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背景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地摊经济的话题引起了热议。
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建议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采取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方式,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的合法地位。
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地摊经济”回暖
地摊虽小,却关系着许许多多普通人的生计。小地摊,其实聚焦的是民生福祉,转变的是治理理念。
对于地摊经济,目前不同的城市采取不同的政策,有的城市是完全禁止,有的城市则是已经放开,而更多的城市则是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段以及特定的地点才可以摆地摊,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很多地方政府考虑到“市容市貌”的问题。
当然放开地摊经济,并非说不管不顾,作为城市管理者,还是要起到自己的监督作用,不要让“三无”产品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地摊市场中,这也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保护措施。
“地摊经济”的利与弊
随着地摊经济的来临,它所带来的利弊是相对的。
积极作用:
“地摊经济”对于拉动灵活就业、增加多源收入、便利居民生活等都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政府:允许地摊经济的存在,国家实施政策搞活地摊经济,会促进物流、农业、食品、服装等诸多行业的运转,既带动了就业,促进了消费,还能挽救工厂。
摊主:摆地摊,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压力,不需高学历、高技能,投入成本低,具有小成本创业的优势。让大家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美好的生活。
消费者:开放地摊经济,便捷老百姓生活,消费者在衣食有了多种选择,方便更多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降低消费者生活成本,可以极大地改善的生活。
社会:政府允许大众摆地摊可以稳定和促进就业,极大程度上能缓解矛盾、凝聚民心。
市场:越来越开放,竞争越来越有活力,经济交易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不同所有制的融合,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法治:给予地摊经营者合法的地位,既是对他们的保护,也是对群众的保护,让多种模式共存的经营模式,才能把更大的实惠送给群众,让“人民至上”融入到社会治理的每一个角落。
现实问题:
“地摊经济”会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管理难度加大,政府维护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成本提高,对城市卫生和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总结论述:
“地摊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的一种自我调节,是理想化的市场经济形态,“地摊经济”已经政策的出台,征服职能部门也应配套措施,加强管理和环境卫生的维护,这样既能保证地摊经济的平稳运行,也能带动小范围内的就业和消费。
以前取消地摊经济主要原因是:为了创建卫生城市,地摊经济被严重打压。看似城市整洁了,但是却影响到一部分人的生活。
放开‘地摊经济’并不是放而不管,而是要在更高水平上,提高创建水平并落实惠民理念,推进‘六保’,实现‘六稳’,将推进社会有序发展这个要求落到实处,让“地摊经济”和城市文明和谐共生。
地摊活跃起来了,会不会出现大批商家占道经营,影响到路人通行,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验证。
教材知识链接
1.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有若干工作部门,这些部门分工不同,分别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们又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3.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4.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6.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都是我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8.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9.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八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10..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1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1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
|
|