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借助关键动词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清楚精卫填海这个故事。
3.抓关键句拓展想象画面体验故事的神奇,感受精卫的高大形象。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把勇于献身的盘古送上了光荣的“大神榜”!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充满魅力的神话故事,看看谁又会出现在大神榜上呢!——出示《精卫填海》。
2.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今天我们要学的《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出示课文内容),和以前学的神话故事有点区别,谁发现了?
预设:引导学生发现《精卫填海》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记录了故事内容。
(2)回顾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和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的学习方法。
预设1:把课后注释批注在课文里。
预设2:把句子读通顺。
预设3:读不懂的字,用扩词的方法,理解意思。
师:通过三年级《司马光》和《守株待兔》的学习我们知道: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理解意思;借助图画,理解内容。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精卫填海》这个故事。
3.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生按要求自学。
把课后的注释写在课文相关词语的旁边。试着把课文读通顺。文中读不懂的字,用扩词的方法,理解意思。如果仍然有不理解的,打上“?”。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反馈。
师:课文读完了吗?有没有读不懂的内容?
第一处: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①理解这句话里读不懂的词语
预设1:炎帝:(补充资料,出示图片)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称神农氏。与黄帝同为华夏始祖。
预设2:区分“少女”的古今异义。
预设3:学习并书写生字“曰”。比较“曰”与“日”的异同,明白“曰”的意思。(出示“曰”的字理演变经过)
曰:甲骨文是指事字,在“口”的上方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嘴巴的动作。造字本义:动词,开口说话。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表示说话动作的指事符号。隶书则写成与“日”相似的字形。
②抽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第二处: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预设1:按照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女娃游于东海”应该是“女娃于东海游”;“以堙于东海”应该是“以于东海堙”,把语序调整过来后,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现在谁能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了?
预设2:精卫长什么样子?
①(出示图片),抽生说说精卫的样子。
②补充资料。出示故事原文中描写精卫的句子: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预设3:学习并书写生字“溺”。(出示字理演变过程)
溺:甲骨文(人)(水,河水),造字本义:动词,落水淹死。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以“弱”(水性不强)代“人”,表示因水性不佳而遭淹毙。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4)梳通课文大意。
句子的意思我们读懂了,你能把整篇课文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吗?
①小组合作交流。
②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发言,其他同学评价或者补充。
4.理解句子意思读出节奏
师范读。
学生找出难读的句子。“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指名读,发现问题;
依托停顿线,多形式、正确地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5.借助词串讲故事师:短短的文字里,可藏着神奇的故事呢?故事主要讲了谁?都具体做了些什么呢?找出关键动作的词语。
预设1:除了注释和插图,我找到了体现女娃做什么的关键词分别是“游、溺、为、衔、堙”。
预设2:根据你的提示,我能讲故事了。很久很久以前,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天女娃到东海游玩,却不幸被海水淹死了。女娃变成一只小鸟,名叫精卫,它常常飞到西山去衔石子或树枝投到东海里,想把东海填平。
(1)再齐读课文,要求读通.
师:通过抓关键词,就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了。故事会讲了,课文一定读得更通顺了!
6.抓关键句感受精卫形象。
(1)自由读课文,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非常神奇?
预设1:一个小女孩居然敢到东海里去游玩。
预设2:小女孩死后没有灰飞烟灭,却化身为精卫鸟。
预设3:一只小小的鸟儿,居然想衔来树枝和石块把浩瀚的东海填满。
(2)感受坚强不屈、持之以恒的精卫鸟形象。
自由读文,精卫的哪些行为让你很受感动?(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①预设1:精卫的不畏艰险——填海的路途之遥远,但精卫没有放弃
补充资料:
“西山”就是指的发鸠山,就在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境内。
“东海”:炎帝神农氏在上党盆地尝百草、治理水患、教民农耕。女娃在跟随父亲炎帝治理水患的过程中,不幸在漳河溺亡。既然女娃溺亡于漳河,女娃化作的精卫鸟所发誓要填平的东海自然就不会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东海(我国东部的领海)。而是指的漳河源头。
预设2:精卫的百折不挠——填海这项工程之浩大,但精卫没有退缩
对于东海来说,精卫鸟是何等渺小,可她却不停地往返于发鸠山与东海之间,衔去树枝和小石子,希望能把它填满。
②抓住“常”,感受精卫是如何风雨无助地天天衔石填海,体会它的坚持不懈。
句式训练:
夏天,烈日炎炎,我仿佛看到精卫……
冬天,寒风刺骨,我仿佛看到精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仿佛看到精卫……
师:通过想象,一只()的精卫就出现在你眼前了。
预设:善良坚韧执着……
小结:你看,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真是一只执着坚韧的鸟啊!让我们一起把它送上光荣的大神榜吧!
7.借助动词词串,背诵课文
8.作业:
(1)将本课生字工工整整的书写在本子上。
(2)把《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
(3)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山海经》里的文言文神话故事。
六、板书设计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