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
江西省高安中学 饶典鸿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生—生: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 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生—生:(讨论、归纳)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 生: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生:(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七、迁移与应用 迁移:供给一组题目进行反馈。 应用: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 板书设计 课题二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