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教学策略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一、实验复习引入新课
| 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 用实验的方法复习旧知识;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面对实验现象,再现物理知识;
用实物建立物理模型,把复杂的光反射现象用模型显现了出来;
| 演示:打开激光手电,射向自制的光学盒内(光学盒的制作方法是在鞋架的四周用透明塑料膜围成的,只留一面开口。然后把纹香点燃后放在盒内,里面放一面小的平面镜;一烧杯水)
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继续演示:
这又是一种什么现象?
问:关于光的反射现象,你了解哪些内容?
请你用手中的红导线、黑导线、白导线、橡皮泥分别代表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反射面把光的反射现象模拟出来。
| 回答:光的直线传播
观察
回答:光的反射
回答:反射光线、入射光
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
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动手操作
|
| 2.光的折射现象
| 尝试着让学生给物理现象下定义
采用类比的方法模拟光的折射现象
用实验作为反馈练习,既培养了能力,
又巩固了知识
| 演示:这又是一种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和前面的两种现象有什么不同?
板书: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
请你用刚才模拟光的反射现象模型的器材模拟一下光的折射现象
请你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 回答:光的折射现象
回答:光是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
动手操作
展示作品
做实验
|
二、探究课题的过程
| 1.探究三线的位置关系:
| 通过类比的方法了解以下名词: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激发兴趣
引入探究的课题
把一个复杂的探究课题转化为一个选择题,从而又建立了一个模型。
| 提问:在光的反射现象中,三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三线的位置关系到底是哪一种?
该怎么办?
想办法把光的折射现象记录下来便于研究引导
| 回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回答:做实验
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
先把玻璃速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然后在纸上光画一条分界面和一条入射光线,然后将玻璃砖平放在分界面上,用激光笔对着入射光线的方向设想玻璃砖,再把折射光线用笔画下来,就可以找到折射光线的位置。
|
2.用水做实验当作巩固练习
| 用理论寻找生活中的原型
| 引导
| 做实验
|
3.探究两角关系(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 1.定性研究
2.用“对顶角”相
等为突破口
| 指导设计
强调操作技巧
| 讨论
实验
|
4.探究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 展示多组光路图,找出规律,建立假说,实验验证
| 实物投影几组,实验光路图
| 讨论
实验
|
5.探究垂直入射传播方向不改变
| 严密光的折射条件
| 提出问题
补充光的折射的条件
板书
| 实验
回答
|
6.光从玻璃(水)斜射入空气
| 用光路可逆猜想,并实验验证
| 引导,提出问题
| 提出问题
实验
回答
|
7.概括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 培养综合实验能力
| 提出要求
| 讨论
回答
|
8.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 只求懂
不求严密叙述
| 用课间讲解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的道理
| 听讲
举例
|
小结
| 探究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
↑ ↓
←──────────────────────────
知识小结:
方法小结:模型法。
|
布置作业
| 上网查一查有关彩虹以及发生在沿海地区的“海市蜃楼”现象。搞明白其中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