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颁奖词全盘点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10-22 01:41
标题: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颁奖词全盘点
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



据诺贝尔文学奖官网最新消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由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摘得。



颁奖词是:“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这位作家暂时没有作品引进中文版。



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坦桑尼亚,小说家。他用英语写作,常驻英国。他最著名的小说是《天堂》(1994),《沙漠》(2005)和《海边》(2001)。



1980年至1982年,古尔纳在尼日利亚巴耶罗大学卡诺分校任教。1982年,他搬到肯特大学,在那里获得博士学位。他现在是英语系的教授和研究生课程主任。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后殖民写作和与殖民主义相关的话语,尤其是与非洲、加勒比和印度有关的话语。



他编辑了两卷关于非洲写作的论文,发表了许多当代后殖民作家的文章,自1987年以来,他一直担任 Wasafiri杂志的特约编辑。





图片

文学群星闪耀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颁奖词

全盘点





1901年



苏利 · 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1907),法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命运》,散文《诗之遗嘱》和《论美术》等。

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惠的实证”。





1902年



特奥多尔 · 蒙森(Christian Theodor Mommsen,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主要诗作有五卷本《罗马史》等,并主编16卷《拉丁铭文大全》。

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年



比昂斯滕·比昂松(Bjørnstjerne Martinius Bjørnson,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

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1904年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Frédéric Mistra,1830~1914)法国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黄金岛》《普罗旺斯》《米洛依》等。

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何塞 · 埃切加赖(José Echegaray y Eizaguirre,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伟大的牵线人》《不是疯狂,就是神圣》等。

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1905年



亨利克·显克维支(Henryk Pius Sienkiewicz,1846~1916)波兰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第三个女人》《十字军骑士》等。

1905年,作品《第三个女人》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





1906年



乔祖埃 · 卡尔杜齐(Giosuè Alessandro Carducci,1835~1907),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青春诗》、长诗《撒旦颂》、专著《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等。

1906年,作品《青春诗》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1907年



约瑟夫 · 鲁德亚德 · 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营房谣》《七海》,小说集《生命的阻力》和动物故事《丛林之书》等。

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1908年



鲁道尔夫 · 欧肯(Rudolf Christoph Eucken,1946~1926),德国哲学家。主要作品有《大思想家的人生观》、《人生的主义与价值》、《人与世界--生命的哲学》等。

1908年,作品《精神生活漫笔》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





1909年



西尔玛 · 拉格洛夫(Selma Ottilia Lovisa Lagerlöf,女,1858~1940),瑞典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耶路撒冷》,童话《骑鹅旅行记》等。

1909年,作品《骑鹅旅行记》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1910年



海塞(Paul Johann Ludwig von Heyse,1830~1914),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拜尔堡》,小说《骄傲的姑娘》、《特雷庇姑娘》、《尼瑞娜》等。

1910年,作品《特雷庇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





1911年



莫里斯 · 梅特林克(Maurice Polydore Mari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盲人》、《青鸟》、散文集《双重的花园》、《死亡》、《蚂蚁的生活》等。

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1912年



盖哈特 · 霍普特曼(Gerhart Johann Hauptmann,1862~1946),德国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剧作《日出之前》、《沉钟》等。

1912年,作品《群鼠》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1913年



罗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

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914年



未颁奖





1915年



罗曼 · 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巨著《约翰 · 克利斯朵夫》,传记作品《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等。

1915年,作品《约翰 · 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1916年



魏尔纳 · 海顿斯坦姆(Gustaf Verner von Heidenstam,1859~1940),瑞典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朝圣年代》,小说《查理士国王的人马》等。

1916年,作品《朝圣年代》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





1917年



卡尔 · 耶勒鲁普(Karl Adolph Gjellerup,1857~1919),丹麦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爱情之卷》;小说《明娜、》《磨房血案》、《已为生命而热》等。

1917年,作品《磨坊血案》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它们蕴含了高超的理想”。



亨利克 · 彭托皮丹(Henrik Pontoppidan,1857~1943),丹麦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去翳》;长篇小说《乐土》三部曲:《幸运的彼尔》、《守夜》、《死者的王国》和《人的乐园》等。

1917年,作品《天国》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对当前丹麦生活的忠实描绘”。





1918年



未颁奖





1919年



卡尔 · 施皮特勒(Carl Spitteler,1845~1924),瑞士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受难的普罗米修斯》等。

1919年,作品《奥林比亚的春天》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





1920年



克努特 · 汉姆生(Knut Hamsun,1859~1952),挪威小说家、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饥饿》、《牧羊社》、《大地硕果》等。

1920年,作品《大地硕果—畜牧曲》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





1921年



阿纳托尔 · 法郎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苔依丝》、《企鹅岛》、《诸神渴了》等。

1921年,作品《苔依丝》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1922年



哈辛特 · 贝纳文特 · 伊 · 马丁内斯(Jacinto Benavente yMartínez,1866~1954),西班牙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别人的窝》、《利害关系》、《热情之花》等。

1922年,作品《不吉利的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以适当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





1923年



威廉 · 勃特勒 · 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主要作品有诗作《当你老了》、《丽达与天鹅》等。

1923年,作品《丽达与天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1924年



弗拉迪斯拉夫 · 莱蒙特(Władysław Stanisław Reymont,1868~1925),波兰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福地》和四卷本长篇小说《农民》等。

1924年,作品《福地》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福地》写得很出色”。





1925年



乔治 ·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爱尔兰戏剧家。共完成51个剧本。主要作品有《圣女贞德》等。

1925年,作品《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1926年



格拉齐亚 · 黛莱达(Grazia Maria Deledda,女,1871~1936),意大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鸽子与老鹰》、《橄榄园的火灾》、《母亲》、《孤独者的秘密》、《飞往埃及》等。

1926年,作品《邪恶之路》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1927年



亨利 · 柏格森(Henri-Louis Bergson,1859~1941),法国哲学家。主要作品有《时间与自由意志》、《创造进化论》、《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等。

1927年,作品《创造进化论》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





1928年



西格里德 · 温塞特(Sigrid Undset,女,1882~1949),挪威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珍妮》和三部曲《劳伦斯之女克里斯丁》灯。

1928 年,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1929年



托马斯 · 曼(Paul Thomas Mann,1875~1955),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

1929年,作品《魔山》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1930年



辛克莱 · 刘易斯(Harry Sinclair Lewis,1885~195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等。

1930年,作品《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1931年



卡尔费尔德(Erik Axel Karlfeldt,1864~1931),瑞典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荒原与爱情》、《秋天的号角》等。

1931年,作品《荒原和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





1932年



约翰 · 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现代喜剧》三部曲和剧本《银匣》等。

1932年,作品《有产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





1933年



蒲宁(Ivan Alekseyevich Bunin,1870~1953),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等。

1933年,作品《米佳的爱》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1934年



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1867~1936),意大利说家、戏剧家。一生创作了40多部剧本。主要剧作有《诚实的快乐》、《六个寻找剧作者的角色》、《亨利四世》、《寻找自我》等。

1934年,作品《寻找自我》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1935年



未颁奖





1936年



尤金 · 奥尼尔(Eugene Gladstone O'Neill,1888~1953),美国剧作家。主要剧作有《天边外》、《安娜•克利斯蒂》、《无穷的岁月》和自专性剧作《长夜漫漫路迢迢》等。

1936年,作品《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1937年



罗杰 · 马丁 · 杜 · 加尔(Roger Martin du Gard,1881~1958),法国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蒂伯一家》8卷:《灰色笔记本》《教养院》《美好的季节》《诊断》《小妹妹》《父亲的死》《1914年夏天》《结尾》等。

1937 年,作品《蒂伯—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伯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1938年



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女,1892~1973),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母亲》《爱国者》《龙种》等。

1938年,作品《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1939年



弗兰斯 · 埃米尔 · 西兰帕(Frans Eemil Sillanpää,1888~1964),芬兰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神圣的贫困》、《少女西丽亚》、《夏夜的人们》等。

1939年,作品《少女西丽亚》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国农民的生活时——所表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



1940年-1943年



未颁奖





1944年



约翰内斯 · 威廉 · 扬森(Johannes Vilhelm Jensen,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主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行》:《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诗集《世界的光明》、《日德兰之风》等。

1944年,作品《漫长的旅行》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籍著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新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





1945年



列拉 · 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女,1889~1957),智利诗人。主要作品有《死的十四行诗》,诗集《绝望》、《柔情》、《有刺的树》、《葡萄区榨机》等。

1945年,作品《柔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1946年



黑塞(Hermann Karl 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克努尔普》、《德米尔》、《席特哈尔塔》、《荒原狼》等。

1946年,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1947年



安德烈 · 纪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1869~1951),法国作家、评论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梵蒂冈的地窖》、《窄门》、《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等。

1947年,作品《田园交响曲》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他广泛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1948年



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英美诗人、剧作家、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个四重奏》;论著《传统与个人才能》、《批评的功能》、《诗与批评的效用》等。

1948年,作品《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





1949年



威廉 · 福克纳(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

1949年,作品《我弥留之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1950年



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Russell,1872~1970),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教育与社会秩序》等。

1950年,作品《哲学—数学—文学》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1951年



帕尔 · 费比安 · 拉格奎斯特(Pär Fabian Lagerkvist,1891~1974),瑞典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天才》;剧本《疯人院里的仲夏夜之梦》;小说《侏儒》、《大盗巴拉巴》等。

1951年,作品《大盗巴拉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艺术活力和真正独立的见解”。





1952年



莫里亚克(François Mauriac,1885-1970),法国作家。小说:《黛莱丝 · 苔斯盖鲁》。戏剧方面,莫里亚克发表有《阿斯摩泰》、《不为人爱的人们》、《地上的火焰》等剧本。还写有回忆录《内心回忆录》、《内心回忆新录》和《政治回忆录》等。

1952年,凭借《爱的荒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在他的小说中剖析了人生的戏剧,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紧凑的艺术”。





1953年



温斯顿 · 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1874~1965),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曾任英国首相。主要作品有《马拉坎德远征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等。

1953年,作品《不需要的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1954年



海明威(Ernest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尔鸣》、《老人与海》等。

1954年,作品《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1955年



赫尔多尔 · 奇里扬 · 拉克斯内斯(Halldór Kiljan Laxness,1902~1998),冰岛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沙尔卡 · 瓦尔卡》、《独立的人们》、《世界之光》、长篇历史小说3卷《冰岛钟声》等。

1955年,作品《渔家女》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





1956年



胡安 · 拉蒙 · 希梅内斯(Juan Ramón Jiménez Mantecón,1881~1958),西班牙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诗韵集》、《悲哀的咏叹调》;散文集《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长诗《空间》等。

1956年,作品《悲哀的咏叹调》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1957年



阿尔贝 · 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误会》、《正义》;小说《局外人》、《鼠疫》;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等。

1957年,作品《局外人 · 鼠疫》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1958年



帕斯捷尔纳克(Boris Leonidovich Pasternak,1890~1960),苏联俄罗斯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在街上》、《生活啊,我的姊姊》、《主题与变奏》;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等。1958年,作品《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





1959年



萨瓦多尔 · 夸西莫多(Salvatore Quasimodo,1901~1968),意大利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水与土》、《消逝的笛音》、《瞬息间是夜晚》和《日复一日》等。

1959年,作品《水与土》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





1960年



圣 · 琼 · 佩斯(Saint-John Perse,1887~1975),法国作家。

1960年,凭借《蓝色恋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像,表达了一种关于目前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1961年



伊沃 · 安德里奇(Ivo Andrić,1892~1975),南斯拉夫小说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黑海之滨》和《动乱》;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和《萨拉热窝女人》并称为“波斯尼亚三部曲”等。

1961年,作品《桥 · 小姐》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作品中史诗般的力量——他籍著它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主题,并描绘人的命运”。





1962年



斯坦贝克(John Ernst Steinbeck,1902~1968),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珍珠》和《烦恼的冬天》等。

1962年,作品《人鼠之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1963年



乔治 · 塞菲里斯(Giorgos Seferis,1900~1971),希腊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转折点》、《神话和历史》、《航海日志》和《“画眉鸟”号》。

1963年,作品《“画眉鸟”号》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卓越的抒情诗作,是对希腊文化的深刻感受的产物”。





1964年



萨特(Jean-Paul Charles Aymard Sartre,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小说《恶心》、《自由之路》三部曲;剧本《苍蝇》和《禁闭》等。

1964年,作品《苍蝇》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





1965年



肖洛霍夫(Mikhail Aleksandrovich Sholokhov,1905~1984),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和长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等。

1965年,作品《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1966年



萨缪尔 · 约瑟夫 · 阿格农(Shmuel Yosef Agnon,1888~1970),以色列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婚礼的华盖》、《大海深处》、《过夜的客人》、《钉婚记》等。

1966年,作品《行为之书》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



奈莉 · 萨克斯(Nelly Sachs,女,1891~1970),瑞典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逃亡与蜕变》、《无尘世界的旅行、《死亡的依旧庆祝生命》;诗剧《伊莱》等。

1966年,作品《逃亡》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俩以色列的命运”。





1967年



安赫尔 · 阿斯图里亚斯(MiguelÁngel Asturias Rosales,1899~1974),危地马拉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危地马拉传说》、《总统先生》、《玉米人》等。

1967年,作品《玉米人》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生动”





1968年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等。

1968年,作品《雪国 · 千只鹤 · 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1969年



贝克特(Samuel Barclay Beckett,1906~1989),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三部曲《马洛伊》、《马洛伊之死》、《无名的人》和剧本《等待戈多》等。

1969年,作品《等待戈多》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1970年



亚历山大 · 索尔仁尼琴(AleksandrIsayevich Solzhenitsyn,1918~2008),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癌病房》、《第一圈》等。

1970年,作品《癌病房》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





1971年



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智利诗人。主要作品有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西班牙在我心中和代表作《诗歌总集》等。

1971年,作品《情诗 · 哀诗 · 赞诗》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1972年



亨利希 · 伯尔(Heinrich Theodor Böll,1917~1985),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正点到达》、《与一位女士的合影》、《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等。

1972年,作品《女士及众生相》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1973年



帕特里克 · 怀特(Patrick Victor Martindale White,1912~1990),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人之树》、《风暴眼》等。

1973年,作品《风暴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



1974年

埃温特 · 约翰逊(Eyvind Johnson,1900~1976)瑞典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乌洛夫的故事》等。

1974年,作品《乌洛夫的故事》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



哈里 · 埃德蒙 · 马丁逊(Harry Martinson,1904~1978)瑞典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现代抒情诗选》、《游牧民族》、《自然》、《海风之路》、《蝉》、《草之山》和代表作《阿尼亚拉》等。

1974年,作品《露珠里的世界》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1975年



埃乌杰尼奥 · 蒙塔莱(Eugenio Montale,1896~1981),意大利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乌贼骨》、《守岸人的石屋》等。

1975年,作品《生活之恶》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1976年



索尔 · 贝娄(Saul Bellow,1915~),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奥吉•玛琪历险记》、《赫索格》、《洪堡的礼物》等。

1976年,作品《赫索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1977年



阿莱克桑德雷 · 梅洛(Vicente Pío Aleixandrey Merlo,1898~1984),西班牙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天堂的影子》、《毁灭或爱情》、《终级的诗》、《知识的对白》等。

1977年,作品《天堂的影子》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现在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





1978年



艾萨克 · 巴什维斯 · 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撒旦在戈雷》、《卢布林的魔术师》、《奴隶》等。

1978年,作品《魔术师 · 原野王》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1979年



奥德修斯 · 埃里蒂斯(Odysseas Elytis,1911~1996),希腊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初生的太阳》、《英雄挽歌》、《理所当然》等。

1979年,作品《英雄挽歌》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在认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1980年



切斯拉夫 · 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1911~2004),波兰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冰封的日子》、《三个季节》、《冬日钟声》、《白昼之光》、《日出日落之处》;日记《猎人的一年》;论著《被奴役的心灵》;小说《夺权》等。

1980年,作品《拆散的笔记簿》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1981年



埃利亚斯 · 卡内蒂(Elias Canetti,1905~1994),英国德语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迷惘》等。

1981年,作品《迷茫》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





1982年



加西亚 · 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2014),哥伦比亚记者、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报告文学《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米格尔· 利廷历险记》等。

1982年,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1983年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erald Golding,1911~1994),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蝇王》、《继承者》、《金字塔》、《自由堕落》、《看得见的黑暗》、《纸人》等。

1983年,作品《蝇王 · 金字塔》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





1984年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Jaroslav Seifert,1901~1986),捷克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裙兜里的苹果》、《铸钟》、《妈妈》、《哈雷彗星》和回忆录《世界美如斯》等。

1984年,作品《紫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1985年



克洛德·西蒙(Claude Simon,1913),法国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弗兰德公路》、《历史》、《农事诗》等。

1985年,作品《弗兰德公路 · 农事诗》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善于把诗人和画家的丰富想象与深刻的时间意识融为一体,对人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





1986年



沃莱·索因卡(Akinwande Wole Soyinka,1934~),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主要作品有剧作《沼泽地的居民》、《雄狮与宝石》、《路》;诗集《伊当洛及其他》;长篇小说《解释者》等。

1986年,作品《雄狮与宝石》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





1987年



约瑟夫 · 布罗茨基(IosifAleksandrovich Brodsky,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韵文与诗》、《山丘和其他》、《悼约翰 · 邓及其他》、《驻足荒漠》;散文集《小于一》等。

1987年,《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1988年



纳吉布 · 马哈富兹(Naguib Mahfouz,1911~2006)埃及作家。主要作品有著名家族小说《两宫之间》和《小偷与狗》、《道路》、《乞丐》、《我们街区的孩子们》、《伞下》、《平民史诗》等。

1988年,作品《街魂》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1989年



卡米洛·何塞·塞拉(Camilo José Cela,1916~2002),西班牙作家。

1989年,凭借小说《为亡灵弹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企及的想像力。”





1990年



奥克塔维奥 · 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墨西哥诗人。主要诗作有《太阳石》、《假释的自由》、《向下生长的树》;散文作品有《孤独的迷官》、《人在他的世纪中》、《印度纪行》等。

1990年,作品《太阳石》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1991年



内丁 · 戈迪默(Nadine Gordimer,女,1923~2014),南非作家。主要作品有寓言故事《追求看得见的黄金》;短篇小说集《面对面》、《星期五的足迹》、《不宜发表》等;长篇小说《缥缈岁月》、《陌生人的世界》、《恋爱时节》、《贵宾、《伯格的女儿》、《朱利的族人》等。

1991年,作品《七月的人民》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1992年



德里克 · 沃尔科特(Derek Alton Walcott,1930~2017),圣卢西亚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在绿夜里》、《放逐及其他》、《海湾及其他》;剧作《猴山之梦》、《最后的狂欢》等。

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岛》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1993年



托尼 · 莫里森(Toni Morrison,女,193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宝贝儿》、《爵士乐》等。

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1994年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华》、《饲育》;长篇小说《个人的体检》、《洪水涌上我的灵魂》、《倾听雨树的女人们》;长篇三部曲《燃烧的绿树》等。

1994年,《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1995年



希尼(Seamus Justin Heaney,1939~2013),爱尔兰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门》、《在外过冬》、《北方》、《野外作业》、《苦路岛》、《山楂灯》、《幻觉》等。

199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





1996年



维斯瓦娃 · 辛波丝卡(Wislawa Szymborska,女,1923~2012),波兰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我们为此活着》、《向自己提出问题》、《呼唤雪人》、《盐》、《一百种乐趣》、《桥上的历史》、《结束与开始》等。

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1997年



达里奥 · 福(Dario Fo,1926~2016),意大利讽刺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作《喜剧的神秘》、《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我们不能也不愿意付钱》、《大胸魔鬼》等。

199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1998年



若泽 · 萨拉马戈(José de Sousa Saramago,1922~2010),葡萄牙记者、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里斯本围困史》、《失明症漫记》、《修道院纪事》等。

199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1999年



君特 · 格拉斯(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风信鸡之优点》、《三角轨道》等;剧作《洪水》、《叔叔、叔叔》、《恶厨师》、《平民试验起义》等;长篇小说《铁皮鼓》、《猫与鼠》、《非常岁月》合称《但泽三部曲》。

1999年,作品《辽阔的原野》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





2000年



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出生于中国江西赣州。剧作家、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绝对信号》、《野人》、《车站》;小说《灵山》(2000年获奖作品) 、《一个人的圣经》等。

2000年,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2001年



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2018)印度裔英国作家。1990年被英国女王授封为骑士。主要作品有小说《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大街》、《大河弯》(2001年获奖作品) 、《岛上的旗帜》、《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等。

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2002年



凯尔泰斯 · 伊姆雷(Imre Kertész,1929~)匈牙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苦役日记》(2002年获奖作品) 、《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等。

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2003年



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1940~)南非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耻》(2003年获奖作品) 、《钢铁时代》、《凶年纪事》等。

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2004年



埃尔弗里德 · 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女,1943~)奥地利作家。主要作品有《钢琴教师》(2004年获奖作品) 、《女情人们》、《我们是骗子,宝贝》及《情欲》等小说。

200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2005年



哈罗德 · 品特(Harold Pinter,1930~2008),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生日派对 · 看门人 · 回乡》、《看门人》、《生日派对》、《回乡》等。

20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2006年



奥尔罕 · 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1952~),土耳其作家,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伊斯坦布尔》等。

2006年,作品《我的名字叫红》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





2007年



多丽丝 · 莱辛(Doris May Lessing,1919~2013 ),英国女作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金色笔记》(2007年获奖作品) 、《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简述下地狱》、《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简•萨默斯日记》等。

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用怀疑主义、才华激情和预言的力量,来审视被割裂的文明”。





2008年



勒 · 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 ),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诉讼笔录》、《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战争》(2008年获奖作品) 、《乌拉尼亚》等。

20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新起点、诗歌冒险和感官迷幻类文学的作家,是在现代文明之外对于人性的探索者”。





2009年



赫塔 · 缪勒(Herta Müller,1953~  ),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代表作品:《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呼吸钟摆》(2009年获奖作品)等。





2010年



马里奥 · 巴尔加斯 · 略萨(Mario Vargas Llosa,1936~),秘鲁作家。代表作:《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胡利亚姨妈与作家》

201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2011年



托马斯 · 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mer,1931~2015)瑞典诗人。代表作:《17首诗》、《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见黑暗》、《为生者和死者》、《悲哀贡多拉》。

20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2012年



莫言(1955~ ),中国作家,代表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蛙》、《生死疲劳》

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



爱丽丝 · 门罗(Alice Munro,1931~ )成为最终的获奖者。门罗以短篇小说闻名全球,其影响巨大的《逃离》2004年出版,她被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以其精致的讲故事方式著称,清晰与心理现实主义是门罗的写作特色,20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4



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1945~ ),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





2015年



阿列克西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1948~ ),白俄罗斯作家。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代表著作有《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锌皮娃娃兵》等。

20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对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写作,令人敬佩。”





2016年



鲍勃 · 迪伦(Bob Dylan,1941~),美国文学家。代表作:《答案在风中飘》、《像一块滚石》、《时光慢慢流逝》

20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2017年



石黑一雄(1954~ ),日裔英国文学家,代表作:《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和《长日将尽》。

201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在伟大情感的小说世界中,找到现实世界与虚幻深渊的连结”。





2018年



奥尔加 · 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1962~ )波兰小说家。代表作《航班》、《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

2019年获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2019年



彼得 · 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奥地利文学家,《卡斯帕》、《骂观众》。

201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为:“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





2020年



路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美国诗人,代表作:《七个时期》《阿弗尔诺》《乡村生活》。授奖词为:表彰她朴实无华的诗意之声,并以一种严峻的美感普世化个体的生活。(“for her unmistakable poetic voice that with austere beauty makes individual existence universal.”)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