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卢梅坡《雪梅二首(其一)》赏析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10-21 11:46
标题:
卢梅坡《雪梅二首(其一)》赏析
雪梅二首(其一)—— [宋 ]卢梅坡
雪梅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卢梅坡: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雪梅争春未肯降:意思是说,雪花飞扬,梅花竞放,好像它们 都是为了争得春色而谁也不肯认输。降(xiáng):认输,服输。 骚人:诗人。阁:同“搁”,放置。
费评章:费心思评判。评章,评论,评判,评议的文章,这里 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须:虽,虽然。
逊:差,不如。
输:此处有“少”的意思。
一段香:一片香。
【古诗今译】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 人, 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 但是雪花却少 了梅花的一片幽香。
【赏析】
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很少,仅存 的几首诗中,《雪梅》二首最为有名。
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 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示性。当属精品,值得一赏。尤其评梅之语, 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
古往今来,诗人往往大多都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雪和梅 透露着春的信息, 梅因雪更显出高尚品格的缘故吧。 南朝苏子卿在 《梅花落》 中说“只言花是雪, 不悟有香来”。 王安石在 《梅花》 中说“遥 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晁补之在《盐角儿》中说“开时似雪,谢 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当代毛泽东 在《卜算子8226;咏梅》 中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 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 丛中笑。”虽然角度不同,但不外乎以雪、梅为报春的使者,冬去春 来的象征。 但在卢梅坡的笔下, 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 都认 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装点了春光, 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诗人从视觉—— 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 一色一香, 一长一短, 观察入微, 评判独到。 这种写法, 实在是新颖别致, 出人意料, 巧妙地道出了雪、 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 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 梅的争春, 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 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 取 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万不可以己之长而轻人之短。 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炼,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10-21 11:47
雪梅(其二)/(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知诗人】
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几乎没有,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与别人的诗词中推测他的一些简单经历。他最有名的诗就是两首《雪梅》了。从这两首诗可见这位文人的雅兴和志趣。他喜爱梅花应是到了极点,推断他还是为官被贬过。
【解诗意】
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全诗大意: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显得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明诗情】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
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风格成语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冰雪聪明
冰消雪释 梅妻鹤子 雪胎梅骨
◆名言警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佚名 《警世贤文8226;勤奋篇》)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卜算子8226;咏梅》)
◆国学启蒙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 (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译文:聪明的人不做不应当做的事情,廉洁的人不去追求不应有的东西。
◆趣味小故事
唐伯虎猜谜语
明代大画家唐伯虎从小聪明伶俐,最喜欢画画,读书也很用功。
据说他少年时曾在酒店里帮工,并利用空闲时间看书、画画,画出得意的画就贴在店内的墙上。
有一天,江南大才子祝枝山到店里喝酒,见画很不一般,又得知是年仅十几岁的唐伯虎所画,就同当地著名画师沈石田再次来到酒店。
沈石田先看了墙上的画,又把唐伯虎打量了一番,然后对唐伯虎说:“我有一条字谜,若你猜对了,我就收你为徒。”唐伯虎很高兴地答应了。沈石田的谜语是这样的:去掉左边是树,去掉右边是树,去掉中间还是树。唐伯虎略一思索,便挥笔写下了一个字。沈石田一看,十分高兴,便收他做了徒弟。
唐伯虎写的是个什么字?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