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一、导入新课 | 组间互动交流调查报告:“当地常见的传染病”,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
二、新授课 (一)计划免疫 | 平时同学们都打过哪些预防针,利用实物投影交流个人“预防接种卡”,讨论计划免疫的意义,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出质疑: 注射“疫苗”为什么能达到免疫目的? 什么是免疫? |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鼓励学生质疑,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学课程中进行探究,自主学习,从中找到答案。 |
(二)人体的三道防线 | 观看FLASH动画“人体的三道防线”。 小组讨论课本“资料分析”中提出的问题。 | 利用动感资料辅助学生思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
1.第一道防线 ①组成 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 ②功能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 看屏幕中的卡通图“皮肤的保护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进行自主式讨论、总结,找到问题的答案。 | 教师利用卡通图片展示,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并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
2.第二道防线 ②组成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②功能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 看屏幕中的卡通图“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结合生活实例“发炎”进行问题讨论。 | 引导学生回顾循环系统中白细胞的功能,引出吞噬细胞的作用。主要以师生谈话方式进行讲述。 |
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 a.人人都是生来就有的 b.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 | 小组讨论: (1)进行比较、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教师设计(非)特异性免疫特点比较表。利用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补充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引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点。 (2)推敲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从中对比猜测特异性免疫的特点,补充完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点的比较表”。 | 教师简单小结人体的第一、二两道防线。 |
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 a.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b.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异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 ①组成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②功能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 观看FLASH动画,积极思维,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对知识进行理解、整理。 根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举例。 通过第三道防线的学习,经激烈的讨论解质疑──疫苗到底是一种什么神奇的物质? | 自制FLASH“抗原、抗体的作用”,连续播放两遍,第三遍慢速播放,教师配合讲解。 教师运用了形象的动画设计、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疑(什么是疫苗);同时提出质疑“什么是免疫?”。 |
(三)免疫的功能 1.防御感染 2.自身稳定 3.免疫监视 | 学生交流自己对免疫的理解,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免疫科学的信息。(如器官移植、过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进行资料交流、探索,从中自己总结人体免疫的三大功能。并会利用它解释一些医学现象及生活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传统的免疫概念与现代免疫概念的联系与不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主要以引导提问的形式,配以屏幕中的卡通图“免疫的功能示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免疫的三大功能。 |
三、课后小结 | 角色扮演: 加深对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结合第一节传染病中艾滋病的防治教育开展“游戏”活动。 |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鼓励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教师小结:免疫学在医疗科学中已经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上已取得巨大成就,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
四、达标检测 | 分析资料,发表观点等。 | 通过各种类型的选择和资料分析题,检测学生的认知程度。激励每位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