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如何做好课例研究 ——新教师培训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3-2 13:59
标题: 如何做好课例研究 ——新教师培训反思
五月的风拂绿了树上的枝叶,吹红了园中的月季,也带来了第三次新教师培训。这次为我们带来精彩讲座的是申宣成博士。他所讲得主要内容是如何做好课例研究。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是反思性的工作者,那么课例研究对于教师而言就非常重要了。尤其对于新教师而言,课例研究是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著名的教育工作者王崧舟老师就把研究名师的课例戏称为自己专业发展的“葵花宝典”。

想要做好课例研究,首先得知道什么事课例研究。课例是课堂教学的实录,是关于一堂课的教育学的案例。课例研究则是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或其中若干教学实践的描述和分析,在互助与反思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教研活动。从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出,课例研究即对于一节课进行分析和研究。

那么应该怎么进行课例研究呢?应该对什么样的课例进行研究呢?申教授把课例研究的素材分为四类:现场观课、课堂视频、课堂实录和课堂叙事。也就是说,做课例研究不一定非要去现场听课,网络上的课堂视频、课堂实录甚至文字性的课堂叙事都可以作为课例研究的对象。

有了课例研究的素材,那么该如何去做课例研究呢?申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三种方法:

情境填空法。

课例研究者面对课堂教学中某个较难处理的情境,不是直接看教授者的处理方式,而是试想一下,如果自己处在这种教授环境中自己会怎么做,之后将自己的想法与课例中的处理相比较,从而发现问题解决的技巧。

情境填空法适用于课例的局部分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研究者的课堂教学应对技能。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情境填空法,申博士为我们做了一个现场展示:

于永正老师在讲《新型玻璃》时问学生“课文一共介绍了那几种新型玻璃”。

一个学生这样回答,“课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

于老师评价道:“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

这时,这个学生面有难色,想坐下去。

看到这里,申博士停了下来,留下一分钟时间,让在座的老师们假设自己就是于永正,遇到这种情景时自己会怎么处理。一千个读者尚且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座的老师们也都分别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式,老师们各抒己见,许多精彩的应对方式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老师们解答完毕,申博士给我们看了于永正老师的处理方式:

于老师对这位学生说道:“你先别坐下去,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我们再好好想想,我们不着急。”

学生想了一会儿,回答道:“课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于老师竖起大拇指点评道:“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你可以整整少说15个字,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呀!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吗?孩子,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呀。”

看了于老师的应对方式,立刻就能从自己和于老师的不同应对方法上学到新的教学技巧。

专题分析法。

专题分析法是指,针对教学中的某个专题(如导入、提问、朗读、概念教学等)选取多个课例进行研究,总结出一系列的方法来。这一方法的目的就在于在不同的课例之间寻找到规律性的东西。

结构复盘法。

结构复盘法就是看过课例之后,整理出主要的教学活动、梳理出授课者的设计思路、推断出授课者所秉持的设计理念。结构复盘法要求整体把握设计理念和课堂结构;做到抓大放小,避免出现“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

申教授讲得太精彩,以至于我们听得都忘记了时间,当意识到培训接近尾声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意犹未尽。确实,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们还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所以,面对这些经验丰富的前辈们,我对于他们所传授的教学经验便更加如饥似渴。今天的培训再次让我收获颇丰。我相信,未来的培训,我必定可以吸收更多的教学经验,而这些丰富的前辈们的经验,也一定能够帮助我尽快进入教师的角色,从而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