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6-15 21:39
标题: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




【摘要】思想品德课改革,如何适应教育新形势,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文从实际出发,立足课堂教学,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进行了比较深入思考,提出了“四个把握”“五个强调”。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改革  把握主体  强调主导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是素质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在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中,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是:把握“四个主体”,强调“五个主导”。
  四个把握:
  1.把握学生时间主体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30多分钟都是老师唱主角,学生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手;施行新课标后有了转变,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无论是课堂知识气氛营造,还是学生个人能力培养,都较以前有很大进步。
  2.把握学生个性主体
  改革前,教师都比较教注意启发学生异中求同,让学生在发表个人见解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归纳、整合,让学生的观点、老师的观点、一般的观点靠拢。现在不同了,我们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先摆出一般的、常规的观点,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反向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和教师、教材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易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把握学生权利的主体
  传统课堂上,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还必须答到点子上,答到教师的答案上,答到教材的答案上;否则就不被肯定。学生根本没有问的权利与反对的权利。施行新课标后,这种状况有了大变化。有一些问题教师先不忙于讲,而是让学生先去学。学的过程中允许问,而且问的越刁越细越应被肯定、鼓励;学生可以撇开教材的观点、教师的观点,谈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了充分尊重,探究的欲望增强,思路开阔。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6-15 21:39
4.把握学生尊严主体
  在以前的课堂上,教师发号施令、一言九鼎,往往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压制学生的思想。实行教改以后,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既有见解主张也有情感精神的生命,教师和学生平等进行知识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上磨合。这样,学生的人格在宽松亲切的情感氛围中得到健康成长,学生的思想也在朋友式的切磋中变的日益成熟。
  五个强调:
  1.强调对学生倾听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新教育思想下的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多听,学生多讲。以前教师在课堂上因为怕学生想不到、想不全,所以讲的面面俱到。新形势下,我们在课堂上不再念经布道,而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认真地听学生们讲,以一种谦逊和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通过倾听,一是真正的发现学生的想象力,深刻的见解;二是使自己领悟到了教学相长的真谛,得以充实和提升。
  2.强调对学生鼓励
  以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只是轻描淡写,一晃而过,教师没感觉,学生没反应。在新理念下,我们强调加强表扬意识:在课堂上口头评价以鼓励为主,每节课多赞扬学生,多欣赏学生;赞扬不光是一两个学生,而是赞扬一批学生;赞扬不是阶段性的、而是经常性的。经过一段实践,鼓励出了创造力,鼓励出了有特点的学生,鼓励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强调师生互激
  师生互激,是指师生互动、互学、互相激励、启发。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激励往往是单向的,只讲教师激励学生,不讲究学生激励老师。这种教学方式还是不把学生当成主体,而是当成了知识容器,没有把他们置于学习主体和创造主体的位置。在新理念下,我们有目的、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把师生互相激励、不断向知识深处钻研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课堂上,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相反的观点,学生就老师的意见展开反驳。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对知识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就更加深远。
  4.把握学生尊严的主体
  过去的启发式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师心理有数,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暗示诱导学生说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新课改后,我们更加主张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鼓励大家思考,对学生学习行为作鼓励性评价,是学生在尊重鼓励中去学,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
  5.强调对学生的宽容
  以前,教师虽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学生也不乏真诚和热情。由于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往往宽容度不够,听不进学生的意见。在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学生们不但可以与老师意见相左、反驳老师,而且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申诉自己的理由。应该说,刚开始作为教师还不适应,随着不断深入和自己心态的调整,逐渐适应。通过宽容,学生的学风日益浓厚,发散思维能力和自尊、自信、自主的思想品质逐渐形成。
作者: 爱源    时间: 2014-2-28 17:19
很好的文章,我也想发一篇谈自己的看法,怎么做?我qq邮箱1683704777
作者: 郭勇用    时间: 2018-6-30 08:27
思想品德课改革,如何适应教育新形势,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我们每个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作者从实际出发,立足课堂教学,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进行了比较深入思考,提出四个主体、五个强调。值得学习。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