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先进的教育理论是教学和科研的先导,阅读和学习是提高教师理论修养的有效途径。工作室成员采取集中专题学习和自主研修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树立理想信念,根植教育情怀,更新教育理念,丰富理论知识,促进工作室成员快速成长。
1、专题讲座。
首席教师每年做乡镇或学区以上教师培训讲座不少于1次,工作室每学期开设校级教育热点、难点论坛讲座不少于1次(每位工作室成员在界内都有一次主持承担讲座的机会)。
2、自主研读。
工作室成员每年研读一定的书籍并完成读书笔记。工作室成员每人每年阅读2本及以上教育教学和学科知识有关专著,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且有一定理论深度读书笔记或反思体会(首席教师每年至少阅读3本教育专著、专业知识书籍,坚持阅读不少于1种核心期刊杂志,累计撰写有理论深度的读书笔记或反思体会不少于5000字)。
3、外出培训。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聆听专家学者的授课和讲座。
二、注重实践历练,提升教学技能。
1、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名师最重要的任务。工作室将引导每位成员切实提高解读教材,把握学科教学目标,读懂现代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灵活地驾驭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线下开设形式多样的公开课与线上观看专家教学视频的两结合形式,走进他人课堂,搬他山之石,磨自己之玉。同时让成员立足自己的课堂,自我展示,互相打磨,群策群力,打造自己的精品课,每位工作室成员每学期执教校级公开课不少于1节,在实践中提升课堂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搭建平台,追求辐射效应。
根据校际实情,结合本校教研,通过首席教师工作室与校际各级教育研究机构密切联动,为工作室成员搭建自我发展的平台,促进成员自我成长,用一人的智慧带动一群人前行。
3、潜心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教科研是工作室的要务之一。在工作室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同时,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使整个工作室洋溢着一种研究的学术氛围,力争每个成员都能出研究成果。
工作室以课题为牵引,开展基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让学员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概括性的认识,有效提高学员的研究能力,促进学员的专业发展。
二、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2019年12月--2020年9月)————理论学习阶段
1.组建首席教师工作室,完善工作制度,工作室成员制定个 人发展规划。
2.建立工作室成员档案,创建交流平台.
3、师德师风专题讲座。有计划地引领工作室的成员员树立理想信念,提高师德修养。
4、通读课程标准,把握小学段本学科的课程目标以及各学段目标。
5、通读小学段部编人教版1——12册教材,通识教材内容,系统掌握学科内容螺旋上升的递进编排与衔接。
6、学习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吴正宪:教师为什么要读哲学和心理学。掌握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促进教育教学,做到不是盲目教书而是真心育人。
7、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相关新课程教育理念。
8、完成县课题研究的申报。
第二阶段(2020年10月——2021年9月)—————实践历练,研课磨课阶段
1、工作室成员每人阅读2本及以上教育教学和学科知识有关专著,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且有一定理论深度读书笔记或反思体会。
2、每人每期上一节公开课,交流共研,共同发展。
3、课堂教学技能知识讲座。
4、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完成个人备课初稿,进行集体备课与研课磨课活动。
5、观看专家示范引领课,打造自己精品课,完成教学设计改进稿。
6、完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2021年10月——2022年9月)——————成果展示,总结提升阶段
1、课题结题,完成校本课程教材。
2、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示范引领展示课,孵化名师,让工作室成员成长为领军人物,促进本乡教育发展。
3、撰写经验论文,在教育平台参评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三、三年预期达成目标
1、界内所有成员参与一项由工作室主持的县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
2、届期内完成校本课程教材(文本或视频)一本(套),在本校或本学区或本乡镇推广和使用,并初显成效。
3、工作室督促并鼓励全体成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反思等。工作室成员每年在市级以上公开学术期刊累计至少发表专题学术论文或教学研究论文2篇(其中首席教师每年应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不少于1篇)。
4、力求让工作室成员在届内成长为中心校以上骨干教师,或荣获乡镇及以上综合表彰,或获乡镇及以上教育教学竞赛(教育教学论文、优质课、信息化大赛)一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