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PPT课件含配套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0 15:1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件下载说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最新更新的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秀教育教学课件,课件与人教部编版语文书最新教材同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的课件、试卷资源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老师们下载!

课件科目:语文
课件年级: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8册)
课件版本:人教部编版
课件名称:6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件格式:  PPT

        请需要的老师们直接到帖子下面下载附件!如有问题请私信我或回帖说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2-20 15:20:25 | 只看该作者

6 飞向蓝天的恐龙.zip (7.18 MB, 下载次数: 1280)


打开微信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Lspjyw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Lspjyw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2-20 15:20:30 | 只看该作者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前解析】
关注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在前一课《琥珀》“提出不懂的问题”基础上,本课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记录和梳理问题。
关注体裁特征:
所谓科普说明文,就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的说明性文章。语言特点是逻辑清晰,准确严密,形象生动,常常综合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本文在逻辑讲述上,最典型、最鲜明的是采用了“先总体概括,再具体分说”的“总分”结构。如第四自然段,围绕“形态各异”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从体态、体表、习性等方面,讲猎食性恐龙身体发生变化。
语言表达准确、严谨是本文的又一特征,作者多处使用了表程度、表估计、表范围的副词,例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中的“一支”和“漫长”,“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中的“一些”,“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全面”等,要适时引导学生对比辨析。
文本涉及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作比较(它和小狗一般大小……)、列数字(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打比方(……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使得描述对象形象具体,生动传神,更具说服力。
关注策略指导:
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一方面还要引导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
关注学法指导:
本文就是一篇训练学生信息提取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复述讲解能力的好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捕捉关键句,圈画关键词,从而理解每一段的意思;还可以借助关键词这一“支架”,条理清晰地进行讲述,从而助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4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能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体会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
【教学难点】
能多角度地提出问题,记录整理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4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梳理并试着解决。
3.通读全文,了解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话题导入:同学们,提到“恐龙”,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谁来说说你对恐龙有哪些了解?
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作答。
2.教师追问:那你听说过“飞上天空的恐龙”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题目叫作《飞向蓝天的恐龙》。
出示课件1:
3.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出示课件2:
学生思考,提出质疑。      板书(提出问题)
预设:恐龙怎么会飞上蓝天呢?      板书(恐龙 ? 鸟)
如果是真的,它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发生了什么事情,促使恐龙要向天上飞?
恐龙若想飞上蓝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最后飞上了蓝天的是哪种恐龙呢?
恐龙为什么要向天上飞,难道不可以向海里游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入手,通过对比、质疑,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看你能不能通过自读找到答案,或者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
出示课件3:
2.学生默读全文,进行独立思考,并将问题写在学习纸上。
3.小组合作交流,互助解决问题,把仍旧无法解答的问题标注出来。
出示课件4:
4.全班汇报:
(1)你提出的疑问,哪些解决了,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预设1:“中生代”“后裔”“茹毛饮血”这些词语不理解,我们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了它的含义。
预设2:读课文时,我对那只那只长羽毛的恐龙特别感兴趣,想知道它叫什么。后来通过翻阅课后“资料袋”,知道了原来有羽毛的恐龙不是一种,而是许多,例如“小盗龙”和“中国龙鸟”。
预设3:我想知道经过了多久,恐龙才最终变成了鸟呢?我们是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
教师小结:看来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课后“资料袋”、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找到答案。其实在平时,到互联网上搜索或向身边有经验的人询问,也是不错的方法。    板书(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5:
(2)哪些问题虽然同伴间进行了互助讨论,但也没能找到答案呢?
出示课件6:
预设:
①作者想说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可为什么开头却说它们似乎“毫不相干”呢?
②为什么猎食性恐龙会逐渐演化成鸟类,而植食性的恐龙不行呢?
③在树枝间跳跃、滑翔,我能想象,但奔跑的时候学会飞翔,我还是难以理解……
【补充说明:如果学生提问的角度单一指向“内容”,教师要适当启发,如写作方法、探究启示等。】
教师小结:从大家提出的问题就能看出,你们真的是在用心思考:有的问题指向词语理解,有的指向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作者的表达方式,还有的则辐射向课外。大家还能积极主动地寻求答案,解决问题,非常了不起!板书(多角度)
出示课件7:
相信随着我们深入地学习,你一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能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通过不同方式解决”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提问的具体内容,更要关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合并整理,去粗取精,帮助学生提炼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筛选保留最具研究价值的核心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字词。
1.通过几次读文,你发现作者介绍了关于“恐龙飞上蓝天”的哪些内容呢?
(1)出示学习提示,明确任务要求。
出示课件8:
(2)指导点拨学法,梳理概括段意。
出示课件9-12:
第1段:先找到关键句,再圈画出关键词“恐龙、演化、鸟儿”——点明鸟儿是从恐龙演化而来。
第2 段:同样采用找关键句、圈关键词的方法,概括段意为——介绍观点的提出者,举例说明科学家找到了化石证据。
第3段:(过渡段)引发思考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第4段:(学法同上)科学家假想恐龙演化成鸟的过程。
第5段:(学法同上)科学家希望全面揭示演化的历史过程。
(3)追问:请同学们思考,以上5段哪些内容联系比较紧密,可以放在一起呢?
师生一起归纳合并,将文章划分为三大部分。
出示课件13: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宏观再微观:找到重点句,再找关键词,从而理解句子后再回归到段落,以此来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掌握基本概括方法的能力。)
2.学习字词,交流方法。
(1)朗读课文,识字学词。
出示课件14:
(2)带拼音读词语。
出示课件15、16:
(3)去拼音认词语。
出示课件17:
3.认读生字,交流方法,强调书写:
出示课件18-24:
【比一比】   钝——吨      
【加一加】   太+心=态  
【形旁表意】肉月旁  膨、肢  
【字理识字】颅(页字旁,表示人的头部)   
隧(左耳表示山,引申为崎岖不平的地方)
【书写规则】翼    上面的“羽”去掉勾,下面主笔横拉长。
视频演示书写过程,学生在字帖上描一写二。
(设计意图:朗读全文,纠正字音,识记字词,点拨方法,有效地为下一步的细读、品读扫清障碍,做好铺垫。在认读字词环节,适当对某些词义进行解释,可以减少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的压力。交流记字方法,既夯实了生字学习,又触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科学识字的思维品质。)
【补充说明:如果在第一板块学生提出了字词方面的疑问,可适时随机解决,不强求集中识记。】
四、课后作业
1.生字描一写二,每个字再组两个词语;
2.阅读“资料袋”,结合本节课所学想一想:关于“恐龙飞向蓝天”,你都知道了哪些?还有什么困惑?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出示课件25:
五、板书设计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多角度 提出问题
恐龙      ?       鸟
多种方法 解决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2-20 15:20:4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体会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质疑。
1.明确研究方向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集思广益,提出了不少问题,也通过同伴互助、查阅资料或研读上下文解决了一部分,但大多是围绕“内容”的一些知识性问题,对于“写法”有所忽略。这节课就让我们聚焦“写法”,深入研究——作者是怎么把这样一个专业学术知识讲得清楚明白又生动有趣的?
出示课件26:
2.教师示范启发
出示第1自然段并提问:作者想说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可为什么开头却说它们似乎“毫不相干”呢?
预设1:作者采用了对比手法,把“恐龙”和“鸟类”放在一起,强调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异,让人感觉“毫不相干”。板书(对比)
出示课件27:
预设2:“似乎”一词非常重要,它告诉人们“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少了这个词,意思变成绝对的就错了。只有加上“似乎”,表达的意思才能准确。板书(准确)
出示课件28:
(设计意图:提问只有多角度,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关注“写法”并进行提问,力求读出作者表达上的精妙之处。)
二、学生思考,自主探究。
1.过渡:请同学们细读全文,找找看在“写法”方面你有什么发现,或是产生了哪些困惑?简单记录在学习纸上,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出示课件29:
2.学生读文,记录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组内交流,研讨收获;教师参与,适时点拨。
4.全班汇报:本组内的阅读发现,问题思考以及研讨结论。
要点(一):恰当的说明方法
预设1:第2自然段“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举了两个具体的例子,第一个例子引出了“假说”,第二个例子增强了“假说”的可信度。板书(举例子)
出示课件30:
预设2:第4自然段“它和小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和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小狗”作比较,描述了“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和外形,让人感觉形象又生动。板书(作比较  形象  生动)
出示课件31:
预设3:第4自然段“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体重只有几千克。”——用列数字的方式,对比介绍了两种恐龙的身形、体重。板书(列数字)
出示课件32:
预设4:第2自然段“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这种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就是打比方,会让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板书(比喻  打比方)
出示课件33:
要点(二):用词的准确严谨
预设1:第1自然段“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为什么非要说“一支”和“漫长”,直接说“恐龙经过演化”不可以吗?
出示课件34、35:
不可以。“一支”指的是恐龙中的某一个分支,不是全部;“漫长”指演变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不是一下子就变化而成的。这两个词语都不能去掉,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了,不准确了。这两个词语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板书(准确)
预设2:第2自然段作者在写科学家的推测和努力时,用了“很可能”和“应该”这样表示不确定的词语。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3:第4自然段开头作者说第一只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为什么要说“大约”?
出示课件36:
——可能、应该、大约是表“估计”和“推测”的词语,加上它们,反而体现出作者的严谨。板书(严谨)
要点(三):“总分”结构句段
预设1:我们小组发现,作者在第4自然段,使用了“先总体概括,再具体分述”的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出示课件37: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两张表格,理清内容,体悟作用。
表格《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作者连用六个“有的”,分三组介绍了庞大而多样的恐龙家族:第一组是从形态、行走方式写的;第二组是从身型、体重写的;第三组是从性情和食性写的。
出示课件38、39:
预设2:猎食性恐龙——关注“标点”,即冒号前面是总说,冒号后边是分述,并用分号隔开,是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猎食性恐龙身体发生的变化。
出示课件:40:
教师小结:总分结构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的条理更清晰,角度更多元、更具体、更全面。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把事物讲清楚、说明白。
【补充说明:以上预设应以“链接”方式随同学生汇报的内容灵活出示,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和梳理归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说明的准确、表达的生动,从而对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更深的认知和感悟,渗透科学严谨的思维品质。)
三、创设情境,介绍演化。
今天,恐龙博物馆正在招收“红领巾志愿解说员”,负责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彩排,一会儿可以派代表发言,也可以小组分工,合作讲述。
出示课件41:
在进行解说时,还有一些事项提醒大家注意。
出示课件42:
(设计意图:本段是全文最核心的重点段,信息量大,让学生一下子把四百余字的段落,条理清晰地讲述出来,难度实在不小。有针对性的建议,将任务分化,学生的常识认知和思维逻辑清晰而有条理,讲述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再次质疑,引向课下
1.提问:看来鸟儿是由恐龙演变而来,这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了,但是请你仔细读读最后一段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前文说已经找到证据,可为什么结尾处说“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越来越近”呢?难道愿望还没实现吗?
出示课件43、44:
这说明科学家们还在继续搜索更多、更充分的证据,漫长的演化过程并没有完全揭示。许多未解之谜也等着我们去探寻、去发现……
(设计意图:文章末尾不是盖棺定论、板上钉钉,而是延伸出一个发散研究话题,设计拓展延伸形式的学习最和谐、最“般配”。)
2.既然有飞向蓝天的恐龙,那有没有潜入水底的恐龙,有演变成其他物种的恐龙吗?更多关于恐龙的猜测、推测,等着你去探索!
五、课后作业
出示课件45:
六、板书设计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字
(对比)(比喻)
准确  严谨  形象 生动
先总后分
【课后反思】
《飞向蓝天的恐龙》 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介绍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得问题,并试着解决”。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二课,是建立在上一课《琥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写下不懂得问题”。
根据以往经验,“恐龙”话题在学生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学们不但不陌生,而且有一部分甚至是超级发烧友,对恐龙知识几乎如数家珍。然而,本篇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是有难度和障碍的:一、进化知识远不及恐龙故事吸引人;二、学生普遍缺乏考古认知;三、课文较长,以点带面不易把握;四、质疑提问的思维训练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是学生的弱项。
基于以上认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力争体现三个原则:
第一,“学生主体”原则。即学生思,学生说,学生画,学生演,学生写,尤以学生“思”更为明显,且贯穿始终:从开头的对课题提问,预习时对课文提出并写下不懂的问题,结尾处首尾关照引发质疑,处处将学生思维推在前面,力求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第二,“文体特征”原则。科普说明文既不同于童话故事以情节取胜,又区别于一般的科学论著,它兼具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生动。所以第二课时每一部分都在双线并行,让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同时,也能获得感性感受。
第三,“能力训练”原则。本篇文章在中年级属于偏长的课文,课上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全文要把握重点段,段内要关注重点句,句中要提取关键词。教学中,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捕捉关键词,从而形成准确理解和整体概括的能力。
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本节课遗憾有二:朗读进行得不够充分,读写结合没能有效开展。“读”和“写”这两点,如何自然融入教学流程之中,不显突兀不割裂,是需要继续思考和实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03: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