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汇总+词语解释+单元测试(两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09: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敬业与乐业
文章分析:


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其中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①(2~5段)有业之必要。②(6~7段)敬业之重要。③(第8段)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发展中领略乐;
奋斗中感知乐;
竞争中体味乐;
专注中享受乐。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
“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使人民安居乐业。提炼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分析感知: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1.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3、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接着,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论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4、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5、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6、文章的观点如: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先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与人生最为重要,又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3)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4)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字音字形:


旁骛(páng wù)
亵渎(xiè dú)
敬业乐群(jìng yè lè qún)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
不二法门( bù èr fǎ mén)
言行相顾( yán xíng xiāng gù)
强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
佝偻(gōu lóu)
蜩翼( tiáo yì)
骈进(pián jìn)


生词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主眼:主要的着眼点,意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适,指朝别的路上去。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专心致志,分心。骛,追求。
惟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
佝偻:鸡胸驼背,一般形容老人。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喧扰。舍,舍弃,放弃。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指困难和阻力重重。
骈进:一同前进,并进。
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征引:1. 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2.指推荐选拔人才
容赦:优容赦免,宽大饶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这个道理的人,喜爱这个道
理的人 比 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写作背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愤怒的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词语解释:


赃物(zāngwù):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
丰功伟绩(fēng gōng wěi jì):伟大的功绩。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惊骇(jīnghài):害怕,恐惧。
箱箧(xiāng qiè):箧:小箱子。箱子。
制裁(zhì cái):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 dàng rán wú cún):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不可名状 (bù kě míng zhuàng ):名:用语言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说出来的。比喻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描绘的。
瞥见(piē jiàn):一眼看见。
谴责(qiǎn zé):严肃申斥。


论教养


作者介绍
德米特里· 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 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 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 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 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 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 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 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 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 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基础字词:


贸然(mào) 大发雷霆(tínɡ) 恕我直言(shù) 恪守(kè) 自持(chí) 矫揉造作(jiǎo) 箴言(zhēn) 絮絮叨叨(xù)

疲惫不堪(kān) 涵养(há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nuò) 汲取(jí) 扭捏(nie) 嚼东西(jiáo) 尴尬(ɡān)


重点词语:
贸然:轻率的样子。指遇事不经深思熟虑,随便 就决定做法。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 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 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 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 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 嘘。擂,打鼓。恪守:严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 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 文化活动。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 时机,形势。扭捏作态: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 或自然的。


文章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 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第一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 的事例。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 “优雅风度”。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整体阅读:


1.着眼中间,瞻前顾后,把握行文思路


(1)思考1—6自然段的内容以及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关联;
(2)明确中间段落部分讲具体的三间精神的小屋的内涵;
(3)概括最后两段的内容,明确总结全文的性质。


2.感悟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胸怀


例如:第一间精神小屋: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从中也体现了作者深广的胸怀。


3.针对关键语句,展开联想,反思内化


例如:第二间小屋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文中:“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是颇为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


总结升华:


1.总结本文的表达和主题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2.品味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2)构思新颖独特。(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4)文笔细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09:15:2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瞥见(piē) 麾下(huī) 矗立(chù) 随机应变(yìng)
B.汲取(jí) 游弋(gē) 窗棂(líng)  间不容发(jiàn)
C.广袤(mào) 坍塌(dān) 解剖(pō) 自惭形秽(huì)
D.宽宥(yòu) 困厄(è) 几案(jǐ) 抽丝剥茧(b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旁鹜 赃物 富丽堂皇 杉杉有礼
B.亵渎 灰烬 疲惫不堪 附庸风雅
C.忘想 赞誉 金戈铁马 不可明状
D.惊骇 赦免 形消骨立 不知所错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圆明园昔日宏伟壮丽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B.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C.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D.玻璃橱窗里,各式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B.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高新黑科技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
D.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6.古诗文默写。(6分)
(1)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
(2)              ,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
(4)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表达了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7.综合性学习。(6分)
(1)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请你据此为班级的辩论会的正反两方拟一个题目。(3分)

                                                                  

(2)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超过50字)(3分)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写不出一字,人称“二脚书橱”。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完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 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5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所乘之船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9.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2)朝晖夕阴   晖:               

(3)迁客骚人  迁:               

(4)日星隐曜   曜:                 
11.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在洞庭一湖/而或长烟一空
B.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先天下之忧而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不以物喜/以君之力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3.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②③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

B.选文语言骈散结合,依文章内容而变化,既简洁凝练,又流利畅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选文将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于起承转合之间传达出作者超然物外、心怀天下的理想襟怀。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豁达乐观的品质。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勇 气

[美]爱默生

①人们往往以为勇气是寻常而平凡的,然而事实证明,它是罕见而可敬的。因为,懦弱是人类的本性。由于我们是在安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少会面临那种需要勇气的时候。这就好比一个从未经历过激烈场面的柔弱的男孩,却忽然要面临刺刀或其他暴力的威胁,毫无疑问,他会感到胆怯和绝望。
     ②怯懦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令我们无法看到广阔的天空,而适时的鼓励却常能拨云见日。克尔律治在英国海军服役期间有过这样一段逸事,14岁那年,他随亚历山大伯爵远征。当身佩步枪,列队袭击敌人的船只时,他害怕得连膝盖都在不停地颤抖。他说:“就在我将要晕厥倒地的时候,伯爵抓住了我的手,轻声地对我说道:‘勇敢点儿,我的伙计!你很快就会恢复的,我第一次时也和你一样地害怕。’那简直就像是天使在同我说话。从那一刻起,我便不再惧怕,而是同老船员们一起勇往直前。我不敢想象,假如在那一刻,他不是鼓励我,而是嘲笑或者呵斥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③当孩子面临楼梯的台阶、燃烧的火炉或者飞驰的汽车时,就如同战士们面临着枪炮和伏兵一样,他们会感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是,一旦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危险。学会应对,他们便将克服恐惧。正如老练的马夫知道如何去平稳地驾驭马匹一样,当一个老练的士兵看到枪炮的火焰时,他便知道如何去躲避。所以,猎人不会害怕狗熊、狮子和野狼,养狗人可以轻松地制服猎犬。
     ④可见,对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是疗治胆怯的一剂良方,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勇气。
     ⑤学生之所以会被一道数学题难倒,原因就在 于他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他就会像阿基米德那样令人叹服不已。
     ⑥勇气还在于信念。要相信,你的智力和精神并不亚于那些你所崇拜的人。很多时候,危险只是人们的幻想而已。那些不惧困难的人会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时候也会感到一丝胆怯,之所以胜利,是他相信自己的身体里潜伏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
     ⑦工作中会有挑战,生活中会有困境,学习中会有挫折,勇气是何等的重要。你,应当更勇敢一些。
14.请简述全文的论证思路。(3分)

                                                                  

15.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结合文意,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17.联系第②~⑥段中的某个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谈谈你是如何获得勇气的。(3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 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将蛋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 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 需要 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 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 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18.文中的“爷爷”做了那几件事?请简要概括。(说出三件即可)(3分)

                                                              

19.结合全文,回答问题。(4分)
(1)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镌刻”有什么含义?)

                                                                       

(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20.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2分)

                                                                     
21.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3分)

                                                                     

22.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3分)

                                                                  

三 、作文(50分)
23.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垣;有星月漫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经历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汗水……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会多一份精彩。
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A

(解析:B.“弋”应读作“yì”,“间”应读作“jiān”;C.“坍”应读作“tān”,“剖”应读作“pōu”;D.“几”应读作“jī”,“剥”应读作“bō”。)

2.B

(解析:A.“鹜”应写作“骛”,“杉”应写作“彬”;C.“忘”应写作“妄”,“明”应写作“名”;D.“消”应写作“销”,“错”应写作“措”。)
3.D

(解析:D.“俯拾即是”形容多而易得,用在形容“名贵宝石”不恰当。)
4.C

(解析:A.语序不当,将“健全”和“建立”调换位置;B.成分残缺,可在“旅游事业”后面加“的发展”;D.缺主语,删掉“看到”或“让”。)
5.B

6.

(1)露从今夜白

(2)三年谪宦此栖迟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1)【示例】正方:知识源于书本,学问在于勤奋。反方: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

(2)【示例】真正的学习,要把读书做学问同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物我便不能合而为一;只读书,不实践,便是书的奴隶,易被错误思想所左右。

8.B

(解析:A.开头两句体现的是诗人苦闷抑郁的心情;C.借用典故“间接”表达诗人的心理;D.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9.看到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形象。
10.美好 日光 贬谪、降职 光芒

11.C  

(解析:A.数词/全;B.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连词,表承接;D.因为/凭借。)
12.

(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13.C   

(解析:C.选文没有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14.首先,由人的本性是怯懦的说起,提出勇气的可贵;然后,从“外界的鼓励”,了解环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念”等三个方面谈获得勇气的途径;最后,指出我们应该更勇敢一些。
15.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人面临危险的处境需要准确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可获得勇气的观点,使说理深入浅出,观点更鲜明。
16.信念能够使人具有勇气,即使面临死亡,也能泰然自若,乐观地认为死亡是上帝给他的特殊礼物。

17.

【示例】鼓励会让人获得勇气。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我特别紧张,愣在了台上。就在这时候,我看到班主任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鼓起勇气,战胜了恐惧,发挥出色,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18.

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

②从容安排后事。

③儿子考上大学时,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

④种一棵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

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
19.

(1)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 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

20.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点明文章主旨。

21.年龄大但身体硬朗,热爱乡村生活,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22.

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

②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

③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09:15:5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C)(2分)

A.咽气/咽喉  剥皮/抽丝剥茧  期间/间不容发

B.骈进/迸发  游弋/大动干戈  朝廷/大发雷霆

C.禅师/禅让  解剖/浑身解数  擂台/自吹自擂

D.容赦/羞赧  衬衫/彬彬有礼  杂糅/矫揉造作

(解析:A.yàn/yān,bāo/bō,jiān/jiān;B.pián/bènɡ,yì/ɡē,tínɡ/tínɡ;C.chán/shàn,jiě/xiè,lèi/léi;D.shè/nǎn,shān/bīn,róu/r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2分)

A.征引   翘鼻子   言不即义   心无旁骛

B.濡养   笑嘻嘻   形消骨立   强聒不舍

C.瞥见   圆明园   相得益章   鸠占鹊巢

D.宽宥   博物馆   一意孤行   不知所措

(解析:A.“即”应写为“及”;B.“消”应写为“销”;C.“章”应写为“彰”。)

3.古诗文填空。(8分)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4)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黄河的名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写出了黄河冰雪覆盖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写出了黄河落日的奇景。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脍炙人口。请联系相关情节,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达粗中有细的特点。

为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离开,鲁达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阻止店小二拦截金氏父女。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引郑屠先动手,并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之举。不慎失手打死郑屠后,他随机应变,称其诈死,而后安然脱身。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2)《西游记》第七回写到“五行山下定心猿”,齐天大圣向如来佛祖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和“将天宫让与我”的“无理”要求,佛祖则提出与大圣打赌。请简述大圣在“赌”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结果如何?

【示例】大圣纵身跃上佛祖手心,一路前进;看见五根肉红柱子,就用毛笔在(中间)柱子上写道“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完还在柱子根下撒了一泡尿;结果佛祖将五指化作五座联山,将大圣压在五行山下。

5.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4分)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①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②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

学校举行“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如果你是校报小记者,请你根据以下新闻报道为校刊简报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2分)

2018年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为更好地满足市民对阅读的精神追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将最爱阅读的城市留在河南,4月22日,河南省图书馆举行了“倡导全民阅读 共建书香河南”系列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据悉,本次活动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掀起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潮。

河南省图书馆举行了2018年“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河南”系列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2)分析下表,说说你得出的结论(不得出现数字)。(3分)

读书现状调查表

年级

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结论: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3分。意思对即可)

(3)在探讨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时,同学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还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一种看法?请说明理由。(3分)

【示例一】我赞同第一种观点。流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情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实用价值,读起来既轻松,又快速,而且有些流行作品还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

【示例二】我更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经典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内涵更丰富,文化底蕴更深,能够开阔视野,陶冶人的情操。(3分,只表明观点没有说明理由不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冰窗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糨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①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哪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的牵念和期望。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释】 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本文以“冰窗花”为线索(1分),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1分),以及作者早年对故园生活的回忆(2分)。

8.请结合文章第③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4分)

葳蕤如春;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2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1分)。

10.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2分);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交友之道

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经·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②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

③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

④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他的双手未必为你鼓掌。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⑤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词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庞涓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①,“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苦头,而且连残至死都不知道原因。

⑥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注释】①膑刑: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

1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或“交友要有选择,更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或“友也者,友其德也”。)(2分)

12.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和古籍中的语录有何作用?(3分)

开头用俗语以及古籍(《诗经·小雅》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的语录做道理论据,既表明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顺势自然引出并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也为开启下文做引导和铺垫。(3分)

13.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在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起到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同时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由古到今的)过渡衔接的作用。(3分)

14.说说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

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庞涓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

举例论证(1分),列举战国时期同窗朋友孙膑和庞涓的事例(1分),以此来直接论证“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的观点(1分),从而进一步(从反面)论证“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交友就要交真友”)的观点(1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 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意:醉翁之意不在酒/目似瞑,意暇甚

B.高:而年又最高/山不在高

C.绝:往来而不绝者/沿溯阻绝

D.芳:野芳发而幽香/芳草鲜美

(解析:A.意趣,情趣/神情;B.年龄大/从下向上距离大;C.均为“断绝”的意思;D.花/芬芳。)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17.请结合语段(一)的内容概括作者在“乐”些什么,这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这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一点1分)

18.语段(一)和语段(二)均体现了“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2分)

语段(一)的乐是与民同乐(1分)。语段(二)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1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2分)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2分,意思对即可)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茫然,到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理想终将实现的思想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不该丢失的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 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 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9: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