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导阶段 | 展示梵高作品《星月夜》,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幅作品的感受。 教师引导:我们应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一些内在的深层意愿和理念表达 。本课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以更好的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 学生从对作品的初步感受谈起,再从表现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内涵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 通过作品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
发展阶段 | 展示梵高作品《星月夜》,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幅作品的感受。 教师引导:我们应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一些内在的深层意愿和理念表达 。本课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以更好的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二 发展阶段 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狼牙山五壮士》《洪荒风雪》《杨柳浴禽图》 请同学们说说这四幅画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你是怎样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作品所蕴含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展示作品《击鼓说唱俑》《年年有余》 问题:这两幅作品是如何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表现形象的具体特征的? 展示作品《浪子回头》《亲吻婴儿》《面包》。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欣赏,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样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的?你能联系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吗? 简要介绍立体画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简要介绍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流派和风格特点。 展示作品《玛丽莲梦露》《德国德绍包豪斯学校建筑》《包裹海滩》《鉴世书 天书》。 组织学生讨论: 1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2作品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3作者想表达什么? 4你喜欢这样的作品吗? | 《在激流中前进》中,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寓意在生活的激流中,只有稳掌舵,紧划桨,奋勇前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五位满目仇恨的抗日壮士宛如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狼牙山之巅,作品既热情歌颂了英雄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气概,又寓意和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与战胜的坚强信心。《洪荒风雪》中满天风雪映衬出队员们为祖国探寻宝藏而不畏艰苦与风险的坚定意志和豪迈的气概。《杨柳浴禽图》 以形写情,着墨简淡,意境空旷。画家特殊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得他的画作于怪异晦涩中隐含着痛苦。 《击鼓说唱俑》这一陶塑人物,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生动地表现出古代说书艺人的激扬神情。《年年有余》采用传统年画“连年有余”的题材,但在四周加上十二生肖的形象,表现含意就转变成了“年年有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并分析思考,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浪子回头》取材于《圣经》故事,深刻地表现出父亲对回家浪子既悲伤、痛恨,又惊喜、爱怜的复杂的心情,同时也刻画了几个旁观亲属的不同心态和表情。《亲吻婴儿》中,画家用独特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固定视点观察和表现对象的绘画方法,开创了在平面上同时呈现物象各个视角形态的方法。《面包》中,饥饿的儿童与极度痛苦的母亲形象,沉痛的揭露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悲惨境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深刻的警示意义。 《玛丽莲梦露》这种重复构成展现了一种反常或变异的体验,达到一种隐去主题的表现效果。而作品本身反映了机器复制时代和消费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通过不断的重复陈列呈现,将平淡的形象转化为别有意味的新的艺术形象。《德国德绍包豪斯学校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完美地体现了功能决定形式的建筑理念。《包裹海滩》中,大面积的合成纤维将凹入陆地的海滩全部包裹起来。这个人为介入自然的包裹行为产生的奇特景观,表达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理念。《鉴世书 天书》令观者仿佛走进一个看似非常熟悉实际上却完全陌生的世界,一个生活于其中却全然不了解真相的世界,一个看似熟知实际上却完全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世界。作品真正的魅力在于这种“不可解读性”能够引发观者对现实的思考。 | 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使学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通过欣赏交流,学生懂得从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欣赏美术作品。 以讨论、交流、质疑的方式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赏析中得到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形象所蕴涵的生气和生命活力,并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 根据需要,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深入欣赏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
总结、拓展环节 | 本课我哦们欣赏的只是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想要了解更多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需要我们再课余时间多欣赏好的美术作品,努力去发现,去观察,球感受。 鼓励学生课余选择其他美术作品,特别是课本所选择的类型不同的外国美术作品和现代抽象作品,尝试对其进行欣赏与评述。 | 根据分组讨论的材料或论点,课后写一篇美术作品评论短文。 扩大自己的美术欣赏领域和视野,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关心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各种美术表现形式和视觉传达形象。 | 将学生的直观感受逐步引向理性思考,让学生用文字阐述自己的感受,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艺术素养。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课堂内容进行探索延伸。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导阶段 |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对比以下两幅中外作品,说说你所看到的内容和感受。 王文彬《夯歌》 委拉斯贵支《纺织女》 图片展示《夯歌》和《纺织女》的图片。 | 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回答问题。 内容描述:《夯歌》中,五个年轻姑娘在水库建设工地唱响了夯歌。 《纺织女》中,近景是纺织工厂里正在劳动的纺织女,远景是壁毯上画的神话故事。 | 和学生共同讨论、分析美术作品。 |
发展阶段 | 分析: 请同学们用美术语言,说说画面中的人物造型,结构和特点。 同学们通过这两幅画面的构图和内容,能够联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和审美取向?你能分析作者的意图吗? 教师总结: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最求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通过以上两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品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勤劳的美。 | 作品分析: 《夯歌》的画面造型饱满,人物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大升腾的感觉,明亮的阳光映照着她们黝黑的脸庞和健壮的身躯。 《纺织女》中画家在现实与神话的意味深长的对照中,突出表现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美形象。 作者意图:《夯歌》中画家采用仰视的角度来表现这一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是对劳动的赞美和讴歌。作品让人感受到青年一代献身祖国建设的坚定决心和美好理想。《纺织女》中,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态,让人看到了劳动者特有的质朴的美。 | 通过欣赏作品,启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应从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学会全面观察和了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学会从形象、情节和内容上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及体现的深层意蕴。 |
深入阶段 |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 潘荣本《铁肩担道义》 毕加索《和平鸽》 展示《铁肩担道义》 和《和平鸽》的 图片 。 1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点? 2就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语言与作品的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在组内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此,美术作品就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笞假恶丑。 欣赏下面中外美术作品: 东汉《铜奔马》 戈雅《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 展示《铜奔马》 和《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 的图片。 结合各自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讨论和比较分析,尝试解释其不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我们再欣赏任何一幅作品时候,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语言与作品的内在深层意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教师总结: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古今中外,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和内在意蕴的有机完美和谐的统一,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突出体现画家的情感并成为一幅经典之作。 | 《铁肩担道义》表现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解放军官兵、抢险队员、白衣战士和志愿人员等全力以赴地投入抗震救灾斗争的情景,集中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 《和平鸽》表达力画家谴责法西斯恶性、歌颂世界和平的愿望。 《铜奔马》中,马的造型巧妙地利用了力学支点,塑造出腾空飞奔的骏马形象。马的三足腾空,右后足踏在一只疾飞的鸟背上,更加衬托出它奔驰的神速。塑像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给人以传神的美感,是享誉中外的青铜雕塑杰作。 《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作品描述的是法国侵略者的杀人罪行,歌颂了起义者英勇无畏的精神。 通过欣赏作品,可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看法。 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欣赏已准备好的一些作品。如:潘鹤《艰苦岁月》、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佣》、齐白石《荷花鸽子》、董希文《开国大典》、毕加索《格尔尼卡》、米勒《拾穗者》等。 | 以不同的视角认识画家的表现方式,树立科学的审美观点。 在不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同时,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根据需要,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以讨论、交流、质疑的方式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赏析中得到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形象所蕴涵的生气和生命活力,并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 |
小结 | 优秀的美术作品,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之中,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意蕴,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的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 ||
拓展 | 1、扩大美术欣赏领域和视野,关注生活所见的各种美术表现形式和视觉传达形象。运用所掌握的欣赏方法进行判断和评价。 2、选择自己最有欣赏心得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短文的写作练习。 | 将学生的感受逐步引向理性思考,让学生用文字表述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艺术素养。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导阶段 | 1、出示一张写实的图片与纹样图片,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总结并归纳纹样的定义。 2、播放一组生活用品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设问:在这些图片中你都找到了哪些纹样? | 欣赏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
发展阶段 | 一、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运用纹样的图片,引导学生: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将纹样运用于生活中了。请大家欣赏这些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我们的生活中在哪些地方会见到纹样? 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片后提问:这些纹样如何按照不同的题材进行划分? 二、纹样的色彩搭配形式 教师展示一组纹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纹样色彩搭配的关系。 问题一:这幅纹样设计中用到了哪些色彩?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这些纹样属于哪种色彩搭配?(从同一色相、类似色相、对比色相搭配三种方法中选择)教师补充: 纹样的色彩要简练而含蓄,变化上多样而统一,以少套色创造出丰富的多套色效果为原则。配色时既要有整体统一的主色调,又要有变化丰富的细节。 | 学生欣赏、思考,举例说明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服装、家具、杯盘、建筑等。学生回答: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风景纹样、几何纹样等。 学生分析体会纹样色彩搭配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情感,并归纳纹样色彩搭配的三种形式。 指出纹样色彩搭配的方法。 | 展示大量纹样图片,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纹样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 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以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来完成学习活动。 |
深入阶段 | 三、纹样的构图及组织形式 1、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纹样,大家会发现这些美丽的纹样在构图和组织形式上有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纹样的构图形式: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老师发给每组的几张纹样图片,讨论分析这些纹样的构图特征。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纹样构图形式有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对称式严谨和理性,具有庄重感;均衡形式灵活和感性,具有轻松感。 学生活动: 教师展示一组纹样图片,学生观察区分其构图形式。 2、纹样的组织形式。 出示一组纹样图片,请学生比较分析各自的特征。 总结: 单独式: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能单独用于装饰的纹样。有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适合式:适合纹样是由单独纹样发展而来的,它是指图形的变化受到了外形的限制,造型要与外形轮廓相吻合的纹样。 连续式:连续式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的,它以单位纹样做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反复的图案。有二方连续式和四方连续式两种形式。 教师现场采用剪纸演示的方式,展示纹样的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特点,以求在直观演示中突破本课的难点。 四、欣赏体验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精选的纹样作品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纹样作品,开阔学生视野,打开思路。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加强对纹样知识的理解。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交流这些纹样的构图特征,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观察思考,说出其所属构图类型。 学生观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纹样的组织形式特点。 学生欣赏图片,结合本课学习的知识,体会这些纹样在题材、色彩、构图、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 | 培养学生与人协作、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完后马上进行检测,反馈学生所学知识情况。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此环节以学生的直观感受为主,加强学生对纹样知识的理解。 |
巩固阶段 | 教师出示一组纹样作品,引导学生以抢答的形式,从题材、色彩、构图、组织形式等几个方面给出正确答案。 | 回答问题。 | 检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小结拓展 |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关于纹样的知识点,为下节课学习设计纹样做好铺垫。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导阶段 | 提问:说说我们身边的纹样设计。 | 发言:校园的宣传栏中、铅笔包上、服装上等。 | 引导学生关注纹样与生活的关系,并导入新课。 |
发展阶段 | 一、写生与纹样设计 我们在进行纹样设计时,手中要有素材。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人物、风景等,就为我们的纹样设计提供了广泛的题材和创作灵感。搜集素材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写生。 1、展示写生的方法:线描写生、影绘写生、钢笔淡彩写生、限色写生。 2、写生的要求:首先,选择适宜的角度(最美、最能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其次要抓典型动态和特点。 3、展示金鱼的线描和影绘写生效果。 | 欣赏图片,了解写生的方法。 根据写生的要求,指出金鱼的最佳写生角度。 | 明确写生与纹样设计的关系。 为后面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做好铺垫。 |
深入阶段 | 二、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1、概括:删繁就简,省略掉琐碎的形象、次要的部分,保留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不能失去原有形象的主要特征。 观察图片,说说由写生的金鱼形象到金鱼纹样是怎样变化的?(展示概括的过程) 总结线条、影绘和综合概括的方法。 提问:比较两张图片,你认为这张纹样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夸张。 提问: 说说看,下列形象你会如何去夸张? 除了夸张外形之外,我们还会去夸张什么? 总结夸张是三种方法,并进一步强调:夸张不是对物象简单的放大,而是对物象的外形、神态、习性等进行适度的夸大、强调、突出,就是让圆的更圆,肥的更肥,狡猾的更狡猾。 提问:说说下列纹样设计的巧妙之处。 3、想象:将不同形象和造型要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相互依存并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展示图例:同类形象组合,异类形象组合。 出示一组作品,让学生进行辨别。 4、纹样设计有哪些基本方法? | 观察纹样变化从写实到抽象的过程,总结规律与特点。 学生分析,并给出答案:夸张。 找出物象的外形特征,如鹈鹕鸟的大嘴巴、狐狸狡猾的眼神等,并说出如何去夸张。 欣赏并指出,纹样整体上看像一朵花,巧妙的是这个形象是由蝴蝶组成的。 欣赏,判断。 回答:概括、夸张、想象。 | 通过步骤演示,让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 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纹样设计的第二个方法——夸张。 引导学生学会夸张的方法。 导出纹样设计的第三种方法。 明确纹样设计的方法。 |
实践阶段 | 作业要求: 设计一枚单独纹样或连续纹样。 建议: 1、为班级的墙报、板报设计一组纹样。 2、为你的房间设计装饰挂盘。 3、为文化衫设计纹样。 设计步骤: 1、观察分析物象特征,寻找最美、最典型的角度进行写生。 2、运用概括、夸张、想象的方法进行纹样设计。 3、调整设计稿,进行上色。 | 进行纹样设计。 | 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体验纹样与生活的关系。 |
评价阶段 | 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 自评与互评。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导阶段 | 一、欣赏 展示教师的插花作品。 花是美的使者,她把自然美带到我们的身边。 插花就是将鲜花重新配置成一件件精致完美、富有诗意的能再现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尝试做一件插花作品吧。 欣赏一组作品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美。 欣赏作品时,不仅应看花材的美,还应看其插置安排和技巧的发挥,以及作品与花器、衬垫、几架等的搭配效果,所有这一切都是引发美感的重要依据。 | 欣赏插花作品,感受插花所表达的情怀和自然美的意境。 |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 |
发展阶段 | 二、分析 插花的美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主题与意境 包括主题的表达、命名以及别出心裁的独创性和懂得挖掘花材潜在的美。一件好的插花作品应具有造型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应成为一件富有生命力的高尚艺术品。要达到这一目标,主要应通过立意取材和插花技巧等环节来实现。插花犹如作画,必须“意在笔先”,即在制作前思考好作品的主题、形式、造型等。 2、花卉整体效果 具有稳定感、层次感、节奏感。 综合考虑花材鲜度、比例、色彩搭配和造型等方面。 怎样才能创作出好的插花作品?最重要的是插花的构图和插花的技巧。 三、实践 (先学生实践,后教师总结。) 1、插花的构图 插花的构图基本形式有: 对称式:插花造型的中轴线两侧或上下图形是等形、等量的,外形整齐,对称均衡。如三角型、扇型、倒T型、半球型、水平型、圆锥型等。 均衡式:插花造型中轴线两侧不等形,不等量,作品外形不对称,向一侧倾斜,但保持稳定。如L型、不等边三角型、弯月型、S型等。 自由式:造型自由活泼,错落有致,随意自然。 2、插花的技巧 在构图中应考虑到一下几点: (1)高低错落。花枝的位置要高低、前后错开,不要插在同一水平线上,也不要使花枝按等角形排列,否则会显得呆板,缺乏艺术性。 (2)疏密有致。花和叶不要等距离排列,而要有疏有密。 (3)虚实结合。花为实,叶为虚,插花作品要有花有叶。 (4)俯仰呼应。上下左右的花枝都要围绕主枝相互呼应,使花枝之间保持整体性及均衡性。 (5)上轻下重。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 (6)上散下聚。基部花枝聚集,上部疏算。 另外包括:枝、叶、花的弯曲、绑扎、剪切等,要做到干净利落,不露痕迹;花泥的掩饰及插口的处理应注重技巧与稳固;插花的分解、构筑、组群、阶梯、粘贴、重组等应注重技巧的运用。 | 欣赏图片并小组讨论分析。 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构图的形式。分小组进行插花的实际操作,尝试多种插花方案,将不同的构图效果展示出来。 |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插花作品。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
作业阶段 | 请在父母节或母亲节时,制作一件插花作品送给爸爸或妈妈,祝他们节日快乐! 作业要求: 1、外形规整,轮廓清晰; 2、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3、焦点突出,主次分明。 | 学生分组活动,互相配合完成作品。 | 培养合作精神,融入情感体验。 |
完成阶段 | 同学互相评价,将完成作品拍照留念。 教师小结。 |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评价意识。 | 收集资料,记录成果。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导阶段 | 一、晒一晒 居室布置要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有时一个小小的摆件,根据居室不同的功能,摆放的有创意,会给生活带来美感和情趣。 欣赏课件: 1、欣赏有创意的摆件。 ² 缺少细节、色彩单调的居室,更需要陈设物的点缀。众多小摆件的创意摆放给冰冷的居室增添了温馨与情趣。 ² 古色古香的中式装修配以奇石摆件,体现出主人在古典美感方面的修养。 ² 厨房里的炊具、器皿、水果与瓶花,使厨房有了温馨的生活情趣。 ² 花卉与工艺品的组合,彰显了细节带来的情趣与感染力。 ² 客厅一角墙柜上民间工艺品的组合摆设,表现出主人的特殊喜好与品位。 ² 玩具小飞机与台灯、文具的组合,营造出儿童房的特有氛围。 ² 墙角音箱上摆放一个古典雅致的瓷瓶,插上干枝,背景是现代感的装饰雕塑,提升了居室的文化气氛。 2、欣赏同学们自拍的摆件。 二、评一评 思考、讨论:摆件的布置与哪些因素有关?巧妙之处在哪里? 教师总结: 1、艺术风格:与家具整体的风格相一致,与主人的文化素养相联系。 2、造型尺度:与居室的空间比例相适合。 3、色彩:与居室色彩要搭配协调。 4、材料:提倡运用环保材料。 | 欣赏有创意的摆件,感受摆件在居室布置中的重要作用。 欣赏图片并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 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 引导学生欣赏自己拍摄的作品,激发其学习兴趣。 |
发展阶段 | 三、做一做 教师展示自制的小摆件,并出示它摆在居室中的照片,再将制作步骤图用课件展示出来,启发学生运用废旧材料制作小摆件。 学生设计制作,教师指导。 | 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巧摆巧做的规律。 |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
作业阶段 | 请为自己的居室制作一个小摆件。 作业要求: 1、作品巧安排; 2、工艺巧制作; 3、材料巧利用。 | 学生完成作品 |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审美体验。 |
完成阶段 | 四、秀一秀 同学互相评价,并将完成的作品拍照留念。 教师小结。 |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评价意识。 | 收集资料,记录成果。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导阶段 |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 这是我们班某位同学的房间,我们看看有哪些方式可以使他的房间更有情趣,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装饰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装饰画。 什么叫装饰画?先来看一组图片,大家看看装饰画跟一般的写实绘画有什么不同? 装饰画与写实画的区别:写实画偏重于对自然的再现,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装饰画多运用变形、夸张、概括、归纳等手法,强调的是单纯、平面、秩序的装饰美。 |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了解这一独特的装饰艺术。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
发展阶段 | 哪些因素构成了装饰画独特的装饰美呢? 欣赏图片: 《埃赫特男爵夫人》克里姆特 作品具有浓厚的装饰风格,平面化的画面空间中,加入了抽象而富有秩序感的图案和符号。 《母性》丁绍光 作品融合了东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装饰风格,画面以刚劲有力的铁线描进行表现,并用金线或银线装饰。 《猫头鹰》韩美林 画家既继承提炼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笔墨情趣,又吸收了西方装饰艺术的精髓,并将抽象、夸张、写意等艺术手法巧妙融合,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相》房婷婷 现代装饰画中各种材料与技法的应用,令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材料美和时代感。 上面的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张?画面中的哪些因素让你印象深刻? 装饰画的特点: 1、题材 装饰画的题材有什么特点? 欣赏图片:克里姆特、丁绍光作品及农民画。 装饰画的题材多样,内容广泛。 2、造型 装饰画的造型特点有哪些? 简单概括,多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给人以规则感、平面感。 3、构图 常见的装饰画的构图形式有三种: 对称式构图——具有强烈的均衡感,给人以饱满、规律、稳定的感受。 均衡式构图——画面两边视觉上的分量相等,具有灵活多变的装饰美。 适合式构图——具有极强的装饰感,体现了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 4、色彩 装饰画的色彩美体现了对比与和谐的形式美法则,既对比鲜明、夸张强调、又协调融合、细腻微妙。 5、材质 装饰画可以是绘画作品,还可以用很多种材料制作。每一种材料都有各自的形态、色彩、肌理等视觉特征,它们的厚薄、轻重、粗细、明暗各不相同。合理地选用材料,可以大大增强画面的装饰效果。 看了这么多的装饰画,想必同学们也想创作一张挂在自己的房间里了。下面大家就亲自来创作一张装饰画吧。 | 学生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 | 教师利用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寻找适合的资料图片,培养学生发现素材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 提供详细的实例,便于学生具体操作。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求新求变。 |
实践创作阶段 | 三、装饰画的创作 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珍藏的:奶奶做的小虎鞋,跟爷爷一起放过的风筝,爸爸从新疆带来的小帽,儿时的一张涂鸦……这些素材,当我们把它们收集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就开始了创作装饰画的第一步。 1、确定题材 有了喜欢的题材,我们在造型上怎样设计才能创作出新颖的作品? 2、设计造型 省略概括,变形夸张,装饰细节,大胆想象…… 3、安排构图 对称式构图,均衡式构图,适合式构图…… 4、选择色彩 借鉴艺术大师的作品,创作和谐统一的色彩;借鉴民间美术作品,创作对比强烈的色彩;借鉴现代设计,创作丰富的装饰色彩…… 5、巧用材质 巧妙运用废旧画报,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 | 学生欣赏并思考 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 | 根据装饰画的特点,再次重复步骤,为学生的实际创作提供有参考性的指导。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审美体验。 |
作业阶段 | 四、作业 用废旧画报设计制作一幅装饰画。 制作提示: 1、确定题材; 2、设计造型,安排构图; 3、分块剪开; 4、借鉴色彩(不超过5个颜色); 5、剪下色块(忽略图案和文字); 6、按照图样剪报纸(大胆概括); 7、粘贴(留空隙); 8、装饰完成。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 学生动手练习,体验制作的快乐。 完成作品,学生之间互相评述对方作品,巩固知识。 | 详述步骤,便于学生实际操作。 |
完成阶段 |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谈创作思路。 同学互相评价,将完成的作品拍照留念。 教师小结。 | 培养审美意识、评价意识 | 收集资料,记录成果。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导阶段 | 展示不同风格室内设计图片。 问题一:这些室内设计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五种室内设计风格的特点。 问题二:影响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空间、色彩、光影、装饰陈设、绿化等。 | 观察讨论,分析所展示的居室设计图片中设计风格的类型。 讨论得出答案: 1、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混合风格等。 2、室内设计的空间、色调、装饰品、装饰物品、家具设计等都会对设计风格造成影响。 | 通过观察、接触客观实物获得资料,用真实是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交流、讨论获得知识,达到学习目的。 |
发展阶段 | 教师展示改变色调后的室内设计图片。 问题一:哪种色调的居室你更喜欢?说说理由。 问题二:居室色调的形成与色彩的呼应有密切的联系,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板书知识点:色调。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在居室设计中的重要性。 | 观察、对比后,讨论并发言:居室设计的主要色调有白、灰、蓝、紫、绿等很多种,它们对营造居室气氛有着重要作用。 | 为学生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使他们的探究活动更有目的、有差别地深入进行。 |
探索实践 | 欣赏优秀室内设计案例,归纳知识点: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 设置探究情境: 《改造我们的居室》设计方案——同学们自己的家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进行合理的改造?请你写出设计方案。 | 讨论改造内容: 1、从光源上进行改造。 2、利用吊帘、地毯、家具等重新划分空间结构。 3、可以在室内移花接木。 4、手绘图案装饰居室墙面。 生成具体设计方案,按组选出最合理的改造方案。 | 通过探索活动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能将美术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尝试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
展示阶段 | 点评、展示各组优秀的设计方案,说出设计的亮点。 |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客观评价自己及同学的作业。 | 通过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导阶段 | 展示不同风格特点的居室照片。 复习知识:室内设计的风格都有哪些类型? 提问:我们理解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什么绘画手段来表现? 引出课题:这节课学习室内效果图的绘制方法。 | 回顾反思,回答问题。 风格类型: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混合风格等。 反思身边的居住环境,讨论得出结论。 |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上节课所学与本节课知识联系起来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发展阶段 | 欣赏手绘室内效果图。 知识点:手绘室内效果图的原则 1、真实性。 2、科学性。 3、艺术性。 | 学习体会效果图的原则。 思考:如何表现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与装修效果? | |
展示讲授 | 展示室内设计效果图的创作步骤(教师示范)。 平行透视效果图步骤: 1、按透视线画出要表现的室内空间。 2、划分空间,合理设计家具的摆放位置。 3、添画细节,画出明暗关系。 4、按照色调进行上色。 | 观看教师示范,进行范例分析。 总结体会效果图的设计步骤。 根据绘画步骤临摹。 思考:自己应如何表现出设计意图?什么样的室内空间是合理的? | 复习平行透视的概念。 通过直观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知识和方法,为进一步拓展活动做好准备。 |
课堂实践 | 指导学生实践练习。 | 1、临摹自己喜欢的手绘效果图,体会绘画的方法要领。 2、独立创作室内设计的效果图,直观表现出设计意图,完善细节,上色完成。 | 学习绘画技巧,运用美术语言完成设计,激发想象,活跃思维。 |
作业展示 | 室内效果的作业展示。 课堂总结。 | 巩固所学知识。 客观评价自己及同学的作业。 | 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价,发挥鼓励的作用。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导阶段 | 复习:什么样的家居设计是舒适的、美观的? 展示家居图片。(对比有和没有装饰品的居室图片) 问题:装饰物品在居室设计中起着什么作用?什么物品可以起到装饰作用? | 回顾上节课知识,讨论回答问题:空间合理,色调和谐,实用美观。 讨论:影响居室环境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感受装饰品在现代居室中的作用。 学生补充家中什么东西可以作为装饰物品,如靠垫、座套、布艺挂件等。 | 通过回顾旧知识,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情境,有利于将上节课知识与本节课内容联系起来。 |
发展阶段 | 一、欣赏居室中的装饰物品图片 引导学生感受装饰品在居室设计中的重要性。 展示提前准备的装饰物品实物。 组织学生感受装饰物品的色彩、质地、光泽等。 提问:装饰物品为什么会影响居室的整体环境? 二、图案在装饰物品中的应用方法 1、家居设计上的图案应用。 2、室内装饰品的图案应用。 应用方法:变化——提炼——重组。 复习图案及色彩的应用知识。 | 分小组展示可用于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 观察、触摸、体会装饰物品,回答问题。 讨论、体会运用图案进行装饰的方法。 学习民间图案的运用方法,思考如何将传统图案运用在现代设计中。 | 为学生设计真实的教学情境。 通过接触实物,学生能充分感知材料的形状、色彩和材质,进而能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
展示讲授 | 教师示范装饰品的设计步骤及方法(以靠垫为例): 1、画出外形; 2、运用二方连续或单独纹样设计图案; 3、根据图案形象及居室整体色调进行上色。 | 观看教师示范,进行范例分析。学习装饰物品的设计方法。 | 通过直观的方法示范,学生了解必要的概念和知识,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
课堂实践 | 指导学生实践练习。 | 根据自己的设计稿,利用身边收集到的材料制作装饰物品。 | 综合运用多种创作方法完成设计及制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
作业展示 | 教师小结。 装饰物品作业展示。 | 巩固所学知识。 客观评价自己及同学的作业。 | 获得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 通过积极评价,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导阶段 | 教师提问: 同学们居住的社区里都有哪些场所和设施?这些场所和设施都有什么样的功能? 教师将学生所说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关键词:居民楼、健身器材、小区广场、幼儿园、居委会、变电室、绿地、车库等。 |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并不断补充、完善答案。 学生汇报自己回忆的社区场所和设施。 | 通过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并不断补充、完善答案。 每个学生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教师将学生的观点汇聚在一起,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其思维广度。 |
发展阶段 | 教师提问: 我们的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教师在黑板的另一边进行记录) | 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楼、操场、食堂、图书馆、实验楼、文体楼、花园等。 | 从身边最熟悉的校园环境入手,学生能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
对比分析 | 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也就有不同的功能和设施。 | 学生讨论分析学校与居住社区的不同。 |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思考问题。 |
师生讨论 | 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不再是单纯的住宿,而是对居住条件以及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是设计方针,现代住宅社区也正向高舒适、高性能、高质量方面发展。 |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的宗旨。 | |
展示讲解 | 展示教师绘制的校园平面图,同时展示收集到的其他平面效果图素材。分析平面图的绘制要素:透视、比例、线条、色彩等。 | 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透视、比例、线条、色彩等知识。 | 讲解美术专业知识,建立主要知识框架。 |
讲解练习 | 教师讲解平面图的基本绘制方法:比例、坐标方向、布局、建筑物、树木花草等。 | 学生临摹。 | |
课堂作业 | 指导学生练习。 | 学生根据所学的平面图绘制方法,绘制自己社区的平面图;也可以创新改进,对自己的社区进行更合理的改造。 | 通过练习掌握专业绘画技法。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导阶段 | 出示课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国庭院“明轩”图片)。 问题一:你们看到了什么? 问题二:这些亭子、山石、芭蕉构成了什么? 问题三:这个庭院是哪个国家的? 出示文字“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庭院,明轩”。 教师对明轩做简单说明后提问:大都会博物馆为什么要将中国庭院收入其中?中国古代建筑确有独特的风格,但为什么不展示民居、宫殿、寺庙,而独独选取园林呢?中国古典园林究竟魅力何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中国古典园林的赏析之中。 | 学生回答:芭蕉、游廊、亭子、山石等。 学生回答:中国 学生思考 | 1、由系列问题导出主题。 2、使学生带着疑问走进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3、首先问“看见什么”而不问“这是什么”,从最直观的视觉捕捉入手,在发现和了解园林基本要素的同时,顺畅的导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也为教师对“明轩”的介绍做了必要的铺垫。 |
发展阶段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出示颐和园、北海公园、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将其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教师再补充寺观园林的图例,讲明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种类。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们今天就重点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 1、下面我来讲一段起因,看看谁能为它后续上结果。当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他们完全生活在自然荒野之中。后来为了遮风避雨,防止野兽侵袭,就开始为自己建造居住场所,于是人们开始居住在一个隔离于自然之外的人为空间之中。可是他们又发现他们的生活无论是畜牧、嫁墙还是桑蚕都离不开自然,于是……(留下思考的空间) 2、在园林中我们一定会看到什么? 3、出示图片明确园林基本要素内容。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自然之美 教师请学生根据课件中的中西古典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的图片,比较分析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空间之美 1、教师:追求自然之美的苏州园林是否需要人工修造? 教师讲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修造过程,先由造园大师设计图纸,再由工匠按照图纸施工造园。 教师:我给大家指一条通向造园大师心灵的通道,看看你们能不能与他们的设计构思相通。 出示图片:“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贵在变化,有变化始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出示三幅园林图片,分别为水岸远景、小院一隅、窗棂一角。请同学前后四人一组,任选一张图片讨论其中呈现的各种变化,并派一名同学上前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 建议1:教师在学生讨论前,做简单的举例说明。如,堤岸上的植物与开阔的水面形成了曲直变化、疏密变化的对比。 建议2:同学阐述讨论结果时,一定注意展开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质疑、解答、补充。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不曾涉及的方面。 教师板书学生们总结的各种变化。 教师:苏州园林充满变化的自然美是变而不乱、杂而有章的。这就像我们绘画中的疏密、前后、大小一样,体现着变化统一的形式美法则。所以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班齐读此句) 2、教师:苏州园林不仅使每个人在一个固定的视点上欣赏如画般的景致,而且还营造出可游、可行、可居的空间层次。接下来我们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介绍几种造景手法。 (1)拙政园北寺塔——借景。 教师简要介绍后,学生总结造景手法。 (2)拙政园小飞虹——分景。 首先出现小飞虹水域去掉廊桥后的图片,问:如果你是园林设计师,怎样使此处空间显得更为深远、丰富? 学生回答后,出现水面架设无廊的木桥图片,问:是否符合你们的想象?能不能做得更好? 最后出现小飞虹图例,由学生分析。 (3)挫政园洞门——对景。 (4)拙政园漏窗——框景。 由学生自己分析:框住的是景,框不住的是无尽的情思和遐想。 (5)分析拙政园曲廊——空间含蓄婉转,使园中人脚步末动,心已经跟着曲廊进入前方的未知风景。 教师:苏州园林的这些造景方式,在咫尺之间,使得景色曲折婉转、无限延伸,真是“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三)天人合一,如诗意境——人文之美 以拙政园听雨轩、松风阁、远香堂匾额、题对为例,引导学生体会此时赏景已经不再凭借眼观,而是将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调动,是将整个人的身心静融入雨打芭蕉、松风和鸣、清香送远的自然界中。 出示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图片。 教师:你们想与谁同坐其中啊? 学生发言后出示苏州的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学生分析词句的妙处。 | 学生参与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将自然也同时纳入他们的生活空间,于是就出现了园林这种建筑类型。 学生回答:自然景物,包括山、水、植物和建筑。 学生回答:欧洲古典园林对称工整,强调人工之美;中国园林则自由、自然,强调自然之美。 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发表观点。通过讨论和表述时的互动,学生可以讲出疏密、曲直、方向、隐现、高低、层次、虚实(树影虚、树枝实;漏窗虚、粉墙实;水面虚、山石实)的变化。 学生听讲。 全班共读。 学生思考,根据提问层层递进,回答问题。 小飞虹分而未分,静中求动,增加了空间层次,丰富而深远。 学生分析、感受,回答问题。 学生静心感受,表达真实自我。此时不是思考,不是分析,是情感的交流。 | 园林的种类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图片的选取要有广泛的识别度,便于学生很快地抓住重点。 1、园林的基本要素的内容学生们都比较清楚,但未必明了它们存在的原因。 2、学生在问题的创设中推理出新的知识,并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中西双方的园林特点在比较中得到最自然、直观的呈现,学生很 容易领会。 1、 承接上下环节,使知识连贯、环环相扣。 2、图片选取有针对性、涵盖性。 3、通过示例,明晰学生讨论方向。 4、学生的发表环节将组内结论带入了全班,大家进一步讨论,可以拓展更广、更深的思维空间。 5、中国古典园林就是在自然山水中人为地营造出画境。 6、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正是初二语文书中的篇目,此处出现,在切题的同时,又与语文学科实现横向联系,更能够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联想。 7、创设条件,使学生主动设想,在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同时,也使他们贴切地理解小飞虹的设计。 8、在进行对景、框景、曲廊的教学环节时,慢慢带入内心情思,与下一环节的人文之美衔接。 9、选取典型实例,创设情境。 10、“与谁同坐?”这是个所有人都愿意去设想的问题,那就让所有人在问题的引领下,进入园林,与古人苏轼一起对话明月、清风。 |
总结阶段 | 苏州园林内的诗词匾额、楹联题对是造园者最真实动人的内心独白,它高于自然,又使人心向自然归隐。一草一木处处有情,以情景交融的草木楼台创设出如诗的意境。 图片展示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学生回答为什么大都会要收藏一座完整的中国庭院。 出示与一位国外的园林专家描写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字:“我一直渴望独自坐在水边,在月光下的凉亭里聆听风吹竹叶、鱼跃池塘的声响,凝望清晨的荷花伴着朝露慢慢绽放。只可惜游人如织,渴望成了奢望。实际上根本无需拥有一片园林。一盆绿竹足够了。只要竹影投到白墙之上,那不就是一方水亭吗?” 布置作业:去看看苏州园林吧,虽然游人如织,但竹影白墙依在,只要心里有,景就在。 | 聆听,感受,回答问题。 | 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前后呼应,回到初始问题,让学生自由说出内心的答案。 一位外国人的中国园林情结,正符合此时学生们对走入园林的渴望。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