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0-12-27 00:50
标题: 《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读后感
暑期的时候,通过“图书漂流”活动我偶遇了《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从名师的成长之路中,我感觉自己差距很大,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要学习他们做一个有境界的人。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曾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其实,做教师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我把它称为谋生的境界(或职业的境界),即仅仅把教师看做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饭碗。如果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境界中,这样的教师最终至多也只能做到一个称职的教师,而且大多数时候也许是不称职的。第二种境界我把它叫做事业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不断地为之追求。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即使在做教师的路上不断会遭遇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但是这样的教师就永远不会沉沦,就会永远保持一份执着、保持一份热情,如果能像这样做老师,即使不能成名成家,即使不能常常有事业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但至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第三种境界我把它叫做宗教的境界(或理想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神圣的宗教,当作一个崇高的信仰。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天,我们都能收获教育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学习名师,走进名师,和他们的心灵对话,我们就会发现,真正的名师没有一个不是有着崇高精神追求的人,一个远离世俗功利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其次,学习名师的学习精神:平时,我们会常以忙为借口忽略自己的学习,久而久之,不愿、不去学习就成了一种习惯。虽然我们常以自己订了许多的报籍书刊聊以自慰,但实际上,我们常将报刊束之高阁,等到要交论文或写点什么时,才拂去书面上的灰尘,去迫不及待地借鉴、模仿一些别人的东西。“没有书晚上睡不着,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我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伴着阅读、思考与实践一路摸索,并没有其他的秘密。我啊,爱极了当一名小学教师,注定了要当一辈子的读书人”。 读着于老这三句话,眼前好像浮出了一个老人在认真研读的情境!没时间,我觉得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做家务总有做完的时候,教孩子总有休息的时候,空下来的时间没有读书,说明心里还是没有把读书当成一辈子的使命和习惯!这三句话让我汗颜!

再次,学会思索和研究。思索和研究是成长的关键,思索和研究“意味着能够从不同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现象作出新的解释;意味着能够对那些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进行新的审视;意味着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盲目偏激的做法进行自觉的反思。也只有这样,自己的实践和总结才有价值”。没有哪一位名师不是勤于动笔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看文章、听讲座、听课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花,如果不写下来,很快就会忘掉。有志于成为优秀教师的老师们,应从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于永正等名师身上受到启迪,尽快拿起笔来,从教学札记写起,写一些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如有精力,每学期写一两篇经验总结、教研论文,持之以恒,几年以后,会大受其益。

事实真是这样,方式无非就是这么几种,规律也无非是这么简单。但是,企业界流行的那两句话恰恰能点醒我们: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常的事做实就是不平常。我把名师成长方式中的这些特点叫做“成长自觉”。自觉,就会对基本方式和规律有高度的认同;自觉,就会在坚守中探索,在探索中把握;自觉,就会认真、刻苦、踏实,成为生活在规律中的主人。总之,自觉,成为名师成长的要求和特点;成长中的自觉成为名师成长的可贵品质和精神。

名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他们深刻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习他们博爱的情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名师的教学风采值得我们学习,名师的素养值得我们学习,名师的探索精神更值得我们追随。让我们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样才能与名师们一样,在课堂中挥洒自如!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0-12-27 00:50
《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读后感

                                      ——龙狮中心小学  张静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