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10-19 14:04
标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三》包含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3个板块内容,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深化。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总结。首先点明创造性复述是把故事生动、形象地讲给别人的交际需求,同时梳理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所涉及的基本方法已在本单元课文教学中有具体的学习,实际教学中也可以把“交流平台”放在口语交际部分之前,引导学生运用梳理出的方法开展民间故事会之类的表达实践活动。


  “词句段运用”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感受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俗语比较通俗、活泼,成语则更凝练、文雅。旨在体会复述故事适宜用口语化表达方式。第二部分通过《狼和小羊》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并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这部分与《牛郎织女(一)》课后第二题一样,旨在通过“简略”与“具体”的阅读对比,加深对创造性复述的认识,同时与本单元习作要求“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相呼应。


  “日积月累”编排了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一诗和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有关,对民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课文学习,学生对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已有具体了解,但缺乏对这些方法的实践运用。“交流平台”所梳理总结的内容学生是很熟悉的,但缺少创造性复述的实践。“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内容,比较俗语和成语表达效果的差别,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运用练习,帮助学生会在讲故事中有意识使用口语化语言。学生通过第二部分的对比很容易理解何为“说具体”,但要做到具体表达会有些难度。学生在学习《牛郎织女》后,已经知道《乞巧》是根据牛郎织女故事创作的诗歌,但对“乞巧”的习俗还不了解。


  三、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2.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


  4.背诵《乞巧》。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了解了哪些创造性复述的方法。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总结。


  (1)变换角色,入情入境。比如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的部分,可改为海力布或乡亲的口吻讲述;牛郎织女相见的部分可改为牛郎或织女的口吻讲述等等。相同的故事变换角色讲述,会增添新鲜感,让人身临其境。


  (2)大胆想象,合理添加。如海力布救了小白蛇,龙王会说哪些感谢的话;哥哥嫂子待牛郎很不好,有哪些具体表现等等。在了解故事内容基础上,增加合理情节,丰富故事细节,会有创作的成就感。


  (3)改变顺序,制造悬念。如先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据说人们常在葡萄架下能听到天上有人说话,这是怎么回事”,再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巧妙改变情节顺序,可以创设故事悬念,增加讲述的吸引力。


  (4)绘声绘色,生动讲述。讲述过程中时辅助以适切的动作、表情和语气,会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如嫂子“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赶牛郎走的部分,学生可以试着叉着腰,咬着牙来复述。


  2.请学生自读“交流平台”内容,勾画关键语句,梳理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1.让学生自读第一题中的两组词语,说说两组词语间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预设:(1)右边的一列为四字成语,左边的一列为俗语。


  (2)每行左右相对应的词语意思相近。


  2.引导学生思考:意思相近的成语和俗语,在说话或讲故事时用哪种形式更适合呢?


  (1)出示一组句子,同桌对比着读一读,演一演。


  情景:


  终于放假了,父母带我回老家看望奶奶。一进门,奶奶就拉着我的手聊起来。


  出示两个句子:   


  ①从上次你走后,奶奶可太想你了呀!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盼来啦!


  ②自从上次一别,奶奶无比想念于你!天天望眼欲穿盼你回来,今天终于相见了!


  (2)全班交流,以上两种形式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这两种形式分别适


  合用在什么情况下?


  (3)教师小结:俗语、歇后语等口语化短语更加通俗、活泼,适合在与他人聊天、讲故事的时候用;有些成语凝练、文雅,适合在正式场合或写文章的时候使用。


  3.请学生从左侧的俗语中选一个进行练习,比一比谁说得更自然、生动。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


  1.让学生自读《狼和小羊》,说说两段文字有什么异同点?


  预设:两段文字都讲完整地讲述了狼和小羊之间发生的故事。但第一段文字只是简略叙述了故事基本的前因后果,而第二段文字则是在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把狼和小羊的语言、神态、动作说得更具体了,将小羊的可怜无辜和狼的狡猾凶狠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听众自然带到故事情景中了。


  2.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段落,自主完成学习单,并总结把简略的地方说具体的方法。







  3.引导学生分组交流,梳理方法。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把情节说具体,需要大胆想象人物当时的样子,说清楚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使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同时尽量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词语。


  4.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段落),先试着提出问题,再想一想怎样把问题答得更具体些?




  引导学生思考:


  (1)初次见面,牛郎眼中的织女衣着、长相是怎样的?


  (2)姑娘一边梳头一边跟牛郎谈话,他们会说些什么?


  (3)牛郎是如何“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告诉织女”的,他会告诉织女哪些事情?


  (4)织女“听得出了神”具体有哪些表现?她心里又会想什么?会怎么说呢?


  (5)织女同情牛郎什么地方,又爱惜他什么?她心里又会想什么?会怎么说呢?


  ……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之后分小组练答,每个学生可以选一个地方具体讲。组内选代表集合组内讲得好的细节,在班里讲一讲。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导学生自读古诗。


  (1)个人自由练习读诗。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预设:“乞”字本音为qǐ,在“乞巧”中发生音变读二声。


  2.引导学生粗知大意。


  (1)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内交流解决。


  点拨:


  ①“乞巧”指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女孩子在庭穿针引线院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


  ②区分“宵”和“霄”的字义,“宵”指夜晚,“霄”指天空。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同桌、小组间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4.课件出示一些和民间故事相关的诗文名句,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和什么故事有关。


  (1)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


  (2)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古曲


  (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


  点拨引领:(1)中提到“牵牛织女星”,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2)中的“英台”指祝英台,写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3)句提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六、作业建议


  背诵古诗《乞巧》。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