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6-19 00:32:00
|
只看该作者
期末抽测七年级语文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试卷主客观交融,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体味生活,滋养学生的思想。如何学好语文,当然不能光从一份阶段性测试试卷中去下决断,但是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下面,结合七年级语文教学,就本试卷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意义上的利弊略作分析。
一、试卷命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试卷第一部分是“积累和运用”,包含3个小题。
其中第1题结合了近几年其他省市中考的动向,主要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但是命题者匠心独具,设置了一个文章格式的要求。让阅卷者感叹的是,绝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都知道段首要空两格,但是在这里却不知道。可见,学生的考试审题的意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第2题是常规的古诗词默写,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对古诗词以机械记忆为主,所以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另外,命题者百虑中有一疏,默写中的最后一题出的是今年七年级教材已删的篇目《西江月》中的内容,让学生不知所措。
第3题命题者结合了我县的“精读百书工程”,考查了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仅局限于教育局或学校提供的一些书,并且在阅读时并没有理解书的真正内涵。还有不少学生把一篇文章当成了一部书,这也是审题做得不够好。
这一部分主要以语言积累为主,语言运用类的题目稍少了点,也就缺少了让学生更多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的舞台。
试卷第二部分是“古诗文阅读”,包含了“古诗阅读”(《过故人庒》)和“古文阅读”(《论语》五则)两个板块。
其中第一板块共2个小题,考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欣赏。这2题的得分率极低,特别是第1小题,学生很少有抓住“室内外景联系”这一题干中关键词的,填的都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第2小题要求从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等角度去欣赏诗句,绝大部分学生只能从内容方面去谈自己的理解,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能从修辞和用词的角度去进行分析。
第二板块选了《论语》课内的两则和课外的三则,共5个小题。第1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能得满分。第2小题大部分学生对第一则课内的《论语》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有少部分同学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够,填错了句子。第3小题命题者让学生结合对句子的理解畅所欲言,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正确的认识,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4小题考查的是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和界定,答题情况良好。第5小题虽然命题者充分考虑到了七年级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的不够,给了大量的注释帮助学生去理解。但是广大考生好像并不一定都“领情”,不少学生把“巧言、令色、足恭”奉为了美德!让人也不禁怀疑:中国的道德退化还没这么迅速吧!另外,学生在“从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举例”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好,泛泛而谈的较多。
试卷的第三部分是“现代文阅读”,共两篇。
其中第一篇是课内的《羚羊木雕》节选,共6个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文章结构的基本知识,记叙文记叙顺序的理解和运用,就课文中的事件结合自身实际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由于这篇阅读曾经在县教研室命题的单元试卷中出现过,并且题目都完全一样,学生的答题情况较好。但老师们需要重视的是,即使做过讲过,学生得满分的并不多,并且还有部分学生12分中只能得4一5分。这说明学生对课内知识巩固得还远远不够。
第二篇是课外阅读《那个孩子》,共8个小题。第1小题考查的是生字词的掌握,许多学生前后鼻音不能很好地区分。第2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在理解上学生的问题都不大,但是概括能力普遍欠缺。第3小题考查的是对关键信息的捕捉,只有少部分同学抓住了“尊重”这一题干的中的关键词。第4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表达能力,和本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之一“父母之爱”相关,但学生做得不好,主要是思考欠缺深度,往往只注意到了一些表面的现象。第5小题考查的是学生结合语境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延伸能力有限,没有很好地结合前后文去作答。第6小题本意是要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揣摩,但由于命题者的疏忽,画横线的标注漏了。7、8两个小题都是考查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学生都能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但第8小题本来应该是一个多维多向的开放题,所给的答案有局限学生的思维之嫌疑。
试卷的最后一部分是“写作”,是一道全命题作文:“榜样,就在我身边”。命题者充分考虑到了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这个题目让学生能把对自己身边生活的思考表达出来,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并对学生的思想具有积极的导向。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有明确的中心,有具体的生活内容来支撑中心。主要不足是:作文结构不合理,典型的“三段式”较多,甚至还有一段到底的情况;语句不够精练,用词贫乏;缺少新意,没有情感上的提练和升华。还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顾及要求,更改了作文题目,或者写了所谓的“诗歌”。
二、教学建议
一、努力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和中考命题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试题将会成为主流,要适应这一潮流,教师必须从神圣的教坛走下来,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人,而不是过去的主宰者。还学生以自由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及积极主动的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探索性的尝试,努力培养全方面素养俱佳的新人。
二、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巩固,因为只有立足课内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向课外延伸,语文教学造不出空中楼阁。
三、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一字、一词或者一个注释,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件大事。阅读和审题要注意每一个要求和细节,表达要科学准确。
四、引导学生有效增加课外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开拓自己的视野。
五、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别人的作品中的情感,也才能使自己的作文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六、作文教学应高度重视,建议将写作课单列,同时具体的写作课上,要在立意、基本的谋篇布局和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而从这次考试的作文来看,学生在审题方面虽然问题不大,但在立意和谋篇布局方面仍有较大的问题。在各种文体训练中,重点还是写好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要学会基本的描写方法和叙述方法,要能鲜明而准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能为自己的立论寻找强有力的论据等。作文训练要做到“序列化”,训练应扎实、有序,不能可有可无,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作文训练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