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义行天下,情暖人间——《水浒传》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5-7 01:04
标题:
义行天下,情暖人间——《水浒传》读后感
无意闯入,便再也不舍离去,缘分好似天注定一般——《水浒传》便成了我的枕边宝。临睡前,不翻几页总觉得心里缺失了什么,看过书才能安然入睡。
读罢全书,让我深深感慨:水浒的故事,是一场彻底的悲剧。本书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当时奸臣当道,民不聊生,一百零八个好汉齐聚忠义堂,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斗贪官、除恶霸,保一方百姓太平。后来,在宋江的带领下,梁山好汉们接受朝廷的招安,但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不禁让人泪目。
而其中回荡的兄弟情义、自由意志、反叛精神,却并未随着故事落幕、失色,如同一曲荡气回肠、绕梁不止的挽歌,什么时候响起,什么时候让人醉意迷离,伫立徘徊,唏嘘肠断。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每一位都有他们独有的性格,都让我印象深刻。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解救不认识的金氏父女;桃花村痛打抢亲的小霸王周通;大闹野猪林解救被高俅迫害的林冲……
“义”只存在于《水浒传》中吗?非也!三国“义”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众所周知,刘、关、张患难相随,誓不分开的桃园结义,鲁肃、吕蒙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义,这乃是“兄弟之义”;
虽然徐晃和关羽私交很好,在樊城之战时二人“只谈平生,不谈战争”,过后徐晃当众说“取得关羽首级赏千金”并解释说和关羽之交私也,国家之事公也,不敢以私费公,这乃“国家之义”;
孙策和太史慈在神亭相斗后,孙策对太史慈有知遇之恩,所以虽然曹操后来给太史慈送去“当归”药,但太史慈一辈子都为孙氏效命……
最著名的莫过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孔明为感刘备知遇之恩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乃是知遇之义。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也能感受“义”的存在。记得有一次考试,写到最关键的地方,突然发现自己忘记带橡皮了,瞬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就在我最慌乱的时候,邻桌卢同学递过来一块救命的橡皮,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头。我想,这就是同学之间的“义”吧。
当同学生病不能完成值日生工作时,就有同学“义无反顾”地帮着打扫;当有人摔跤,当有人受到欺负……总有人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
参加运动会接力,因为特殊情况而无法参赛。这在千钧一发时刻,又有同学“义”无反顾地替我参加,这份感动,怎能不动容?
“义”行天下,情满人间。人间至爱是清欢,人间最美是“情义”。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5-7 01:04
五 (4)班 张津睿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