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雨点儿》议课实录 [打印本页]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5-2 07:15
标题: 《雨点儿》议课实录
《雨点儿》议课实录

常亚歌
说在前面:

   这是一节计划在昨天进行的课,由于自己实在无法脱身去观课,上课老师竟然把课又调到今天来上,这使我很受感动,也使我感到了老师们对观课议课的认可和热情。同时也逼着我在家里认真考虑自己的“教案”了。以免影响观课议课的质量。

实录摘要:


   地点:黄河大道小学1.4班

   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雨点儿》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付芳芳

   观课老师:常亚歌  孔利平  王建利  狄惠凤

   观课主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一、上课老师课后的整体感受。

  付芳芳(下简称付):这节课整体感到有些拖沓,引导学生说的多了,教师做的少了。还有就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不多,效果不明显。

   常亚歌(下简称常):打断,主要还是内心里有一种“小害怕”的感觉,因为,校长和教导主任都在一起观课。其实,从上课以开始你就让学生感受到紧张的气氛了,因为,在课间的时候,你就把学生召集在一起进行背诵古诗,在调节气氛。这样做,恰恰相反,学生会想:我们在外面玩的好好的,怎么不到上课的时间就让我们集中在教室里集体备古诗,今天是怎么了?当他们回头一看,便明白了,后面多了几个凳子,“有人来听课”!这是学生在备诗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东西,这无形中造成学生心理紧张,你想,再加上老师的紧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调动起来吗?

二、就观课主题的讨论

常:你课前让我们关注的主题是“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现在请你回忆一下对刚才的指导是否满意?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付:不太满意,主要还是学生兴趣不高,自己感到教起来有些“累”。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语气的变化的,从实际效果来看还可以,特别是最后学生齐读的时候,有了一些效果。如果说改进嘛,就是要范读再多一些,因为,我感到一节课中给学生范读的太少了。

常:我同意这个观点,说百遍不如做一遍,特别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能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他们准确地理解并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确实有些难度,与其这样,我们倒不如亲自给学生范读一次,并提醒学生感受大、小雨滴对话中语气的变化,为什么?这样,在本节课可以解决用时过长、学生倾听、静心思考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课堂细节不知道你注意没有?(表述案例)

  课堂上:

师:我们分小组齐读大雨点对小雨点说的话。

一组:(大声齐读)你要到哪里去?

师:读的很好,第二组。

二组:(大声齐读)你要到哪里去?......

同样的方式,教师让个别学生起立读,小雨点问大雨点的话:你呢?你呢?

常: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问句的朗读口气变化。

常:是的,这样的确可以强化性让学生感受到问句朗读时的变化,但是这个声调达到多高是个头呢?因为,学生在一直地用上扬的腔调来齐读。

付:那你认为该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况呢?

常:我可能会用让学生把这两句的问话放到课文里的段落中,让他们通读,因为就两句话,读起来也不会浪费很多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通过整体朗读感受语气的变化。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整体感知找到自己的读问句时声调的高低。这样把重点句放到文章里,学生就可能读起来更有兴趣,更有味道,更能读出大小雨点的可爱和灵动来。

三、关于阅读教学之外的问题。

常:你在上课前夕,我抽时间问你了两个问题还有印象吗?

付:有。一个是这节课的关注点是什么?另一个是这节课要告诉学生什么?

常:当时你怎么回答的?

付:(笑)对于第二个问题,确实没有仔细的考虑。

常:我是这样考虑的:昨天我知道你要讲这篇课文后便找到文章看了几边,读后,自己在想编者把这篇课文选到书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他们认识些字吗?她应该有一些更值得关注的东西。所以我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课文的最后一段:“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当我发现你在课堂没有时间来处理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便对旁边的一个叫陈晓喧的小女孩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常:为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晓喧:因为他们喝了小雨水,得到了滋润。

常: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晓喧:因为,那里的泥土里有花草的种子,他们得到雨水的滋润后发芽了,生长了。

常追问: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有雨水的滋润就一定能长出花和草吗?

晓喧:不一定,如果没有种子,就不能。

常:那我们怎么才能把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呢?

晓喧:我们可以去种一些花草的种子,等着下雨,或去浇灌。

  通过我与晓喧的对话,使我感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在课堂上抛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人们在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告诉孩子们,自己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让大家共同美化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花草。

   我刚才在狄校长的桌上看到窦桂梅老师的一句话:“语文教学要用一种哲学高度来进行思考和教学”。这也是我想编者入选这篇课文的真正意图。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小想法,不一定对。再次向你的献课表示感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