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孩子阅读“有读没懂”有这三种表现,老师家长一定注意!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2-8-29 15:24
标题: 孩子阅读“有读没懂”有这三种表现,老师家长一定注意!
有读没懂的表现一:


我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但是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讲这个故事。我称之为:缺乏"共情"的阅读。


这样的阅读长大后就容易变成,面对任何事情习惯性地从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去解读,或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喜恶、直觉,做出判断、做出取舍、妄加评论,难以对他人产生共情。这种缺乏共情的阅读,无法成为作者的"知音",也属于"有读没懂"。

遇到这种"有读没懂",其解决办法是进行"关联读":

一是关联去读作品的年代。读读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作品,或者去读一下关于那个时代背景的介绍。通常读完同时代背景下的作品三篇左右的时候,对这个时代就有了一些比较清晰的基础性认识了。

二是关联去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估计,也大约读完作者另外的三篇作品时,作者这个人的形象包括他的所思所想就会生动地悄然浮现在你脑海里。我认识的一位小朋友,就是以这种方式看完了"漫威"所有的电影作品,于是她对漫威的理解让人叹服。这种"关联读"与二小语文课上常用的"一篇带多篇"相一致,而且这种"关联读"是在大学进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呢。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2-8-29 15:24
有读没懂的表现二:

我读了很多书,什么道理都懂,但我的行为并没有体现出我读过的那些书。套用爸爸妈妈们忍不住时常说的那句话:那些书你真是白读了,怎么对你一点儿没影响!

是啊,好书不仅能影响一个人,它还能影响一批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

但如果书是书、我是我,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作用,那这种"缺乏影响作用"的读就又是一种"有读没懂"。遇到这种"有读没懂",其解决办法是"假想读"。

无论是在读的过程中,还是在读完之后,我们都要追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我会怎么看,我会怎么说,我会不会逃跑、我会不会冲上去,我会怎么解决问题,为什么……

也就是说,把自己假想成书中的主人公、把自己假想成作者,我们就会获得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滋味,会产生一种深刻的体验,会产生一种基于全情投入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对现实我的认知和对理想我的期待。

阅读带来的改变,就在这种体验、这种批判性思考、这种自我认知和自我期待中得到实现。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2-8-29 15:24
有读没懂表现三:


书,我一个字一个字都读下来了,但是当被问到"书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的时候,我却回答得七零八落,或者言不及义;可是如果被问到书中的某个细节时,我却能从书中找出来,也能说清楚,说明我是真的认真读了呀。我称之为:缺乏概括的阅读。

这样的阅读长大后就变成,似乎什么都知道,与人沟通时谈资很多、八卦很多、细节很多,但却不知道谈这些、聊这些的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属于"有读没懂"。

遇到这种"有读没懂",其解决办法是"笔记读"。

即,边读边拿笔勾画出好词好句好段,读完掩卷沉思之时,再将书翻看一遍,将这些摘录出来、排列出来,然后再连起来读读。记着,是那些表达篇章寓意的好词好句好段,不一定是完成好词积累作业要求的那些优美词句、那些写景状物的优美段落……

再重复一遍:是那些表达篇章寓意的好词好句好段!!有可能就是一个关于时间点或者关于时间长度的词,有可能就是一个关于人物表情的描述,有可能就是一个关于人物动作的描述,或者一个关于场景的描述……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