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打印本页]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3
标题: 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福山区城区托幼儿童龋齿患病现状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实验幼儿园 刘爱敏 孙阿莉 李艳枝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情况,探明相关因素,切实做好龋齿病的防治工作,2000年5月对福山城区内托幼儿童进行了调查。
1.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为城区内8所幼儿园的1046名3—7岁儿童,由区防疫站组织部分幼儿园校医参加。诊断依据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制订的《僵学生龋齿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方案》为标准。凡参加调查的儿保专业人员均通过专门培训,统一方法和标准。
2.结果
表1显示,检查儿童1046人,491人患龋,龋患率为46.94%,其中男童龋患率为47.46%(252/531),女童为46.41%(239/515),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X2=0.12,P>0.05)。龋患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X2=81.29,P<0.01),龋均亦然(F=3.84,P<0.01)。
未刷牙者315人,166人患龋,龋患率为52.70%;刷牙者731人,325人患龋,龋患率为44.46%。未刷牙者龋患率高于刷牙者差异有显著意义(X2=6.00,P<0.05)。
3.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3—7岁儿童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7岁时高达64.22%,应引起重视。
小儿龋齿发病的原因除了生理特点和牙齿结构缺陷以外,还与饮食等有关。调查显示,儿童刷牙与否对患龋有一定影响,故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小儿家长、幼师及全社会都认识到乳龋对小儿身心健康的危害,教育儿童养成饭后漱口、少吃零食、早晚刷牙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教会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发现孩子出现龋齿要及早治疗,以降低龋齿的患病率。
福山区城区3—7岁儿童患龋情况
年龄(岁)
受检人数
患龋人数
患齿率(%)
龋牙数
龋均值
患龋(均值)
3
197
48
24.37
102
0.52
2.13
4
206
83
40.29
237
1.15
2.86
5
224
102
45.54
318
1.42
3.12
6
215
127
59.07
469
2.18
3.69
7
204
131
64.22
542
2.66
4.14
合计
1046
491
46.94
1668
1.59
3.40

作者简介:刘爱敏,女,1966年11月26日生,1988年毕业于山东省莱阳卫校,现任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实验幼儿园保健医生。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3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警惕小儿恶性肿瘤



赵新汉



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已大大改变了小儿病死原因的分布情况,过去严重威胁小儿生命的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已基本得到控制,而过去认为主要是成人或老年人死因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小儿生命的主要疾病。有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15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将持续上升,因此提高对小儿恶性肿瘤的认识,普及公众防癌抗癌知识已成为当务之急。

美国小儿恶性肿瘤的死亡仅次于意外事故,居第2位,占整个死因的10.7%,我国儿童人数居世界之首,肿瘤死亡率已从80年代的第6位上升到现在的第2~3位,每年新发恶性肿瘤数可达4万例,因此医务工作者及整个社会都应密切关注小儿这个特殊群体,认真研究,提高小儿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挽救恶性肿瘤患儿的生命,降低病死率,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

由于小儿恶性肿瘤是发生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因此其原发部位、病理类型、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与成人恶性肿瘤完全不同,小儿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造血系统、淋巴系统、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等,以肉瘤及白血病多见,早期诊断困难,大多偶然发现,诊断时80%已扩散,对化疗非常敏感,5年生存率大于80%,60%可获痊愈。

小儿肿瘤的诊断象任何疾病一样,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为最原始的资料,全面询问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是十分必要和极其重要的,各种肿瘤因其部位、大小、性质等,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往往还需进一步应用一些特殊检查和辅助诊断方法,对广大最早接触患儿的医务人员及家属,应当对小儿肿瘤提高警惕,争取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特别是下面的一些症状,应予高度重视,其可能是小儿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

(1)不明原因的发热、低热、持续不退的发热。

(2)非感染性淋巴结肿大。

(3)皮下组织或其它部位的肿块。

(4)骨骼疼痛主要见于骨肉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骨浸润肿瘤。

(5)关节疼痛,15%~20%的关节疼痛发生于白血病患儿。

(6)反复、持续的晨起头痛,应是脑瘤的主要早期症状。

(7)呕吐,神经瘫痪等症状。

(8)胸部肿块,多为慢性白血病的巨脾,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提倡家长养成经常抚摸孩子肚腹的习惯。

(9)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常见于白血病或侵及骨髓的肿瘤。

(10)眼部变化特别是视野的变化,眼部有黄或白色反射光,细心的家长可发现患儿看物时要改变头部位置,应想到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可能。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早到大型综合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切忌因重视不够而耽误早期诊断和治疗。

近20年来,随着诊断手段的改进,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免疫治疗方法的快速发展,加上化疗并发症防治手段的改进,小儿恶性肿瘤的预后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不少小儿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肾母细胞瘤等已经被视为可治愈的恶性肿瘤,总的小儿肿瘤5年生存率已经从60年代的28%上升到现在的80%以上,过去普遍存在的认为小儿恶性肿瘤无法医治的观点已经过时,即使对无法治愈的患儿,仍可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达到延长生存、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因此要求全社会关心儿童身心健康,特别是广大医务人员、患儿及家长均应在思想上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共同拯救每一位患儿,改善小儿恶性肿瘤的预后。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3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宝贝吃手六对策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程玉兰



邻居家的兰兰现在1岁半,口齿伶俐,招人喜爱,但她有一个让爸爸妈妈深感头痛的小毛病──爱吃手。一劳累、困倦、紧张、寂寞和睡觉前,她就很自然地将大拇指伸进嘴,起劲地嘬得“吧吧”响,听着就香,那样子真陶醉。慢慢地,吃手睡觉成为了一种习惯,如果不让她吃手,她就“吭吭卿卿”地睡不着,有时甚至“哇哇”大哭。

老吃手,大拇指脱皮、指甲也变形了,爸爸妈妈每次见她吃手都让她把大拇指拿出来,但很快她又放到嘴里,比吃糖还香甜。

妈妈和其他的妈咪一交流,发现像兰兰这样爱吸吮手指的宝宝还真不少,边交流边总结,竟总结出了宝贝吃手的规律。

宝贝吃手有规律

宝宝刚出生时,口唇接触妈妈的乳头就会自发地作出吃奶的吸吮动作,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吸吮反射。当他们在饥饿时,无论口唇碰到什么东西,都会引起吸吮反射,甚至在熟睡中也会自发的出现吸吮动作。

稍大一点,饥饿时大多数宝贝(占婴儿的90%)会将自己的手指放在口中吸吮,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爸爸妈妈不必太在意。

2~3岁后,宝宝饥饿时会要求吃东西,这种吸吮手指现象逐渐消失。

宝宝4岁了,还吃手,甚至出现咬指甲、咬被角、咬衣服袖口的现象,就可能是行为问题,需要进行矫治了。

宝贝吃手有原因

宝贝需要吸吮。刚出生的宝宝对吸吮有一种天生的需要,如果吸吮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想办法自己满足自己──吸吮手指,这是一种替代和安慰。

吃手是宝宝对爱的呼唤。爸爸妈妈或看护人很少和宝宝肌肤相亲,很少陪宝宝说话、做游戏,宝宝饥饿、患病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抚慰,吃手是宝宝的一种自慰方法,其中多少有些无奈。

吃手是宝宝排遣压力的方法。如果宝宝的生活环境、看护人经常更换,或爸爸妈妈对宝宝要求过严,经常训斥打骂宝宝,家庭关系紧张等等,在较大心理压力下,宝宝会通过吃手来排遣内心的压力。

吃手是宝宝对抗孤单寂寞的方法。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宝贝,孩子不免孤单,如果孩子常独自在家里玩玩具、看电视,接触不到同龄的伙伴和新鲜事物,不免会感到寂寞,孤独和乏味,孩子会用吃手来排遣孤单和寂寞。

妈妈爸爸的态度强化──宝宝吃手。当宝宝紧张焦虑时、饥饿时、无聊时或模仿其他孩子偶尔吃手时,爸爸妈妈见了,严厉训斥,令宝宝更紧张,反而强化了宝宝吃手。也有的妈妈爸爸对宝宝吃手看之任之,不及时找原因,进行矫治,让吃手成为一种固癖。

宝贝吃手害处多

手宝宝常吃手,小手浸泡在口水里,受到牙齿的压迫,时间一久容易出现手指蜕皮、肿胀、感染、变形。

牙小手放在嘴里,影响出牙,时间一久可能会引起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闭合不良。

卫生宝宝的小手东摸西动,粘了不少脏东西,一吃手,脏东西就入口了,容易引起腹泻、感染寄生虫等。

心理如果宝宝形成了吃手的坏习惯,不仅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也容易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情感,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

应对吃手有对策

1.让宝贝享受吮吸的快乐。妈妈要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宝贝,让他充分享受吮吸的快乐。如果要断奶,要及时添加辅食和配方奶,逐渐过渡,让宝宝有一个适应过程,切忌突然断奶,让宝宝感到焦虑和没有安全感。

2.多陪陪宝宝。爸爸妈妈要多搂抱、多陪伴宝宝,仔细分辨宝宝的各种要求,满足他的各种需要,有条件的妈妈可以为宝宝做抚触按摩,睡前给宝宝讲轻松愉快的故事,读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宝宝愉快地入睡,时时感到安全、幸福、满足。

3.给小嘴找个依靠。当宝宝吃手时,妈妈可以给宝宝一块磨牙饼干,让他的小嘴啃啃,或来个安慰奶嘴或磨牙棒替换一下小手。(提示:安慰奶嘴和磨牙棒要注意清洁和消毒。)

4.为宝贝营造宽松、温馨的气氛。妈妈爸爸最好为宝宝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稳定、宽松的成长氛围,让宝宝快乐成长。

5.伙伴多多,活动多多。妈妈爸爸可以让宝宝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鼓励他广交朋友,多接触外面的新鲜世界;为宝宝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不让他一个人闲着,他就想不起来吃手了。

6.请医生帮帮忙。如果宝宝满4岁了,还吃手,妈妈爸爸就应当带着宝宝一起咨询心理医生,和医生一起分析宝宝吸吮手指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进行纠正,轻的可指导爸爸妈妈满足宝宝情感需要等措施,重者采用行为矫治方法。

厌恶疗法 在宝宝经常吸吮的手指头上抹黄连素等无毒的苦味剂,或缠上纱布,让宝宝吸吮时产生厌恶感,减少或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负性疗法 让宝宝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吸吮手指,直到他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为止,促使他慢慢改掉这种习惯。

特别提示:在矫治过程中,妈妈爸爸的态度要和蔼,语言动作要轻柔,以关爱鼓励为主,不要大声呵斥、打骂宝宝,宝宝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以表扬。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4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扁桃体肿大并非都是病



寒星



明明因发热扁桃体肿大,退热后也不见小,妈妈就担心起来,因为她听说扁桃体肿大不手术会得肾病。真实,扇桃体大并不一定都是病,对小儿来说,大多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扁桃体是呼吸道的防卫大门,不宜轻易摘除,因为扁桃体内有制造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活性细胞,对人体咽喉、气管和肺部都有保护作用。小儿处在生长期,扁桃体会显得比较大,但随着年龄增加,扁桃体的淋巴组织会逐渐萎缩,恢复至正常状态。

如果孩子的扁桃体肿大反复发作,高热达39~40℃,并伴有头痛、关节痛、颈痛,扁桃体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同时出现中耳炎、副鼻窦炎、肺炎、风湿热等并发炎症,这时候扁桃体已成为病灶,当真要考虑手术摘除了。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4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缘由及防治



于长水



每年冬季直到翌年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那些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小儿,经久难愈,不易根治,这就成了家长最棘手的问题。

冬、春季,外界环境的冷暖变化,小儿不容易适应。一些细菌、病毒、异物,很容易随空气进入小儿的呼吸系统,使之受到危害。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症有普通感冒、伤风、鼻炎、咽喉炎症等。病情很容易向下呼吸道的深部发展,进而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致病的病原体,最多见的就是肺炎球菌。

人体是否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标志着人体健康、免疫功能与抗病能力的状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体健康10条标准中,其中有一条是“能抵御普通感冒”。我国对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体内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是重要原因。

免疫球蛋白G,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主要的免疫抗病物质(称做抗体),在5种免疫球蛋白中G占75%。免疫球蛋白G包括4个亚类,若小儿出现缺陷,就自然降低了免疫抗病的能力。为防止小儿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就需要选用相应的疫苗。多价肺炎球菌疫苗当为首选。这种疫苗提取、纯化肺炎球菌的荚膜多糖抗原制成,简称肺炎疫苗。

接种肺炎疫苗,既能针对最常见的肺炎球菌的侵害,预防这种病菌所引起的支气管炎和肺炎;又以多糖抗原刺激体内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球蛋白G亚类的抗细菌、抗病毒功能,有效地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炎疫苗小儿只需注射一次,0.5毫升。两周以后开始产生免疫抗病能力,免疫保护作用至少可持续5年以上。任何月份都可到区、县卫生防疫站或疫苗接种门诊去注射。接种前,医生先检查小儿身体或询问其健康状况,然后按说明书的规定接种疫苗。肺炎疫苗接种副反应极少且轻微。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4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孩子的迟睡问题



林泳海



大人都知道,好动的孩子往往是不喜欢睡觉的,但一般父母又担心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对孩子的身心会产生极不良的影响。就学龄前的孩子而言,晚上七点半至八点,自然是想睡觉的时候,这对他们脑部的发育很有帮助。事实上,近半数以上的幼儿园小朋友,都是过了十点以后才上床睡觉的,这真让人担忧。据调查,咱们国家的孩子比欧美孩子平均要少睡几个小时,这说明晚上孩子晚睡现象较普遍。

原因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我们来看看孩子的游戏方式。

对三岁左右的孩子而言,尽情地活动、游戏,是他们发育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可是,我们却缺少可供孩子玩乐的安全的游戏场地,加上有些父母爱子心切,一等孩子幼儿园放学,就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进各种才艺班去学习,很多孩子根本没有充分地享受过游戏的快乐。成长中的孩子,如果白天玩得尽兴,到了晚上,自然能早早上床睡觉。若是白天没有好好活动过,到了晚上,精神上的疲劳胜过身体的疲劳,生活周期便失去平衡。尤其要注意的是,精神太过疲劳,不但不容易入睡,甚至会引起失眠的情况。

有些三岁以下的孩子,日常作息时间颠倒,或晚上拒绝睡觉,颇令大人们头痛。大部分除了生理上的因素外,以焦虑、太过于高兴、怕黑、害怕一个人独居或家庭气氛不和睦等原因较多。孩子的气质也会影响到睡眠问题,如果孩子居于心较细的类型,会出现拒绝睡觉或半夜吵人的现象。

再就是看电视的问题。八点左右正是看电视的时候,于是父母到八点多就让孩子上床睡觉时,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的孩子怎能睡得着?

在很多的家庭中没有让孩子睡午觉的习惯。欧洲很多国家的育儿书中说明,学前儿童必须午睡。而在我们这里,却连两岁的孩子也没有午睡的习惯,这么一来,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前,就会变得脑细胞疲劳或是有过敏的反应。另外,如果孩子是临上床前才吃晚餐,再加上吃得太饱,当然无法立刻入睡。

辅导

有人说,孩子是个小闹钟,意思是说,孩子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游戏、狂欢,这当然有点言过其实。显然孩子的精力如此无穷无尽,如果希望孩子能按时睡觉,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让他宣泄掉过多的体力。例如,带他去跑步、爬竿、玩木马、溜滑梯,或逛街等。何妨让他不睡午觉,让孩子尽情地陶醉在玩具的世界里。让孩子跳舞也是宣泄孩子多余体力的妙招,使孩子在扭与跳之间疲惫不堪,晚上自然好睡多了,绝对没有一个体力透支的人能够勉强充“硬汉”的。

假如孩子已经到了可以讨论与沟通的年龄,最好和他一起订一个就寝时间表,并附带订出奖罚制度。比如说,孩子在规定时间内睡觉,可以在奖罚表中加个红点,假如不按时睡觉则加个绿点,累积十个红点可奖励到公园或上超市。但果积十个绿点时,则剥夺他看电视或玩游戏、买东西的权利。

有些时候,孩子虽然已经在床,但依然圆眼大瞪,一副睡不着的样子,这时候不妨给孩子来个“一千零一夜”,让他在轻松、有趣的故事中会见梦中人。但可别说鬼的故事。倘若孩子睡不着的原因是“怕黑、恐惧”,那么最好采用三个方法:其一是陪孩子睡觉,直到他睡熟为止;二是在孩子的房里装一盏小灯,让他有个依靠;三是平常的时候,和孩子玩俏皮的鬼游戏,使孩子从中认识到“鬼怪、黑暗”不但不可怕,甚至还有点好笑。

遇到孩子不睡这种情形,应该让孩子在白天多多运动,最好带他到室外走走,并让他明白昼夜生活的意义。不可不分白天、晚上的将孩子放在床上,或关闭在室内,如此一来,孩子就分不出昼夜的生活节奏。应该尽量让孩子早起,适当的以午睡来调节,晚上八点一定让他上床睡觉,养成习惯。有的父母会问:“孩子睡了午觉晚上还会睡吗?”其实,只要早上起得早,中午稍睡一下,到了晚上八点,孩子自然又会想睡觉。父母如果回来晚,不可让孩子也跟着晚睡,而破坏孩子的生活习惯。孩子如上床多时还睡不着,切勿责骂他,或拼命地让他睡,否则反而使孩子更兴奋,越发睡不着。最好的办法是将他独自留在床上,使他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然入睡。

同时,父母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把咖啡、牛奶做为主食,把茶水当白开水给孩子喝,因为这容易使孩子大脑兴奋,不利于睡觉。对不上床睡觉的孩子,先要解除引起生理的原因,对找不到原因的孩子,一般我们可订下作息时间表,对较大的孩子提前通知他,以便使其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本完成的活动,家中也尽可能是轻松愉快的气氛,才能减少不睡觉的机会。

鉴于孩子老是吵着不肯睡,家长常担心孩子睡眠不足。其实,孩子决不会睡不足的,幼小的孩子说睡就睡了,孩子睡眠时间因人而异,有的稍多,有的睡得少一些,这些都是自然的,父母不要过于忧虑。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4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教室不宜安装有色玻璃



王佩珍



目前,不少幼儿园在建造新园舍时,把活动室安装上了有色玻璃,也有的幼儿园在改造园舍时,将旧玻璃换掉,安装上了有色玻璃。岂不知,教室安装有色玻璃对幼儿的视力发育十分不宜。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及红外、紫外等光合成的。阳光通过普通玻璃时,绝大部分光会穿过它进入室内,人所接受的是全色光。而阳光通过有色玻璃时则不然。以宝石蓝玻璃为例。阳光穿过时,与蓝色光“互补”的红色光、红外光、橙色光等会被蓝色吸收,进入室内的光不全,只剩下波长较短的光了,室内的物体颜色会失真。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期,若视神经、视网膜得不到全色光刺激,会造成视力发育不全。另外,由于蓝色玻璃阻挡了红色光、红外线的进入,还会使室内温度下降l~2摄氏度,影响冬季活动室的温度。

去年我园建造新园舍时,安装了蓝色玻璃。一年来,我们师生共同感到教室采光不如普通玻璃好,体检时,幼儿弱视的也比较多。所以,教室不宜安装有色玻璃,还是安装普通玻璃好。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5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婴儿皮肤的家庭护理



白洁



1.每天洗澡,保持清洁

尽量每天都洗澡,用肥皂洗去皮肤上的污垢,清洁皮肤,去掉刺激物,这是预防皮肤不适的最重要的一点,最好用婴儿专用肥皂或药用皂。

2.淋浴预防痱子

夏天除了洗澡外每天再来几次淋浴或擦身,每次出的汗马上洗干净,就这样即可预防痱子的发生。

3.认真洗屁股

为防止尿布癍疹,清理干净被大便、尿弄脏的皮肤是很重要的。当被弄脏的地方比较大或拉肚子时,最好用水洗。

4.不要用爽身粉

爽身粉,刚搽上时很舒服,但一出汗就会成块,反而刺激皮肤。爽身粉最好不搽,即使搽也要少而薄也搽。

5.清洁皮肤后再擦药

依处方的外用药要在洗过澡后少量、均匀地涂抹于患炎症或湿疹处。得尿布癍疹时皮肤又干又裂,药不容易涂匀,可以将药布贴在患处。

喂药时间

婴儿吃药,大部分跟吃饭时间没太大关系,隔6小时,或8小时吃一次药。

没有特别指定服用时是时,选择比较容易吃药的喂奶前或吃非乳性食品前,给孩子吃药比较好。第二次、第三次也都尽量在指定的时间吃药的好。但如果白天睡觉时间有所延长,吃药时是也可以有所变化,这是没办法的事。

喂药次数

规定一天要吃几次的药,时间上可以不等间隔分配。尽量按规定的次数来给孩子服用够就可以。如果没有按规定的药量来吃药,那治疗就没法取得效果。但为了遵守这种现象,吃药时间的间隔要缩短,重要的是尽量在孩子入睡之前完成服用。而且必须深夜也要起来吃的药,医生一般都会事先说清楚,所以那时要按照指标去做。

喂药药都被吐出时

刚喝完药,药就吐出来的情况下,如果吐的量很少,就没有多大关系,但如果吐了很多就需要再喝一次药。

喂糖浆性液体方法

由于药有可能积淀在瓶底,所以服用前振一次,然后估计一次的服用量,如果孩子能用杯子喝水,可以直接对着药瓶子喝。但不会使用杯子的婴儿,可以用空奶瓶或专用药来喝药。可以用少量的牛奶或果汁与药一起混淆之后喝,量太多的话,会喝不完,所以要少量。

开过口的口服药,应放在冰箱里保存。

喂粉末状药的方法

先把手指洗干净后放在药水里,然后直接触一下婴儿的脸颊外侧湿一点,看看反应,这种方法最能识别温度是否合适。之后,跟牛奶或凉开水搅在一起要把他一次性喝完。放进嘴里不能喝下去时,可混淆少量的饮用水或果汁等,那时如果使用喂奶瓶,瓶内则会粘上药粉,要用勺子或杯子及专用药瓶来喝比较好。

剩下的药怎么办

如果医生没说能保存的话,那么扔掉。剩下的药即使能保存,只能保存到2-3个月以下,那时婴儿的体重增加了,所需的药量也变多了,虽然是同样的症状,但服用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要重新就诊,开处方。婴儿虽有类似的症状,但有可能得的是不同的病,所以有必要防止使用已用过的药,特别是口服药易变质,所以请不要把剩下的药无意给孩子喝。

总而言之,为了不让孩子随便喝,保管药时,要放在孩子手够不着的地方。眼药的使用方法让婴儿正面躺着,用大人的两条膝盖来夹住婴儿的头固定不动,这样可以顺利滴药。一个人较难时,可和爱人同时帮着给孩子滴药,眼药如果是用于结膜炎,为了预防感染,滴药时,先滴两眼中没有炎症的眼睛,然后再滴另一只眼。外用药的使用方法发疹病很多,根据病名、状态,所开的处方也不同。有时候即使是用于同样的湿疹,但擦的部位不同,药的种类也不同,所以按医生的指示,指定次数来擦药。擦另一种药时,先用香皂来洗原来部位或用含橄榄油的药布来擦净之后,换新药来擦按处方开的外用药。用完了之后,症状也没好或出现恶心现象,就需要再次就诊。栓剂的使用方法栓剂是从肛门塞进之后使用的药,解热剂是它的代表药,呕吐不能喝任何药的时候用栓剂。塞药时,先在栓剂表面上滴一点水或橄榄油,用换尿布的要领即可,先把尖的部位使颈插入,用拇指摁住一会儿。栓剂是以体温来溶化,所要放在冷库里保管,只在使用时拿出来,如果药的每次使用量是整个药的1/2量的时候,先把固体状态药外面的整个胶囊,用剪刀来切了一半之后再保管。塞进肛门之后,如果万一塞进去不久马上跟大便一起往外排泻的话,可以再塞栓剂一次。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5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小儿身体不适的家庭观察



张天华



大便干,热为先:小儿大便最好每天一次,以不稀不干的条便为正常。若大便干燥难以排出、呈球状或二三日排一次干大便者,称为大便干燥。中医认为是大肠内热的表象。所以应设法使小儿的大便通畅。如二至三岁以内的小儿应经常给些菜泥、鲜梨汁、蔬菜、水果等。这些都有清热通便的作用。三岁以上的小儿则可多吃些水果、蔬菜。如果大便干燥又不及时解决,就会造成小儿内热盛,以此往往易患感冒发热。

食不好,睡不安:吃饭与睡眠之间有连带关系,如遇到小儿在睡眠中翻动不安、咬牙,家长就应认真回忆小儿近日的饮食情况。如果吃过于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都会引起小肚胀、甚至肚子疼痛。

鼻中青,腹中痛:在中医理论中,脾在人体诸多功能中运化功能是很重要的(包括运转、输送、消化吸收)。小儿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可损伤脾胃之阳气(指消化、运转食物的一种动力),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因而导致寒湿内生,发生腹胀、胀痛、腹泻等症状,而寒和痛均可见面色发青,特别见鼻梁两侧发青较为明显。

舌苔白又厚,腹中有积食: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舌头表面都有一层白苔,薄而清透,舌为淡红色。如果舌苔白而厚,一般说来是浊湿内停或消化不良。此时可闻到小口中呼出的气带有一种酸腐味。每遇这种情况,应及时给小儿服适当的消食导滞的药物。如小儿食丹、王氏保赤丸等,或遵医嘱。

手、足心热,常有病祸:在正常情况下,小儿的手心脚心温和柔润、不凉不热,俗话说,“冰凉温干,吃行可便。”但遇小儿手心脚心干热,则往往是小儿将要发生疾病的一种现象。这就要注意小儿的精神状态及饮食情况。

口鼻干又红,肺胃热相逢:鼻是肺脏在体表的门口,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口鼻干燥发烧,口唇鼻孔干红、或者鼻中有沾涕、黄涕,都是肺和胃燥热的现象,肺热胃热如不及时解除,可能很快会出现小儿高热。

想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但饮食失宜或饮食偏嗜,则又常常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过饥则摄食量不足,日久造成营养缺乏、抵抗力降低。反之,暴饮暴食、饮食过量、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能力,可致食物阻滞、脾胃受损伤,出现肛胀、厌食、呕吐、腹泻等症。因此在节制饮食,用比较科学的食谱,主副食搭配得当,使小儿能够全面地摄取营养物质。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5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小餐巾何时用最好



谷燕兵



小餐巾何时用最好?当然是吃完饭以后。不假思索,谁都能很快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也是幼儿园长期以来最普遍的做法。即:孩子们进餐完毕,拿起已消毒并叠放好的餐巾擦嘴和手。餐巾一般用手帕大小的毛巾,或集中放在餐室的某一处,或分组放在每张餐桌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餐巾的用法也多种多样。除了上述常见的用法外,以下两种用法也时常可见。进餐时给每个孩子发一条大毛巾,随时可用;每张桌子上放一卷手纸或一叠餐巾纸(统称卫生纸),随时可用,即用即丢。

通过实践,我发现这三种方法均不甚理想。第一种,便于管理,但不便于孩子随时擦净弄脏了的手、脸、桌子。第二种,一条大毛巾随时拿在手上,方便自在,但因多次使用反复污染,不卫生。第三种,卫生纸使用起来方便简单,不用清洗消毒,但卫生纸本身不一定卫生且又富含粉尘,同时餐餐使用餐餐丢,造成浪费。

最近,我在南方一所幼儿园参观时,发现了值得提倡的第四种用法。进餐前,教师将多于幼儿人数约一倍的小小餐巾,用一只小塑料篓装好,放在桌子中间。在进餐过程中,孩子不小心弄脏了嘴边,便拿起一块小毛巾擦一擦,然后放在旁边的一个小空篓里。桌子弄脏了,手脏了,也可以随时拿块干净的毛巾擦……从进餐开始,从小班到大班,我没有发现一个孩子的嘴上、脸上、手上有油渍和饭菜渣,也没有见到一条小小毛巾重复使用过。餐后,我拿起还没用完的小小餐巾仔细看,心想,哪里卖这么小的毛巾?(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园长看出了我的疑问,笑了笑说:“我们把小毛巾剪成4块小小毛巾,利用率高,卫生方便。”

细细分析第四种用法,利多弊少。幼儿拿放使用三便利,一次性使用也卫生,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惟一不足的是清洗消毒的工作较重。

综合四种方法的利弊,我认为还是第四种使用餐巾的方法更合理。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6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儿童佝偻病防治新概念



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 张佩斌



佝偻病是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在儿童保健门诊或咨询时,家长常常会问:“孩子出汗多,头枕部有脱发圈是不是佝偻病?”“预防佝偻病服哪种钙片好?”“已经做了头发或尿钙检查,结果异常,是不是就可诊断为佝偻病?”可以说,还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像佝偻病那样如此引起家长的重视和关注。

目前,对儿童佝偻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存在许多错误认识,“补钙、补D”有过热现象。六月中旬,笔者参加了在大连召开的全国第五届儿童佝偻病防治学术会,现将专家们对儿童佝偻病防治提出的新观念介绍给广大家长。

一、预防佝偻病是补充钙制剂还是维生素D?

婴幼儿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以及每天吃400毫升牛奶的幼儿,一般是不会缺钙的,不需要另外补充钙制剂。而食物中的维生素D肯定不能满足儿童正常生理需要,晒太阳可以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由于种种原因,婴幼儿的日照常常不够,尤其在冬春季节,包括南方夏天的梅雨季节。但目前在各种儿童食品中都添加维生素D的做法引起了专家们的忧虑,一是不能判断维生素D的摄入量,二是很容易引起儿童维生素D中毒。国外仅在配方奶粉中添加维生素D预防儿童佝偻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选择包装蔽光好的维生素D制剂预防佝偻病十分重要。由于维生素D见光后非常容易分解,因此,浓缩鱼肝汕滴剂,及一些包装蔽光不好的制剂,其中维生素D含量难以保证。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儿童佝偻病预防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有些儿童钙摄入不足,应从改善饮食结构着手。钙在牛奶、豆制品中的含量高,应多吃这类食品。目前,市场上的钙制剂品种很多,可参考钙制剂中钙元素含量的多少、口感、吸收率以及价格的高低来购买。一般钙制剂中钙的吸收率在25%~35%之间,钙的吸收率超过90%是不可能的。过多补充钙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素如铁、锌的吸收,对儿童的健康不利。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二、头发或尿钙检测能否诊断佝偻病?血钙和血磷测定能否早期诊断佝偻病?

做头发或尿液钙检测诊断佝偻病是绝对不可信的,已经完全被医学界否定。一次尿钙检测的结果是不可靠的,24小时尿钙检测才有一定价值。佝偻病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化验、X线检查等综合判断。

佝偻病早期,血钙和血磷一般不降低,严重时才会有血钙和血磷下降,因此,血钙和血磷测定,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也没什么价值。测定血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或骨碱性磷酸酶活性,用钼靶拍摄手腕部X线片是早期佝偻病的可靠方法。

三、出汗多、脑后有枕秃是否是佝偻病?

佝偻病的孩子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多汗,但家长对如何判断孩子多汗常把握不准。孩子在醒时总是活动不停,交感神经兴奋,代谢旺盛;转入睡眠时,人体进入基础代谢,但孩子的植物神经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只能从代谢旺盛渐渐过渡到基础代谢,所以体内大量的热能仍然会以出汗的方式释放出来。如果孩子的出汗现象在入睡后1~2小时逐渐消失,可视为正常。由于头部出汗多,使孩子睡觉时经常摆头,枕部便会出现脱发圈。因此,出汗多、有枕秃的儿童不一定都是佝偻病。患有佝偻病的小儿常常是整夜出汗,上半夜换衣服后,下半夜衣服仍然是湿的,而且出汗有酸臭味。

佝偻病儿童除多汗外,骨髓改变是其重要特征。不同年龄儿童患佝偻病有不同的骨骼改变,如新生儿佝偻病常常前囟门增大,1岁以内佝偻病儿童以头部和胸部改变为主,站立行走后以下肢改变为主。

四、治疗佝偻病是使用大剂量还是小剂量?

用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的传统方法受到了不少专家的质疑,如肌肉注射30万、60万单位维生素D,隔月一次,这种方法可能引起维生素D中毒,使钙在内脏器官沉积,造成脏器损伤等严重影响。即使没有发生维生素D中毒,大剂量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也有抑制作用,使儿童抵抗力下降。因此,小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将成为趋势,如每日口服31200单位维生素D。但对于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治疗,或其他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的,可考虑大剂量治疗法。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6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小儿神经性尿频的家庭调治



沈尔安



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患儿年龄一般在2~11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发病特点为尿频,每2~10分钟一次,患儿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较小患儿经常为此尿湿裤子,可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小儿神经性尿频多半是父母无意中发现,到某些基层医疗单位就诊时,常被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收效甚微。

其实,神经性尿频症患儿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够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而出现障碍,另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有一些引起精神紧张、对精神状态造成不良刺激的因素。例如生活环境的改变,孩子对刚入托,入学心理准备不足,被寄养给他人抚养,父母的突然分离、亲人的死亡,以及害怕考试或对某种动物的惧怕等。这些都可能使小儿精神紧张、焦虑,使抑制排尿的功能发生,障碍,结果表现出小便次数增多。

发现孩子尿频时,首先要到医院检查:排除身体疾病的影响。当确定为神经性尿频后,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应该对孩子耐心诱导,告诉他身体并没有毛病,不用着急,不要害怕,尿频症状会很快好起来消除患儿的顾虑,鼓励他说出引起紧张不安的事情,关心他提出的问题,给他认真解释,安慰,使他对害怕担心的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尽快恢复到以前轻松愉快的心境之中。这样,尿频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纠正。平时对患儿在想小便时,鼓励用力忍一下,延长两次排尿的时间,如有进步时就应给以表扬,逐渐使排尿间隔延长到正常。对孩子的矫正教育要有耐心,千万不要打骂训斥,这样使孩子情绪更紧张。对于入园、入学儿童,还要取得幼儿园学校老师的配合,多理解、安抚孩子,上课要放松情绪,多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游戏或其他活动中。

一些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654一2.谷维素等,有助于调节神经使膀胱的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增加膀胱蓄尿量,减少排尿次数,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此外,可试用玉米须15克,水煎,加适量糖代茶饮。或用生木瓜切片,泡酒1星期,每次约9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5~7剂。还可用中药威灵仙15~25克,加水500~1000毫升,煎至25O~500毫升,先熏后洗前阴,每次约30分钟,每天2~3次,对小儿尿频症有效。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6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别让好哭的孩子多吃奶



武汉 张爱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母亲一见到宝宝哭闹,就认为他们一定是饿了,于是连忙给他们喂奶,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此法是屡试屡验。就连俗语里也有“好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说法。那么,孩子一哭就给他(她)喂奶是否科学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孩子哭闹并不一定就是觅食的信号。因为哭声是一种复杂的信号语,例如,婴儿健康的啼哭,哭声洪亮,时间短暂,它表明孩子的健康状况、精神、食欲均良好,而且不缺乏必要的爱抚。这种啼哭有利于肺的扩张,可以增加孩子的肺活量,因而没有必要进行干预。表达饥饿、口渴、冷、热、燥、湿等生理要求的啼哭一般都有节奏,一旦得到根除后,啼哭就会停止。而疾病时的啼哭常伴吵闹,这种哭声持续时间长,或时哭时停,无规律,哭声微弱或低,并有间歇性喘不过气来,同时伴有发热和其他方面的异常表现,即使给予喂奶或采用各种爱抚的办法都无效果,或者只能起到暂时止哭的作用。更为不利的是孩子在有疾病状态下,多数肠胃功能不佳,过多地喂奶不仅容易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由于胃肠道的负担加重,更多的血液要向胃肠流动,使得病患处的血供应不足,经血液输送的抗病物质就会减少,无疑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此外,正如文中所述,啼哭是宝宝的每日必修课,如果一律误认为是他(她)们觅食的信号,势必会因过度哺乳而引起营养过剩,从而导致过于肥胖。儿童时期过于肥胖不仅会增加患支气管哮喘、儿童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率,而且儿童超常肥胖,会使其长大成人后性功能低下,有的甚至终生不育。特别是7~12岁时仍然是“小胖墩”的孩子,由于它们正处在青春启动期的初期,身体的脂肪堆积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脑垂体脂肪化,并直接引起生殖系统的发育迟缓。这类孩子成人后可能患肥胖性生殖无能症。男孩成年后,生殖器微小,性欲低下,阳萎,不能过正常的性生活,而且还会逐渐女性化,大乳房,大屁股,说话尖声细气,女孩子则会性发育不良,月经失调,严重者还会导致终生不孕。

因此,从宝宝健康的角度来讲,千万不要让好哭的孩子多吃了奶!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6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怎样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枕头



党新法



人们习惯认为,睡觉必须要有枕头,才能睡的舒坦、香甜。于是,许多初为人母(父)都给婴儿垫一个小小的枕头,其实这种作法往往对孩子的脑部发育是不利的,因此给婴儿选择合适的枕头尤为重要。

1岁以内,是小儿头部发育最快,最重要时期,适宜的枕头,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可帮助孩子尽快进入梦乡。并促进脑部生长发育。选择不当,不仅影响头颈部生理功能,还可引发某些部位发育畸形。

新生的婴儿,脊柱子直,平躺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上,颈、背部肌肉自然松驰、舒适,而且新生儿头大且几乎同肩宽,平睡、侧睡都很自然。如果头部用枕头垫高了,反而容易造成新生儿脖颈变弯曲,有时还会引起呼吸困难,以致影响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怕孩子吐奶,可以把上半身适当垫高一点,倒是有利于防止孩子的吐奶。

孩子长到4~5个月时,脊柱颈段出现向前的生理弯曲。因此,为了维持睡眠的生理弯曲,保持头部舒适,这时可用全棉毛巾对折或同折垫于婴儿头下当枕头供睡觉用。

婴儿长到6个月后,开始能坐,脊柱胸段出现向后的重量弯曲,给婴儿选择枕头高度以3~4厘米为宜,可根据婴儿发育状况,逐渐增高枕芯高度;长度与婴儿肩同宽最合适。枕头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孩子睡眠和身体的正常发育。过低不利于呼吸,过高容易形成驼背。

给婴儿枕头选择枕芯也有学问,枕芯质地应柔软、轻硬、透气、吸湿性好。可选择稗草籽、灯芯草、蒲绒作为材料充填。农村常用的荞麦皮也是很好的填充物。千万不要用泡沫塑料或腈伦、丝棉做填充物。枕套可选择全棉布制作。

怎样能使孩子头部外形美观,有的家长误认为,婴儿睡硬一些的枕头可以使头骨长的结实,脑袋的外形长的更美观,所以喜欢给孩子用小米、高粱米作填充物当枕头用。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孩子的发育。质量过硬的枕头,睡后易使颈部肌肉疲劳,翻身或头部转动时幅度稍大,颈部软组织可牵拉受损,造成落枕。又因为小儿颅骨较软,囱门和颅骨缝尚未完全闭合,长期使用,易造成头颅变形,使脑袋扁平,或一侧脸大,一侧脸小,影响外形美观,甚至会影响脑部发育。

婴儿新陈代谢旺盛,头部出汗较多,睡觉时容易浸湿枕头,汗液和头皮屑混合,易使致病微生物贴附在枕头上,这不仅散发腐臭味,干扰婴儿入睡,而且极易诱发颜面湿疹及头皮感染。因此,婴儿的枕头要及时洗涤、曝晒,保持枕面清洁。另外婴儿不适合使用成人枕头,成人枕头往往太高、面积大,婴儿使用后可加大颈、胸椎的弧度,久而久之,可因此出现驼背、斜肩等畸形。大人枕头的异味也往往干扰婴儿入睡。所以,婴儿应使用自己专用枕头。

给婴儿选择合适的枕头,不仅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对孩子长大后的外形美观也尤为重要。希望家长们能引起重视,给宝宝选择合适的枕头。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7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易感儿的病因及预防



李一卿



近些年来,呼吸道反复感染已成为一些小儿的多发病,这些小儿被称为易感儿,以3~7岁的婴幼儿居多。易感儿一般病程长,一次病情未愈,又重复感染。

易感儿患病的原因

易感儿患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研究证实与以下因素有关。

1.易感儿一般都是先天不足,或人工喂养不当,平时有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症状,致使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感儿反复患感冒、呼吸道感染,有的可迁延数月之久。有时易感儿还会合并为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病等,并延续多日不愈。

2.易感儿食欲不振,长期偏食、厌食。他们一般喜欢吃甜食、冷食,不愿吃青菜,致使体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比例失调。易感儿睡眠不安,多汗,大便干燥或溏便,体重不达标。

3.易感儿居住的周围环境中,空气被污染,或因家长吸烟,致使其被动吸烟。

4.易感儿被细菌、病毒或支原体感染而诱发疾病,以感染病毒诱发为主。现在已知有130多种呼吸道病毒可引起疾病。有的患儿被病毒感染后,还可再被细菌交叉感染,合并发病。

预防与治疗

1.要提倡和保证母乳喂养,婴幼儿饮食结构要合理,纠正其挑食、偏食的毛病,保证摄入多种营养素。

2.消除感染病灶,及时治疗易感儿的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贫血、营养不良及佝倭病等疾病。

3.改善居住环境,避免空气污染,杜绝儿童被动吸烟。

4.加强婴幼儿身体锻炼,提高其免疫功能力,减少感染途径。易感地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若仅用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必须配合中药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近年来,中医采取中药调和、健脾益气、补气益肾等治疗原则,标本兼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7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幼儿健康六不宜



晓凤



一、不宜过早学电脑

据海外媒体报道,一些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后认为,儿童过早接触电脑对他们的成长无益。他们说,实施电脑教育的最早时间应在上小学以后。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心理学家说:“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温暖、艺术灵感以及理解都已远远地离开了他们。”曾担任过学龄前教师,同时也是儿童协会组织协调人的爱尔蒙在接受采访时说:

“孩子们需要得到健康的教育,但电脑则不能提供这种健康教育,因为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生生的教育,即与人的沟通和交流。”

爱尔蒙还说,根据她们的研究,儿童过早接触电脑会阻碍他们的创造性,同时还将会导致眼疲劳和肥胖症。而对那些经常在电脑上画画的儿童来说,他们用手绘画的能力势必会受到影响。另外,过早接触电脑也将使他们对其他同龄人的感情变得不够敏感。

二、不宜接近家养宠物

专家调查发现,家庭饲养狗、猫等宠物是诱发儿童哮喘的重要因素。

这一结论是对部分地区中小学、托儿所进行调查后得出的,接受调查的14岁以下儿童超过1万名。通过体格检查、哮喘疾病筛查等手段,专家发现有597名儿童患哮喘病,其中儿童哮喘67%,婴幼儿哮喘20%,咳嗽变异哮喘2.5%,可疑性哮喘10.5%。

调查组的专家分析发现,176例患者的家庭饲养有猫、狗等宠物,占哮喘儿童总数的近三成。宠物传染疾病成为儿童哮喘的第三大诱因。排在第一位的诱因是个人过敏史,第二位是家族哮喘遗传史。

三、不宜常吃果冻

目前市场上的果冻绝大多数并不是用水果制成的,而是用增稠剂(海藻酸钠、琼脂、明胶、卡拉胶等)加入少量人工合成的香精、人工着色剂、酸味剂配制而成。上述物质虽然都来源于海藻和陆生植物,但是它们在提取过程中,经过酸、碱、漂白等工艺处理,使它们原有的纤维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基本已丧失殆尽。海藻酸钠、琼脂等虽属膳食纤维素,但如果吸收过多,会影响机体对脂肪、蛋白质的吸收。还有,人工合成香精、色素等,其成分比较复杂,有的是由一些酯类或醛类化学物质溶于酒精中配制而成。多种人工着色剂是以煤焦油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的,对人体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有的还有一定的毒性。最近美国媒体连续报道,儿童食用果冻不慎窒息致死的意外事件。

由此可见,经常食用果冻显然无益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家长们不要让孩子经常吃果冻,以免造成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果冻只可作为调节口味时偶尔吃一点。特别是婴儿更要少吃果冻。

四、不宜多用含氟牙膏

实验证明,局部使用氟化物可以预防龋齿,但有效率仅有20%。氟牙膏含氟化物1000PPm。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日氟的总摄入量将远远超过儿童的正常需要量。体内含氟量增加,发生骨折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局部使用氟化物及摄入氟化物,对儿童发育和健康均有一定的潜在危险。

五、不宜常服蜂乳

幼儿若长期或大量服用蜂乳,或含有蜂乳的其他补品,则有可能导致早熟。因为蜂乳除含有糖类、维生素外,还含有雌性激素。长期或大量服用蜂乳,雌性激素将会促使性器官发育异常。

六、不宜喝可口可乐

一瓶可口可乐含咖啡因50~80毫克。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药。成年人对咖啡因排泄较快,适量喝可口可乐不致发生不良后果。

但幼儿对咖啡因特别敏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呕吐。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7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夏季儿童常见病的防治



但春燕



一、中暑

将中暑的孩子移到凉爽处,用比孩子体温低两度左右的水给孩子浸浴,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体温高时可用酒精加等量水擦颈部、腋下、腹股沟和四肢。可食用盐开水、西瓜汁、5%糖开水等,也可服用一些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药物,必要时给一些退热药。

预防幼儿中暑,居室要注意开窗通风,用电风扇或空调降低调节节室温。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服装,勤洗澡、勤换衣、勤喝水。户外活动时,避开强烈阳光,正午前后两小时最好不要外出,外出时带遮阳帽。

二、皮肤病

幼儿的皮肤细嫩,易受病毒、细菌及其他因素的损害,引起局部皮肤发红、发炎、生出痱子。痱子在身体的各部位都可发生,多见盱头面部、颈、前胸及臀部,有瘙痒感及轻微的烧灼感,容易形成囊肿和毛囊炎。抓破后,又很容易成为脓疱疮。

脓疱疮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重症的孩子会发生邻近的淋巴结肿大、发热等,有的还会并发败血症、风湿热及小儿急性肾炎。

预防痱子和脓疱疮,主要是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已患痱子的孩子,不要让他搔抓,不要用热水或碱性肥皂烫洗,也不能用凉水刺激,要用温水洗浴,可搽止痒剂。另外,要让孩子多喝水,及时补充水份,可多吃些绿豆汤、冬瓜汤、西瓜、金银花露等,起到祛暑、除湿、解毒作用。对患了脓疱疮的孩子,要勤洗澡、勤剪指甲,脓疱疮处涂紫药水、金霉素、新霉素等软膏,切忌滥用“肤轻松”等激素类软膏,以防皮损扩散,加重病情。对于一些精神差,食欲不振、面部微肿的幼儿,要警惕并发急性肾炎,需要做尿常规检查,确诊为肾炎者,应尽早治疗。

三、肠道疾病

夏季幼儿易患急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

夏季的肠道疾病以细菌感染为主,因为气温高,病菌繁殖快,各种食物、水、饮品、物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加上幼儿肠道的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识差,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更容易患病。另外,受凉受热,过食冷饮,暴饮暴食都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患肠道疾病。

孩子患了肠道疾病,除了按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外,家庭护理是极其重要的。腹泻的孩子,大便次数多,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洗屁股,保持肛门清洁;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可少量多次服用口服寂液及糖盐水。合理安排饮食,可以给米汤去油肉汤、去脂的牛奶及酸奶、稀饭、软面汤等。腹泻稍缓解后,可以给低渣、少油、少糖、不产气的饮食,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汤、面片、鱼泥、碎瘦肉、果汁等。忌食刺激性食物、发酵和胀气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并要做到少食多餐。

预防肠道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避免孩子暴饮暴食,让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吃瓜果要洗净、削皮,不喝生水,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不买“三无”食品。尽量少吃冷饮,因为冷饮中的病菌不会被冻死。少吃街头小摊贩的食品和卤菜、熟食,这些食物夏季易变质、易被污染。放入冰箱的剩饭菜,要重新热透再食用。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主要通过蚊子传播。乙脑发病有季节性,90%的病人发生在7.8.9三个月,特别是2~7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孩子患病时,往往起病较急,体温在1~2天内高达39~40度,伴头痛、恶心和喷射性呕吐,同时多伴有嗜睡和精神倦怠,继而出现意识混乱,抽搐、甚至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孩子一旦染上乙脑,不仅带来身体上的痉,严重的还会有失语、吞咽困难、肢体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自从实行计划免疫以来,学龄前儿童普遍接受了乙脑病毒疫苗的预防接种,患乙脑的儿童明显减少,可是预防接种后的保护率只有76%~90%,所以仍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在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家长要提高防病意识,居室外要安装纱窗,消灭蚊子,防止蚊子叮咬。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8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孩子的性发育和性教育



翁晖亮



人从出生后,就有了性别的差异。婴儿的衣着,与婴儿的谈话,以及对婴儿行为的要求等,都包含了性别差异的社会化进程。性身份在3岁前已确立,到3岁之后,随着语言技能的发育、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日趋复杂化,儿童在家庭和周围世界里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身份。因此,儿童性教育应从新生儿期就开始。2~4岁是性教育的关键时期,这时期性教育的好坏,是成人性成熟的最早的基础。

婴儿有没有性意识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月的男婴会在哺乳时出现阴茎的自发性勃起,随着吮吸频率的增快,婴儿面色涨红,全身肌肉有节律地收缩,随之出现一种满足后的松弛。整个过程类似于成人的性兴奋过程。也有报道说,女婴也有类似性反应的阴部分泌液增多和阴道节律性收缩。至于七八个月的婴儿摸弄生殖器,做一些夹腿的动作,则更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上述事实说明,婴儿是有性意识的。

儿童有没有性体验

有一个家长写信问心理咨询医生,他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今年4岁,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形成了一个怪异的习惯,令人捉摸不透。她总喜欢用自己的阴部与床头或别的类似物体磨擦,在磨擦之后,她脸色胀红,眼光发直。难道一个4岁的小女孩也有性欲吗?

医生告诉他,这涉及如何看待儿童性欲的问题。在其他家庭也有类似情况发生。

我们应该懂得,心理发展是连续的,作为性兴奋区的身体某些性器官的功用,在青春期前不是不存在,而是潜在的,只要环境中具备适宜的刺激,便可诱发出这一功能。儿童偶然的经历,可诱发身体兴奋区的感觉,继而引向追求这种快感。从本质上来说,儿童的性游戏,不同于成人的性欲,儿童可接受外界的性信息或性刺激,但不能在内心深处理解它和意识它。

儿童的性游戏多数以非性欲为目的,如娱乐和交友等。因此,看待儿童的性活动,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过分夸大,要立足于教育,帮助儿童顺利发展成长。

如何对待孩子的性活动

孩子的性活动是无意识的、不稳定的,甚至是盲目的。应采取巧妙的教育方式加以纠正:

(1)应丰富孩子的生活,使之多样化、趣味化,培养孩子的各种爱好,使孩子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他所感兴趣的活动上,如绘图、玩智力游戏等。

(2)尽量减少环境中诱发性活动的刺激,父母自己行为应检点。孩子的内衣内裤应宽松些,不要让孩子从事有可能刺激性感区的活动,如爬树、抱枕头等。

(3)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父母可适当地传授一些性的常识,在平时的谈话中要多加引导,可运用比喻、讲故事等方式来说明男女方面的事情。

(4)如果孩子确实克服不了这种不良习惯,影响了正常生活,家长应与医生联系,共同查找根源,消除隐患。

儿童“性蕾期”的特点

3岁左右的孩子,已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心理学上称之为“性蕾期”。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教育不当,可使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受到挫折,影响深远。

在“性蕾期”幼儿的性心理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性好奇。当幼儿开始意识到有男女性别的不同之后,可能会产生好奇心,很想看看异性的生殖器究竟什么样。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种情况,不应打骂孩子。否则,女孩会因而产生“性罪恶”观念,成年后易出现性冷淡,男孩会因而产生逆反心理,成年后易出现“窥阴癖”。

性骄傲。当男孩发现自己有一个“小鸡鸡”而女孩没有时,有些男孩会有意在大人面前“炫耀”,如在亲友面前把小便浇得高高的,以显示自己有个“小鸡鸡”。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不要打骂,如果处理不当,孩子的逆反心理潜抑下来,成年后易出现“露阴癖”。

幼儿手淫。3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开始对自己的生殖器产生很大的兴趣,并可从玩弄生殖器中获得快感,造成手淫习惯。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种不良习惯,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打骂指责。这样做,往往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会使孩子因心理受到打击而产生“性罪恶”观念,成年后的阳痿或性冷淡常与此有关。

性别认同。3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应明确告诉男孩,长大后是男人,和爸爸一样,处处要向爸爸学习。同样,父母应明确告诉女孩,长大后是女人,处处要向妈妈学习。父亲或母亲切忌按照自己的愿望,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样,把女孩打扮成男孩样。如果父母处理不当,可使孩子出现性别认同混乱,成年后易出现同性恋、异装癖、易性癖。

如何回答儿童的性提问

对于儿童的性提问,家长因势利导,要做到以下几点。

(l)父母应采取自然、温和的态度,坦诚回答,不要欺骗,也不要详细回答。

(2)父母应用科学名词解释男女的生殖器,并告诉他们如何保护它,不能随便玩弄。

(3)回答应该坚决、果断、明了。不要引申,不要联想。

(4)父母应轻描淡写地回答,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有神秘感。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8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小儿急救:鼻出血







鼻出血是个很常见的现象。在夏天气候炎热和冬天室温干燥的季节,孩子鼻出血的现象更多,特别是有的孩子经常在夜间流鼻血,家长们常常为此而担忧。

为什么会发生鼻出血?

1.各种鼻炎、鼻窦炎、鼻结核、鼻梅毒、鼻外伤、鼻中隔弯曲、鼻异物、鼻肿瘤等。

2.气候条件差,如空气干燥、炎热,气压低、寒冷、室温过高等都可以引起鼻出血。

3.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发热、高血压、动脉硬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以引起鼻出血。

4.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抠鼻孔,鼻黏膜干燥时很容易将鼻子抠出血。

5.饮食上挑食、偏食、不吃青菜,由于维生素的缺乏而导致鼻出血。

一般来讲,不到2岁的孩子很少有鼻出血,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鼻腔的毛细血管网发育还不健全。小儿鼻出血的部位多是在双侧鼻中隔前部的毛细血管网区。这个部位血管网很表浅,分布在鼻中隔的黏膜层,当鼻腔黏膜干燥、毛细血管扩张、鼻腔炎症或受到刺激时就容易出现鼻出血。

鼻出血较多时会怎样?

鼻出血的表现多为血从前鼻孔流出,或经后鼻孔流至咽部,出血量大时两种情况可同时发生。有时鼻流血至咽部;可表现为“吐血”。当鼻出血严重时,较多的血被咽下,刺激胃部后可引起腹疼、面色苍白、出虚汗并呕吐咖啡样物,这是由于胃酸与血液发生反应而变成咖啡色。有的孩子还可能出现黑便。当出血量过大时,甚至会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长期反复出血还可造成贫血,应该引起重视。

当孩子鼻出血时,你可以这样做

鼻出血是急症,一旦发生。要及时止血。下面是几个简单的止血方法:

方法1:将出血的鼻孔塞上经过消毒的棉花球;

方法2: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双侧耳翼;

方法3:可以用食指压迫患侧鼻翼5~10分钟压迫止血。

小提示:注意尽量使孩子安静,避免哭闹。最好让孩子取坐位,头稍向前倾,尽量将血吐出,这样既可以知道出血量的多少。也可以避免将鼻血咽进胃里,刺激胃,引起腹疼及呕吐。

鼻出血的预防

当孩子患鼻炎、鼻窦炎时要及时治疗。

发烧、咳嗽时给以降温、止咳。

要帮助孩子尽快改掉抠鼻子的坏习惯。

教育孩子不要偏食,少吃巧克力糖等易上火的东西,多吃蔬菜水果。

在气候炎热的夏季,注意多饮水,不要在太阳暴晒下进行室外活动;冬季,如果室内空气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开窗通风。不要让室温过高。

出现下面的情况,请及时去医院

当鼻出血较多不容易止住时,要及时送往医院就诊、处理。如果途中有出血性休克前兆,如面色苍白、出虚汗、心率快、精神差等,应采用半卧位。到医院后,医生会根据鼻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处理。

如何预防孩子流鼻血

在鼻腔内涂石蜡油,金霉素软膏、鱼肝油等,这样可使得鼻黏膜湿润。

当你的孩子经常在晚上流鼻血时,在睡觉前用棉签蘸上金霉素软膏,在鼻腔内涂上薄薄的一层,这样可以治疗鼻黏膜干燥,有效地减少鼻出血。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8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育儿新风潮

──抚触宝宝

文心



近年来,一个新的词汇逐渐走进妈妈的心中。同时,这股国际育儿最新风潮也正在被更多的中国妈妈所接受,那就是为宝宝做抚触。

抚触的作用

1.促进妈妈乳汁的分泌。宝宝的吸吮会刺激妈妈的脑垂体分泌两种激素:一种是催乳素,促进乳汁分泌;一种是催产素,可刺激子宫,使其尽快恢复,使妈妈能保持良好的体型。

2.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增加宝宝睡眠,并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宝宝的哭闹;通过抚触可以促进宝宝饮食,从而达到增加体重的目的。

3.促进妈妈和宝宝的情感交流。刚刚分娩后宝宝就和妈妈保持皮肤接触,形成不断的抚触行为,为宝宝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温馨、愉快的氛围。

抚触的条件

保持房间温度在25℃左右,且房间要保持一定湿度。在15分钟内应不受干扰。最方便做抚触的时候是在宝宝沐浴后或给宝宝穿衣服的过程中。妈妈和宝宝都应采用舒适的体位,居室里应安静、清洁,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做背景。选择在宝宝吃得不太饱也不太饿的时候进行。并为宝宝预备好毛巾、尿布及替换的衣服。

抚触准备

在做抚触前妈妈应先温暖双手,倒一些婴儿润肤油于掌心或将油置于开口容器中,这样妈妈很容易用手蘸取,另一只手无需停止抚触,勿将油直接倒在宝宝皮肤上。妈妈双手涂上足够的润肤油,轻轻在宝宝肌肤上滑动,开始时轻轻按摩,然后逐渐增加压力,以使宝宝慢慢适应按摩。

基本手法

抚触没有固定的模式,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不断调整,以适应宝宝的需要。对新生儿,每次按摩15分钟即可,稍大一点的宝宝,约需20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30分钟。一旦宝宝觉得足够了,应立即停止,一般每天进行三次为宜。

1.头部按摩:轻轻按摩宝宝头部,并用拇指在宝宝上唇画一个笑容,再用同一方法按摩下唇。

2.胸部按摩:双手放在宝宝两侧肋线,右手向上滑向宝宝右肩,再复原。左手以同样方法进行。

3.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宝宝腹部,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

4.背部按摩:双手平放在宝宝背部,从颈向下按摩,然后用指尖轻轻按摩脊柱两边的肌肉,再次从颈部向底部迂回运动。

5.上肢按摩:将宝宝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到手腕轻轻扭捏,然后用手指按摩手腕。用同样方法按摩另一只手。

6.下肢按摩:按摩宝宝的大腿、膝部、小腿,从大腿至踝部轻轻挤捏,然后按摩脚踝及足部。在确保脚踝不受伤害的前提下,用拇指从脚后跟按摩至脚趾。

专案提示

宝宝觉得累时,任何刺激均不适宜,应该让他休息,待睡眠后再替他做抚触。

4~7个月时的宝宝开始爬行。这时他有了更多的活动,也就不再需要过多的抚触。

宝宝出牙时,面部按摩和亲吻会使他的脸颊肌肉放松。

抚触不是一种机械运动,它应由妈妈和宝宝协同完成,抚触不仅是身体的接触,更是妈妈和宝宝心与心的交流,它传递着爱、关怀、亲吻和拥抱。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妈妈和宝宝共同的心灵语言,妈妈可以把这种语言尽量用手法表达出来。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4 10:28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孩子安稳睡眠的妙招



杨堤林



怎样才能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让他们睡得更香呢?我们认为,做父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让孩子从小就单独睡觉。如果缺少单独的小床,也最好不要同盖一个被子。否则,容易养成含着奶嘴睡觉或吃零食的习惯,而且母亲还容易堵着或压着孩子,影响孩子的呼吸卫生,并容易使他得传染病。另外,要养成孩子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根据年龄大小来安排小孩子的睡眠时间。新生儿期平均每天睡20~22小时,3个月睡18~20小时,6个月睡16~18小时,9个月睡15~16小时,1岁左右睡14~15小时,1岁半睡13~14小时,3~4岁睡13小时,5~7岁睡12小时,8~11岁睡10小时,12~14岁睡8~9小时。因为儿童正处于极期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的睡眠对小孩的正常发育和神经系统的成熟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小儿的各种组织器官都比较娇嫩,生理机能发育还未完善,加上好动,就容易疲劳;午睡可以帮助机体内部机能得到休整,所以,培养孩子午睡的习惯,对健康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好处。再有千万不要养成拍、抱而使孩子入睡的习惯。

要有良好的卧室环境

卧室最好朝南,阳光要充足,空气要流通,环境要干燥整洁,湿度要适宜。冬天最理想的室温是摄氏16~18度,一般能达到摄氏15度就可以了。太潮湿阴暗的居室,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不利,甚至还会引起某些疾病。如风湿病、佝偻病等。此外,小儿在睡前半小时,最好能开窗换气,窗户太小的要改造,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因为新鲜空气能使小儿迅速入睡,睡得更深沉。开窗睡时不要让风直接吹在孩子身上,以免受冻。有些父母怕孩子在冬天受惊,常让孩子蒙着头睡觉,久了,就会养成被子蒙头睡觉的习惯,这不利于健康,因为蒙

头睡觉时,呼出的是大量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稀少的氧气和污浊的空气,可造成缺氧,影响呼吸循环。因此,即使睡眠时间够了,第二天醒来也会昏昏沉沉,影响学习,甚至可能患呼吸道疾病或恶梦。再有,小孩上床前,卧室光线宜暗淡,但也不要弄成漆黑一片,上床后即关灯。环境还要安静,关上收音机和电视机,或把音量减低到最小到限度。

睡前不要让孩子过于兴奋或感到恐怖

如果让孩子听惊险有趣的故事、相声节目等,会引起孩子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影响入睡时间和睡眠深度,夜间还可能多梦。婴儿睡前不要给他玩新的或有趣的玩具,更不要从他手中夺下玩具或做其他容易引起强烈反应的事,以免防碍入睡。有些父母想让孩子快睡,就骗说:“狼来了”“老虎来了”等吓唬孩子,往往造成孩子的恐怖心理,引起恶梦、夜哭等,夜哭对孩子发育影响也很坏。在睡前,家长可用单调的声音给孩子讲一个平淡而短小和故事,这种故事,若在一段时间内,每晚都重复讲述,对小儿可有催眠的作用。

培养孩子正确的睡眠姿势

一般来说,小儿以右侧卧睡姿势较好,因为这样能使心、肺、肝、胃、肠都能处理自然位置,能使呼吸通畅,并使胃中食物顺利向肠道输送,还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利于恢复和生长发育。但在较长的睡眠中,睡姿应有适当的变换,因为小儿比较娇嫩,特别是颅骨尚未定型,所以枕头要松软,盖的垫的东西也要软硬适度。注意睡前饮食晚饭要清淡,不要过饱,晚饭后至少要过一两小时才能去睡。否则,胃里的食物存留很多,会防碍睡眠,睡前不要喝水,让孩子解好小便再上床,以免夜间小便次数过频而影响睡眠。睡时不要让孩子吃糖,糖下唾液的分解作用产生酸性,停滞在牙上腐蚀牙齿的珐琅质,会造成龋齿。另外,还要让孩子养成睡前刷牙、洗脸、洗脚的卫生习惯,以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使他睡得更香。只要我们用心照顾好孩子的睡眠,就可以逐渐养成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得又香又甜,使孩子长得健壮、活泼、可爱。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2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专家解析:照料宝宝睡觉的五大“妈咪错误”



尹晓敏



怎样让宝宝睡好觉?这自然是妈咪们都很上心的事。因为他们知道,宝宝只有睡好了觉,才能精神饱满、食欲好,才能健康快乐地长大。于是,极尽爱心地为宝宝营造一个甜美的睡巢。殊不知,有时却会稀里糊涂地犯下了很多“妈咪错误”,请听专家如何解析──

妈咪错误一:长期让宝宝睡软床

宝宝每天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对宝宝疼爱备至的妈咪,会为宝宝准备一张十分柔软的床,或是将小床铺得软软的,以为只有睡在这样的床上,宝宝才能充分放松全身的肌肉。不仅会睡得安稳、踏实、舒服,而且在天凉时也很暖和。然而,妈咪却没有想到,这样做尽管使宝宝身体舒服了,却对他们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首先,宝宝的骨骼还很软,可塑性大,在软床上仰卧时,便会增加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度,使脊柱两旁的韧带和关节负担过重,时间一久,不仅容易形成驼背或侧突畸形,而且还可能造成腰部疼痛及不舒服感。资料表明,长时间睡在凹陷软床上的宝宝,发生脊柱畸形的达60%以上,其次,过软的床也容易使被子不知不觉地蒙上头,这样,被子里的氧气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宝宝会由于缺氧而出现噩梦、多梦,甚至惊叫起来,影响睡眠的深度,使大脑得不到充分地休息,因而醒来后精神不好,食欲不佳,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软床不好,太硬的床也同样不好。硬板床木质坚硬,不利于小宝宝全身肌肉的放松与休息,容易疲劳,影响宝宝睡眠。

正确做法

判别床的软硬度适宜的原则是,宝宝仰卧时小屁股不会过于下陷。市场上出售的棕绷床,既柔软又富有弹性,不仅可使宝宝在睡眠时放松肌肉,而且不会对身体的发育有影响,是宝宝较为理想的睡床。

如果宝宝使用的是硬板床,也不必紧张,可以在上面铺上松软的毛毯或褥子,弥补床面过硬的不足。一般以躺在床上臀部不下陷为适宜。

妈咪错误二:让宝宝穿厚厚的衣服睡觉

天凉时,有的妈咪会给爱踢被子的宝宝穿上毛衣、棉背心等厚实的衣服睡觉,怕着凉后会生病。这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做法。因为宝宝穿太厚的衣服睡觉,会使全身的肌肉不能完全松弛,因而总是不能进入熟睡状态,妨碍了生长激素的分泌。因为只有进入了熟睡状态,宝宝的大脑才能分泌出更多的促进生长的荷尔蒙。除此,过多的衣服

会紧裹在宝宝身上,使呼吸及血液循环变得不通畅,心脏、肺及大血管就好似有被放在胸口的手臂压迫一样的感觉,宝宝会经常发生夜惊等现象,白天没有精神。

正确做法

宝宝睡觉时,尽量要少穿衣服。通常,穿一件柔软宽松的棉织物小内衣和一条小短裤即可。为了防止宝宝踢被子,首先不要让他在白天玩得过于疲劳,睡前也不要让宝宝的情绪太兴奋或太恐惧;其次,给宝宝盖的东西要轻薄而松散,并且还要随着季节及时更换,因为宝宝的身体本身产热较多,盖得过厚不利于热量散发,难免要踢被;如

果宝宝是由于夜晚蛲虫从肛门爬出而踢被,赶快请医生做积极的治疗。另外,采取了各种方法后宝宝还是总踢被,妈咪可把他放在一种像斗篷似的宽松睡袋中,既可保暖又不影响宝宝的身体放松。

妈咪错误三:让宝宝和大人一起睡

有的妈咪为了夜里喂奶,换尿布方便,或担心宝宝踢被子,就经常把宝宝搂在怀里一起睡;天凉时,还喜欢把宝宝放在自己的被窝里或放在两个大人中间睡。这些做法固然方便了,但是对于宝宝的健康却很有害。因为,妈咪搂着宝宝睡觉时,会和宝宝的头部挨得比较近,而大人的肺活量要比宝宝大得多,因此,空气中大量的氧被妈妈夺去了,妈咪呼出的二氧化碳则弥漫在宝宝周围,被宝宝吸入,使宝宝在缺氧状态下睡眠,容易出现睡眠不安。而且,妈咪活动范围较大,身上携带各种病菌的机会也多。大人的抵抗力较强,所以不一定会发病,当妈咪搂着宝宝睡觉时,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将病菌传染给宝宝,而宝宝的抵抗力还较弱,因此容易患上疾病。同时,由于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使身体难以舒展,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如果妈咪不慎在哺乳时睡着,还可能会将乳头堵塞住宝宝的鼻孔,导致窒息发生。

产后妈妈的身体恢复也需要一段时间,由于分娩使体力大量消耗,身体的抵抗力低下,如果经常搂着新生儿睡觉,得不到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体力恢复和生殖器官的修复,而且也容易使母亲患上某些疾病。对睡眠质量也造成一定影响。

正确做法

最好把宝宝的小床放在大床旁边,让宝宝独自睡。这样,大人上床睡觉时,不仅不会随意惊动宝宝,引起他的哭闹,而且还可方便夜里妈咪进行照料,同时又可避免以上所提到的种种不良影响。当宝宝有些冷时,把他轻轻裹在小毛毯里,可稍稍裹得紧些,然后,以宝宝感觉最舒适的姿势放在小床上,这样,宝宝就会不感到冷了。

妈咪错误四:睡眠时不恰当使用电热毯

在初春和晚秋时节,室内有时会很冷,在这种环境中宝宝可能会睡得不安稳。为了使宝宝暖和而睡得踏实些,有的妈咪给宝宝用电热毯取暖。然而,很多医生发现,经常睡电热毯的宝宝,容易烦躁不安、爱哭闹及食欲不振,这是由于身体发生轻度脱水所致。因为,宝宝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而电热毯的加热速度又比较快,当温度增高时,宝宝便会从呼吸和体表失去不少水分,从而增加了身体不显性的失水量,引起轻度脱水,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恒温设置失去控制,还可能会导致宝宝发生窒息。

正确做法

最好不要给宝宝使用电热毯。如果室内有些冷,可以开电暖气或电暖风。倘若使用电热毯,一定要掌握信当的使用方法,即在宝宝临睡前进行通电预热,待宝宝上床后便要及时切断电源,切忌通宵达旦地不断电。当宝宝出现了哭声嘶哑、烦躁不安等表现时,说明身体已经脱水,应该马上停止使用电热毯。同时,给宝宝少量多次地喝些白开水,以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

妈咪错误五:让宝宝常在灯光下睡眠

有的宝宝睡觉时,经常是看见灯光才肯睡,只要妈咪一关灯,就哭闹个没完没了。妈咪为了宝宝能好好地入睡,往往将卧室里的灯通宵达旦地开着。然而,最新的医学研究表明,婴儿如果经常通宵在开灯的环境中进行睡眠,可导致睡眠不安稳及睡眠时间缩短,进而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任何人工光源都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的长期存在,会使人尤其是婴幼儿表现得躁动不安,情绪不宁,以致难于成眠。同时,让宝宝久在灯光下睡觉,进而影响网状激活系统,致使他们的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变浅且易于惊醒。婴儿的神经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还很脆弱,调节环境变化的机能也很差,如果卧室内整夜亮着灯,就会改变宝宝适应昼明夜暗的生物钟的规律,使他们分不清黑夜和白天,不能很好地进行睡眠,这样,就会影响大脑分泌生长激素的功能,使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比其他的宝宝慢。

除此,经常在灯光下睡眠的宝宝,光线对眼睛的刺激会持续不断,眼睛和睫状肌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这对于婴幼儿来说,极易造成视网膜的损害,影响其视力的正常发育,容易日后形成近视眼。据资料显承,经常开一盏小灯睡觉的宝宝,有30%成了近视眼,而开大灯睡觉的宝宝,近视眼的发生率则高达55%。

正确做法

宝宝出生后即开始培养关灯睡觉的良好习惯,夜里除了喂奶、换尿布可适时开灯外,不要宝宝一哭就马上开灯。为了避免养成开灯睡觉的不良习惯,睡前不要吓唬宝宝。宝宝害怕黑暗时,妈咪可拉着他的小手进行安慰。宝宝睡下后,要将光线较强的灯关掉,如果家人还需要在室内活动,可以在远离宝宝睡眠区域的地方开一盏台灯或落地灯。纠正已经习惯开灯睡觉的宝宝时,可先准备一盏调节灯,逐天把灯光一点点地调暗,最后做到让宝宝完全适应关灯睡眠。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2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服驱虫药后如何调理饮食



柳松



卫生部门每年都会指导幼儿园集体服用驱虫药。目前的驱虫药大多通过麻痹虫体,使蛔虫失去吸附肠壁的能力,然后随大便排出达到驱虫目的。但是,由于幼儿的肠壁肌肉和弹性组织发育较差,肠蠕动比成人弱,所以很容易因便秘而导致不能及时排出被麻痹的蛔虫,影响驱虫效果。因此,保持大便通畅是取得良好驱虫效果的重要保证。服用驱虫药后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喝水,多吃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水和植物纤维能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及时把被药物杀死或麻痹的虫体连同粪便一起排出。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有谷类、坚果、新鲜蔬菜(芹菜、韭菜、菠菜等)及水果(香蕉、桃子、草毒等)。

(2)少吃辛辣热等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姜、葱、蒜、狗肉、羊肉等,这些食物都容易引起便秘而影响驱虫效果。

(3)少吃油脂类食物。因为驱虫类药多为脂溶性药物,且只在肠道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如果摄入过多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促使驱虫药在体内被吸收,既增加了对人体的毒性,又降低了疗效。

(4)少吃易“产气”的食物。如萝卜、红薯、豆类等,以防腹胀便结,不利于驱虫。

(5)多吃酸性食物。蛔虫有“得酸则伏”的特性,因此幼儿服用驱虫药后,如果能吃一点具有酸味的食物(如乌梅、山楂、食醋等),有利于蛔虫的排出。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2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孩子尿床怎么办



施韵红



大部分孩子到两岁半时就不会尿床了,但少数孩子五六岁了还经常尿床。孩子尿床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生理上的原因,如泌尿系统感染、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排尿量多于膀胱容量、膀胱功能不健全(如膀胱容量太小、弹性太差、肌肉力量太弱等)。另一类是心理上的原因,如精神紧张、忧郁压抑。这两种情况中,因心理因素而引起尿床的占大多数。

帮助孩子克服尿床的毛病要找出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1.治疗有关潜在的疾病。如果尿床是由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抗利尿激素药物治疗。

2.如果是膀胱功能不健全,可以让孩子多喝水以增加膀胱容量,并适当憋尿以训练他们的控制力。还可训练孩子时断时续地小便,以体验膀胱括约肌的收缩。

3.适当减少饮水。睡前两小时不喝过量的水,上床前要求孩子排空小便。

4.定时叫醒。把孩子尿床的时间记录下来,从中找出规律,然后定时叫醒他小便(要彻底唤醒,以免孩子在昏睡中把尿拉在床上)。

5.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为孩子准备一张干净温暖的床,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的腰、腿受凉。

6.消除引起尿床的心理因素。及时发现孩子内心的焦虑、紧张,教孩子学会放松。如可以在睡前听听轻松的音乐,缓解紧张的情绪。

7.愉快教育。应该对孩子不尿床的行为多加表扬和奖励(不能嘲笑孩子,这会损伤他的自信心)。使孩子对不尿床的行为有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2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腹泻后家庭护理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注意观察如明确孩子腹泻为细菌感染所致,则应遵医嘱及早、按时服用药物,并且用药应满1疗程(5~7天)。用药中途如孩子腹泻好转也不应停药,以免感染复发或形成慢性肠炎,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对由其他原因所致的腹泻(如病毒感染、吸收消化功能不良等),则不应滥用抗生素。可短程服用助消化药(如多酶片、复合维生素B等),收敛止泻药(如次碳酸铋、石榴皮水)或起健脾助消化作用的中药。

无论服用何药,均应以合理饮食和口服补液为前提,方能起到良好效果。因腹泻系胃肠功能紊乱所致,所以治疗时如用药,应以口服药物效果为佳。只有在孩子细菌感染严重时,或伴有较剧烈呕吐,继发脱水等症时,方须进行输液处理。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婴幼儿严重腹泻时,常可继发脱水、酸中毒、低血钾及其他电解质紊乱和肠出血等并发症,常常可危及生命。所以,对腹泻的孩子除应采取上述措施外,还须密切注意其精神状况、尿量和大便性状的改变等情况。一旦发现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变化,应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抢救。

加强护理

对腹泻的孩子应加强腹部的保暖措施和保证孩子臀部的清洁。可适当给孩子增加衣着,亦可用大口罩,护肚兜等围住婴儿脐部,以免使腹部受凉后加快肠蠕动,导致腹泻加重。孩子每次排便后应及时用温水洗净臀部,并可在肛门周周涂用麻油、消毒鱼肝油等油剂,以保护局部的皮肤粘膜。还应及时更换洁、柔软的尿布和被污染的衣物,洗净后须煮、烫或曝晒消毒,以防止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的发生。部分腹泻严重的孩子或如营养不良孩子发生腹泻时,易发生脱肛现象,表现为部分直肠粘膜突出于肛门外。此时家长可在给孩子清洗臀部时,用柔软的毛巾将脱垂的部分轻轻的往上顶,如数次无效或反复发生脱肛,则须由中医行局部药物熏蒸等治疗。

孩子腹泻后相关措施──口服补液

因腹泻时伴有体内水份和钾、钠、氯等电解质的丢失,严重者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对腹泻的孩子防治脱水尤为重要。口服补液的方法,是家中防止孩子发生脱水的既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时应给孩子饮用含有电解质成分的淡糖盐水(饮白开水只能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而不能补充电解质)。家长可煮些浓缩的糖盐水,其中糖和盐的容积比为4:1,在每次给孩子饮水时兑上一些。浓度以口感有淡淡的甜咸味道为宜。在医院里有配制好的“ORS浓缩粉剂”,为按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的统一要求配制的口服补液浓缩冲剂,含有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及葡萄糖。将每包加500~1000毫升的开水稀释后,即可给孩子饮用(用时详见说明)。给孩子口服补液的量和次数应根据孩子的腹泻轻重程度、尿量及孩子的饮水欲而定。腹泻重时孩子可伴有尿量减少和极度想喝水现象,此时应给孩子尽量多饮糖盐水。一般应在4~8小时内饮用糖盐水1000毫升左右,方能起到防止脱水的作用。如孩子腹泻时伴有精神萎糜和极度烦渴、尿少、哭时泪少或无泪、眼眶下陷或剧烈呕吐等异常情况,则说明有中、重度脱水发生或口服补液无效。应及时送孩子去医院行静脉补液等紧急处理。

①自制米汤电解质口服液:(取炒米粉25克+盐1.75克+水500毫升煮沸5分钟,放凉)。应少量多次饮用。

②口服补液盐(ORS):将其粉冲水500毫升,少量多次服。2岁以下每1~2分钟喂1勺,大孩子可自己喝。如果吐了,等10分钟再慢慢地喂。

孩子腹泻后相关措施──合理饮食

腹泻期间,要按医生的嘱咐调整宝宝的饮食,千万不要过早恢复饮食,否则会导致症状加重或延续。

孩子腹泻后合理饮食是很重要的,因为腹泻时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发生了障碍,尤其是对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明显减低,所以孩子腹泻时应忌食肉、蛋、奶类等荤食。食物中应尽量少油,并忌喝饮料,不要吃生冷食物,少吃豆制品和含纤维较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青菜等。亦不宜摄入过多的糖分。可给孩子吃稀饭,清淡的烂面条、馒头等食物。且食量和进食次数应酌情减少。还可给孩子少量吃些苹果。

对以牛奶或母乳喂养的婴儿,则应适当减少喂奶量和喂奶次数,每次喂奶量为正常时的1/3~1/2即可。两次喂奶时间应间隔3小时左右,此时可给孩子增加些米粉、米汤或稀饭的比例。如能将奶糕压成粉状、或米粉干炒至呈黄色后,再加水煮沸,调制成糊状给孩子吃则更好,其既易于消化,又可起到止泻的作用。在孩子的腹泻恢复期,孩子胃口好转时,仍应注意控制孩子饮食的质与量,循序渐进的恢复至正常饮食。开始应以温和的,奶制品为主,摄入的量从少到多,逐渐过渡。如果要加新食品须一样一样来,并且注意食品添加的量,要逐渐增加,等宝宝完全适应后再添加别的食物。切不可急于给孩子增加蛋、肉、奶类,以免发生吸收不良,至病情反复。

婴幼儿腹泻后不宜停食

当婴幼儿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腹泻时,如果停食,可避免吸收不良,使水盐丢失减少,减少胆汁酸的丢失及避免肠粘膜损伤。但是,继续喂养腹泻的婴幼儿,则可改善其一般的营养状况,还可降低进一步发生并发症。

究竟如何好呢?专家们建议,腹泻期间的婴幼儿,不应停食和限食。美国食物与营养委员会的营养和腹泻病控制分会,也称继续喂养腹泻的婴幼儿,是安全而有益的做法。

腹泻婴幼儿,在恢复期间的饮食也应该强调。为加速生长,他们的热能摄入量要增加25%,应选择那些富含热能和蛋白质的食物,使食物体积减少,并要少食多餐。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增加1倍。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3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幼儿脑与神经的生理特点与保健



韦美翔



人体发育最早的器官是脑与神经,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是人的行为和心理的物质基础。在幼儿时期,其生理特点是:脑重量的增长最快。婴儿九个月时,脑重为成人脑重的1/2;2.5~3岁为成人脑重的2/3;4~5岁为成人脑重的90%;12岁脑重接近成人,这组数据说明幼儿4岁前脑重量的增长最快。但是脑表面的皮层发育却尚未完善,对人的生理活动调节能力较差;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抑制过程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大于抑制过程,故而好动、不安静,而且神经细胞脆弱,容易疲劳。

因此,为了保护幼儿脑与神经的正常发育,在对幼儿进行教与养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

因为在大脑皮层上有许多区域,每个区域专管一项活动,如听、看、说话、运动等,各个区域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在同一时间内有的区域在活动,其他区域在休息。随着活动内容的转换,各个区域的活动和休息也交替进行。如果让幼儿较长时间做同样的活动,幼儿容易疲劳,精神不振、食欲不好。如果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能安排动静交替、室内室外交替的活动内容,幼儿就不易疲劳。

②不要过于阻止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由于高级神经活动是兴奋占优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过于阻止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因为过多的阻止,在大脑皮层上就要形成过多的抑制,久之,神经细胞工作失常,陷于兴奋低下,形成反常;也不要要求幼儿完成力所不能及的事,如要求他过久地站着或老实地坐着,这是不容易做到的;父母、老师对待幼儿的要求应一致,不能让同一刺激物有时引起兴奋,有时引起抑制。这种兴奋、抑制的转换过程,对幼儿来讲是难以完成的。久之,也会使幼儿高级神经活动失常,形成执拗、不合作等习性。

③充足的睡眠。睡眠是大脑皮层弥漫性保护性的抑制过程,能蓄积能量,消除疲劳,弥补消耗,获得精神和体力。

④充足的营养。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应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中钙、磷、铁、锌及维生素的供给。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3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如果鉴别肺炎与感冒



李凤婷



肺炎与感冒的症状确有几分相似,因此教师和家长很有必要掌握鉴别这两种小儿常见病的知识。鉴别小儿肺炎与感冒,关键是掌握“一测”“二看”“三听”。

一测:测体温。小儿肺炎大多发热,且体温一般在38℃以上,常持数天不退,用退热药只能暂时退热。而小儿感冒的体温一般在38℃以下,持续时间短,用退热药效果明显。

二看:主要看以下四个方面:(1)看咳嗽及呼吸。小儿患肺炎时,由于咳嗽程度较重,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憋气、两侧鼻翼翕动、口唇发绀。感冒时,咳嗽程度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2)看精神状态。小儿患肺炎时,精神状态不佳,常伴有烦躁、哭闹、昏睡、抽风等现象。感冒时,一般精神状态较好,能玩。(3)看饮食。小儿患肺炎时,食欲会明显下降。患感冒时,饮食尚可,只是食量稍减。(4)看睡眠。小儿患肺炎时,多有睡眠不安,爱哭及夜间呼吸困难等表现。患感冒时,睡眠基本正常。

三听:小儿患肺炎时,吸气过程中胸壁会发出“咕噜、咕噜”的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感冒时不会发出这种水泡音。经过“一测”“二看”“三听”,家长就可以初步判断孩子得的是“感冒”还是“肺炎”。如果怀疑孩子得了肺炎,应及早送医院治疗。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3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善待孩子的乳牙



刘晓荻



许多家长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乳齿迟早会掉,不需要去填或特别照顾,因而使得许多小朋友的童年是在一口烂牙的环境中度过的。不仅是牙齿常常疼痛、肿胀、咀嚼功能不好,造成营养不良,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不佳,甚至衍生出日后咬合的问题。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善待乳齿所引起的,所以为人父母者实在应该引为警戒。

我们知道,乳齿虽然会更换,但其仍然存在小朋友的口腔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最慢的乳齿甚至要到12岁左右才会更换,而这段期间正是小朋友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刻,所以乳齿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的。乳齿的功能很多,举凡咀嚼、发音、美观等,都是为大家所熟知的。牙齿的最大功能就是咀嚼,乳齿当然也不会例外。而咀嚼正是消化作用的第一阶段,如果食物未经适当的咀嚼就直接吞咽,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肠胃方面的问题。

而当乳齿因为龋蚀、病变、疼痛,无法正常咀嚼时,就容易使小朋友养成偏食的习惯,不喜欢吃肉或蔬菜等纤维较多的食物,因为这些东西咬不烂,又容易塞牙缝,如此一来,就会造成营养不良。

而乳门齿若太早龋蚀断折,尤其是在三岁之前,对发音就容易造成影响。另外,还有一个较易被疏易的问题就是美观因素,小朋友会因为乳门变成灰黑甚至折断,而变得不太开口说话或不喜欢笑,觉得自己的牙齿不好看,而丧失自信心。在门诊中可以看到小朋友因为乳门齿修复而变得活泼开朗。

除了以上的功能外,乳齿尚有引导颚骨及恒齿生长的功能,有正常咬合的乳齿列,颚骨的生长才有正确的方向。乳门齿太早丧失,容易造成过度闭合,下颚骨较为前突,产生恒门齿前交叉咬合,而乳齿因龋蚀或其它原因太早丧失,如果没有任何保护的措施,可能造成恒齿的萌发空间丧失,使得恒齿排列不整齐,有些齿列矫正的问题,便是因为乳齿没有妥善照顾,任其败坏腐蚀,等到了解其严重时,大错已经铸成,必须花一大笔矫正费用,甚至假牙费用来修复了。

一般而言,新生儿在喝完乳品后,因为还没有长牙齿,所以可先用温湿的纱布轻轻擦试牙床,让小宝贝先习惯擦试的感觉;等到牙齿萌生后,在每天喂食后睡觉之前,也要重复这些动作,每颗牙齿都要擦试干净。满周岁后,便要带小宝贝做牙科例行检查,请专业的牙科医师检查,并指导更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此时可以开始训练小朋友用手拿杯子喝牛乳,逐渐把奶瓶喂食戒除,以免上颚骨突出,造成暴牙或开咬。

等小朋友慢慢长大,便可以开始学习使用牙刷,此时使用牙膏与否,视小朋友对牙膏的接受度及是否会漱口而定。牙膏是刷牙时的辅助品,把牙齿刷干净才是重点,没有使用牙膏刷牙就刷不干净的观念是错误的。指导小朋友刷牙要有耐心,不要让小朋友觉得刷牙是一件苦差事,而产生排斥的心理。

此外,父母的身教也很重要,不要只吆喝小朋友刷牙,父母本身却从不进行口腔清洁,或是小朋友请家长检查刷牙是否干净时敷衍搪塞,完全不当一回事,这些都会影响小朋友的动力,唯有父母重视,才能让小朋友做得更好。当然,别忘了每三个月要请牙科医师检查,做饮食咨询及氟素的补充,让小朋友可以在牙齿无病痛的环境下生长,不再把看牙视为畏途。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3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后果严重的腮腺炎并发症



张熙穆



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一种比细菌更小的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虽然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最多。

由于该病病毒是借飞沫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所以常在幼儿园或中小学校引起流行。

腮腺炎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潜伏在上呼吸道及邻近的淋巴组织进行繁殖,大约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通过血流侵犯全身的腺体组织,如腮腺、胰腺、睾丸、卵巢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腺体和神经系统发生非化脓性炎性改变,其中最常见,外观症状又较明显的就是腮腺炎。

腮腺炎的主要症状是腮腺发生肿胀疼痛。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点向周围扩展,表面发热,按压时疼痛加重,张口受限,一般情况肿胀可持续1周左右。腮腺肿胀开始时常伴有发烧、头痛、呕吐、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多数孩子是先出现一侧腮腺肿大,1~2日后对侧也开始肿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者,但较少见。有少数孩子在腮腺肿大的前两天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因症状较轻,多不被家长重视。有些家长认为,腮腺肿胀消退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且得过一次腮腺炎后可获得终生免疫,所以对孩子得腮腺炎常持不在乎的态度。实际上腮腺炎虽然对腮腺体本身无多大危害,但由腮腺炎引起的并发症却常常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有的甚至会造成男孩终生不育或死亡。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脑炎

腮腺炎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亲和力,孩子受到腮腺炎病毒感染后,约有1/3会出现脑部受侵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烧、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嗜睡等。有少数孩子可出现惊厥、昏迷、偏瘫、说话不清、舞蹈样动作。如果病毒侵犯脊髓还可出现四肢瘫痪、肢体感觉消失。病变发生在脑神经还可引起眩晕、耳鸣、口眼歪斜、视物不清等症状。如果化验脑脊液,大约有2/3会出现异常。

有的孩子在腮腺肿大之前先出现脑炎症状,有的孩子脑部症状与腮腺肿大同时出现,还有的是在腮腺肿大消退后2周左右出现脑部症状,少数只发生脑炎症状而无腮腺肿大现象。当然,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脑炎绝大多数都能在1O天左右痊愈,个别孩子会发生脑积水甚至死亡。

2.睾丸炎和卵巢炎

睾丸炎和脑炎一样,有时可发生在腮腺肿大之前、之中和之后。主要症状是睾丸疼痛肿胀,用手触摸时睾丸变硬,肿大的阴囊皮肤增厚,皮皱明显减少,鞘膜内也可产生少量积液。全身症状有发烧、寒战、头痛、下腹部痛。如果是右侧睾丸肿大可引起右下腹痛,产生类似阑尾炎样的症状。所幸的是80%左右的孩子为单侧睾丸发炎肿大。双侧同时肿大者,有报导说可能会引起不育。青春期女孩得腮腺炎后可并发卵巢炎,主要表现是腰背痛、月经失调等。症状轻微时不易觉察,不影响受孕。

3.肾炎

腮腺炎病毒可以直接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发病多在腮腺肿大消退时出现,只有少数孩子与腮腺肿大同时发生。主要症状是腰痛、小便量减少,有时出现血尿,常有眼皮和下肢水肿。此时测血压,可有血压升高。病程一般需20天左右才能痊愈。

4.心肌炎

在得了腮腺炎时,有的孩子还伴有多汗、面色苍白、心慌、气喘、口周发青、四肢发凉、吐泡沫样痰、不能平卧等症状。这就是腮腺炎病毒侵犯心肌后,引起部分心肌细胞溶解所致的心肌炎症状。查心电图可见明显的心电图改变,个别病情严重的孩子可因心功能衰竭而死亡。

5.胰腺炎

由于腮腺炎病毒对腺体组织的亲和力较强,作为腺体之一的胰腺常不能幸免。当孩子的胰腺受病毒侵犯发炎时,可出现高烧、上腹部疼痛、按压上腹部时疼痛加剧、腹壁紧张,有的孩子有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大约1周左右。

6.腮腺炎病毒性眼病

孩子受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可引起眼部急性炎症,如泪腺炎、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等,其中最多见的就是泪腺炎。受侵犯的泪腺发生水肿充血,有时在眼眶上缘外下方可摸到肿大的泪腺。泪腺炎多数与腮腺肿大同时发生,少数孩子可先出现眼部炎症表现,然后再出现腮腺肿大。此病预后良好,只有个别孩子可发生视神经萎缩。

7.腮腺炎病毒性耳聋

感染腮腺炎病毒后,如果病毒侵犯听神经可引起孩子不同程度的耳聋,这种耳聋约有70%为单侧,也有少数双侧同时受损的。耳聋可发生在腮腺肿大之前或腮腺肿大消退之后。发病时孩子有头晕、耳鸣、恶心等症状,较小的孩子常因不善表达被忽视,有的可造成永久性耳聋。

流行性腮腺炎除可发生上述并发症外,还可导致前列腺炎、前庭腺炎、精囊炎、胸腺肿大、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等。这些部位的炎症虽都可以自然痊愈,但大多持续时间较长,常常是在腮腺肿大消退后1个月左右才能完全消除。

腮腺炎的病原体是病毒,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目前对病毒尚无特效杀灭药物,常用的抗生素对病毒均无疗效。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防止被腮腺炎病毒感染。我们已知道其传染源是病人,又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染,因此,在腮腺炎流行季节戴口罩外出是较有效的方法,若有条件时也可注射腮腺炎疫苗。在托儿所、中小学校一旦发现腮腺炎病人应立即隔离并对其使用过的碗筷、玩具进行消毒。由于腮腺炎病毒也可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孕妇也应避免接触腮腺炎病人。治疗腮腺炎目前仍以中药为主,常用板蓝根水煎服或注射板蓝根针剂。也可用中药普济消毒饮加减每日1剂内服。肿大的腮腺可用如意金黄散、玉露散用醋调成糊状外敷。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4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幼儿骨骼、肌肉生理特别和保健



南京 韦美翔



骨骼、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人体骨骼共有206块,分颅骨、肢骨、躯干骨三大部分,它们的功能是支撑人体,形成空腔来保护脑、心、肺等内脏;肌肉主要由平滑肌和骨骼肌组成,平滑肌是组成内脏的肌肉。

幼儿骨骼、肌肉的生理特点

1.幼儿骨骼成分中,胶原纤维含量大于三分之一,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含量则小于三分之二,所以和成人相比,幼儿的骨骼更加柔软、有弹性,不易受折,但容易变形。

2.骨膜较厚,血管较多,血液供给丰富,所以,幼儿骨髓受伤后的愈合过程比成人快。

3.六岁以前,幼儿脊柱的颈前曲、腰后曲、胸前曲尚未固定。幼儿仰臣时,三个弯曲均消失,7~13岁间,这三个弯曲才完全固定。

4.骨关节囊浅,韧带固定的能力差,所以容易脱臼。

5.幼儿的肌肉纤维容易疲旁,上下肢的大肌肉群发育早,小肌肉群发育晚,所以4岁以前的幼儿走、跑时有摇摆现象。

卫生保健

1.保证幼儿每天有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使皮肤中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生长。

2.保证适量的体育活动。

3.注意幼儿的坐、立、行姿势,不要让孩子长时间重复某种动作,或保持某一姿势,以免引起骨骼变形。

4.幼儿坐的桌椅高度要适当,以两臂放在桌面上肩不抬起,背不下变为宜。坐下时,大小腿应成90度角。

5.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膳食,补充必须的营养如蛋白质、钙、磷等矿物质。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4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育儿小常识:小小排便学问大



胡彩英



一天,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妈妈闯进诊室,大声叫到:“医生,快点开个化验单,我儿子拉肚子了,今天已经拉过了四五次,都是稀便,帮我看看是不是有病。”尽管我也为她着急,但仍然坚持仔细地询问了病史,原来她的孩子才两个多月,这几天才开始给小孩添加了一点果汁类食物,今天发现大便的颜色变的有点绿,而且次数也比以前多了,但孩子不发热,精神很好,吃东西也不差,与平常相比在精神、胃口、活动等方面均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以往的临床经验告诉我,这个小孩可能一切都正常,并不是患了婴儿腹泻。但为了保险起见,我仍给这位母亲开了一张大便的化验单,并叫她把小孩带来做了系统的检查,很快,化验结果也出来了,都是正常的。于是我便告诉这位母亲,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时,不要惊慌,一定要把孩子一起带来,以免误诊或耽误诊疗的时间。其实在接诊的患者中象这样的情况可真不算少,一些年轻的父母往往过分的关注小儿的大便情况,稍有异常就大惊失色,又是喂药,又是看医生要求打点滴,结果呢只不过是虚惊一场;也有的父母却是毫不观察小儿的大便情况,往往等到患儿已经有了严重的脱水表现时才带来看医生、往往耽误了小孩的治疗,有的甚至要了小孩子的生命,当然我们知道这两种情况都不可取,那如何正确的对待小儿排便,就需要掌握一些关于小儿排便的基本知识,仔细观察,该出手时再出手,这样才能做到既心中有数,遇事不慌,又不耽误小孩的治疗,让小孩健康的成长。

通常观察小儿的大便可以大致的了解小儿对饮食消化、对环境温度冷热反应的情况,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首先,在出生10~12小时后新生儿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排便,即胎粪,新生儿的胎粪呈墨绿色、粘稠的糊状,次数可达数次之多。如果出生后24小时仍未排使或排出的胎粪呈咖啡色或柏油样,那就要请医生检查患儿是否患有先天性肛门闭锁等疾病。此后,由母乳喂养的新生儿,3~4天胎粪完全排完后即转为金黄色有酸臭味的大便;如用牛奶喂养的新生儿,大使则呈淡黄色。新生儿期粪便较多,几乎每次换下的尿片可能都沾有粪便,这不是腹泻,而是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控制肛门的肌肉所引起的,这时的正常大便是粪质均匀,没有奶块,水分不多,不含黏液。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现粪便呈深绿色黏液状,则表示母乳不足,新生儿处于饥饿状态,需增加牛奶;牛奶喂养的新生儿如发现粪便呈灰白色,质硬,则表示牛奶过多,或水分过少,需改变牛奶和水的比例;否则将会导致便秘等情况。待到宝宝两个月的时候,可以添加一些果汁,鱼肝油之类饮食,此时宝宝的大便与新生儿期比较,已经逐渐变的有规律了,次数将会有所减少,但性状仍与新生儿期相差无几,这时添加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粮到粗粮,由熟悉的食物到不熟悉的食物,循序渐进,但是如果添加过多过急,超过了小儿消化系统的承受力,就会引起排便性状的改变,引起腹泻,这时一般只需要调整饮食,注意多喂水,防止小儿脱水即可,一般小孩很快就自愈,如果2~3天还未恢复,则需要去找医生查明原因,以做相应的治疗。宝宝长到1~2岁后,大便次数进一步减少至每日一到两次,此时父母可通过细心观察宝宝排便的时间规律,使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这时小孩的大便接近于成人的大便。是否有异常排便就很容易辨别了。

此外,在小孩的成长期间,因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对食物的耐受性较差,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巨大变化,再加之生长发育过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所以消化道的负担重,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婴儿腹泻。特别是夏秋季更易发生,一般婴儿腹泻多表现为食欲不振、溢乳、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一天可达十次以上,每次大便的量不多,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臭味,常出现白色或黄白色奶块、泡沫等消化道的症状,重者还会出现高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意识朦胧、昏迷等及其严重的全身症状,甚至会危及小儿的生命。这时就必需要及时带患儿去医院治疗,而不仅仅是只带着大便去医院化验那么简单的事了。

在小儿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3岁以前的小孩,如果做父母的能够平时多注意小孩的排便次数,排便性状,排便颜色等情况,那可能会减少您小孩生病的次数,减少您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和负担,让您的宝宝健康茁壮的成长。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4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年轻父母ABC:再谈预防接种



宁在兰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人一辈子只会出一次麻疹。这是因为患麻疹病后,机体会产生很强、也很持久的抵抗力,可以保证人以后不再患麻疹。可是,麻疹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病死率也较高。还有许多传染病如天花、白喉、小儿麻痹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也是如此,那么,能不能不患这些传染病又获得对这些病的抵抗力呢?医学家说“能”!我国在1000多年以前的宋朝,就有过预防天花的记载。1796年,英国医生詹纳研制出了牛痘苗,人接种后就不会得天花。通过逐步推广到全世界普及种牛痘,不到200年,地球上就消灭了天花病。牛痘苗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疫苗,而现在世界上已相继研制出了预防数十种传染病的疫苗。疫苗的制作原理是去掉细菌、病毒等使人致病的能力,保留能使人产生有针对性的抵抗力的优点。将疫苗接种于人体叫“预防接种”。预防接种不但能使被接种者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而且接种者如果越来越多,这种传染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就可以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以致最终消灭传染病。天花就是因为在人群中广泛接种了牛痘,使人们产生了对天花的免疫力而被消灭的。

什么是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就是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它是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手段。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全世界消灭了天花,就是人类首次组织起来有计划地接种牛痘苗的结果。

搞好计划免疫,可以预防很多疾病。我国现在在儿童中开展的“四苗”接种(“四苗”指麻疹疫苗、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小儿麻痹糖丸),可以预防6种病病。接种“四苗”指麻疹疫苗即百日咳、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白喉、破伤风。口服小儿麻痹糖丸预防小儿麻曾痹症。当前,我们规定儿童在1周岁以内要完成1次卡介苗,3次小儿麻痹糖丸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1次麻疹疫苗的接种,称为基础免疫。从1992年1月1日起,国家已将乙型肝炎疫苗列入计划免疫规划。

每种疫苗的接种时间不能任意提前或推迟,接种次数不能增加或减少,间隔时间要准确。以后在7周岁以内还要适时进行复种。这是因为打一次预防针或者服1次预防药,只能使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免疫力,不得某种疾病,不能管一辈子。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孩子按计划免疫的规定程序完成预防接种。

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孩子出生离开母体,也就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虽然有母亲通过胎盘、脐带传给的抵抗力,但由于出生后断了供应,天天消耗,这种先天性的抵抗力下降,到孩子6个月后就几乎没有了。而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菌、病毒侵犯的机会增多,很容易患病。有育儿经验的妇女都知道,孩子满半岁后容易发热、感冒,拉肚子等就是这个道理。要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特别是防止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的传染病的发生,如小儿麻痹症、白喉、百日咳,麻疹,乙型肝炎、结核病等,就必须让孩子自身尽早产生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接种就是把能使人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的疫苗接种于人体。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后,就会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的免疫力,这样就不会得相应的传染病了。

为什么打了预防针还要登记

按照计划免疫工作的要求,每个儿童出生后都要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和接种卡册,证、卡册上要写明儿童出生的日期,并有用来登记每一次疫苗接种日期的空栏。《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保管,接种卡册存放在基层卫生防疫机构。当儿童打预防针时,家长都应当带上《预防接种证》,医生给孩子打完针后,在所接种的疫苗一栏内填上接种日期,这样,孩子在什么时候接种过什么疫苗,还有哪些疫苗没有接种,下一次接种应间隔多长时间,都一目了然。既可避免重种、错种,对于临时不能接种的孩子也便于日后补种。即使换了另外的医生打预防针,或孩子迁移到其他地方,医生都可按《预防接种证》上的登记,准确无误地继续打预防针,直到完成孩子所需的全部预防接种。儿童一旦患病时,《预防接种证》还可作为医生诊断和鉴别疾病的参考。

打预防针时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平常打针时,医生把注射针头扎进入胳膊后,要先抽一下注射针管的内芯,看没有回血后再把药液推入人体,为的是避免把药注进血管,打预防针也是如此。抽看回血时,可把人体内的很微量的血或液体吸进注射器,如果再用这副注射器给第2个人打针时,从第1个人体内吸出的血或液体就会注入另一个人体内。如果第1个人正好患有某些传染病,通过这一点微量体液就可以把病传给第2个人。目前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五人血液中带乙型肝炎病毒,因此共用注射器很容易传染上乙型肝炎,而闻之令人色变的艾滋病也能这样传播。所以在打预防针时,要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即一人用一个注射针管一个针头,下一个人注射时,要全部换成没有使用过的针管和针头。不能只换针头不换针管。只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就不会因注射而患上传染病。

预防种前的注意事项

在孩子临接种疫苗前家长应做五件事。

1.准备好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孩子打预防针时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医生凭证接种,并在证上登记接种的疫苗名称和日期,以防止错种、重种和漏种。

2.掌握孩子的健康情况,注意近几天有无发热,拉肚子、咳嗽等,有没有接触过正患传染病的人,以便告诉医生作参考。因为发热等常表示孩子正在患病,接触了传染病人可能已被传染,此时打预防针可能会加重孩子原有的病情。此外,孩子如果患有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癫痫病(俗称“羊癫风”),或者发生过惊厥等,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能否打针。

3.了解这次要接种的是什么疫苗,以及这种疫苗的作用和性质。如果孩子在前一次接种后出现了发高热、抽搐、尖叫等严重的反应,或有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都要告诉医生。

4.要给孩子洗净手臂。冬天接种前最好先洗澡,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既便于探袖子打针,也不会摩擦针眼处皮肤。

5.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容易发生晕针,所以接种前应让孩子吃好,休息好。

接触传染病人后再打预防针还能起作用吗

在幼儿园、学校或村子里发生了传染病,以前打过这种传染病预防针的人问题不大,可是有些没有打过预防针的人而又偏偏接触了传染病人,怎么办呢?此时再打预防针还能起到预防作用吗?对这个问题要根据不同的传染病作具体分析,有的打了能起预防作用,有的打了不但不能预防,反而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一方面,人体从接种疫苗时起,一般在1周后开始产生抵抗力,逐渐发挥预防作用,但不同的疫苗接种后对人产生作用的时间有快有慢。另一方面,任何传染病从接触病人到发病总要间隔一段时间,这叫作传染病的“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有的2~3天,有的l~2周或更长。因此,凡疫苗起作用快,而潜伏期又稍长一点的传染病,接触病人后尽快接种疫苗还能起到预防作用,这种接种叫“应急接种”。如在接触了麻疹、白喉、小儿麻痹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病人后进行应急接种,就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没有传染上的可不再受传染,已传染上的可减轻病情。但如果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潜伏期中用乙脑疫苗作应急接种,倒有可能诱发乙脑。此外卡介苗、百日咳菌苗也不能作应急接种。

预防接种后可能出现哪些反应

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都是安全的。然而,由于预防接种的目的是要让人体产生抵抗力,在刺激抵抗力产生的过程中,身体常会出现一些反应。一般说来,这些反应很轻微,时间很短暂,不会对身体产生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某些人在打预防针的第2~3天,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并有疼痛。红肿一般有5分硬币大小,少数人红肿范围比墨水瓶盖还大一点,个别人甚至有鸡蛋大,腋下淋巴结可肿大。这些反应在2~3天内消退,很少持续4天以上。但卡介苗接种却例外,一般卡介苗接种后2~3周,接种部位出现花生米大小的红肿硬结,随后中心部位逐渐软化,形成小脓癌,破溃后结疤,这个疤叫“卡疤”,是卡介苗接种成功的一种表现,整个过程要持续2~3个月。

全身反应:部分人在打预防针后发热,一般在38℃左右,少数热度高一点,倒很少超过39℃。在发热时,有些孩子不想吃奶,哭闹,或是打不起精神等,一般l~2天就好了。

接种疫苗后出现反应怎么办

出现很轻微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一般不需要处理,只要注意适当休息,多饮开水,避免着凉,注意营养,l~2天后反应就会消失。局部反应较重时,可用干净毛巾做热敷,每天4~5次,每次10~15分钟,可帮助消肿,减轻疼痛。但卡介苗的红肿处不能做热敷。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一点药,如有高热、头痛,可口服复方阿司匹林(APC),成人每次1片,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每天3次。有恶心、呕吐可口服维生素B6。如果反应特别重,如针眼处化脓,或高热持续不退,甚至有抽搐,昏迷等,应及时找医生检查治疗。

哪些儿童不宜或应暂缓进行预防接种

有下列情况的儿童不宜或暂缓预防接种。

1.发热的儿童。发热是孩子患病的表现,此时再打预防针会使原有疾病加重,或使打针后的反应加重,应等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接种疫苗。

2.已传染上了某些传染病但还未发作,或刚患过传染病还未完全恢复的孩子,应暂缓接种疫苗。此时打预防针可能会促使潜伏的疾病发病,或是影响孩子对刚患过的传染病产生抵抗力。

3.曾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或经常长风疙瘩(荨麻疹)、哮喘,或吃虾、螃蟹就腹痛等过敏体质者,打预防针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也不直接种疫苗。

4.有些孩子严重营养不良或有免疫缺陷,表现为身体特别虚弱,易患病,还有些孩子患严重的佝偻病,也不宜接种。

5.有慢性疾病,如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的孩子,预防注射可能加重原有病情,因此不宜接种。

6.大脑发育不全,或有惊厥史,或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接种乙型脑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因此接种疫苗时应仔细看说明书,注意哪些预防针不能打。

7.拉肚子的儿童应等病好后再服小儿麻痹糖丸疫苗。因腹泻会影响疫苗在肠道的停留,使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抵抗力。在近一个半月内打过丙种球蛋白针的孩子要推迟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和小儿麻痹糖丸疫苗,以免干扰抵抗力的产生。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4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小儿补铁四误



江苏 宗鹏林



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最常用的是硫酸亚铁,其次为富马铁、人造补血糖浆、枸椽酸铁等。小儿被铁应注意如下四误。

铁剂久置

硫酸亚铁是非价铁,放置过久,存贮不当,2价铁可氧化成3价铁而影响疗效。

铁剂饭前服用

这是因为铁剂对胃黏膜有刺激,饭前服,使人难以耐受,宜饭后服。另外,铁剂勿与牛奶同服,因牛奶中含磷较多,会影响铁的吸收,使疗效降低。

服铁饮茶

因茶叶中的许多成分能与铁结合,影响药物疗效。

过量服用

铁剂药片、药丸,都包有糖衣,易被儿童吞服。如果用量较大,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切忌让小孩子大量服用。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4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小儿做手术,家长注意啥



邵娟



饮食调整:小儿易呕吐,除门诊的小手术外,术前一般需禁食。年龄较大儿童,术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新生儿及婴儿术前4小时禁奶。如果进食,手术麻醉时易导致食物返流,呛入呼吸道。结肠、直肠、肛门手术患儿,禁食前的几餐,必须吃无渣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以保证肠内空虚,这样手术前洗肠时能够彻底清除肠内粪便,预防术中腹壁受到污染。对于营养不良和大型手术的患儿,禁食之前则应加强营养,吃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术后康复。如果是全麻手术,小儿完全清醒6小时后可以进食;胃肠手术患儿术后排气排便后方可进食。术后进食要按一定顺序,先给少量温开水,而后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防止着凉和发烧:术前,如果患儿感冒,造成咳嗽、发热,麻醉时会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造成呼吸不畅或窒息,手术就必须中止。术后着凉、感冒,则会降低机体抵抗力,易并发肺部感染,咳嗽动作会造成切口疼痛甚至裂开。

清洁皮肤:小儿皮肤稚嫩,皮肤不洁是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术前一天,患儿需洗澡,清除皮肤污垢。如因疾病不能洗澡,也要用肥皂水清洗手术区域的皮肤。手术后仍然要注意保持清洁。

术后体位及活动:小儿手术一般行全麻,手术结束清醒以前,去枕平卧,头侧向一边,肩背部垫高,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清醒后,可取侧卧位或上半身垫高30度左右。年长患儿取半卧位,这样利于呼吸和引流管引流,同时也可降低皮肤紧张度,减轻疼痛。腰部手术小儿,病情稳定后应抱起活动,或床上翻身,轻拍其背部,促进肠蠕动和咳嗽,可防止肠黏连和坠积性肺炎、肺不张。3岁以上患儿,伤口愈合拆线后,要适当限制其活动量,不能有剧烈活动。

术后各种导管护理:一些较大的腹部、泌尿道手术,术后均留置一些导管进行液体引流。小儿自制能力差,可能会将导管拔出,因此要适当束缚小儿手脚,妥善固定各种导管。将患儿抱起或翻身时,勿使导管扭曲、受压、脱落,保证引流通畅,也不要使引流袋高于引流口位置,防止引流液倒流,造成感染。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5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小儿预防流感靠什么



于长水



冬春季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多发季节,我国国家流感中心预测流感发病率将会升高。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普通感冒(伤风)症状轻,不发烧或只是低烧,传染性弱,人们一般抵抗力强可以预防。而流感症状重,发高烧,还容易引起肺炎等并发症。传染性很强,人们一般抵抗力不能完全预防。

室内加湿不预防流感

面对流感的这种估计和预测,应该提早防治。此时,有的新闻媒体却出现了不科学的防治误导,如,增加室内湿度可以预防流感等。

当然,在干燥季节适当增加室内湿度,会使人的呼吸道感觉舒服些,如果采取增湿方法得当,对人们的上呼吸道保健也有益。但此法绝不能预防流感。

先看事实,1968年,甲3型流感流行时,首先在湿度最高的7月、湿度较高的地域香港流行,7~9月在全国流行,当时的发病率近30%,且扩大流行到许多国家。

再说,室内一旦有流感病毒存在,及时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便会对流感病毒起到自然消毒的作用。而此时若为了保持室内湿度,不开窗通风,反而增加了流感传播的危险。

中药预防流感有两个前提

预防的含义是:减少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流行、最终消灭疾病。中草药、中成药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在防治流感工作中,也时常提到中药预防,但要有两个前提:一是经流感病毒学诊断,证实流感已经流行;二是要把握用药时机。在家庭中或在集体单位内,确有流感发生时,患者周围的人可服用中药来预防,这实际是起到提早治疗的作用。

中草药、中成药对流感病毒的治疗,或与西药联合治疗,效果确实很好。中药“清热解毒”、“清瘟解毒”剂与西药“解热镇痛”剂联合服用会调节患者机体功能促进康复。

预防流感要靠流感疫苗

疫苗的预防作用和效果是科学的、公认的,实践证实可以减少疾病发生,控制疾病流行,最终消灭疾病。现在已经消灭了天花,正在消灭脊髓灰质炎,下一个被消灭的将是麻疹。疫苗在人体内能引起免疫应答,直接与病原结合,清除侵入人体内的病毒。

疫苗的预防作用有很强的针对性,以流感疫苗为例,即能针对甲1型、甲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当前流行的病毒株而推荐的,接种以后预防同型流感。国内外都观察到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在80%。但此疫苗不预防普通感冒。

当前,应在重点人群中尤其是儿童、学生、老人中,提早接种疫苗,这是对流感最可靠的预防。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有特殊规定:1岁以下婴儿,要注射两次,每次注射半量(0.25毫升),两次间隔1个月;2岁以上儿童只注射一次(0.5毫升)。注射前,小儿须先经医生检查身体合格,然后按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接种,接种7天后,小儿体内即开始产生免疫力,预防流感。

由于每年都要更新疫苗成分,所以,小儿每年应接种一次当年的新流感疫苗。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5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右侧卧,好处多



寒星



很多人知道睡觉时右侧卧对人体有好处,但却不一定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

首先,心脏位于人体胸腔偏左的位置,右侧睡能使较多的血液流向人体的右侧,相应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利心脏的休息。其次,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位于右上腹部,右侧卧会使较多血液流经肝脏,有利于肝脏本身的健康和新陈代谢。还有人体胃部通向十二指肠的开口、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都是向右侧开的,右侧卧有利于食物在胃里的正常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娃娃们喜欢趴着睡,这样会压迫心脏,影响心肺功能,家长应注意纠正,培养孩子右侧卧入睡的习惯。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5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儿童应学会自防自救



徐秀华



辽宁抚顺发生骇人听闻的残害少女案,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使得众多家长和教育者对如何增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自防自救能力以应对各种侵害和灾难更为关心。教育界人士及有关专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儿童日常生活中必要的自防自救方法,希望对儿童增强自我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1.不安感觉在紧要关头,教孩子相信直觉。家长不仅要告诫孩子留神从接触的人或事中获取不安的感觉,还要注意倾听,鼓励孩子讲出他感觉不安的人和事,然后耐心地传授应对方法。

2.遇人求助多个心眼家长要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或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要保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损儿童的两种普遍伎俩。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人甚至是警察或消防员,在未得到孩子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都不能将孩子带走。

3.不要只防陌生人家长常会这样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其实,孩子并不一定懂得什么是陌生人,在他们看来,只有那些面目凶恶的人才像坏人,而事实上,许多想侵犯孩子的人通常会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家长更应该特别提醒女孩儿,不要单独在外留宿或跟异性到任何地方去。

4.遇事大声呼救孩子身单力薄是打不败侵犯者的,因此不用教一个小孩子如何用拳脚打败侵犯者,但是孩子却能做许多吸引周围人注意的事情。比如:大声喊救命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警惕,或者利用周围的障碍物与坏人周旋。

5.勇敢地说“不”尽管父母都想培养孩子有教养,但也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破常规。比如,有人想威逼孩子做无礼或危险的事时,教会孩子勇于说“不”。

6.让孩子尽情倾诉父母与孩子要经常交流,如果孩子对某人不满,家长不要简单地制止孩子说某人坏话,而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畅所欲言。这样孩子一旦遇到搔扰才愿意向他所信赖的人尽情倾诉。

7.给孩子必要的性教育孩子长到四五岁,家长就应向孩子说明哪些部位是个人隐私区,任何人无权随意接触,即使是医生检查身体,也要监护人在场监督。

8.遇事不仅仅求助警察遇到麻烦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识,除此还要让孩子知道,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员甚至路人都可以成为求助对象,让孩子明白,多一个可求助的人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9.莫轻信网友随着网络的普及,孩子接触网络馅饼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因此,告诉孩子注意保守家庭及个人秘密,不要轻易约见在网上结识的人。

10.在游戏中掌握自护自救本领

父母可设计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境,测试孩子的反应能力,同时教孩子记住父母的通讯方式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6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幼儿安全成长全攻略



黄欣欣



编者按: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关键是家长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事故的隐患。这篇文章从幼儿生活起居的各个角度,详尽列举了家长需用心提防的边边角角。读一读,做到心中有数,说不定您能发现周围的不少问题。

户外

1.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如家庭、幼儿园等,应远离尘嚣喧闹、废气排放量大的马路,远离池塘、危险品仓库、密集商业区、工厂区、加油站、煤气站等。

2.注意孩子活动操场的地面平整度,阴沟盖有否松动。任何小石块、凸凹面、玻璃渣都会造成损伤。

3.大型玩具如滑梯、荡船、攀登架的衔接处是否牢固,有无断裂、木刺等,绳索有否松动;孩子玩耍时有大人在旁照应。

4.嬉水池的水以到孩子膝盖为宜,玩沙箱用的水池或水缸要严密封盖,使孩子打不开。

5.树枝应定期修剪,高度超过孩子;不要让孩子接近带刺的花草,不在长青苔的地方玩耍。

居室

1.地面最好铺地板,但不要抛光打蜡;地砖应该防滑,否则使用地毯。

2.门向外开,不要装弹簧;窗子下沿高过孩子,不低于1.1米;窗外栅栏间距不大于10厘米,不设横杆,以防孩子攀爬。楼梯有良好的照明。

3.所有的桌角、椅角、柜角应该是圆弧角,家具上不要有锁扣。

4.盥洗间地面要防滑,不要潮湿,浴缸内最好放一防滑垫。

5.婴儿小床要有护栏,插销安装在小儿摸不到的地方;如果和成人睡大床,床的一边最好靠墙。

6.玻璃门窗、幕墙,要贴上颜色显著的双面胶。

7.暖气管周围安装护栏或拦网,拦网的间隙不大于孩子的手指。

8.厨房到处是危险的物品,尽量避免孩子进入。

9.端汤、菜、倒水时不经过孩子的头顶。

日常用品

1.禁止孩子触摸电源开关,电器插头,电源最好安装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2.绳索、塑料袋、保鲜膜等不是孩子的玩具。

3.水瓶摆放安全处,不让孩子使用电热水瓶。

4.教会孩子使用刀剪的正确方法,使用时有大人监督。

5.不要用饮料瓶装任何清洁剂、消毒液等,以免孩子误食。

6.将药品锁进家庭小药箱,保管好钥匙。

7.禁止孩子接触煤气阀、打火机、火柴等。

8.杜绝孩子之间争抢筷子、铅笔、小刀等,以免一方松手,一方在惯力下遭受损伤。

9.不要让孩子口含筷子、冷饮棍、小汤匙、小玩具走路跑步。

10.不给孩子使用劣质化妆品。

11.最好让小婴儿单独睡,不要挤在大人中间;不要给孩子盖太厚重的被子,不用松软的大枕头。

12.给孩子穿脱衣服时,不要强行牵拉孩子手臂。

13.做其他事情,千方不要将小儿放在沙发、桌子、小床上。

14.从炉子上端东西,冲开水时,注意防止小儿突然冲过来。

15.抱孩子时不要穿高跟鞋,尤其是上下楼梯、挤公共汽车。

16.尽量不带孩子到车间、站台、冰库、停车场、猪圈、狗崽多的地方。

17.用樟脑丸防护的换季衣物,拿出后最好晾晒一下再给孩子穿。

18.骑车带孩子时,车轮子两边安装挡板;在车厢、轮船上不要让孩子乱跑,以免急刹车时撞伤孩子。

19.不要给孩子穿开档裤,过长或肥大的衣物;孩子的用品不能带刺、带钉,或开裂。

饮食

1.为防止食物中毒,不要给孩子吃隔夜的剩饭菜,即使吃,也要加热。

2.不要给孩子吃瓜子、豆粒、糖豆,以免呛入气管。

3.杜绝含有色素、防腐剂类食物;少吃油炸、膨化食物。

4.早起后,自来水放出一些后再给孩子用,因为隔夜自来水的含铅量高。

5.微波炉里拿出的食物、鸡汤、肉汤会很烫,注意温度。

6.不要让孩子随意开冰箱,更不能让孩子舔冰箱里的食物,以免舌头被粘住。

7.避免鱼、碎骨头多的肉类和其他食物混在一起。

8.烹饪的食物以细、小、软为宜。

9.进食时,不准孩子大声讲话、说笑、哭闹,以防食物呛入气管。

l0.孩子使用的餐具需买正规产品,防止铅中毒。

玩具

l.大型户外玩具,风吹日晒,易螺丝松动、油漆剥落、开裂、撬钉,孩子玩时要注意检查。

2.嬉水池长期不使用,会长青苔,再使用时要清洗,防止孩子玩时滑倒。

3.桌面玩具应轻巧、牢固、不脱色、不带刺;金属玩具切割面和边缘不能锋利。

4.避免孩子玩危险的仿真玩具,如能射击子弹的枪、弹弓,及宝剑、小刀等。

5.骑小自行车,开仿真惯性小汽车时,一定要有成人在旁照顾。

6.玩具放在孩子随时能拿到的地方,而不是高处。

7.有些家长在孩子哭闹时,喜欢随手拿一样东西给孩子玩,而没有考虑该物品是否有危险性。

8.细小的物品是训练孩子手指精细动作的理想物,但成人应密切关注,以免孩子将小丸、木珠笔塞入鼻腔、耳道。

生活护理

l.不要让孩子的手缩在衣服里,手指的动作习可促进小脑的发育。

2.孩子患病,要弄清病因,不要盲目地使用抗生素。

3.孩子的护肤(化妆)品要无毒,无刺激。

4.药品放在安全地带,尤其是有颜色的,带甜味的药。不可用饮料瓶装药、消毒液。

5.不要捏着小儿的鼻子灌药。

6.孩子皮肤感染时,不要随便挤压、针挑,尤其是头面部的感染。

7.眼睛里有异物时,不要用带针头的注射器去冲洗。


作者: 今夕何夕    时间: 2008-5-5 08:56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宝宝为何肚皮鼓鼓



许积德



孩子小,而肚皮却鼓鼓的,很多家长都很着急。那么,肚皮内究竟有什么东西呢?

肚皮内最常见的是皮下丰富的脂肪。只要用拇指与食指把腹部的皮下脂肪一捏起就能发现,腹壁下面都是厚厚的脂肪。腹腔内如果有过多的水、气或者内脏增大;多数情况是疾病的表现。

腹腔内有水,称为腹水。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少量的腹水,如果水分过多,肚皮就会向外鼓。引起腹水的原因很多,如全身营养不良、慢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症、肝硬化、腹腔内原发或转移的肿瘤等。肠梗阻时,肠子上下不通,胃液或肠液照样分泌,积聚达到一定的量时,也会使肠腔内充满水分。

肚皮里有气。正常情况下,肠腔内的气可以通过肠蠕动经肛门排出;原先腹部胀气很严重,排气后腹腔就会变软。如果有肠梗阻或者肠子蠕动减弱,就会使肠腔内积气。有些婴儿由于肠绞痛而剧烈哭闹;会吞下了较多的空气进入肠腔;极少数孩子由于吃了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山芋或面粉)也会使腹腔胀气。

腹腔内的脏器增大,尤其是腹腔内的实质性脏器,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脾、肾、淋巴结的增大,也会产生腹腔胀气。有时,以上几种情况也可以同时存在,例如肠梗阻或肠套叠时,肠腔内既有液体,也有空气的积聚;腹腔内脏肿瘤增大并可转移到腹膜,出现腹水;胃、肠穿孔或腹腔外伤;使腹腔内充满气与液体。

如果发现孩子肚皮鼓,应到医院会通过B超检查和腹部叩诊,看腹腔内是否有水或者脏器是否肿大(增大)。另外;也可做直立位腹部X线摄片检查;以明确是否有较多的气体。


作者: 刘老师    时间: 2008-5-6 00:58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我们那放假了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5-6 17:26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实用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08-5-9 10:35
标题: 回复:幼儿卫生保健讲座
已经收藏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