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夯基达标
1.D 解析 A项,“熹”应读“xī”。B项,“论”应读“lún”。C项,“瞭”应读“liào”。
2.B 解析 A项,“意”应为“毅”。C项,“查”应为“察”。D项,“捡”应为“检”。
3.D 解析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这里用来形容演讲,使用不当。
4.A 解析 首先明确这几句话的中心是选择的问题,所以先找出总领句第③句。再根据第②句来判断,由“把握好时机”“仔细慎重”推知⑤①应和②相连。
5.丁肇中 美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课内品读
6.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7.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探索。
8.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进行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9.不能。“唯一”一词强调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突出了“探索”在“寻求真理”中的作用。
10.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课外拓展
11.解析 所填语句是三个分论点,联系第②段“守、破、离”的意义,结合三段的事实论据分析。“守”是跟师傅修业,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第③段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守”的重要作用,与“守”衔接最恰当的应是第③句;“破”是在传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即“突破”,与第①句衔接;“离”是开创自己的新境界,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与第②句衔接。
答案 A.③ B.① C.②
12.解析 本文按“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思路行文,第①段引出话题,然后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结构。第②段总说“守破离”,第③④⑤段分说“守破离”。
参考答案 ②总说何谓“守破离” ③分别论述“守”“破”“离”
13.解析 阅读所给文段,“不舍不弃,不离不散”“饥饿贫寒没有熄灭……”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能证明第③段的观点。
参考答案 放入第③段。孔子这个论据证明了第③段的观点: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14.解析 “抛砖引玉”是自谦之辞,用在这里明褒实贬;“略尽绵薄”是自谦之辞,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殷切期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用在文中不合适。
参考答案 (1)“抛砖引玉”改为“金玉良言”;
(2)“略尽绵薄”改为“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3)“殷切期望”改为“衷心希望”。
15.示例 (1)我觉得不妥当。网络词语虽然新潮,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但在规范性、科学性上存在着一些欠缺。写作文是为了提高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使用如“666”“酱紫”这样的网络词语,文章会显得不够规范、典雅,而且会影响他人理解。
(2)我觉得合理。语言本身就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我们要善于接受新鲜词汇,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作文使用网络词语,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何况,现在很多网络词语,如“抓狂”“点赞”已经被大家熟知和接受,收录到了《现代汉语词典》中。
(3)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网络词语良莠不齐,写作时我们要善于取舍,慎重选用。使用那些已被大家熟知并广泛接受的网络词语,如“给力”“点赞”等,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坚决不用那些不够规范、不健康的网络词语。
16.解析 先通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内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所蕴含的道理。通过分析材料可知,适当的压力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时时放不下,让它压在心头,则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包袱,成为压在心头的石头。如果我们懂得适时放下,则会让心灵少一些负重,多一分前进的动力。然后,整理答案,答案一定要全面。
示例 学会适时放下,我们才能坚持得更久,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