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下册教师教学随笔、案例集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3-16 07:56
标题:
小学语文下册教师教学随笔、案例集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有趣的拼音课
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 刘会娟
拼音教学,历来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孩子觉得枯燥乏味,老师也觉得困难重重。《课程标准》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遵照课标的要求在学习拼音部分,我充分利用课本中提供的情景图,并倡导孩子们创编辅助记忆顺口溜。把学习拼音寓于故事之中,并辅以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下面是我执教“a、o、e”一刻的部分场景。
“小朋友,谁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听讲故事,小孩子的表现欲就被钩上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小手举过头顶,眼神急不可耐,一副副“非我不可”的架势。我趁势说:“今天可是看图讲故事。”随即转身把放大的挂图贴到黑板上。
一幅美丽的乡村景象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太阳初升,雄鸡高歌,小鹅戏水,花儿轻摇,杨柳拂面,一个小朋友和一个妈妈模样的人在岸边看小鹅戏水……孩子们看着图。有的小孩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放下了手,有的小孩手是高高举过头顶,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情。我叫了最活跃的一个。战洁自豪地站起身,挺起小胸脯,大大方方开了讲:“星期天,我要求妈妈带我出去玩,妈妈带我去了农村姥姥家,姥姥家那里可真美,有杨树,有野花,有池塘,有白鹅,有公鸡……
“不对,不对,老师,战洁讲的不对。”一向伶牙俐齿的刘美没等战洁坐稳,就跳了起来:“不是妈妈,是阿姨。”“阿姨?你怎么知道的?”我佯做不解地问。“他没有看到拼音‘A’,拼音‘A’就是告诉我们那是阿姨,因为我们还不识字,所以不能用汉字,只能用拼音‘A’。”你别说,这番解释还蛮有道理,听得小家伙们连连点头,竟没人能反驳。几十双小眼睛齐刷刷盯着我,等我裁判。
看到孩子们入情入境了,我知道教拼音的时机到了,“对,这个小朋友真聪明,观察得很仔细,图中是想用拼音‘A’,来告诉我们这是一位阿姨。那什么是拼音呢?拼音是学汉字的工具,是为以后学汉字准备的……接下来顺口溜也派上了用场:阿姨的A,嘴巴张大A,A,A……大白鹅,e,e,e……大公鸡,嘴巴圆圆o,o,o……”孩子们兴致盎然,一遍一遍的跟读,自读,互读,竟没有丝毫枯燥的意思,语音也很快掌握。
最后,我还让孩子用橡皮泥捏了拼音的模样,孩子们兴致盎然。
原来,学生可以在看图画,讲故事,读儿歌,捏一捏中学会拼音,并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3-16 07:57
拼音教学,能让孩子走多远
──例谈拼音教学的有效性
重庆市涪陵城区实验小学 余乐平
何为有效性?通俗而言,就是完成某件事情后所达成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就是看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目标达成如何,学生学习效果怎么样。看看我们身边的随堂课:有准备不够充分的,结果教学流程混乱;也有课堂结构安排不合理的,结果未到站就停车;还有对教材“吃”得不够的,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很明显,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算不上有效。最近听了一堂一年级的拼音课(《j q x》),很受启发,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十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步步提升,课堂多次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最后在学生动情的歌唱中愉快结束。看着这些入学不到一个月的孩子们,就能这么认认真真地听讲,专专心心地书写,还满有疑问的产生新问题新发现,真是了不起。
课后,我久久不能回神,脑海里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刚入学的孩子,我们的拼音教学,到底能带他们走多远?
1.创设情景,活化教材
片段1:声母“q”的教学
师:老师手里拿的什么?
生:气球。(板书:qì)
师:数一数,老师手里一共有几个气球?
生:(数)一共有七个。(板书:qī)
师:老师想把这七个气球送给大家,想不想要?
生:想!
师:不过,孩子们能读了,才能送给你们,我们来学习“气”和“七”的声母。(板书:q)
生:(试读)
师:(正音,教发音方法)
生:(指名读、小组读)
师:为了表扬孩子们读得这么好,老师来表演吹气球的节目。
(吹气球)
生:(笑)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老师在吹气球。
师:老师在哪里吹气球?要吹多少个?
生:老师在讲台上要吹七个气球。
师:(引出拼音“qi”)
……
反思:“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老师有了一眼泉,才能给学生用之不竭的水,老师应该不断地去挖掘语文教学中的那“一眼泉”,善于挖掘文本,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一年级教材安排了许多优美的情景图,老师在教学时,结合一年级教材和孩子的特点营造一个生活中的片段:吹气球。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教给学生“q”的发音方法,并根据情景训练学生初步说话,为学习“qi”以及它的四声创造条件,利于学生掌握,也利于记忆。
2.关注学生,以导引学
片段2:声母x的教学
师:老师手里有一张图片,想不想看?(课文中的情景图)
生:想(齐说)
师:我最喜欢给坐好的孩子欣赏!
生:(全体坐好)
师:(拿出图片)这是什么?
生:是西瓜!
师:(板书:xi)哪些孩子喜欢吃西瓜?
生:我、我、我──
师:那我就请喜欢吃西瓜的孩子们仔细看看,(看图)你能从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了西瓜被切成四块,像英语字母“x”。
生:像作业本上的大叉。
生:像美术学具中的剪刀。
生:就是声母“x”。
师:(板书:x),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位新声母朋友。(教发音方法:牙齿对齐,留一小缝发音)
师:哪些聪明的孩子能编顺口溜记住x?
生:西瓜西瓜x x x,四块西瓜x x x,像把大叉x x x,像把剪刀x x x。
师:你们编了这么多顺口溜,真棒!那你们能用小手来做一个“x”的造型吗?
生:(学生动手做!)
师:我们刚才还学了j和q,也能用手做吗?
生:(动手做)
……
反思:“关注学生是上好新课程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我们更应该从小培养他们课堂的参与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课上,老师随处关注着学生,借助情景图片,学生主动出击,老师逐层引导,根据学生的状态谋出新招,充分利用学生本身的资源,为声母编顺口溜,做声母形状,这些设计符合学生的口味,还能发挥他们动口、动手的能力。循着从未知到已知、从感性到理性、从“死”到“活”、从理解到应用的顺序进行,最终让学生乐在其中。
3.循序渐进,达成目标
片段3:j q x的书写教学
师:能用口诀再来记记这三个声母吗?
生:(编顺口溜)
师:在写之前,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生:要注意写字的姿势。
生:要注意笔顺和四线格的位置。
生:还要注意看老师在黑板上的范写。
师:对了,待会儿你们一定要记住。
师:声母“j”占的哪几格?
生:(上中下格)
师:(范写,学生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依次教学q和x)
生:(描红、书写)
师:同桌交换看一看,比一比谁写得好!
师:(巡视检查,个别指导。把写得好的给大家欣赏。)
……
反思:有了目标才有前行的动力,在我们的每一堂课中,首先就要明确你要教什么。能正确书写j q x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老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能让孩子能在四线格中写好j q x。那怎么教才算有效呢?在一年级起步阶段中,为打好写字的基础,老师根据书写的基本规律,写前就提出书写要求,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还具体地指导了基本笔顺和笔顺规则,做到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学生也能很好地把握住书写时的注意事项,从而潜心学习,达到好的效果。
拼音教学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为了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老师就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活化教材,关注学生,优化教学目标等等,都是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服务的。当然,老师在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调控也都能为拼音教学保驾护航,使学生能欣赏到更远处的风景。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3-16 07:57
说故事,记“候”“猴”
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 费奎飞
“候”与“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四单元中分别要求掌握的两个“四会字”。这两个宇,学生是很容易混淆的,不是“候”字中间少了竖,就是“猴”字中间多了竖。教学这两个字,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引 领学生采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法巧妙又牢固地记住了这两个字。
教学“候”前,我故意这样说:“这个字呀,三年级的哥哥姐姐中有30多个人曾经写错过。我们二(4)班的小朋友有什么高招来记住这个字呀,而且要保证以后也不会再写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一个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我们讲个故事,大家就能记住字。十月一日放假的时候,一位姓‘矢’的小朋友到外婆家去做客。他头戴紧箍咒,手拿金箍棒,高高兴兴地来到候车室等候上车。”我一听,来不及拍手叫好,连忙一边重复故事,一边按故事描述的顺序描了描“候”字的各个部件:矢、亻、ュ、│。学生们看着我如此描了一番后,恍然大悟地鼓起掌来,有的还兴奋地念叨着:“‘矢’小朋友手拿金箍棒,哈哈……”那个发言的小朋友见状欣喜地补充说:“我的故事里还有三个带‘候’的词语呢──时候、候车、等候。”“对极了!”大家一边频频点头,一边又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
过了些天,课上学写“猴”字。我在黑板上范写了一个,然后有意地提高嗓门说:“哎,齐天大圣孙猴子的金箍棒哪里去了呀?”学生们一愣后,说:“噢,被候车的小朋友拿走了呗!”“那就请大家一边念‘孙猴子的金箍棒不见了’,一边把‘猴’字写两次吧!”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里,在欢快的笑声中,大家牢牢记住了“猴”与“候”的区别。
自从学写了这两个字,到现在没有一个学生出现过一次书写错误。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3-16 07:58
巧激兴趣乐中学字
海勃湾区第四小学 孟艳英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教学又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识字量大,内容也教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常的做法是: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笔者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幻灯、录象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实物、图画导入。在教学中笔者在教“蛋”字时,先出示鸡蛋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
(2)听音导入。在教学“呱、哇、哗”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音辨别动物的叫声,进而出示生字,让其模仿动物叫声,然后才学习生字。
(3)看录象导入。在学习归类识字三的第1课时,我又让学生通过录象观看动物世界,进而认识各种动物及其名称。这样,通过看图、听音、观看录象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生字词的学习作好铺垫。
3.多表扬鼓励。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高教师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会”学
兴趣是学习之师。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和做事没耐性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笔者应用各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正确识记字词的方法,归纳了如下
1.易生为师法。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并没有经过主观的努力。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掌握规律法。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苏教版小语教材的2500个常用字中,形声字就占了2100个,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形声字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类型:
左形右声:“请”“跑”“棋”“呀”“理”
右形左声:“放”“期”“故”“郊”“领”
上形下声:“芽”“草”“爸”“究”“苞”
下形上声:“惹”“婆”“照”“盲”“忘”
此外,还有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等。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形声字已不能明显地分出它的形旁和声旁了,但毕竟这是少数。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如《雨点》一课中的“洋”字,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字形,学生都知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左边是“羊”。让学生分别读“羊”和“洋”字,知道“羊”就代表整个字的读音。再询问学生“洋”字为什么是“氵”(因为和水有关)。遇到类似情况都采用此方法,学生便能有所领悟。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和“换法”,使他们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
3.形象记忆法。
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前不久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介绍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先生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先生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先生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废纸篓。从那以后,学生没犯过此类错误,并且也给作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形象记忆的方法当然还有游戏、猜谜、多媒体演示等,只要运用得恰当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借助色彩进行识字教学,课堂上笔者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汉字“睬、踩”时,将两个字的偏旁“目、足”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便强化学生对汉字“睬、踩”的记忆;
还有借助电教媒体剪辑、组合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形近字“晴、睛、精”时,笔者利用幻灯,将这些字偏旁进行变换组合,幻灯的变换摄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了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记忆;在遇到难、易错的字时,借助顺口溜教学,可使课堂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4.总结记录法。
许多老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个字写错,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写错的原因,也没有去想以后该注意什么。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本子,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整理下来,自己分析字形,并写出注意点,还要经常复习,一来二去学生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5.演练巩固法。
学生的禀赋各不相同,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只需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不过当时学得再好,时间一长,如果不去再现的话,也会逐渐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行过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组织学生适时选择好的方法复习便显得至关重要。好动又是学生的天性,我们要想让学生乐学,就得在教学中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表演,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主动的求知,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这样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复习巩固生字时,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猜字谜。如“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喜”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
(2)做游戏。游戏的形式很多,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找朋友”──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个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换衣服”──给一个字连续换几个形旁,让其余同学分别读其音、释其义,讲其用(造句);“捉敌人”──即一群 字词到另一群字词中找各自的“对手”(反义词);“当医生”──成组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句,让学生扮医生诊治其“病”。
(3)竞赛法。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总而言之,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便能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乐得轻松、自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3-16 07:58
“减负”与写字教学
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写字教学方面,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课本的练习中,特意设置了田字格的写字练习,从看到摹再到临写,体现了写字能力的的渐进性,较好地遵循了人类的认识规律。这种设计,体现了编者的独具匠心和良苦用心。本人以为,这样的设计已进一步将小学的写字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再也不可等闲视之了!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在对低年级学生的写字教学上,有了点滴体会。现将它阐述出来,与各位同仁商讨,也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写字教学中,本人曾走过一段弯路。拿到新教材,刚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我只让学生在教科书的田字格内写字,然后又让学生在田字格练习本上,每个字写一行(8-10个)或两行(16-20个)。虽然在课堂上,我也花心思对每个字的间架结构进行了指导,但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的字,依然还是很难看。特别是在当天学的生字比较多的情况下,结果更是糟糕,最差时,全班写字的合格率竟在20%以下,优秀率几乎为零。
起初,我还以为学生是刚入学,各个方面均处于起步阶段,且写字又属于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巧能力,此时学生的字写得差,当属情理之中,在所难免。可是,半个学期过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竟是毫无起色。虽然本人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或辅导,用尽心机,嗓子喊得发痛,但受效仍是微乎其微,事倍功半。受师德之谴,本人开始在这方面警觉起来了。察看书法专业的指导书籍,了解书法家成长的故事,但那些东西似乎与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全体学生,还有许多距离,好像有许多“高高在上”、“格格不入”的地方。在这一条路上,“久行”不得要领之后,我不得不从自身的教学方法上来找缺点、想办法。经过反复的钻研教材上的设置和琢磨编者的意图之后,我终于受到了启发。教科书上的写字练习,浅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儿“份量”不够(写字的专门练习,一般每个字只让学生写两个)。出于好奇,我将一部分学生的教科书收上来看看。出乎意料之外,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横平竖直,像模像样的字!虽然笔力上还有显得稚嫩,间架结构上也还有不少的欠缺,但与他们练习本上写的字却是大相径庭,判若两人。对于一个入学不到半年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字,写得已经够好的了。难道在写字教学上也要给学生“减负”?受此启发,我就试着在学生写字练习的数量上,给学生进行“减负”。我一改写字练习让学生每个字最少也要写八个以上的做法,一下子将写字练习的数量减到了每个字四到五个,并且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所谓“万事易做,一诀难求”,这句话的道理,在我的写字教学中,立刻显现出来了。在经过不到二十次的练习以后,本班学生的写字能力,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写字的合格率,一下子升到了85%以上,优秀率竟接近30%。看到这样的结果,本人虽谈不上欣喜若狂,但说喜不自胜那可是一点儿也不过分。为了进一步探明究竟,我及时地对部分在这方面进步较快的学生进行了家访。家长们普遍反映,子女在做作业上有了同一种变化:原来是先做完其他的作业,接着是痛痛快快地玩一顿,等到了上学的“临界点”,再万般无奈地拿起语文作业,一阵胡乱的“涂鸦”之后,语文作业数量上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但质量上却是如前所述,写字能力的提高与否,那是更谈不上了。现在,则是调了个头。放学后,一有空就是正儿八经,认认真真地先将语文作业做好,然后再完成其他的作业。这样,我的语文作业,就在学生所有的作业当中,占尽了“先机”。相对来说,其质量当然也要好得多了。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学生写字进步快的原因,除了我在数量上给减了“负”以外,还与由此带来的学生主观上的主动,心理上的耐心,有很大的关系。我也明白了不少的书法家以“宁静可以致远”作为座右铭的真谛了。同时,我还明白了,通过“减负”,学生写字能力提高“神速”,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了。因此,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精雕细刻”一个字,比胡乱“涂鸦”一百个字,进步都要快得多呀。如此看来,在对学生进行写字教学或写字能力训练时,“减负”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3-16 07:58
写字教学应留给学生什么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 贺蕾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写字教学一向不太被人们所重视。进入素质教育的新时期,电脑逐渐普及了,练字似乎显得更加没有必要了。然而,新出台的课标并没有因此而降低了对写字的要求,这是为什么呢?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因为新一轮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转变课程功能,即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迁移到写字的教学上,令它的教学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写字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写写字了。那么写字教学到底应留给学生什么呢?
一、写字教学应留给学生多种能力发展的空间
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其实,写字教学的过程中,始终都在培养和发展着这三种能力。比如,在新教材的写字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横的基本写法后,为了丰富字的表现手法,教师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横与基本横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在书写过程中应该怎样表达才能达到这种效果。纵观写字教学的过程就是“观察——分析——书写” 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必定会得到发展。
二、写字教学应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写字教学,促进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正如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的,“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为什么写字可以使人变得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呢?因为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想把字写好,须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揣摩笔画的呼应、避让、穿插,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这样久而久之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益处的。在小学阶段,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写字教学应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为汉字是由线条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方块文字。写字实际上是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运笔的疾缓来抒发情感和描写意境的。当然,作为一个小学生,一下子要求他们站在这个层面上去理解、欣赏美是有难度的。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去培养、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按正确的笔顺去写,注意笔画间呼应的规律,力求先将字写正确、规范、整洁,再是美观。进而,通过名贴欣赏和书法技能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怎样才能更美。最后,用美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追求美、创设美的欲望。
四、写字教学应留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创新个性
通过写字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课程标准主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这一目标,写字教学园地将是一块滋润百花齐放的沃土。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在这一领域向来都有接纳各种美的雅量,不会有人不喜欢隶书而否认隶书之美。在学着去欣赏、接纳别人心目中的美的同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取长补短来滋长你心目中的美。其次,在这一领域一直推崇创新,追求个性化的东西。有位画家曾经说过:“对待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打进去,是去学别人的,希望能站在巨人的肩上,待到打出来时将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一切的创新都始于模仿。所以,书法中的临摹只是学习和继承的手段,这种继承与借鉴就是为了创新。通过临摹,我们在大脑中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材料,为今后的创作做量的铺垫。每一次创作都是由量到质的飞跃。不管这次创作成功与否,多多少少都隐蕴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在写字教学中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模仿走向了创新。
五、写字教学应留给学生民族文化的熏陶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汉字只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其实,汉字也是一种文化。因此,每一个汉字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和精华。如,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口耳目》一课,告诉我们汉字的来源及其演变。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的潜能,力求以教材为基点,和学生一起去探究古人的造字方法。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还可穿插几个名家练字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中国文字不仅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因此,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更是一种凝聚力。教孩子写汉字就是让他们去了解、体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情感,更要了解、体验一种民族精神。
六、写字教学应留给学生一些识字方法
只要留心观察、仔细思考,不难发现新教材中写字的编写有三个特点:1.在重视基本笔画教学的同时,将引申笔画的教学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写字教师应该知道,小学生写字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缺少变化。因为是他们的脑海中,“横”永远都只有一种写法。目前的编排可能对缓解这一弊端有利。2.重视写字的方法,即笔顺。笔顺的对错将影响写字的美观和速度。3.渗透识字方法。比如,“十、木、禾” 的教学,我们将“十” 当作字根,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记住“木”;在“木” 的基础上再记住“禾”。又如,“口、日、中” 的教学,我们将“口”作为字根,中间加一横是“日”;中间加一竖是“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口”在不同字中的形状变化。由于教材的编排暗蕴这一意图,所以通过写字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领悟一些识字的方法。
总之,新课程让写字教学的内涵不断得到延伸,写字教学的方法也不断得到完善。写字能释古通今,陶冶情操,好似知识大都市中的一派田园风光,自然、质朴、宁静,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3-16 07:59
作文原来并不难
──习作《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教学有感
九江市长虹小学 袁卫红
新课程理念提倡“放开手脚,大胆表达”,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合理的设计与精心的指导,习作能力的提高就很难落到实处,“大胆表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基于这种现状,作文教学既要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又要注重示范引导,逐步提高习作能力。
一、兴趣激发──进入习作的情境
语文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有点“谈文色变”,一听说写作文,就有畏难情绪。教学初,教师播放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既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又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了本次习作的情境中,即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拉近了习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学片段:
1.播放录像《动物世界》
师:这是《动物世界》的片头,你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吗?通过观看节目,你认识了哪些动物?
生:我认识了河马、犀牛、非洲猎豹……
师:刚才大家说得都是一些在电视节目或书上认识的动物,是大家不太熟悉的,在熟悉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些?把它最有特点或最好玩的地方向大家介绍介绍。
二、句式引路──降低习作的难度
小学中高段的作文目标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把内容写具体”,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却是是语文老师的一大困惑。在充分进行口头交流的情况下,适时出示句式,就如同给了孩子一根帮助行走的“拐杖”。让孩子借助句式知道如何把简单的短句子写长,如何把包含了几方面内容的一句话分成几句话来写,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但又不拘泥于现有的句式,在借助句式的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介绍,给了优生发展的空间。
教学片段:
出示范文1:它很漂亮,身子胖胖的,身上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尾巴大大的,眼睛圆圆的。
师:读一读,猜一猜,它是谁?
生:公鸡、孔雀、蝴蝶……
师:为什么这么多答案?
生:因为句子中没写清楚这个动物独有的特点,身子胖胖的,尾巴大大的,眼睛圆圆的,有很多颜色的动物有很多。
师:请看答案!(出示图片:金鱼)说说你看到的金鱼的样子。
生面露难色。
师:老师教你一招,把一句话分成几句,把短句子写长,小金鱼的特点就介绍清楚了,请看句式:
金鱼长得很漂亮。它的眼睛圆圆的,____________________,身子胖胖的,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上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尾巴大大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
参照句式,生补充改写片断。
三、范例展示──明确习作的方向
中年级学生的习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大部分学生不仅内容篇幅短小,而且语言比较苍白,表达方式比较单一。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学生没有素材可写,而是有素材不知道该怎么写生动。作文指导课中,教师适当出示范例,就给学生指明了习作的方向,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什么样的文章才把事物写活了,让人喜欢看。范文可以是教师本人的下水文,也可以是摘录的精彩片断。
教学片段:
出示范文2:它很调皮,也很爱玩,线团是它最好的玩具。它一看见线团就会振作精神:两只耳朵高高竖起,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线团,身子向后弓起,前爪紧紧地按住地面,随时准备冲上去。
师:读一读,猜一猜,它是谁?
生齐说答案:猫
师:为什么这么容易猜中?
生:因为这段话抓住了猫的特点来写,写出了猫玩线团时调皮、可爱的样子。
师:读一读,品一品,哪儿写得好?
生:(大声朗读)猫的动作写得好。
师:找出描写小猫的动作词。
交流,读出小猫的调皮、可爱。
师:这一段描写的是小猫贪玩的生活习性,准确地抓住了它的动作来写,写得具体、生动,体现了小猫的调皮、可爱。我们在写动物时,也要注意观察,抓住它独有的动作,神态等特征来写,才能写得栩栩如生。
四、多元评价──激发习作的热情
评价在作文指导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能否保持学生习作热情的关键因素。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倡导评价主体多元性,引导孩子开展评价与自我评价,通过教师范改,学生自改,小组互改等方式促进习作能力的持续发展。
教学片段:
1.师生共同修改一篇习作。(展示台)
2.自读自改。(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
3.小组改。(一人读,大家帮助改,写得好的“~~~~”标出,需要修改的,提出建议)
4.小组推荐:进步较大的(对比说说修改前后的变化;优秀片断欣赏。)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3-16 07:59
让“变化”变出儿歌
——儿歌写作教学系列设计
河北省博野县教研室 魏顺奇
设计理念: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如果课文是儿歌的话,我们有理由让课文成为儿歌写作教学的例子。我们要在学生读通、读懂儿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儿歌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然后模仿。仿写时要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如果把这一教学过程比做上山的话,我们不是引着学生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而是和学生一起走那“平坦”的盘山路,让学生感觉不到前进有多艰难,却能体会到前进过程中的快乐,实际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在提升自己。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悟儿歌的写法,能从事物的变化中发现儿歌的写作素材,写出儿歌。在发展他们语言的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
教学重点:由此及彼,发现变化,在众多的变化中,感知规律性的东西,草拟儿歌。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草拟儿歌的不足,修改儿歌,改出韵味。
学生准备:与四季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字词之变,变出儿歌
——儿歌写作教学系列设计(一)
一、阅读感悟
开课导语:我们都知道,相同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或补上不同的笔画,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读音不同了,意思改变了。聪明的你,可爱的她,需要用心来观察,请你阅读下面的儿歌,把读懂的告诉大家。
1.出示儿歌(谜语),老师范读,学生自由阅读。
(人教版第二册,第80页)
“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
“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2.师生交流阅读收获。
师导语:倾听同学的阅读收获,把好的记录下来,你就会获得新的收获;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告诉同学,你就帮助了同学。现在请你把阅读收获告诉全班同学,注意,哪位同学的收获感动了你,你就为哪位同学鼓掌。
老师准备:
(1)谜底:青
(2)组成的新字:请、情、晴、清
(3)部首和独体字之间的关系:言→讠 心→忄 水→氵
(4)“请”字的重要,心情与健康的关系,“晴”组成的词语,怎样才能让河水清清等相关内容。
3.语境认读,加深感悟。
师导语:刚才同学们让老师欣赏了精彩的阅读收获,现在老师让你们欣赏精彩的儿歌。
(1)学生自由读儿歌。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请教同学。
青 月夜池塘 小蜻蜓
言来有请, ※夜空晴朗满天星,※ 天气晴,池水清。
日来天晴, ※池水清清月亮明,※ 小蜻蜓,大眼睛。
水来清清, ※小鱼认为朋友到,※ 飞来飞去捉蚊虫,
目字来了有眼睛, ※客客气气说声请。※ 做了许多好事情。
虫字来了有蜻蜓, ※月亮听了好心情,※ 请你保护小蜻蜓,
心字来了做事情, ※欢欢喜喜眨眼睛。※ 它是我们好哨兵。
见字来了真靓丽,
人儿来了弄倩影,
(2)请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范读儿歌。
设计意图:加深对“请、情、晴、清”的理解,营造儿歌写作教学氛围。
4.扩展阅读,感悟儿歌不同结构。
师导语: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带“青”的字,及由它们组成的儿歌,现在我们再读一组儿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1)学生自由儿歌。
添“口”歌 加部首,变一变 ※ 加一笔,变一变
门字添“口”问你早, ※ “方”字加户变成“房” ※ 十字加撇能成千,
未字添“口”味道好, ※ “方”字加文变成“放” ※ 大字加横能成天,
下字添“口”吓一跳, ※ “你”字加心变成“您” ※ 乌字加点能成鸟,
刀字添“口”发号召, ※ “亡”字加心变成“忘” ※ 大字加点能成犬
土字添“口”鱼吐泡, ※
合字添“口”哈哈笑, ※ 合在一起变一变 ※ 巧记合体字
几字添“口”叽叽叫, ※ 村前白水泉, ※ 前火后山灿,上田下力男,
欠字添“口”吹号角, ※ 村后山石岩, ※ 内人外门闪,左丰右色艳,
还有啥字能添“口”, ※ 客来鱼羊鲜, ※ 读一读,看一看,
你来说说好不好。 ※ 味美舌甘甜。 ※ 合体字,记心间。
(2)引导学生感悟儿歌的结构。
(3)交流感悟。
主要设计意图:读中习法。
二、补写儿歌
师导语:现在同桌合作补充下面儿歌,看谁补充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月 添“门”歌 加笔画,变一变
日来(明), ※ 日字添“门”有时间, “万”字加点就是(“方”)
月来(朋), ※ 木字添“门”好清闲, (“土”)字加横就是“王”
(北)来背, ※ (马)字添“门”闯难关, (“今”字加点就是“令”)
(生)来胜, ※ (人)字添“门”要躲闪, (“厂”)字加点就是“广”
月字朋友有许多, ※ (活字添“门”心开阔,) 巧记全体字
(朝潮腿脚脸腰胸)。 ※ (王字添“门”过闰年,) 前口后斤(听),上(日)下(生)星,
※ 还有啥字能添“门”, 外(几)内(又)(凤),左青右争静,
※ 请你写给大家看。 亡口月贝加凡字,合在一起就是赢。
三、仿写儿歌
师导语:请你阅读下面的提示,写一首儿歌。
提示:
(1)加一加能变成儿歌,减一减能变成儿歌吗?
(2)你是怎样记汉字的,能变成儿歌的形式吗?
(3)我们读了《添“口”歌》补充了《添“门”歌》你能与同学合作写一首添字歌吗?
(4)读了添字歌后,你会写去字歌吗?
(5) ①采 彩 踩 睬 菜 ②木 桥 杭 树 松 杨 ③马 妈 蚂 码 骂 冯 骊 闯
④艹 花 草 苇 节 ⑤氵河 海 流 清 江⑥弓 张 强 引 弯 弦 弧 弘 弹
老师准备:
添土就是坪,添心就是惊; 林中枯古木,此木已为柴,
去虫就是青,去竹就是争。 柴多火焰旺,旺火多烧柴。
添添去去音不变,字意字形要分清。
四、练习写作
1.自主写作。
2.合作修改,老师指导修改。
3.交流修改后的儿歌,评选同学们喜欢的儿歌。
4.师生讨论修改同学们愿意修改的儿歌。
5.自由朗读修改好的儿歌,好儿歌朗读欣赏。
6.学生自主积累自己喜欢的儿歌。
四季之变,变出儿歌
——儿歌写作教学系列设计(二)
开课导语: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带来了小草的枯荣,花开花落,雨雪交替,温暖和寒冷……啊!万物在变——颜色、声音、形体、神韵……一切皆在变化中。这变化的四季,带来变化的景物,带来变化的意境,带来变化的心情,让我们回忆四季带来的变化,吟出愉快的儿歌声。
一、抛砖引玉
1.出示框架和词语,自读补写结果。
硕果累累 小河流动 金蝉高鸣 滴水成冰
“春”来_________________,
“夏”来_________________,
“秋”来_________________,
“冬”来_________________。
2.齐读补写结果,烘托课堂气氛。
3.再次补写,感悟补写内容的多样。
雨丝缠绵 小雨唱歌 瀑雨滂沱 雪花飘落 冬秋夏春
“______”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_。
师导语:春夏秋冬带来的变化,千千万万,老师希望你把发现写成儿歌,告诉同学。
4.回忆四季特点,自主写作儿歌。
一、老师准备的引路儿歌。
冷暖四季 冰雪 茄子 冬衣
春至天气暖 春到冰雪融化, 春天育下小茄苗, 春天把冬衣脱下,
夏来开电扇 夏到照样有家, 夏天餐桌味道好, 夏天潮湿晾晒它
秋到天气爽 冰箱里面寒冷, 秋天结下饱满的子, 秋天防止鼠咬虫吃,
寒冷是冬天。 住在里面不怕。 冬去春来育新苗。 因为今冬还穿呢。
教学方法:写作、交流、出示老师准备的儿歌交替进行,引导学生所写儿歌结构逐渐多样化。当学生不拘泥老师支起的补写框架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写作时,老师巡视指导;交流时,指导修改;出示引路儿歌时,点明结构的变化。
二、观察阅读
师导语:欣赏图画,朗读儿歌,找一找图画的特点,想一想图画与儿歌的联系。
第一组儿歌
燕子 雨中观景
春来燕子飞, 天空降雨河水淌,
夏到燕子肥, 河中有水杨树壮,
秋末燕离去, 雨中观景心欢喜,
冬盼燕子归。 树壮根深护堤防。
冬天(1) 冬天(2) 告 诉
光秃秃的树枝, 冬天天气冷, 舞蹈的秋叶告诉大雁 我们告诉秋叶
光秃秃的原野, 河面结坚冰, 秋天到了 我们告诉大雁
光秃秃的大山…… 穿上厚棉衣, 起程的大雁告诉秋叶 再过三百六十五天
告诉我们—— 结伴去溜冰。 分别的时候到了 重逢的时候就到了
“这”就是冬天
第二组:
四季特征(1) 四季特征(2) 我爱四季
燕子飞来是春天,冬天寒冷春天暖, 我爱春天, §我爱秋天,
暴雨夏天来表演,夏天火热盼秋天, 因为春花鲜艳; §因为秋叶灿烂;
黄叶飘落秋天景,秋高气爽艳阳照, 我爱夏天, §我爱冬天,
银装素裹是冬天。四季轮回又一年。 理由千千万万, §理由千千万万
彩虹、飞瀑、闪电…… §雾松、冰挂、雪原……
设计意图:图画上有明显的四季特征,它能和儿歌中的事物基本对应。儿歌中没有的事物及特点,也能根据图画想到。用这样的设计告诉学生,联想既要大胆,又要有根有据。
三、模仿写作
1.观察图画,交流图画内容。
2.比较图画,交流图画特征。
3.联想图画,交流联想内容。
4.根据图画写儿歌。
5.交流儿歌,指导修改。
老师准备:
春天 春来百花开 金蝉的颂歌 雪夜 秋天
小草发芽, 冬天去, 绿绒大伞下, 雪夜静, 小树没了叶片,☆地毯上面,
大树长叶, 春天来, 金蝉在说话, 落雪有声,树下有了地毯。☆有羊儿美餐,
小河流动, 春来天气暖,赞美大树无私,屋里温暖,地毯下面, ☆这就是秋天。
这就是春天。天暖百花开。歌颂大挺拔。 夜空清冷。有小虫游戏,
四、自主写作
老师推荐:
四季的脚步 四季歌
春天的脚步悄悄, ◇ 秋天的脚步悄悄, ◆ 春季里,春风吹,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 花开草长蝴蝶飞。
溪水唱起了歌儿, ◇ 落叶唱起了歌儿 ◆ 夏季里,农活忙,
——叮咚,叮咚, ◇ ——唰唰,唰唰, ◆ 采了蚕桑又插秧。
绿草鲜花赶来报到。 ◇ 铺下一条条金色的小道。 ◆ 秋季里,稻上场,
◆ 金黄稻谷飘清香。
夏天的脚步悄悄, ◇ 冬天的脚步悄悄, ◆ 冬季里,雪初晴,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 新做棉衣暖又轻。
金蝉唱起了歌儿 ◇ 北风唱起了歌儿
——知了,知了, ◇ ——呼呼,呼呼,
给世界带来欢笑。 ◇ 雪花跳起欢乐的舞蹈。
春 夏 秋 冬
冰雪化了, 风儿热了, 树叶落了 , 北风吹了,
天气暖了, 知了叫了, 果实香了, 雪花飘了,
大地绿了, 大地湿了, 大地黄了, 大地白了,
春天到了。 夏天到了。 秋天到了。 冬天到了。
万物之变,变出儿歌
——儿歌写作教学系列设计(三)
开课导语:风变,雨变,彩虹变……变出儿歌千千万,这千万的儿歌,靠我们去发现,靠我们去整理,靠我们去完善。请你读下面残缺的儿歌,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一、联想变化,合作补充儿歌。
1.出示儿歌,引导学生想想事物的变化,交流变化。(横线上的文字不出示。)
雷雨去了, ☆ 雨来小溪唱歌, ☆ 雨来电闪雷鸣,
给长空留下了七彩霓虹, ★ 歌声流入小河, ★ 雨去天空画彩虹。
美丽了天空; ☆ 小河欢快流淌, ☆ 最有趣的——
小鸟去了, ★ 注入干涸湖泊。 ★ 肯定是彩虹下的荷塘,
给大树留下了清脆的歌声; ☆ ☆ 因为那里有欢快的小鱼,
陶冶了大树的性情; ★ 水来绿洲出现, ★ 歌唱的青蛙,
花儿去了, ☆ 湖泊露出笑脸, ☆ 还有戏水的蜻蜓……
给园丁留下了醉人的芳香 ★ 水鸟嬉戏其中, ★
和迷人的笑容, ☆ 一派生机盎然。
愉悦了园丁的心灵;
……
请你留下美好的东西
美丽自然,
美丽人生。
2.交流补充的儿歌,指导修改。
3.积累修改好的儿歌。
二、回忆变化,根据变化写儿歌。
1.回忆对象:小树
回忆内容:①小树一天中的变化 ②小树的四季变化 ③小树不同天气情况的变化
④不同动物来后的变化 ⑤小树一生中的变化 ⑥其他变化
老师准备:风来时,雨来时,雪来时小树的变化。小树枝叶一年四季的变化。
2.师生一起整理交流的内容。
老师准备:
(1)风来小树(弯腰) 雨来小树(欢笑) 雪来一身(白袍)
(2)春天小树(发芽) 夏天叶子(绿又大) 秋天叶子变(金黄) 冬天叶子(离开了树妈妈)
3.根据整理的内容创编儿歌。
老师准备:
风来小树(弯腰), 春天小树长出鲜嫩的叶芽, ☆冬天不久将到,
雨来小树(欢笑), 叶芽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渐渐长大。 ☆赶快准备南飞的行囊,
雪来一身(白袍), 夏天小树变成绿绒大伞, ☆冬去春来再返回家乡。
待到春暖花开, 引来小鸟在此安家。
必定根深叶茂。 金黄的秋叶告诉小鸟,
三、联想变化,根据变化写儿歌。
1.儿歌引路,感悟麻雀的叫声,打开学生思路。
麻雀在叫
春天麻雀叫, ☉ 夏天麻雀叫, ☉ 秋天麻雀叫, ☉ 冬天麻雀叫,
歌颂万物复苏, ☉ 害怕电闪雷鸣,☉ 歌颂五谷丰登, ☉ 歌颂雪花飞舞,
歌颂红花绿草; ☉ 批评蝉声吵闹;☉ 赞美水果味道; ☉ 盼望暖阳普照。
麻雀在叫
早晨麻雀叫, ☉ 中午麻雀叫, ☉ 傍晚麻雀叫
交流昨夜的好梦, ☉ 叙述上午的见闻, ☉ 总结一天的收获,
商量今早如何出操;☉ 转告午餐的美妙; ☉ 祝愿今晚梦儿更好。
麻雀在叫
麻雀田边叫, ☉ 麻雀树上叫 ☉ 麻雀河边叫
春夏为庄稼除害, ☉ 比赛才学会的歌, ☉ 问鱼儿为啥不上岸,
秋冬拾起丢落的辛劳;☉ 展示刚学会的舞蹈; ☉ 问青蛙为何水里跳;
师导语:我们听不懂麻雀的叫声,麻雀叫的这些内容都是老师的联想。这些联想虽不科学,但在儿歌中也能说得通。世界上会叫的动物太多了,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想想它们叫些啥内容。
2.根据提示,联想变化,写作儿歌。
提示:鸡叫、鸭叫,鹅也叫,
猫叫、狗叫,猪羊叫,
小马叫,大牛叫……
什么时候叫,
什么地点叫,
叫的啥内容,
请问知道不知道?
设计意图:激活思维,张扬个性。拓宽思维空间,丰富写作内容。变化不仅仅是看到的,觉察到的,聪想到的也很重要,要让学生把联想到的变化写成儿歌。
四、自主回忆事物的变化,自由写作儿歌。
老师推荐:
(推荐的儿歌是为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准备的,再次起到提示、示范,打开思路的作用。)
我们的祖国真大 秋天 秋天的画报 动物的伞
我们的祖国真大, 一片树叶飘呀飘, 黄澄澄的梨, 大树是小鸟的伞,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好像空中飞小鸟, 红彤彤的枣, 蘑菇是蚂蚁的伞,
十月就飘大雪花。 几片树叶飘呀飘, 金灿灿的苹果, 荷叶是青蛙的伞,
我们的祖国真大, 好像蝴蝶在舞蹈。 亮晶晶的葡萄。 下雨了,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片片树叶飘呀飘, 风娃娃钻进果树林,大家都有一把伞。
一年四季开鲜花。 咦!燕子飞走了, 在翻着,
啊,我们的祖国真大 蝴蝶不见了, 彩色的画报。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 啊!我知道,我知道,
在同一个时候, 秋天来到了。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五、在生活中、在社会实践中观察、体验,发现事物的变化,根据变化写歌。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3-16 08:00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吴汉平
江苏省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 吴汉平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阅读也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现今的阅读教学中还严重地存在着“教教材”的现象,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用教材教”,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被不断地销蚀,何谈学生个性的发展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平等对话、主动读书、自主发现、自由合作,把学生阅读的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以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一、在平等对话中引发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说道:“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的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能让每一名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的学习氛围。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在课堂上开展了一个题为“实话实说”的谈话节目,以主题为“你喜欢花生还是苹果,你又想做个怎样的人?”为主题,让学生自择观点、自由说话。结果,学生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甚至把《十万个为什么》、《科技博览》等书也搬到了课堂,旁征博引。在这样一个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以外,还对文本所阐述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入,学生的个性在对话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以上教学过程合理运用了对话,包括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还包括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以及学生自我的对话,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在平等对话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充分展示了对话在阅读教学的作用以及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价值。
二、在自我感悟中体验成功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时,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就读而言,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桌对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要好的朋友读。于是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阅读。在稍后的自由交流中学生不但表达对九寨沟是个童话般世界的惊叹,还对九寨沟的美丽风景进行了赞美,有对九寨沟稀有动物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更有对保护九寨沟自然风光的热切呼唤……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引导读书的方法来引发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最终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边读边想,在读中去发现,读中去体会,读中去悟情,读中去体验。接受美学认为:文本与读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往往会有不同的接受情况。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合理偏见”,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丰富性、差异性、个性化,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研究
心理学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在阅读过程中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索、研究的过程,从中获得间接的创新感受,从而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启发学生:学了课文,你最想对同学们,对全社会的人们说的是什么?在学生说话以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精心保护地球吧,然后引发讨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相互交流交流。于是学生纷纷交流了自己的看法。课后教师就带领学生调查周围存在哪些环境破坏、污染的情况,要求学生拟一个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比,然后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应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以上教例中学生就将与环保有关的信息进行了有效的研究、探索,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就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实现创新的基本要素之一。
四、在自由活动中飞扬个性
陶行知先生倡导了孩子的“六大解放”: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和嘴巴,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一玩,贴一贴,这样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不仅限于课堂。
阅读教学中开展相关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能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如学习《登山》、《海上日出》等课文之前或之后,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也可让学生自己去看看日出、日落的情景,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会经历“行——观——说——感”这样四个过程,在活动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当学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时,便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上活动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从客体的自我变成主体化的自我,让阅读教学、让活动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大舞台。
所以阅读教学应突破以“课堂唯一”的做法,要注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中觉得阅读是快乐的、是有价值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自由、健康、向上的良好个性,让学生的健康个性在活动中得以飞扬。
作者简介:
吴汉平,男,1971年10月生。教龄11年,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省级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3-16 08:00
寻找课堂提问的另一半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先布置几个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实施教学目标。它对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的确是一种革命,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上述教学又明显露出许多局限性。学生思考的问题都是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它似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学生的思维方向,限制着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阻碍着学生思维、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极为不利,离开了教师,学生不能自主确定学什么,不懂得怎样深入思考,提不出值得深思的问题。对此,我认为学生也应成为课堂的提问者。爱因斯坦不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提出问题呢?
一、构建“自主”的学习方式,交还学生提问的权利。
“一言堂”的教学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利,他们天生好问的意识消失了,机械、呆板地接受知识。因此,首先应把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一切才能成为可能。“自主”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拥有提出、讨论解决问题的权利。我们应构建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提问的空间,逐步唤醒学生的提问意识。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感知、感悟、鉴赏这三个由浅入深的层面引导学生问题。1.感知层面。感知是学生认知水平的最浅层面,它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教学时,引导学生以课文题目、事情的来龙去脉、作者的创作方法等为切入点,进行提问。以对课文内容在整体上有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感悟作好充分准备。2.感悟层面。感悟是学生认知水平的深层面,它是学生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自我加工,而获得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理性认识。在学生对教材有了充分的感知后,可引导学生以困惑、情结等为突破口,进行提问,准确把握文章内涵。困惑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它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情结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或喜悦,或悲伤……教师应善于捕捉锲机,引导学生抒怀。3.鉴赏层面。鉴赏是学生认知水平的高级层面,它是人们对一个美好事物进行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形象、情操等。在学生对教材有了准确的感悟后,可以欣赏和批判为立足点进行提问。欣赏就是感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乐趣。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成功之处进行思考,学会欣赏。批判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出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它有利于学生不迷信教材,批判性地学习知识。
二、营造“对话”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
“师者唯上”的旧观念赋予了老师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拥有课堂的绝对主权,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可以肆意打击学生的提问热情,用自己的思想来“规范”学生。学生提问的信心和提问的勇气就在这样的挫折和“规范”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对话中师生双方相对平等,相互尊重,不能有一方的思想强加于或储存在另一方。我们应构建对话的师生关系,善待学生的提问,不以先知先觉自居,不盛气凌人。当学生提出问提时,虚心地聆听;当学生提问成功时,热情地赞扬;当学生提问受挫时,亲切地鼓励。使学生意识到教学的平等性,愿意呼出自己的心声,乐于和老师交流,敢于、勇于提出问题。
三、采用“新颖”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提问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善问,还需采用新颖的教学策略,由扶到放的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技能,感受提问成功的乐趣。
1.示范中认识。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提供高质量的问题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认识提问的方法。在反复训练中使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实践证明,其不失为快捷有效的教学策略。
2.比较中提高。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发现能力、兴趣爱好不同,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会迥异。在学生提问后,可将各个问题一一列出,让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哪些问题更有价值。学生从优秀问题的选择中提高提问的水平,从中认识到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方可提出。提问的语言应简洁、清楚,内容应有助于对文章的深入思考。
3.竞赛中增强。我们可针对学生的提问开展竞赛,根据问题的质量和数量评选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学生在感受成功中逐渐增强提问的情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思考之中,又促进了提问水平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表扬成功者时,千万不能贬低失败者,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更要为他们的闪光喝彩。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营造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提问中不断增强创新情感,提高创新能力。
注:请作者告之姓名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3-16 08:01
低年级说话素质培养点滴
江西乐安县 彭莉冬
低年级说话素质的培养是通向中高年级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应怎样进行低年级说话素质的培养呢?
一、培养心理素质,激发说话兴趣
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别人笑话;少数人虽能积极举手,想说但又说不清楚。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从增减他们心理素质做起。告诉学生说错了、说不好不要紧,鼓励他们动口说、大胆说。说不出来或说不确切的,慢慢地耐心加以引导,及时肯定好的方面。其次从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入手,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比如口头造句,看图试说,复述故事,讲生活中的事例,举行讲故事比赛,等等。
二、遵循学习规律,引导逐步提高
低年级学生应先从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话,再到说一段话。指导学生说好一句完整话是必要的前提。我让学生练习说“我干什么”、“谁爱什么”、“什么怎么样”的口语训练,并采用不同的方式练习。可以先听老师或同学说,然后复述,或者是先看单幅图片,再用一句话说明图意。学生能说清楚一句完整的话以后,我便教给一定的句式或连接词,过渡到几句话,再发展到能连贯地说清楚一段话。
三、培养阅读素质,提高说话能力
我们训练学生说话,不仅要求他们把话说得通顺流畅,而且还要指导他们把话说好,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句子富于变化。因此,阅读素质的培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课上,我认真指导他们读懂、读透课文;课下,在班上建立“读书角”,让学生广泛阅读儿童读物,使他们在说话时觉得有样子可仿,有内容可说。
必须注意的是,低年级说话素质的培养还需要尽早和写话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为中高年级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