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中小学教师:幸福在哪里?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4-15 07:29
标题:
中小学教师:幸福在哪里?
“强国必先强教”,而教师乃教育之本。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师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对教师实际生存状态的关注远远不够。调查表明,当前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职业倦怠不但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改变教育,必从改变教师开始——
不堪承受的重负
“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老师的身体健康令人担忧!”一位教师如是说。据记者了解,当前发出类似声音的教师不是少数。
有位教师在网上写信诉苦说,下辈子即使做牛做马也不想再当老师了。“每天5点钟就得起床,我们院里的鸡据说都是我闹醒的,因为5点半要检查学生的早操,我从来就没睡过一个好觉。星期天要补课,美其名曰加班,可加班费少得可怜。晚上看学生上自习到9点半……你实行素质教育少留作业,他们怪你耽误了学生;你补课多留作业,他们说你加重学生负担。老师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最不能接受的是,我才40岁就一身病了,连神经都衰弱了……”
应该承认,这封信的言辞中可能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它的确反映了当今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现状和压力。
近日,《每日新报》联合解放军464医院,针对天津市5000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教师压力较大,三成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更有六成教师心理状况欠佳。该调查发现,教师的压力多来自学生成绩、升学比例、教学任务量大,以及无力照顾家庭等方面。65%的教师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让自己压力很大,55%的教师每天工作8~10个小时,工作量让自己透不过气来。许多教师表示,尽管自己做了很多努力,却时常得不到学校和家长的肯定。
“教学16年来,我一直是早晨6点起床,晚上11点多入睡,可竟不知忙了些什么。我想改行,可找不到出路。”甘肃某农村中学教导主任张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像张放这样迷茫不知出路的老师不在少数。30出头的王德老师直言:“我觉得我是一个非常倦怠的教师,我不幸福,别人也很难从我那里得到幸福。情绪是可以传递的,我今天不高兴,走进教室,带着一张苦瓜脸,孩子的笑容就会一扫而空。你要孩子幸福,就先让我幸福起来吧!”
“职业倦怠是一种现实存在,各行各业概莫能外。”韩笑老师说,“但是教师的倦怠尤其可怕,因为他的受众面非常特殊——没有教师的幸福,学生是很难快乐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4-15 07:29
学校成了一个“拼命”的地方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告诉记者,尽管他们学校是一所示范性高中,学校环境和硬件都很好,但教师职业倦怠很普遍,超过一半的老师倦怠感表现明显,甚至有的老师在重重压力之下得了抑郁症。在他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辅之以参加公开课比赛次数、名次和发表论文、科研等情况,而不是从教育本身的规律和要求出发,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来评价教师的工作。特别是一些“副科”教师,干的活并不少,却不受学校重视,在奖金、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心里难免产生不平,职业认同感低。
这位教师说,相对于普通教师而言,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更为严重,其中不少人得了神经衰弱。“班主任比普通老师干的活多很多,压力和责任也大得多,每个月班主任费满额的才拿600元。在北京这样消费水平很高的大城市,这点钱谁愿意干啊!当班主任就意味着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交给学校了,每天从早忙到晚,社会交往也变得狭窄。”
这位教师还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很多教师带病上班,病假休息时间严重不足,而且得不到学校的关心。“学校似乎变成了一个‘拼命’的地方:带病上班成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学校领导知道你发着高烧来上班,却并不问候一声。甚至有的教师前一天晕倒在讲台,第二天就来上班了,领导见了,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与教师擦肩而过。”
梁文飞老师说,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我们学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已经严重超负荷工作。工作压力严重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师身心都不健康,怎么能希望教出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来呢?”
多年来,教师的职业已经被神化,在为教师的职业加上荣耀的光环之时,也让教师的职业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这种负担让很多老师不堪其苦,甚至望而却步。
某名校的一位优秀实习生曾告诉记者,她的实习指导老师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这名特级教师曾非常认真地对她讲:“如果能有别的选择,别当老师。”同组里的另外一位老师也对她说过类似的话。“组里有的老师谈起当老师的感受,深深叹气,欲言又止,似乎有许多难言之隐。”
这种现象不是个案。另一位高校毕业生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他曾对其所在实习学校的80名教师进行了谈话调查,结果令他吃惊:“有80%教师真诚地叫我以后别当教师,他们认为当教师就看不到自己的出路;有60%的教师体会不到当教师的乐趣,反而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感到疲倦;有20%的教师能体会到当教师的快乐,但遗憾的是他们也建议我别当教师;有70%的教师后悔走上了教师这一职业生涯,有50%的教师曾考虑过退出教育事业。”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4-15 07:30
谁偷走了教师的职业幸福
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息息相关,幸福感弱的教师容易产生倦怠感。而教师的幸福感普遍较低。2009年第2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海峡都市报联合新浪教育频道推出了“教师幸福感”特别调查,结果有71.1%的老师和51.7%的公众认为,教师是一个很累并且没有成就感的职业,仅13.2%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高。
有15年教龄的海燕老师说,刚毕业那会儿,她曾激情满怀,信誓旦旦,“既然选择了这方热土,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她也曾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慢慢地,“这份激情却被收入、地位、各种考核的‘不公’,一点点剥去,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只剩下了‘倦怠’伴随自己!要想克服职业倦怠,教师自己的努力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很多老师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的幸福感正在被“不公”的现实慢慢磨掉。
有资料表明:我国教师月工资平均水平排列在国民经济12个行业中倒数第三,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教师工资收入只是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四分之一。
尽管工资微薄,教师的工作却非常辛苦。一项统计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
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较高的价值。但现实中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甚至比不上很多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普通职业,这使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心理产生不平衡,时间一长,职业倦怠随之而生。
当然,调查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还和社会期望过高、家长的不理解、少数学生的行为问题等相关。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4-15 07:30
转变角色:在课改中成为新教师
教师职业倦怠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矛盾张力下进退两难,应试教育的盛行使得教育的本来目标被异化和扭曲了。
一位老师说,如果我们把教师仅仅当成谋生的职业和手段,把教育的全部价值都维系于学生的“分数”和“升学”,而全然不顾学生心灵的陶冶和生命的成长,那么教师的教育生活就很容易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就会被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常规管理”、“知识传授”所桎梏。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就会降低,就会有厌教、弃教的念头。一个体会不到教育过程的愉悦和幸福的老师,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关键是农村教育单纯的‘分数观’让人绝望——把学生当成了鸭子,撬嘴硬塞,死逼着上架。”张放老师说,“看到了教育的弊端却没有能力去改变,时常感到压抑,这种心头上的压抑比手脚被束缚住还要难受。”
安徽省东至县汪坡中学副校长肖学堂告诉记者,时间上的高投入与成绩上的低回报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首要原因。农村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大学,走进城市,目光只盯着“分数”。“农村中学只好加班加点,采取题海战术,每天要上12节课,班主任老师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如此的拼死拼活,一个班级才考取5~8个重点高中。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恶性循环使教师苦不堪言。”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搞了多年,但应试教育僵而不死,唯分数论根深蒂固。教育偏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学生成为了知识的附庸。”吴涯老师说,“书山题海搞得师生疲惫不堪,师道尊严的扭曲、个性特长的泯灭、人际关系的异化,使得教师的压力日益加重,职业倦怠无法避免。教师职业幸福感普遍下降,学校离乐园渐行渐远。”
同时,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一些教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对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认识。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河北省鹿泉一中校长韩爱学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不转变角色就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将会被教育的发展所淘汰,同时应认识到参与改革的过程是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转变角色投身于课程改革之路,是一个教师的成功之路。”
“新课程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韩爱学强调,正因为是挑战,才是机遇,挑战越大,机遇越多。“过去,所有的人都在课堂上教着那点儿不变的死知识,现在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真正给教师提供了施展个人才能的大舞台,给老师提供了‘用一个支点撬动地球’的机会。课改使教师转变角色,学习需求不断增大,职业倦怠逐渐消失,代之以极大的充实感和职业幸福感。”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4-15 07:30
调整心态,赶走倦怠
“教师有了精神上的追求,钟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来。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工作已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江苏省兴化市陈堡中心小学的朱雷云老师说,“在自我价值体现的过程中,肉体的疲惫会换来精神的愉悦,思想的富有会弥补物质的清贫。为了活着而教书与为了教书而活着,这两种境界有天壤之别!”
李迟老师说他曾经在工作的第10~12年期间产生了强烈的职业倦怠,甚至抑郁。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他又觅得新目标,重拾自信,现如今经常沉浸在职业幸福感之中。“那段昏天黑地的经历已然成为了我的人生财富。产生职业倦怠不能怨天尤人,还是要从自身寻找突破点,心态很关键!”
江西省南康市第五小学的邱凯兰老师强调,教师的幸福在于阳光心态,重要的是心里是如何对待这个职业的。“高尔基曾经说过:‘工作快乐,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狱。’因此,快乐工作的关键取决于心态。应放弃抱怨,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当前的工作,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信仰,那么,我们就会从这种积极转变中找到快乐”。
山东省东营石油附中钟红梅老师对此表示赞同:“能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人,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能常常被学生感动着,被自己激励着的老师,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对老师来讲,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是获得职业幸福的重要因素。”山东省郯城美澳学校校长葛兆广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教师要能够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珍惜幸福。”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对记者说,教师应该摆脱倦怠,让幸福教育来替代,即重视师生的幸福能力。“幸福能力表现为发现、创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无非就是把教师这种相对较强的幸福能力转变成学生的内在素质。”在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中,最好的方式是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冯恩洪还强调,“课堂是实现教育目的的第一手段,只有尊重学生,关注差异,投入情感,释放潜能,才能构建快乐课堂。”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4-15 07:31
后 记
当前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严重性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在西方国家,绝大多数学校都设有教师心理帮助机构,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而在我国,很少有学校意识到教师的倦怠问题,更谈不上为他们提供心理服务。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职业倦怠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待遇过于低下。因此,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首要任务不是强调教师的“师魂”和“奉献”,而是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政府应建立保证教师获得与其劳动价值相称的收入机制,让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承诺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营造以“师”为本的工作环境,使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激励教师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从社会和家长的角度来说,不应拿圣人的标准衡量教师,对教师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要求教师事事做到十全十美。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也一样有缺点,一样会犯错误。
当然,作为教师个人来说,应在现实条件下积极地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是和人的成长关系最密切的职业,当教师看到一个个“新人”在自己的引领和感召下不断成长起来,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其他职业所不能比拟的。(本报记者 翟晋玉 梁恕俭)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