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语文课堂上常用的阅读小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7-20 07:49
标题:
初中语文课堂上常用的阅读小方法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三、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2、在结构上 :
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3、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
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四、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1、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五、写作手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1、修辞
(1)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手法: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5)设问: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6)反问: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2、表现手法
(1)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了故事发展的时间、地点、环境;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渲染.......的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
(5)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6 )深化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七、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八、古代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九、记叙文中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 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十一、记叙文中的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十二、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十三、记叙文中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十四、特定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 号:(1)表引用(2)反语,表讽刺否定(3)表强调(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声音延长 (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4)表说话断断续续
(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十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材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5、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6、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7、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