好榜样。
生:下次再遇到紧急事情我不哭了,我也要像司马光那样想出办法来。
……
师:是呀,遇到困难时,不要…………
片断五:
资源教材交相辉映 板书设计一举多得
师: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个故事,不但被选进了我们的课本里,而且还被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广为传诵。
(课件出示)
…………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9 07:0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画龙点睛抑或画蛇添足——有感于语文案例《司马光》
潘旭双 作者单位:永嘉上塘城北小学, 浙江 永嘉 325113
“落水、砸缸、获救”是司马光儿时搭救伙伴的一个故事,在当时流传很广,人人称颂。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五组教材里的《司马光》这篇传统教材,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文章就是在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急中生智,做个聪明勇敢的孩子,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一、教学片段
我在一位教师的课上,看到这样一段“资料链接”:
《司马光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蔽,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水缸里。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不知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二、反思评析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本质是要真、要自然。儿童学习生活本来应该是乐趣横溢,无羁无绊的,但是从现今的孩子们身上,时常会感觉到背后那成人的脑袋,那装腔的奶声奶气……
我一直觉得大人有时很残忍,因为大人们常常剥夺孩子纯真的权利。
纯真是一种特殊的优点,而这种优点往往只属于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怀疑猜忌,没有明争暗斗,从他们明亮的眼睛里,看见的是无限的希望,一望无际的美好,让人觉得那种单纯的纯净是多么珍贵多么难得。
孩子们的天真可爱,难道不正是大人们所缺失的?我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灿烂的笑容保持得更久一些,为什么要抹杀孩子们简单的幸福?一张小小的纸片,一块小小的糖果,一只小小的蝴蝶,一朵平凡的小花,都足以成为孩子们快乐一整天的理由。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他们色彩绚丽的心灵里,留下一抹黑色而破坏了整幅画面?过早地告诉他们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教给他们一些所谓的“生存之道”,把自以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灌输给他们,真的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吗?让他们在原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年纪里,存有不该有的稚嫩的成熟真的是一种正确的决定吗?有些事是要让孩子自己体会的,当孩子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孩子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念,不过如果孩子产生了错误的观念后大人当然有责任去纠正。他们才不过是一些七八岁的孩子呀!
不要用“重要”和“不重要”来教育孩子,很多事情是不能用“重要”来衡量的。他们总有一天会变得成熟,但是一旦失去纯真就很难再找回。
把纯真留给孩子吧!那不是孩子的专利,但却是孩子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法剥夺孩子纯真的权利。
我们都曾经是一群纯真的孩子,用无邪的双眼看世界。不知道这世上有欺骗,有讹诈,有勾心斗角,有相互利用。不知道莫测的人性,不明白复杂的人心。
我们被教会了认识别样的世界,那里有欺诈,有邪恶……于是,我们的眼睛不再清澈,我们的翅膀也被迫忘记了飞行。
白纸在空气中即便没有写字,放久了也会氧化发黄,无法再坚持原有的白色。纯真如同白纸,也会氧化。
我们曾经都是纯真的孩子。只是,纯真在现实中慢慢死去,直到,孩子们也都不再纯真。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弯,不会思考的人则晕头转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上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遇到突发事件,害怕、紧张、焦急、慌乱,这些都可以理解。因此,机智、灵活地分析、解决所出现的难题,则令人称赞。在学完《司马光》,我们只要让我们的孩子明白这一点,让这随其终生,成为他们人格基因中的重要一份子而受益一生。这些孩子必将成为新世纪的公民,我们是在为民族的素质教育做着基础的工作。我们希望我们的课堂上记录孩子们愉悦的思考,留下快乐的记忆、美好的回忆。
我认为孩子的第一口奶是非常重要的,它的营养结构将影响其一生的成长。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家长不要去做那拔苗助长、扼杀纯真的事情,还给孩子一份纯真,让他快乐地学习,而不是为自己的课堂更“充实”而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任何催生与激素总是会适得其反,早熟的果子往往长不大。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9 07:0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称象》课堂教学实录
微机房里,二年级的小朋友各自坐在电脑前,观看这样一个动画:一段杆秤勾起大象,结果大象纹丝不动,而杆秤一断为二。一阵会心的笑声后,学生们不自觉地进入了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情境,而且明白了通过常规方法是不可能称出大象重量的道理。这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上小学二年级语文《称象》的第一幕。
接下来,计算机显示出交互性选择题:在这种情况下,一是放弃,二是想其他办法。结果所有学生都选择二。再问:那么采用什么方法称象呢?请学生们看书自学,完成本机“自学检测区”的内容。教师则在讲台监控机上观看每一个学生的自学自测情况。自学检测区内容包括生字助学部分(听音识字、判断笔画笔顺)、生字部首搭配和检测部分(形近字组词、课文填空、判断正误)。如你选了一个“曹”字,计算机就会提供该字的形体动画演变、形似字辨别、识字秘诀(包括谜语、儿歌、顺口溜等)几项供你学习。它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出现在课件上。学生只需在“曹”字的谜语键接上单击,就可以调出“一字九个口,有人说没有,有人问孔子,孔子说:《百家姓》里有”。
八分钟以后,就有学生电子举手示意通过检测。全对的学生得到了计算机奖励的金牌和一段优美悦耳的音乐;较好的学生得到了银牌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一般的学生得到铜牌和“还需努力”评语;而较差的五位学生看到的是“错误较多,请复习,我们想信你一定也能得到金牌”的要求及鼓励语。于是,这五位学生回到课程主界面,从“预习”窗口中重新选择自测过程中有问题的部分开始自觉复习。
通过自学检测的学生先转入下一轮“课文游戏互动区”的学习。游戏互动区根据课文内容分为三关:创造称象条件、决定称象方案和虚拟称系过程。游戏开始了,学生们头戴耳机、嘴对话筒、手持鼠标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中。很快地,不少小朋友就从一大堆事物中拖出大象、河流、小船、石头、称、人、记号笔等称象的必要条件。每找出一个条件,计算机总会及时给予表扬,而当全部条件都找出时,计算机则会播放一小段音乐。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表扬,不断地刺激着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条件全部找出后,转入游戏第二关。计算机随机列出称象的步骤,由学生决定称象顺序(用鼠标把相关步骤拖动到相应的流程图中),亦即决定方案阶段。这可是关键的一步,不少学生由于弄错了方案,怎么也称不出大象的重量来,不得不拿出书本,仔细研读,再来决定方案。
敲定了正确的方案后,第三关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虚拟条件下,学生只需用鼠标按方案顺序拖动相应条件到相应位置后即可得出大象重量。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鼓点声和“你真棒”的表扬,许多小脸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喜悦。这种鼓励往往比教师费尽口舌更管用,因为学生认为这种奖励是绝对公正的,每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都会得到。他们在过关斩将后获得一种“成就感”。
好的交互课件必须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是否得到了巩固和迁移。游戏结束后,课件自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课堂实战演习区”。在这里,知识点的练习由难到易分成A.B、C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课文的情况选择实战练习。题库系统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答疑。既达到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评估,
又能淡化分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掌握和巩固知识。 如果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按一下桌面上的“HELP”按钮(电子举手)随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点。值得一提的是,本堂课并没有传统教学中的亦步亦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先行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而学一遍不懂的则可以再学第二遍。教师不必时时守着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辅导。一节课下来,通过反馈得知98.5%的学生都达到了教学要求,较之传统教学,课堂效率提高了43.5%,重要的是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多媒体交互 润物无声一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9 07:0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二册语文《司马光》教学实录之二
教学目的:1、会认13个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4、学会一些机智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像,想看吗?看着这幅画像,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是谁?
生:我想知道他是哪个年代的人?
师:这个人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谁呢?老师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司马光。(板书)谁来读一下?
生读。
师: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生:姓“司”。师:他姓司马,这是个复姓。谁来说说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82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师:读完课文了吗?课文里调皮的字宝宝们要出来和我们见面了。瞧!(出示投影片)认识他们吗?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宝宝难记,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有没有好办法。好赶紧读一读,等会老师可要去掉拼音了!
生自主读生字。
师: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
小老师读。
师:还有谁愿意?这么多同学呀!我们来做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花传到谁那,谁就来当小老师,好吗?
(击鼓传花)
师:认识了生字,我们来猜字谜好吗?(出示投影片)。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同)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砸)
师:还想猜吗?好,出示课件,这里有三个字,假、缸、破,老师来指,一个同学背过脸去猜老师指的是哪个字?你们可以举手给他提示,好吗?
(做猜字游戏)
师:还想做识字游戏吗?下面,我们来个组词比赛,出示字:别、慌、吓、叫、块、使、劲、救,这里有8个字,按顺序每排一个字来组词,看哪排给这个字组的词多,哪排就赢了!先自己准备一下。(做组词游戏)
师:认识了字,同学们再读课文,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生读课文。
三、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很投入。下面,我们来看一幅画。
课件出示图片。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口大缸。
生:我看到装满了水的大缸。
师:大缸在哪儿?
生:在假山下。
师:一口很大的装满了水的缸,放在假山下面,而且有小朋友在假山上玩,这就有可能出危险。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哪些词该重读。生读。
师:谁来读一下这段?
师:谁听出来他哪些词重读了?
生:“大”和“装满”重读了。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重读吗?
生:……师:正是因为大缸里装满了水,所以才可能发生后面的事情,所以,这里应把这两个词重点强调一下。我们一起试着再读一下这一段。(集体读)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来说?
生: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大缸里了。
师: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生:他会大声喊“救命”。生:他会在水里挣扎。
师:如果你看到了,心情怎样?
生:害怕、紧张。
师:你们紧张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读出你紧张的心情来。(指名2-3个同学读)师:你觉得谁读得最好?哪个地方读得好?
生:我觉得谢培同学读得好。她读得声音响亮、有感情。
生:我觉得她“一不小心”读得很好。师:因为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所以,“一不小心”要读得略微快些。哪位同学再想试着读一下?如果是你看到了,这时你会怎么办?生:我会跑去找大人。
师: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看图,谁来说说。
生:有一个孩子吓哭了,有一个孩子在喊大人,还有一个孩子跑了。
师:孩子们本来玩得那么高兴,突然发生这种事情都慌了,害怕极了。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4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的慌张、急切。师:谁来读?
指名2-3名同学读。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我要救他,否则他就没命了。
生:他想我要想个办法。
生:他想跑去找大人来不及了,要赶快救出他。
师:他是怎么做的?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司马光救小伙伴的表示的词。师:你们画出了哪些动词呢?
生:我画的是“举起”“使劲砸”。师:从这两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石头很重,司马光很着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司马光,用镇定的语气来读一下这一段。
指名读。集体读。
师:缸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孩子就得救了。司马光用自己的机智化险为夷了!还紧张吗?不紧张就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放松。
生:轻松。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想一想,得救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司马光又会说什么?请同桌俩练习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你们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生:司马光你真勇敢。
生:司马光你真聪明。
生:司马光我佩服你!
师:还想对司马光说什么?
生: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生:遇到危险,要像司马光那样动脑筋。
师: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它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下面,我们先来听叔叔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可以跟着小声讲。
(播放falsh《司马光》)师:课后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背下来,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喜欢这样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搜集一下,我们开个小小故事会。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31 06:23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及反思
东关小学 田立敏
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学习完了课文,为了让学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会感谢自己身边的亲人,学会感恩,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处理:
师:本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在下课之前,我们再来读一读碑文上的文字,好不好?
师:学习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吃水的时候,不忘“挖井人”,仅仅是吃水吗?那么,生活中,我们处处感受着幸福,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比如,我们穿衣服的时候,“穿衣不忘……”
生:穿衣不忘做衣服的人!
生:老师!是“穿衣不忘做衣人”!
师:好!还有吗?
生:“吃饭不忘种田人!
生:我们住在明亮的教室,要不忘造房子的人!
生:……
师:说得好!
生:老师,我还有,我们学了知识要不忘教我们知识的老师!
师:听了你这句话,老师心里多么感激啊!谢谢你!下课!
[教学反思]
“人文内涵”的处理,一向是此类课文“度”的问题较为难把握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成为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并非专指吃水这件事情,它有了更广泛的意义,比喻不忘记当初创造成果的人,一句话,不忘记根本。在怎样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根据本文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感受幸福生活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本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在于让孩子由文本走入生活,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从生活中平常的吃、穿、住、玩等方面,启发学生感受到别人爱的同时,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教学效果较好。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31 06:23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案例
东安小学 盛丽华
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指名读这句话)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村子里没有井。
生:没有井就没有水喝。
生:我知道了乡亲们如过要吃水,就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你觉得乡亲们吃水方便吗?是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生:我从“很远的”这个词知道的。
生:还要挑。
师:谁会做一个挑的动作?
(生做动作)
师:如果让你从很远的地方挑两桶满满的水,你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有什么感觉?
生:我会觉得很累。
生:我会觉得两条腿发酸。
生:我会觉得两条腿发软,会摔跤,会把水翻掉。
生:我会觉得肩膀疼。
生:我会挑不动。
师:真想不到沙洲坝的乡亲们要想吃水,竟然要走那么远的路,要费那么大的力。
师:怎样读这句话呢?
(指导用沉重、缓慢的语气读)
出示: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生:(齐读)
师:毛主席看到乡亲们吃水这么难,心理会怎么想?他是怎么做的?
生:(齐读)毛主席就带领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评点]“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体会挑水会遇到那些困难,再指导用沉重、缓慢的语气来读好这句话。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31 06:24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及思考
浙江省富阳市永兴小学 何黄海
【尊敬的老师,您正在浏览语文课堂网提供的文章。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网址是
www.ywkt.com
】
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由于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更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这类课文偏重于强调思想政治性,此类课文一直难以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钟爱。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以该类课文的讨论也日趋激烈。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当代教材需不需要编入“王二小”类的课文?其二,如果需要,此类课文如何教学?笔者认为,前一问题应该是无可争议的。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它的教材必须包含最为广泛的社会内容。因此,需要我们研究的是第二个问题。本文仅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进行浅显的探讨。
一、教学实录
(一)揭示课题,朗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哪一课?
生(不由自主地开始朗读课题)
师(惊奇地):这个课题中有三个生字,我还没有教,你们就会读?
生(自豪地):会!
师:谁来读一读?(连续请数名学生朗读,再齐读,要求读正确、响亮,目的在于认识生字“忘”“挖”和“井”)
师:谁愿意一个人来读?(师指导读出一定的语感。)
生(纷纷举手,请一生读):“吃水不忘挖井人”。
师(模仿学生的语气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你不会忘记,明天你就会忘记了。谁再来读?
师(高兴地):非常棒!你二十年都不会忘记了!谁愿意再来读?
师:哇!你一百年都不会忘记了!(学生哈哈大笑)我们一起来读!(学生朗读)
师:吃水的时候,不能忘记谁?
生:挖井人!
师:谁敢再来读一读题目,把你的这个意思告诉大家?
生(朗读,把“挖井人”三个字读得重些)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师:刚才大家把课文的题目读得非常非常棒!现在我们要朗读课文,老师不教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生(声音响亮、充满信心地):有!
师:那好,给大家八分钟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读完后,我们来比一比。
(指导学生选择适宜形式进行朗读:识字能力较强者独立朗读;阅读能力一般者以多人合作的形式读,旨在相互纠正;教师组织少数识字能力最弱者重点辅导朗读)
师:刚才我听了好几位小朋友的朗读,发现他们朗读的时候,声音都非常响亮,而且一发现读错了都自己会马上改正!老师非常喜欢这样的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做这样的小朋友呢?
生(齐声):愿意!
师:好!现在我们来一场朗读挑战赛。请你找一个平时朗读比你稍微好的同学。你向他挑战朗读!(学生分组)由挑战的人选一段他自己读得最好的,两人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生(自由分组竞赛性朗读,之后,请几组展示给大家看)
师(请出一组:张少飞──徐涛)问:张少飞(挑战者),你有信心吗?
张(点点头):有!
师:我们为你加油!(两生对抗性朗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两人的表现不相上下,学生纷纷鼓掌。)
师:你看,同学们都在为你们鼓掌叫好!(转身问张少飞)你觉得自己为什么这次能够读得这么好?
张(自豪地):我都读了六遍了。
师:哦,读的多就读得好了!(转身向徐涛:被挑战者)你看,张少飞快要超过你了,你怎么办?
徐(很有信心地):以后我会多读几遍,一定不让他超过!
(三)重点朗读,读出感受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有味道,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谢谢!那你们就是评委哦,敢不敢给老师提意见?
生(有的犹豫、有的开始笑了):敢!
师:那好,我选择比较容易读的第二段(老师朗读,故意读错两个生字,语气读得平淡)
生(争行恐后地):老师!我来!我来!
生:你把“井”读成了“ ”了!
生:你把“战士”读成了“ ”!
师:咳,我有那么多的错误?粗心!真太粗心了!这里的生字实在太多了,不认识的字多了,就容易读错。课文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认,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好不好?
(请学生当小老师:圈圈、认认、说说自己觉得难认的字,并给同学们领读)
【尊敬的老师,您正在浏览语文课堂网提供的文章。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网址是
www.ywkt.com
】
生:老师,你还有地方读得不好。你读得没有感情。
师:说说容易!你来读一读!
(生朗读,强调出了“村子里没有井”“要到很远的地方”等几个词,学生鼓掌。)
师:果然厉害!真是高手!谁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读呀?
生:因为村子里没有井,农民没水吃,他们会很伤心的。你(指老师)倒读得这么高兴,当然还是他(指学生)好!
师:有道理!
生:他们去挑水要走很多的路,我们要读得慢一些。你(指老师)读得那么快,一下子就到了,还是唐雨琪(指朗读者)慢慢地读好!
生(齐读。)
师:老师刚才读得不够好。但我还想再来朗读课文,可以?
生:可以。
师:现在,我要“读”课文中的一段话,你们不用耳朵听,而要用眼睛看(学生面露惊奇的神色),用脑子想。读完了,我要请你猜一猜老师可能在读哪一段,好不好?
生(兴致盎然地):好!(老师表演性默读,学生观看、猜测)
生:你在读第三段!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用手竖起了一块东西。
师:你说是竖什么?
生:石碑!
师:你真聪明!
生:你读的是第三段!因为你好像在抬头看什么东西,那是石碑上的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生:因为课文上第一段说“毛主席在那里住过”,你没有“住”的动作;第二段说,他们去挑水,你也没“挑水”的动作。所以你在读第三段!
师:说得太棒了!我们为你鼓掌!
(四)分发材料,补充阅读
师:那么,石碑立好以后(课件展示一张图片:一块石碑上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等字),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呢?他们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老师这里有几篇关于沙洲坝这口井的资料,你们想不想看看?
生(迫不及待地):想!
师(分发四类资料,学生选择性阅读)看过石碑的人会说写什么呢?
生:他们可能会说,毛主席真是个好人!
生:村里的人会说,我们有水喝,还要谢谢毛主席和八路军呢!
生:这里说(指指手中的资料)这口井被反动派破坏了五次,村里的人都勇敢把它修好了,村里的人也很伟大!
师:你说得真好!
生:他们会说,假如沙洲坝的河流多一点,我们就不用吃井水了。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手指资料):这里说,沙洲坝不太有河,所以人们吃水要挖井。
师:哇!你看懂了课文外的知识,真厉害!对,沙洲坝河少,人们吃水要挖井。
(五)回顾课题,感恩他情
师:本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在下课之前,我们再来读一读碑文上的文字,好不好?
师:吃水的时候,我们要不忘“挖井人”。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比如,我们穿衣服的时候,“穿衣不忘……”
生:穿衣不忘做衣服的人!
生:老师!是“穿衣不忘做衣人”!
师:好!还有吗?
生:“吃饭不忘种田人!
生:我们住在明亮的教室,要不忘造房子的人!
师:说得好!
生:老师,我还有,我们学了知识要不忘给我们知识的老师!
师:听了你这么懂事的话,老师心里多么开心啊!谢谢你!下课!
二、教学思考
(一)以读为本,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
我们认为,“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式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题,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朗读的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多次朗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话,开展两人竞赛,读出自己的理解;学习完课文后,补充一定的阅读材料等。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情赏趣,关注教学过程的情趣体验
学生学得主动、有情有趣是本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40分钟时间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同老师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趣体验有很大关系。比如,在朗读课题的时候,学生把“不忘”读出了重音,老师夸张地称赞:你二十年都不会忘记了!给学生强烈的成功体验。在进行课文的初次朗读时,故意“唬”学生:老师不教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得正确、流利?在指导竞赛性朗读时,老师的“诈错”等,这些富有挑战色彩的教学策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情趣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显得轻松、主动。
(三)强调人文性,重视人文内涵的普遍意义
人文内涵的处理,一向是此类课文教学设计最为棘手的难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偏重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造成人文思想熏陶的狭隘性,影响了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欣赏和理解。关于人文内涵的渗透,我们可以从两个我及其来思考:一是渗透怎样的人文精神?二是怎样渗透人文精神?本课的设计摆脱了“过于推崇领袖人物”的色彩,突出了“普通人”(包括课文中的普通人物和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强调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八路军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在怎样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我们即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激发出浓浓的感恩之情。
(四)立体阅读,补充人物事件的历史背景
革命题材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比较大的距离,学生阅读课文的行为实际上是横向单一的平面性阅读,它给予学生的阅读信息比较少。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各类足量的相关背景资料,实现学生纵向多纬度的立体性阅读,提高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的质量。本课的补充阅读材料有四类,分别包括:沙洲坝地理环境的简介;毛主席居住瑞金的历史;八路军在瑞金的故事;沙洲坝人民五次保卫“井”。这些简短的文字延伸了学生课文阅读的理解和判断。比如,学生从中知道了“沙洲坝人为什么要挖井吃水”,领悟到“井被反动派破坏了五次,村里的人都勇敢地把它修好了,村里的人也很伟大。
(五)分步识字,落实课程目标的全程理念
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解决“识”和“写”的问题上,我校采取了“分散识字、集中书写”的原则,即教材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我们通过多次的呈现分阶段识记;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的字,我们一般安排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一般为一节小课约20分钟)让学生书写。就本课而言,笔者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识字的任务。第一阶段在课前预习,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识字能力记一定量的生字,如不少学生通过预习记住了想念的“念”、战士的“士”、井水的“井”等。第二阶段在课堂教学,老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散、适时地安排一定量的识字教学。如,开课时,指导学生多次朗读课题,旨在认识生字“忘”“挖”和“井”;进行重点性的朗读指导时,老师特意挑选生字相对集中的第二自然段;结束教学前,让学生多次大声朗读课文中的碑文(包含5个生字)等,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反复的“读”达到识记足量的汉字。第三个阶段在课后复习和小课,采取认读包含生字的课外句子(如:红军战士为老百姓挖井等)来复习巩固生字的识记;课文要求书写的6个汉字,安排在一节小课中集中完成。
转载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31 06:24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多一份信任 多一份收获
——《王二小》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www.ywkt.com
】
一.教学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书本知识这个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教学片段
师
把文中的14个生字制成苹果形卡片粘贴在画有苹果树的黑板上)这些生字朋友,哪些不用老师教你们就已经认识?是在哪儿认识的?
生1:我认识"王"字,因为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王".
生2:我认识"杀""哨"它们是我在看电视时认识的.
生3:我认识"枪"字,我和妈妈在超市买东西时,看到有"枪手"这个商品.
生4:我认识"荡"字.我家门口有个饭店,广告牌上有"汤"字,它加上草字头,就变成"荡"字了.
生5:我认识"部""英雄",它们是爷爷教我练毛笔字时认识的。
……
三.教学叙事及反思
这是2005年四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借用市育红小学一(3)班进行的新课程,新理念下《王二小》一课的观摩教学。随着课程的进行,我很快进入角色。孩子们的眼中也逐渐迸发出热烈的气息。我知道在这样一所有名气的学校里,学生的素质是不容质疑的,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常常回孕育着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开始进行生字教学了。我把一个个生字制成苹果形的卡片粘贴在黑板上,指名上来认读并充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这是一个激发学生主动识字,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教学环节。台下举手的学生很多,课堂气氛相当热烈,我心里暗自高兴。现在黑板上只剩下两个“苹果娃娃”了。我环视一周,准备再请一个学生认读。这时教室中间后排的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吸引了我,他的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老师,我会”,我毫不犹豫地请了他。在我高兴地期待中,小男孩来到了黑板前。我满以为他会顺利地摘下卡片并带领大家认读,可想不到他在黑板前停歇了足足有30秒中,还未摘下“苹果娃娃”。课堂上刚才那争先恐后抢读的热闹场面霎时静了下来。一阵沉默之后,台下的学生首先沉不住气了,他们纷纷叫道:“你读呀,快读呀!”“连这个也不会呀!”在同学们的催促声中,他更加局促不安,涨红了脸,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从他的眼神中,我知道他是多么想认出这两个生字,并能充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啊!我心里涌起一阵感动。为了不挫伤他的积极性,我放慢语速,鼓励道:“别着急,也可能这两个‘苹果娃娃’和你分别太久,你一时半会想不起来,现在谁愿意帮他介绍一下这两个新朋友呢?”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他正确地读出了这两个生字,我在他胸前贴上了一个大大的“OK”揭贴画,他满怀喜悦的回到座位上。
接下来是朗读的指导。我采取的是分段朗读,师生共同指正的方法。当进行到第三自然段时,那位胖乎乎的男孩又举起了手,喊道:“老师,这一段我来读,行吗?”在同学们“啊?”的惊讶声中,刚才那一幕冷场的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犹豫了:“让他读吧,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可能就完成不了,不让他读吧,这个孩子的课堂学习欲望可能就在老师的不信任下而消失。”思忖片刻,我果断地说:“好,你来!”在我的引读,在我的耐心中,这孩子努力地读完了这一段,我真诚地握着他的手说:“你读得真认真,老师觉得你比刚才又进了一步,真为你高兴!”在我的信任中,在同学们的注视下,他激动地坐下了。
在以后的环节中,这个小男孩又勇敢地频频举手,我总是不失时机地请他回答,虽然他的回答时间比我预设的要耽搁一点;虽然本堂课的教学没能完成我设计的教学内容,但从小男孩的积极态度中,我觉得这堂课收获不小。
果然,下课后,我正在讲台上收拾东西,这个小男孩跑到我跟前,激动地说:“老师,我这堂课的表现是不是不错,我后来回答的问题越来越好,是不是?”我抚摸着他的头说:“你真不错,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好吗?”他高兴地点着头说:“好,好!”
新课改呼唤的是人性化的教育,人性化的教育本来就应该植根于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中。一堂课的价值应该由学生的收获和提高来决定,而决不能以教师的风采和程序化的设置来衡量,把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置之一边。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尊重,展示学生的努力和精彩,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真正收获所在。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31 06:25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窦老师的成名作《王二小》实录
王二小》课堂实录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www.ywkt.com
】
学生: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一年二班
地点: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礼堂
说明:省语文学科“两史一情”德育渗透观摩课
师:上课。
生:老师好。(礼,坐)
师:先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看卡片,听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并组词,哪一组愿意来?好,从这组开始。
(出示卡片)
生:突然
师:重来,听老师要求,读准字音并组词。
生:突、突然
生:(不会)
师:谁来告诉他?帮助他?
生:响
生:响、响起
师:接着来。
生:助、帮助
生:团、团员
生:英、英雄
生:起、起来
生:童、儿童
师:下面我们齐读一遍。这件事连起来了。我们读的时候就要体会“一边……一边”
重音读出来,我们试一试!
生:(读略)
师:读得很好。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还不止一次,书上有一个词告诉你了,是哪个词?一起说。
生:常常。
师:好,我们读这一段的时候,要体会体会“常常”,读一读,试一试。
生:(读略)
师:读得很好,王二小就是这样利用放牛的机会帮助八路军放哨,发现敌人马上向八路军报告。那么,就在9月16日那天发生了下面的事。看图,这幅图的内容在哪一段写着呢?
生:这句话在第二自然段写着。
师:这个自然段有两句话,同学们小声在下面读,讲的是什么意思?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说说?
生:这句话写的是在9月16日早上,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
师:扫荡是干什么?
生:就是到村子里把老百姓杀死,然后抢他们的东西把屋子烧了。
师:也就是说扫荡就是杀人,放火,抢东西,这个问题引用日本鬼子所说的话就是“扫荡”,接着往下说。
生:走到山口,不知道方向了。
师:那就是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了,接着往下看第二句话,哪位同学来讲讲。
生: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让他带路,敌人走着走着看见王二小就让他带路。
师:让他带路是让王二小怎么做?
生:就是让他把敌人带进村子里。
师:去扫荡,对啦!看看图,看看敌人的样子,你想一想,敌人对王二小怎么说呢?
生:放牛的,给我带路,要不我就杀了你。
师:敌人多凶呀!下面我们就读一读这一段,体会一下敌人凶狠的样子。“有一天……”开始。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再结合这幅图,你看看这幅图主要写什么意思呢?
生:写的是敌人来扫荡,让王二小带路。
师:说的哕嗦,主要写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敌人让王二小给他们带路。
师:对了,那敌人为什么让王二小给他带路呢?
生:因为敌人迷了路。
生:因为敌人扫荡迷了路,所以让王二小带路。
师:那么想一想,王二小愿意给敌人带路吗?
生:不愿意。
师:王二小给没给敌人带路呢?
生:带了。
师:王二小是怎么给敌人带路的?老师请同学读3、4自然段。
谁来读?
生:读3、4自然段。
师:王二小是怎么给敌人带路的?
生: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子八路军的埋伏圈。
师:你能不能再具体一点说。(板书: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生:王二小装做顺从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师:对了,老师把你说的话写在黑板上,看看小黑板(出示小黑板)读一读。
生:读句。
师;好,我们看顺从是什么样呀?
生:敌人让他干什么他就子什么。
师:就是他怎么说他就怎么做,装做顺从又是什么样呢?
生:心里不是这样想的,但是表面上很顺从。
师:也就是说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所以才把敌人带到埋伏圈,埋伏圈是什么意思?
生:埋伏圈就是埋伏了好多好多人。
师:人指的是谁?
生:是八路军,藏起来围成一个圈。
师:就是八路军根据地形隐藏起来,不让敌人发现,然后王二小把敌人领进去,准备消灭敌人的这么一块地方,就叫埋伏圈,读这个词。
生:读词
师:读,体会王二小勇敢、机智。
生:读
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要把我们分析的词读出来,老师先读一读,谁来试一试。
生:读
师:好,看谁能比他读得还好。
生:读
师:读得很好,我们就像他一样一起读一读。
生:读(略)
师:那么大家看图,这就是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情景,听!当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情况。(放录音:枪声)谁来说一说。
生: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
师:响起了谁的枪声?
生:八路军的枪声。
师:书上是怎么写的,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
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生:应该快一点读。
师:为什么?
师:心里想的和表面想的不一样,那他心里怎么想的?
生:王二小心里想你要把我杀了不要紧,可是万一敌人到了村子里了,还不如我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
师:很好,那用一个成语说王二/j、将计就计,想出这个办法消灭敌人,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他还会怎么想的?
生:我要是不给你带路,杀了我不要紧,万一敌人闯到村于里怎么办?我要是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叔叔的埋伏圈,你们要杀我怎么办?八路军叔叔快来救救我吧!
师:哦,王二小希望八路军叔叔来救他,说明王二小担心引己,那同学们想一想,王二小是不是这样想的?
生:不是。
生:因为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给八路军放哨,他特别恨敌人,他不怕死。
师:看黑板上这句话,你还能从哪看出王二小不怕死。
生:因为王二小能在这么凶狠的敌人面前带路说明他不怕死。笔毁飞司
师:从哪看出王二小机智。
生:因为他能装出顺从的样子。
师:好,此时,王二小心里想的是怎么消灭这些敌人,惟独叫有想的是到他自己,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不怕死。师:也就是说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所以才把敌人带到埋伏圈,埋伏圈是什么意思?
生:埋伏圈就是埋伏了好多好多人。
师:人指的是谁?
生:是八路军,藏起来围成一个圈。
师:就是八路军根据地形隐藏起来,不让敌人发现,然后王二小把敌人领进去,准备消灭敌人的这么一块地方,就叫埋伏圈,读这个词。
生:读词
师:读,体会王二小勇敢、机智。
生:读
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要把我们分析的词读出来,老师先读
一读,谁来试一试。
生:读
师:好,看谁能比他读得还好。
生:读
师:读得很好,我们就像他一样一起读一读。
生:读(略)
师:那么大家看图,这就是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情景,听!当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情况。(放录音:枪声)谁来说一说。
生: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
师:响起了谁的枪声?
生:八路军的枪声。
师:书上是怎么写的,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
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生:应该快一点读。
师:为什么? 生:因为突然,这是一个很短的时间。
师:就是敌人没想到,八路军就响起了枪声,所以读的快些。
生:读
师:语气还不够。
生:读。
师;好,再看看这段的第二句话,看看这段话写的是什么?
生:写知道上了当,就地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师:说得很好,大家看看敌人是怎么知道上了当的!
生:敌人发现八路军拿枪打他们,他们才知道。
师:再看看图,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王二小在喊。
师:会喊什么?
生:八路军叔叔别管我,快消灭敌人。
师:你看看你说的话,王二小是怎么喊的?怎么说?
女:I二小会喊: “八路军叔叔,你们快开枪呀!快消灭敌人。”
:从I二小的喊声,我们看出王二小此时此刻想没想到自己的危险?他想到的是什么? :
生:是?肖灭敌人。
;惟独没有想到他自己,再次证明王二小所具备的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早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敌人气急败刷了,敌人没想到被放牛的孩子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别把王二小杀害了。王二小就凭着他的机智、勇敢,不怕训牲的精神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埋伏圈,是用他的生命换训了后方干部和几千百姓的安全,他不亏被称为小英雄。副一读3、4自然段,体会体会。
生:读3、4自然段。
师:我们被王二小的精神所感动,八路军亲眼看见王二小的行为又亲眼看见敌人杀害王二小的这种行为,他们会怎么做呢?看图说一说。
生:他们拿枪往山下冲。
师:说的很好,那么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一起读读最后自然段。
生:读最后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八路军冲下来,不用跑呢?
生:因为冲比跑快。
师:为什么八路军冲下来,把敌人消灭的一个都不剩呀?
生:因为敌人可恨,还杀害了王二小。
师:对敌人是无比的仇恨,带着这种感情我们读一读第5自然段。(板书:帮助消灭全部敌人)
生:读
师:好,把书放下,跟着老师一起按照课文的顺序说一说课文讲的内容。先讲的是王二小是儿童团员,接着再讲的是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帮八路军打敌人的经过,带着感情读一读课文,再次体会王二小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精神。
生:读课文
师:谁能带着感情,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讲
师:讲得好不好?
生:好!
师:王二小已经牺牲很多年了,每当想起王二小为了救后方的百姓竟被敌人活活挑在枪尖上,摔死在那块大石头上的时候,人们都会含着眼泪,深深地怀念着年仅9岁的孩子——王二小。王二小被敌人就这样杀死了,鲜血染红了这块大石头,染红了周围的草地,也染红了蓝蓝的天空,秋风为他哭泣,小鸟为他哀鸣,可我们的王二小却躺在冰冷的石头上含着微笑死去了。当八路军叔叔轻轻地把他抱起来,呼唤他的名字的时候,我们的王二小再也不能睁开眼睛看一看生他、养他的的爸爸、妈妈和他热爱着的乡亲们了!还记得我们在音乐课上学过的那首歌吗?就让我们带着对王二小无限怀念和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唱一唱。(放录音)
生:边唱边流泪(此时学生已深深进人情境之中)
师:同学们的心情非常沉痛,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像王二小这样的英雄事迹还有许多许多,你还知道哪些事迹?
生:刘胡兰。
生:还有抗日小英雄。
师:那么他们为什么这样机智、勇敢和敌人斗争到底,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生:因为恨敌人。
师:恨敌人也就是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像这样的英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讲也讲不完,这个周六我们在班队会上每个人准备一个英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评价: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强调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传知、授解惑的过程,但同时又是一项开掘人的精神的生命程。因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力量,培养学生的情感,无疑是课堂教学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窦老师在《王二小》的教学中,将植根于教材和生活中的“情”,以灯片中生动的形象、教者声情并茂的渲染、音乐的如泣如诉,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中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使教学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儿童情感所驱使的主动发展过程。我们看到,课堂上教者泪花盈盈,学生泣不成声,听课的老师们也为之动容,彼此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与作者的心达成“四情共振”。不难想象,从此,王小的形象深深地门印在了学生的心中,王二小的精神根植于学生的生命,必将伴随他主子;活多变,导之有法而说。我们知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归根到底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实践,无论教师怎么教,生都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但由于学生受自身认知水平旧的限制,不可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这些;年级的小学生,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的引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旧体,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窦老师的导,富于变化又恰到好处她有时侧重于“读”,有时侧重于“思”,有时着眼于“段”,有叫着眼于“词”,有时着眼于“题”(要点词题)。如“敌人会对王二小怎么说?”“王二小会喊什么,心里想到的是什么?”,如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扩展了课文内容,又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能力。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31 06:26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画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入情入境
1、导入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那就是一首好听的歌《家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播放歌曲《家乡》。
3、这首歌描写的是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美丽的草原景色。听了这首歌,你们想不想描绘一下自己的家乡?
(板书课题:“24、画家乡”。)
4、今天有几个小朋友,他们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了,想不想看一看呢?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边出示5张投影片,边配乐范读全文。
2、学生标出自然段。
3、这篇课文共描写了哪几个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板书:涛涛 山山 平平 青青 京京
海边 山里 平原 草原 城市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5、你最喜欢谁的家乡?(教师出示5个“家乡标牌”放在每个组的桌子上,命名为:“海边队山里队平原队草原队城市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家乡换位就坐。)
三、小组合作,品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家乡段落。
⑵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其他组员听。
⑶ 在这一段中你学懂了什么?讲给组员听。
⑷ 每一种家乡的特点可以用哪一个字概括?
⑸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请小组其他同学来帮忙。
2、选出各组负责人
每组选一个组长──全面组织管理本组的纪律,解决临时性问题;
一个主持人──按老师的提示和要求,组织本组同学积极讨论;
一个记录员──快速记录下大家的疑难问题,以免遗漏;
一个解说员──向大家介绍本组同学喜欢的家乡;
一个朗读员──代表本组在全班朗读;
一个成果汇报员──在成果汇报会上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自学成果。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全场巡视,指导点拨。)
四、成果汇报,释疑评价
1、每组解说员出示投影片向大家介绍喜欢的家乡。(学生评价打分。)
2、每组朗读员配乐进行朗读接力赛。(学生评价打分。)
3、每组汇报员汇报本组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包括“有哪些优美的词句;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会仿照例句说句子;学懂了哪些知识;对个别同学的质疑,小组是怎样解决的”等方面的收获;教师评价打分。
例:⑴ 我会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
⑵ 我知道树可以用“又高又大”来形容,草可以用“又绿又密”来形容;
⑶ 我觉得“一匹骏马从远处奔来”这句话写得特别好;
⑷ 我知道“翠竹”就是“绿绿的竹子”。
4、其他组员补充。
5、每个家乡的特点可以用哪一个字概括?
(指名没有担任职务的学生回答,给每个同学发言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蓝高宽大美。)
6、提供质疑的空间。
(每组有疑问的同学提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员补充;教师评价打分。)
7、教师释疑。
(播放有关“高山大海,平原草原”的地理知识的课件,教师随机讲解,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8、小组齐声表演读。(教师评价打分。)
9、背诵比赛。(教师评价打分。)
10、积极评价。
⑴ 对成果汇报中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从而使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得以巩固和发扬;
⑵ 总结6轮比赛的得分情况,评出优胜组发小红花,树立正面典型。
11、对课文还有哪些不懂得地方?借助同学们提供的方法,自主学习。(承认个体差异,使大家都能够学好课文。)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但有美丽的草原,还有浩瀚的大海、广阔的平原、连绵的群山、现代化的都市,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谈体会,教师板书:“家乡美爱家乡”。
六、现场作画,介绍家乡
1、你的家乡在哪里?也一定很美吧,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画出自己最美的家乡。
2、配乐现场作画,教师全场巡视。(可参照事先准备的家乡图片。)
3、完成得快的同学进行展示,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
4、评出单项奖──“小小画家、优秀解说员”。
5、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家乡的神奇与美丽,我们为自己有这么美丽的家乡而感到自豪。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将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板书设计】
24 画家乡
涛涛 海边 蓝
山山 山里 高 家乡美
平平 平原 宽
青青 草原 大 爱家乡
京京 城市 美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31 06:26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写得非常优美动人,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这课教学参考书上写得也不详尽,于是只好自己动脑筋。
我觉得诗歌中的比喻句用的十分精妙,于是抓住这个特色来教学。
教学第一、三小节时,我主要让学生看看这里把我们小朋友比喻成什么?为什么?
1、我们像春天
学生找出“我们像春天一样”,并找理由:
生:“春天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我们小朋友也是这样跑来跑去。”
师点拨:“春天是多么充满生机的季节呀!”
生:“我们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师:“毛主席说过,你们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希望,春天不也是充满朝气和希望吗?”
(学生点头)齐读句子。
2、我们像花儿
学生找到“像朵朵花儿开放。”
师:“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花儿多。”
师:“为什么小朋友像花儿?找句子。”
生:“我找到了,小朋友的衣裳很漂亮,红领巾也很鲜艳,像花一样美丽。”
师:“说得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句子。”
“请你说一说——我们像( )。”
生:“我们像小草,正在出土。”
生:“我们像小树苗,正在发芽。”
生:“我们像小花,正在开放。”
……
3、我们像小鸟
大家读读第三小节,觉得我们还像什么?
生:“我们像小鸟一样。”
师:“我们像小鸟一样快乐自由,等身上羽毛长得很丰满就要展翅飞翔。我们为什么要勇敢地飞向高空?”
生:“可能飞行时会遇到困难,比如有老鹰或者猎人,所以要勇敢。”
师:“要不怕困难。谁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
生(一位学习不太用功的孩子,竟有了体会):
“其实小鸟遇到老鹰和猎人这些困难就像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一样。”
师:“说得好,比如你的困难是?”
生:“我上课要不能坚持做端正,要和同桌说话。”
师:“现在你认识自己的困难,有勇气克服吗?”
(学生点头)
师:“谁再来说说。”
生:“我们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将来才可以实现理想。”
教学第二小节时,我遇到了困难。
4、花儿和白杨树像小鸟?
这个环节我处理得不太好,我想让孩子说说这里用了什么比作什么,但是开始没有学生举手。
于是,我提示这小节第三行“它们”说的是谁?
个别学生学生举手了:
“它们是‘花儿’和‘白杨树’。”
师:“它们为什么像小鸟?找找理由吧,自己读读。”
(许久,没有举手)
于是我只好自己讲解:看,花儿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音,白杨树在哗啦啦地响,他们好象在和我们打招呼,在向我们祝贺,向我们唱歌。
说到这里,孩子还是有点迷糊。我看到这里难理解,就让孩子反复读读,读中体会,然后说说它们在向我们祝贺什么?……
[反思:
课后我想,孩子毕竟不能光靠自己感知,虽然主体是他们,他们也能自己解决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但必要时老师还是起到了关键作用,不可缺少讲解。
当时我没有提示好:比喻句就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是有相似的特点,虽然“花儿”、“白杨树”和“小鸟”看上去什么关系都没有,但是这里是动态的,“花儿”、“白杨树”在风中会发出声音,会说话、唱歌,这个声音是和小鸟有相似的,所以,这个比喻句很独特。
看来这个“导”者难度很大,以后的课上还要多斟酌每个难点字词句的讲解啊!]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31 06:26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快乐的节日》课堂实录
执教者:杭州春芽小学 陈欣
摘录者:湖州东林小学 王静娴
一、课前谈话: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www.ywkt.com
】
师:小朋友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来说日期看小朋友能不能把这个日期的节日说出来好吗?
生:好。
师:1月1 日。
生:元旦。
师:3月8日。
生;妇女节。
师:6月1 日。
生:儿童节。
师:你们喜欢儿童节吗?
生:喜欢。
【谈话热身进入课文是每个老师课前都会做的一个过程,在这里也不例外,教师紧紧抓住了课文与节日有关的特点,做了一个猜节日名称的游戏,十分自然地引出了儿童节】
二 、导入课文
师:出示“小鸟”“向日葵”的贴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1:小鸟你好。
师:谢谢你,小朋友你可真有礼貌。
生2:小鸟好。
师:你的声音真大,真棒,我真高兴。
生3:小鸟请你到我家来做客。
师:真是一个热情的小朋友,我真高兴,我一定来。
生4:小鸟姐姐您好。
师:小妹妹你好。你真热情。
师:怎么都和小鸟打招呼?小花觉得很冷落。
生5:向日葵你好。
师:你好,小朋友。
生5:向日葵你好吗?
师:我很好,谢谢你。
生6:向日葵请到我家里来。
师:谢谢你,我一定来。
师:你们发现了吗?小鸟和花儿的脸上都笑眯眯的,因为他们今天正在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呢!(出示图片学生过儿童节的图片)
师:你们过过哪些快乐的节日?
生:我过过6.1儿童节。
师:为什么啊?
生1:因为可以吃许多好吃的东西。
生2:我过过愚人节,我在那天耍过我阿姨。
师:你觉得很放松,很自由是吗?
生:我过过6.1儿童节,那天是我的生日,我们一起唱生日歌。
师:今天我们要和花儿和小鸟一起过“快乐的节日”
生齐读课题
【这个环节中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角色转换,在学生与花儿小鸟打招呼的时候,她不再是教师了,而变成了小鸟姐姐,小花。让学生与她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进了,学生变得敢大胆发言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小朋友打开课本107页,出示读书要求“自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生读读书要求。
师:能做到吗?
生:能。
生自读课文。
师:课文有四个小节,我们正好请四个同学,每个同学读一个小节,那其他同学有任务吗?
生:有的。
师:其他同学你的任务是好好看书,听其他是否读正确,你们就是小评委。
师:第一位同学先来,你们的书要准备好,没有拿好书就不会好好的看书。对了真棒,老师一说你就会了。
【教师提醒学生读书时候拿书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一位细心的老师,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位学生读课文。
师鼓掌:知道我为什么鼓掌吗?
生:因为第四个同学读的有感情
师:知道吗?我是为刚刚四个同学鼓掌。
生:他们读的很好。没有读错。
师:是有那么几个同学没有读错,但是有个同学是读错的。
生:我觉得他们读的很流畅。
师:很流畅,你这个词用的不错。
生:我觉得他们读地感情很好。
师:感情好可以用一个词叫做感情丰富。
生:他们配合的很好。
师:同意,他们四个人,一个读完一个就接上了,配合的不错。
师:还有为你鼓掌的是,有个同学读错了,他马上就自己能改正。所以读错了没关系,关键是自己会改。
师:刚才帮他指出错误的是你吗?他哪个句子读错了?
生1:“他们向我们祝贺,为我们歌唱。”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拿好你的书。
生齐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读地这么好,所以朵朵花儿都向你们开放了,(出示一朵纸花)这是朵朵花儿吗?
生:不是。
师:那怎么样才是朵朵花儿?
生:要很多花儿,很多朵。
师:不错。今天我带来了朵朵花儿。(贴许多生字花儿,有的直接有生字,有的生字没有直接出示藏在了花里面)
生读直接出示的字:祝 贺 国 礼 羽 理 敬 勇 度
师:刚才有些同学奇怪了,怎么有些花儿怎么没有开呢?这里有个秘密。请你们到课后的生字里去找找。
生猜:吹
师:你呢?
生:吹。
生:吹
师: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生:是吹
猜下一列的字:祖 鼓敢 希 丰 由(由字教学中用字谜的方式引入,田里长出小苗苗,让学生猜。)
【这个识字环节和我们平时的识字教学有所不同,我们平时是出示要学的字,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记住的?有什么特点?教师把要学的字藏在花里,先说出字的特点再让学生去猜,去读。在学生读生字时教师特别注意学生的发音,前鼻音,后鼻音。】
师:这些字啊都藏了些秘密,大家仔细去找,谁的眼睛最亮,谁就能找到他。仔仔细细的看一个字都不要落下,你发现什么了?
生再读生字。
生:两个是独体字,两个是合体字。
师:我们说的所有认识的14个字,不是就4 个字。
生2:肯定后面还有字。
师:没有,我不会变魔术。就是我今天告诉你的14 个字里。
生3:在后面还有组词。
师:还是没有。看我
师把“祝”“贺”放在一起。
师:发现什么了?
生:两个字里都有个口。
师:这是一个词语。连起来读一下。还有这样的词语吗?能找到吗?
生:勇敢。
生:祖国
生读词语。师:读两遍,读得有节奏感,真好听,我还想再听一遍。
生再读词语。
师:还有发现吗?
生1:有两个独体字。
师:这两个独体字是?
生:丰 由。
师:还有吗?
生:希望的“希”和祝贺的“贺”是上下结构。
师:是啊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吗?
生:度
师:度是吗?
生:不是的
师:那还有哪个字?
生:勇。(师把这几个字放在一块儿)
师:还有发现吗?
生:有左右结构的字。羽,敬,祖,祝。(师把这几个字放在一块)
生:敢和敬都有反文旁。
师:多聪明的孩子啊,眼睛多亮啊。自己把生字花上的字,好好的读一读。
生读师归在一旁的字。
【我觉得这个环节上教师牵引学生学的味道太重了。让学生去猜生字后面的秘密,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要让学生说出生字的归类。其实这14个生字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律可以值得去找。非要学生去说出来,学生明显显得很茫然。整个环节都是老师强硬地教,不是学生主动地去学。】
四、课间歌曲
师:咱们的生字学的真不错,小鸟和花儿给咱们带来一说好听的歌曲。咱们一起唱一唱,跳一跳吧。(播放课件“快乐的节日”的歌曲,课文中出现了生字用红色标出)
师:咱们起立好吗?
生起立,跟唱。
【这个环节的设计理念是不错的,教师也重视生字的再现,把生字放在歌曲里面,用红色标出。教师自己也很投入,又唱又跳。但是由于这首歌是五年级的歌曲,一年级的学生不会唱,而且看得出上课之前也没有预先让学生先练一练。所以学生在这个地方表现得很拘谨,反而显得有点冷场。】
五、再读课文,小组合作
师:小朋友唱的真好,现在听老师读课文,听仔细老师读地哪一句话读得让你最快乐?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师读课文。
生齐拍手
师:谢谢小朋友的掌声,为什么,你们为什么鼓掌?
生:你读地有感情。
师:你听得很舒服是吗?
师:有没有哪里觉得老师读的最有感情?
生: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
师:不错,有点我的味道了。
师:还有觉得老师哪里读地最好的地方吗?
生:最后一段。
师:你来试试。
生读最后一段。
师:来,掌声送给你。
师:还有觉得我哪里读的好吗?
生:第一段。
师:你来读一读。真的不错,你也有这种快乐的感觉了。现在请咱们四人小组合作一下,一人读一个部分。把整篇课文读下来,读完请小组展示一下。
生小组自由读课文。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
有一个小组展示读课文。
【教师的范读地有感情,很有带动力。但是小组合作有点混乱,而且在小组展示读的时候,有个别小组还在讨论自己小组的事情,没有认真地听。】
师:不错,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有一个字读的不准“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把这个“地”(de)读好。
生:就勇敢地(di)向着天空飞翔,
师:再读一遍,看清楚。
生:就勇敢地(de)向着天空飞翔,
师:掌声,有了错咱们一定要改。来拿好书,咱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的读音,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读了好几遍,学生才读正确。看来她是一个耐心的好老师。】
六、总结课文,书写生字
师:今天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很快乐,所以我想把这份快乐记录下来,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吗?、
生:愿意。
师:拿好笔,把书翻到110页,我们一起来写“快乐”。
师范写,生在书本上书写。
师:我们的字写完了,我相信我们只要像小鸟和花儿一样,每天都带着笑脸,我们每天都度过快乐的时光。
《快乐的节日》听课反思
湖州东林小学 王静娴
春芽小学的陈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咋一看年纪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一听她的课,给我的感觉却是有一种与她年龄不符合的沉稳,老道。下面谈我对她的课的几点看法:
一、 巧妙利用合作平台
课堂合作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怎么样使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媒介:合作平台。在《快乐的节日》的导入部分,教师利用了“小鸟””和“花儿”这两个道具,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再把本课要学的生字都写在花朵上,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认读。。小鸟象征着自由,花儿象征着美丽,他们成为了本堂课的合作平台。因为,孩子们的原生态的快乐就来自于自由与美丽。而这两样东西又都是代表了文本,所以当教师出示了这两个道具是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能帮助教师成功导入进文本。
二、教师角色的灵活安置
让我一直苦恼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进行正面交流。我总觉得自己把握不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语。搞不好就会说出一些“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话,所以到后来就有点不敢随便开口了。但陈老师在这个方面似乎把握的很好,她十分灵活地在课堂上转换自己的角色。比如在小朋友与小鸟和花儿打招呼的环节,一个小朋友说:“小鸟你好!”老师马上角色转换成小鸟回答说:“你好,小朋友”。当另一个小朋友说“小鸟姐姐好!”时,她马上回答说“小妹妹,你好”她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问候,一下子就拉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当她让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时,她的角色又转换成了一位严厉的老师,她说:“听清楚,我是有要求的: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这么一字一顿的提出要求,学生的注意力又被集中到了一起,开始认真地按要求读课文。从可爱的小鸟到亲切的花儿姐姐再到严厉的老师,陈老师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巧妙的角色转换达到她的教学目的的。看来教师角色的转换对课堂的生成有很大的帮助。
三、 不足之处
我觉得这节课有不足的地方在识字这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认识生字,猜了花儿上字。这些过程都挺顺畅的。但是接着老师让学生猜生字里面的秘密,学生开始猜是否后面还藏着生字?或者是生字后面有组词?这些答案被老师一一否定掉后,学生开始乱说一通,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了。连听课的老师都在下面议论纷纷,到底有什么秘密啊?难道是14个生字能连成一句话?但怎么拼好象都不像。后来终于有个学生说发现了有两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老师这才像找到了救命稻草般把这两个字拿出来放在一边,用来启发学生继续找其他关于字体结构的相同点,或者都是可以组词的字,把字进行归类。我觉得在这里这么大费周折地让学生去猜字的秘密好象不大妥当,学生如果不能领会老师的意图往往会走向另一面,本来和谐的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起来,老师也会越问越急,失了阵脚。
所以我觉得以后当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欲设的答案时,不如老师先来个师范,那么学生也会依样画葫芦地找老师的样子去做,那么就会少一些沉闷。多一些轻松。
通过这次听课我看到了同年龄段其他老师的教学水平,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看来要当个好教师首先就是要不停地学习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1 06:40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片断
一、看图讲故事
师:(出示挂图)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两位朋友——小白兔和小灰兔。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编一个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
1.学生看图自由讲故事。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好!老师请来了电视姐姐,她也想把好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想听吗(放录像)
二、质疑问难
师:电视姐姐讲的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地方你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1.小灰兔为什么不像小白兔一样向老山羊要菜子回家去种
2.小白兔说:“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比一比
师:课文中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找一找,比一比。
学生分四人小组找一找、议一议,再全班交流。
相同点之一:
老山羊在地里收白菜,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来帮忙,说明小白兔和小灰兔都爱帮助别人。
相同点之二:小白兔和小灰兔称呼老山羊时都用“您”,说明他们都有礼貌。
(指导读出有礼貌的语气)
不同点之一:
小灰兔收下老山羊送的白菜,小白兔却要了菜子。
不同点之二:
回家以后,小白兔辛勤劳动,小灰兔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师:请用“先……再……然后……”把小白兔的劳动过程说一说。(学生练习说话)
师:经过小白兔的辛勤劳动,他种的白菜长大了,小白兔的心里一定会怎么样(指导读出小白兔高兴的心情)
不同点之三:
小灰兔吃光了老山羊送给他的白菜,又去要,小白兔却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
师:小灰兔看见小白兔送菜,觉得很奇怪。小灰兔为什么感到奇怪如果你是小灰兔你当时会怎么想(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师:老山羊对小白兔讲的最后一句话,你能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吗(学生讨论交流。)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1 06:4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多角度挖掘 培养学生想象力———《两只小狮子》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是影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非认知因素,它基于对直觉感知的推测,对现实感知的超越,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将各种想象具体化,善于想象从未发生过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捕捉想象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的课文读得很好,进步很大。读了这段话后,想一想,你喜欢哪只小狮子?
生:我喜欢那只刻苦练习的小狮子。
师:有和他一样看法的人吗?能说说为什么吗?(所有的小朋友都举起了小手。)
生:我喜欢那只刻苦练习的小狮子。因为它从小就练习本领。
生:因为它不懒惰……
师:找一找课文插图中的那只刻苦练习的小狮子,轻轻地摸摸它,对它说说悄悄话。(小朋友们对着课本悄悄地说着话)
师:你们刚才对小狮子说了什么?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生:小狮子,你将来长大一定能成为林中的大王。
生:你真是一只勇敢的小狮子,一点都不怕苦,不怕累。
生:小狮子,你真是好样的,这么小就这么刻苦地练习本领。
生:小狮子,我喜欢你。
生:我要奖给小狮子一个小星星。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而此时我们最担心的是那只懒惰的小狮子。请小朋友快速读一读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学生各自读后指名读。)
师:懒狮子说的“吃苦头”指的是什么“苦头”?(结合勤狮子的表现,让学生想象要想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要吃哪些苦头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在滚和扑的过程中,它可能会蹭破皮。
生:它可能会扭伤胳膊和腿。
生:它可能会累得趴在地上起不来。
生:在扑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正好扑在一块石头上,身上会起大青包的。
生:在滚的时候如果不小心会滚下山去,滚到河里去,这样会很危险的。
师:要想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可能要吃这么多的苦头,所以懒狮子不愿意学本领。那它以后怎么生活呢?谁能找出来读一读。(一生读)
师:懒狮子想依靠爸爸妈妈生活而不肯练功。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狮子不肯练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生:小狮子的爸爸妈妈将来老了,死了,小狮子因为没有本领,而捉不到猎物,它会饿死的。
生:爸爸妈妈不在时,它捕捉不到猎物会饿死。
生:它会被老虎吃掉。
生:它被别的动物咬伤才后悔当初不好好练功……
师:孩子们,你们说得可真不错,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正替懒狮子着急呢!
案例分析: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情绪的高涨,思维极为活跃,课堂成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究其原因,便是教学中巧妙地挖掘训练点,放飞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就能点燃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促其展开丰富的想象。
一、运用插图,发展想象能力。
新课程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轻轻地摸摸自已喜欢的那只刻苦练习的小狮子,让他们对它说说悄悄话。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说了很多悄悄话。而且这些想象对进一步理解课文有了很大的帮助。可见,图画对于孩子,就像化学实验中的催化剂,只要我们能适当运用,就能打开孩子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二、挖掘重点词语,发展想象能力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讲到小树问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懒狮子说不去吃那苦头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勤狮子的表现,抓住“苦头”一词让学生想象:要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要吃哪些苦头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样,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有的说它身上可能会摔出大青包,有的说它可能会扭伤胳膊和腿,还有的说它会累得趴在地上起不来,等等。这样,通过一个词语的教学即可大大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抓住重要片断,发展想象能力
抓好学生对课文的重要片段的理解,就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整篇课文内容,而且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当讲到懒狮子想依靠爸爸妈妈生活而不练功时,我就启发学生想象懒狮子不练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不在时,他捕捉不到猎物会饿死,有的说他会被老虎吃掉,还有的说他被别的动物咬伤才后悔当初不好好练功……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发展了想象力。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1 06:4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两只小狮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2、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到动物王国里祝贺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可爱的小狮子,想不想知道他们现在长成什么样了,我们再到动物王国瞧瞧,这次我们可不能空手去,想一想,该给小狮子带什么小礼物呢?
生:我给小狮子带去一个布娃娃。
生:我把自己的小汽车送给他。
师:想知道老师准备的礼物吗,暂时保密,我们出发吧。(放轻快的音乐,音乐忽然停了)嘘!仔细听,我好象听到狮子妈妈说话的声音了。
(点击课件:出现课文的第二幅插图)
师:狮子妈妈在说些什么呢?(出示狮子妈妈说的话)
生:(读)
[打破平铺直叙的教学模式,从故事的结尾出发,创设一个和谐 、宽松的情境,让孩子走进这童话般的世界,老师故意不把送给小狮子的礼物告诉学生,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师:谁能学着狮子妈妈的样子来读读。(一生读,声音很响亮)
生:妈妈对孩子不会这样说话,我妈妈对我说话是很温柔的。
师:你现在就是小狮子的妈妈。(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温柔、亲切的妈妈。我们还可感受到她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生:是一个为孩子着想的妈妈,我妈妈也会对我讲:“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要去讨饭。小狮子现在不学本领,以后也要当乞丐了。
(众笑)
[童言无忌,学生的回答是那么的充满童趣]
生:她还是一个爱孩子的妈妈。因为她在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师:真正的狮子是什么样的?
生:让其他的动物很害怕。
生:像在动物世界里看到的那样,追赶其他动物时象在飞一样,速度很快。
生:就像电视里的“狮子王”那么厉害。
生:看上去很威武,能让其他的动物都尊敬他。
生::牙齿很锋利,他可以用自己的牙齿把其他动物的肉撕成一块块的。
[孩子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课堂,联系生活谈体验,感受狮子妈妈的心情,谈谈心目中真正的狮子。]
师:妈妈还在担心什么?
生::妈妈怕自己老了,没人照顾小狮子,这只小狮子会活活饿死。
生:担心小狮子不学本领,长大了会被其他的动物吃掉。
生:担心他不能象他的哥哥那样当林中之王。
师:(疑惑地望着他 )
生:就是另一只小狮子,他比这只小狮子懂事,就是这只小狮子的哥哥了。
师:狮子妈妈为什么只担心弟弟而不担心哥哥呢?
师:我们一起去瞧瞧他们兄弟俩在干什么。(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生:弟弟不学本领,只知道懒洋洋地晒太阳。哥哥却刻苦训练。
(出示第二小节)
师:你读读描写哥哥的句子。
生:(读 )
师:哥哥刻苦地练,可你没有读出哥哥天天都在练习,你能再读读吗?
生:读(有进步,强调了“整天”和“非常刻苦”, 但声音比较小)
师:真聪明,一点就透,让我们再认真地聆听她优美的声音,分享她读书的快乐。(生再读)
师:把掌声送给她。(指名读、齐读)
生:读描写弟弟的句子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读的话,我没听清楚,弟弟是怎样晒太阳的。
生:懒洋洋
师:你再读读,特别要让其他小朋友听清楚“懒洋洋”。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次大家都记住这个词了,小朋友们知道他用什么秘诀吗?
生:他把这个词读得特别重。
生:声音特别响亮。
师:(握着刚才读书的孩子的手)你真了不起,让大家明白怎样把书读好。我们除了说懒洋洋地晒太阳,还可以说懒洋洋地干什么。
生:懒洋洋地说话。
生:懒洋洋地走路。
……
师:你如果看到一个小朋友做什么事都是懒洋洋的样子,你心里会怎么想?
生:他将来一定没出息。
生:他不管干什么事情,都会有头无尾。
师:说得真好,能带上现在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
师:真能干,读书就要用心去读。
师:谢谢小朋友精彩的朗读,这兄弟俩到底不一样在哪呢?
生:哥哥很刻苦,弟弟很懒惰。
生:哥哥很勤快,弟弟怕苦、怕累。
[强调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字词的学习,老师故意说没有听出哥哥天天在练习,没有听明白弟弟是怎样晒太阳的。有意地唤起孩子无意注意,帮助孩子轻松地理解字词,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为积累语言做准备。并在对小狮子一勤一懒的对比中,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师:看来弟弟是挺让狮子妈妈操心的。要成为一只真正的狮子应该学习哪些本领呢?
生:像他哥哥一样练习滚、扑、撕、咬。
生:还要每天跑步,才能追上其他的动物。
生:还要学习叫声,让其他的动物一听就会害怕。(学生不自觉地就学狮子吼了几声,其他的学生被逗笑了)
师:看来他要练的本领可真不少,我现在心里可为这只小狮子着急了。老师现在真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小朋友喜欢看《名侦探柯楠》吗?(喜欢)现在小朋友就当一回小侦探,看谁最先发现这只小狮子不学本领的原因。可以和自己小组的小朋友一起去查原因。(小组合作)
生:小狮子怕吃苦头。
生:小狮子觉得他的爸爸和妈妈是林中之王,他想靠爸爸妈妈养活他。(板书怕吃苦头、依靠爸爸妈妈。)
(点击课件,出示小狮子的说的两句话)
学习第一句话
师:他怕吃哪些苦头呢?。
生:在练习的时候很累。
生:在练习扑、滚的时候还会受伤。
(指名读)
师:你怎么读这么慢啊。
生:应该慢一点,小狮子说话时是慢吞吞的。
师:你真会读书,不但读得好,还能说出为什么这么读。
生:老师,我能比他读得好。
师:自信的孩子最可爱。(生读)
师:如果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就更可贵了,甚至连小小的标点也不放过。
生:(兴奋)我发现了,是感叹号。
师:真聪明,你来当一回小狮子吧,读得好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你。(鼓掌)
(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句话。
师:小狮子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他觉得爸爸和妈妈是林中之王,很了不起,他心里很自豪。
师:你就自豪地读读这句话。
生:很自信,他觉得自己不学本领也能过得很好。
师:那你就读出小狮子的自信吧,可以加上自己表演。
生:有点骄傲。(读)
师:谢谢小朋友的帮忙,原来小狮子不学本领原因有两个:一是怕吃苦,二是想依靠爸爸、妈妈。
[教师假装糊涂,营造气氛,确定研读的方向,还让小朋友当一回小侦探,在合作中调查小狮子不学本领的原因,切实有效地让学生反复朗读和品味,注重读中悟情,读中联想,读中发现,并对学生的朗读作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
师:刚才在路上我一直在想:我的礼物他们会喜欢吗,现在我有一个想法,准备好那份礼物我不送了,我要送给两只小狮子一份特殊的小礼物,小朋友猜猜是什么?
生:是玩具。
生:是让小狮子在练习时不会受伤的东西。
师:(点击课件)是一颗心,我想在这颗红心里装小朋友送给小狮子的话,该说些什么?
生:懒狮子你不学本领,以后你就不能当森林之王了,森林之王就是老虎了。
生:你不学本领,将来你爸爸、妈妈老了,你就会饿死的
生:你要向你的哥哥学习,向他那样不怕苦不怕累,将来才能成为一只真正的狮子,
生:,不要只想靠爸爸、妈妈。
……
师;:我也想写几句话送给小狮子,同时送给小朋友们。.(点击课件)
“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将教师定位于和学生平等的合作中,在充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真诚的做一次心与心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交流]
师: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不但到动物王国里看望了两只可爱的小狮子,还给他们送去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小朋友们都玩得很开心,老师忽然有个想法,想让你们当一回小演员,演一演《两只小狮子》。(小组合作,上台表演)。
[这是一篇童话,情节性很强,很适合孩子分角色表演,但表演一定要在学生充分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在最后让学生表演,是对文本的一次全新的体验,一次语言的内化过程。]
师:谢谢孩子们精彩的表演,兄弟俩渐渐长大了,开始了自己独立生活,过了几年后兄弟俩碰面了。(点击课件,出现两狮子对话的画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请你找自己喜欢的伙伴扮演小狮子兄弟俩见面的情景。
生:弟弟,你现在过得好吗。
生:我过得不好,我没有听你们的话,差点就被老虎吃了,现在我明白了不能依靠爸爸妈妈,要靠自己,所以我现在很后悔。
生:弟弟,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加油哦。
生:好,从今天开始我就认真练习本领,总有一天我要成为真正的林中之王。
……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原则,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教学评析]
(一)创设情境——带给学生美丽的童话。低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充满幻想,他们喜欢童话,亲近童话,幻想着自己就是那美丽童话中的一员。因此,我精心创设情境,带孩子去看望两只小狮子,给他们送去礼物,还让孩子充当小侦探去调查小狮子不学本领的原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二)扎实训练——赠给学生成长的基石。 “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低年级阅读目标之一。如在教学“懒洋洋、漫吞吞”等重点词语和小狮子所说的两句话时,让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读中体会,读中发现,在体验和发现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运用。如果我们每天都赠给学生一块块可贵的基石,有一天,孩子将会建成一座永不倒塌的高楼大厦。
(三)真诚对话——送给学生心灵的鸡汤。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课堂应是学生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他们应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在师生真诚平等的对话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人生的真谛,让课堂焕发人文的气息。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1 06:42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内容新颖,故事性强。通过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教育学生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不依赖父母生活。”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索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连接生活与教材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知识的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4、评价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学习之中。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狮子妈妈、懒狮子、勤狮子、小树的头饰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较长,而且故事情节性很强,为了突破串讲模式,我设计了“整体阅读,交流体验”的教学思路。为了激发学生对于狮子这种动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特别筹备了一次小型班会,请同学们将课下搜集到的有关狮子的资料进行讲解展示。学生通过图书、上网、电视、广播等各种途径搜集到了丰富而有趣的资料。学生在这一过程获得的知识远远超过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因此,课堂上老师提出“你对狮子有哪些了解”时,学生才会应答自如。
我将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略去不讲,直插重点,压缩了教学时间。在进行分角色朗读时,将课文中间的提示语删去不读,加快了语言的节奏,便于学生较快进入语言情境。在情景再现环节,教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只“小狮子”,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互进。“听了狮子妈妈的话以后,小狮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由想象,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小组合作、创新实践环节,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文中的情景,进行艺术再造。在表演中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说与动的快乐气氛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策略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为使学生在上课伊始能较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我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你对狮子有哪些了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求的欲望。接着,给学生创设广阔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读书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然后让学生看课文录像,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形象,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也想读一读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在个人的、小组的、全班的学习活动的穿插、结合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实现每个学生对课程内容、语文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自我构建。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读书,并且有成功的体验。
2、寓教于乐,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展示生动、直观的画面,不仅仅是为了引学生入情入境,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头饰辅助教学,老师、学生戴着头饰表演,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进入角色进行体验的机会,实现了师生互动。另外,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等方式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形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老师就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看看动画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课件演示)
你了解狮子吗?愿意介绍一下狮子吗?(自由交流)
想知道小狮子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两只小狮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轻声齐读)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再听读一遍。(同桌一个读,一个听)
3、指名读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互相评价)
三、研究学习,体验发现
1、两只小狮子都想成为林中之王,可他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请认真看图专心听。(课件演示)
2、学生介绍两只小狮子的表现。
3、指名读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后评价。
4、懒狮子对小树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看画面(课件演示)
5、同桌合作朗读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分角色读)
6、师生,男女生合作朗读。
7、懒狮子真会生活得很好吗?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交流)
四、情景再现,激活思维
1、(师戴懒狮子头饰)我就是懒狮子,我认为我会生活的很好,你们为什么说不能呢?
2、听狮子妈妈的话。(课件出示:狮子妈妈)
3、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谁能帮帮我?
4、请你想一想妈妈平时讲道理时耐心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个人读,同桌读,齐读)
5、我这只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给大家)
五、小组合作,创新实践
1、同学们,两只可爱的小狮子已经成为我们的朋友,让我们一起祝愿它们长大后都能成为林中之王,带领林中的百兽幸福的生活。
2、请大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从课文选择喜欢的内容与同学合作读一读,演一演。(学生合作表演)
六、应用提高,总结拓展。
1、生活中你应该学习哪只小狮子,怎样做呢?
2、我们都应该向勤快的小狮子学习,练好本领,将来做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生活的强者。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勤学的谚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课件出示)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就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看看动画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课件演示)
生:动画片介绍的是小狮子。
师:你了解狮子吗?愿意介绍一下狮子吗?
生:狮子是林中之王,它很凶猛。
生:大狮子很威武,小狮子很可爱。
生:狮子喜欢捕食活的小动物,它的本领可大了。
师:想知道小狮子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两只小狮子的故事。(板书课题)
生:轻声齐读课题
【教师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读的过程遇到困难,就自己想办法解决。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有谁遇到困难了?你是怎么解决的?
生:我有个字不认识,我问同桌,知道念“滚”。
生:我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帮的忙。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但是可能还有一些同学读起课文来有困难。不过没关系,下面我们同桌之间再听读一遍。这一回,老师要看一看,哪一桌的同学合作得最好。
生:同桌一个读,一个听
师:现在哪一桌的同学认为自己读的很好了,想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来做小裁判,一定要认真听,一会还要请你们来给评一评呢?
(一桌同学读)
生:于瀛读得很好,这只懒狮子真得很懒。
生:张若林读得语气很好,我感觉狮子妈妈就在眼前。
【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能力。同时,使学生在自由、自主的读书中获得成就感】
三、研究学习,体验发现
师:课文中的两只小狮子都想成为林中之王,可他们的表现却不一样,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请认真看图专心听。(课件演示)
师:谁有勇气来当小老师,用自己的话介绍两只小狮子的表现?
生:一只整天练习滚、扑、撕、咬,另一只就知道晒太阳。
生:一只很勤奋,一只很懒,什么也不干。
师:让我们来看看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画面的内容,自由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师:怎样读才能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呢?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者请学生来当小老师,以师生角色换位来激发学习兴趣,培植自信心,使语文学习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师:根据两只小狮子这时的表现,你认为哪只狮子可以成为林中之王?(勤奋的小狮子)小树也和大家一样,很担心那只懒狮子。它对小树说了些什么呢?现在请同桌的小朋友,一个表演小狮子,一个表演小树,合作朗读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好吗?
生:分角色读
师:老师想请一名同学与我合作朗读,行吗?(师生合作读)
师:你认为我们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老师读得好,声音很好听。
生:赵峥读得有些慢,如果快点就更好了。
师:小评委评了老师和同学的朗读,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我们的优点,克服我们的不足,比我们读的更棒。
师:现在请男生读小树的话,女生读狮子的话,我们来一个朗读比赛,看一看男生读的好还是女生读的好。
生:去掉叙述部分,分角色读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来评价,能够有效利用自评互评调动朗读的积极性。同时,发展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师:懒狮子说凭着爸爸妈妈的地位,它会生活的很好?你认为小狮子真会生活得很好吗?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生:小组交流
四、情景再现,激活思维
师:(戴懒狮子头饰)我就是懒狮子,我认为我会生活的很好,你们为什么说不能呢?
生:因为懒狮子不学本领它就什么也不会,将来就会饿死。
生:我认为懒狮子不能光靠爸爸妈妈,因为爸爸妈妈总会死的,到那时它怎么办呢?
生:现在有爸爸妈妈的帮助,它即使不会什么也会生活得很好,但是爸爸妈妈死了,它就会受别人的欺负,别人也会瞧不起它。
师: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的话被妈妈听见了,她也想跟我说话呢?(播放狮子妈妈的话)
师:妈妈的话我没听明白,请小朋友们帮帮忙,再读给我听听,让我再思考思考好吗?(出示狮子妈妈的话)
生:读狮子妈妈的话
师:妈妈的话挺有道理,可是我不明白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谁能帮帮我?
生;真正的狮子一定要有本领。
生;真正的狮子不能处处依靠爸爸妈妈,而应该独立。
生;我想只有练就一身摸爬滚打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师;妈妈的话真是语重心长啊!请你想一想妈妈平时讲道理时耐心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学生自由读,同桌读,齐读)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能读懂的教师就不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的愿望。】
师:我这只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生:小组合作交流
生;你一定能改掉坏毛病,刻苦练习本领。
生: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它很后悔,下决心改掉懒惰的习惯。
生:懒狮子知道自己错了,从那天开始它天天起早练功,学会了很多本领。
生:懒狮子就让妈妈教他练功,他不怕苦,不怕累,终于也和妈妈一样成为一只勤劳勇猛的狮子。
生:听了妈妈的话后,懒狮子就主动请第一只小狮子教自己练习滚、扑、撕、咬的本领,并和他一样从早到晚刻苦练习,最后兄弟两人都有了很高的本领,爸爸妈妈老了后,他们一起成了森林之王。
师: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改掉懒惰的毛病,做一只勤奋的狮子,长大成为真正的狮子。(摘去头饰)
【教者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只小狮子,拉近了学生与老师、文本之间的距离,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师生的多次对话和学生的想象,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对这一设计非常感兴趣,态度积极,满怀热情。】
五、小组合作,创新实践
师:两只可爱的小狮子已经成为我们的朋友,我想它们长大后都能成为林中之王,带领林中的百兽幸福的生活。老师有个建议,想请大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从课文选择喜欢的内容与同学合作读一读,演一演,你们愿意吗?(学生合作表演)
师:这些同学的表现怎么样,大家评评吧!
生:每个同学都演得很好,我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你真是一名谦虚的好孩子。
生:王佳文演得好,他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生:我认为宋桓宇表演时有表情还加动作很好。
【教者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设计分角色表演环节,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在表演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习惯。】
六、应用提高,总结拓展。
师:生活中你应该学习哪只小狮子,怎样做呢?
生:我要学习勤快的小狮子,好好学习,长大养活自己,养活父母。
生:我从现在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靠父母。
生:爸爸妈妈现在很辛苦,我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让妈妈爸爸过上好日子。
师: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我想我们都应该向勤快的小狮子学习,练好本领,将来做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生活的强者。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勤学的谚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课件出示)
评析:
李冬梅老师的《两只小狮子》一课,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注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以关心、接纳的态度倾听学生的表述,观看学生的表演,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点滴发现给以支持和鼓励。学生求知欲强,兴趣高,参与积极,表现大胆,课堂上充满生机与活力,较好地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自主的读书,不懂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分组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动口、动脑、动手,自主学习的空间、时间充裕,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展示。
三、注重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者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同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尝试研读,让学生说一说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分角色读狮子和小树的对话,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最后分角色表演,使读进一步升华。整个课堂教学,教师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反复阅读、感受,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1 06:42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小伙伴》课堂实录(三校联谊活动)
执教:乔溪小学 李深德
记录整理:东林小学 周滢
一、谈话导入
师:大家来读一读黑板上的字,会读吗?
(生齐读:小伙伴)
师:同学们在集体中生活,你能说说你的小伙伴是谁吗?你经常跟他做什么?
生:我的小伙伴是陈凯,我经常和他玩。
师:玩什么?
生:玩捉迷藏。
生:我的小伙伴是沈晨杰,我经常和他玩跑步。
生:我的小伙伴是宋洁,我经常和她玩捉迷藏。
……
师:我们来写一写“伙伴”这两个字,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师在田字格板书,生跟着书空)
[评析: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是谁,经常跟他做什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来理解 “小伙伴”一词,学生理解起来就很简单轻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四个新的小伙伴。(课件出示图片)喜欢他们吗?
生:喜欢。
师:这四个小伙伴就在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中,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第一次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我觉得要仔细。
生:我觉得声音要响一点。
生:我觉得要把字读准。
师:对了,第一次读的时候要注意生字的读音,把它读准确,还要读通顺。
(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词语)
师:你会读这些词语吗?谁来带大家读?
(指名几个学生读,其他学生跟读。)
师:你觉得读的时候哪几个字要注意?
生:我觉得“午餐”的“餐”不要读成“chan”。
生:“矿泉水”的“水”是翘舌音。
……
师:小朋友看着拼音会读了,那么去掉拼音会读吗?
(指名学生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师:小朋友们会读生字吗?咱们来开小火车读。
(生开火车读,师随机正音)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小朋友学得真不错。
[评析:在这里,我觉得先学词语,再学生字没有必要,可以先指名学生领读,再开小火车读,用多种形式的读来学习词语,而生字可以在词语中用红色标出,穿插到词语中去学。]
三、再读课文,认识人物
师:这四位小伙伴是谁呢?你觉得应该怎样来介绍这四个小伙伴?我们再读一读课文,
把这四个小伙伴的名字圈出来。
(生自由读、圈)
师:你圈出了哪个名字?
(师板书:维加 安娜 安东 玛莎)
师: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安东。
生:你好,安娜。
……
师:你能介绍他们吗?想想怎样介绍他们。
(出示:春游 午餐 背包 丢了 小伙伴 帮助)
师: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这四个小伙伴之间的故事吗?
生:维加、安娜、安东、玛莎他们四个小伙伴去春游,玛莎把午餐放在背包里丢了,她哭了起来,小伙伴们帮助她。
师:你最喜欢谁?最想认识谁?
生:我最喜欢安娜。
生:我最喜欢安东。
生:我最喜欢维加。
师:每个小朋友喜欢的都不一样,我们先来认识安东,好吗?
[评析:让学生说“你喜欢谁,最想认识谁?”这和前面圈划四个小伙伴的名字有些重复,而且,当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人物时,教师没有让学生说说喜欢的理由,而是直接让学生跟着教师去认识“安东”,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师:你能找到写安东怎么做的句子吗?
(出示:这时,安东走到玛莎跟前,把手中的面包掰成两半,把大的一半放到玛莎手里,说:“赶快吃吧!”)
师:谁来读一读安东的话?
师:这句话里有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老师把它圈出来。你能把它表演出来吗?
生:能!
师:请小朋友在下面练习一下,一个小朋友说,一个小朋友做。
(指名说、表演)
师: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指名读)
师:你觉得安东这个小朋友怎样?
生:我觉得他很爱帮助人。
生:我觉得他很好。
生:我觉得他很善良。
[评析:教师把这句话里的四个动词划出来,让学生来表演,本意是让学生理解这四个动词,并通过这四个动词的理解来认识安东的美好品质,但教师可能没注意这四个词语除了“掰、放”可以表演理解,“走、说”不适合表演,这里值得商榷。而同时,教师却忽略了句子中“把大的一半放到玛莎手里”的理解,这是引导学生感受安东美好品质的很好的文本材料。
四、念儿歌结束
听课体会: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语文课,当看到执教的老师是一位男老师时,我感到既新鲜又惊讶,因为很少有男老师上一年级的语文课。我很想听听男老师怎样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会不会很别扭?听下来,这位男老师上一年级的课还是挺自然的。听得出李老师在语言上下了工夫,比较符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比如:“我们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小朋友学得真不错。”“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真会发现!”
这样的语言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是谁,经常跟他做什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来理解
“小伙伴”一词,让学生表演动词,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遗憾之处。一年级孩子的思维有时很简单,有时又超出你的想象,经常会在课堂上出乎你的意料之外,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好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但在这堂课上,可能还有所不够,比如,当李老师问学生:“第一次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要仔细。”有的说:“要响亮。”就是没有学生说教师想要的答案:“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这时,李老师有些着急了,但并没有好的措施,一直到有学生说:“把字读准。”李老师才松了口气。但这时的课堂气氛就受到了影响,显得有点沉闷了。象这样的例子,在整堂课上比较多。
另外,在处理教材时,我觉得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得不够,比如教师让学生说“你喜欢谁,最想认识谁?”当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人物时,教师没有让学生说说喜欢的理由,而是直接让学生跟着教师去认识“安东”,“强迫”学生跟着老师去认识“安东”了,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还有,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安东时,自己直接把四个动词划了出来,而不是让学生主动去挖掘体会,这些都和新课标有所相背。
这些都是我的一些粗陋的看法,如果有不太恰当的地方,请各位教师同行指正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1 06:42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识字,也可以很生动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背景描述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人教版第二册一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富有哲理味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位国王把煮熟了的花种分发给全国的孩子,让他们去培育,并从中挑选继承人的事。朴素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诚信是最可贵的!但该文章篇幅较长,识字任务重,生字达15个,一年级的孩子在读通课文时会有些困难,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感悟也不容易。
因此,在执教第一课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采用多样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融合,在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的语境中,引导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会生字,同时感受汉字的魅力。
案例描述
教学一开始,我直奔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识字:
师(出示课题):来,先与新朋友打个招呼吧!
师:真棒,你瞧,这个“盆”、“孩”字可是咱们今天的生字宝宝呢,老师没教,你们就会认了呢!能说说,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吗?
师:(指着“皿”)认识这个字吗?
生1:“血”!
生2:不对,“血”上面有一撇,这个字没有一撇。
师:说得没错,“皿”确实比“血”少了一撇。这个字读“mǐn”,表示盛东西的容器。(师边板画边边描述边引导学生归纳)盆也是一种“皿”,木头做的盆叫(生:木盆),洗脸用的盆叫(生:脸盆),盛菜的盆叫(生:菜盆),种花用的盆叫(生:花盆)。
师:刚才朗读的课文,有没有自己认为读难读或者读得最好的句子?你可以选择最难读的句子读,做个挑战困难的“勇敢小战士”,也可以选择你认为读得最棒的句段,做个“朗读小明星”,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我们要做个“小小评论家”。
生1:读“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拥上街头。”
生2:(用手指着读错了的同学)他读起来一点都不通顺。就像不会说话的小孩子学说话一样,吞吞吐吐的。
生3:他把“盛开”读成了“盆开”。
那个读错的孩子更加难为情了。
师:(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孩子,我最欣赏你的勇气!你敢第一个站起来,在这么多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面前站起来读,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你选择了最难读的句子读呢!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好办法分清这两个字了!
生1:(想了一下)“盛”上一个“成”,读音有点像“盛”,都有后鼻音“eng”,“盆”上一个“分”,都有前鼻音“en”。
师:你看你多聪明呀!谁还有其他好办法分清这两个字?
(有的说用加一加的方法,有的说用组词造句的方法记。)
师:只要我们动动脑,识字方法多得不得了!想不想再读一遍?相信你一定有很大的进步!
该生虽然还有点紧张,声音有点发抖,但读得比刚才要顺多了。
师:你瞧,一遍有一遍的进步!只要你肯努力,一定会越学越棒的!
该生高兴地坐下了。其他同学的眼光中也没有了刚才的刻薄和嘲笑,取而代之的是欣赏。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其他同学也都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当有个学生很有感情地读“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一句时,我马上抓住时机,引导其他同学挑战他。学生纷纷举手挑战读,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此时,我适时增加了难度:
师:想不想做回大臣、国王?(生:想)那好,现在四人小组练读,想一想,同样是这句话,如果你是国王或者大臣、孩子,你又会怎么说?
通过小组讨论,转换角色朗读:
“大臣”: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国王的继承人。
“国王”: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我的继承人。
“孩子”:我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我就是国王的继承人。
师:你喜欢谁,就读谁的话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读)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把课文改编成一首儿歌(生字串在其中),以巩固识字,积累语感。并鼓励学生选用生字来说一、两句话,编个小故事、儿歌。(课件出示儿歌,生字用红色显出。)
有位国王真有趣,分发花种选王子。看谁花儿育得美,就把王位传给谁。
雄日用心育花种,花种就是不感动。不发芽来不开花,叫他如何把花交?
规定日子如期到,手捧空盆来报到。别人盆里花盛开,国王表情没了笑。
宣布王位传雄日,大家忙问啥原因。煮熟的花种能发芽?诚实的孩子最可信!
在写字教学上,我采用写字接力赛游戏的方式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来:先仔细观察田字格,小组合作写生字“分”,每个成员轮流写一笔,哪组写得又对、又漂亮、又快的为优胜组。
各组小朋友在老师事先画好的田字格中认真地写着自己该写的那一笔。
写字结束,从笔画、笔顺、结构、速度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议,评选出优胜组。
教后反思:
在课堂中,识字教学往往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一个环节,如何让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便是我的思考所在,也是我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所极力追求的。
“趣”字引路,让识字教学更生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低年级孩子们的针对不同的内容,我采用竞赛、挑战、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识字,说话。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1 06:43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片段与反思
自主——激活学生思维的鼠标
龚家巷小学 余谨
【情景说明】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交流、自主阅读、自主反思等一系列活动,达到教会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多媒体出示“童话大王”)
(画外音)
童话大王:嗨!小朋友你们好!想认识我吗?我的名字叫童话大王。我和你们一样,可喜欢读童话故事了,例如:《白雪公主》、《拇指姑娘》还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等许多许多。我不光喜欢听故事、读故事,还会讲故事呢,不信,你们跟我比比?
师: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谁先来介绍一下自己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这时非常多的小朋友都踊跃地举起小手,欲与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生1:我读过《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2:我读过、《渔夫与巨人 》还有《灰姑娘》的故事。
生3(很响亮、很自豪地):我读过《小飞侠》、《睡美人》、《狼和七只小山羊》、 《杰克与豌豆》、
《公主的生日》、《 糖果屋历险记》,我也读过《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有《皇帝的新装》、《美人鱼的故事》。
……
师(用惊讶、赞许的目光看着学生):老师真羡慕你们,佩服你们,读了那么多有趣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童话大王”
(画外音:响起“童话大王”的鼓掌声)
童话大王: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已经读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了,看来我得加油了!为了表示我想和大家交朋友的诚意,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多媒体出示:“童话大王”讲故事)
(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侧耳倾听,时而面露难色,时而兴奋地拍拍小手)
(画外音:“童话大王”讲完故事,挠挠脑袋,一脸茫然地问道:小朋友,你们知道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吗?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你们大家愿意帮帮我吗?)
(学生中有的沉默了,有的低头思考,有的跃跃欲试)
师(故作为难状):童话大王遇到困难了,我们可得帮帮他!让我们赶紧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学生急忙翻开书)
师(面带微笑地):在读书之前呢,老师想把自己读书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你们愿意学吗?
师:瞧!这是老师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每次我在读书的时候都喜欢在书上写写画画,例如:
(老师使用实物投影仪投影书上的笔记)老师在书上画波浪线的地方表示很重要,我会把它记下来;画?表示疑问,我会想办法弄明白它是什么意思;画△表示重点的词语,我会把它积累下来,这样一来,每次读书之后老师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你们愿意学习老师这种读书方法吗?那请你们试着用老师的读书方法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学生一边拿起笔一边轻声地开始朗读课文了)
……
【片段二】
师(充满期待地):下课之前,老师想听一听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或者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学生中有的低下头,有的一脸茫然,有的面面相觑)
师(耐心地):你们可以对故事中的人物说说你们的心理话,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
生1:我想对课文里的别的孩子说:你们别撒谎了,撒谎是不对的,不是好孩子!
生2:我想对雄日说:诚实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会实现你的愿望的!
生3:我想对雄日说:咱们交朋友吧,我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师(高兴地):同学们说得真好!那有没有同学愿意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
生4(扭扭捏捏地站起来):我觉得自己坐不住,老站起来,还把书掉到地上了!
师(扶着生4的肩膀):你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改掉这些坏毛病还是好孩子!老师相信你!(转向全班同学)你们相信他吗?
(听到大家的鼓励,学生欣喜地端端正正地坐下了)
生5(不好意思地):我学会了一边读书一边作记号的方法。
师(连忙望着他):你想说的是边读书边做笔记的阅读方法吗?(学生轻轻地点头)你真会学习!
生6(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余老师,我也学会了你的读书方法,我还知道用着重号呢!
(老师点点头,用肯定的目光望着大家)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童话大王”有什么话要跟大家说的呢?
(多媒体出示“童话大王”)
(画外音)
童话大王:小朋友,你们可真棒!在老师的帮助下不仅课文读得流利有感情,还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了一份很特别的礼物送给大家:这是我最喜欢读的几本童话故事(画面出示:《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我把它推荐给你们,希望你们尝试用以下的好方法去读一读(画面出示:)
⑴看到故事的题目,你头脑中产生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⑵初读故事,你一定能读懂许多内容,把读懂的内容写下来。
①我读懂了___________等词语,例如“________”一词,我是用___________方法来理解的。
②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⑶再读故事,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摆在了首当其冲的位置,足见其重要性。如何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直是个令笔者感到困惑的问题。当笔者拜读了《小学语文教师》第261期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研究》之后,对此问题的理解有了一些浅显地认识,于是尝试设计并上了这样一节阅读课,应该说,效果令人比较满意。针对以上几个教学片段,我有如下一点想法:
我国著名的学者庞国为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这段简洁但内涵相当丰富的论述,让我们读者乍一看,便很难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因为可能很多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虽然很清楚地知道要在阅读教学中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可是真正到实际操作时就又会觉得无从下手或付出很多时间跟精力但收效甚微,到最后不得不以失败告终而再次回到起点处,而这,还仅限于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至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大多数可能是望而却步,因为担心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自主性较弱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笔者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心里也曾有着同样的顾虑,甚至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这样做,学生接受得了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能接受我的这种教学理念?思考再三之后,我还是决定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毕竟六、七岁的孩子对一些生动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活泼有趣的情境:与“童话大王聊故事”,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又通过情境抛出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吗?”借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阅读课文,并在学生读文之前,尝试将正确的读书方法很自然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逐渐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也为学生今后能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片段二的教学,我做了一个更大胆地尝试,即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反馈,尝试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很显然,这种尝试险些遭到失败的下场,因为在我对学生提出“下课之前,老师想听一听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或者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这一问题时,学生的茫然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引导不当,所以我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引导的方式,改为“你们可以对故事中的人物说说你们的心理话,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这时,学生才敢开口,才从刚才的茫然中走出来,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让笔者感到欣慰的是,这种不算成功的引导,居然还有一个小男孩说“我觉得自己坐不住,老站起来,还把书掉到地上了!”要知道,当笔者听到一个一年级的小孩这样的自我评价时,心里不觉感慨万千:谁说低年级的孩子自主性差?恐怕是我们这些教者没有真正地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又或许是我们太低估了孩子们的自主性?
【专家点评】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作了具体的规定,这就把语文教学的功能性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然而事实上,我们学生阅读的能力并不让人乐观,为此,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十分有必要。读书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会了学生读书也就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首先要盘活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教科书教学资源。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情趣因素、审美因素、智慧因素,引导学生热爱语文,用课文中的款款深情打动学生,用课文中的导学系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感悟理解、学习积累运用……其次是盘活课外学习资源,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怎样从影视中和因特网中得益;要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1 06:43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案例
作者:余秀芳
云和教育资源网
一、案例(听嵊洲市城北小学茹茉莉老师上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记录片段)
师:想想:雄日为了让种下去的花籽早日开出美丽的花儿都做了些什么呀?
生一:雄日每天给花儿浇水。
生二:雄日还经常给花儿换泥土。
师:你怎么知道换土这种方法的?
生二:因为我爷爷也很喜欢种花,他就是经常这样做的。
师:真是个爱观察的孩子。
(这时老师注意到坐在第一组倒数第二桌的一个小男孩)
师:请你来说说吧。
生三:(慢腾腾地站起来,过了一会儿才说)他把泥鳅赶到花盆里去松土。
(同学们都哄堂大笑起来,听课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
师:噢,应该是蚯蚓而不是泥鳅吧。
(该学生满脸通红的坐下)
二、评析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把更多的关注献给了优生,公开课上表现更为明显。茹老师的课是精彩的,如果在这精彩的同时,能多去关注一下像生三这样学习行为有困难的学生,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或一句简短的话语给他们鼓励,给他们改正的机会。我想生三就不会因为自己说错了话,受到大家的嘲笑而满脸通红的坐下。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于教师用爱心、耐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关注差异”?
四、对策
“关注差异”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注,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学会倾听
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个性,有喜好。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原有的知识储备不等,课外的阅读量不均,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上。
成绩平平的学生,还有少数的学困生,他们也爱动脑筋,也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往往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不合老师心意,老师就不满地让他坐下了。当学生发现教师无心倾听自己的看法、感受,甚至给予打击时,他们的学习热情被浇灭了。
在提出问题时,某学生手举得很高,一叫到他站起来,他就愣在那儿,并且是脸红脖子粗的,显然他是很少回答问题,心里特别紧张。如果就这样叫他坐下去,责怪他不懂装懂,显然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别紧张,再想一想”,实在不行用手势、表情等科学地、巧妙地向他提个醒。这样,你会发现他们接下去能把课文背得很流利,把问题回答得很有见解。
学会倾听,多给学困生一些时间,尊重他们的理解,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在他们享受到学习的权利,体验到参与的喜悦时拾回了学好功课的自信。
二、激励性评价
积极的教师期望和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有效刺激 。实施积极评价,应以促进每个学生主体良性发展为根本目标。由于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征、学习习惯都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正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学生,将会使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受挫。因此,评价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分层评价。对优等生见解独到的,运用“标新式”评价,表扬他“解答有创意”;对中等生见解一般的运用“肯定式”评价,鼓励他“解答正确”;对学困生见解有误的,运用“移情式”评价, “你能行!”“老师相信你!”等等,一句句简单激励性的评价,像一股春风滋润了学困生的心田。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 宽容的微笑,赞许的目光,夸奖的手势,信任的眼神……传递着“你有进步”的信息,张扬着个性化的学习品质。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1 06:44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实录
贵州 徐珏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好!
生:许老师好!
师:你们喜欢贵州,了解贵州吗?咱们贵州山清水秀,就像天然的大花园,如果大家有机会到贵州,还可以……说心里话。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个国王,将根据种花的情况来挑选国王,三个月过去后,有的孩子种出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可是有一个孩子却抱着一个空花盆来见国王,到底谁当上了未来的国王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
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提示“捧”写法。注意孩子的“子”字旁,读课题。老师在黑板上贴出空花盆)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师:咱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生字大家都认识吗?请小朋友在生字表中互相指认生字。(学生读生字)
师:你们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你读懂了,老师还没有读呢,小朋友们教教老师好吗?(学生教读,老师提示“种”、等字,将“聚集”“挑选”贴在黑板上。
师:把难认的词语贴在这里,多看几遍就能认识。
师:咱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花盆中出现生字,请学生朗读。)
师:哇!你们太厉害啦!生字字音已经没有问题了。请一个小朋友给大家讲故事,如果他有读错的地方,请大家帮助他。
(生读第一段,纠正“籽”的读音,齐读。生读第二段,纠正“据”的读音。生读第三段,纠正“一起”。)
师:下面这段课文比较长,谁来读?(一生读)喔,他那个字读错了?
生:“籽”。
生:忽然的“忽”。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第五段)大家读得不错,老师挑不出毛病来,我们继续朗读课文。
生读。
师:故事讲完了,那大家知道最后国王挑选了哪个孩子做了国王?咱们直接来读读这个段落。
学生朗读课文。
三、细节探究、朗读感悟重点段落
师:第三段用“有的说???_______有的说???_______有的说???_______”的句式,说说
师:你捧着这么美丽的花,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说?
生:有的说我的花……
师:现在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想象那份手捧鲜花的心情,咱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读。
师:就在他们高兴的时候,国王来了,请大家读一读。
(投影出示自然段)
师:有没有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谁来说一说?
生:为什么他一句话也不说?
师:是啊,为什么他一句话也不说,国王在想什么?
生:他想他们不诚实。
出示:第一句
他想:()
师:所以……(生:所以)
师:再读,如果加上动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课文。
生读。
师:来,把你的动作做出来,来,“国王……”
生读。
师:还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
生:他为什么捧着一个空花盆?
师:它可能怎么想?
生:有可能他在想自己可能当不上国王。
生:为什么别人种的花开了,自己种的没有开,国王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自己却得不到。
生:怕别人嘲笑。
生:自己是不是没有认真种。
师:咱们读一读这段话,可能就明白了,来,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你觉得他为什么难过?
生:没种出花。
师:是啊,三个月付出了多少劳动啊!别人种出了,他没有种出,能不伤心难过吗?现在,大家就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就是那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来,读一读课文。
生读。
师:当小男孩最伤心最难过的时候,为什么国王却高兴了?
生:开始国王认为找不到自己的接班人,现在找到了,所以高兴了。
师:国王高兴地笑起来,哈哈,范读。就这样,把你的笑声加进自己的朗读。
生读。
师:咱们站起来,高兴地读一读。
生起立朗读,教师引读,“国王高兴地笑起来(学生笑)说(学生齐读)”
师:对了,为什么国王说要找这样的孩子?
生:因为国王给孩子们的是煮过的花籽。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课文中写了。
师:咱们读一读这段话。
师:孩子知道吗?三个月以来,孩子都在做同一件事,可花籽却怎么也不发芽,再读,更能体会到孩子是诚实的。
教师引读。
师:咱们读课文就应该像今天这样读,会把故事读好。刚才没有读好的几个字,现在再读,“聚集”“据”“籽”
四、总结。
师:今天咱们读了课文,虽然课文中这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没有种出鲜艳的花朵,但是他却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板书:诚实。读一读,让我们把这个词读到自己的心里去!
生读。
师:让我们认真地写一写这些生字。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精彩的故事。
师分发短文。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2 06:46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片断
一、看图讲故事
师:(出示挂图)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两位朋友——小白兔和小灰兔。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编一个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
1.学生看图自由讲故事。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好!老师请来了电视姐姐,她也想把好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想听吗(放录像)
二、质疑问难
师:电视姐姐讲的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地方你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1.小灰兔为什么不像小白兔一样向老山羊要菜子回家去种
2.小白兔说:“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比一比
师:课文中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找一找,比一比。
学生分四人小组找一找、议一议,再全班交流。
相同点之一:
老山羊在地里收白菜,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来帮忙,说明小白兔和小灰兔都爱帮助别人。
相同点之二:小白兔和小灰兔称呼老山羊时都用“您”,说明他们都有礼貌。
(指导读出有礼貌的语气)
不同点之一:
小灰兔收下老山羊送的白菜,小白兔却要了菜子。
不同点之二:
回家以后,小白兔辛勤劳动,小灰兔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师:请用“先……再……然后……”把小白兔的劳动过程说一说。(学生练习说话)
师:经过小白兔的辛勤劳动,他种的白菜长大了,小白兔的心里一定会怎么样(指导读出小白兔高兴的心情)
不同点之三:
小灰兔吃光了老山羊送给他的白菜,又去要,小白兔却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
师:小灰兔看见小白兔送菜,觉得很奇怪。小灰兔为什么感到奇怪如果你是小灰兔你当时会怎么想(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师:老山羊对小白兔讲的最后一句话,你能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吗(学生讨论交流。)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2 06:47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棉花姑娘》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读课文。
2、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益的小动物,激发学生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棉花姑娘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齐读课题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宝宝,今天来看望我们啦!我们一起来读读宝宝们的名字吧!)
2、课件演示生字宝宝“姑、娘、蚜…….”
3、齐读、指名读、挑战读
(字宝宝们还带来了他们的好朋友呢?字宝宝还说如果你们读对了,就奖你一面红旗)课件演示红旗
二、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咦,好像有人来了,是谁呢?)
出示“笑脸棉花”
(棉花的自我介绍)
师:棉花姑娘美吗?
生:美
师:你觉得她哪儿美?
(引导学生说“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板书-----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棉花姑娘多美啊!可是,这几天棉花姑娘生病了。)
1、出示“生病的棉花”------
(小朋友想知道怎么回事吗?快读读课文吧!)
2、学生自由朗读
师:你知道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
生:叶子上长满了蚜虫
师: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
生:盼望有医生来治病
师:有谁来了?
3、根据学生回答逐步板书-------
4、指导朗读、角色朗读、挑战读
5、————只会————
师:你知道是谁治好棉花姑娘的病吗?
生:七星瓢虫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那棉花姑娘知道帮她治病的小圆虫是谁吗?
生:(不知道)(知道)
6、引起争论,再读第五段
7、扮演七星瓢虫,向棉花姑娘介绍自己
8、角色朗读
出示“笑脸棉花”
(瞧,我们美丽的棉花姑娘又回来了,她咧开嘴笑了,因为她又长出了---(生:碧绿碧绿的……)小朋友也来笑一个)
四、指导书写
(小朋友,棉花姑娘的病好了,让我们邀请她一起来参加我们的展示台吧,今天,要展示我们漂亮的字)
1、老师板写,学生跟着书空、说笔画、猜字
2、说说要注意什么
3、学生练习
4、巡视表扬(小朋友写的真漂亮,老师要奖你们每人一朵小红花)课件演示“小红花”
五、课外延伸
1、小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都是捉害虫的医生,而且不同的动物捉不同的害虫,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应该----(生: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是的,我们以后都来保护这些小动物。
2、师:如果有一天你看到(课件演示捉鸟、捉青蛙……图片),你会怎样做呢?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2 06:48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文:林 琳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松柏小学
小主持人:小朋友,动物王国里准备开一间动物医院,你们认识哪些医生啊?昨天,我通过上网,知道小动物里有好多专捉害虫的专家。你们也一定和我一样,找了很多资料,快拿出来跟好朋友们一起分享吧!(小组里交流资料)
小主持人:我这里也找到一些资料,想和你们一起分享,你们看!(点击出示燕子、七星瓢虫资料)
小主持人: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动物医生,你们开心吗?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快乐的语文学习吧!
二、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瞧,它来了……(出示图文)
生(奶生奶气地):棉花姑娘
师:诶,看准拼音,谁来把它读准?
生:棉花姑娘。
师:读得真棒,棉花姑娘真喜欢你这个好朋友。还有谁是棉花姑娘的好朋友呀?(生举手)一起来读一读吧!
2.欣赏动画,整体感知
(掌声起,配音: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走,快去我的王国做做客吧!动画播放。)(学生欣赏动画、师范读全文)
师:看完动画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棉花姑娘生病了。
生:我知道棉花姑娘请了好多小动物来帮忙,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棉花姑娘的病。
生:我知道蚜虫是棉花姑娘的天敌,而七星瓢虫是专门捉蚜虫的。
3.轻声自读,读通课文
师:小朋友知道的东西可真多,想不想自己把课文读一读?
生:想──
师:打开书本第30课,借助拼音宝宝小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学生轻声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读书姿势)
师:谁能把课文读一读呢?我们一起来开火车吧!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小评委们拿起笔开始工作了,找一找他们把字音读准了吗?有没有添字、漏字?(生读—评)
三、创设情境,识字认字
1.交朋友
师:今天的课文里,有几个生字朋友,它们可调皮了,现在就在你们的桌子上,小组长快带着你们的组员和生字交交朋友吧!
(小组长拿着生字卡片,进行考一考游戏,全部考完了,击掌表示)
2.摘棉花
师:小朋友们真棒,在小组里就把生字全过关了,棉花姑娘要把最好的棉花送给你们。快和老师一起到棉花地里摘棉花吧!(点击出示棉花地)要是你能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这朵棉花就是你的了。
生:我认识“姑娘”的‘娘’,它应该读轻声。
生:我想告诉大家,“蚜”是形声字,左边‘虫’是它的形,右边‘牙’是它的音。
生:你们看这个“啄”字,像啄木鸟的嘴巴里叼着一只虫。
生:还有这个“啄”字,应该读翘舌音。
生:我和“斑”字交上了好朋友,我把以前认识的“班级”的“班”,中间换成‘文’就成“斑点”的“斑”。
生:我觉得“盼”字好像是一双眼睛盯着成绩单上的分数,盼望能得100分。
生: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天,字宝宝‘台’出去玩,一不小心掉到了水里,大伙赶紧把它送到医院去治病。你们猜猜看,是哪个字啊?
生:治
……
3.打蚜虫
师:看来,这些生字宝宝都难不倒你们,你们都和它们交上了朋友。(出示棉花图)瞧,多美丽的棉花姑娘呀!哎呀,可恶的蚜虫来了,你们看……
(蚜虫白:我的名字叫“蚜虫”,我的身体圆圆的,可以有很多种颜色,你们看,我们的肚子都很大,因为我们专门吃植物的汁液,哈哈哈!)
师:这蚜虫怎么样啊?
生:太坏了,太可恶了……
师:是啊,竟敢在我们聪明的一年2班小朋友们面前出现,要不要消灭它们!
生:要,打死它们
师:好,读准了字词,蚜虫就会被我们消灭了,谁是小勇士?
师:你想先打哪只?这些词你想怎么读?可以自己读,请好朋友读,也可以请小组的小朋友和你一读。(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师:第二只蚜虫更难对付了,我们开火车来打死它,好吗?(生开双轨火车读)
师:最后一只蚜虫,我们全班一起来消灭它。林老师叫到哪一组,哪组就迅速地站起来。(全班轮读)
4.课间操
师:谢谢你们这些好朋友,帮棉花姑娘消灭了蚜虫,你们瞧,棉花姑娘把谁给带来了?(出示蓝猫图)
生:蓝猫
师:让我们一起和蓝猫唱起来,跳起来吧!
(课间操《播放歌曲‘蓝猫淘气3000问’》)
四、读悟课文,了解知识
1.读悟第一自然段,了解棉花病因
师:刚刚小朋友争当了一回“小勇士”把词语里的蚜虫消灭了,但在课文里我们的好朋友棉花姑娘却怎么了?请小朋友快速读完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老师。(学生自读)
师:棉花姑娘怎么啦?
生: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
师:是啊,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师:谁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注意听,等会儿请你们来当小评委。(一生读)
师:谁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他读书的声音很大声。
生:他的朗读很流利。
生:他读得很有感觉,让我觉得棉花姑娘很可怜!
师:如果你是棉花姑娘,这时你会怎么想?
生:我很盼望有医生来给我治病。
师:你真会读书,这么重要的词都被你逮住了。
(板书:“盼望”,齐读,再读。师加上“多么”,再读。)
2.读悟第二至五自然段,了解治病过程
师:小动物里有许多专捉害虫的医生,棉花姑娘请谁来帮忙呢?
生:有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师边出示课件)
师:这些医生你最喜欢谁呢?(生纷纷说)
师:快乐合作时间又到了,还记得我们学习课文的方法吗?
生:齐读、邀请别人读、挑战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
师:请你们小组在接下来的2—5自然段中,(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先选择一个自然段,用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再说一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播放音乐)
师:刚林老师看到很多小组都学习得很热闹,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勇敢,想来试试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画图板书,图文结合)
小队1:我们学习的是第4自然段,我们通过分角色读,知道青蛙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它们专捉田里的害虫。(小队读)
生:我觉得棉花姑娘当得最好,她读的声音很好听。
(师点击屏幕出示:棉花姑娘高兴地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师:是啊,这是一位温柔的棉花姑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一生读,语气很低落)
师:这位棉花姑娘病得不轻啊!(一生举手)
生:老师,我有意见,棉花姑娘想也许青蛙能治好它的病,所以应该读得高兴点。
师:你读得可真细心啊!还发现了这个词语啊!(强调重点词:高兴)你能试试吗?(生读,师表扬)
师:这一句的最后用了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谁能把这个感叹号读得更好些?(一生读,读出了请求的语气)
生:嗯,这个棉花姑娘很有礼貌。所有的小朋友都来试一试,自己读。(学生兴致勃勃地读,有的甚至站起来读)
师:真好!林老师有个建议,你们要是加上动作、表情,那不更妙吗?你们同桌一个当‘棉花姑娘’,一个当‘青蛙’试一试,演一演。(同桌学生兴高采烈地演读)
师:现在老师这有一些道具,我想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表演,谁来?(生戴上头饰,绘声绘色地表演)
师:棉花还请了谁来帮忙?哪个小队再来汇报?
小队2:我们学习的是第3自然段,通过表演读,我们知道啄木鸟专捉树干里的害虫。
小队3:我们小队喜欢第2自然段,我们通过齐读,知道燕子是捉空中的害虫。
小队4:我们小队喜欢第5自然段,通过男女生分角色读,我们知道七星瓢虫是捉叶子里的蚜虫。
五、观察描红,指导书写
师:今天,小朋友学习得这么快乐,棉花姑娘要送给你们两份礼物(出示生字“只”、“星”),只有我们把这两个字写得漂漂亮亮的,才能把礼物带走。
师:请小朋友认真观察,找出它们的结构、关键笔画和小秘密。(出示“只”)
生:“口”要写在上半格
生:“八”的第二笔变成了点
师:你们真细心!林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写,好吗?拿起你的神枪手,我们一起来写。(师范写,生书空)
师:请小朋友认真的观察这个字(出示“星”)谁来当当小老师,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啦?
生:“日”是扁日,不能写得太大,“生”的竖在竖中线上,三横中间那横最短。
师:请你们在书上先描红,再写一个。(生描红,师巡视,播放音乐)
师: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写的,评一评,看看他们能得几颗星。
生:他把“只”的口写得太上去了,还有“八”应该写分开点。我觉得他应该得3颗星。
生:他的“星”写得很漂亮,我给他评五颗星。
师:让我们学习他们写得好的地方,再漂漂亮亮写一个。
师:这节课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只要你们多动脑,勤动手,就能成为知识的大富翁。回去后,请小朋友再把课文读一读、演一演,下节课我们再来有感情朗读、表演,好吗?
『PSSP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是上海复旦科技园启导教育研究中心集合专家资源,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成果,依托PSSP和生涯品牌 ,为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所提供的一种教育服务,开创了教育行业教育顾问的先河,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教育项目。我们还特别推出“教师教研和亲友创富计划”,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科研和创富的平台,在网站上增设了教师资源专栏,大家可以共享彼此的课件、教案、教学论文、教育案例、教学案例、试题、学科总结等教学资源。让我们携手,共同开创中国的学习顾问业。』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2 06:48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棉花姑娘》 教学案例
濮爱文
一、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2、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3、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师:夏天刚到,小柳树已经卖弄起了轻盈的舞姿,绿绿的荷叶不甘示弱,瞧!他们在炎热的夏季给小鱼儿带来了多少凉爽……
师:所有的人在这快乐的日子里都愉快地生活着,可是,棉花姑娘呢?(板书课题,轻轻地读一遍)棉花姑娘生病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吧!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别人请教
边读边想,棉花姑娘生了什么病呢?怎么治好的?
(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你是怎么知道的? (插图、课文)
说说蚜虫的样子。
指名学生读课文。
老师:想一想,生病的棉花姑娘的心情该是怎样的呢? 读出棉花姑娘难受、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情。
老师:是呀!棉花姑娘这时是多么着急,多么希望马上有人帮她治好病呀!可怜的棉花姑娘生病了,她盼望谁来帮它治病呢?
请同学们接着读课文,看可怜的棉花姑娘到底向谁求助了。
2、学习第2至第5小节
(1)学习第2小节
老师:她先请求得到谁的帮助?
老师:他们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用“──”划出燕子的话,用“﹋﹋”划出棉花的话,然后读一读。
学生进行总结交流。
指名分角色朗读,评议。
老师:是啊,面对病情,棉花姑娘心里着急,可是燕子无可奈何,读得多好呀!你们想和他们比比赛吗?
老师:请你们在四个人小组里来分分工,一起再来读一读。
老师挑出两个小组展示读,男女同学读。
(2)学习3至5小节
老师:棉花姑娘并没有放弃,她又分别向哪些朋友请求帮助?
学生:啄木鸟和青蛙。
老师: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和刚才相同的标记在标一标。
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角色扮演读、师生合作读,个别与集体合作读。
老师:小燕子、啄木鸟、青蛙对棉花姑娘的病都无能为力,正当棉花姑娘着急的时候,又来了一个好朋友,是谁呢?同学们自己找一找。
生: 是七星瓢虫。
老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小资料)
完整地读一下这段话。
小组练读,展示读。
3、学习第6段
老师:棉花姑娘的病终于治好了,她的心情会怎样呢?让我们和棉花姑娘一起陶醉一下吧!
老师:看谁是个细心的孩子,知道棉花姑娘的心情?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珠: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等。
拓展运用: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
老师:今天的小功臣是七星瓢虫,谁想来夸夸这个能干的小功臣?
(四)、朗读全文,总结
根据板书小结。
让我们用琅琅的读书声来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喜爱吧! 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30 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
啄木鸟 捉 树干里的 害虫
青蛙 田里的
七星瓢虫 叶子上的
教学反思
1、本教学设计强调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新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读中感悟,立足于学生发展,激励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发现自我,提升自我。
2、通过评点班中朗读高手和老师,来促使学生自己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处理的办法,并内化到自己读的方法里,达到提高朗读水平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主动去理解课文。特定的环境下,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尽相同,注重方法的指导,带领学生从优缺点两方面去评价他人的朗读,鼓励发现闪光点,找出不足之处,相互取长补短。让每位朗读的学生体验到进步,感受到期望。比如在表演时,有的学生想举手却又有些犹豫,我邀请他一起上台表演,虽然他表演得不是很好,但看到同学和老师的信任,也慢慢放开手脚。我想,多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孩子将冲破自己心理的干扰,这样的做法,他们终身受益。
2、课文第三、四小节与第二小节段落结构相似,难度不大,所以在第二小节学习的基础上,我选择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充分地读,大胆地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渐渐养成。学生边读边划,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当然,这个案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一年级的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不强,所以生与生评价时难免带有主观性,认识问题肤浅,教师还应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2)讨论问题的过程缺乏语文学科的特色,有脱离文本之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好的读书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去朗读感悟,这种方法不错。但是,并不是为了课堂上的所谓的“活”而摒弃语言文字的训练,朗读不能为读而读,为讲而讲。如第一小节教师却没有抓住“可恶”“多么盼望”等词引导大家体会棉花姑娘的痛苦。当学生把“可恶”一词读得很重时,可以引导一句“你刚才为什么把这个‘可恶’读得那么响亮?课文中哪个词语看出‘可恶’了?”学生就能把自己的想法陈述出来,再进行朗读,体验就不一样。还有第二小节的朗读,礼貌用语的使用,等等,都不能抛开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展开教学。涉及到重点的句子就应该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进行朗读感悟,学生去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从表面到实在再到深入地进行理解,这样语言文字的知识性学习将更为到位。
(3)由于课文较长,一节课时间内学完整篇课文,量多,难度大,对于中上学生来说可以接受,但是有的小朋友忙于应付,因而学得不够扎实。课文中已经涉及到的生字,如“姑娘”二字,应该在读课题时解决。为了能解决好重点问题,不如把第5、6小节放到第二课时再学,这样就能在时间上保证把第1至4小节学透。方法掌握了,后面小节的学习迎刃而解。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2 06:49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地球爷爷的手》教学片段评析
《地球爷爷的手》这篇一年级的语文课文,说的是有关“地心引力”这个颇深奥的问题。由于执教老师教学设计的理念正确,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再加上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使课堂上不断出现教学的精彩场面,给人颇多启迪。
◇片段一:
宣布上课后,教师手里拿着一架自己折的纸飞机,兴致勃勃地面向全班学生:“同学们喜欢玩纸飞机吗?”
孩子们都笑着大声说:“喜欢!”说着情不自禁地纷纷拿起课前准备的已经折好的纸飞机跃跃欲试。
老师故意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略微停顿了一下,纷纷举手说:“我最希望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我最希望纸飞机能像真飞机那样一直飞着,不掉下来……”
老师笑着说:“今天我们上课,就先给大家玩一次放纸飞机的游戏好吗?”
学生欢呼:“好,好!——”
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来看看谁的纸飞机飞得远,甚至飞出教室不落下来。来,一、二、三——”
几十架五颜六色的纸飞机一下都飞出了孩子们的手,教室里一片欢腾……可是几秒钟以后,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不满的叹息声——纸飞机都纷纷落到了地上。
老师又兴致勃勃地说:“别忙,看看老师是不是劲儿大些,能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孩子们都睁着半信半疑的大眼睛看着老师:“好,好,老师,你放!你飞!”老师一本正经地向教师的后面扔出了自己手中的纸飞机,那纸飞机飘飘悠悠地向教室后面飞去……当然,还是落到了地上。
教师这时面向学生遗憾地说:“好,下课后,我们把地上的纸飞机再捡起来。——是啊,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好像这地上总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小故事——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带学生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你正在浏览《论文百分百》提供的文章〗
◇片段二:
当孩子们读了几遍“地球爷爷”说的话,让他们说说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时,他们的小手个个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想说出自己阅读的收获。
有的说:“地球爷爷的手是我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有的说:“树上的桃子不是自己掉下来的,是地球爷爷的手把它们摘下来的。”
“还有,我现在知道纸飞机为什么会掉下来了,也是因为地球爷爷的手把它拉下来的。”
“踢到空中的足球,也是因为地心引力才会落下来的。”
还有的说:“我想,地球爷爷的手力气大得很。”
我们不禁为这些孩子自主阅读、探究所得出的的结果而感到欢欣鼓舞。
◇片段三:
在拓展和巩固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提出了挑战性的启动学生思维的问题:
“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也就是说地球没有地心引力了,我们身边的一切会发生什么变化?”
孩子们这时展开推理和想象的翅膀,在一番交流和讨论后他们纷纷反馈:“那刚才我们飞出去的纸飞机就不会掉来了,不知道会飞到哪去呢。那就好了!”
“那我们就不是走在地面上了,而是像太空飞船中的人一样,在空中飘来飘去了,那真好玩了。”
“小猴可能就吃不到桃子了,桃子不一定会掉来,也许是‘掉’到天上去了。”
“教室里的课桌椅会浮在空中的。”
说着说着,就有学生发现问题了:“如果地球爷爷的手没有了,也许地球上什么都没有了。大楼、汽车,也许所有的东西都会在空中的,那就不好了。”
教师这时因势利导,拿出一个地球仪边说:“是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正因为它有很大的地心引力,所以它才能紧紧地抓住我们、高楼以及地面上的一切。”
教师一边在地球仪上贴上一些相关的立体纸模型。孩子们此时都专注地看着这个地球仪听老师说着,想着……
评析:
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片断,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一、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位执教的老师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
①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②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孩子喜欢玩纸飞机,但纸飞机总是要落到地上,这是孩子习以为常的,谁也没去考虑过其中的“为什么”,就像课文中写到的桃子熟透了会自动掉到地上一样。
现在,老师又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调动了孩子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启发他们架设了建构新知的平台,教师巧妙的“强调”,使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注意这个平时没去思考过的熟悉的现象。这样,他们在对课文的探究性阅读中必然是主动、积极的。
二、从课的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这节课开头的这一片段,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试想:如果不是让学生们自己放飞纸飞机,而是教师演示放飞,那样的效果是不能和现在这样相比的。由学生自己来放飞纸飞机,这就使学生再次亲身体验、感受“地球爷爷”那看不见的“大手”,这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而教师再次演示放飞纸飞机,则强化了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体现了教师“引导者”作用。
三、教学环节二、三与教学环节一的关系。
如果说教学环节二、三是精彩的,学生的表现很令人振奋,与课的开头真是首尾呼应;但遗憾的却是看不到教师的“精彩表现”。这说明什么呢?
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朗读练习实践(当然离不开教师巧妙的引导和组织,本文尚未评析),于是也就不会有片段二、三学生精彩的反馈,就不会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所产生的效应。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就是教师最“精彩的表现”,而无需教师自己再去“表现”她自己的才华了;因为教师的精彩表现就应该是常常呆在舞台一边的高明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舞台的主人——演员。学生永远是“学习”这个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以上精彩教学片断再次告诉我们: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高屋建瓴地组织小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2 06:49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地球爷爷的手》(案例)
一笑而过 发表
《地球爷爷的手》这篇一年级的语文课文,说的是有关“地心引力”这个颇深奥的问题。由于执教老师教学设计的理念正确,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再加上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使课堂上不断出现教学的精彩场面,给人颇多启迪。
片段一:
宣布上课后,教师手里拿着一架自己折的纸飞机,兴致勃勃地面向全班学生:“同学们喜欢玩纸飞机吗?”
孩子们都笑着大声说:“喜欢!”说着情不自禁地纷纷拿起课前准备的已经折好的纸飞机跃跃欲试。
老师故意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略微停顿了一下,纷纷举手说:“我最希望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我最希望纸飞机能像真飞机那样一直飞着,不掉下来……”
老师笑着说:“今天我们上课,就先给大家玩一次放纸飞机的游戏好吗?”
学生欢呼:“好,好!——”
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来看看谁的纸飞机飞得远,甚至飞出教室不落下来。来,一、二、三——”
几十架五颜六色的纸飞机一下都飞出了孩子们的手,教室里一片欢腾……可是几秒钟以后,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不满的叹息声——纸飞机都纷纷落到了地上。
老师又兴致勃勃地说:“别忙,看看老师是不是劲儿大些,能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孩子们都睁着半信半疑的大眼睛看着老师:“好,好,老师,你放!你飞!”老师一本正经地向教师的后面扔出了自己手中的纸飞机,那纸飞机飘飘悠悠地向教室后面飞去……当然,还是落到了地上。
教师这时面向学生遗憾地说:“好,下课后,我们把地上的纸飞机再捡起来。——是啊,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好像这地上总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小故事——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带学生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评析:
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片断,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一、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位执教的老师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
①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②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孩子喜欢玩纸飞机,但纸飞机总是要落到地上,这是孩子习以为常的,谁也没去考虑过其中的“为什么”,就像课文中写到的桃子熟透了会自动掉到地上一样。
现在,老师又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调动了孩子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启发他们架设了建构新知的平台,教师巧妙的“强调”,使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注意这个平时没去思考过的熟悉的现象。这样,他们在对课文的探究性阅读中必然是主动、积极的。
二、从课的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这节课开头的这一片段,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试想:如果不是让学生们自己放飞纸飞机,而是教师演示放飞,那样的效果是不能和现在这样相比的。由学生自己来放飞纸飞机,这就使学生再次亲身体验、感受“地球爷爷”那看不见的“大手”,这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而教师再次演示放飞纸飞机,则强化了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体现了教师“引导者”作用。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2 06:49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挑刺新教材——论《兰兰过桥》入选教材之失误
徐卫
看近年来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兰兰过桥》一文作为“保留曲目”反复出现。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编者更是把它当作经典的科幻(普)作品,安排在以“我们爱科学”为主题的第八单元,力图通过这篇课文的教与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兰兰过桥》这篇课文本身科学方面的一些缺陷,注定了结果是事与愿违的。
一、从“凡尔纳“说起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他于1863年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一举成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凡尔纳的作品情节惊险,人物生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炉,他提出自然科学方面的许多预言和假设,至今还启发着人们的想象力,他的作品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深受数亿读者的喜爱。如他1865年发表《从地球到月球》,就是大家熟悉的一部科幻小说。这部作品最早是由鲁迅介绍到我国来的,当时的译名叫《月界旅行》。令人吃惊的是,这部很早以前的作品,其情节竟和1968年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的阿波罗8号登月的情况极为相似。
与凡尔纳作品相比,《兰兰过桥》这篇文章科学上的幼稚显而易见。
二、尴尬的《兰兰过桥》
《兰兰过桥》是根据已故桥梁专家茅以升早期的科幻小品改编而成的,文中介绍了“潜水桥”、“塑料桥”等一些未来的奇妙的桥。然而,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已充分证明,课文介绍的几座“奇妙”的桥在今天已是毫无奇妙可言,不仅不具有科学的前瞻性,甚至有些已经被证实毫无实用性。
1、潜水桥,何奇之有?
“潜水桥”是文中介绍的第一座桥,这种桥“架在水里”,“像一幢长长的房子”。“兰兰站在桥上,可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在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按课文的说法,这座桥是多么的奇妙呀?但只要仔细观看图片及文字介绍,你就明白,所谓的潜水桥只不过类似于“海底隧道”、“海底世界”之类的工程而已,且远不如这些工程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请看如下资料。
资料一、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
——举世瞩目的连接英国和法国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定于1994年5月6日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从此,隔断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的天堑变通途。人们只要坐上被称为“欧洲之星”的高速列车,穿越海底隧道,连接伦敦、巴黎、布鲁塞尔仅需3个小时。为使隧道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通道,欧洲隧道公司除在列车行驶速度和服务方面作出努力外,还在安全方面采取了措施。该公司在隧道内安装了大量先进的安全装置,仅用于隧道运营管理的控制和信息交流系统就有3套。此外,还备有自动灭火装置、防震系统、修建了防弹墙、安全通道,甚至设置了动物捕捉器,以对付因迷路而闯入隧道的动物。隧道每隔1.75公里就安置一个监测器,随时测定温度、烟尘及一氧化碳的含量……
资料二、厦门海底隧道
——2010年以前,厦门将建成一个可以全天候进出厦门岛的海底隧道。这将是祖国大陆的第一条海底(暗挖)隧道,并将成为厦门岛重要的第三条进出岛通道。该条海底隧道工程估计总投资在30亿元左右,将是厦门市所有工程中投资额最大的项目。该工程总长度约9公里,其中隧道全长5900米,是一座兼有公路和城市道路功能的隧道。
资料三、奇妙的”海底世界”
世界各地的“海底世界”是游人非常喜欢游玩的景点,请看某一“海底世界”的解说词。
——“这里向您揭开了来自大洋的鱼类、贝类等海洋动物神秘的面纱……随着自动步道缓缓移动,各种色彩斑斓的鱼类在身边游戈,让您在海底漫游的梦想成为现实。大洋海底隧道采用封闭环行亚克力玻璃,自动平梯载着游客沿通道在水下穿行,仿佛置身于海底一般,五光十色的珊瑚礁丛,珍稀的海洋鱼群环游在游客的四周,海洋动植物的迷人景观尽收眼底……触摸池中可以亲手去感受海洋生物,在这里可以体味到鲨鱼温柔的一面……
以上资料已雄辩地证明,目前世界上比该文中介绍的“潜水桥”更先进、更科学、更实用的类似的水底工程比比皆是,“替水桥”何奇之有?
如果一定要“神奇”的话,请看课文关于如何进出“潜水桥”的描述。
——在路上,他们遇见一条波浪滚滚的大河。爷爷没有停车,一直向大河里开去。兰兰吓得闭上了眼睛。
“兰兰,下车看看大桥吧!”听见爷爷的喊声,兰兰才敢睁开眼睛。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看了上面一段话,你是不是想问以下的问题,他们的车是怎样穿过波浪滚滚的大河,魔术般地进入大桥的?是通过类似潜水艇上的那种进出装置吗?是采用了类似于轮船过船闸的原理吗?是科学猜测中的“虫洞效应”、“时光隧道”还是“时空转换”?不可理解。我们感到奇怪的是,与“海底隧道”“海底世界”类似的“潜水桥”为什么不把它的进出口设在岸边?
显而易见,为了让人觉得这座“潜水桥”是一种想象中的,有待于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才能在未来某一天造成的奇妙的桥,作(编)者人为地制造了一些神奇,可同时又无法自圆其说,只好让兰兰闭上她惊恐的眼睛。
(二)、塑料桥,价值何在?
课文介绍的另一座奇妙的桥是“塑料桥”,跟“潜水桥”相比,这座桥更显得没有意义。理由有以下几点。
1、与“塑料桥”类似的产品司空见惯,如游泳用的游泳圈、漂流用的橡皮艇等,除了个头、形状稍有不同以外,这座“桥”体现不出比上述产品更多的科技含量。
2、文中有一段这样的叙述,“爷爷打开皮包,取出一包塑料管子,说‘这又薄又结实的塑料管子,打进空气就成了一座轻巧的桥。’”不难看出,这“高科技的桥”充上气后重量一定很轻,否则一老一小是无法把它搁置对岸的。那么,一个问题无法回避,“塑料桥”这么轻,体积又这么大,即使能铺在湍急的水面上,又如何能保证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又是怎样使这又薄又轻的“桥”的表面保持一定的硬度,让两人踏在上面毫不变型,这些都让人难以理解。另外,如果河流再宽一些,该“塑料桥”又将如何使用,这一切,看来只有被称为“魔术师”的爷爷才能回答。
3、根据课文描述,这座桥的制作过程应该不是那么复杂,那么,为什么要让它停留在想象、猜测中,而不是马上把它生产出来,装备我们的部队官兵,地质队员,或者摆放在百货商店出售,满足经常需要过河的人的需要?
归根结底,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实践已经证明这种“塑料桥”既不实用,用起来更不安全,它既无科学价值,也无经济价值。人们更愿意建一座真正的桥——一座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桥。即使是贫困得无法建起一座小桥、甚至是简易的木头桥的地方,他们选择的也是一根木头的独木桥或一根铁链的铁索桥,而不是价廉物美的“高科技产品”——“塑料桥”。
三、结束语。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编排在上册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实现语文学习的整合就是一个突出的特点。以“我们爱科学”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课标》的先进理念。但要注意的是,在选编本组课文时,编者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所选的文章既要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阅读,又要注意科学作品的时效性,充分体现科学的前瞻性。否则,当教师一边出示多媒体课件一边动情地解说着《兰兰过桥》中的桥是多么神奇的时候,无法面对的是孩子们明亮的充满探究欲望的大眼睛。
《兰兰过桥》中“桥”的“神奇”来自我们热爱的桥梁专家茅以升老先生的科学猜测吗?谁知道呢!但即使是,《兰兰过桥》也将停留在茅老先生过去的那个年代,在今天,它们已经变成了现实或已被证明无需变成现实。《兰兰过桥》已经没有了被选入教材的价值,它只能永远地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该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这,正是科学的规律所在,不是吗?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2 06:50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案例与评价
县(市):婺源县 学校:实验学校 执教:江喜娣
县(市):婺源县 学校:实验学校 评析:施黎明
教学内容: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准备:1、动画课件(课文插图)。(教师)
2、“长出后腿的蝌蚪”、“鲤鱼”、“长出前腿的蝌蚪”“乌龟”图各一张。(学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情景交流:孩子们,快告诉我,你们的妈妈来听课了吗?她坐在哪儿?见到自己的妈妈,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以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呢?
2、正当你们享受母爱的幸福时,瞧!谁来了?
(看动画:全景1)交流:这群小家伙是谁?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3、(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4、多可爱的小蝌蚪呀!可怎么不见它们的妈妈呢?孩子们,愿意跟随小蝌蚪去找找它们的妈妈吗?(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二、感知内容,激趣识字
1、听动画朗读,边听边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吗?它们的妈妈又是谁?
2、交流:你听了后,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翻开课本,你发现了什么?
激趣:是啊!拼音娃娃藏起来了。你们知道吗?这是拼音王国的国王的意思,他悄悄地告诉老师:今天,他想在我班评出谁是真正的识字大王哩!愿意接受挑战吗?
(出示挑战第一关:比一比准先把课文句子读通)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会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出示挑战第二关:游戏巩固汉字)
鼓励:拼音王国的国王让我告诉你们,你们都被评为“识字大王”啦!
[设计意图:以听动画朗读入手,有利于学生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在自主朗读中识字,体现了识字与阅读的整合。在此,还以“识字大王”的评比激发了学生克服读书困难的信心。]
三、图文结合,精读导学
1、小蝌蚪为什么会去找妈妈?
假如你就是这群小蝌蚪中的一只,你会怎么说?
小蝌蚪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你读懂了什么?
2、(看动画:全景3)想: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出示第三自然段)交流:为什么会把乌龟错当妈妈?
3、(出示小动画:分组贴画)“迎上去”与“追上去”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请以贴画的形式向大家说明你的理解。
(出示动画:全景2与全景3)自主观察,小组探究:我们小组贴对了吗?评出“优秀小组”。
4、(出示动画:全景4)(出示第四自然段)联系前面的自然段,谈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5、小蝌蚪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你想用一句话夸夸它们吗?
6、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发生的变化。是怎么变的呢?
(出示综合训练题: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在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 ,再过几天,尾巴变 了,最后,尾巴 了,变成一只 。)
7、(出示动画:全景6)引导想象说话: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着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不停地吃田地里的害虫,不知能捉多少只。大家想一想:如果哪一天,田野里没了青蛙,粮食、蔬菜上爬满了虫,我们吃什么呢?校园里的绿草爬满了虫,草坪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
交流:现在,你又有什么话想对青蛙说?或对自己和其他人说吗?
小结: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让我们都来保护青蛙吧!
[设计意图:不以老师的枯燥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在看动、读课文,贴图画中积极思维,发挥想像,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情境表演
1、(出示小动画:我是最棒的小演员)你喜爱文中的哪种动物?想怎样演好它?
2、(出示小动画:团结协作)学生演课本剧。
[设计意图:采用表演的方式,既可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协作的精神。]
点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江老师在上《小蝌蚪找妈妈》时,由于这是一节面向家长开放的课,不少同学的母亲都来听课了。开课时,江老师巧妙地抓住了这一和谐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学生有了这时的体验、表达出的方式丰富多彩:有的是投入了妈妈的怀抱,与妈妈紧紧相仿;有的是说自己很高兴,十分激动;有的还动情地演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融融的亲情折射出情感的绚丽多彩,这为理解文章中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做好了铺垫。学习文章时,老师制作的动画课件十分得体、生动,江老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动画,依自己所见,质自己所疑,思自己所想,解自己所问。真可谓: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也是新课标极力担倡的。本文中的“迎上去”与“追上去”是理解的重点、难点,江老师让学生以贴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我们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先让学生选好角色,再出示小动画(团结协作),鼓励大家:只有团结合作了,才能把它演好,小组才有可能得到“团结协作星”!这样,始终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探索、想象、合作、表现、创造等能力得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2 06:50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与评析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语文S版第四册
教学评析 辽宁省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 赵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
1.以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经验为起点,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主建构,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2.“以读为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生疑,读中训练语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开发,注意与生活建立联系,注意引导学生多种方式的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
学习目标
1.认识“灰、腿”等9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青蛙一生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谁见过小蝌蚪?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一谈谈对蝌蚪的了解,如果学生谈出来,教师要鼓励,并且要问一问学生是从什么地方了解到的。如果学生不了解,教师可以讲解蝌蚪的特点、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
2、(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你们说的小蝌蚪,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估计: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5、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那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你自己能解决吗?
一、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再想一想怎么记住它,同桌之间还可以交流交流。
(学生在读课文时,教师要巡视指导,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要检测一下你们。(出示识字卡片,指名学生读生字,并组词,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重点强调字音、或字义、或字形。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你们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吗?好,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你读懂哪些问题?(轮流指名学生读课文,注意每段过后,让学生改错、或正音,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4、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不确定的,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整理板书: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
二、 再读课文,指导写字
1、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再练习把这篇课文读读好吗?(采取男女生对读,轮读,比赛读,齐读,小组读等形式)
2、同学们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写一写这课的生字。请同学们看课后的生字表格,你发现这些生字有哪些规律,同桌互相说说,怎么写才能写好?
(学生观察、议论)
3、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尊重学生的意见,学生提出生字后,教师要问其他同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教师边讲边写,再问:“老师写得怎么样?”如果学生挑出毛病,教师再写,直至学生满意。)
4、你们也应该像老师这样,认认真真的写,好,现在大家动笔写吧!(教师巡视,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并且把写得好的,拿到前面展示。)
三. 外延伸,搜集资料
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同学们对小蝌蚪一定很感兴趣,对吧!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再详细地查找一下小蝌蚪或青蛙的资料,下节课我们交流好吗?
第二课时
一. 固词语,交流资料。
1.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看形体表演猜词语”。
(出示词语,一名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创造性表演,另一名学生猜是什么词语。“蝌蚪”“鲤鱼”“乌龟”“青蛙”“游来游去”“捕食”“摆动”“蹲着”)
2.同学们玩的很开心,是吧!上节课老师还交给同学们一个任务呢?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查阅的资料,可以是小知识、图片、儿歌、歌曲等)
3.知道的真不少,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资料片,想看吗?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边看边听边想,你想怎么学习这篇课文?(点击课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教师配乐朗读。)
2. 商讨学法,自主学习
a) 同学们都听入迷了,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简单说说)
b) 这篇课文很有趣,你们商量一下想怎么学,然后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商量后汇报,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汇报的学习方法可能各有不同,教师注意优化学习方法,再适当的给些建议,使师生达成共识。基本把握:读句子,找词语,想问题,读出感情。)
c)好,现在我们就按这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小组可以展开讨论,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学生4-5人一组,开始自学,教师参与,随机指导。)
3. 汇报交流,点拨深化
(注意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让按课文的次序汇报,课文的解读与问题的生成以学生为主,在学生体会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在抓住时机反问,揭示课文的重点,把握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学生能问的,教师不问,学生能读的,教师不读,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
a)汇报第一自然段。
点拨要点:小蝌蚪的外形是什么样的?“甩着”是什么意思?换成“拖着”行吗?你能用动作体会一下吗?你读出小蝌蚪是什么心情?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吗?谁能读得更好?
2、汇报第二自然段
点拨要点:小蝌蚪看见了谁,怎么问的,怎么说的?小蝌蚪问鲤鱼是什么语气?谁能读出来?鲤鱼的话怎么读?同桌互扮角色读。
3、汇报第三自然段
点拨要点:小蝌蚪又遇见了谁,是怎么问的?乌龟怎么回答的?小蝌蚪为什么要问乌龟呢?你能学着小蝌蚪和乌龟的样子读一读吗?同桌相互读一读。我来扮演乌龟,你们来扮演小蝌蚪读一读,怎么样?
4、汇报第四、五自然段
点拨要点:请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已经变成什么样了?她看见了谁?小蝌蚪为什么一下子就认出妈妈了?小蝌蚪见到妈妈是什么心情?怎么读?怎么读出青蛙妈妈的话?同桌互读,师生合作读。
5、汇报第五自然段。
点拨要点:小蝌蚪的尾巴怎么不见了?“已经”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已经”说一句话吗?你能想象一下他们跟着妈妈怎么捉害虫的?他们生活的会怎么样?谁来读一读?
4. 回归整体,领悟思想
a)刚才同学们汇报的可真好,谁能把课文完整的读一读?(学生推荐)
b)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如果学生不问,教师问:小蝌蚪找妈妈,问了鲤鱼,又问了乌龟,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把妈妈的特征说全面了呢?害得蝌蚪走了那么远的路?)
c)读了这篇课文,你以后应该怎么做事呢?(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体验,站在不同的角度说,说多说少都可以,只要说出心里的感受就表扬。)
5. 创设情境,表演体验
1、《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很有寓意的童话故事,你们愿意不愿意表演出来呀?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练习一下,然后,老师要推荐一组到前面来表演。
2、推荐一组同学,老师简单给学生化装,戴上头饰,学生创造性的表演。
3、学生评议。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经验为起点,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主建构,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所以问题的生成,阅读的方式,学习的方法,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商量的语气建构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放弃了教师的权利,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起主导的作用,例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组织,问题价值的取向,教学时间的调控等。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很多学习方式与内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与教学艺术。比如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提不出来,什么样的问题采取什么策略来解决,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怎么办。教师在什么时候,指导学生朗读,在什么时候与学生合作,什么时候与学生讨论,这些心中必须有个基本的预测。教师还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本事,那就是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不能变,变的是学生的针对问题的理解及不同的体验方式。学生针对某一课文内容的解读,首先按学生自己的方式进行(如,我读、我说、我问、我画、我演),教师是积极的参与者,学生自己读议不意味着对内容的全面理解,或把握住正确的价值导向,那么教师就要点拨,生成有价值的东西。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注意“以读为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生疑,读中训练语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开发,注意与生活建立联系,注意引导学生多种方式的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
低年级阅读教学伴随着识字任务,识字要和阅读结合起来,主张在读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字形上,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良好的识字习惯与态度,识字要注意与写字相结合,要扎实的训练学生写字的基本功。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2 06:5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二七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师:让我们帮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
师:(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师:这是谁呀?(贴小蝌蚪图片)
生:小蝌蚪。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
生: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快活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生:(读)
师: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请大家注意看图观察(电脑出示课件),这天,小蝌蚪碰见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小蝌蚪碰见了鲤鱼妈妈,它在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的妈妈呢。
师: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他们的妈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他们也想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了!
师:你说得真好!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师: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
生:(读蝌蚪的话)
师:(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生:(一次又一次地练习)
师:交换一下,你们念鲤鱼妈妈,我念小蝌蚪。
(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
生:(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演得怎么样?动作都到位了吗?
生:“迎”还没有做出来。
师:怎么样是“迎”?看看图,图上是怎么画的?谁来试试?
生: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
师:再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生演)
师:他们这回表演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
师: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生:四条腿,宽嘴巴。
师:(电脑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生: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称为“又”长出两条腿。
师:(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你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图,(电脑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念。
生:(学习) 。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你们表演,边读边演,行吗? (生演)
师:为什么课文用了“追上去”这样一个词?
生:从图上看,小蝌蚪和乌龟的游动方向相同,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所处的位置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师:让我们带着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
师:从乌龟的回答中,我们又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什么特点?
生: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三、总结课文,深入引导。
师: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妈妈却说,蝌蚪妈妈是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虫还顶呱呱呢?到底蝌蚪妈妈长得什么样啊,请你们讨论一下,看看鲤鱼妈妈和乌龟谁说的对?
生:都对!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更好了。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生: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起虫来顶呱呱。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
师:小蝌蚪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能来说一说?
生: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
师: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师: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生:分角色朗读。
师:青蛙的样子,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那课文上又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师:(师贴出青蛙的图片)你们对青蛙有哪些了解呢?
生: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师:也可以说人模仿青蛙的动作。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生:它们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四、朗读全文。
五、简要复述,拓展思维。
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的同学才会做。
师:(出示课件)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生:说并填空。
师: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两条后腿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雪白的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评]
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带表情读、带动作读等),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读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语感。
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文实践的舞台,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至关重要。本节课就力求做到“寓教于乐”,课堂上没有威严的老师,也没有恐惧的学生,随处可见的是教师与学生和谐、亲密地相处,正是这种和谐与亲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零距离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焦作市解放区幸福街小学卢玲
让课堂活跃,让学生主动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正确的教学方法应当是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出教材中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不断发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布鲁巴克曾经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网络时代中,教师应当怎样引导,让课堂活跃,让学生主动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只有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巧妙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课件出示《寻人启事》:“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七)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学生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他们个个拿着铅笔全神贯注地这里画画,那里圈圈,偶尔还能听到同桌之间窃窃私语地讨论。瞧!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又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课,一上课我就说:“以前我们上课时,总是一个老师教六十八个学生,今天我们换一下,让你们在座的六十八个老师来教我这一个学生。”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不解地望着我,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我接着说:“因为同学们都喜欢‘奥特曼’,你们对宇宙中的知识都了解的很多,所以在今天的《宇宙生命之谜》中,我要请教大家一些问题。”小老师们便都想跃跃欲试,想第一个教我这个学生,结果这一节大家都非常认真,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由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表演增强孩子们的心理素质,使之越来越敢于说敢于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课前我就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本查找相关资料,教学时再让学生拿出笔动手画一画,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很快跃于纸上,不需要教师重复强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在做课后的填空时更是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难题。又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内容是理解的重点。我事先布置学生在网上查找关于蝴蝶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资料,教学时,我同时播放课件“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追逐飞舞”,通过同学之间查找资料的互相交流,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不用教师多讲,“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学生已经轻而易举地理解。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记得某位名人说过“没有争议,就无法“别同异”、“分是非”、“治曲直”。所以争议也就成了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在不断涌现,只有通过争议才能泾渭分明。所以语文课堂争议的教学价值,也是毋庸质疑的。
如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当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后,我又提出这样一道思考题:如果月亮转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又会出现什么景象呢?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同时,我做了相关课件的演示,为学生思考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思考依据。又如学习《太阳》一课时,学生通过网络已经知道太阳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有的学生就会说:“太阳那么好,为什么妈妈还要擦‘防晒霜’?”从而引入更深层次的问题。学了《小猴子下山》,学生们也能争论:“小猴子选择大的好的东西,到底对不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质疑和争论,可谓色彩斑斓。这种质疑和争论,有助于创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鸡蛋里面挑骨头”,勇于创新。这样做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还能让学生到享受争论的乐趣。
教学中教师应“先放后扶”,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掌握学法。既要大胆地“放”,又要精巧地“扶”。只有大胆地“放”,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为主体”真正得到落实;也只有精巧地“扶”,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才能真正做到学会、会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在突破中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教材作迁移,形成语言的技能……这样,学习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成了自主的乐园,学生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明说。”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2 06:5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小蝌蚪傻不傻?——《小蝌蚪找妈妈》片段赏析
“小蝌蚪傻吗?”问题一提出,教室里就热闹起来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这种时候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于是,笔者因势利导,把学生分成了两组,组织了一场辩论。
生:小蝌蚪真傻,他看见乌龟四条腿,就把他当作了妈妈。
生:我也认为小蝌蚪傻,因为乌龟虽然有四条腿,但它的嘴巴又不宽。
生:我也觉得小蝌蚪很傻,在没弄清楚事实之前就乱叫妈妈。
(接着发言的是认为小蝌蚪不傻的小朋友)
生:我觉得小蝌蚪一点也不傻。他能按照鲤鱼妈妈的话去找,乌龟不就是四条腿,宽嘴巴的吗?
生:我觉得小蝌蚪不傻,因为小蝌蚪和他们的妈妈长得太不像了。
生:我也认为小蝌蚪不傻,小蝌蚪生下来后,他妈妈就离开了他,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什么模样。
生:是呀,我觉得小蝌蚪找错妈妈不是他的错,而是鲤鱼妈妈说的不够详细,没有把青蛙的样子说完整。
师:你说的有道理,鲤鱼妈妈介绍得不完整,才使小蝌蚪找错了妈妈。那是谁帮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呢?
生:是乌龟帮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师:乌龟怎么说的?你能读一读吗?(生读)
师:大家认为乌龟说得对吗?
生:我觉得不对,乌龟还是没有介绍完整。他还应该加上“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是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他们的帮助下才找到妈妈的。
生:我觉得小蝌蚪不但不傻,还很聪明。他能把鲤鱼妈妈说的和乌龟说的特点合起来去分析。
师:如果老师现在重新问你们小蝌蚪傻不傻,你们会怎么回答?
生:(响亮而又齐声地回答)不傻。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小蝌蚪并不傻。他找错妈妈的原因是鲤鱼和乌龟没有完整地介绍他妈妈的样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单方面去分析一样事物。而应该综合地分析才不至于出差错。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2 06:5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李吉林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lǐ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pī
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bì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 小蝌蚪找妈妈。
3.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一张画有水草的图,然后贴上一群小蝌蚪的剪纸。)
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2.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在远处贴上数群小蝌蚪的剪纸),这叫多少蝌蚪呢?
(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训练说一句话:小蝌蚪。)
4.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5.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揭示长了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小蝌蚪)。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的剪纸),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纸)
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青蛙长尾巴
两条后腿 披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变短 鼓
尾巴不见了。 蹲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5 06:23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日月潭》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祖国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有象征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龙门石窟;有以奇松、怪石著称的黄山;还有雄伟壮观的泰山。我们的祖国可真美呀!你们不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吗?
2、这些景点都在我国大陆地区,我还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我们一块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吧!(板题,读题)
(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1、各位小旅客们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听我为大家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多媒体画面及音乐,师朗读)
2 、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读准。
3 、生字词反馈。(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三)细细品读,理解课文
品读第一段
1、小声自由读,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2、指名交流:
(1)体会1、2句。(板书:大湖高山)
(2)体会第3句。联系画面理解“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用动作演示理解“群山环绕”(多媒体辅助)
3、 指导朗读。
品读第二段
1、自由小声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
2、点击课件示空拍日月潭图片: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和模具演示的方式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美。)
4、指导背诵。(由四人小组成立为一个导游团,向游人介绍日月潭的美名是如何得来的。)
品读第三段
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2、点击课件示“清晨”图片:说说清晨的景色。(让学生充分想象说话)
3、明确“隐隐约约”的意思。
4、清晨,日月潭给你怎样的感觉?(播放课件,理解“隐隐约约,很美,富有神秘色彩)
5、挑战读课文。
品读第四段
1、 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2、 中午的时候,日月潭是一番什么景象?(播放课件)
(1)示“晴天、雨天”两幅图:看你喜欢哪种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同桌或邻近伙伴交流一下。
(2)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五段
1、齐读课文,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2、通过学习课文,你从哪儿看出“日月潭风光秀丽”?(群山环绕、潭深水绿、飘着薄雾、清晰展现、一片朦胧)
(四)我当导游,回味课文
日月潭景色这么美,老师都还想去游览,哪位同学愿意领老师和同学们再去欣赏一下。
(五)抒发感受,启发爱国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此时,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六)结束:快乐的旅程到此结束。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5 06:23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葡萄沟》教学案例
12、葡萄沟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区和名胜古迹,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相信咱们这些同学也听说或去过不少地方,谁愿意起来和我们讲一讲。(随机评价 你知道的可真多;你的知识可真不少)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地方想介绍给大家。在这里你会亲眼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亲口尝尝甜甜的葡萄,还可以见识一下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噢,对了,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知道是哪儿了吗?怎么样,还等什么,快跟我这个导游一起去看看吧。(点击课件 板书课题)
二、 新授,初读:
看了这个题目,你都知道了什么?(3个人 评价爱动脑 爱思考)那你还想知道什么?(3个人 评价你真爱提问题 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如果你还有其它问题,待会咱们在分析课文的时候你可以随时站起来问,好吗?]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0页,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老师给你提的要求(点击课件)听请老师的要求了吗?那好,开始吧。
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老师很高兴。咱们来看看黑板上的问题(真是个会思考的还孩子)黑板问题解决以后,问学生“哎,你们知道新疆在哪吗?”(点击课件 两幅地图让生观察)
三、 字词:
老师想当小考官,行吗?好,我们来看看字词的掌握情况。看,来了,自己先读读试试,如果哪个词不会读,可以请小伙伴帮忙,也可以问问我。老师看你们信心十足啊。准备好了吗?咱们先来个男女接力吧(读得可真不错)开火车好吗?(声音真响亮)法官宣布,恭喜你们,闯过第一关,别高兴的太早,还有字这一关。我想找一个小老师起来领大家读,读对了,你们就跟读,读错了就帮他改正(找2个人 这个小老师读得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好吗?恭喜你们,闯关成功。字词读得不错,相信读课文一定没有问题,是吗?谁勇敢愿意起来读。(找四个生一人一自然段 评价读得好)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反复朗读,一会你起来先为我们朗读,再说一说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或者你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好吗?
谁是第一个勇敢者。来,你说说,你喜欢哪个自然段?
(假如生喜欢第一段 点击课件):生读----师问明白什么----(生:葡萄沟出产很多水果)师:还有吗?老师还知道不同的水果成熟的时间也不一样,再仔细读读想想里面还有什么小秘密。(生说出不同的水果成熟的时间)对呀,通过这个问题告诉我们,以后再读书一定要认真仔细,否则很多知识是学不到的,明白吗?
还有喜欢哪个自然段的?
(假如生喜欢第二段 点击课件):喜欢第二段的生全部站起来读----师问一生明白什么。“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啊。看到了哪个字,再找找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对比喻句。你能用“就像”来说一句话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在脑中想象一下这些葡萄的颜色。怎么样,美吗?“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对呀,这五颜六色的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就会显得更加美丽,是吧。那谁能帮老师把这几个空填上。(点击课件 找生填空)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多读几遍。要注意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读起来既要有表情还要有感情。(师示范)你试试看。找生读,表扬。你看,葡萄的颜色这么多,红的一种,白的一种,它的颜色多也就是什么多啊。(种类多)这时如果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端来一盘最甜的葡萄,尝一尝,怎么样,甜吧。嘴里甜,心里更甜,因为老乡太热情好客了,还让你吃个够呢。“热情好客”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做客)你见过新疆人吗?在威海市里看见过卖葡萄干的新疆人吗?(点击课件)找生上来戴帽子跳个新疆舞吧。谢谢你让我们看到这么美的表演。
(假如生喜欢第三段 点击课件)生读----师问明白什么。师说有的运到城市去,比如到我们这来,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葡萄干好吃吗?愿意吃吗?
(点击课件)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样吧,人多力量大,咱们小组合作,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谁愿意起来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告诉大家。生说师板书:有很多葡萄,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的老乡。同学们说得真好,既然葡萄沟这么好,那让我们从内心去赞美葡萄沟吧。我们一起来把最后一自然段齐读一遍。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我们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能告诉我你有什么收获吗?或者说你有什么感受呢?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5 06:24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葡萄沟》实录
课文:三年级(上)《葡萄沟》
教师:瞿曦
过程:
师:今天,瞿老师和同学们第一次来到这里学习。语文学习能让我们坐在这小小的课堂里,却能欣赏到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四单元的课文,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游览祖国的塞北江南,领略祖国辽阔的土地上的不同自然风光和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哪里?看着黑板,我们一起来书写这个用地名做的课题。这三个生字都是形声字。注意读轻声。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我们昨天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新疆吐鲁番盛产水果,特别是葡萄。
师:读生字
生:读
师:课文说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同意吗?
生:真是个好地方。
师:那么葡萄沟的什么好呢?
生:葡萄 老乡 葡萄干
师:你们想从课文里知道有关葡萄的什么呢?
生:葡萄种在哪里?
生:葡萄的味道怎样?
生:葡萄的颜色怎样?
生:葡萄的枝叶怎样?
生:葡萄吃不完怎么办?
板书:种 枝叶 颜色 味道
师:大组接龙读第二自然段。
齐读
师:葡萄种在哪里,种得多吗?
生:山坡上。
生:一个个,种满上坡
师:枝叶怎样?
生:茂密 绿色的凉棚
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凉棚架
师:请小朋友们来画枝叶,其余同学朗读。
读与画互评
师:请小朋友来画葡萄,其余同学朗读
小结:五光十色
师:这葡萄如翡翠,五光十色的葡萄味道怎样?读课文。
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有一句话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他会对我们远从成都来的朋友说些什么吗?一边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边学习片中语言,发挥你的想象。
请学生扮演维吾尔族人邀请朋友品尝。
师:看短片说葡萄干的特点?
生:粒大,色泽鲜
师:默读课文第三段,葡萄干是怎样制作的呢?
生:读明白的孩子做好。
师:你们想品尝葡萄干吗?捎上葡萄干。
师:你们想和谁分享呢?
生:爸爸,妈妈
生:老师]
在快乐中结束!
成都市实验小学BBS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5 06:24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读中体味 升华感情——《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片断
片断: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www.ywkt.com
】
学习到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孩子们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生:读课文思考。
生:因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师:现在,我们对比着来读一读。
生:一二组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三四组读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师:现在我们把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前边的课文对比着读一读。
师: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读课文3-6自然段。
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真是心连心啊!分男女生读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愿的句子。
师:选你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评语:
由于部分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深,更没有亲历那令人难忘的场景,因而对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有一定困难。
这个片断的设计,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在读中体味感受,升华情感。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5 06:24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课例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二)以读为主、以读带讲、读中感悟。(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课例一、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课55页。
二、教学目的: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积累运用词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知道了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北京美丽的夜景。(播放VCD)
师:(引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看,整个北京城变成了......
生: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师:北京的夜色真美啊!你们想到那里去看看?
生:我想去看看天安门!
生:我想去故宫!
生:我要去长城!
生:我们想去王府井!.......
师:邀上小伙伴,自己去吧!把你们最喜欢的景物拍好照带回来,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自由选择伙伴,取回各个景点的图片。教师巡视)
师:哪个同学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介绍你所观看的景点?
生:(手举长安街的图片)同学们看,夜晚的长安街美极了!街道两旁有许多美丽的灯,路上,许许多多钠?道蠢赐????鞑幌ⅰL彀裁懦锹ケ晃奘?档谱暗愕酶?幼?厦览隽恕?/P>
师:他说得真响亮,介绍得真清楚。还有谁想说?
生:我有补充,长安街上的车灯就象是一条闪烁的银河。
师:是啊!长安街亮起来了!打开书55页,找到这个自然段,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描写长安街的段落)
师:谁来读一读?
请一学生读后进行评议。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响亮。
生:他有些字音没有读准。
师:你来试试!
另一学生读该段。
师: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
生:还可以,挺有感情的。
师:我们学习他的优点一起来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绝大部分学生站起来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朗读了这个自然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什么叫华灯高照?
师:谁来说一说?
生:华灯是很高很美的灯。
师:对,高大美丽的灯就是华灯。(示课件)他们高高地照射着路面。请把这个词读两遍。
生:老师,我不明白金碧辉煌的意思。
师:老师这儿就有一组图片,看过以后你就明白了。(示课件)你明白了吗?
生:哦,金碧辉煌指很华丽,很耀眼的意思。
师:我们理解了这些词语后再读,一定能读得更好!让我们感情朗读,再次体会长安街的美!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长安街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都亮起来了!--刚才我们看了图片,读了课文,说了自己的感受,还动脑筋解决了几个问题。接下来,(示课件)你们也可以看一看图片,读一读课文,把你觉得好的词语划一划,有不明白的地方问一问同学,或者扮演小导游说一说......请小组的伙伴们自由选择几种你喜欢的形式,分工合作,等会给大家介绍刚才你们游览过的景点。(师下去点拨)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下面的同学要仔细听,评一评谁汇报得好。
一组学生上台汇报:我们刚才去逛了商业街。
生:我是小导游,我来说一说,请大家跟我来,我们已经来到了王府井,这条商业街到了晚上更繁华了,各种各样的彩灯光彩夺目,霓虹灯不停地闪烁着,这儿简直成了一座不夜城。
生:我给大家读一读。
生:我找到了几个好词,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
生:为什么说这里是不夜城呢?
生:因为这里有很多灯,照得到处亮堂堂的,就像没有夜晚一样。
师:他们汇报得真不错,哪个同学还想再读一读?
一二组的同学真积极,请你们读!三四组的同学认真听。
(一二组和三四组比赛读第四自然段。)
师:哪个小组再上来汇报其它景点的美景?
另一组学生汇报。
生:各位游客,在我们右手边的是立交桥。请看,它在美丽的彩灯的装饰下像不像一道道彩虹?
生:我最喜欢这一句话,环行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街道上,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
生:我给大家读一读。
师:注意顿号的读法,顿号的停顿要停短一些,再试读一次好吗?
(该生再读一次)
师:这一次好多了。
师:还有谁也游览了这个景点,你的汇报形式有什么不同吗?你也来汇报一下?
生: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生:我知道,彩虹是弯弯的,桥也是弯弯的;彩虹有很多色彩,立交桥被灯光装点得五彩缤纷也很美丽,所以说犹如道道彩虹,这是一个比喻句。
师:你解释得真精彩。哪一组的同学来感情朗读这一段?
请一小组的同学读该段后集体学读。
师:其他的同学还去了哪里?
另一组学生:我们还去了紫禁城。
生:我来说一说。紫禁城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年轻了几百岁。长长的城墙倒映在河
面上银光闪闪,婀娜美丽。
生:为什么古老的紫禁城变得年轻了?
生:紫禁城是以前皇帝住的地方,年代久远,但是经过灯光的装饰,越来越漂亮,散发出了年轻的魅力。
生:我来读一读。
师:这里有一个这么长的句子,你读得真好,老师想再听一次。
生: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师:读太好了!你带我们读一读!
该生带读第五自然段后男女同学赛读。
师:你们读得真好!--同学们看,北京亮起来了!(示课件欣赏北京夜景)
师:你想对北京说什么?站起来就说,不用举手。
生:我想去北京旅游!
生:北京我爱你!
生:长大了,我要去北京读大学!
生:我要用我们的双手把北京建设得更美丽!
师:让我们拿起书,一起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课文中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写出了北京的辉煌,亮丽。请找一个你最喜欢的词语,把它工工整整地抄下来。
(学生抄写词语,老师板书辉煌、亮丽,贴学生抄好词语后自行贴到黑板上)
师:写完的同学自由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词语)
师:我们今天游览了北京,收获可真大呀!当我们尽兴而归,返回桂林,正好也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候,(VCD播放桂林美丽的夜景)你认识这些地方吗?认识的站起来说!
(学生兴奋地七嘴八舌地说出看到的景物)
师:你能赞美我们的家乡桂林吗?
生:桂林真美呀!
生: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生:桂林的夜景比北京还要美!
师:要是能用上黑板上面这些词语来赞美就更好了!同桌先互相说说。
生:同座自由练习说。
生:解放桥被五光十色的彩灯装点得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生:桂林亮起来了。中山路上华灯高,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中心广场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仿造《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写一写家乡桂林的夜景。或者把自己看到美丽景点说给家长听一听。
师小结:北京亮起来了,桂林也亮起来了,祖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亮起来了!2008年,北京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北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语文课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根据低年级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教学思想: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个人说,伙伴说,讨论说等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感受,表达见解。我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组成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看(看图片、看屏幕)读(读课文)、划(划出好词好句)、问(问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说(当小导游说一说)、写(抄写词语)之中学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如:课堂中我让学生抓住疑难点进行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互相讨论解决。学生自己提出了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等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提出了为什么说古老的紫禁城变的年轻了?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疑难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以读为主、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在教学中,我以读带讲,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整堂课上,我让学生全方位的读书,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等,让学生中在读中自解、自悟。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课堂上,角色的转换,扩展想象、拓展练习都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因此,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空间,让他们变换角色参与模拟游览北京的活动,或者当小导游向旅行团的小游客介绍美丽的首都北京等等。
这堂课中,我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如在朗读指导方面还不够细致,个别句子学生没读到位时没有给予更具体的指导,调控学生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今后我还要加强学习,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教学评析】(秀峰区榕湖小学 李 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教师充分创设了有利于儿童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差异参与、主动参与、创造参与。如想读就站起来读。想说就站起来说!能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个个跃跃欲试,老师适时地表扬、引导、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明白了事理。
整节课教师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体作用播放北京和桂林美丽的夜景,让学生充分领略北京和家乡桂林的美丽;并以活动的形式为学生的交际提供场所,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丰富他们的知识;还注意了知识的迁移,学习作者的写法来描绘家乡桂林等等,拓宽了了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了跨学科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堂上,教师还注意了渗透思想教育。本课描绘的是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思想性较强。但是,在课堂上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空泛的说教,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北京以及家乡桂林的夜景之后设计你想对北京说什么你想对家乡说什么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热爱北京、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5 06:25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北京是孩子和老师都非常向往的地方。我自己读了《北京有亮起来了》这篇课文后,又沉浸在北京美丽的夜色中。然而,这篇课文的生字较多,词语也较难理解,有些句子读起来比较累。怎样语文课堂对话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从语言的形象描绘中感受到北京美丽的夜景呢?我在课堂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 借助题眼,直奔主题
一开始上课,我就让学生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看老师板书课题,故意把“亮”字写得小些。写完后,我让学生自读课题。有几个学生举手了,我估计他们会提出问题。就示意全班学生安静下来。
生1(黄敏航):老师,我想这样读课题。(他把“亮”字读得特别响。)
生2:老师,我觉得黄敏航读得有道理,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抓住“亮”字写得,可是,你把这个字写得太小了。应该写得大些。
师:(问全班同学)你们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大部分学生都说“同意”)
师:你们这么说,我还不服气。这样吧,你们先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地方写“亮”的句子或词语,用他来说服我。我就接受你们的意见。
这时,学生就很认真地读书,有的同学拿起笔,在书上划出了好多句子和词语。
大约过了4分钟,各小组在学生纷纷举手。小组代表说:“老师,我有很多词语说服你。”他把小组中从课文里收集的词语,很认真地读起来。我听完以后,微笑着点点头说:“你们真能干。能用刚学到词语说服我。”这时,我把原来很小的“亮”改成很大的“亮”。
二、 整体入手,感悟体验
在学习课文阶段,我改变过去以读带讲的方法。因为这篇课文的许多词语必须借助丰富的形象才能理解,如“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焕然一新”等。
1.多元感知,铺垫情感
我先让学生看北京夜景的影片,。我发现学生在看的时候,不停地发出“哇哇”的声音,有的孩子轻轻地说“我真想现在就到北京去。”这时我关闭画面,询问学生:“如果你真的想去北京,那老师先带你去。闭上你的眼睛,听老师朗读,记住自己边听边想到什么?”这时,我深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我们展开对话:
师: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你最想说些什么?
生1:我仿佛来到北京,来到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生2:我觉得长安街很美。
生3:故宫在晚上比白天更美。
……
2.整体入手,披文入情。
师:刚才同学们都被北京夜晚的美景感染了。如果我们现在坐在直升飞机上看整个北京城,你可以用课文的哪一段来描绘?
我让学生又读一遍课文。读完以后才可以举手。不到3分钟就有学生举手了。
生1:老师,我觉得最后一段很合适。因为这段介绍了整个北京城在夜晚的景色,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生2:我觉得第一段比较合适,因为这段讲了每天晚上,北京都沉浸在“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这时,我又出现从空中俯瞰北京城夜景的图片和这两段文字。启发学生朗读:
师:现在你们在空中观看,心情怎样?你怎么把这美景读出来?
这时学生有的大声地赞叹,有的轻轻地赞叹。
师:你们只站在空中远望就满足了吗?
学生摇摇头说:“不满足。我们想到北京城里去看夜景。”
这时,我向学生渗透文章的写作知识,比如,光写远看或概括的写,还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抓住具体地方的景物写。此时,我引导学生:课文具体写你哪些地方?你喜欢哪一处地方的夜景?为什么?
学生在这个话题的引导下,在小组里又进行读书,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段落,同伴之间相互说起来自己的理由。随后我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起来:
长安街 天安门
广场四周
环形公路 立交桥
街道上
王府井、 西单商业街
故宫
3.在对比、想象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即使去过的学生也不可能还保持当时欣赏时的激动的热情。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对北京的热爱,我认为还是要抓住语言入手,把学生在矛盾处去思考、去联想、去体验。我让学生反复读第五自然段:
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大约读了2分钟,一位女生(徐嘉雪)站起来了说:“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夜晚的北京比白天更美丽?”
这时第二个学生又开始提问:“为什么说古老的北京到了夜晚又年轻了?”
我为学生能抓住“古老”和“年轻”这对反义词提问而感到高兴。我也不急于回答,就顺势说:“你们自己读读这段,看看老师提供给你的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你就会明白。”我先播放白天北京故宫的图片,再出示夜晚的故宫。有位学生说:“明天的故宫不明亮,晚上个故宫在灯光的照射下,像透明的玉石。”又一位学生说:“我发现夜晚的故宫的的角楼倒映在水,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水中舞蹈。”还有的学生说:“夜晚故宫被灯光映得五彩缤纷,光彩夺目,又像刚刚造好的新房子。”我觉得学生此时已经能通过语言感悟到文章描绘的意境了。
3.顺势迁移,升化情感。
当学生能有感情读好第5段后,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情绪还很高,就顺势投放一个话题:再选你喜欢的段落,读读想想说说“这个地方白天与夜晚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有的学生说:“我喜欢长安街的夜晚,只有在晚上,灯光闪烁、华灯高照,比天上的银河还美丽。我觉得她也更年轻了。”
有的学生说:“立交桥像彩虹,这在白天是见不到的。天天晚上见到彩虹,真是太美了。”
还有的学生说:“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的夜晚也很迷人,我见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就像调皮的孩子一样。”
我从孩子的的发言中感受到,学生已经在课文生动的词语的诱发下,联系自己想象的白天情景进行比较,既理解了词义,又体会文章的意境,产生了每逢体验。
于是,我抓住最后一段,升华情感。让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齐声说:
夜晚的长安街,多么( ),多么( )!
夜晚的环形路上,多么( ),多么( )!
夜晚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多么( ),( )!
夜晚的故宫,多么( ),多么( )!
夜晚的( ),多么( ),多么( )!
三、抓住语言特点,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
在朗读课文时,学生已经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感兴趣了。如何积累词语,有效地背诵课文,我从三个层次进行以下尝试:
1、看图说词语。出示夜景的图片,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说出来。
夜幕降临 五光十色 银光闪闪台州市双语学校 - 博客空间$z‑b!LO7W;j9T*\
川流不息 华灯高照 光彩夺目台州市双语学校 - 博客空间 A;Q2t XNm
绚丽多彩 灯光闪烁 金碧辉煌
3`Y1F\
--------------------------------------------------------------------------------
Y0 灯的世界 光的海洋 十分动人
AKb.]‑M#HGP0 焕然一新 雄伟轮廓 道道彩虹
亮丽 明亮
2、合作学习。我给学生一个话题:北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和小组的成员或者你的好伙伴,选取你们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落,先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再尽情地背诵下来。比一比,谁最能够表现出那种赞美的心情。
5IE7E K0Hka0 3. 语言转化训练。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打算怎么向别人介绍北京的美?你会用赞美的心情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吗?试一试。
通过课堂反馈,学生能用合适的词语介绍夜色,有的一幅图可以用多个词语时,学生的兴趣较高。在合作学习时,很多学生不止背一段,而是背出全文。小组里还比出了背诵冠军。在当小导游时,学生在介绍北京时,比较自信。但是在介绍自己的家乡时,有点不顺利。因此,我重点让学生感受一下学习这篇的的写作方法,为〈〈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和写话训练打下基础。
[教后反思]
1.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遵循“文道统一”。要抓住文章的语言,在品味语言韵味的同时使学生受到“道”的教育、美的熏陶。我认为学生真正的学习热情还是要让学生沉浸在语言的美感、语言的魅力中,教师要做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让学生“披文”,即揭开语言的“外壳”,进入文本的精神实质。我在本文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在比较、探索过程中产生矛盾,使他们自己产生探究的愿望,而这些过程都是在语言的实践过程完成。
2.要在语言的品味中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能力。我认为,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不仅是感受语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而且要体会到为什么要这么写。让学生在反复得朗读、词语、句子的比较中产生新的疑问。比如,本课学生抓住“古老”和“年轻”这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一句话提问,也就抓住文章的空白点,可以进行多向思维,从而进入文本意境深处,也使学生逐步摸到了作者的情感的脉搏。
3.语文课堂的有效对话关键是设计好话题。话题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对话的主题。好的话题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体,能勾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愿望。话题设计基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程度、对学生“前理解”和心理需求的了解,它又在课堂动态过程中生成。本课教学中,在导课时,我通过书写课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话题;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让学生看图说自己的印象,从而引出话题;在品读课文时,用坐飞机在空中与到北京城地面看引出话题;让学生反复课文,产生疑问引出话题;最后背诵课文时引出话题。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5 06:25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北京亮起来了》课堂实录之二
北京亮起来了课堂实录(王坤)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北京吗?
生:喜欢
师:喜欢亮起来的北京吗?
生:喜欢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板书)谁愿意把题目都给大家听?
生1:读题目
师:声音真洪亮!谁还愿意读?(环顾四周)
生2:读题目(声音较小)
师:有一点亮,但不太亮!
生2:北京亮起来了(声音又亮了一些)
师:又亮了一点!
生2:北京亮起来了(很洪亮)
师:(兴奋地)终于亮起来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勇敢一些!谁还来读?
生: 北京亮起来了(声音清脆、洪亮)
师:你这么一读,老师感觉眼前蓦然一亮!
生:(齐读课题)
师:(示范朗读)北京亮起来了!
生:(再读)
师:同学们,我们美丽的北京不但白天美,夜里更美,想不想去看一看呀?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和王老师一起走进夜晚的北京吧!(放课件:听配乐朗诵)
生:全体感知课文
师:(课件播放完毕)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北京夜景,此时此刻,你内心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北京的夜晚比白天还要美!
师:你情不自禁地发表了内心的感慨。
生:北京真的亮起来了!
生:我多么想去北京看看呀!
生:我觉得北京比天津还要美!
师:晚上你出去看看天津的城市夜景,其实呀,天津比北京也逊色不了多少,你有机会可以去欣赏一下!好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北京变成了什么?
生: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师:是呀,同学们,你们和作者的感受不谋而合!(课件出示文章第一段)
生: (自读第一段)
师: 谁愿意都给大家听?
生:(读)(显然有些紧张,声音断断续续)
师:别紧张,声音真洪亮!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整个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生:北京太美了,在晚上它就亮起来了,就不像城市了,像灯的海洋。
师:是谁使北京城亮起来的?
生:灯光
师:北京城的灯不计其数,让整个北京城像海洋一样,变的绚丽多彩,璀璨夺目,带着内心的感受再来读。
生:(齐读)
师:(示范读)
生:(指名读)
师:(指导最后一句)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生:(又读)
师:(不厌其烦指导)
生:(指名读)
师:(指导:“整个”重读,师屡次示范后说:无论说话还是朗读课文,都要干脆利落。
生:(指名读)
师:(再指导“整个”重音)
三、学习课文其它段落
师:好了,同学们,你们现在想不想去北京的各个景点游览美丽的夜景?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的后几段读完,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点重点读一读,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读文)
师:(发现大多数同学只读全篇课文后就停止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课文了,现在你最喜欢去哪,再来重点读一读。
生:(又读喜欢的地方)
师:(巡视:发现一些同学动笔画了不明白的地方)
生:(读完课文)
师:刚才老师又一个惊喜的发现,一些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动笔画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好了,言归正传,谁愿意带同学们先去哪参观?
生:我想带同学们先去环行路。
师:(课件出示环形路一节)给大家介绍一下环形路吧!
生:(读环形路一节)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环形路上有很多灯。
师:立交桥上有很多灯。也喜欢这一段的同学谁来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指课件)为什么“犹如”底下友一道横线?
师:证明这是一个好词语,谁知道它的意思?
生:“犹如”就上好像的意思。
师:能够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真了不起!
生: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是什么意思?
师:那是介绍故宫的第五段,别着急,一会我们就去那游览。
生:(没人举手)
师:为什么说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立交桥和彩虹有什么联系?
生:立交桥上的灯光很明亮,所以说犹如道道彩虹。
师:(出示立交桥夜晚灯光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像彩虹一样
师:白天像彩虹吗?
生:不象
师:为什么晚上的立交桥象彩虹?
生:因为晚上有灯光照射着!
师:在灯光的照射下,北京的立交桥五光十色,五彩缤纷,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美不美?
生:美
师:你能读出环行路的美吗?
生:能
生:(指名读把“犹如”读成“饶如”)
师:别着急!(指导读正确后)评:声音真洪亮。能够自己改正错误,不错!
生:(又一生读)
师:真勇敢!(指导读最后一句)
生:(齐读)
师:环形路美不美?除了环形路,你还想去哪?
生:我想带大家去故宫
师:那你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美景吧!
生:(读故宫一段,其中,“城墙”读成“城底”)
生:(帮助纠正错误)
师:这位小导游介绍的一般,一会再来介绍,好不好?
生: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师:“古老”和“年轻”是不是很矛盾?文章写错了,我们来改一改吧?
生:(很坚定)不行,我觉得故宫那里有不计其数的灯,照着故宫,使古老的故宫更明亮了,显得更年轻了。
师:你说得太棒了,理解得很到位。此时此刻的故宫美不美?
生:美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一片寂静)
师:老师突然发现一个问题,看这句话“一束束灯光照着她”故宫是一座建筑,为什么是形容女子“的她”?文章又错了,我们给它改正过来吧?
生:(急切)不行,不行。我觉得故宫应该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使它把日本人赶跑,***打日本人的时候,故宫比咱们的岁数都大,就得用那个“她”。
师:难道岁数大就可以用那个“她”。
生:因为有很多灯光照着故宫,是故宫看上去象一位漂亮的小女孩,所以用女子的“她”
师:你很聪明,感受深刻。一束束灯光照着故宫,使故宫很漂亮,像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所以用女子“她”,其实这是很好的修辞方法,用于写作之中,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逼真。能不能读出故宫的美、亮、年轻?
生:(同桌互读)
师:故宫多美呀,但是还有比故宫更美的地方,你还想去哪呢?
生:我想去长安街
师:(课件出示长安街一段)
生:(介绍后)我知道了长安街是多么漂亮,多么明亮啊!
生:为什么说灯光闪烁,象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明灯光照着长安街,就像天上的银河掉到了地上。
师:(出示川流不息的汽车图)
生:真像
生:像银河中的小鱼
生:像银河中的星星
师: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就像银河中那数不清的小星星簇拥在一起,光彩夺目,璀璨辉煌。
生:华灯高照是什么意思?
师:华丽的灯高高照着。
生:光彩夺目是什么意思?
生:光彩夺目就是假如有许多人在听你唱歌,你唱得特别好,把所有人的……
师:什么?
生:(激动地)眼光都给夺过来了。(大家笑)
师:你理解得很透彻
生: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安门金壁很金,很亮。
师:(出示夜晚金碧辉煌的天安门)什么感受,快来说说!
生:哇,天安门很美!
生:天安门真的亮起来了。
生:现在的天安门就像黄金做的一样
生:天安门像一个金元宝
生:我有种特别刺眼的感觉
师:天安门城楼众多光交相辉映,看上去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于是我们可以美美的称它为“金碧辉煌”
生:从天而降是什么意思?
生:从天上降落下来
生: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是什么意思?
师:(出示课件:彩灯勾画出建筑物的轮廓)
生:彩灯像一层层保护膜
生:彩灯就像一支画笔把一座座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勾画出来,像圈了一个圈一样。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游览了长安街,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川流不息的汽车,被彩灯勾画出雄伟轮廓的高大建筑物,是我们流连忘返,你能读出内心的感受吗?
生:(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师:王老师也想读一读,想不想听?谁愿意跟老师比赛?
(师生比赛)
师:(读后)谁来给我们评一评?
生:我觉得毛远淞读的好,她以前读课文的时候声音很小,今天读课文生意很大。
师:肯定了毛远淞的进步!
生:毛远淞读得很好,要是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师: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尊重别人,并且能够委婉地指出别人的不足,帮助别人进步!真是个客观公正的小评委!
生:(男女生赛读)
师:看最后一句(指导断句,手势表示)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这样就可以把文章读得抑扬顿挫。
生:(齐读最后一句)
生:指几位同学读课文
师:除了长安街还有更美的地方呢!
生:我喜欢王府井,在那里我有一个问题。
师:(课件出示王府井)
生:“不夜城”是什么意思?
生:王府井有许多灯,像白天一样,所以说王府井是不夜城。
师:五光十色是不是五种光,十种颜色?
生:不是,是不计其数的颜色。
师:那它和五颜六色有什么区别?
生:五颜六色只有颜色没有光,而五光十色有光又有色。
师能够通过对比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真能干!
生:焕然一新是什么意思?
生:焕然一新说明以前没那么亮,现在有许多灯,都照着它,很亮!
生:焕然一新就是“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意思。
师:(非常惊讶)哎呀,你是从哪知道这句话的?
生:我是从毛主席的诗词中知道的。
师:能把一句话和焕然一新的意思联系起来,太棒了,老师以你为荣。
(课件出示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旧貌和新颜图)
生:此时此刻,王府井多么繁华呀!
生:自读
生:(指名读)就读最后一句
生:(读)
师:声情并茂呀!刚才索彦斌没有读好,现在再来读读这一段,看看读的怎么样?
生:(读文)
师:真是抑扬顿挫呀!远淞终于敢举手了,读读吧!
生:(高声朗读)
师:胆子越来越大了,有进步。再来领略王府井、西单的美景吧!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大家共同游览了金碧辉煌的长安街,五光十色的环形路,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银光闪闪的故宫,大家想一想,这些地方此时此刻都亮起来了吗?
生:亮了
师:那北京的东单亮了吗?
生:亮了
师:各个街道亮了吗?
生:亮了
生:花坛亮了吗?
生:亮了
师:也就是说……
生:北京亮起来了
师: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与开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自读)
生:我觉得北京城比刚开始上课时更亮了。
生:读第一遍时,我觉得北京不太美,但是读第二遍时,我觉得北京很美很美。
师: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夜晚的北京?
生:五光十色
生: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师:你和作者的感受不谋而合(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谁来读?
生:(指名读)(情绪激动)
生:(配乐齐读课文)
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文章描写了北京的夜景,作者不但感叹,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还把北京的灯光一一描述,灯光绚丽多彩,璀璨夺目。文中的好词佳句就像那华美的灯饰一样,使课文也亮起来了。那么学习完课文,你要给自己留个什么作业呢?
生:我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全部抄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师:你真会学习,养成积累的习惯,对说话和写话会有很大的帮助。长期坚持,我相信,你将来肯定会学以致用,出口成章。
生:我要把第六段抄写几遍,我太喜欢其中的好词佳句了。
生:我喜欢哪一段就把那一段背诵下来。
生:我们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想到北京去看看那绚丽多采的夜景。
师:是呀,百闻不如一见嘛!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5 06:26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北京亮起来了》课堂教学实录
12.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辉煌,雄伟”这四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学会新生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师:提起2008,你会马上想到哪里?
生:北京!
师:脱口而出!
生齐说:北京!!
师:去年,我们就曾走进过北京,今天,老师将带你再一次走进这美丽的城市。我们来学习12.北京亮起来了(板书)(学生手书空)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猜课文是写什么的?
生1:我猜是写北京天安门。
生2:我猜是写北京的灯光的。
生3:我猜是写北京怎么亮起来的。
师:如果如果让你给这课的课题加个标点,最适合加什么符号?
生1:加感叹号!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板书:!)
师:同学们让我们激动的喊出“北京——” 生齐:亮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己大声读课文
(1) 师:请轻轻的打开书,想一想:在读文之前,你想给自己提什么要求?
生1:我要读的不丢字,不落字。
生2:吐字清楚。
生3:想尽办法把课文读流利。
师引导:说得很好!刚开始读课文,最关键的要想尽各种办法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让我们一起努力作到这一点好吗?
生(大声朗读课文)
(2) 读后师置疑:在你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1:我看课文下面标的拼音。
生2:我查的字典。
生3:我问的小伙伴。
师引导方法:看来,当我们遇到生字,解决的办法有多种,建议大家用自己查字典的方法来识字,这样不但能认字,还能了解这个字所表达的不同意思。也能让我们体验自己识字的快乐。
2、师:课文是不是读正确了呢?请小伙伴帮你检查一下吧!
生(两人互读,互相纠正音问题)
3.师:自我评价一下,觉得自己已经能正确的读课文了,请自信的举起手来。
生(举手示意)
4.师:谁愿意给同学们展示一下。(指名按自然段读问)
师:其他同学准备好了么?
生齐:准备好了。
生1:我们来读第12课,请同学们认真听……。
…………
师:哪出现了问题?
生:落下“的”字。
…………
三、再读课文,领会内容。
1、 师:同学们,北京亮起来了,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亮起来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生1: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生2:每当夜幕降临,北京亮起来了,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师板书(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 师:那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请大家接着来读第二自然段。
生1:写的是北京的长安街。
生2:写天安门的灯金碧辉煌。
生3:这段写长安街华灯高照。师(贴出:长安街)
师:(出示图片)看!长安街华灯高照,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很美!
3师:接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这段写的什么?
生1:第三段写北京的环形路上的灯。
生2:北京环形路上有各种灯。
生3:北京的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师(贴出:环形路)
师:(出示图片)瞧!环形路上灯光如虹,各种灯光交相辉映把夜晚的北京装点的更美丽。
4、师:再往下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又向我们介绍了哪里?
生1:介绍的是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师(贴条: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生2:把北京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师:是谁把北京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生3:是灯。
师:(出示图片)是呀!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美不美?生齐:美!
5师:想不想看看还有什么美景,读第五段。
生1:这段写古老的故宫变的年轻了。师(贴出:故宫)
生2:故宫很漂亮。
师:(出示图片)欣赏一下,夜景下的故宫,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6、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通过长安街 、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了解了亮起来的北京的明亮与辉煌。老师摘抄了一些美好的句子,想不想读,比一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 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指明读;齐读。
2、师:(出示词语)读的不错,同学们通过努力又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在小组展示一下你认识的词语号吗?
生(分小组读词)
师:看大家读的热火朝天,看来有的同学下了很大的工夫,我们分组汇报一下。(课件出示智慧树)
组1:我们选择1号树叶,我们用回音壁来读。
组2:我们选择3号树叶,我们开火车来读。
组3:我们选择2号树叶,我们用回音壁来读。
组4:我们选择5号树叶,我们用回音壁来读。
组5:我们选择4号树叶,我们来男女赛读。
3、师:各组表现的很出色,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出示拼音,你们拿字卡,比一比,谁的脑快、眼快、手也快。
(出示生字的拼音,学生找出后,出示对应的生字)
五、 书写生字。
师:真替大家高兴,你们又记住了那么多的生字,我们来写一写字号吗?(出示雄伟 辉 煌)
师:读一读 ,仔细观察辉煌,你认为哪里最难写最容易出错提醒大家。
生1:煌字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
生2:辉左边最后一笔不能写成竖弯钩。
师:老师先来写一写。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书。评价一下,老师写的怎么样?
生1:老师字再写大点。
生2:老师的字位置写错了。
师:这样,请你克服老师出现的问题自己也来写一写,请轻轻的打开书,摆好写字姿势。
生:观察,练习写字。对比观察,修改生字。
六、 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后,现在的北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几个词语概括)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生1:我最想去北京看看。
生2:课文写北京夜晚这么美,我想去看看北京的夜景。
师:是啊!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了起来,各式各样的灯汇集成海洋,看不到边,望不到头,各种色彩的光交相辉映,把北京变成了一座不夜城。从文中让我们领略了北京的另一番美景。同时,课文的作者用他美丽的语言,将这美景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回家以后,请你在细细的品读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并用采集本摘抄下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好吗?
板书设计:
长安街
12、北京亮起来了 环形路
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故宫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6 06:38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南昌市羊子巷小学 柯雪芳
一、识字导入。
师:学课文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师出示写有“朗志万”、“伊琳娜”的词卡,生字标上拼音。) 谁来喊喊他们的名字?
生1:朗志万,伊琳娜。
生2:朗志万,伊琳娜。
师:男(女)生读。
(男女生分别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他们有关。(边说边板书课题)大家一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他们究竟有什么故事呢?大家赶紧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
(生自由读课文)
师:(出示写了生字词的小黑板) 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请2-3名学生上台带读)
师:对于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我知道把“哄”的口字旁换成“氵”,就是洪国华的“洪”。
生2:我提醒大家,“鳞”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啦!
……
师:把拼音去掉,还能很快地读出生字宝宝?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师:小火车开得又好又快!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课后反思:生字的呈现应视具体课文而有所不同,本课生字不是很多,可以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呈现生字,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生字。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
生:课文有7个自然段。
师:分别请7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生读完后)
师:听了之后,你最欣赏谁的朗读?
生1:我觉得张卓然朗读得好,字音很准,也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李怡轩读得很通顺。
生3:郭梓峰读错了一个字。
(课后反思: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请学生读课文时可以在一小组开火车读,不必指名读。同是注意评读的指向性:字音是否准、语句是否通顺。)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课文讲了科学家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问题,其他小朋友都没做,只有伊琳娜动手做了做,发现科学家说错了。
师:你概括得真好!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科学家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请2-3读)
(课后反思:朗志万提的问题学生找到读一遍即可此处不需做朗读指导。)
师:对于这个问题,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生1: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生2:还有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学生开始只找到了这两个)
师:文中就是两个小朋友吗?
生3:不是,还有伊琳娜。她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家问妈妈,妈妈让她动手做做,然后她就做了,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师: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小朋友说的。(生找到第2、3自然段) 哪个小朋友来读读他们说的话?(请2生读)
师:他们在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生1:他们想一定是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去了。
生2:他们想金鱼身上有鳞,水不会漫出来。
(学生回答与预设不符)
师:给他们提问的是谁?
生:科学家朗志万。
师:一般科学家说的话,人们会怀疑吗?
生:不会。
师:这两个小朋友也认为科学家的话是_____(生补充:对的)。
师:那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
生1:觉得他说的就是对的。
生2:很肯定的。
师: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读读这两个小朋友说的话?
(请2-3生读、分角色读)
(课后反思: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关键词句中获得感悟,这样的朗读指导才能让学生具体可感。而不需去挖掘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层的东西。)
师:听了这两个小朋友的话,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鱼身上的鳞和水会不会漫出来好像没有关系吧。
生2:我也觉得他们没说对,可也说不出为什么。
师:伊琳娜和你们一样也有同样的疑问,她会说什么?做什么呢?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
生:第4、5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读?
(请1生读)
师:当伊琳娜把自己的疑问告诉妈妈时,妈妈怎么说的?
生:不能光想,你要动手做做看。(师顺势出示妈妈说的话)
师:话中的“光”字,你能换成另一个字吗?
生:只。
师:说完整。
生:不能只想,你要动手做做看。
师: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
(有几个学生摇了摇头)
师:伊琳娜她对科学家的问题想了没有?
生:想了。
师:是啊,当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先动脑筋想,如果可以的话还应动手去做做看。妈妈当时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对自己的孩子说这句话?
生1:很温柔的。
生2:面带微笑的。
师:是啊,妈妈会鼓励伊琳娜去做。谁来当当这位妈妈说说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妈妈的话)
(课后反思:在课堂上,当我问到:“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时,有一两个学生竟摇了摇头,这让我有些急了,于是皱着眉头再问了一遍。如果换一种问法,就不会有这样的意外:“对于朗志万的问题,伊琳娜思考了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语文教学应紧扣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理解课文。)
师:当伊琳娜把金鱼放进杯子里时,水却_____(生补充:漫出来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试验结果。(出示挂图)
生议论:水漫出来了,都流到地下了!
师:仔细观察,看到这样的结果伊琳娜当时的表情怎样?
生1:吃惊!
生2:生气!
生3:她非常生气。朗志万怎么可以说谎话来哄骗我们!
师:伊琳娜非常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她怎么问的?
(本意是让学生读书上的句子)
生1:老师,我想创造一个问的话:朗志万,您是科学家!您怎么可以说假话来骗我们?
(学生受到启发,纷纷想创造自己的问题来问朗志万。)
师:(急于回到课文) 谁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注意读出伊琳娜非常生气的语气。(指名读该句)
(课后反思:课堂进行到这儿,应该是一个高潮:有很多学生想用自己的话来代替伊琳娜问朗志万,学生能有这样的情感,得益于前面理解的到位,但我没能很好地抓住这一生成的闪光点,而把学生拉回了课本,让学生找书上的句子读,给课堂留下了遗憾。倘若顺着学生的思维往下教学,学生在充分说之后,有助于更好地朗读伊琳娜的问话,进而明白伊琳娜开始非常生气,而后又“高兴地笑了”的情感变化原因。)
师:听了伊琳娜话,朗志万却______(生补充:哈哈大笑)
师:他说了些什么?
(请一生读第7自然段)
师:“哄骗”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骗人的意思。
生2:就是说谎话。
师:朗志万到底有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齐:没有。
生1:朗志万是想考考小朋友。
生2:他故意出这个问题,让小朋友去动手做。
师:比较妈妈和朗志万说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都有“动手做做看”。
师:比较妈妈和朗志万说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是啊!妈妈和科学家朗志万都鼓励小朋友遇到问题时,多动脑筋想,在适当的条件下动手做做看。
四、结课留疑,书写生字。
伊琳娜听明白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接下来我们学写两个生字:哄 、骗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6 06:38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动手做做看》教学片断及反思
作者:朱静 来源:安陆市棠棣镇中心小学
片断一:
师:同学们看黑板,说说老师写了些什么?板书:动手做做看
师:你有想问的问题吗?
生 1 :老师,动手做什么?
生 2 :让谁动手做?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那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找到答案呢?
生:从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师:好,下面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老师提意,小朋友们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组合,你读给他听,他读给你听,读之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一要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二要把生字画出来,想办法记住它。
声:学生高兴地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开心地大声朗读着课文。
师:你们的好朋友读的好吗?给大家推荐推荐。
生 1 :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
生 2 :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读得很激动,很开心,让我也很想去读了。
反思:
传统整齐的座位让学生有束缚的感觉,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从小善于发现他人之长,从中受到感染,乐于肯定表扬他人,激发他学好的学习愿望。
片断二
师:相信小朋友们的课文读得很不错,那么是谁动手做什么呢?
生:我知道是伊琳娜她动手做实验的故事。
师:好,下面的时间就找几个问题小博士和几个聪明小博士来解决以下课文的其它问题好吗?(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生 1 :“奇怪的问题”是指什么呢?
师:哪个聪明小博士来告诉他?
生 2 :“奇怪的问题”是指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的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师:你们说他说得对吗?
生:对。
师:掌声鼓励。
生 1 :老师,我还有问题想问一问聪明小博士,伊琳娜回家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呢?
师:嗯,提得很好。
生 2 :伊琳娜回家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生 1 :那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 2 :结果水漫出来了。
生 1 :妈妈为什么不告诉他?
生 2 :因为妈妈想让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做看。
师:我们继续。
生 1 :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
生 2 :因为她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们。
生 1 :那郎志万又为什么哈哈大笑?
生 2 :那是因为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师: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们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生:老师,课文告诉我们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到什么事都要动脑想动手做做看。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不错,和课文中伊琳娜一样,也是自己动脑动手把课文中的疑问都解决了,并且还能悟出道理来,以后,同学们也可以当小老师了。
反思二:
整个环节是以问题小博士、聪明小博士的问答形式来学习课文的,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由同学、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课堂中,教师转变了角色,不只是在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这样比起以往的老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的机械性形式,学生感觉轻松多了。学起来也没有很大的压力,连一些胆小的学生也愿意去当聪明小博士。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自主活动始终贯穿于整堂课,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明白了课文中的道理,学完后,学生自然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明白了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6 06:39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题、提”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玻璃杯,一条鱼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你们平常在家都自己动手做过什么吗?
生自由答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动手的课文。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7、动手做做看
师范读课文。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七个小朋友分别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朗志万提的什么问题?
生分段朗读。
师:这些同学都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请全班同学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遍。好不好?
生:好
全班齐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那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样回答的呢?请两个小朋友读一读。
师:其中有一个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话,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是谁呢?
生:伊琳娜。
师:请女同学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并请一生读妈妈的话。板书“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师: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三、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那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请同学们再读第五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师:我们看谁读得最好,就请他再上来做一做。
生读,并请他上来再做实验。
四、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同桌互相交流,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分角色朗读。
说说写写:
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生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师总结。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对实验结果不做评判)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生:(迫不及待地)想!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找到答案后来告诉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该课整体效果不错,学生和老师配合得十分默契,突破了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中心,从而懂得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但也存在的不足是,重点段的朗读要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加强,教师在上课期间没有组织教学,要加强。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6 06:39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之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1: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2: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3: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4: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
五、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评析: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又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6 06:39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的探索——《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及评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装有沙的小盆。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实录与反思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7、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丁: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充分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生丙: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生用较急促的语气读这句话)
……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生甲:他们读得很流利,但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得肯定一点,像我这样读
(生大声读,师表扬他的自信与对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还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甲: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乙: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
评析:没有教师的说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教师合理地、科学地处理了文本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饱含哲理的话,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提出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把装有沙的小盆放在课桌底下,实验者两只手腕放在课桌边缘,以尽量保证两个铁球处于同一高度,然后在一名同学的口令声中同时将铁球放下。其余同学观察实验结果。做实验至少两次以上,才能填写实验报告。
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师巡视)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后,师让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生甲: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中小的先着地。
生乙:我们的实验结果和他们不一样,是大的先着地。
生丙: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对实验结果不做评判)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
生:(迫不及待地)想!(师出示题目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
师:用波浪线勾出实验结果,横线勾出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并勾画答案。
(生完成后,师让生汇报)
生:(一生站起来回答)伽俐略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了“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板书)
评析:
在对教材内容理解后,“两个铁球”的问题是教师设置的又一个悬念,掀起又一次学习活动的高潮。和前面一样,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读书,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形成综合能力。
但是,作为语文课,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是否将这一环节延伸至课外更合理?值得研究。
六、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小组内交流。
生:组内交流
(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生甲:我哥哥告诉我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我不是很相信。后来,我看《探索》这个节目才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墓。(师板书:看)
生乙:我同学说蝙蝠是一种鸟,后来我看了一篇童话故事,才知道蝙蝠是哺乳动物。(师板书:读)
生丙:我外婆说用手指月亮,月亮就会割你的耳朵,我问老师才知道,根本不会这样。(师板书:问)
生丁:爷爷告诉我说天上打雷是因为雷公和雷母生气了,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雷是由于带着不同极的云相撞才形成的。(师板书:查)
……
师: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同学们也采用“看、读、想、问、查”等也是“动手做做看”,真不简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齐读
评析:始终不忘教学的根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启迪学生以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现象,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又一次体现。
七、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评析: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又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
八、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我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三个论断,如果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成功!
(师出示三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灭绝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3、吸毒对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
评析:课文学到这儿,按理可以结束了。但是,教师又留下了三个有关自然界的、人类的问题,又一次给学生提供实践研究的内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评:
该课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改革充满期望,倾注热情,正努力转变教育思想,实践《小语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主要特点如下:
1、该课教师发挥了创新精神,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也具备一定的整合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打通了课堂的壁垒,把课内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个人学与集体学结合起来,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
2、教师努力凸现现代教学理念,较好地转换了角色位置。在“大语文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活动化,实践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才干,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语文,用语文。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
3、但是,该课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如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阅读和实验延伸至课外是否更恰当。
反思:
该课也客观地反映了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努力实践《小语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的过程中有失偏颇。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的结合,否定“教材中心论”是对的,但课本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应避免忽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而过早、过多地进行表演、画画、科学实验等非语文活动。小语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需要进一步准确理解和体现。
附板书:
7、
动 看 科学家
手 读 哲学家
做 想 其他人
做 问 不一定都是对的
看 查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6 06:40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动手做做看》片断赏析之一
三年级上册第7课《动手做做看》第7小节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静心细读第7小节,想想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思考
生:科学家明明提了一个错误问题为什么还哈哈大笑?
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急,答案都在课文里。玛丽亚很奇怪也很不服气,可科学家为什么还哈哈大笑?这笑声中包含着什么?大家可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分角色表演一下,表演要逼真,奇怪、哈哈大笑都要表演出来,科学家的话中能否把他笑的原因也说出来。
生十分投入对演,教室笑声不断,充溢快乐。
生生、师生表演,举例如下:
(一)
生:科学家老爷爷,您知识渊博,怎么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
生(哈哈大笑):你真是个爱思考,肯动手的好孩子,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二)
生(很不服气):您这么有水平,为什么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生(哈哈大笑):真不简单,只有养成爱提问,爱思考,爱实验的好习惯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三)
生:老爷爷,如果我不去试一试还不知道您竟然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
师(哈哈大笑):你敢于怀疑权威,善于认真思考,真是好样的。请记住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实践才能得出真知。
(四)
生(很气愤):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你算是个科学家吗?
师(哈哈大笑):我很欣赏你的勇气,谢谢你的批评。我不故意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你们就一直迷信我,迷信书本,我想通过自己动手试一试,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吧!
生(不好意思):是的,谢谢您老爷爷。
评析: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以读书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巧借文本资源创设了生活化的口语交际的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由主动的学习空间,保证了学生活动的面和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兴致勃勃地去感受、去体验、去自主建构、自由快乐表达、创造。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实现了学生、教师、教材、作者的多维对话,学生个性化语言能力的发展,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整个教学进程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气息。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6 06:40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实例与评析
作者:徐婷 文章出处:安徽省芜湖市大官山小学
安徽省芜湖市教科所 王和欣(评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齿、枚” 等13个生字。会写“仍、使、便”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创造的意义。激发在生活中用心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发明创造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1.本课的11个生字词,13个带拼音的生字,13个不带拼音的生字。2.有关邮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黑便士” 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
2.(出示现在的邮票)比较两枚邮票的四周有什么不同?
3.(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请大家跟着老师读。
4.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写生字
1.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有趣吗?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词和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2)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词。
(3)自由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不会的可问同学。
(4)巩固生字。(看实物拿字卡“刀”;看动作拿字卡“裁、撕”;说城市拿字卡“伦敦”;猜字谜拿字卡“研、究”。)
3.练习写字。
(1)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仍)
(2)师范写,学生说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横折折折钩要先写,是一笔写成的。)
(3)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一课要求我们写的字还有哪些和“仍”字一样都要写得左窄右宽。(还有“使”“便”。)
(4)请大家拿出铅笔,坐端正,把这些字写一遍。
(5)展示学生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三、朗读感悟
1.小朋友的生字学得又快又好,真聪明!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读了这一课后,有一个问题总是搞不明白:究竟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呢?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正确答案。默读时不要发出声音。
3.找到答案了吗?
4.意见不统一。这样吧,请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同学坐在一起,请认为是阿切尔发明的同学坐在一起。让我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到理由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意见一致,教师作为反方发问,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读一读。)
5.分组讨论,说明理由。
(1)请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同学先发表意见。
(2)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读一读吗?
(3)这组学生把课文中写的这个小故事完整地读一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看谁读得好。
(4)读得真不错!(转向“阿切尔”小组)这回该你们组了。
(5)“阿切尔”小组的学生说理由。
(6)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读一读吗?
(7)(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第四自然段。(看图引导朗读;板书引导朗读;比较引导朗读。)
(8)回答课后“读读想想” 中的问题。“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6.阿切尔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让我们动手做做看,来感受一下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吧。(学生动手撕邮票。)
7.你想对阿切尔说些什么吗?
8.齐读课文。
四、扩展
1.课件展示大龙邮票;读一读课后“我知道”。
2.展示各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
3.发带有齿孔的纸,让学生自己设计邮票。
4.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邮票,并加以说明。
5.请集邮的小朋友课后也把自己集的邮票带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分享你们的幸福与愉快。
【评析】
本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而精心设计的,其主要特点有三:
1.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
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安排了四个学习生字的教学环节,一是课件出示生词和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二是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词;三是自由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不会的可问同学;四是巩固生字(看实物拿字卡;看动作拿字卡;说城市拿字卡;猜字谜拿字卡)。
出示生词是为学生提供识记的环境,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读准。除去拼音认读生字词,是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在巩固生字的教学环节中,教学则采用多样形式,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四个环节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以词识字,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体现了二年级识字的教学的特点。
2.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通过“究竞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悟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辩论,去激发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以达到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中,自悟自得。在阅读中有机地安排了回答课后“说说想想” 中的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复述去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认识以及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和态度。也为第二学段复述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拓展活动中,一是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这是结合了课文内客的特点,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通过获取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是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给带有齿孔的纸,让学生自己设计邮票,并加以说明。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最后通过集邮的小朋友带邮票,同学间欣赏的形式,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6 06:4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画风》教学实录之一
作者:阜新市海州区新华小学 李冬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能正确书写“艺”、“丝”等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教学用具:
图片字卡词卡
教学过程:
师:老师这有一些生字朋友,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
学生读生字。
师:你们的记忆力可真强啊!我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看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学生读词。
师:声音真响亮!谁能用“忽然”说一句话?
生1:我正在楼下玩,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儿摔倒了,我连忙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生2:我正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天空下起了一阵雨。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很高兴,老师这有一个谜语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举手)一起回答
生齐答:风
师:“风”长什么样子呢?
生1:“风”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样子。
生2:“风”没有气味刮在脸上,有感觉。
生3:“风”是无色无味的,但“风”也可以听得到。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这种没有样子的风有三个小朋友却把它画出来了,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知道。
师:谁知道?
生1:赵小艺、陈丹、宋涛。(师板书)
师:齐读。
生齐读
师:那么通过昨天的学习这三个小朋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他们非常聪明。
生2:他们很有想象力,想象力非常丰富。
生3:他们有很强的观察力。
师:我也非常同意你们的看法,你们喜欢他们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15课《画风》(板书)看看这三个小朋友是怎么把“风”画出来的,打开书66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生边读边画,师巡视)
师: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生1: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
生1:“飘”。
师板书:旗子飘
师:我这有一幅赵小艺的画你们想不想看?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有树,有房子,还有飘着的旗,我感受到有风了。
生2:我也是感受到有风了。而且这幅画画得很美。
师:你们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那么谁能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内容再美美地读一遍?(指名读文)
师;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
1.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2.赵小艺说:“我能!”
生1:第一句比较具体,第二句话不具体。
生2:第一句给人的感觉是经过思考说出来的而第二句没有思考好像直接就说出来了。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部分内容。
指名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很有感情。
师:好,接着汇报。
生: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
生:“弯弯”
师:想不想看看陈丹的画。
生:想
师:你觉得陈丹的画怎么样?
生:很美
师:他的画中有风吗?
生:有风,小树已经弯了
师板书:小树弯
师:谁能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文字再读一读。
指名读文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陈丹说话时那种自豪的语气没有读出来。
师:那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生读文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师:赵小艺,陈丹都画出了自己的风,宋涛又是怎么画风的呢?谁愿意接着汇报?
生:宋涛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我通过“斜斜的”的这个词感受到宋涛画出了风。(师板书雨丝斜)
师:我这还有宋涛的画,你觉得宋涛的画怎么样?
生1:宋涛的画有茂盛的树,有斜斜的雨丝,让我感受到了风。
生2: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幅画中有风那为什么树不弯呢?
师:你的观察能力真强!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3:那是因为宋涛画的风不大,只能把雨丝吹斜而不能把树吹弯,再有那树特别粗,一般风吹不动。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2:同意!
师:你可真聪明!那么谁愿意再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文字读一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我这还有一幅画,从这幅画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个小男孩正拿着一个风车,风车在呼呼地转。我觉得这幅画中也有风。
生2: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画男孩而不画女孩?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男孩比女孩活泼一些,所以画男孩拿风车。
师:你对这个答案满意吗?
生:满意。
师:那么谁再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话再读一读?
生读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所以我喜欢他们。
生2:因为他们遇到问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师:那么他们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多画风的方法呢?
生:因为他们平时留心观察生活。
师:你说得太精彩了!大家表扬表扬他。
师:文中的三个小朋友老师也非常喜欢,愿不愿意再度读一遍课文?(愿意)这次咱们换一种方式读怎么样?商量商量咱们准备怎么读?谁有好方法?
生:老师,咱们分角色朗读。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好!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生读文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第一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
师:文中最后一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是说他们画得好,是对他们的赞美。
师:这三个小朋友经过认真的思考画出了这么美的画,得到了大家的赞美。那么你们也思考一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出风?
生:我要画一个风娃娃,把树叶吹得漫天飞舞。
师: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画。
生:我要画一个飞在空中的塑料袋,是风把塑料袋刮到空中的。
师:如果看到漫天飞舞的塑料袋,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脏,太不卫生了。
师:还觉得美吗?
生:不美。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不要乱丢塑料袋。
师:你真是一个环保小卫士。你可以为此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生:我要画一个动的窗帘。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但“动”这个词不恰当,谁给他换一个词?
生:改成“飘”飘动的窗帘。
师:你觉得这个词怎么样?
生:比“动”好。
师: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想说。那就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同桌间互相说。
师:能不能把你说的试着写下来。
生写风
师:谁愿意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自己的作品。
师:我们写出了风,课后可以把你写的风再画一画。也拿到课堂上展示一下。
师;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这节课要求我们写的字,你认为这几个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
生:“艺”、“丝”
师: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是上下结构。“艺”上窄下宽,“丝”上宽下窄。
师板演写字,边写边说明要点。
师:其余的字自己写。
师巡视
师:观察这几个字,看能否记住他们,老师想考一下你们的记忆力。(考生字,找生板演,其余在本上写)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希望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一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对于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能合理应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创设教学情
境,学生在猜过谜语后,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且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白要注意观察生活,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以上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但在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复习时间过长,没有必要最后造成写字时间较少,指导不到位,今后要注意复习方式简单化,不要复杂。
2. 朗读指导不到位。在读上关注了量而没有关注质的提高。学生朗读不到位,教师没有作必要的范读指导。
3. 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与课文无关的问题。没有很好的处理,处理不够果断驾驭课堂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6 06:4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画风》情境教学举例
正值暮春,扬柳初展婆娑的姿态,亭亭玉丽的广玉兰绽开出洁白、芬芳的花朵。此时凉风习习,老师在学生初读感悟后将学生带到操场。
师:“孩子们,你们感受到风了吗?”
生:“风吹在脸上凉凉的。”
生:“风吹来了阵阵花香。”
生:“我还闻到了垃圾的味道。”生:“风把尘土吹进了我的眼睛。” 师:“孩子们,你们听到风了吗?” 生:“我听到了风拍打窗户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风把树叶吹的哗哗的响。” 生:“我听到了风把国旗吹的‘呼啦’‘呼啦’的响。”
师:“那么,孩子们你们看到风了吗?”孩子们四处观望。 生“我看见了风。瞧,它把红旗吹的在跳舞。” 生:“我也看到了风,它把小树吹的也在跳舞。” 生:“我还看见了风把树叶吹的只跑,跑一会儿还停一会儿。”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但感受到了风,听到了风,还看到了风。你们能把风画下来吗?”“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那么让我们回到教室用笔画出你看到的风吧。”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6 06:41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拨响体验之弦 促进文本感悟——《画风》教学片断感悟
来源:进贤门小学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师教生学,照本宣读的状态。这种教学,根本没有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学习语文的主体,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漠视着人的个体差异,更谈不上文学语言在心灵深处的独特体验。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需要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一代。为此,教学理论和实践正在进行着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转变。
所谓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境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幸福的同时,达到促进其主体性充分、自由地发展的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体验出发。笔者以此理念为指导,进行了《画风》课文的教学。
《画风》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组入选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课文题目“画风”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三个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二年级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笔者认为: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三个小朋友开动脑筋画风的过程及方法。
[片断一]
一、课文导入
课件出示谜语:花儿见它点头,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
师: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风
(师板书“风”字)
师:谁能用古诗吟一吟风?用歌曲来唱一唱风?
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风吹草低现牛羊。
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师:同学,我们能歌唱、吟诵风,能不能画风呢
(板书课题画风)
二、初读课文,教授生字(略)
三、讲读课文
(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请你默读2-8自然段, 你喜欢谁画的风?
(学生默读2-8自然段)
师:你最喜欢谁画的风?为什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个别汇报)
生:我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画了两种方法。
生: 我也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爱动脑筋。
生:我也喜欢赵小艺,因为她是第一个想出办法画风的。
生:我喜欢陈丹。
师:说说看,为什么最喜欢陈丹呢?
生:他开始不会画,但是,别人画出来后,他也动脑筋想了,也会画了风。
生:我喜欢宋涛,因为他爱提问题,而且他也画出风。
生:不对,宋涛他早就知道怎么画的,他是故意来考考大家的。
师:你喜欢的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边找边画,小组交流)
生:我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
生:我喜欢宋涛,因为斜斜的雨丝,有小风吹来。
……
教师相机板书:
(课件展示,我会说)
师: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生: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生: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师:不看黑板还能怎么说?
生:风来了,风把头发吹乱了,风藏在头发里。
生:风来了,风把帽子吹跑了,风藏在帽子里。
……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他们的话用横线划出来。
(师课件出示对话)
谁能画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我能!
我也会画风了。
我还能。
师(手指课件):谁能来读?
生:我能!
指名生读
师:说一说读的怎么样?
生:第一句是问句没读出问的口气。
生:我觉得他第二句读的很自信,声音特别洪亮
师:还有谁会读。
生:我也会读。
指名生读
师:读得不错,如果声音再洪亮一点,会更好。你还能来读吗?
生:我还能。
(生声音洪亮的读文)
师: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分角色在下面读一读。
(生分小组练读,小组竞赛)
……
三、课后拓展
师: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画风?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生画风)
[反思]
一、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主要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以后才逐渐向抽象的逻辑阶段过渡、发展。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有关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入境始与亲”,读书之前,教师就要综合运用语言、挂图、实物、音像等多种手段,创设一个恰当的阅读情境,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由衷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
1、 激活积累,诱发体验
积累是体验的先决条件。小语课文,大多是对生活情境的描述,语言生动形象,惟妙惟肖,教师可唤起学生回忆,以学生已有过的生活情境、事理感受、阅读积累诱发学生真切的体验。笔者开课时,请孩子们猜一猜风谜语,用古诗吟一吟风,用歌曲来唱一唱风。学生小手直举,发言积极。通过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诱发了他们的原有体验。
2、 激发兴趣,诱发体验
就情感态度而言,首先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重要。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在本课中笔者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找到你喜欢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找出他们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时间充裕,挖掘也就比较深入,再通过小组交流,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
二、进入情境,引导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的体验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可见,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他们需要通过对教学情境充分、自主地体验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由此,通过引入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
1、借助问题,引导体验
在学生自由读文后教师创设情境“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给小组的同学说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感受各种各样的体会,从而使学生走进了文本,超越了文本,张扬了个性,形成了富有创意的独到的见解。达到了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让孩子在阅读中自主感悟。我们喜欢宋滔,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也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有阅读中,去体会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2、借助语言,引导体验
语言能创设情境,激起共鸣,使学生入情地参与到体验之中。在分析课文中三个孩子的对话时,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朗读。在学生读文环节中,课件出示三个孩子的对话,教师借机用“谁能来读?”“还有谁会读?”“你还能来读得更好吗?”让学通过回答,体会文中的“能……也能……还能……”这一递进句式的用法。引导体验,达到“水到渠成”功效。
三、优化情境,丰富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因此,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激起学生的内心感受,努力使学生在文本形象与他们的生活世界中丰富体验。
1、激发想象,丰富体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假如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能抓住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某一支点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定能较好地诱发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在想象中巩固知识,在想象中接受爱憎美丑的教育,在想象中培养思维能力……如教学时,教师理解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画风后,并适机出示板书。同时设计了说话环节“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先让学生对着板本说一说书上,再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说一说风来了还有什么现象。“风来了,风把头发吹乱了,风藏在头发里。风来了,风把帽子吹跑了,风藏在帽子里。”由此可见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无疑是在想象的情境中为体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 动手操作,丰富体验
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思考,从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叙述条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慢慢丰富体验,发展思维能力,真正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后,教师布置“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画风?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的作业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总之,没有体验的教学如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我们有义务引导学生入乎其内,“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扬长避短,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有了体验,才有接纳、认可、感悟、共鸣,也才有了生发和拓展。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教育大潮中,拨响体验这根弦,让学生“真情告白”,任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翱翔,拉近与课文的情感距离,让学生透过语言南昌市进贤门小学的外壳寻找到理性的内核,一次次去完成深层次的哲理感悟、人文内涵的升华。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6-6 06:42
标题: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画风》教学实录
王振华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
生:风声。
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风很冷。
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
生:风没有颜色。
生: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
生:(齐念)画风。
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
生:谁和谁在画风?
生:他们在哪儿画风?
生:风是什么样的?
生: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生:他们画得好吗?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谁在画风?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谁来把这两个问题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好!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呀,就必须认真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了。注意,自由读就是各读各的。好,开始。(生读)
师:下面呀,老师来检查一下,看谁刚才读得认真?(课件显示:李卫 丹丹 小艺 旗杆 擦去 斜斜的男孩 显得)这是这篇课文的生词,谁来读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来,咱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能回答第一个问题了吗?一起来说。
生:(齐)是李卫、小艺和丹丹在一起画风。
生:那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呢?(指问题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师:咱们先来看图,你们看(出示三幅图)这就是他们的画,老师这有三个问题,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1.你喜欢谁的画?
2.他的画上画了什么?3.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练习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你想说哪幅就说哪幅。(生练说)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给老师听呀?
生:我喜欢小艺的画。
师:好,老师把它放大。(点击放大)好,你继续说。
生:他的画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红旗和一个拿着风车的小朋友,从画中红旗飘起来了、风车转起来了可以知道有风。
师:我们看他说的对不对?(点击
“红旗”、“风车”分别听到表扬)从她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原来小艺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板书:红旗飘风车转)来表现风的。还有哪位小朋友想来说说其他的图?(回到三幅图)
生:我喜欢丹丹的画。
师:好,我也把它放大,你继续说。
生:画上画了房子、太阳、树和小鸟。从画中画了弯弯的小树可以知道有风,因为是风把小树吹弯了。
师:嗯,不错。哦!原来丹丹画的是被风吹弯了的小树。(板书:小树弯)老师这还有一幅画,谁想说?举手的人可真多!接下来,老师要在你们当中挑一位小朋友上台来说,好,你来。
生:我喜欢李卫的画。
师:好,老师也把它放大。(点击放大)好,你接着说。
生:他的画上画了房子、树、乌云、雨点。
师:在这里“雨点”这个说法可不对,应该说“雨丝”。好,请你继续说。
生:从雨丝斜了可以看出有风,因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
师:(点击“雨丝”听到表扬)瞧,它夸你了,你真聪明!谁能学着老师的样(指板书),把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也画下来、写下来呢?(生画雨丝,写“斜”)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黑板上画的和写的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生:他们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把风画出来的。
师:(小结)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指板书)的变化来表现风的。小朋友们学得真好!已经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下面呀,我们就来练习朗读。(课件显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这是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谁来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哦,我听出来了”,突出了“在大树旁边”这几个字,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不错,强调了“几棵”这个词。还有谁想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你想突出“弯弯的”这个词对吗?好!大家刚才凭自己的理解朗读了这个句子,读得都不错。如果单独是这样一个句子,你们的读法都对。可是,你们看(指课题),这课的课题是什么呀?
生:(齐念)画风。
师:那么,在读这个句子时,我们应该突出哪个词才能体现有风呢?
生:弯弯的。
师:谁再来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好,大家就照这个样子读!(生齐读)
师:仿照刚才的读法,谁来读下面这句话?(出示:1.李卫说:“谁能画风?”2.丹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3.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师:下面,我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分角色读这几句话。这次老师有个要求,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有感情,还要加上表情和动作,谁来?(生纷纷举手)
师:(指名)好,老师就请你们四个分别来读李卫、小艺、丹丹和作者的话,其他的小朋友来做评委,认真看,仔细听,读得好呢,咱们就来点掌声。(生上台读)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想来试试?哦,真多!好,接下来咱们分组来读,老师来读作者的话,1、2、3组的同学分别读李卫、小艺、丹丹的话,咱们一起合作来把这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像刚才这几位小朋友一样,也带上表情和动作。(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中的句子,下面我们来把整篇课文读一遍。这一回,你们自己找伙伴,想找谁就找谁,看哪四个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注意,先分好角色再读。好,开始。(生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课文)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放录音)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
生:我可以画头发飘起来了。
生:我可以画窗帘被风吹动了。
生:我可以画书页在翻动。
生:我可以画尘土在飘扬。
生:我可以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生:……
师:同学们想象真丰富!真聪明!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
生:能!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的像老师这样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可以自己画自己的,也可以两三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画。瞧,老师这儿有一幅简单的画,谁愿意上来添画?(生画,师放录音)
师:画好了就举起你们的小手,没画好的也把笔停下来,咱们下课再继续画。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画得不错。老师把他们的画都收了上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这是谁的画?来,把你画的跟大家说说。(生说)
师:我们再来看看上面几个小朋友画的画。
师:(展示画)谁画的呀,你们都说说你们画了些什么来表现风的?(生说)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说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接下来,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出示: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回家可以翻翻书,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啊,咱们以后再一起来讨论讨论。
(作者单位:衡阳市人民路小学)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