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追寻“另一个自己” ——读《世界上的另一个你》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2-8-3 08:53
标题:
追寻“另一个自己” ——读《世界上的另一个你》有感
偶然间,在书店的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一下子就被它的题目所吸引。再翻看一下简介,就毫不犹豫地去柜台前付了帐——这就是我要的“菜”!
迫不及待的读来,刚开始有些不适应,因为这本书有两个作者,内容是以他们各自的回忆穿插而成的。一位是朗·霍尔,他是一个百万富翁,具有敏锐的艺术眼光,以及绝佳的生意手腕。从卖罐头蹿升到投资银行,再到卖毕加索、凡·高的名画。他在好莱坞有大庄园、画廊及欧式古堡。而他也想不到,自己会在妻子的爱心与鼓励下,前往庇护所服务流浪汉,从而遇到他的心灵导师,也是生平最好的朋友,并帮助他从妻子死于癌症的巨大悲痛中勇敢走出来,并见证了妻子预见的奇迹。另一位是丹佛·摩尔,没受过教育,受困于20世纪还存在的美国黑奴制度,每天不停为“主子”捡棉花,但积蓄始终是零。之后,他听说大城市里的生活会好一点儿,于是跳上火车,来到城里,成了一名流浪汉,在街头游荡了很多年。他曾因持有大麻、打算打劫公车而遭逮捕,甚至进过安哥拉监狱。常年流浪的生活使他逐渐封闭自己,逞凶斗狠,人人对他敬而远之。直到1988年,朗的妻子在梦中见到他,并称他为那位即将改变这个城市的人,因而努力建成与他之间的深厚友谊,而他也因此找到了“另一个自己”——自尊、自爱、顽强、诚实……活出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最终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成为一名艺术家、公开演讲者、流浪汉事务志愿者……
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和深深敬佩的是另一个人物,朗的妻子——黛博拉。正是因为她的慈悲和真爱,才使得这两个男人最终都找到了“另一个自己”:朗由原来的富有却自私,与家庭疏离,到最后也成为爱的使者,享受更多财富、更多人的尊重,更有自己内心的快乐与喜悦;丹佛的改变,更让人感觉就像是一个人的再次复活。黛博拉既有“人”的一面,又有“神、天使”的一面,所以这个人物形象,既让人感觉真实,又充满向往和深深的感动。她在得知丈夫有外遇时的发狂,她在得知自己得癌症之后的恐惧、痛苦与挣扎,都是做为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但她在解决丈夫外遇问题的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冷静、自醒、自信、自爱”方面的智慧却是凡人莫及。更让人深受震撼的是她那颗没有分别、没有执见的慈悲、真爱之心。她身为富家太太,却对财富和物质看的很淡(她女儿都受她的影响,不喜欢名牌,但却喜欢低廉却随意的衣服)。她到庇护所的服务,是抱着纯粹的爱心来做的,她可能觉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在本质上说,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正因为如此,早已封闭自己的丹佛才会最终被她及她的丈夫所感动,再次迈出“做人”的脚步。
但这个故事的有些情节,也让我感觉“神奇”。比如黛博拉与丈夫谈及她在梦里见到一个人,这个人能改变这座城市。后来她见到丹佛时,一眼就认出:他就是那个人!还有后来黛博拉生命垂危之际,她的状况都如丹佛所言,甚至是她最后的安心离去,也是在丹佛去面见她,并表示“愿意接下她手中的火把”之后。更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的是:黛博拉去世后,朗陪丹佛去乡下探访他以前住过的地方和已故亲人的故居时,他们亲身经历的让人毛骨悚然的绝对的“鬼遇”。这本书是他们的回忆录,这个故事不是小说,而是他们的真实经历。虽然如此之玄,所以也不由得你不信。
除了感慨与感动,合上书之后,我的思路又回到了本书的题目上——《世界上的另一个你》。我不禁开始思考这个题目的含义: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这“另一个你”指的是谁呢?他们想以此唤醒读者思考些什么呢?转念之间,我似乎若有所悟:被唤醒爱心(爱妻子、爱家庭、爱一切贫苦的流浪者)的朗不是以前虽然有钱但自私、世俗的朗的“另一个你”吗!充满智慧,展现出真性情的被埃博拉夫妇唤醒的不再封闭、猥琐的丹佛难道不是之前那个活得像“鬼”一样的他的“另一个你”吗?黛博拉虽然离世,但她遗爱人间,接过她“火炬”的丹佛和因她而真正“强大”的丈夫,还有被感召、被激励的更多的人继续着她的善良、她的善举、她的梦想,他们不都是黛博拉的“另一个你”吗?!有爱、敢爱,能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能听从灵魂的召唤,能做自己该做、想做的事情,能真实地活出自己的那一天,难道不是找到“另一个你”的美好时刻吗?
担心什么?恐惧什么?犹豫什么?人生苦短,转眼间白发纵生,是该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时候了,是该活出真实的自己时候了。正如本书最后丹佛所说的那样:事实上,无论我们是富是穷,或是介于中间,这个世界都不是我们最后的安息之地。所以,就某方面来看,我们大家都是流浪的人——就是一步步走回家。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2-8-3 08:53
追寻“另一个自己”
——读《世界上的另一个你》有感
白麦玲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