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议论文阅读20】中考-拓展迁移-启示感受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2-4 11:07
标题: 【议论文阅读20】中考-拓展迁移-启示感受
【中考真题链接㈠】

勤与俭

①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古时候,有个殷实家庭,祖上留下一块匾,匾上写着“勤俭”两字,家主人视作传家宝,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家主人亡故后,兄弟俩分家,把匾一劈为二,老大拿了个“勤”,总是早出晚归,辛勤耕耘,但鱼肉酒香,花钱大手大脚;老二拿了个“俭”,总是把一分钱掰作两瓣用,节约每一段布,每一粒粮食,但不愿干苦活,懒得要命。日子长了,兄弟俩日子都过得很苦。后来想起家传的匾额,兄弟俩把“勤”与“俭”合起来,重新挂在厅堂上,勤勤恳恳,省吃俭用,日子又好起来。

②不管故事是否虚构,但故事中勤俭的道理很清楚。勤与俭总是结伴而行。“勤”乃开源之泉,“俭”乃节流之本。只勤不俭,生活奢侈,一掷千金,挥霍无度,财富左口袋进右口袋出,再多的财富总有一天也会耗尽,富而返贫的例子比比皆是。只俭不勤,财富增加缓慢,生活质量难以提高。纵然再会理财,总有坐吃山空之时。因此,勤与俭不能割裂开来。时代需要创造财富的动力源泉,也需要财富管理的持续活力。真正的理财,就是既增加财富,又节约财富。勤与俭的完美组合,才是真正的传家之宝。

③勤与俭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传家宝。先祖一代代筚路蓝缕,饱经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十分珍惜这一传家宝。至今,许多老人生活即便好转或是富足起来,仍然精打细算,而且闲不住,总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总是用勤俭告诫子女,莫要忘本,丢了传家宝。从漫长的岁月中走来,把最优秀、最宝贵的东西积淀了下来,懂得勤俭的可贵,来之不易。靠着勤俭传统,中华民族积聚了众多物质财富、文化瑰宝,也从贫穷走向温饱,从温饱迈向小康。

④传统在延续,观念在变化。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让文化变得多元、观念日益新潮,社会与生活变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勤与俭也都有了新内涵。既勤奋努力,热爱劳动,又尊重劳动,关心劳动,这是勤的时代内涵。社会变了,改善生活、活跃消费、超前消费、拉动内需,谁也不希望再过苦行僧的日子,这是俭的时代新意。勤,未必是事必躬亲,未必要披星戴月、废寝忘食,而是合理地利用有限时间,发挥自己的长处,让所做的劳动更有意义,更具价值。俭,也并非要从牙缝里挤出一星半点来,而是以不铺张、不浪费为基本标尺。获取财富的路径很多,只要骨子里不丢勤俭传家宝,掌握好勤俭办事的人生尺度、教育准则,总是有益的。再新的观念,再新的理财,总是建立在勤与俭基石上的,离开了这一基石,或挥金如土、或坐享其成、或寅吃卯粮,总是有害的。

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观念如何更新,不可动摇勤与俭的文化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勤与俭的根基当永远留住,一代代传下去,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软实力。

【试题】当前,社会上大力倡导“轻车简行”、“光盘行动”、“半份菜”等行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些宣传的认识。

【答案】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人民的勤劳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这也不能也不应该作为可以就此铺张浪费的理由。仍然要保持勤而且俭的优良传统。轻车简行、光盘行动、半份菜这些行动宣传的核心是一个“俭”字,强调了俭的必要和重要。既勤且俭,才有财富管理的持续活力。



【中考真题链接㈡】

幸福是什么?

文 | 丽莎·普兰特(美)

①幸福是什么?在我看来,真正的幸福就是简单生活。

②有人问我,“简单生活”是否意味着苦行僧般的清苦生活?我说,这是对“简单生活”的误解。“简单生活”意味着摒弃虚荣,少一些对物质的追求,多一些心灵的滋养。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从容,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

③简单,是平息外部无休止的喧嚣、回归内在自我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我们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保持心灵的宁静。

④当人们习惯于把拥有物质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坏看得过于重要,用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去换取一种“有目共睹”的优越生活时,却没有察觉自己的内心正在一天天地枯萎。当人们为拥有一幢豪华别墅、一辆漂亮小汽车而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以致每天晚上在电视机前疲惫地倒下;或者为了一次小小的升职,在上司面前小心翼翼地陪着笑脸;或者为了无休无止的聚会,精心装扮自己,虚度很多光阴……到头来,面对的只是一个内心孤独苍白的自己的时候,我们真该问问自己,它们真的那么重要吗?

⑤当你不在乎外在的虚荣,只为内在的自己而简单生活时,幸福感才会润泽你干枯的心灵,就如同雨露滋润干涸的土地。我没有海滨华丽的别墅,而只是租了一套干净漂亮的公寓,这样我就能节省一大笔钱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旅游或者接济他人;我用不着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因为能证明自己的方式很多,提升并不是唯一的;我可以推去那些不必要的应酬,悠闲读书,独享书中无限风光,或者和家人、朋友交谈,分享轻松美妙的晚上……

⑥简单,也将带给我们内心世界的丰富。我们将变得更敏锐,能真正深入、透彻地体验和理解生活。我们将会发现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将为每一次日出、草木无声的生长而欣喜不已;我们将重新向自己喜爱的人们敞开心扉,表现真实的自然,热情地置身于家人、朋友之中,彼此关心,分享喜悦,真诚以对。那时,我们将发现彼此因隔阂而不能相互沟通的问题,不过是过于忙碌而疏于交流造成的。只有当我们开始体验亲密和谐、友爱无间时,我们将不是在生活的表面游荡不定,而是深入进去,聆听生活本质的呼唤,生活因此而变得更有意义。

⑦简单的生活是幸福的温床。只要不过度追求物质,不受虚荣的影响,我们的自由就会越来越多,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强。所以,让我们从清除“嘈杂声”和琐事开始,认清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一切,哪些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哪些是必须丢弃的。多一份从容,少一份焦虑;多一份真实,少一份虚假;多一份快乐,少一份烦恼,这就是简单生活所追求的目标。

【试题】生活中有许多 “嘈杂声”。请举出一例(提示:不能用文中的例子),并联系选文内容谈谈该如何对待。

【答案】举出生活中对不必要的物质的追求、或对虚荣的追求的一个例子,并写出该如何正确对待,即可。



【中考真题链接㈢】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⑥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试题】古人读书重记诵、朗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有哪些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请联系实际分享给大家。

【答案】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2分,联系实际2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