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物品乱摆放,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学会对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常用物品进行分类。
2.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整理物品的方法,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谁是我的“小伙伴”
1.阅读猜谜:阅读教科书第42 页两条谜语,猜一猜分别是哪一种生活用品。(谜底:袜子、鞋)
2.猜谜语:继续出示几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玩具的谜语,请学生猜猜是什么。(例如,身体细长条,头上几丛毛,生来讲卫生,洁齿有功劳。打一生活用品。谜底:牙刷)
3.游戏:准备几种物品(如水杯、笔袋、红领巾等),让学生蒙上眼睛摸一摸,猜猜是什么。说说自己是如何猜出来的。
4.讲解:这些物品陪伴在同学们身边,大家生活、学习、玩耍时都离不开它们。这些物品都是我们的“小伙伴”。
5.提问:还有哪些日常用品也是你们的“小伙伴”?
6.讨论:这些“小伙伴”有什么用,选择一个说一说,它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如果没有这个这个“小伙伴”,有可能带来哪些不便?
7.小结:同学们的“小伙伴”真不少,大家要学会爱护它们,保护好它们。
【设计意图】
本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平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玩具等都是自己的“小伙伴”,初步认识到“小伙伴”的作用。
活动二:分一分 送回家
1.展示:课件出示多个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图片。
2.小组讨论:这些物品都是什么,平时你们把它们放在哪里?
3.提炼:在学生讨论和发言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物品的大小、特点及作用进行分类。
4.练习:将课件中提供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分类,送这些“小伙伴”回到自己的家。
5.讨论:对于其他同学给“小伙伴”找到的家,你认为合适吗?
6.小结:不同的“小伙伴”有不同的家。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小伙伴”会有不同的家。这个家就是“小伙伴”固定放置的地方。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通过给“小伙伴”分类、找家,帮助学生认识到物品要放在合适的地方,这就是它固定的家,让学生树立东西放在固定地方的意识。
活动三:会保护 会整理
1.出示:教师出示学生的书和本。学生观察,说说这些书和本看上去怎么样?(教师出示学生折角、撕坏、损毁、乱画的书和本。)
2.讨论:这些书和本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找到原因,如书写时姿势不正确造成的书本折角、拿书本时动作过猛造成的撕坏、平时随意扔造成的损毁等。
3.出主意:平时怎样整理书和本,它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指导学生学会解决的办法,如平时书和本一本一本摆整齐,放在桌子上或者座位里;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把书脊先放进书包里,避免书和本折角;从书包里拿放物品的时候,轻拿轻放。
4.讨论:教师出示书包,并从里面取出书本、笔袋、水壶、纸巾、跳绳等物品。学生观察,这些是不是每天上学需要带的物品,还有其他物品需要带吗?
5.演示:推荐或自荐两名擅长整理的学生上台示范,将学习用品有序地放到书包里。
6.评价:展示的同学哪些方面做得好,请你夸一夸;你有哪些改进的建议,可以现场演示。说说从同学的展示中,你学到了哪些经验?
7.反思:看一下自己的书包,自我评价,想一想如何改进。指导学生结合“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拿用方便省时”进行评价。
8.实践活动:全班同学整理书包。
9.互评:小组互相评一评,书包整理得怎么样,给对方提出合理建议。
10.小结:整理书包的好方法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整理图书、整理座位、整理玩具,都要记住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用起来方便,用后及时放回原处,这样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
本活动从整理书包入手,让学生懂得整理是有方法的,学会按照一定的方法整理自己的物品,培养整理的技能。
活动四: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1.辨析:出示教科书第45页事例,学生阅读图片,辨析“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说一说:假如图中的同学就在你的身边,你会怎么想,对他说什么?
3.小组讨论:在学校和家庭中,你有过类似的想法吗?这样做对自己会有怎样的影响?
4.情境对比说感受。
(1)出示整洁的书桌、卧室等照片,说一说看过这样的环境,你有什么感受?
(2)出示脏乱的书桌、卧室等照片,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又会有什么感受?
(3)提问: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个情境?为什么喜欢呢?
5.反思:想想自己平时整理物品的情况,进行评价,在心里悄悄给自己打个分,如果需要改变可以做些什么?
6.出示:整理物品评价表。学生自主选择一项整理任务,坚持每周评价一次。
7.小结: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
本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示学生具有自主整理的意识,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整理物品评价表对学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如果能坚持进行评价,会有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