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一、二课时说课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0-12-4 01:33
标题:
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一、二课时说课
一、教材分析
《父母多爱我》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一课。这一课是根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而编写的。
本课侧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的话题是“父母的爱是默默的”,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多一些理解”。第一课时是第一个板块的话题,从父母每日为子女做的日常小事体会父母默默的爱,从父母关爱子女的感人故事中体会父母深深的爱,通过小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父母之爱。第二课时是第二个板块的话题,学生交流父母不能让自己理解的做法,理性分析这些做法是否藏着爱,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尝试与父母谈心,学会对父母爱的方式多一些理解。
第一板块首先通过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从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故事中体会父母深深的爱;接着通过填写爱心树的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父母每天为子女做些什么,从父母每日为子女做的日常小事中体会父母默默的爱;最后通过阅读角《妈妈的爱》,先让学生说说爸爸的爱像什么,再让学生创编小诗,通过小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父母之爱。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知道父母爱他们,但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习惯了长辈的呵护,一切都觉得理所当然,他们很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爱,这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形式是多样的,三年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父母深层的爱或者其他隐藏形式的爱。因此,要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第一板块的编写目的和结构特点,针对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情特点,本课时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以下2条:
1.引导学生从每天的生活细节中体会和发现父母的爱。
2.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爱和父爱同等重要。
其中“引导学生从每天的生活细节中体会和发现父母的爱。”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爱和父爱同等重要。”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进行教学导入后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板块。活动一:听故事体会爱,活动二:生活细节发现爱,活动三:诗歌朗诵表达爱。下面我来详细阐述每一活动环节的具体操作。
活动一:“听故事感受爱”。通过听《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并适时出现相关图片。让同学们想一想:妈妈和外婆是真的喜欢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让学生充分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教师适时小结指出:我们都知道鱼肚子的肉质最鲜美,妈妈细细的挑去刺,把鱼肉给我吃,自己只吃鱼头,引导学生理解这就是妈妈对我的爱,这种爱是默默的,但又是特别伟大的。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在故事中引导学生探究故事背后藏着的母爱,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让学生深入体会父母的爱。
活动二: “生活细节发现爱”。
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出:同学们,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成长中的每一步,都有爸爸妈妈爱的陪伴,想一想,他们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什么呢?(类似于下面的图片依次出现,教师进行解读)
(1)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妈妈已经为我做好了早餐。
(2)妈妈每天都送我上学,接我回家。
(3)爸爸妈妈每天都陪我一起学习,为我辅导功课。
(4)爸爸每天晚上和我一起读书,睡前为我讲故事。
(5)爸爸只要有时间就会带我下楼,陪我运动、陪我玩耍。
同学们,父母为我们做的每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里面都藏着他们对我们浓浓的爱。想一想,你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为你做了什么呢?跟同学讲一讲父母关爱你的感人故事吧。
活动前安排学生记录父母为我们做的事,完成66页“爱心树”。学生结合课前完成“爱心树”记录,交流父母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讨论所做的这些事件背后的意义,并说一说哪些事件是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父母为我们做的事的数量上,感受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生交流后,教师播放一组组父母照顾我们的照片升华学生的感情。 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一件件毫不起眼的小事,凝聚了爸爸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他们的爱不华丽,不张扬,甚至微小到可以让人忽略,爸妈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他们的爱是默默的。
此部分的设计意图:通过完成“爱心树”活动,让学生把父母为子女做的事记录在叶片上,并把每天做的事进行了标注。利用“爱心树”活动中学生填写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父母为子女所做的日常事件背后的意义。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知道父母每天都为子女做很多事情,每件事都蕴含着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爱是默默的,是无处不在的。
活动三:“诗歌朗诵表达爱”。古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得到。在这里让学生带着感情配乐读一读《妈妈的爱》,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抒发出的情感。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妈妈的爱是鲜花、是蜜糖、是草地……那么,在你眼中爸爸的爱像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随后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总结出父爱与母爱同等重要,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博大无私的,并自由创编诗歌表达对父母的爱,将本节课的情感表达上升到最高点。
此时此刻,可以引导学生把心里话说给爸爸妈妈听,建议学生课后动手做一片“爱心叶”,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并大声说出 “谢谢爸爸妈妈,我真的好爱好爱你们”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在理解了父母对自己不同方式的爱,并学会向自己的父母表达爱,此时学生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想倾诉爱,表达爱,所以设计了“自由创编诗歌”活动,使学生内心对父母爱的情感达到高潮。68页小男孩的话是引发学生交流的话题,旨在使学生从父母的角度深入理解来自父母的爱,使学生明白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爱和父爱同等重要。
这三个活动板块的设计,就是通过故事感悟——细节体会——诵读表达这样的过程来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0-12-4 01:34
一、教材分析
《父母多爱我》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一课。
这一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的家庭生活”中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尝试走近父母的内心世界,理解和接纳父母爱的方式。
本课时的编写主要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因认识和理解有限,对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有误解而设计的,意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爱自己的方式。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的话题是“父母默默的爱”,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二板块的话题是“多一些理解”,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第二板块首先通过四幅插图引导学生倾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哪些不能让自己理解的做法;接着提出引导学生辨析的话题,并通过表格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通过书信的形式呈现了一位爸爸不被自己孩子理解时的心声,并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从而对父母多一些理解。
二、学情分析
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是多样的,课前通过与家长、学生的访谈发现,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大多是独生子女,日常与父母相处中,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不被采纳或父母从自己角度出发认为是对孩子好的行为却不被孩子理解时就容易引发亲子间的不和谐音符出现。
例如孩子对新款的玩具、文具等产生兴趣,对父母提出购买要求,父母进行综合考虑后如果认为没有购买的必要就会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心里会产生不理解,会对父母有抵触情绪。
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后,家里有二胎的越来越多,父母如果花多一些的时间和精力在二宝身上,孩子会有强烈的被忽视的感觉,内心不免会对父母有所埋怨。
再例如电子产品对孩子是极具诱惑力的,当父母不满足孩子玩电子产品的需求时,孩子心中就会有不满情绪。
以上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在换位思考和辨析、反思中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第二板块的编写目的和结构特点,针对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情特点,本课时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以下3条:
1.交流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能让自己理解的行为和做法。
2.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体谅父母爱的方式。
3.走进父母内心世界,了解父母心声,学会有效沟通。
其中,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体谅父母爱的方式”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走进父母内心世界,了解父母心声,学会有效沟通”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为了让课堂交流讨论的话题更贴近学情,课前我安排学生填写了调查表,写一写日常生活中父母有哪些行为和做法让自己不理解,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进行教学导入后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活动一:实话实说不理解,活动二:不理解中有爱吗?活动三:学会沟通促理解。下面我来详细阐述每一活动环节的具体操作。
导入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在总结第一课时活动的基础上,借助“晒晒父母的爱”小视频中“冬冬为什么不开心”即教材69页情境图1引导学生思考“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对父母有些行为、做法不能理解,也有过类似的烦恼。到底是父母对我们爱得不够深,还是我们对他们的理解不够呢”引出本节课的活动主题(板书活动主题:多一些理解)。
此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在总结第一课时学习收获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本节课交流的话题,引发学生新的思考,承上启下,自然顺畅。且小视频将教材中静止的画面进行动态的播放,一开课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以下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活动一: “实话实说不理解”。学生借助课前调查表的填写,具体讲述自己对父母哪些行为和做法不能理解(板书不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交流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例如“谁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将学生遇到的困惑进行归类,并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类似的问题几乎人人都有,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本门课程更关注儿童自我的体验、成长与收获,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儿童自身生活实际的对接。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大胆说出自己对父母不能理解的行为和做法。使下一环节的活动开展成为基于学情的需要,解决学生遇到的真实问题。
活动二: “不理解中有爱吗?”。仍先以“冬冬的苦恼”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1)如果你是冬冬的父母,想想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2)父母的做法里有对冬冬的爱吗?”,让学生在换位思考中初步学会理解父母的爱(板书换位思考)。接着借助学生已获得的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表格尝试着换位思考、辨析、反思活动一中父母让自己不理解的行为和做法里有父母的爱吗?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爱的方式。活动中关注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用“星级”加以体现。此外借助课前录制好的家长的视频资料,使学生从内心深入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更进一步加深对父母爱的理解。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体现了“德育课程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一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活动中感悟,活动中反思。且本环节活动的开展、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呈螺旋式上升,通过关键问题的设问、追问、引导等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帮助学生学会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活动三:学会沟通促理解。教师针对以上话题中“自己和父母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随机引出“我们应该怎样和父母进行沟通”这一话题,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掌握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板书:沟通理解)。
此部分适时渗透了《弟子规》中“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无声 谏不入 悦复谏”等内容,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接着通过“倾听来信-----说说委屈----表达心声”这样三个有序递进的活动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PPT19)
首先借助班上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让学生在倾听中进行思考,并由此及彼,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委屈和伤心呢?你又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此时学生内心对父母爱的情感急需表达与宣泄,在舒缓音乐的烘托下,学生在亲情卡上写出对父母爱的理解、爱的表达。随后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本次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引向更深入的层面。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理解了父母对自己不同方式的爱,并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父母内心,想想父母的委屈伤心与不易,再回过头来对父母的爱进行细细品味,心中会更觉父母之爱的伟大及深沉,此时学生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想倾诉爱,表达爱,所以设计了“在亲情卡上写写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活动,使学生内心对父母爱的情感达到高潮。此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渗透,体现了本门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在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对话者,在参与中分享、引领并促进学生理念和经验的提升。
这三个活动板块的设计,就是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加深情感这样的过程来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
教师借助板书和学生共同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并在《让爱住我家》背景音乐的烘托下,用激情语言对本课时进行总结,指出:“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爸爸和妈妈,他们的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亲切的关怀;是真诚的鼓励;是责备的目光;是谆谆的教诲......这种爱,既伟大又无私!今后无论我们走多远,他们满满的、浓浓的爱会一直伴随我们前行的每一天!”。并提醒学生课后别忘了,带上老师送的这把“换位思考 沟通理解”的金钥匙,和父母好好谈谈心,把心里话说给他们听。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