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中班教育案例:躲猫猫的洞洞(综合)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7-5 20:34
标题:
中班教育案例:躲猫猫的洞洞(综合)
活动背景:
一个孩子吃点心的时候碰到了蛀牙,疼得大喊:“老师,蛀牙好疼!”别的孩子很好奇:“怎么吃面包牙也疼、又不是硬硬的石头?他说的蛀牙长什么样子?我怎么没有?”在孩子提出的问题背景基础上我设计并组织了本活动,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蛀牙,懂得保护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理解并体会故事语言的趣味性,了解蛀牙的相关知识。
2.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懂得爱护、保护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活动准备:
鳄鱼头饰;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牙齿、牙刷的图片、不同大小的牙洞三个;
幼儿已学习过音乐律动《小牙刷》。
活动过程:
1.“鳄鱼先生你好呀”!
──“有一位鳄鱼先生在我们的教室里睡觉休息呢,观察看看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猜一猜它现在的感觉是什么”?(皱眉,歪嘴;很难受、疼)
── 一名幼儿进行询问:“鳄鱼先生你怎么啦?”(牙疼,打算去看牙医)
2.“鳄鱼先生去看牙”。师幼共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教师用不同的语气演绎对话,并结合适当的表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相关提问:
──“鳄鱼先生其实想不想去见牙医?那牙医呢?可是为什么他们两个人又非得见面不可”?(都不想见对方,但鳄鱼很难受牙很疼,要去看牙医才能好;牙医因为鳄鱼是他的病人,所以非得接待它。)
──“鳄鱼的牙齿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的?”(有蛀牙;不刷牙、吃太多糖、睡觉前吃东西等;)
──“你有蛀牙吗?你的蛀牙是怎么有的?你的蛀牙有没有疼过?疼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好朋友相互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
3.蛀牙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蛀牙的形成过程简化图示(吃到嘴巴里的东西有些粘在牙齿后面,有些躲在两颗牙齿中间,慢慢地生成了很多细菌,细菌越长越厉害,把牙齿坚硬的“壳”都给破坏了,于是形成了蛀牙,蛀牙如果不及时修补,会越来越大。)
──“怎么做才不会长蛀牙?”(多吃有营养的东西、早晚刷牙、睡觉前不吃东西、少吃糖等;)
“你会刷牙吗?正确的刷牙的方法是怎样的?”(上下、左右、里外刷)
4.“我们的牙齿白亮亮”
──“大家一起来刷牙”:音乐律动《小牙刷》。
5.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绘本放置语言区,幼儿复述故事、创造性地进行故事的改编;头饰投放表演区,幼儿演一演故事。
活动反思:
及时发现和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从孩子的生活和经验出发,生成有吸引力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综合了语言、健康、科学、艺术等领域,帮助幼儿全方面的发展。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幼儿的创新和想象,给每个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树立孩子的信心。延伸活动进一步为幼儿提供发展的空间。不足点在于对绘本的演绎,因为教师较多自己的观点和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理解故事,对孩子的观点和立场了解和体验不足。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