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品鉴《西游记》中语言艺术价值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6-23 00:31
标题: 品鉴《西游记》中语言艺术价值
谈起《西游记》的审美价值,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无从下手。我从蒋静的《<西游记>语言艺术札记》一文中,有不少的学习。今天就其语言艺术价值,进行学习。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的幻想世界,创造了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简洁俏皮、通俗市侩、嬉笑戏虐的语言风格,使作品呈现独特的语言艺术风貌。

一、运用口头俗语

(1)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年。(第1回) (

(2)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第5回)

(3) 自古云:“泼水难收,人逝不返(第11回)

(4)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第12回)

(5) 这厮真个如烧窑的一般,筑煤的无二。(第17回)

(6) 教训不严师之惰,学问无成子之罪。(第17回)

(7) 宁少路边钱,莫少路边拳。(第72回)

(8) 言道:“一打三分低”(第73回)

(9) 在家不是贫,路贫贫杀人。(第73回)

(10) 常闻得有云:“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第 96回)

因为俗语本身就是起提引、形容、修饰的作用,描摹人情事故、世态炎凉,所以它的形象色彩积极浓厚,再加上使用多种修辞手段,使得抽象平凡的事理生动化,枯燥的说教情趣化。正因如此,《西游记》的俗语在语言风格上整体呈现出诙谐幽默、辛辣戏谑的意味,为整部著作锦上添花,使之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二、间入叫骂詈语

詈语是语言中有侮辱性的粗野或恶意的话,主要指一些词、词组或短句。《西游记》中的骂詈语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殊手段之一,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1)    (行者)在那水面上,高叫道:“泼泥鍬,还我马来!(第15回)

(2)    行者骂道:“你个作死的业畜!甚么个去处,敢称仙洞!(第17回)

(3)    那怪闻言笑:“你原来是那闹天宫的弼马温么?”行者最恼的是人叫他弼马温,听见这一声,心中大怒 ,骂道:“你这贼怪!(第17回)

(4)    (行者)口里骂道:“馒糠的夯货,快出来与老孙打么!”(第19回)

(5)    (行者)答道:“你孙外公在此,送出我师父来!”(第21 回)上述例句中画下线的这些詈骂之语,叫骂的主体以孙悟空、猪八戒和各路妖怪居多,间或以唐僧、观音及各种神 仙为辅,詈骂的场合主要是双方打斗开战之时,间或取经集团内部言语磕绊。这些詈语从语义来分,骂对方为牲畜、低贱之物,骂对方品性、操守不端,故意错位使用亲属称谓语,非恶意中伤,主要用来攻击、嘲讽 、贬低对手,发泄叫骂之人的求胜心理需求。

三、引入方言土语

多认为《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

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一些方言词汇。

(1)据他说,他是一个天神下界,替你巴家(持家,有家庭 "做活,又未曾害了你家女儿。(第19回)

(2)八戒道:“兄弟再莫提起 ,不当人子(不好意思)了。(第24回)

(3)我想你有些溜撒(灵活、机警机敏),去他那园子里偷几个来,如何?(第24回)

(4)在这等半山之中 ,前不巴(紧挨)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寻斋 ?(第27回)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西游记》小说用简洁明快、幽默诙谐的口语化语言描绘了一幕幕市井世情,塑造了一个个世俗戏谑俗的人物画像,构建了一个个紧张睿智扣人心弦的喜剧故事, 让读者在嬉笑怒骂感受事态民情、体悟社会人生。只有对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才能更好地感受《西游记》语言的无穷文学魅力。

《西游记》的审美价值涵盖的方面有很多,今天借助这篇论文进行学习,通过语言艺术魅力来品赏其审美价值。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6-23 00:31
海西路小学  王丹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