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14 文言文课内及课内对比阅读(四)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4-27 08:45
标题: 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14 文言文课内及课内对比阅读(四)
二、文言文课内对比阅读

例【一】(2020·贵州铜仁)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1—4题。

[甲]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周亚夫军细柳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B.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军士吏被甲,羸兵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用法的能力。A项,淫: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B项,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C项,斗: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D项,被:通假字,同“披”,穿着。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居   居天下之广居              居无何

B.而   其将固可袭成虏也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之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已而,之细柳军

D.谢    使人称谢:“皇帝成劳将军。”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A项,居:居住/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B项,表顺承/表顺承;C项,代词,他/动词,到,往;D项,向人致意,表示问候/道歉。故选B。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孟子指出具有“仁” “义” “礼”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B.乙文主要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件,以生动的事迹突出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C.甲乙两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都运用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了公孙衍、周亚夫的才华和个性。

D.乙文中的周亚夫威武不能屈,应该也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项表述有误。经分析,甲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论述何为“大丈夫”,而乙文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周亚夫的治军才华和“真将军”个性。故选C。

4.把卷I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答案】把顺从当作准则(标准)的人是妾妇的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正”,“正理”的意思。“道”,规则、道理的意思。注意句中“……者,……也”是判断句式。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答案】于是(在此时)皇上就派遣使节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想要进入军营慰问军队。”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第一个“使”,“派遣”的意思。第二个“使”,使者的意思;“劳”,犒劳的意思;“诏”是皇帝发布的命令。

【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 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 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 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 '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 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 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例【二】(2020·海南)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二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选自《<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               

(4)传不习乎         

【答案】(1)①味美;②教导;③喜爱,爱好;④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②句意为:《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教导。③句意为: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好:喜爱,爱好。④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案】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故,所以。曰,说。相长,互相促进。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答案】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与,和。交,交往。信:守信用。

3.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案】示例: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是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梳理语段内容,根据前后文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意思是: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弗学……”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择其善者而从之……”是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

4.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

【答案】示例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示例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活动主题“学会反思”,从两段材料中选取恰当的语句即可。所选语句要能支撑“学会反思”这一主题即可。

【参考译文】

【甲】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乙】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4-27 08:46
例【三】(2020·山西)诗文佳作脍炙人口,名楼古亭情韵悠悠。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4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芳草萋萋鹦鹉洲(      )    (2)云归而岩穴暝(       )

【答案】qī  míng

【解析】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的能力。“萋萋”中的“萋”读“qī”;“岩穴冥”中的“冥”读“míng”。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大名鼎鼎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豁然开朗

C.野芳发而幽香         整装待发                 

D.朝而往               朝思暮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项,前者是“命名”的意思;后者是“名气”的意思。B项,前者是“消散”的意思;后者是“开阔”的意思。C项,前者是“开放”;后者是“出发”的意思。D项,二者均是“早晨”的意思。故选D。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

【答案】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尤其要注意句中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的翻译。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翼然”是名词活用为状语,指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是居高而下的意思。另外,句中“……者,……也”是判断句式。翻译时要注意体现句式特征(……是……)。

(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翻译: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答案】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落,水位下降,减少。出,裸露。另外,这是判断句式,属于意念上的判断。翻译时要注意体现句式特征(……是……)。

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黄鹤楼

醉翁亭记

关键词选取

内容概括

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想,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表达了思乡的愁绪。

【答案】①愁 ;②示例一:描写了醉翁亭周边宜人的环境,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示例二:叙写了醉翁亭周边环境,得名由来,山间朝暮、四季之美景,表达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乐趣。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①空,考查诗人情感的分析概括。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关键词“愁”。②空,考查对选文关键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选文介绍醉翁亭的所在,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转”字引出亭子,由远及近,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接着描写山间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的变化无穷,引出景色不同,流连山中美景的乐趣无穷。据此填空即可。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黄鹤楼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醉翁亭记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4-27 08:46
例【四】(2020·深圳)阅读下面《礼记。学记》二则,完成1—3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日:“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①典:常。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弗食,不知其旨也    (     )           

(2)教然后知困  (      )

(3)人不学,不知道(      )               

(4)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

【答案】(1)味美;(2)困感,阻碍;(3)道理;(4)称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1)的意思: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其中“旨”是“味美”的意思;句(2)的意思: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其中“困”是“困感,阻碍”的意思;句(3)的意思:人如果不学习,则不明白道的存在。其中“道”是“道理”的意思;句(4)的意思:因此古代的君国要先建立国家统治人民。其中“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的意思。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尤其要注意句中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的翻译。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弗”是“不”的意思;“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好处”的意思。

(2)玉不琢,不成器。

【答案】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器物。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琢”是“雕琢”的意思。

3.根据内容,完善表格。



【答案】①念终始典于学;②教与学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选文主要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①空,这是考查本文主旨的概括。选文强调的是“人要始终想着学习”的道理,这就是选文的核心观点。依据题目和表格里的要求,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从原文中筛选出体现核心观点的语句,即原文中“念终始典于学”一句。据此填空即可;②空,根据前面的“教学相长”分析,这是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来讨论的。据此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 璞玉中虽然内含美质,但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人虽然有内在的天赋,但如果不学习,则不明白道的存在。因此古代的君国要先建立国家统治人民,不仅要修己治人,还要设立学校,以大学之道教人,使人学习而化风成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名师支招】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4-27 08:46
【实战演练】

【一】(2020·四川凉山)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虽有佳肴》)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 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佳肴(即使)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

B.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

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D.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其真无马也(表反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其中A项错误,虽有佳肴(虽然);虽我之死(即使)。故选A。

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主旨和写法的能力。其中D项表述错误。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故选D。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应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原则。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修养),养(培养)”,注意根据句境确定词义。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2020·天津)阅读《岳阳楼记》的节选文字,回答1—3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B.朝晖夕阴                晖:日光

C.樯倾楫摧                倾:倒下

D.宠辱偕忘                偕:和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词语的能力。其中D项“宠辱偕忘”据句意为: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句中的“偕”,一起的意思。故选D。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前人之述备矣

C.至若春和景明                              

D.而或长烟一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通假字现象的辨析能力。A项,句意为: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属:通“嘱”,嘱托、嘱咐。故选A。其他三项没有通假字。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

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和“吞”极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水气势磅礴的特点。

C.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

D.第③④两段运用对比的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写出两种截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文章第③④两段,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迁客骚人在不同的情境下登.上岳阳楼的不同心境,因此,本题C项中“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的表述是错误的。从文中分析,不是指作者,是指那些迁客骚人。故选C。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

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高兴极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4-27 08:46
【三】(2020·西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对文中句子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复行数/十步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D.寻/病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进行划分。B

选项句意为:又向前走了很多步。其中“数十步”是数量词,中间不能断开,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复行/数十步”;

故选B。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意思。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

(3)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                 

(4)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

【答案】(1)感到惊异;(2)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3)同“邀”,邀请;(4)先前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其中“异”是感到惊异的意思;(2)句意为:老人和小孩。其中“垂髫”是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的意思;(3)句意为: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其中“要”,同“邀”,邀请;(4)句意为:就沿着原路回去。其中“向”是先前的意思。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答案】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文言现象。句中重点词语有:“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文言现象。句中重点词语有: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4.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课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自然环境:美丽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平和;(3)生活状况:安居乐业;(4)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写的是自然环境,美丽富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的是社会环境,安定平和;“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写的是桃源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劳作、服饰与外人无异,他们安居乐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写老人和孩子的精神状态,他们无忧无虑,快乐自由。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