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0-10-3 14:32
标题: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美术课程标准,使我对小学美术课程的教授有了新的了解,让我可以更好的,更准确的把握教材对以后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也让我知道了怎样上好一节美术课,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美术课程标准体会的总结。
一、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在过去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创设好的,而新课程标准却主张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过去的课堂依附于老师的引导,过多的对学生的地位忽视。从教法上来看,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进来,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动性强,好玩,要抓住这一特性,让他们在制作中和绘画中,体验一下学习美术的乐趣,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三、学习创作美的能力
美来自于生活,教授美术,就是教会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美,学会欣赏美,从而创作美。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活经验,让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理解生活中的美。培养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创作天才,学会了收集材料的能力,了解了关于艺术创作的方法,相信未来的创作者都是属于这些孩子的。
在这本新课程标准中,让我受益最大的就是使我懂得了新的课改应该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课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教与授有了新的解释,只有注重孩子们的主体性,创设有趣的课程,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帮助学生学会创造。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0-10-3 14:35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韦萌蒙
学习了美术课程标准后,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术新课标和新课改理念,更好的、准确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知道了怎样上美术欣赏课,感受很多,受益匪浅。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四、从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关注自己身边的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东西。要从生活中,理解线条等美术知识,如:头发、树(年轮)等。培养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问学生其实也是引导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示范的作用,要处理好示范的关系,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楼梯,孩子要借助于老师向上爬。
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试图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强调评述。总之,合作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素材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很重要。探索性:引发性(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进行创作。不能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念、高兴、悲伤等),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