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评价的工作方案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2-6 01:39
标题: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评价的工作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
一、指导思想 :
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目的:
1、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学业的发展方向,了解自身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制定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评价,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观,了解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改变教学行为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四、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阶段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测试、期末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测试、特长技能、成长记录袋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级的评价要素,侧重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课前学具准备、听讲情况、发言情况、参与讨论与人合作情况等。
作业评价:作业评价仅限于有作业要求的学科,侧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根据学生每天按时、主动完成作业情况、书写的整洁度、正确率、作业完成的速度以及及时进行矫正等情况进行评价。课外学习情况可以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来进行综合评价。
阶段知识技能综合运用阶段测试评价:阶段测试是在一个阶段教学结束后进行测验,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测试内容的范围,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认识,基本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运用等。
期末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测试评价:考试学科参加统一测试,非考试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期末测试。
特长技能评价:对学生在某一学科学有所长的情况进行评价,如亲手制作的作品或小发明成果、艺术表现性活动奖励情况。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每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痕迹进行积累,同时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过程性材料和评价依据。 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信息等。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