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课例:比较水的多少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6-3 23:38
标题: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课例: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课例:科学课上遇尴尬(修改稿)  


——教学课例实例

课例作者:胡俊

【课程名称】三年级科学课: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设计片段】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测量的标准。

[实验方法]

教师:你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三瓶水,瓶子的形状和大小都不相同,同学们有没有办法比较各瓶中的水的多少?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三个大小、形状相同空瓶子)老师手上有这样三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空瓶子,你能用它们作为工具,比较出水的多少?

【教学实录片段】

教学前半段,一切都如我的教学设计一样顺利,学生通过猜测,兴趣盎然地进行讨论。

学生1:我可以用老师的三个空瓶分别装这三瓶水,然后放在一起比就知道谁多谁少了。

教师:那为什么要用老师的瓶子呢?

学生1:如果用我们组的瓶子比较不出来,因为我们的这三个瓶子,大小、形状、粗细都不同。

教师:(顺水推舟引出教案中的下一环节)看来我们想要比较水的多少,应该使用统一标准。下面请各小组按这位同学设计的方法开始分组实验吧。
到此为止,整个教学过程正按我设计的轨道顺利行驶,我也预期教学会有完美的收场。)

但“人算不如天算”,突然“意外”发生了。

学生2:“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只要其中的一个瓶子就行。我可以将三瓶水分别倒入这个瓶子,然后为每瓶水划出刻度,就能比了。”一个学生提出。(看来是从《曹冲称象》中得到的启发)

学生3:“我可以用皮筋将三瓶水吊在下面,比较皮筋,哪个最长,哪瓶水就最多。”……

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纷纷提出不同的方法。

顿时我傻眼了,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怎么办?好些老师正在听课,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呀。“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我们把这些设想留到课后再讨论、实验可以吗?”我说。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自己的办法更好,我想用自己的方法做。”(他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到了——期待!或许这就是学生对待科学的执著。下面也喧哗起来,看来都赞同这位同学的观点。

是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尊重学生选择?犹豫片刻后,我决定选择了后者:用自己的方式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正是新课程课改的重要理念吗?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测量出水的多少,有什么不可以呢?

“啊,老师真好,老师万岁!”课堂一片欢呼,兴趣相投的同学高兴地走在一起,他们有序地分工,认真地实验,仔细地观察,虽然方法不同,但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教学反思】

我打破了自己既定的教学设计思路,满足了学生的愿望和要求,说明了我正走在新课改所要求的理念和行为的道路上。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这是学生学好科学,走进科学的第一步。同时,我的这种处理方式,也鼓励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但是,为什么我在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时会尴尬?这说明在我的思想中,认为学生按我的教学设计进行就是正常的,思维定式使我一时间“傻”了。尽管我在犹豫之后迅速调整了教学,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下课后,我想了又想,这一课的处理还是有些问题的。例如,我“预设”用三个相同的瓶子测量水的容量,暗示着“使用统一标准”的测量原则,而同学们提出的新方法,虽然“生成”了新的课程,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测量必须“使用统一标准”的问题,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再例如,有同学提出使用橡皮筋的方法,但他必须用粗细相同的橡皮筋和重量相等的瓶子,否则比较的结果也会出问题。面对当时的课堂,我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更好呢?

由此我想,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创新,又不能丢掉教学目标;既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又要有教学机智,从容应对多变的课堂。如果我在这个问题上多一些思考,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怎么会尴尬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