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老师的《鲁宾逊》环节呈现如下:梳理鲁宾逊河星期五的关系——是航海家还是殖民者的思辨-----内心独白写书信。
环节清晰,目标也很明确。“提起鲁滨逊,你的第一印象是?”——这是在回顾小结,整体感知人物形象。“在荒岛上,和鲁滨逊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是?”-----这是引出下一个问题。“你认为星期五和鲁滨逊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根据文本给出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驯化思想、驯化行为”。思辨性的问题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原来有个环节是和《郑和下西洋》做对比,此处进行了删除,可能是因为难度太大。独白是本书的一大语言特色。运用独白写信的方式回顾自己一生,小说用第一人称很真实了,语言自然朴实,这设计也很巧妙。
这种方式很像《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中,余党绪老师所倡导的思辨读写,就是用批判性思维的原则、策略和方法开展的读写活动;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是在篇章阅读、片段阅读、碎片化阅读的比较中凸显的;“走向理性与清明”是整本书阅读批判性思维的最终归宿,也是从基础性知识获取阶段过渡到问题解决阶段的思想主线。
拿这个设计来说,读经典,“一个人,一座孤岛,2年 ”,挖掘了主人公冒险的动机和求生之道,靠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智慧来解决自身生存问题。无论是和星期五的关系还是“冒险家”与“殖民者”的思考,都是在思辨,将问题解决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思维训练中达成问题的解决。而且,赵老师在处理这两个问题时,都紧紧扣住文本,把握住“书面与口语”“理性与感性”。
如果在辨析“冒险家”“殖民者”,能把火枪重要性推理清楚,应该对于身份的辨析会越辨越明。
本次可设计的读写结合点是独白手法的运用,回顾自己一生,给心中的他写封信。
独白是鲁滨逊动机的叙述与渲染,无论是“好处与坏处”“和星期五相处”等环节,处处都有内心独白,这是他内心的声音。独白也让这本书充满了哲学思考,抵达理性与文明的理想境界。在整本书阅读基础上的读写活动,有助于加深文本理解,也是训练语言表达的契机。
独白,是自己说给自己的话,如果把给某人写封信改成给自己写封信会不会更好一点,更符合独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