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2-2-22 14:48
标题:
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叶子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重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葫芦藤——(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葫芦花——(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小葫芦——(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
谢了 蚜虫 盯着 赛过 奇怪 感到 邻居 慢慢地 治一治 自言自语
3.复习第1、4自然段。
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绿油油的,挂在藤上,一个是黄黄的,落在地上。
过渡: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一个葫芦也没得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一)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葫芦在成长的过程中长出了几个蚜虫,种葫芦的那个人看到蚜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1.学生汇报“怎么想的”。
预设: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1)自由读读这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这是对种葫芦的人看到蚜虫时的心理描写。这个人眼里只有小葫芦,一心只想着小葫芦,至于叶子上的虫子他毫不在意。“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突出了这个人的满不在乎,这也为后文描写小葫芦都掉落埋下了伏笔。
(2)指导朗读句子: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要用满不在乎的语气去读。
(3)对比朗读,进一步体会种葫芦人满不在乎的心理。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①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两个句子语气的异同。
②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这两个句子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第一个句子是感叹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2.学生汇报“怎么做的”和“怎么说的”。
预设: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1)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
明确:“盯”指集中注意力看,突出了那个人对小葫芦的重视程度,表示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比“看”表示的程度更深。
(2)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指导: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盼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快长啊,快长啊!”在语调上可以逐渐上扬。“呢”表示确定,表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长势充满期待。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种葫芦的人的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1.请学生朗读邻居的话。
朗读指导:从“别”和“快”两个字可以看出蚜虫是很厉害的。朗读时,“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重读,表现出邻居着急的心理。
2.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感到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他说的话。(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的语气。
(2)思考:“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的意思是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3)出示下列一组句子,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明确:相同之处:这一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第二句更为强烈。
(4)读了这个人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怎么读好这个人的话呢?(学生自由表达、练读)
明确:“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是反问句,意思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个反问句语气强烈,表现出种葫芦的人的惊讶,他对邻居的话感到不理解。“我要的是葫芦”表明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对其他的都不放在眼里,都不关心。邻居的催促与种葫芦的人的不以为然形成对比。朗读时,问句语调上扬,一句强过一句,第三句要一字一词地强调,尤其是“葫芦”二字要重读。
3.指导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
4.想象说话,体会这个人的心理活动。
(1)课件出示。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主交流。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小虫子不要紧。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虫子生在叶子上,又没有生在葫芦上,他只要葫芦,又不要叶子,所以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组织讨论:他想得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
(1)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示例:他的想法不对,叶子上的虫子不治,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叶子就会被虫子吃光,葫芦就吸收不到营养,会慢慢掉落。
(2)补充资料:葫芦变黄掉落的原因。
叶子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正是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主要物质来源和全部能量来源。如果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蚜虫靠刺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为食,这样就很容易引起植物营养不良。随着叶子的皱缩、卷曲甚至枯萎,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受到了影响,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减少,小葫芦就可能由于缺乏营养而变黄掉落。
三、观察示范,书写指导
1.书写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
【想】上长下短。“木”末笔捺要变成点,“目”框内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谢】 “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右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面,竖钩的竖段写长些。
【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
【邻】“令”的捺改为点;“阝”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
2.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3.听写词语。
从前 细长 雪白 谢了 盯着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
四、课后拓展,揭示寓意
1.再次出示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并展开想象。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落了,会想些什么?他又会做些什么呢?可以说给老师、同学或者家长听一听。
2.思考: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小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3.续编《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又会发生一个什么新的故事呢?鼓励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大胆编故事、讲故事。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课后搜集其他寓言故事,读一读,与同学分享。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2-2-22 14:48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图片“葫芦”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为问题突破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学习中间两段时抓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通过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赛读、范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在拓展环节我顺势进行课题训练,让学生深入角色,体会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寓意。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同学们学习寓言故事之类的文章,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