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我与名师的差距在哪里? ——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3-2 20:01
标题:
我与名师的差距在哪里? ——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有感
观察课堂,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拜读了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我边读边感叹于名师们挥洒自如的课堂风范和教学艺术,自问名师的课堂何以如此精彩,是课前灵动的预设?还是师生默契的交流?是师生澎湃的激情?还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学习材料的引进?还是精美的课件?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与仰慕以久的张齐华、邱学华、钱守旺等数学名师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对话,感受着名师充满爱意、诗意和创意的魅力课堂,惊叹于名师高超娴熟的课堂艺术和独具魅力的教学智慧,佩服着名师们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高瞻远瞩的目光、智慧的火花……原来自己与名师们的差距居然是——对于课堂的观察。
一、“好课标准”的是什么?
这一版块以《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三字”、 “十二条”》、《什么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节好课》、《把握教学要素.优效数学活动——我的数学教学观》、《课堂——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5篇文章教我们评判什么是一节好课,让我了解名师是如何理解“什么是一节好课”。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
当我们总是留恋、感叹于优秀教师挥洒自如的课堂风范和教学艺术,对它深深折服,并试图将其“原样”复制,让这份精湛和美感同样绽放于自己的课堂中。然而,无数类似的努力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张齐华老师在《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他的观点:“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正如我所坚持的,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张老师的话,让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撇开优秀教师精湛的教学技巧、技术、智慧难以简单“克隆”之外,更深层的问题是——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学技艺与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在某种意义上说,优秀的课堂其实并不完全具备“可分析性”、“可解剖性”。因为它本身是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是执教者众多优秀品质通过无形的整合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也就是张老师在文中所提及的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这让我明白了: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境界,应从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起,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正如张老师所说:“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既然如此,那么,与其站在这股清泉的最下游,坐以赏其美妙的泉姿与乐音,倒不如溯其流而上,去其源头活水处,领略其最初的姿态与原动力。只有在那里,我们才能撇开一切外在的干扰因素,触摸到最真实、最本色的风景。”
邱学华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三字”、 “十二条”》中谈到对于“好课”的观点——“三字”、“十二条”。“三字”即“趣”、“实”、“活”。 “趣”即有趣,让学生喜欢;“实”即扎实,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活”即课堂气氛活,学生思维活。“十二条”即:(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学习;(3)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4)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造精神;(6)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6)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7)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8)教师控制讲话时间,多留练习时间;(9)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10)加强动手操作,运用现代手段;(11)内容不要太多,把握教学节奏;(12)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反观我们的教学,要真正同时落实这“三字”“十二条”,除了有这一意识之外,更应在全面了解学生、教材上下功夫,更应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下功夫。这样,课堂才有趣,只有课堂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之后,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我们该怎样“问诊课堂”?
这一版块以《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剖析》、《从教材到学材的构想》、《让错误价值最大化》、《对教材遭受“冷”遇的“热”思考》、《数学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学时尚与教学个性化》、《从苏步青的题词谈起》5篇文章教我们如何寻找教学设计的不足,引导我们走出教学误区。读完这一版块我更坚定了我对数学教学目标的理解——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同时又有一个能用数学思考的头脑。
徐斌老师将“情境创设为哪般”、“调动积极性是教学目的吗?”、“生活味>数学味”、“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吗?”、“算法多样化还是形式化”、“活动越多越好吗?”等我们老师日常“崇拜”并“争议”着的问题,从具体案例入手,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论述,使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逐渐趋于清晰。
三、“数学之道”为哪般?
这一版块有众多的优秀数学教师带领我从《数学是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发展》、《如何诠释和演绎人本数学》、《回归本原:数学教学的真正追寻》、《追寻充满智慧的数学教学》、《数字美,算式美,图形美》、《数学,还是那个数学》、《用文化润泽教学课堂》、《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动态生成的过程》、《以反思的方式改变我的教育生活》等角度认识和理解数学,告诉我这就是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名师的经典语录让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夏青峰老师说:“在关注数学事实的同时,更应关注孩子的数学经验。让数学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客观走向主观相结合……”
华应龙老师说:“在教学中研究学生,在探索中感悟课堂,在实践中反思问题,在思考中生成智慧。”
朱德江老师说:“我愿用我的一生,去追寻充满智慧的数学教学,去追逐智慧教学之梦。”
贲友林老师说:“行动、反思,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多了激情,多了智慧,多了艺术,多了创造。反思,连接着现实与理想,关注现实,指导未来。反思,让我们成为关注自己的人,成为自己想做的人。”
四、如何“观课品课”?
在这一版块里,《批判与建设——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与思考》、《案例研究之研究》、《应去除什么样的“热闹”——冷观数学课堂》、《充分与深刻——数学课堂对话的导航灯》、《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的处理艺术》、《智慧和人格在数学活动中生成——从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谈起》、《让学生在“触摸”中学习知识》给了我很多启示。特别是张兴华老师在《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中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问题与学生心理规律、心理特征之间的一些关联,以及如何根据心理学知识设计和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这就是我们日常“观课品课”中应该着眼的一个重要方面。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从叶教授的话中,我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压力,教师不单每天重复教学,最重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只有坚持不懈地反思教学成果,研究教学质量,把理论与实践不断相结合,从教学中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向“名师”水平靠近一步。就像张齐华老师说的那样“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是教师本身精湛的学科涵养,以及将其自然转化为教学影响力的智慧”。
“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读书中让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