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探其意——“我”的人格特征
1、援引食指观点,来说明有时表面的疯狂,往往是精神、思想方面激情的映射;
2、探讨:“天狗”疯狂的行为,寄托着人的怎样的精神特质:
要求:(1)自读,品味诗句,并快速批注(3分钟)
(2)小组讨论交流,每组选出一位同学记录,并作为发言代表(2分钟)
3、品读诗句,教师点拨,挖掘天狗“疯狂”的行为背后象征的人格特质:
【主要的解读重点、可能的解读难点如下】
①一二诗节:
重点解读“吞”“全宇宙”“是”“光”“总量”等;
② 三诗节:
通过解读“飞奔、狂叫、燃烧”,体会自我宣泄、自我解放、自我展现、自由亢奋的状态;
通过解读“剥、食、吸、啮”,体会自我否定、自我解剖、打破旧我…的疼痛与壮烈;
通过解读“在神经/脊髓/脑筋上飞跑”,体会摆脱束缚,精神、思想上的追寻、创造、超越…
③体会全诗“我”的两次成长、蜕变:
诵读、分析、解读两句话,体会两句话的不同,感知“我”对“新我”的追寻,以及“我”的成长和蜕变。
A 我便是我了!
B 我便是我呀!
④讨论分析:“我的我要爆了!” 这句话的多样化理解。
【注意】
① 指导学生紧扣文本来解读、分析“天狗”疯狂行为背后的“人格特征”;
② 诵读法的贯穿:通过多样化诵读,指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来体会情感、把握主旨;
③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促进师生、生生之间观点和理解的交流、启发、碰撞;
④ “诗无达诂”,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解读;
4、【总结全诗】:
全诗托狗言志,疯狂的天狗背后,是一个极度张扬自我的“我”,一个不断蜕变、不断成长、不断新生,最终成为新的我、自己的“我”!
四、悟其旨:“我”是谁?
讨论:诗中句句有我、行行有我,激励张扬自我,这个大写的“我”,可以是谁?
① 抒情主人公郭沫若;
② 五四时期的进步人士、有志青年;
③ 五四时期的中华民族、中国;
④ 当代社会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